登陆注册
14999000000007

第7章 技术史描述(3)

耕作对草食动物的依赖引起了如何饲养动物的技术难题,欧洲农业同这个难题奋斗了许多个世纪。中世纪所找到的解决办法结合了三个要素,不过,所有这三个要素并不是需要同时具备的。第一,在中世纪早期,新的三圃轮耕制在整个欧洲得到了缓慢的传播。在轮耕制下,每一小块土地在休耕、冬耕和春耕之间轮转,始终有三分之一的可耕种土地处于休耕状态,家畜就在这些休耕土地上放养,因此可以一边饲养家畜,一边用家畜的粪便为土壤施肥。第二,处于耕作状态下的土地在收割后留下短茬用于放牧,这一习俗被称为“公有家畜的权利”(称为vaine pa—ture)。第三,村庄通常有一片单独的公有田地,这块田地不属于轮耕制的一部分,家畜在上面放养。公有家畜的权利和公地合起来意味着农夫个人的小块土地不能够由栅栏来分隔,因此,这个制度有时被称为公地农业。严格地说,这种公地制度与其说是一项技术发明,倒不如说是富有才华的组织上的解决办法,它以一种独创性的方式解决一个结合了私人产权和公共产权的技术问题。三圃制的引进,使得除了小麦和黑麦之类的主要粮食作物以外,还可以耕种其他农作物。第二块地常常用于种植燕麦——理想的马饲料,大麦——工业原料和人的食物,以及豆类——一种重要的主食辅助作物。这些农作物中,虽然没有一种是新作物,但是在阿尔卑斯山脉北部地区种植这些作物则取决于用三年轮耕制逐步淘汰和取代两年轮耕制。

在中世纪早期,欧洲卓有成就的第二个领域是能源的利用。能量具有两种形式:动能和热能。动能可以得自动物能(包括人的肌肉)——通过活体对太阳能进行转换,非动物能,以及直接通过水力和风力等利用太阳能。风力早已用于船只的航行,但是在西方,直到公元12世纪第一批风车投入使用以前,还没有以其他的方式利用风力。在水力领域,根本性的进步较早就出现了。在梅罗文加王朝(Merovingian)和查理曼(Charlemagne)王朝时期(公元7~10世纪),更优良更大型的水车传播到整个欧洲。在中世纪时期,欧洲不仅建造了效率更高的上射式水车,而且采用和改进了水平式和垂直式水车的传动装置,使得在湍急的和缓慢的水流上使用水车成为可能。中世纪的工程师在水坝的修建上取得了极大的进步,通过大坝存储水可以有控制地使用水力,他们还把水流转变为驱动磨坊的急流。他们运用凸轮以及在后期运用曲柄把水车的循环运动转换为往复运动,这种往复运动是捶打、漂洗和碾碎等动作所需要的。凸轮虽然在古代已经为人所熟悉,不过很显然,人们并没有把凸轮同水车结合在一起。曲柄极有可能是中世纪的一个发明,其结果是,水车从偶尔用来磨一磨面粉的装置被改造为在各种类型的河流上运转的随处可见在的动力源。大约到1100年,水力用来驱动漂洗机、酿酒机(制备麦芽浆)、杵锤、风箱、树皮碾碎机、大麻加工机、刃具研磨机、拉丝机和锯木机等。1086年,《英国土地志》罗列了在英格兰南部的塞维恩(Severn)河上所使用的5624部水车,即大概每50户一部水车。中世纪的男男女女们不像他们的罗马祖先,他们的身边被水力驱动的机器环绕,为他们做更费劲的工作。水车也许并非发明于中世纪的欧洲,但恰恰是在中世纪的欧洲,水车的广泛使用远远超过以前时期所见到过的任何东西。正如林恩评论道,中世纪的欧洲或许是第一个这样的社会:其经济建立在非人力的基础之上,而不是奴隶和苦力的背部。

在动物力的使用上也有所进步。数千年来,不论是战争还是和平时期,人们都使用马干活。在罗马失陷后的数百年里,有三项改进极大地促进了马匹的效率。第一项改进是钉固马蹄铁,为保护马蹄而给马钉马掌早在古代就已经运用了,但是不论从哪种观点来看,马蹄铁都代表了一种进步。在阿尔卑斯山脉北部较为普遍的潮湿土地上,以及中世纪后期所使用的重装骑兵,使用马蹄铁尤其有益。马蹄铁保护马蹄免受土壤湿气的侵袭,因为土壤的湿气会很快磨坏马蹄,导致马蹄裂成碎片。人们对马蹄铁出现的确切时间仍然争论不休,因为考古学上的证据暖昧不明;不过,到公元9世纪马蹄铁已经普遍使用,其经济影响也已经为整个欧洲所感知,对于这一点可能是毫无疑义的。马蹄铁同时应用在马和骡子上,使得马越来越多地用于商业运输。第二项重要的进步是马镫的发明。马镫的价值主要在军事上,尽管它对民用骑乘也有好处。马镫增进了骑乘时的稳定性和舒适度,使得马匹成为欧洲运输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最后,第三项重要的发明是现代马颈轭。在20世纪初叶,法国一位退休骑兵军官理查德·勒佛韦尔·德·诺特斯(Richard Iefebvre des。Noettes),对古代和中世纪马匹的使用作了一番比较。他发现,希腊人和罗马人使用的是喉圈一肚带马具,有两根皮带分别绕在马的腹部和脖子上。只要一用力,项圈就会勒住马的颈静脉,截止该血管。诺特斯通过试验发现,用这种方式勒住马匹,会使马丧失百分之八十的效率。在中世纪早期,经过对比,人们发现,使用这样一种纠正措施而浪费宝贵的动力是不能容忍的。这个问题的解决办法出现了,人们发明了胸带和颈圈,分别用来套住马胸和马肩。它们摆脱了马轭,从而避免了罗马式马具的主要缺点。胸带比颈圈出现得稍早一些,不过,二者在公元9世纪都得到了合适的应用。这样一来,马逐渐取得了农业和货物运输两方面的主要经济地位。在马类技术上,马具还得到其他进步的补充。在中世纪早期,串联式套马(纵向排成一列而不是横向排列)投入使用。公元11世纪出现了车前横木,用来把颈圈和马车或犁耙连接起来。其结果是,地中海沿岸各高级文明数百年来在大多数畜力的基本应用上所犯的错误在中世纪早期得到了纠正。依照一部近期研究著作(Lanon,1986,p.19)中的观点,这些发明为“实质性地甚至大规模地把马引入到普通运输工作中”敞开了大门。这些进步的重要性被下述估计凸显出来:到11世纪后期,在英国消耗的动力中,百分之七十来自动物,其余来自水车(同前,p.20)。

那么,把马力转变成中世纪经济的一个主要动力来源,这种技术变革的重要性在哪里呢?马越来越多地用在农活上,主要是犁耕,不过,马对农业生产力的影响还不完全清楚。牛对于农业生产依然极为重要,还不能完全被马所取代。马真正不可或缺的地方,除了军事用途外,还有地面运输。由于马拉的货车速度更快,行程更长,连同车辆本身设计方面的进步,都有助于地面运输和中程贸易的复兴。于是,这一点就是熊彼特增长如何推动斯密增长的一个最佳实例。

水上运输业也产生了相似的过程,只是稍迟一些。在船只设计方面,大约在公元800年前后,斯堪的纳维亚人发明了真正适于航海的船只,他们驾驶这些船只纵横欧洲,并到达格陵兰岛和美洲。斯堪的纳维亚人的船只经过改进,装备了龙骨和桅杆,小巧轻便,因而极端灵活并易于操作。但是,因为这些船只不能够造得更大或者运载大宗货物,所以它们的经济意义是有限的。从长远观点来看,更为重要的船只是那些附属于大船的供应小船。这些小船是从凯尔特人的原始小艇逐渐发展而来的,到12世纪,在北欧诸海占主导地位。这些供应船形似桶状,行驶缓慢,难以操纵,可是实践证明,它们极其适于航海,能够以较低的成本运载大宗货物,并且易于防御海盗。

其他许多发明始自中世纪早期,但是准确地确定发明的时间和地点是不可能的。欧洲社会逐渐学会更好地保护自己免受寒冷天气的伤害,特别是13世纪之后,欧洲的冬季变得更加寒冷刺骨。建筑领域中的技术变革,例如鹅卵石的使用、在墙壁上抹灰泥以便更好地隔热,以及矿物燃料的使用等,最重要的是烟囱的发展,这些都证实了中世纪社会同欧洲的寒冬作斗争的能力(Dresbeck,1976)。烟囱还便利了家庭烹饪,从而更容易获得温热的食物。肥皂在罗马帝国后期已为人所知,大约公元800年在欧洲变得比较普遍,于公元10、11世纪在地中海沿岸的基督教和******教国家和地区中得到改进。硬肥皂块在12世纪首次出现。那些影响日常生活的发明,例如黄油、强蒸馏液、雪橇、手推车、蛇麻子在酿造中的应用、改良了的窗玻璃以及曲柄驱动的旋转研磨机,都起源于中世纪早期的西欧。

在中世纪早期,欧洲的文化和技术中心在很大程度上仍位于地中海地区。西班牙、北非和中东由******教统治。在8~12世纪期间,******世界的混杂和文化使之成为古典文明适宜的继承者。在中世纪时期,******世界是一个高度流动的社会,旅行游历是一项正常活动,不论穷富都喜欢。游历者们热心地向其他社会学习,不论是过去的社会还是现在的社会。******世界的文化和技术构成了希腊化时代的文化要素和罗马的文化要素之间的一个综合体,来自中亚、印度、非洲甚至中国的思想也为之增色。对于知识,早期的******社会热衷于搜集、汇编以及编目。这是一个有学问的社会,其程度是欧洲怎么想都想不到的。不仅是统治者,而且许多重要的清真寺,甚至个人都拥有大型图书馆。在700~1200年间,******比其他任何文明都更加熟悉已知世界的各个不同部分。他们对借自其他文明的技术进行保存、改进和发展的能力是证明他们具有创造力的永恒证据。可是,当我们考察原创活动和发明时,******世界的成就却极不相称了,好像很奇怪地被削去了一大截。******是热情洋溢的收藏者,而在阐释和理论方面的贡献没有多少,显然,他们不像基督教的西方那样受到“一种透过事物表面察看它们如何起作用的奇怪冲动”的驱策(Watson,1983,pp.94,146)。

尽管如此,在750一1100年之间的数百年里,******世界除了是一个更宽容更有学问的社会之外,还有几项归属于它的技术成就令人印象深刻(Singer,1958,pp.755—61)。三角帆(即地中海帆)的发明是******和拜占庭人共同的功劳,虽然这种帆的早期形式已经为古典文明所熟悉。戗风行驶时,移动帆桁越过桅杆极为困难,这些难题曾经阻止了罗马人使用纵向帆具来建造大型船只。不过到9世纪的时候解决了这些难题。为了适应大型商用船,人们改造了三角帆。如果装备了三角帆,船只就能够以背风60~65度角航行,这比“横帆船只的性能好得多”(P1974p.13)。到13世纪,遍及南欧和中东,******教徒和基督教徒使用了改良后的船帆。在动力技术领域,在公元1000年前后的巴斯特拉(Bastra),******是首先使用潮汐水车(利用涨潮和退潮)的人(Minchinton,1979)。自9世纪以来,******文献就提到了风车(A1.Hassan and Hill,1986,p.54—55)。水力用在制糖机和锯木机上。可是从对非生物动力的依赖程度来看,整个******社会似乎比欧洲要小得多(Hill,1984b,pp.169-72)。

******还把纸张传人中东和欧洲。在中世纪,抄写员使用的是昂贵的羊皮纸(由干燥的小牛皮或者小山羊皮制成),因此,取代羊皮纸的需求显而易见。公元100年以前,中国人发明了纸,并广泛地用于东方诸国。根据传统记述,阿拉伯人在公元753年占领撒马尔罕时,他们从被俘的中国工匠手里获得了造纸的秘密。大约793年,第一家造纸厂在巴格达建成,到1000年,整个******世界都在享用着装订图书、包装纸和餐巾纸。纸张渗透到欧洲的北部和西部较为缓慢。在13世纪,纸张一经引进之后,西方就开始使用水力来处理纸浆,这是西方所特有的。

在纺织品领域,******世界在织物的质量上取得了实质性的进步。在这方面,语源上的证据是有启发性的:欧洲许多织物的名称透露出织物的******起源。锦缎,一种精制丝状亚麻布,来自大马士革(译注:英语词汇中,锦缎是amask,大马士革是amascus);细棉布或者平纹细布(英语词汇分别为mousselins和muslins),一种精制棉布织物,来源于摩苏尔(伊拉克北部城市);粗斜条棉布(英语词汇是fustians),一种由亚麻制成、斜向使用棉纬纱的织物,以弗斯塔特(Fustat,开罗的一个郊区)命名。波斯是许多纺织品技术的发源地,上述织物中有许多就是发源于波斯,并在10世纪缓慢地向西方传播。棉织品由******引进到中东,然后再从中东传播到西班牙和西西里。由******引进到地中海的棉花品种可以在较寒冷和刺骨的气候下成熟。到中世纪末,棉花已经成为欧洲南部和中东的衣物与其他织物的主要原材料。在皮革制品方面,******各经济体以生产高质量的物品著称。摩洛哥和科尔多瓦(西班牙城市)是皮革加工业的中心。它们对这个工业的重要性在西方语言中是永垂不朽的。

同类推荐
  • 中国经济热点问题探索

    中国经济热点问题探索

    本书分“关于劳动和劳动价值论”、“关于收入分配”、“关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综合经济问题”四个部分,收入《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十五次会议》上的论文近百篇。
  • 向高房价宣战

    向高房价宣战

    高房价绑架了无数中国人的幸福,谁是真正推手,谁攫取了高房价的暴利?既然开发商的作用仅仅是一个皮包商的角色,为什么不取消这一环节?凡是过于倚重房地产业拉动的经济体,几乎都经历过崩盘,我们何以成为唯一的幸存者?谁是高房价的真正推手?谁攫取了高房价的暴利?中国的房价未来两年的走向如何?从房地产市场看,中国的宏观经济走势如何?公众为何因为住房问题承受着如此巨大的压力?这一系列问题的根源在哪里?出路又在哪里?本书对以上问题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
  • 全球竞争、本地网络与企业集群化成长

    全球竞争、本地网络与企业集群化成长

    集群企业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实现持续成长是学界、业界和政界普遍关心的问题,现有的研究认为本地网络可以为集群企业持续成长提供支持,但什么样的本地网络对集群企业具有支持功能还不得而知。本书以浙江省若干典型产业集区域的500多家集群企业为考察对象,对浙江省集群企业在全球化背景下构建本地网络实现持续成长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
  • 国富论

    国富论

    《国富论》是现代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的代表作品,该书发表于1776年,书中总结了近代初期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经验,批判吸收了当时的重要经济理论,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运动过程做了系统的描述,就整个国民经济运作的过程做了比较系统、清晰的描述。
  • 富爸爸财商培养—基金基础知识

    富爸爸财商培养—基金基础知识

    本套丛书共分20册,以青少年为主要读者对象,从实用性与可操作性入手,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财商各个方面的要素,以及培养财商各方面的知识与技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理财观,将有助于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社会责任感。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兽灵崛起之成人礼

    兽灵崛起之成人礼

    兽灵英雄塔阳在2000年前就告诉人们,总有一天,兽灵会重返原大陆今天,猎鹰高原风迹部落一名叫做齐格的兽灵少年,终于迈出了第一步
  • 最强战兵

    最强战兵

    他是战场上最强的利剑,是血色的风暴,他所到之处血雨腥风,却受命退伍,返回都市,开启了一段香艳而疯狂的征服之路。男人见了他色变,女人见了他变色,无论是战场还是繁华都市,他都是最强大的男人,最碉堡的战兵。
  • 从斗罗之我是系统

    从斗罗之我是系统

    斗罗世界无良少年白洁:我太难了唐三:有个系统太好了\(^▽^)/!――――――――――――――――――作者的第一篇小说写崩了,希望这本不要太多人喷了
  • 朝天怒吼

    朝天怒吼

    军军事学院的张少林自幼习武,因为失恋,而到酒吧买醉,醒来后,却发现自己竟然回到了1912年的上海滩。跟陈真,学武功,遇庞博,结金兰,灭11,显神威,打鬼子,我最强!他将如何在这乱世生存?敬请关注《朝天怒吼》,看无名小子张少林如何演绎自己的传奇!请点击,收藏,觉得本书写的还可以,请给票票,你的支持就是我写作的动力!
  • 超级游戏系统

    超级游戏系统

    一个正在游戏厅打拳皇的普通大学生,在爆炸中穿越异世,并拥有了神奇的拳皇技能!“二阶堂红丸旋转膝落、雷光拳;罗伯特的飞燕旋风脚,龙虎乱舞;坂崎良的霸王翔吼拳、天地霸王拳;八神的葵花、八酒杯,大蛇的魔之镜、天神之杖、阳光普照……”陈峰:“斗师很厉害吗?魔导师很牛吗?那是我没用葵花三式的原因,哦,忘了,我最强的技能是大蛇的阳光普照……”
  • 杀八方

    杀八方

    伪满时期,辽西。频频出现的针对日本人和汉奸的暗杀案件,引起了特高科的高度警觉。"杀此人者,杀八方"的字条成为了唯一的线索。日本人终于明白杀八方是一种捍卫尊严的信仰,杀八方是这块黑土地的图腾,是他们扑不灭的抗日烈火!
  • 阅读中华国粹-青少年应该知道的-秧歌和鼓舞

    阅读中华国粹-青少年应该知道的-秧歌和鼓舞

    阅读中华国粹系列是一部记录中华国粹经典、普及中华文明的读物,又是一部兼具严肃性和权威性的中华文化典藏之作,可以说是学术性与普及性结合。丛书囊括古今,泛揽百科,不仅有相当的学术资料含量,而且有吸引入的艺术创作风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本书分为秧歌、鼓舞两部分,主要内容包括:东北秧歌;山东秧歌;河北秧歌;河南秧歌;山西秧歌;陕西秧歌等。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洛阳桥传奇

    洛阳桥传奇

    《洛阳桥传奇》讲述了一千年前,洛阳江上恶霸乡绅垄断船运,阻止建桥;蛇妖龟怪兴风作浪,危害百姓……天庭仙界“文曲星下凡”的蔡襄身负家仇民怨,从小就学武修文,希望能为洛阳江边的老百姓除掉二害。为此,蔡襄日夜勤学苦练。后来,他进京赴考当上了高官。为了筑桥除害,他回到泉州当官,坚持与魔界妖怪、恶霸乡绅作战,最终消灭了二害,并为泉州老百姓建造了洛阳桥,成为我国现存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洛阳桥传奇》涉及人物形象众多,采用3D纸偶形象,非常逼真,再现泉州人民不畏艰险,用智慧和汗水建造我国现存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