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095300000032

第32章 参考文献

中文部分

[1]白钢:《中国农民问题研究》,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2]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

[3]蔡防:《中国人口流动问题》,河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4]常昌富、李依倩编:《大众传播学:影响研究范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5]曹锦清:《黄河边的中国》,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

[6]曹锦清、张乐天、陈中亚:《当代浙北乡村的社会文化变迁》,上海远东出版社,2001年版。

[7]陈柏峰、郭俊霞:《农民生活及其价值世界》,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8]陈世敏:《大众传播与社会变迁》,台北三民书局,1984年版。

[9]陈翰笙:《四个时代的我》,中国文史出版社,1988年版。

[10]陈翰笙:《解放前的地主与农民——华南农村危机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

[11]陈翰笙:《帝国主义工业资本与中国农民》,复旦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

[12]陈吉元主编:《中国农业劳动力转移》,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13]陈卫星:《传播的观念》,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14]程漱兰:《中国农村发展:理论和实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5]丁卫:《复杂社会的简约治理》,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16]杜吟棠主编:《合作社:农业中的现代企业制度》,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17]方晓红:《大众媒介与农村》,中华书局,2002年版。

[18]范瑜、贺雪峰主编:《村民自治的村庄基础——来自全国十个省市的村民自治调查报告》,西北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9]费孝通:《乡土中国·生育制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20]冯兴元、柯睿思、李人庆:《中国的村级组织与村庄治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21]郭建斌:《独乡电视:现代传媒与少数民族乡村日常生活》,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22]郭镇之:《电视传播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3]郭书田主编:《中国农村经济体制的转换》,新华出版社,1995年版。

[24]郭铁民、林善浪:《中国合作经济发展史》,当代中国出版社,1998年版。

[25]郭正林:《中国农村权力结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26]高宣扬:《鲁曼社会系统理论与现代性》,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7]贺雪峰:《新乡土中国:转型期乡村社会调查笔记》,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8]贺雪峰:《乡村治理的社会基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29]贺雪峰:《村治模式:若干案例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30]贺雪峰:《村治的逻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31]何包钢:《寻找民主与权威的平衡——浙江省村民选举经验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2]黄光国、胡先缙等:《面子:中国人的权力游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3]黄宗智编:《中国研究的范式问题讨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34]何康主编:《中国农村改革十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35]金耀基:《从传统到现代》,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36]金太军、施从美著:《乡村关系与村民自治》,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37]居延安:《信息·沟通·传播》,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38]李红艳:《乡村传播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39]李万来:《电视传播与政治》,台北正中书局,1994年版。

[40]李学英:《信息接收论》,湖北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41]李锐:《******亲历记》,南方出版社,1999年版。

[42]李景汉:《定县社会概况调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

[43]林毅夫:《再论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44]骆建建:《十字路口的小河村》,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45]梁漱溟:《梁漱溟自述》,漓江出版社,1996年版。

[46]刘建明编:《舆论传播》,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47]刘华蓉:《大众传媒与政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48]刘丹:《乡村民主之路——中国农村基层直接民主的发展及其法制化》,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

[49]刘伟:《难以产出的村落政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50]陆学艺、张厚义等:《房干村的变迁》,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1993年版。

[51]陆益龙:《农民中国》,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52]马宝成等:《村级治理:制度与绩效》,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年版。

[53]马戎、刘世定等编:《中国乡镇组织变迁研究》,华夏出版社,2000年版。

[54]马启荣:《农村改革实践与研究》,安徽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55]米鸿才:《合作化简史》,****中央党校出版社,1988年版。

[56]倪宗新:《农村改革发展二十年回眸》,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57]彭芸:《政治传播——理论与务实》,台北巨流图书公司,1986年版。

[58]彭怀恩:《政治传播与沟通》,台北风云论坛出版社,2002年版。

[59]欧远方:《农村改革的兴起》,中国文史出版社,1993年版。

[60]彭向刚:《中国农村基层政权研究》,吉林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61]****:《农民中国:历史反思与现实选择》,河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62]斯科特:《农民的道义经济学:东南亚的反叛与生存》,译林出版社,2001年版。

[63]****飞:《社会传播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64]孙立平:《断裂: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社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65]王铭铭:《村落视野中的文化与权力:闽台三村五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版。

[66]王耕今:《从减租减息到联产承包制》,经济管理出版社,1992年版。

[67]王树理:《农村改革的探索与实践》,民族出版社,1998年版。

[68]王洪钧:《大众传播与现代社会》,台北正中书局,1988年版。

[69]王振耀、白钢等编:《中国村民自治前沿》,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70]汪应洛编:《系统工程理论、方法与应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71]汪政伯、刘淑娟、彭飞:《国外合作社概况》,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1年版。

[72]温锐、游海华著:《劳动力的流动与农村社会经济变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73]翁秀棋:《大众传播理论与实证》,台北三民书局股份有限公司,1992年版。

[74]吴重庆主编:《直选与自治:当代中国农村政治生活》,羊城晚报出版社,2003年版。

[75]吴毅:《村治变迁中的权威与秩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76]吴毅:《记述村庄的政治》,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77]吴毅:《小镇喧嚣》,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年版。

[78]吴毅主编:《中国乡村评论》(第1、2、3、4辑),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2007、2008、2009年版。

[79]吴相湘:《晏阳初传》,岳麓书社,2000年版。

[80]项继权:《集体经济背景下的乡村治理》,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81]肖唐镖、史天健主编:《当代中国农村宗族与乡村治理——跨学科的研究与对话》,西北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82]谢春涛:《******狂澜》,河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83]徐勇:《包产到户沉浮录》,珠海出版社,1998年版。

[84]徐勇:《非均衡的中国政治:城市与乡村比较》,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年版。

[85]徐勇:《乡村治理与中国政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86]徐勇、项继权主编:《村民自治进程中的乡村关系》,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87]徐浩:《农民经济的历史变迁:中英乡村社会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88]徐光春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视简史》,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3年版。

[89]薛亚利:《村庄里的闲话:意义、功能和权力》,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9年版。

[90]姚君喜:《社会转型传播学》,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91]殷海光:《中国文化的展望》,上海三联书店,2003年版。

[92]殷志静等:《中国户籍制度改革》,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93]应克复、金太军、胡传胜:《西方民主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94]应星:《大河移民上访的故事》,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版。

[95]余正新:《农村改革的实践与思考》,安徽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96]俞可平主编:《治理与善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2000年版。

[97]俞可平:《增量民主与善治——转变中的中国政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98]俞家宝、詹玉荣等:《农村合作经济与管理》,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99]于建嵘:《岳村政治》,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100]张和清:《国家、民族与中国农村基层政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

[101]张厚安、徐勇:《中国农村政治稳定与发展》,武汉出版社,1995年版。

[102]张厚安、徐勇、项继权等:《中国农村村级治理:22个村的调查与比较》,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03]张静:《基层政权——乡村制度诸问题》,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104]张静:《现代公共规则与乡村社会》,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年版。

[105]张静:《转型中国:社会公正观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106]张鸣:《乡村社会权力和文化结构》,广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107]张佩国:《近代江南乡村地权的历史人类学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108]张德修:《农村改革亲历记》,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109]张咏华:《媒介分析:传播技术神话的解读》,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10]张昆:《大众媒介的政治社会化功能》,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11]赵玉明:《中国现代广播简史1923—1949》,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5年版。

[112]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1949—1991》,河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113]赵树凯:《纵横城乡——农民流动的观察与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年版。

[114]赵旭东:《否定的逻辑》,民族出版社,2008年版。

[115]郑杭生:《当代中国农村社会转型的实证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116]郑大华:《民国乡村建设运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117]郑欣:《乡村政治中的博弈生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118]郑也夫:《信任论》,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年版。

[119]仲大军:《国民待遇不平等审视:二元结构下的中国》,中国工人出版社,2002年版。

[120]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编:《民主的再思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121]周曰礼:《农村改革理论与实践》,****党史出版社,1998年版。

[122]周晓虹:《现代社会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123]周晓虹:《传统与变迁》,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年版。

[124]周晓虹、谢曙光主编:《中国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2008年版。

[125]朱荣、郑重等主编:《当代中国农业》,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126]祝灵君:《授权与治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127]庄孔韶:《行旅悟道》,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128]〔美〕埃弗雷特·罗杰斯:《创新的扩散(第四版)》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版。

[129]〔英〕安东尼·吉登斯:《民族——国家与暴力》,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年版。

[130]〔美〕保罗·莱文森:《数字麦克卢汉——信息化******指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131]〔美〕彼得·M·布劳:《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李国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年版

[132]〔波兰〕彼得·什托姆普卡:《信任——一种社会学理论》,中华书局,2005年版。

[133]〔英〕布赖恩·麦克奈尔:《政治传播学引论》,新华出版社,2005年版。

[134]〔美〕大卫·阿什得:《传播生态学:控制的文化范式》,华夏出版社,2003年版。

[135]〔美〕戴维·伊斯顿:《政治生活的系统分析》,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

[136]〔美〕Dennis McQuail,Sven windahl著,杨志弘译:《传播模式》,台北正中书局,1996年版。

[137]〔美〕杜赞奇,《文化、权力与国家》,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138]〔美〕费正清主编:《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国社会出版社,1990年版。

[139]〔美〕弗里曼、毕克伟、赛尔登:《中国乡村,社会主义国家》,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140]〔美〕弗兰西斯·福山:《信任——社会道德与繁荣的创造》,远方出版社,1998年版。

[141]〔法〕H.蒙德拉斯:《农民的终结》,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

[142]〔美〕亨廷顿:《第三波——20世纪后期民主化浪潮》,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版。

[143]〔美〕黄宗智:《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中华书局,1986年版。

[144]〔美〕黄宗智:《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中华书局,1992年版。

[145]〔美〕J·赫伯特·阿特休尔:《权力的媒介》,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

[146]〔澳〕J·P·福加斯:《社会交际心理学——人际行为》,湖南出版社,1992年版。

[147]〔美〕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小G·宾厄姆·鲍威尔:《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

[148]〔美〕凯瑟琳·霍尔·贾米森、卡林·科洛斯·坎贝尔:《影响力的互动:新闻、广告、政治与大众媒介》,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

[149]〔美〕科恩:《论民主》,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150]〔美〕柯克·约翰逊:《电视与乡村社会变迁:对印度两村庄的民族志调查》,中国人大出版社,2005年版。

[151]〔美〕莱斯利·P·斯特弗:《教育中的建构主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52]〔法〕勒庞著:《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年版。

[153]〔美〕林南:《社会资本——关于社会结构与行动的理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154]〔美〕罗伯特·W·麦克切斯尼:《富媒体穷民主——不确定时代的传播政治》,新华出版社,2004年版。

[155]〔美〕罗德里克·麦克法夸尔:《**********的起源》,河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156]〔美〕马克·E·沃伦:《民主与信任》,华夏出版社,2004年版。

[157]〔加〕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158]〔美〕迈克尔·曼:《社会权力的来源》第一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159]〔美〕米格代尔:《农民、政治与革命:第三世界政治与社会变革的压力》,中央编译出版社,1996年版。

[160]〔美〕明恩溥:《中国人的德行》,金城出版社,2005年版。

[161]〔英〕莫里斯·弗里德曼:《中国东南的宗族组织》,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162]〔德〕尼克拉斯·卢曼:《信任——一个社会复杂性的简化机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163]〔英〕尼古拉丝·阿伯克龙比:《电视与社会》,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版。

[164]〔美〕帕特里克·贝尔特:《二十世纪的社会理论》,译文出版社,2002年版。

[165]〔美〕皮帕·诺里斯:《新政府沟通——后工业社会的政治沟通》,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66]〔美〕S·E·Taylor、L·A·Peplau、D·O·Sears:《社会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67]〔美〕施坚雅:《中国农村的市场和社会结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168]〔美〕斯蒂芬·李特约翰等:《人类传播理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69]〔美〕斯科特:《农民的道义经济学:东南亚的反叛与生存》,译林出版社,2001年版。

[170]〔美〕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

[171]〔美〕特里·K·甘布尔、迈克尔·甘布尔:《有效传播》,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72]〔美〕韦尔伯·施拉姆,《大众传播媒介与社会发展》,华夏出版社,1990年版。

[173]〔法〕西蒙·诺拉、阿兰·孟克:《社会的信息化》,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

[174]〔美〕杨愚春:《一个中国农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175]〔德〕尤尔根·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176]〔德〕尤尔根·哈贝马斯:《在事实与规范之间》,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年版。

[177]〔美〕约翰·科特:《权力与影响》,华夏出版社,1997年版。

[178]〔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179]〔美〕约翰·希利·布朗、保罗·杜奎德:《信息的社会层面》,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180]〔美〕詹姆斯·科尔曼:《社会理论的基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

[181]〔美〕詹姆斯·R·汤森、布兰特利·沃马克:《中国政治》,江苏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182]〔日〕竹内郁郎编:《大众传播社会学》,复旦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183]《J县志》,江苏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英文部分

[1]Barric Axford,(2001)New Media and Politics,Sage Publications.

[2]Bjom Wellenius,(2002)Closing the Gap in Aceess to Rural Communications, World bank discussion paper N0.430,Washington D.C.20433,U.S.A.

[3]Brubaker,Rogers.(1984)The Limits of Rationality:An Essay on the Social and Moral Thought of Max Weber Boston:George Allen and Unwin.

[4]Deutch,Morton.(1975)“Equity,Equality and Need:What Determines Which Value Will Be Used as the Basis of Distributive Justice”.Journal of So-cial Issues,31.

[5]Donald Gibson(2003):Communication,power,and media,Nova Science Publication,New York.

[6]Elster,J.(1992)Local Justice:How Institutions Allocate Scarce Goods and Necessary Burdens.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7]Gergen,K.J.,Greenberg,M.S.,Willis,R.H.,eds,(1980)Social Ex-change:Advances in Theory and Research.New York:Plenum Press.

[8]Greenlatt,S.L.,Wilson,R.W.,Wilson,A.A.,eds,(1979)Social interac-tion in Chinese Society.New York:Praeger Publishers.

[9]Homans,G.C.(1961)Social Behavior:Its Elementary Forms.New York:Harcourt Brace and World.

[10]James Curran,Michael Gurecitch(2000):Mass Media and Society,3rd edi-tion,London:Arnold.

[11]Kohlberg,L.(1984)The Psychology of Moral Development:The Nature and Validity of Moral Stages.New York:Harper and Row.

[12]Lerner M.J.(1981)The justice motive in human relations.In M.J.Lerner and S.C.Lerner,eds,The Justice Motive in Social Behavior:Adapting to Times of Scarcity and Change.New York:Plenum Press.

[13]Lickona,J.,eds,(1976)Moral Development Behavior:Theory,Research and Social Issues.New York:Holt,Rinehart and Winston.

[14]Little,D.(1989)Understanding Peasant China.New Haven:Yale Univer-sity Press.

[15]Michael Waithaka(2005).Book review about Communication for rural inno-vation:rethinking agricultural extension,Agricultural Systems.

[16]Popkin,Samuel L.(1979)The Rational Peasant: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Rural Society in Vietnam.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7]Scott,James C.(1985)Weapons of the Weak:everyday forms of peasant resistance.New Haven and London:Yale University Press.

[18]Stone,Julius.(1965)Social Dimension of Law and Justice.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Walster,E.,Walster,G.W.,Berscheid,E.(1978)Equtiy:Theory and research.Boston:Allyn and Bacon.

[20]Walzer,M.(1983)Spheres of Justice:A Defence of Pluralism and Equality. Oxford:Martin Roberston.

[21]Wolf,Eric R.(1966)Peasants.New Jersey:Prentice-hall,Inc,Englewood Cliffs.

[22]Yang,C.F.(2000)“Psycho Culture Foundations of Informal Group:The issues of loyalty,sincerity,and T rust.”In L.Dittmer,H.Fukui,Lee, eds,Informal Politics in East Asia.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3]Yang,Kuo-shu(1981)“Social orientation and individual modernity among Chinese students in Taiwan”.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同类推荐
  • 美国高中申请文书大百科

    美国高中申请文书大百科

    随着中国留学低龄化现象更加明显,美国高中(特别是热门地区的寄宿学校)的录取竞争也日趋激烈。申请量大增使得各大名校也自然而然地提高了录取门槛。在这样的大趋势背景之下,申请人和准留学家庭在申请前期常常深陷提升标化成绩的紧迫和焦虑之中,而忽视了申请高端学校过程中至关重要的另一环节——申请文书。尤其在高标化成绩逐渐成为美国高中敲门砖的今天,高端优质的美国中学更侧重于从申请文书和面试环节考察和筛选申请者,他们重视的综合素质包括申请者的逻辑思维和表达、性格和特长、创造性和领导力、家庭背景等。针对这些,火石留学俱乐部的教育顾问团队尽心收集和梳理了近两年来百余所热门美国顶尖高中的申请文书题目,为学生和家长们提供了一个一览众山的查阅视角。针对这些文书题目,我们进行了筛选整理和细分,并为学生和家长们提供了独到的解题参考思路。本书共分三个部分:文书答题思路解析,从基础类问题和创意类问题两个角度进行整理;文书问题完整实录,从学生文书和家长文书两方面进行呈现;附录部分整理了采用SAO/Gateway/Revenna系统学校名录。
  • 教育的逻辑

    教育的逻辑

    《教育的逻辑》立足现实和本土,着眼未来与世界,努力构建与知识经济和知识社会相适应,以人为根本,以教育公平为基础,以价值教育为灵魂,以能力教育为核心,以教育制度为保障的现代教育理论体系。深刻揭示了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的教育价值与价值教育有机构成的现代教育价值建设内涵,充分表达现代教育的切实性和引领性有机统一的现代教育功能特征。
  • 怎样起草文稿

    怎样起草文稿

    文稿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的重要载体。文稿要有政治性、思想性、理论性、指导性,要从全局的高度和领导的角度思考和把握问题,力求体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体现把方向、议大事、谋全局的原则,体现从宏观思考问题、指导实践的要求。作者长期在中央纪委和中央办公厅从事文稿的起草工作,因此对政治性文稿,特别是领导讲话、调研报告、政策文件等文稿的起草积累了大量经验。本书是作者对于多年工作经验的分享,阅读本书有利于提高文稿起草水平,更有利于正确、恰当处理起草文稿过程中的各种复杂关系。希望这本书能够对各级党政机关、各个部门、各类企事业单位的文稿起草人员有所帮助。
  • 政策人类学:新政治人类学与公共服务(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政策人类学:新政治人类学与公共服务(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公共管理学关注的是人的共性,因为只有找到了共性才能够制定公共政策,一本学习公共治理学科最全的入门教科书。
  • 校园用电安全管理与教育

    校园用电安全管理与教育

    从历年发生的触电死亡事故来看,不懂用电知识,发生的触电死亡事故占二分之一。因此当前安全用电的宣传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认为安全用电应从学生抓起,因为各家各户都有学生,可以依靠学生宣传安全用电常识。
热门推荐
  • 像烟花那样绽放

    像烟花那样绽放

    作者通过一个个感人至深的小故事,阐述人生哲理,传递人间情感,描叙世界万象,这些芥子藏须弥的精微感悟和润物细无声的温暖情愫,可以使心灵受到最强有力的震撼与感动,这就是这些哲理情感美文的最大魅力吧!
  • 郎骑竹马来

    郎骑竹马来

    年幼时,她万分确定自己厌恶这么一号人,蜘蛛、蟑螂、毛毛虫……凡是恶心的动物,他们俩自小就是一对斗气冤家,可是谁能告诉她,眼下这人才唤她“方小姐”来着的,又是凭什么吻上她的唇?
  • 霸猎天下

    霸猎天下

    江湖上不知何时多出了一号爱管闲事的人,此人身高八尺、才高八斗,武艺更是天榜第八,这人的故事……欲知详情,请点击‘立即阅读’!
  • 烟花三月的繁华都市

    烟花三月的繁华都市

    本书介绍了中国及世界各地的繁华都市,其中有充满时代气息的古老皇都北京、著名的国际大都市上海、中西文化交融的都市澳门等中国的繁华之地,以及伦敦、巴黎、雅典等国外著名的繁华城市。
  • 圣武魔尊

    圣武魔尊

    何为魔?是穷凶极恶还是无法无天?何为圣?是心怀天下苍生,还是不食人间烟火?当天下巅峰唯我一人,当头顶苍天因我战栗。我便是圣,我便为魔。以武称圣,以刀入魔。狭窄的大道巅峰只允许吾一人当立。魔刀嗜血苍穹,问天可敢为敌?既然我生在圣魔大陆那么我唐御就要让你乱个天翻地覆。
  • 永无止境的爱恋

    永无止境的爱恋

    系统流快穿,女主与男主共度一生。男主在一个个世界穿梭,只为找到女主,最后喜结连理,一起走向人生巅峰(其实并不)
  • 永镇星辰

    永镇星辰

    小小的地球,诞生过无数的文明!即使人类如今早已进入星际时代,在很多方面也有所不及。李阙脑海里有一篇神奇的法门,可以让他分辨出真正的星辰,然后借助它的力量。他将整合大地,重塑星辰!
  • 大宇之神

    大宇之神

    当人类开始踏入联邦时代,古老的修行就焕发出来了新的生命力。但修行是何等之难,有的人穷其一生也达不到宗师之境,而游戏里反馈之力的让人们踏入仙道之境成为可能。那么,人,真的可以修炼成神吗?
  • 英雄联盟修仙系统

    英雄联盟修仙系统

    落魄刺客遭人陷害,被处以极刑。夕阳下他倒在血泊里,奄奄一息。就在即将死亡的瞬间,一道神秘的声音响起:“英雄联盟修仙系统启动,恭喜宿主获得狂徒铠甲,疯狂回血中---”无极剑圣:“公子剑法更胜我一筹,某自愧不如。”盖伦:“我以为我已经够肉了,没想到公子硬的跟个傻X一样。”好运姐:“主公给了我两把枪,一把叫‘射~’,另一把叫‘啊~’,我很喜欢!”楚云:“身披日炎铠甲,手拿无尽之刃,脚踩轻灵之靴,我回来了,这次我要做你们爸爸!”我从来不装逼,因为我真牛的一逼!PS:游戏与仙侠结合的创意新作,诚邀您观看。
  • 天纵之恋

    天纵之恋

    她原是杀手王者一朝穿越给她一个重生的机会。重生异世一切回到最初的起点她还能创造奇迹?习医术擅琴画修灵气控万兽她一步一步踏上强者之路可是当上辈子冷情冷心的她遇上另一个他天雷勾地火他的一颦一笑勾起她的注意世人只知他冷血无情妖孽般的容颜遇上她如何使他彻底沦陷当一切迷团拆解之时她和他发现最好的就在自己身旁共享天下举世无双。一对一宠到惨绝人寰女强男更强一生一世一双人结局美满简介无能直接点进你们的支持就是我写作的动力^_^本小说的QQ群:272847253欢迎加入讨论本书作者的微博为:绘心绘情欢迎任何意见交流以作出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