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181100000004

第4章 耿直型性格的做人(3)

诸葛亮得知刘备要来拜访,故意躲开,以试探刘备的决心和诚意。刘备第一次来到后,扑了个空;第二次去又未见到人。关羽、张飞都不耐烦了,但刘备牢记徐庶的话,“要诚心诚意地去请诸葛亮”,当年一月,他第三次又去了,诸葛亮终于被刘备的诚意感动了,出来在草堂中接待了刘备。

刘备把关羽、张飞留在外面,自己与诸葛亮在屋中交谈。刘备说:“如今汉室衰落,大政落在权臣手中。我自揣浅陋,却很想安定汉室,却又不知如何,请先生指教。”

诸葛亮见刘备如此虚心,觉得他是个可依附合作之人,就把自己多年对局势的判断和为刘备设计的谋略和盘托出。他说:“如今,在北方曹操已战胜袁绍,手握百万大军,挟天子以令诸侯,将军不能凭武力与他争高下。孙权占据江东,父子兄弟已在那儿经营了三代。他有长江天堑的屏障,又有江东大姓与士人的拥戴。将军只能与他联合。”

接着,诸葛亮分析了荆州和益州的形势,指出荆州地当要冲,战略地位重要,但刘表无法保住它,而益州沃野千里,有“天府之国”之称。如果刘备能占领荆州、益州,对内整顿内政,对外联合孙权,就可立于不败之地。

一旦有机会,即可以荆州、益州两路出兵,北伐中原。

诸葛亮的精细分析和雄才大略令刘备茅塞顿开,大加赞赏,而诸葛亮也为刘备的风度胸怀折服,于是从此出山,助刘备兴复汉室。

官渡之战后,曹操统一了北方,想要吞并荆州与江东。诸葛亮出使江东,与孙权共商大计。

诸葛亮向孙权透彻地分析了敌我形势,指出曹军不可克服的弱点,以及孙刘联军必胜的基本条件,坚定了孙权联刘抗曹的决心,孙权任命周瑜为大都督,与刘备的水师会合,共抗曹军。

曹军士兵多是北方人,不适应水上的风浪颠簸,晕船呕吐,曹军用铁索把船连在一起,铺上木板,组成“连环船”。这时,诸葛亮与周瑜都想到火攻。周瑜的部将黄盖佯装降曹,船上却装满浇上油的枯苇干荻,在离曹军两里左右,点起了火。当时东南风刮得正紧,风助火势,火助风威,这批火船顿时冲向曹军。曹军死伤不计其数,曹操带着残兵败将仓惶逃命。

刘备在下邱与袁术作战,夺得了豫州、徐州,夺取了蜀地,进而占据了整个益州。之后,刘备攻取了汉中。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即皇帝位,蜀汉正式建立。

孙权夺取荆州,斩杀关羽之后,刘备为报仇要出兵攻打东吴。诸葛亮一再劝阻刘备,不要出兵攻吴,应与东吴联合抗曹,刘备仍不采纳。刘备留诸葛亮守卫成都,辅佐太子,亲自率兵前往,刘备战败,使蜀汉政权日渐趋向衰落。

刘备败后回到白帝城,一病不起,急召诸葛亮至白帝城嘱托后事。

江嘉太守黄元因诸葛亮不喜欢他,怕诸葛亮掌握了大权对他不利,率部反叛,后黄元的叛军被击败。

益州豪强雍阎策动少数民族首领孟获等多人起兵反叛。反叛之初,势力并不强大,但雍阎不断向少数民族首领散布谣言,挑拨关系。这样,经过雍阎几年威逼挑拨,叛乱的队伍渐渐遍及南中整个地区,只有几个郡归属蜀汉政权。

敏锐的诸葛亮知道光凭武力的征服收服不了人心,于是本着“和抚南夷,稳定后方”的既定政策,对南中的叛乱一直采取政治上的招抚政策,但未能收到预期效果。诸葛亮为了尽快平息南中叛乱,为进攻曹魏提供更多的人力、物力支援,于是与吴结好,切断了雍阎与东吴的关系。

两年之后,诸葛亮决定率军平定南中。这次他采取了有效的策略:以右、中、左三路兵马南下,向雍阎进军。

诸葛亮首先进攻卑水地区夷王高定的军队。很快打败了高定部队,高定被击杀。接着,三路大军与孟获在盘东首次交战。

孟获在当地以勇猛善战著称,颇得人心,诸葛亮为使他心服口服,命令部队生擒孟获。被俘后,便让孟获观看蜀地的阵势,孟获看后很不服气,对诸葛亮说:“原先我不知道你的虚实,因此上当战败,今承蒙恩赐,观看了你的阵势,不过如此,假如能重新交战,一定可以打败你。”

诸葛亮放孟获回去,让他重整军队再来交战。结果连战七次,诸葛亮七纵七擒孟获,当最后一次还要放他回去时,孟获终于服输了。于是,诸葛亮率军进入滇池,平定了南中地区。

诸葛亮给了夷人充分的自治权,更加让他们心悦诚服,南中地区从此安定,北定中原再无后顾之忧。

公元226年,魏文帝病死,其子曹睿继位,诸葛亮认为北伐的时机已到。于是,诸葛亮率军进驻汉中,临行前给后主刘禅上了一份奉章《出师表》,陈述出师的条件,表明了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

公元228年,诸葛亮在南郑商讨进兵策略,决定“平取陇西”,再向关中。于是,由赵云率领一只军队据箕谷,以吸引魏军,诸葛亮自己率领主力向西北出祁山,夺取陇西。在蜀军出其不易地攻击下,陇西的南安、天水、安定三郡相继攻克,魏将姜维也到诸葛亮军前投降。

然而千里马也有失蹄的时候,在曹军直趋街亭的时候,诸葛亮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他选用了言过其实的参军马谡去守街亭这一咽喉要地。马谡既不遵循诸葛亮的布署,又不理睬副将王平的几次劝阻,弃城不守,舍水上山。曹军到来后立即包围蜀军于山上,先断绝水源,然后发起攻击。马谡大败,残兵退回祁山军营。

街亭失守挫伤了蜀军锐气,使主力“进无所据”,继续夺取陇西的战机已失,诸葛亮审时度势退回汉中。

十一月,诸葛亮得知魏十万大军被东吴打败,又抽调关中军队东下抗吴,关中空虚,诸葛亮觉得时机重来,决定第二次出兵。诸葛亮很快调集数万兵马出散关,围攻陈仓。但天命难违魏军已作好准备,蜀军强攻二十多天,仍无法攻克陈仓,曹军的后援部队赶到,诸葛亮只好下令退兵。

第二年春天,诸葛亮第三次出师北伐。他采用近攻渐进的办法前进。蜀军出阳平关攻占武都、阴平二郡,二郡很快攻下,成为蜀地。

一年后,诸葛亮率领大军第四次出祁山。诸葛亮率领魏延等迎战司马懿。司马懿针对蜀军粮食运输困难,难以持久的弱点,依险据守,坚不出战,持久对峙。几个月后,蜀军粮食即将用完,蜀军只好退回汉中。

诸葛亮总结前四次失败的教训,深感“粮谷军之要最”,因此有计划地把军队集中在黄沙镇进行修整。在木牛的基础上创制“流马”(人力四轮车)运粮。公元234年,诸葛亮统率十万大军第五次出征,并约孙权同时攻魏。

诸葛亮屯兵于渭水南岸的五丈原,一面与魏军对峙,一面就地分兵屯田,以等待东吴的行动。五月,孙权率十万大军攻魏,不能胜,很快退兵。

司马懿与诸葛亮相持了一百多天,始终未出战。诸葛亮曾派人送去一套女人衣服以羞辱、激怒司马懿,但司马懿仍按兵不动。当获悉诸葛亮日夜辛劳、事必躬亲、食少事繁时,司马懿判断诸葛亮很难久于人世,更加坚持避免决战的方针。到了八月,积劳成疾的诸葛亮一病不起,不久便在五丈原军营中与世长辞了。

诸葛亮一生智慧超群,精细谨慎,又忧国忧民,忠肝义胆,为刘备的建功立业立下难以计算的功劳,他的许多奇谋伟略也传为美谈,但他一生过于谨慎精细,使他失去不少宝贵的机会,因谨慎精细而事必躬亲,事无巨细,使他积劳成疾,带着深深的遗憾,过早离开人世。对此,杜甫曾作诗叹曰:“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谨慎一生,避仕途之祸

刘伯温一生足智多谋,文武兼备,上通天文,下晓地理,料事如神,在民间多年来被看作是与诸葛亮一类的人物。

刘伯温名刘基,以刘伯温之名知名于当时,传名后世,元朝末年辞官归乡。

但归隐并不是他的志向所在,刘伯温隐居之际,中国的大部分地方农民起义正如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刘伯温身在山林,心在全国,他敏锐地关注着形势的发展变化。

这期间,他分析过这种现状,把天下大乱的原因归咎于元统治者的无能和腐败,还以秦汉之际的萧何、张良自比,希望自己能“抑强扶弱”,建立“太平功业”。

红巾军起义之后,元政府摇摇欲坠。朱元璋乘红巾军主力在北方与元军主力拼杀之际,率领一支人马,渡江南下,直逼浙东。精通兵谋的刘伯温应运而起,拉起一只乡兵队伍。首先图谋自保,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但他毕竟势单力薄,无法与势力雄厚、锐不可当的朱元璋争锋,只能避入深山中。

朱元璋雄心勃勃,一心想做第二个刘邦。为成就大业,他十分注意网罗人才,特别是对各地的名士更是推崇备至。此时,刘伯温的大名已在浙东一带流传,甚至家喻户晓,朱元璋一心想让刘伯温为自己效力。

朱元璋派人带着礼物来到青田山中,邀请刘伯温。当时刘伯温并不了解朱元璋,自己的乡兵又曾与朱元璋的队伍交过阵,他不愿贸然下山,又不愿得罪手握重兵的朱元璋。这时,他性格中的精细敏锐,谨慎行事的一面就体现出来了。于是他好好地招待了来者,婉言拒绝了朱元璋,使者回去后禀报了朱元璋。

朱元璋知道刘伯温文韬武略都很好,他不想放弃刘伯温。他意识到刘伯温对他本人与他的军队还不了解,他立刻下了一个手谕给正在浙东指挥战事的胡大海,让他善待浙东名士,争取人心。然后,朱元璋让使者再跑一趟,请刘伯温共图大计。

使者再次来到青田山中,他对刘伯温说:“我们元帅思贤若渴,久闻先生大名。因此,再次派我来,请先生下山,共建大业。”

刘伯温仍不敢答应,说道:“我乃山野之人,性情疏懒。而且我已年届知天命的五十岁了,已别无所求,只希望多过几年安宁的日子。另外,一些关于我的传说多属子虚乌有。我才疏学浅,担当不起此重任,请代我向元帅致谢!”

使者不肯走,在山上住了几天,见刘伯温仍不肯改变主意,才离去。他不敢回去直接见朱元璋,就去处州找胡大海,胡大海一听火冒三丈,说道:“还有敬酒不吃吃罚酒的人,我派兵去把他抓来。”

使者向胡大海说明朱元璋的意思。胡大海感慨地说:

“我们这些出生入死的武将还不如这些老夫子。”胡大海又派了员副将第三次请刘伯温下山。

几天后副将回来了,说道:“我一去他就封我的嘴,说在山上盖了几间茅屋,开了几亩薄地,已准备终老山林了。”

这时刚到任的处州总制孙炎自告奋勇地说,让他给刘伯温写一封信,一定能把他请下山,胡大海派人送去,这样他们第四次请刘伯温出山。

孙炎在信中首先对刘伯温施之以威。说元帅大兵压境,如不愿下山,就是与朱元璋为敌,结果是玉石俱焚。

然后结之以恩,重申元帅的承诺:既往不咎,来去自由。

合则留下,元帅委以重任,不合则离去,退可保全家性命,进可享荣华富贵,何乐而不为?刘伯温见形势如此,不出不行,况且自己也想有一番作为,于是决定出山。

至正二十年,刘伯温跟随使者来到了应天,朱元璋立即召见。朱元璋倾心相待,十分诚恳,使刘伯温非常感动。他觉得朱元璋虽然出身平民,但胸怀大志,是一位值得追随的明主。

之后,他把自己深思熟虑的治国平天下的十八条方略献给了朱元璋。刘伯温详尽分析了全国形势,提出了一整套对策。

从此,朱元璋对他更加尊重,派人专门为刘伯温在应天修建了府第,命名为礼贤馆,总是尊称他为老先生,还把他比作是楚汉战争中的张良。

刘伯温不愧是当时的奇才。他知识渊博,有胆有识。

参与机密后,屡献奇策,很快成为朱元璋智囊中的核心人物,在明王朝建立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明朝建立后,刘伯温被委以负责纠察百官、主管司法的御史中丞的重任。

朱元璋登基以来,猜忌心越来越大。他精力过人,权力欲极强,不能容忍有人对皇权的怠慢。朱元璋认为丞相李善长居功自傲,想拿他开刀,他征询刘伯温的意见。

刘伯温说:“李善长是建国的功臣,又善于处理人际关系。”

朱元璋说:“他几次加害于你,你还为他说话?”

刘伯温回答说:“他与我是私人关系。换丞相就如同房子换柱子,先找到柱子才能换。但目前没有人能取代他,不宜换。”

朱元璋问他:“杨宪、汪广详、胡惟庸不是栋梁之材吗?”

刘伯温回答道:“杨宪虽有相才,但器量不大。人们常说‘宰相肚里能撑船’,他做不到。”

朱元璋又问:“汪广详如何?”

刘伯温答道:“汪广详心地狭隘,比杨宪有过之而无不及。”

朱元璋接着又问:“胡惟庸怎么样?”

刘伯温说:“当丞相好比是皇上驾车的驭手,恐怕胡惟庸架不好车,还会损坏车子呢。”

朱元璋又说道:“还是老先生自己出马吧!”

刘伯温诚恳地说:“臣下性情刚烈,脾气急躁,身体又差,无法承担丞相的重任,也不具备相才。请皇上放心,人才一定会有的。”

从这次谈话中,刘伯温知道朱元璋不但对丞相李善长不放心,而且对其他很多功臣都心存戒备,包括自己。刘伯温深知伴君如伴虎,与帝王共患难易,共富贵难。另外,刘伯温性格中刚直的一面也使他得罪了不少人,一旦有人恶意中伤,引起朱元璋的疑心,麻烦就出现了。尽管朱元璋现在对他很信任,但他的猜忌心越来越重,难保将来不猜忌自己。应该见好就收,激流勇退。

面对猜忌,敏锐的刘伯温看出了其中的利害,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刘伯温告老还乡。

他卸职之后,慕名前来拜访的人络绎不绝,刘伯温对来访的亲友乡邻,总是非常热情,以礼相待,但从不和他们谈论过去的功劳或者朝廷的政治与他的妙计奇谋。

有一次,一位朋友来看刘伯温,提到朱元璋专用淮人以及胡惟庸排除异己之事,刘伯温不等朋友说完,就大谈起垂钓的乐趣与技巧。这位朋友非常吃惊,逢人便讲刘伯温看破红尘了。刘伯温就要给人留下这样的印象,这也是他的高明精细之处。

刘伯温也极力避免与现职官员交往。家乡的青田县令几次提出要求看他,都被他婉拒了。后来,县令坚持要来,刘伯温就躲进山里。

这位县令非常崇拜刘伯温,不见一面总不甘心。有一天,县令乔装成一位乡民,身穿农民的服装,头戴竹笠,只身一人进山。他来到刘伯温的小屋前,看见刘伯温正在洗脚,刘伯温见有乡邻来访,忙穿起鞋子,把客人让进屋,听说客人还未吃饭,忙端出家常饭,殷勤招待。

吃饭时,刘伯温请教来人的姓名,县令连忙离座,如实相告:“本人是青田县小令,特来拜见先生,几次求见,未蒙应允,只好改装前来,望先生恕罪。”

刘伯温忙站起来,向县令作了一揖,说自己是县令治下的一个普通百姓,不敢劳父母官的大驾,多次表示了诚惶诚恐后,转身出门了,把县令一人留在饭桌旁。

同类推荐
  • 怎样才能出人头地

    怎样才能出人头地

    《怎样才能出人头地》提取了众多著名成功学大师的成功理论精髓,与一般的成功学教程不同,它不是板起面孔的说教,而是全方位探讨创造成功。全书从不可忽视的小事和细节、精于社交和竞争、勇敢面对人生路上的困难和挫折、明智决策助你出人头地、有明确的目标和积极的进取心、根据性格选择适合的职业等方法与技巧方面着手,理论结合实际,全面地对成功方法进行介绍。想出人头地吗?赶快阅读此书吧!
  • 不要苦劳要功劳

    不要苦劳要功劳

    本书包括八章,分别为业绩才是硬道理——职场没有苦劳,只有功劳,做事必须做到位——功劳就是做成事情,要敬业更要精业——以忠诚起步,用功劳说话,勿以事小而不为——小细节成就大功劳,用对方法做对事——功劳源于你的智慧,危难之际显身手——善于在关键时刻做出功劳,没有人能独自成功——团结协作,业绩才能升值,从平凡走向卓越——以功劳为自己赢得未来等。
  • 心灵鸡汤全集

    心灵鸡汤全集

    全书共收录上百则成长故事,从诚实守信、待人接物、付出与坚持、尊重他人、积极心态、相信自己、面对挫折等不同角度进行了有关成长的描述。
  • 了解性格看命运

    了解性格看命运

    我们不必羡慕他人的才能,也不须悲叹自己的平庸,每个人都有他的性格魅力。最重要的就是认识自己的性格,而加以发展。——世界著名松下公司创始下,松下幸之助,俄国大文豪屠格涅夫曾说过:性格即命运。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性格决定命运。无数事实也充分证明了这一观点:不同的命运在某些情况下,确是因人们不同的性格所造成的。性格的弱点有时会使人不知不觉走入困境,其优点却又会使人们顺利地走向辉煌的成功。
  • 实用口才全书

    实用口才全书

    人的一生需要许多“资本”,口才就是其中重要的资本之一。为了让千千万万因嘴巴上功夫不到家的人不再有人生遗憾,都能够有机会通过提高口才改变自己的命运。于是有了这本《实用口才全书》。本书除了在用材、选材上细分不同层次人才的个性需求上下功夫外,更注重从具体情景出发,尽力增强其可读性和实用性。在读者面的覆盖上,既强调了通用性,又照顾到了不同行业、专业人才对口才的独特需求。
热门推荐
  • 我能存储幸运值

    我能存储幸运值

    “是否判定喝水失败?”“是。”“是否判定上台阶摔倒?”“是。”……虽然呛成猴、摔成狗,但是只要看到幸运值余额在不断增长,秦羽就觉得受一点苦不算什么。“是否花费188点幸运值将抽中头奖的几率提升至最高99.99%?”“是否花费3888点幸运值将筑基成功率提升至最高99.99%?”“是否花费8888点幸运值将获得长宣半仙传承的几率提升至最高99.99%?”看吧,这就是天道,有付出就有收获!只要足够幸运,跟我争的人都是陪跑!
  • 末世毒虫

    末世毒虫

    末世来临,A型血与B型血的人直接变异为各种怪物,A型血变异出蠕虫口器吸食鲜血,B型血变异成飞头啃食内脏!原来地球变异出一种神秘真菌,此真菌可感染各种物种,变异出各种毒虫怪物!
  • 穿越之高冷王爷的小萌妃

    穿越之高冷王爷的小萌妃

    21世纪的普通打工仔洛糜穿越了?!成为了洛家大小姐不说还嫁给了一个绝美的男人,洛糜表示请“把挂给我开到最大哈哈哈哈”看小萌妃是如何玩转。
  • 大国焊将

    大国焊将

    融入国家大都市圈规划中的西高村,从一个默默无闻的贫困小乡村,变成一片工业建设的热土,宅男王小炎,因为爱情和金钱的压力放弃悠闲的生活转行学电焊。经过艰辛曲折的学习,电焊技术小成,却惨遭肩负扶贫创富任务的妹子算计,从此,走上了从挣钱到争光的升华之路。
  • 医妃火辣辣:王爷宠不停

    医妃火辣辣:王爷宠不停

    救了他,爱上他,倾尽一切的嫁给他。她是他的正妻,却一而再再而三地被他伤害,甚至险被他打死,心灰意冷。从此天高海阔,凭借一身医术,天下任她逍遥。当真相被揭开,他终于悔恨不已,想要挽回却已无她的踪迹。--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魔尊的废材大小姐

    魔尊的废材大小姐

    “主人,他不在吧”“恩,不在”“恩?娘子,不在?”
  • 快穿之男神请回头

    快穿之男神请回头

    已经不知道穿越了多少个世界,萧然早已忘了为何会在这三千世界中穿梭,但不知从何时起身后竟跟了一只忠犬!“你干什么!放开我!”萧然怒瞪他,“然然,我才不放手,你永远是我的!”凌晟笑道。本文绝对宠,无虐,作者新手上路。
  • 在梦境研究所呆的那些年

    在梦境研究所呆的那些年

    有人说——人生做梦有三个境界,做梦是梦,做梦不是梦,做梦还是梦。也有人说——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梦界故,两者皆可抛。……欢迎来到梦境研究所!
  • 娱乐圈的守护者

    娱乐圈的守护者

    自从救了差点被富二代骚扰的金泰软之后开始,认识的娱乐圈的女孩子们越来越多,我本来要忙着让家族重回巅峰的,没空和你们这些小娘皮玩感情游戏!什么?你们明面竞争暗地撕逼是因为我?呵,我和你们要么是老板和员工,要么是合作伙伴,要么是善心发作……但是我什么时候说要和你们搞暧昧了?你们这些女孩子能不能不要这么自以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