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365400000003

第3章 开垦区的少年(1)

父亲托马斯

1792年,肯塔基正式成为美国的一个州。约十年后,有一位贫穷的年轻人,从弗吉尼亚移居到肯塔基的开拓地来开垦。

这位年轻人名叫托马斯·林肯,大家都称呼他为汤姆。汤姆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似乎不善于和人交往,不过心地却很善良,附近如果有人生病,他一定会前往慰问。汤姆身材魁梧、健壮有力,而且非常勤勉,一个人能干两三个人的活。

汤姆七岁时就失去了父亲,为了生活,曾经做过鞋匠、伐木工人和木匠。1803年,在他年满20岁时,他用自己多年的积蓄在伊丽莎白城附近购买土地,努力开垦。

这些拓荒的人,平时根本没有什么娱乐活动,他们每天的生活就是开垦田地、饲养家畜或者到森林狩猎,日复一日过着单调的生活。如果遇到干旱天气,就要把水桶放在马背上,到遥远的河边去提水,整日在河川和田地之间来回奔跑。虽然几天下来人困马乏,可是农作物还是一日日地枯萎下去。

因为附近常有野兽出没,有些长势很好的农作物也会在一夜之间遭到践踏。猪和牛等家畜也常受到野兽的袭击。一旦遇到这种灾害,人们的生活就大受影响,因此有人不得不放弃自己辛苦开垦的土地,携带妻子儿女到更遥远的农场找工作。

因为拓荒生活的艰苦,男人们经常通过喝酒来放松,但汤姆却滴酒不沾。

“不知道他活着有什么意思!”有人这么讥讽他。汤姆经常遭受大家的取笑,可是他毫不介意,继续拼命工作。像这种偏僻的村落,偶尔也会有牧师前来布道,这个时候,最专心聆听的也是汤姆。

晚上睡觉之前,汤姆经常会回忆小时候的事。他的父亲曾在一条叫做“绿川”的小河边,开垦过一块相当大的土地。母亲总是留在家里挤牛奶、养牛养羊、烧饭、洗衣服,晚上还要为一家人缝缝补补,从早到晚忙个不停。

汤姆从五岁起就开始放羊。在草地上,真正在照顾羊的是狗,汤姆整天都在草地上跑来跑去,或者用石头去丢躲在树枝上的松鼠。傍晚回家时,一闻到母亲所煮的汤汁香味,立刻就会感到饥肠辘辘。

这是一个甜蜜的三口之家,建立一个这样的家庭是汤姆最大的愿望,因为这时的汤姆已经28岁了。

附近有一位叫斯巴罗的人。他们夫妇俩个性爽朗,平常与汤姆相处得也很融洽。这家的小孩很多,显得格外热闹。这些孩子都是由大姐南希照顾着。南希并不是斯巴罗的亲生女儿,而是由妻子带过来的孩子。每次汤姆与他们家人待在一起时,就会有种待在自己家里的感觉。

汤姆也是很早就离开家人独自漂泊,南希很同情他。南希认为汤姆是一个合适的伴侣,因为他个性诚实,心地善良。

斯巴罗先生知道了这件事情后对汤姆说:“我相信你能够使南希幸福的。”1806年,汤姆和南希举行了简单的婚礼。南希比汤姆小五岁,当时23岁。

汤姆这种生于开拓地、长于开拓地的人,没有上过学,根本不识字。但是南希不但会写信,也能看懂《圣经》,汤姆非常敬慕她。

“我不能让我的南希一辈子都辛辛苦苦在地里劳作。”未结婚时汤姆就有这种想法。于是,他卖掉了自己开垦的土地,带着南希到城里去,自己建了一间小屋,开了一家木匠店。木匠店生意很好,有时候汤姆忙得几乎应付不过来,他们的生活比在开垦耕地时要好得多了。

经过汤姆家门口的人,经常会看到南希在帮汤姆刨木板、锯木头。南希是一个勤劳的妻子,能与她共同生活,汤姆感到幸福无比。

一年后,他们生了一个女孩,汤姆给孩子取名为萨拉。

天有不测风云,这对勤劳的夫妇也会面临生活上的困境。汤姆只知道拼命工作,而且过于老实,有一次他被人骗走了很多钱,以至于无法在这个城市继续待下去,只好带着南希和萨拉搬到哈丁县。

哈丁县虽然名之为“县”,其实只不过是开拓地的一个中心点而已。

汤姆夫妇在距离这个县约四公里的诺林溪畔购买了一块土地,从事耕作。

汤姆生性乐观,他认为自己生下来就是要当农夫的,只要踏实肯干,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自己。

汤姆经常受雇去开垦土地,偶尔也帮人做些桌子、椅子、橱柜等木匠工作。

他们的圆木小屋虽然狭窄、简陋,可是南希把里面整理得很干净。烟囱冒出的缕缕炊烟告诉别人,屋顶下的这个家庭是幸福的。

贫穷的童年

他们来到哈丁县时正是春天,空气里飘着苹果花的香味。对于终日劳作的农民来说,一年转眼就过去了。第二年的二月里下了好几场雪,农夫们不得不停下地里的工作。这时的汤姆就待在家里做些木匠活儿,并尽量抽时间陪着南希,因为她很快就要生了。

“如果生个男孩,就叫他亚伯拉罕怎么样,跟父亲的名字一样。”汤姆停下工作问南希。

2月12日的破晓时分,这个孩子终于诞生了。来帮忙的邻家妇人对站在壁炉边焦急等候的汤姆说:“汤姆,跟你想的一样,是个男孩儿!”

听到消息的汤姆赶紧跑到卧室,抱起刚出生的婴儿,满足地笑着。

这个婴儿就是亚伯拉罕·林肯。

“感谢神!他把世界上最美好的礼物赐给了我们!”平时沉默寡言的汤姆,端详着婴儿的脸,感动地说出了这句话。

年幼的姐姐萨拉还无法清楚地叫出“亚伯拉罕”,只能以清脆、喜悦的声音说着 “亚伯、亚伯!”

由于听起来很可爱,不知不觉中,连父亲、母亲及外人都学着萨拉,也叫亚伯拉罕为“亚伯”。

当时,谁也没有想到,圆木小屋里的这个小男孩,后来会成为美国的总统及黑奴的救星!

春天来了,冰雪开始融化,田里有很多工作等着人们去干,因此汤姆没有太多时间逗年幼的儿子玩乐。

哈丁附近的土壤贫瘠,尽管他们努力开垦,栽培的农作物却都长得不是很好。有时候,汤姆也会生气地对南希说:“我们再搬家吧!”

虽然这样,日子也还过得下去。转眼亚伯已经两岁了。他平常只围着一条破布,但是身体很健康。由于父母都很忙,亚伯多半是由姐姐照顾。萨拉经常牵着他的小手,到附近的河边玩耍。

自亚伯拉罕出生之后,汤姆更加勤奋地工作,可是家里还是很穷。最后,汤姆决定再去寻找一块更肥沃的土地。汤姆在距哈丁县十几公里的诺林溪畔买了一个小农场。这里土地肥沃,农作物长得很好,两三年后,他们的生活就得到了很大改善。

这个时候,萨拉和亚伯拉罕都长大了。萨拉和她的母亲很相似,是一位很有耐心的女孩,她常常帮母亲挤牛奶、纺纱、割草。

亚伯拉罕很喜欢和萨拉待在一起,几乎整天都缠着她。偶尔他也帮助姐姐把割好的牧草搬到马厩里,或者剪剪羊毛。不过,当他看到树枝上有松鼠时,就会把手上的活儿扔到一边,忙着捡石头打松鼠。他也曾不小心掉到河中,遭到了萨拉的责骂。

“这个孩子就像地里的野草一样,简直就是个野孩子。”父亲笑着说。

田野里的杂草不怕风吹日晒,亚伯拉罕的身体也一样结实。不过跟他的父亲一样,他也是个沉默寡言的孩子,除了萨拉之外,他很少与人交谈。

“这孩子要是太像我,将来一定没有出息。”父亲一边端详着亚伯拉罕,一边笑着说。

但是,亚伯拉罕并不像他父亲那样不善与人相处,相反,当别人说话时,他总是微笑着倾听。

诺林溪的农场位于马路的旁边,这条大马路是东西村落的交通要道,所以每天都有开拓者的篷车经过这里。其中有很多是四五十辆为一群的篷车队,这些人在村落歇脚时的热闹情景,简直难以形容。不过,也经常仅有一辆马车孤单地通过。

这些人一直向西前进,想要寻找一块适合定居的土地。他们多半是放弃了阿利根尼山东方的旧土地,也有从欧洲来到北美的。总之,这些人都是来自亚伯拉罕从未去过的地方。

亚伯拉罕经常跑到篷车旁边,好奇地凝视着这些人,或者是听他们谈话。有时候,他根本听不懂人们在说些什么。

随着时间的流逝,原本只知道肯塔基内陆的亚伯拉罕,终于明白了这个世界的广阔。

除了移民之外,村子里也常常出现骑着骏马带着仆人的绅士。听母亲说,他们是政客,正在巡视各个村落。

也有一些衣衫褴褛的人徒步来到村里,要求在开拓地的小屋借宿。他们大都是流浪的生意人,或是放弃土地到处为人打工的人。他们中也有不少人根本不想工作,整日只知道喝酒。

林肯家的小屋偶尔也有这种外地人前来借宿。在当时,照顾旅途中有困难的人,已成为开拓地人的习惯。

在熊熊燃烧的壁炉旁边,客人叙述着各地的趣事,亚伯拉罕听得津津有味。“时间不早了,赶快睡觉去吧!”直到母亲再三催促,亚伯拉罕才肯钻进被窝。不过,他也只是装睡而已,他竖着耳朵,自始至终都在听着客人的谈话。从这些谈话中,亚伯拉罕终于明白,诺林溪及哈丁县都是属于美国的领土。

在孤寂的小屋生活中,除了聊天之外,没有其他的娱乐。

客人们经常提起“自由”、“权利”之类的词语。当时,亚伯拉罕根本不懂这些词的含义,不过他觉得这似乎是很重要的事情。

不善言辞的父亲与这些人争论时,往往说不过他们。但是,当话题转向萨拉和亚伯拉罕时,父亲显得格外健谈。父亲所谈论的,不外乎是有关祖父的事情,由于经常听到同样的话题,萨拉和亚伯拉罕都能背下来了。

当亚伯拉罕六岁时,开垦地才设立了一所学校。

“农家子弟根本不需要上学。”汤姆极力反对萨拉和亚伯拉罕上学,但是,南希坚持认为孩子们至少要学会写字和识字。所以,萨拉和亚伯拉罕每天都到离家八公里远的学校去上学。

在大自然中成长的亚伯拉罕,对从家到学校这段路非常感兴趣。放学途中,姐弟俩经常在口袋和书包里装满橡果,他们准备把它们晒干,放到冬天再吃。

学校里只有一间教室、一位老师和几个学生。

有着一双长腿、经常穿着鹿皮裤子的亚伯拉罕·林肯和其他小朋友们坐在教室里。老师把字母写在黑板上,教大家认字。接着,老师大声宣读《独立宣言》,小朋友们就跟着一句一句地朗诵。当时还没有课本,学校的老师都用这种方法来教学生。

这所学校并非全年上课,每隔两三个月,老师还要到其他的开垦地去教书,因此,这样的学校只能称之为巡回学校。

亚伯拉罕刚学会写自己的名字时,一年的课业就结束了,因为老师必须离开这里,到别的地方去教课了。

搬到诺林溪畔之后,林肯一家人的生活有了些改善,但也只是比在哈丁县的时候略微好一点,他们仍然很穷。每天一大早起来,亚伯拉罕就得到田里劳作。

有一天在播种时候,亚伯拉罕忽然心血来潮,在每个小洞里都播下了两颗种子,结果只播了一半,种子不够了。

一向脾气温和的父亲忍不住大骂:“笨蛋!今年的收成只能减半了!”

更糟糕的是,这天的夜里突然狂风大作,下起倾盆大雨,刚播好的种子全部被雨水冲走了。这下连一半的收成也没有了,一家人陷入了绝境。亚伯拉罕虽然还小,但已能体会到农民靠天吃饭的无奈和辛酸。

日子虽然过得很艰苦,但当父子俩拖着又脏又累的身子回到家中时,母亲早就做好了玉米汤等着他们了。

吃过晚饭以后,一家人围坐在火炉旁说话。知识丰富的母亲也会讲一些她少女时代读过的故事给他们听,例如华盛顿总统的事迹。

听妈妈讲故事时,亚伯拉罕的疲劳就会一扫而光。在这块没有书本的土地上,母亲便是亚伯拉罕的百科辞典。

母亲是个虔诚的信徒,她常常念《圣经》给孩子们听,亚伯拉罕虽然不懂其中的意思,但也死记硬背记住了很多。

印第安纳的生活

肯塔基平原上的移民越来越多了。人一多,各种问题也就层出不穷了。其中对人民生活影响最大的便是税收的增加。像汤姆这样来得比较早的移民,因为已经有了不少收成,所以必须缴纳更多的税金。

令人气愤的是,父亲虽然付钱购买了农场,但是却没有地契。一份收回土地的公文令一家人窘迫的生活更加雪上加霜。生性不爱与人争执的父亲,开始厌恶这个地方了。这一年,亚伯拉罕正好七岁。

就在这个时候,与肯塔基州隔邻的印第安纳州传来了出售土地的消息,父亲听了很心动。

一连好几天父亲都到山上去砍树,锯成木板,然后又花了好几天的工夫做成一艘平底小船。亚伯拉罕一心一意想坐船出去玩,所以每天都跑前跑后的帮忙。

但是到最后,亚伯拉罕还是没能坐上船。因为在小船做好后,父亲就悄悄地载着粮食和行李,独自出发了。亚伯拉罕的父亲打算顺着俄亥俄河到印第安纳州去。

几天之后父亲回来了。但是他并没有坐着船回来,而是徒步回来的。

“我找到一块很大的土地。” 当父亲这样宣布时,亚伯拉罕的心思仍然停在那艘小船上。

“爸爸,船呢?”

“中途翻了。”

父亲轻描淡写地掩饰了这个不幸,但是对亚伯拉罕来说,坐船去游玩是最重要的事,现在船没有了,他真是失望极了!

不久之后,他们收拾行李,准备搬家了。穷人的家本来就没有什么家具,几只锅、几件餐具,加上一些破旧的衣服,就是全部的行李了。像他们这么穷的移民,连马车都没有。

父亲和亚伯拉罕共骑一匹马,母亲和萨拉则骑上另外一匹,猪、牛和羊就由牧羊犬赶着跟在后面。

一望无际的原野并不如想象中那么平坦,他们必须经过车马走不过去的密林、水淹到马腹的河流,以及又斜又陡的山坡。遇到陡坡时,父亲和亚伯拉罕便下马,父子俩拉着妈妈和萨拉的马往上爬。

太阳下山后,一家人便露宿在荒野中,周围不时传来猫头鹰的叫声。有时睡到半夜,会被野兽凄厉的吼声惊醒。

同类推荐
  • 海明威

    海明威

    海明威的许多作品、许多主人公都给人以迷惑、怅然若失的印象,即使在那些现实性和倾向性很强的作品里,也涂上了浓重的迷惘色彩。在海明威的作品里,最富有魅力和打动人心的,是他塑造的众多在迷惘中顽强拼搏的“硬汉子”形象。海明威的文体风格具有简洁性、含蓄性等特点,最受人称道。他的“冰山”理论精通现代叙事艺术,海明威以此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一起来翻阅《海明威》吧!
  • 老舍和他的作品

    老舍和他的作品

    老舍和胡金铨都是老北京人,都爱好书画曲艺、民俗文化。作为同乡,胡金铨喜欢读老舍的小说,创作电影时也曾受其影响。1973年到1975年,胡金铨在《明报月刊》上发表了研究老舍的系列文章,而后集结成书,即为《老舍和他的作品》。本书是胡金铨对老舍生平、作品和文艺活动的梳理,从老舍的出生起笔,详述其求学、写作、异国辗转、回国教书及至抗战时主持“文协”的经历。胡金铨认为老舍具有北京小市民的特点——“安于现状,不做过激的事情”,他称之为“北京(骨泉)人”。这种个性影响了老舍的为人处世,也在其笔下人物的身上得到展现。书中所引资料包括老舍的自述、友人的回忆和其他发表于世界各地报刊上的文章等等,由胡金铨走访英美大学图书馆调查整理而成。擅拍武侠电影的胡金铨,银幕内外都处于行走的旅途中,老舍在其笔下也有了漂泊者的形象。以故乡北京为连接点,“走”成为这两位大师人生轨迹的关键词,其间的艺术影响和气韵传承可以借本书一窥。
  • 英雄群体:尹浩洋法制新闻作品选

    英雄群体:尹浩洋法制新闻作品选

    本书为法制新闻作品选,这里的主要人物,除了巡警栾波是个二级英模烈士外,其它都是些很普通的警察或者检察官法官律师等等。就是在多年的工作中作者确实坚信我们的警察就是英雄——在共产党领导下的警察,是法制社会的基石,是一个奉献大于风险、辛苦大于艰苦的英雄群体。
  • 韦小宝自传

    韦小宝自传

    俺,韦小宝,历史上有无此人已不可考,多半由金庸老先生杜撰所出,所以俺的出世多亏了这位金大侠。俺一直以为韦小宝是金庸老先生笔下最重要的人物。俺对当代中国人的影响,恐怕在二十世纪所有小说人物中可比的不多。在《鹿鼎记》中,金老爷子将中国封建时期下层社会对一个人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全都附加到俺身上,金老爷子没用儒家思想教化俺,没用道家思想洗涤俺,只用中国古代市井文化熏陶俺,让俺有了些流氓性质,有些了小人手段,有了些英雄气息,淋漓尽致地反映了俺这个不学无术的中国人的本性。
  • 格兰特将军回忆录

    格兰特将军回忆录

    本书以自述的视角,对尤利西斯·辛普森·格兰特的一生——他的童年、上学、婚姻、战场生涯以及所感所思——做了深入的展示。在这个过程中,作者根据自己的经历,浓墨重彩讲述南北战争的前后全过程,并引用了大量私人信件、手稿等第一手资料,从而真实、客观、细致的揭示了美国内战,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研究美国内战的崭新视角。在总统任职期间,他力主大赦“叛乱”者,发起重建南方计划。他执行“中立”的外交政策,集中精力处理国内事务,为美国的工业革命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并在南方建立了黑白同校的公立学校,为美国的迅速崛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热门推荐
  • 太清经天师口诀

    太清经天师口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偏执大佬是我头号粉

    偏执大佬是我头号粉

    【步步为营偏执犬系vs美苏强学霸女神,1v1,高甜】一朝重生,乔念撕开柔弱无能的小白花皮囊,强势回归高中校园。绝美校花,理科常冠,拳击达人,硬照网红是她的标签。她霸气宣布:“这一世,谁都别想挡你们乔姐开挂人生!”直到——一个深夜,桀骜不驯的豪门霸少霍烬将她抱在窗台。他将自己的蛇形戒指给她戴上,目光沉沉:“你只能属于我!”她笑得诱人:“如果我说不呢?”“那我换一种说法。”他眼里闪烁痴迷:“让我只归你!”【从校园到婚纱/你是我的宝藏,我的念念不忘】
  • 贾岛集

    贾岛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龙神传说之天龙崛起

    龙神传说之天龙崛起

    创世神创造了这个世界,而二十四位神龙,二十四位天神与二十si位魔神一起守护着人魔神三界。让我们看看主角如何与兄弟和自己心爱的人一起傲视这片大陆!
  • 从谎言开始修仙

    从谎言开始修仙

    世界上没有人人都不信的谎言,也没有一句谎言都不信或只相信谎言的人…当谎言与真相的界线逐渐模糊,酝酿许久的谎言逐渐取代真相…一尊尊虚幻的仙神凝视着真实的世界…诸天神话从虚幻中唤醒…谎言的谎言即为真实!
  • 月老祠

    月老祠

    你有去过青州城北的月老祠吗?你有听过青州城北月老祠的传说吗?那清雅少年,血染白衣的苍凉,痛失所爱的苍老。他本是天界应劫而生的尊神,在天劫过后﹑时光退却时,为何却弃神主之位,长居仙缘殿?也许,谁都知道这只是他在祭奠她的一种方式而已,她---仙缘,仙缘殿真正的主人,真正的姻缘神。天劫前,只有姻缘神,红衣红发的少女。天劫后,只有月老,红衣白发的老人。然,时光却不能定格在那刻,那清贵无暇的白衣少年,看着自己最爱的白蔷薇残败飘落在她火红色的罗裙上,浅笑,带着绝尘遗世的味道......你可曾路过青州城北的月老祠?你可有见过那红衣罗裙的女子?跪在月老神像前所求一世良缘。你听过青州城北的月老祠吗?所求姻缘必应,客似云来,鼎盛一时,可自那红衣罗裙的女子在月老祠撞柱而死时,有人亲眼所见,月老神像流下两行血泪,自此,青州城北的月老祠逐渐荒芜,无人问津。
  • 龙门异闻录

    龙门异闻录

    千年龙門之下一个千年不死的男人带着媳妇深入险境,危机四伏能否安身立命都是未定之数
  • 凭什么我能修仙

    凭什么我能修仙

    我感觉我们生活在一个游戏里,所以我从游戏中逃离了。至于现实是哪里?我不知道,不知道我见到的这个新世界究竟是真实存在的世界还是仅仅是游戏的另一个副本。有些事情一旦怀疑,便没有终止!就像你永远也想象不出宇宙的尽头究竟在哪里!
  • 龙道邪神

    龙道邪神

    曾经的我,太过于弱小了,仿佛蝼蚁一般,面对这个世界。欺凌,无奈,还有屈辱,都是因为我们可悲的弱小。[为了我们共同的明天,请变强吧。]是谁?那色彩交织的身影。[太丢人了,小鬼,用那种和我不相上下的存在也输给这种小动物吗?]是谁?那种熟悉的,强大的气息。我的左手,紧握着荣耀的光辉。我的右手,流淌着诅咒的力量。吾乃,龙道邪神。
  • 浮录生话

    浮录生话

    桂枝夫人活太久了,久到她都快忘记自己年少时的样子,那本浮录生话,陪着她走过了太多的年头,记录着这世间都苦痛与折磨,一次又一次的生离死别,见证着这些世间的悲欢离合,也蹉跎着她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