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491700000033

第33章 临时大总统,镇压革命党(1)

太后交国家大权给宫权保

胡惟德接了隆裕太后的《清帝退位诏书》,便带领着内阁成员一干人等,默默地走出宫门,上了马车,直奔石大人胡同外交大楼而去。

车辚辚、马萧萧,胡惟德等人的马车来到外交大楼的时候,袁世凯早已做好了接受诏书的准备。

在外交大楼附近,五步一岗,十步一哨,尤其是外交大楼的门口,更是戒备森严,从大门口一直排到正厅,一色护卫的队伍。正厅里,两边站立着各级武官,再往里走,就是一些重要的大员了。

正厅中央,静摆着一条大条案,条案中间,放着一个紫檀镂花的大帖架。

胡惟德等人捧着诏书走进大厅里的时候,大厅里百十多人都哑口无声,甚为静穆。

袁世凯并没有等有人请,便自己从内室里走了出来。

这时,胡惟德已在上手里站好,同去朝见的各内阁大臣们都站在胡惟德的后边。

袁世凯一脸虔诚,轻整衣冠,在下手里站好后,恭恭敬敬地向诏书鞠过躬,然后,双手接过胡惟德手里的诏书。他接过诏书后,并未展读,而是把诏书放在大条案上的大帖架上陈列起来。

袁世凯做完这一切之后,又重新在下手站好。

这时,胡惟德朗声道:“太后把国家大权交给了宫保,请宫保早日组织共和政府,以不辜负太后的愿望!”

袁世凯恭恭敬敬地说了声:“是!”

接受诏书仪式完毕,袁世凯转过身来,对胡惟德等人说:“你们辛苦了,到后厅里休息去吧!”

于是,人们便开始向后厅里走,袁世凯与胡惟德走在一起。直到这时,胡惟德才向袁世凯绘声绘色地讲述他们进宫接诏书的情况。

胡惟德说:“隆裕太后哀情凄惨,实在可怜,我以婉语安慰,事情才进行得顺利。”

袁世凯听了,频频点头。

是日晚上,袁世凯在外交大楼的住所里剪了发辫。

袁世凯居住的外交大楼在石大人胡同里。石大人胡同是因为有明朝尚书石亭的府第而得名,后来改称外交部街。

外交大楼是外务部在宝源局旧址建造的,建筑颇为壮丽,建这座大楼,是为了招待德国皇太子的。后来,成了外务部的迎宾馆了。

那天晚上,袁世凯在剪发辫时异常兴奋,不断地哈哈大笑。

袁世凯的高兴,也影响了他周围的一些人,这些人也纷纷效仿袁世凯,把发辫剪了。

“袁宫保剪辫子”这件事,很快轰动了整个北京的军政上层。

第二天,北京城的各家报纸,争先恐后地把《清帝退位诏书》全文发表了出来,于是,北京城的街头巷尾,人们拱手相告:“改了朝代了!”

“共和了!”

“再也不会打仗了!”

人们只知道“共和”二字,但不知道到底怎么“共和”法。

龙旗虽然收了起来,但是,新的旗帜还没有挂出来。

话说孙中山主持着南京政府,虽然使袁世凯通往总统宝座的道路上增添了障碍,但仍然承受着国内外、党内外的层层压力。1912年1月22日,孙中山曾经在这些压力下发表过这样的一个声明:

袁若能实行断绝清政府的关系,为民国国民之条件,则文当仍践前言者也。……今确定办法如下:一、清帝退位,由袁同时知照驻京各国公使电知民国政府……或转饬驻沪各国领事转达亦可;二、同时袁须宣布政见,绝对赞成共和主义;三、文接到外交团或领事团通知清帝退位布告后,即行辞职;四、由参议院举袁为临时总统后,誓守参议院所定之宪法,乃能接受事权。

清帝宣布退位的第二天,也就是2月13日,袁世凯就按照孙中山提出的办法,迫不及待地将退位诏书送各国公使及南京政府,并且发表了政见:

共和为最良国体,世界之公认,今由弊政一跃而跻及之,实诸公累年之心血,亦民国无穷之幸福。大清皇帝既明诏辞位,业经世凯署名,则宣布之日,为帝政之终局,即民国之始基。从此努力进行,务令达到圆满地位,永不使君主政体再行于中国。

袁世凯所发表的政见可谓情真意切,信誓旦旦。这些极其动人的言辞不仅迷惑了革命党人,就连南京临时政府的一些首脑人物,也被他这一番花言巧语弄昏了头脑。

孙中山接到袁世凯宣布政见的电文当天,便向参议院辞去了临时大总统的职务,并推荐袁世凯为下届临时总统候选人。

孙中山在致参议院的咨文中说道:

清帝逊位,南北统一,袁君之力实多,发表政见,更为绝对赞同,举为公仆。必能尽忠民国。且袁君富于经验,民国统一,赖有建设之才,故敢以私见荐于贵院。请为民国前途熟计,无失当选之人。

孙中山辞去国民政府临时大总统的职务,而推荐袁世凯为临时总统候选人的消息传出,革命党人、海外华侨及各界人士纷纷致电孙中山,反对推袁世凯为大总统候选人。

为了平息众人的反对之声,孙中山在回电革命党人时说:“文等所求者,倾覆满清专制政府,创立中华民国……项城以和平手段达到目的,功绩如是,何不可推诚。……吾党不必自揽政权,亦自有天职。更不以名位而为本党进退之微。”

接着,他在覆电海外华侨时说:“今日目的已达。我辈之义务告尽,而权利则享自由人权而已,其他非所问。”

就这样,孙中山把用无数烈士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国民政权,以“成功而不私其权利”的磊落风格,拱手让给了袁世凯。

虽然如此,孙中山在辞职的同时,又在咨文上附了三项条件:

一、临时政府地点设于南京,为各省代表所议定,不能更改;

二、辞职后,待参议院举定新总统亲到南京就任之时,大总统及国务员乃行解职;

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为参议院所定,新总统必须遵守。

很明显,孙中山所提前两条目的在于把袁世凯调离北洋军阀长期盘据、封建势力顽固的北方,使其处于革命势力的包围之下,不好再搞阴谋活动。

第三条的目的在于以法律的形式限制其不得胡作非为。

孙中山为革命的确是苦心孤诣,辞职后还想出了这些保卫革命成果的办法,可惜他不了解袁世凯头脑里是没有法制观念的。

这袁靠玩弄实力政治起家,丝毫不讲信义,他可以以自己的嘴为法律,随时随地就能颁布。因而,孙中山所设立的如此薄弱可怜的一道防线,袁世凯轻而易举地就攻破了。

2月13日这天,孙中山还致袁世凯一电,告以“新旧交替,万机待举,遗大投艰,非公莫办。谨虚左位,以俟明哲。”

富于投机经验的袁世凯,对孙中山的用意一望而知,哪肯俯首就范?于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的名义布告文武官衙和军警,代替了清政府,自称临时政府首领,显然要在南京临时政府之外,另外组织一个临时政府。

关于孙中山提出的建都南京问题,开始南方内部意见并不一致,争论很大。

2月14日,参议院开会讨论。谷钟秀、李肇甫等人坚主建都北京,最后竟以多数通过。孙中山闻悉非常愤怒,次日咨交复议。经过激烈辩论,大家接受了孙的意见,多数可决建都南京。

接着,参议院开总统选举会,17省代表一致选举袁世凯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大总统。旋即电表,告以务请驾临南京参议院受职。

同日,孙中山也电告袁世凯,说准备派专使北上迎接。

袁世凯当选总统,如愿以偿,欢欣若狂,马上舍弃了“临时政府首领”这一不合法的名义,换上了临时大总统的头衔。可是叫他去南京就职,他说什么也不干。

15日。袁世凯就孙中山指责他另组临时政府问题,特别是南下就职问题,致电孙中山、黎元洪、南京临时政府各部总长、参议院和各省、各军说:“清帝辞位,自应速谋统一,以定危局,此时间不容发,实为惟一要图。民国存亡,胥关于是。……世凯德薄能鲜,何敢肩此重任,南行之愿,真电(11日电)业已声明。然暂时羁绊在此,实为北方危机隐伏,全国半数之生命财产,万难恝置,并非由清帝委任也。孙大总统来电所论,共和政府不能由清帝委任组织,极为正确。现在北方各省军队暨全蒙代表,皆以函电推举为临时大总统,清帝委任一层。无足再论。然总未遽组织者,特虑南北意见因此而生,统一愈难,实非国家之福。若专为个人职任计,舍北而南,则实有无穷窒碍。北方军民,意见尚多分歧,隐患实繁。皇族受外人愚弃,根株潜长;北京外交团向以凯离此为虑,屡经言及;奉江两省,时有动摇;外蒙各盟,送来警告。内讧外患,递引互牵,若因凯一走,一切变端立见,殊非爱国救世之素志。若举人自代,实无措置各方面合宜之人。然长此不能统一,外人无可承认,险象环集,大局益危。反复思维,与其孙大总统辞职,不如世凯退居;盖就民设之政府、民举之总统而谋统一,其事较便。今日之计,惟有由南京政府将北方各省及各军队妥筹接收以后,世凯立即退归田里,为共和之国民。当未接收以前,仍当竭智尽愚,暂维秩序。总之,共和既定之后,当以爱国为前提,决不欲以大总统问题酿成南北分歧之局,致资渔人分裂之祸。”

他不能南下就职的理由很多,概括起来就是一句话,如果他离开北京,“一切变端立见”。为了“爱国”,免致“分裂”,他声言,虽北方推举他为临时大总统,但他没有组织临时政府,还打算放弃南京参议院选举的总统职务,“退归田里”,简直视大总统如敝屣,风格何等高洁!然而稍一推敲,就发现是以“退归田里”相要挟。他“退归”有一项重要条件,即只有南京政府将北方各省和军队接收以后才行。试想北方各省都为其心腹爪牙所把持,各军均系其嫡系武装,哪个不听他的话?谁允许南京政府去接收,你如不接收,他还要“暂维秩序”哩!

如此一来,岂不造成两个临时政府的局面?

尤其耐人寻味而又带有浓厚讥讽意味的是最后几句话,其用意显然是要告诉对方,他既然能够做到“以爱国为前提,决不欲以大总统问题酿成南北分歧之局”,南京政府为什么不能做到“以爱国为前提”,放弃建都南京呢!

由此可见,袁采取的是攻势,以退为进,退中有进,比老狐狸还要狡猾。

16日,袁世凯给唐绍仪、伍廷芳、张謇一电,说:“现天下糜烂,经济困难,将来抚军治民,头绪万端,而外蒙问题尤难措手,断非世凯衰病之躯所能料理。……务祈三公切商中山,仍以利国福民为念,始终其事,勿弃前功。凯俟接代有人,仍返洹上,务我农业,皆三公之大赐也,感且不朽。”

可是,他马上发觉不妙,立即又致电孙中山说:“凯之私愿,始终以利国福民为目的。当兹危急存亡之际,国民既伸公义相责难,凯敢不勉尽公仆义务。惟前陈为难各节,均系实在情形,素承厚爱,谨披沥详陈,务希鉴亮。”

他致参议院的电文也与此相同。

袁世凯到底舍不得丢掉到手的大总统,所以不再提“退归”的问题,而是请求体谅其苦衷了。

当日,他又会见各国驻京公使,争取支持他。

各国公使表示:临时政府一定要设在北京,否则不予承认。

有洋人在背后撑腰,袁世凯的架子立刻摆得十足。

为了促袁南下,孙中山电表,请举人维持秩序,界以镇守北方全权,即速赴南京。

18日,孙中山致函袁世凯,说明首都暂时设在南京,具有“系乎中外之具瞻,勿任天下怀宫庙未改之嫌,而使官僚有城社尚存之感”的重要意义,要袁世凯一定同意。

同时,孙中山委派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蔡元培为专使,外交次长魏宸组、参谋次长钮永建、法制局局长宋教仁和汪精卫等人为欢迎员,偕同唐绍仪前往北京,迎袁世凯南下,迫其离开北京。

曹锟兵变

在革命阵营内部,某些立宪派、旧官僚和革命党人非常害怕南北战争再起,外国人出来干涉,因而主张建都北京。有的人竟充当袁世凯的谋士,帮助策划拒绝南下。

张謇写信给袁世凯说:“目前第一难题,即要公南来。解此题者只有二法。一从北京外交团着手,一从北数省人民着手。飞箝捭阖,在少川心知其意而妙用之,若不著一毫痕迹,使不欲南下之意不出于公,当可有效。”

所谓从外交团着手,无非是乞求洋人支持、干涉;所谓从北数省人民着手,无非是唆使走卒起来反对。关于前者,袁世凯已联系好了;关于后者,袁极其巧妙地采纳了,不过利用的不是唐绍仪,而是第三镇统制曹锟。

接到专使北来的电报以后,袁世凯立即指示直隶省和天津地方当局予以特别照料,还派其子袁克定为代表至津迎接。

25日,蔡元培一行到达北京,袁世凯命打开正阳门予以隆重欢迎。

下午,蔡元培等人会见了袁世凯,递交了孙中山请南下就职的手书及参议院举袁为临时总统的选举状,敦请南下。

晚上,袁世凯委派外务部首领胡惟德举行盛大宴会热情招待。

次日,袁世凯邀请蔡元培等人举行谈话会。

在同专使的接触中,袁世凯突然一反常态,绝口不谈南下的困难,始终无不能南行之语,满口答应南下就职毫无问题,只是还有些事情需要妥为布置,一待安排好留守坐镇的适宜人选,立刻就走,表现出空前的积极和热心,仿佛马上动身的样子。

袁世凯考虑到:如果再冷冰冰地拒绝南下,舆论将对自己不利。

而更主要的是,他怕明确表示拒绝南下后,孙中山真的不解职,南京参议院若因此挽留孙或另有推戴,事情愈益糟糕。决不能让到手的全国政权轻易丢掉,冒无谓的危险。

因此,一出戏上演了。

29日晚8时,袁世凯正陪着蔡元培等人共进晚餐,外交部大楼觥筹交错,气氛十分热烈。

突然,枪声四起,火光冲天,人声喧噪,袁世凯当着蔡元培的面,立即打电话询问情况,才知道曹锟所部第三镇整队兵变,在东安门及前门一带放火行劫。

不到半个小时,电话再也打不出去了。

顿时,外交部大楼里大乱,人心惶惶,仿佛大难临头一般。

江朝宗、姜桂题请示袁世凯,要带所部去弹压兵变,但是,袁世凯对他们命令道:

“你们要调度好自己的军队,必须守卫好自己的防卫地带,切不可擅离防地去打变兵。只要你们守好自己的驻防地区,不叫变兵进来,北京城就乱不了。对付变兵,我自有办法。”

同时,袁世凯命令江朝宗要随时报告外面的情况。

江朝宗于是马不停蹄,东奔西走,不断进出外交大楼,向袁世凯报告外面闹到什么地方了,死了多少人了,什么地方又放火了。

袁世凯虽然遇事不慌,对于外面的曹锟兵变心中暗自有数,但他为了防备万一,也忙着做着应变的准备。他换上短装,穿上马裤,登上一双青布便鞋,并收拾好了几箱细软,打点了随身穿用的杂物,让蔡元培留在他身边,选好了几个护从,不离左右。

看来,袁世凯对外面的兵变是真是假,他自己也没有多大把握了,如果真的闹大了,他也有动身逃避的准备。

曹锟的假兵变,一夜未停,商民有数千家遭受损害,形成了著名的“北京正月十二兵变”。

这一夜,外交大楼里的人一夜未睡,种种猜测、谣传四起,越说越使人感到恐怖。

有人说:“听说亲贵中有人主张杀尽北京城内的汉人。据说,民政部早就把巡警里的汉人,一律换由旗人充当了。”

也有人说:“禁卫军要进城了!”

更有人说:“宗社党早就买通了曹锟!”

当时专使团的其他几个人正在下榻的馆所里准备吃晚饭。饭菜刚摆好,就听到外面枪声大作,人声嘈杂,继尔,又看到四处火光冲天。不久,那枪声越来越近了。

接着,就有人慌忙进来报告:“北京驻军因为反对袁宫保离开北京,闹兵变了。”

专使们看看那人,并不认识,但听到枪声逼近,就都坐不住了。

同类推荐
  • 一代谋圣——张良

    一代谋圣——张良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百位世界杰出的军事家(上)

    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百位世界杰出的军事家(上)

    人类的未来充满了希望,明天的世界令我们无比期待。从历史中汲取知识,感悟人生,追求真理,是每个生活在21世纪的现代人的价值取向。在无比灿烂的历史星空中,众多世界杰出人物犹如明烁夺目的明星,让历史的时空如此地浩瀚,并给后人留下了一份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与智慧结晶。期望本书能让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少年朋友们,从世界杰出的人物身上,学习与借鉴人生的智慧,创造卓越的人生。
  • 豪气干云石达开

    豪气干云石达开

    翼王石达开是太平天囯中最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他十六岁便“被访出山”,十九岁统率千军万马,二十岁封王,英勇就义时年仅三十二岁。他是天平天国中最完美的男人,生前用兵神出鬼没,死后仍令敌人闻风丧胆。没有靠山,石达开的逆袭之路艰辛异常,不仅仅是靠运气和勇气,还有豪气、义气。重读太平天国最真实的历史。读历史,更懂政治。
  • 人文俄罗斯故事:从伊戈尔到普京

    人文俄罗斯故事:从伊戈尔到普京

    本书从古到今,以政治、历史、文化、科技等各界名人为本,讲述了121个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的有趣故事,使人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全面了解俄罗斯大国千百年来逐渐发祥、繁衍,相互对立、统一,盛衰兴亡、日益演进的复杂历史。
  • 世界伟人传记丛书:唐太宗李世民

    世界伟人传记丛书:唐太宗李世民

    一千多年过去了,依然有很多人对神秘繁华的大唐盛世充满谜团,而唐太宗李世民的一生,无疑是最为隆重的一笔。他幼年熟读兵法,少年投身行伍;隋末群雄逐鹿,他与父兄推翻了隋末的残暴政权,建立李唐王朝;“玄武门之变”继而夺取得皇太子的地位,从此君临天下。他一生心系万民,勤奋工作。他的任人唯贤、从谏如流、勤俭治国的作风更堪称历代帝王的典范,从而开创了大唐盛世。让我们带着景仰去了解这位神秘的千古大帝,了解隋末唐初风云变幻。
热门推荐
  • 你的温度,我的幸福

    你的温度,我的幸福

    钟情和相恋四年的男友陆河先后进入业内有名的星澜公司工作,钟情为公司拉到一笔大投资,却在庆功会当晚得知陆河与星澜公司老总女儿订婚的消息。事后陆河对此全无解释,两人就这样无声无息分手。星澜老总突然病危,星澜交由老总女儿石星掌控,来到公司第一天,就直接解雇钟情,而陆河在此时全无影踪……
  • 风起南城之平安镇

    风起南城之平安镇

    本篇幅讲述了主人公小的时候被二叔耳濡目染和经历了一些离奇的事情后开始接触到摸金一门,但是主,人公却被警校的录取通知书给打乱了计划。为了完成南城白家托付的事情伍子只有--边是警察一边是御寒阁的神秘阁主,苏晗、陈妍丽、伍子组成的摸金三人组从此开始了为摆脱宿命的离奇冒险历程。本部为第一部主要叙述了伍子从小成长的过程和南城的白家、赵家、张家、李家为守护南城的将军墓而引发的一系列战斗故事!.
  • 带着空间不种田

    带着空间不种田

    获得空间数年,她却意外重生,成为孤身一人、身无分文的五岁女孩。不种田?一样玩转整个时代!
  • 潘家园

    潘家园

    本书中有许多古玩界的奇闻怪诞的故事,通过故事展现了潘家园各色人等的众生相。小说以盗墓与反盗墓为主线贯穿全书。《潘家园》描写众多人物形象、命运,把他们放置在古玩集散地的潘家园里,这里可不是一块狭窄地带,而是和广阔的社会密切相连,反映着现实社会人们心灵的善恶,生活追求,道德良知……
  • 扶苏来啦

    扶苏来啦

    扶苏因为好奇而来到一个叫赫尔星球的地方,参与了安国的皇权斗争,每一件事情的背后都伴随着复杂的人物关系……事情并没有结束。
  • 《我的完美替身总裁大人》

    《我的完美替身总裁大人》

    腹黑狡诈的霸道总裁VS聪明睿智的全民女神,她们之间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这场爱情游戏的结局又会如何?“我不要当你的替身,我要在你的心中无可替代”(总裁)
  • 黎明之世

    黎明之世

    他和女主角的相遇一点也不浪漫,那时他开着兰博在高速公路上咆哮,那个一点也不浪漫的女人从天而降,一脚踩烂兰博的前盖,深色的刀刃刺过车窗贴在少年的脸上。那一晚夜色尚明,美人如玉,女人的面孔上又带着些许的挑衅与凛冽,犹如盛放的铁玫瑰。他不知道这是未来的开端,不知道一个枯骨遍生的世界向他而来,不知道久远后人们将他所生的时代称为黎明之世。明天黎明之前,黑暗与毁灭蠢蠢欲动。
  • 苦路人影(蠹鱼文丛)

    苦路人影(蠹鱼文丛)

    本书是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鲁迅研究专家孙郁所写的一组学术随笔的结集。全书着眼于以鲁迅为代表的现代文坛人物,并以宏阔的视野将古今中外不同流派的作家作品进行多维度比较,从而提出了一些具有深度的问题,给读者以启示。体现了学术含量和理论深度。
  • 应许之地之时轴

    应许之地之时轴

    应许之地三部曲,时轴,异端,恶魔。这将讲诉一个世界的悲怆,于道于爱。是一篇中土仙侠特色的具有宏达世界观的奇幻小说。
  • 万梵大陆

    万梵大陆

    万梵大陆,百舸争渡,万族竟逐,群雄荟萃,且看天骄们是如何在激烈而残酷的环境中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