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72200000001

第1章 爱情,是一种轮回(1)

1

迷恋:源自幻象的爱

徐志摩当时爱的并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诗人的浪漫情绪想象出来的林徽因,可我其实并不是他心目中所想的那样一个人。

——林徽因

迷恋一个人到如痴如醉时,男子会对女子说,你是女神;女子则会对男子说,你是主宰。

假若你被迷恋,你是否愿做女神?抑或,你是否愿做主宰?

或许,很多人的答案是肯定的,因为被迷恋并被奉为女神或主宰,满足了我们自恋的需要,容易让我们飘飘然。

不过,真正有智慧的人,不愿意被奉为神。不管对方如何迷恋自己,如何将自己置于至高无上的位置,他仍然知道,自己只是一个人,一个有血有肉有优点有缺点的具体的人。

并且,这样的人还知道,迷恋者迷恋的不是真实的自己,而是迷恋者投射到自己身上的一个幻象。

没有人愿意做另一个人的幻象。只是,很多人不懂这一点,发现自己被迷恋时就沾沾自喜,从而乐于被迷恋,甚至制造幻象,让对方迷恋。

拒绝做另一个人痴爱的幻象,这或许是传奇才女林徽因拒绝徐志摩痴爱的原因。

胡适曾说:“志摩的人生观是一种单纯信仰,这里面有三个词: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

或许,林徽因就是徐志摩心目中爱、自由和美的完美女神,他因而痴迷。然而,他痴迷的这个所谓的“女神化身”,和林徽因这个具体的人,是什么样的关系?

这一点,林徽因给出了答案。她对儿子梁从诫说:“徐志摩当时爱的并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诗人的浪漫情绪想象出来的林徽因,可我其实并不是他心目中所想的那样一个人。”

这句话的意思或许是说,徐志摩勾勒出了一个完美的女性形象,并把它套在了林徽因的身上,然后去爱。徐志摩爱的只是他套在林徽因身上的那个完美女性的幻象,而不是林徽因自己。

在搜狐鹊桥论坛上,一个男子发了一封信——他追求过的一个女孩在17岁时写给他的分手信。这封信中的一段文字,更细致地诠释了这个意思。

也有时想,我之于你是什么呢?或许真的便如徐志摩眼中的林徽因,虽唯美得脱离实际,但只是诗人幻梦中一个无瑕的影子。自己塑造的,只有自己能看见。

我想,你所恋恋不舍的,也只是李青莲的歌吟,姜白石的词韵,或者小杜、柳七的文采风流吧;是线装的唐宋诗词,绢本的工笔折枝花卉,扬州城中的玉箫明月,秦淮河上的烟波画船,秋夜落在苏小小坟头的半丝冷雨,岁岁年年锁入燕子楼的一缕香魂……

只不是我,一个活在2003年的、真实并且不可爱的女孩。

不仅被奉为女神,而且得到如徐志摩这般的男子的钟情和无比温柔的爱,难道不好吗?

林徽因的回答是,她不想被当作女神,不想被夸大,也不想被否定,她只想做她自己。

她说:“据实说,我也不会以诗人的美谀为荣,也不会以被人恋爱为辱。我永是我,被诗人恭维了也不会增美增能,有过一段不幸的曲折的旧历史,也没有什么可羞惭。”

而那个女孩则对追求她的男子说:

你对我的了解有多少呢?

我的容貌、我的性情、我的思想、我曾经与将来的生活,一切你都看不到。

我在你心中无非是一具才华做成的躯壳,没有灵魂,没有心。

这个女孩,和林徽因的答案是一样的。

这正是她们拒绝痴迷自己的男子的原因。因为,痴迷一旦发生,迷恋者看到的,只是自己投射到被迷恋者身上的幻象,而看不到被迷恋者真实的存在。

譬如,徐志摩看到的,是“爱、自由和美”的女神化身,而鹊桥论坛上的那位男子,看到的是“灵气、美丽和善良”的理想女性的化身,是那个女孩身上看似无与伦比的才华,但他却看不到她的容貌、她的性情、她的思想、她曾经与将来的生活……

这种迷恋,不是真爱

著名哲学家马丁·布伯认为,关系分两种:我与它,我与你。当我们将一个人当作实现自己目标的工具时,那么,无论这目标看起来多么崇高、伟大和迷人,这种关系都是“我与它”的关系。在这种关系里,“我”是唯一的主体,而“它”则是“我”为了实现自己目标所需要的客体。或者,用存在主义哲学的话说,我是主体,而对方则成了“他者”。

试想,那个将陪伴你一生的人,将你当作客体,将你当作他者,你愿意吗?

或许,很多人会愿意,因为他们会想,只要和自己钟情的人生活在一起,就足够了。但是,那些有人生智慧的人,会拒绝这样的亲密关系。

也正如此,林徽因最后还是选择了与她青梅竹马的梁思成。甚至,都谈不上选择梁思成,或许林徽因的心中,都未曾因徐志摩的痴恋而动摇过对梁思成的爱。她后来的确动摇过,但不是因为徐志摩,而是因为北京大学教授、著名的哲学家金岳霖。

而前文提到的那个女孩则在给痴恋她的男子的信中,诠释了她认为的爱情。她写道:“找一个相守一生的人,未必要完美,甚至未必是至爱,只要同路就好,可以结伴而行,不至一生寂寞,足够了。”

不要以为,这一点很容易做到。实际上,这恰恰是最难的。

因为,这个结伴而行的人,必定要让你感觉到默契,他必须懂你,你也必须懂他,你们两个都愿意相互陪伴,能够相互安慰彼此的脆弱。因为,生命中偶然的因素太多,我们柔弱的心灵很容易受伤,很容易破碎,这个时候,一个优秀的异性未必愿意也未必能安慰你的痛苦,而那个懂你的伴侣,却能做到这一点。

其实,这个简单的道理,我们都知道,只是会糊涂,会有意看不清。我们常说,理解万岁,这恰恰是因为理解太难。同时,我们却可以看到,迷恋很容易发生,激情式的爱情似乎无处不在。

究竟哪一个更难得呢?

显然,是理解难得,是找到一个能安慰自己痛苦的结伴而行的伴侣难得。相比之下,迷恋倒容易产生,优秀的异性也很容易碰到。

那么,一个关键问题就产生了:我们为什么那么容易迷恋?

迷恋,源自爱的缺失

解答迷恋这个外在的关系,要回到我们内心的一个关系上,即我们的理想异性与现实异性的关系。

每个人心目中都有一个理想异性的模型。同时,我们还有大量的关于现实异性的信息。现实异性,主要来自于我们的异性父母或重要的异性抚养者。理想异性,则源自缺失和幻想。

所谓缺失,也就是说,假若生活中那个重要的异性——异性父母或其他重要的异性抚养者——让我们不满,那我们势必会勾勒一个理想异性的模型。所谓幻想,即我们在心目中勾勒这个理想异性的模型时所用的方式。

缺失,不是指现实的父母的缺点,而是指,在抚养孩子的时候,他们有一些什么样的缺憾。如果现实中的异性父母,给了孩子健康的抚育,既给了孩子充足的爱,又懂得给孩子自由的空间,那么,这个孩子就没必要花太多力气在自己心中勾勒那个虚拟的理想异性父母的模型。相反,如果异性父母的一些抚养方式严重阻碍了一个孩子的心灵成长,那么,这个孩子就可能会花大量的力气来勾勒出一个理想的异性父母的模型来,并会经常想,假如我有一个那样的异性父母该多好啊!

这就导致了一个结果:如果一个人没有从现实的异性父母那里获得足够的爱,他内心中的理想异性对他而言就尤其重要,而且这个理想异性,与他的异性父母的差异也非常大。

这种差异,就是迷恋的根源。理想异性与现实异性父母的差异越大,就越容易沉溺于迷恋中。

譬如,一个男孩,如果他的妈妈对他的爱有巨大缺失,那么这个男孩就会在心目中勾勒一个完美的女性形象。勾勒出这个假想的妈妈后,他会幻想如果有这样一个妈妈,他就会好受多了。

此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个理想妈妈的假想,就会幻化为他对理想女性的渴求。

一旦遇到符合心目中的理想女性形象的女子,他的迷恋就会被强烈地激发出来。

但问题是,他迷恋的,仍然是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女性。按照心理学的说法,他是将心目中的理想女性的模式,投射到那个女子的身上,他迷恋的只是那个女子身上的幻象。

并且,他看到的,也就只有那个被他严重理想化的幻象,而看不到他的迷恋对象的真实存在。

或许,这就是徐志摩痴恋林徽因,以及那个鹊桥论坛上的男子迷恋那个17岁女孩的深层原因。

在那个17岁的女孩看来,爱情就是找一个结伴而行、相守一生的人,“未必要完美,甚至未必是至爱”。

相反,徐志摩的目标却是理想化的,“我将于茫茫人海中寻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鹊桥论坛上的那位男子,所追寻的女子,也是非常理想化的,需“灵气、美丽、善良”三者得兼,“天地间灵秀,殊几钟此一人”。

他们的这种理想化,可能正是源自他们内心深处的对理想异性的渴求。

迷恋背后另有深意

迷恋源自对异性的理想化,那么,所迷恋的对象,势必符合迷恋者的理想异性的形象。不过,仅仅这一点还不足以产生最强烈的迷恋。

我的一个心理咨询师朋友H说,他以前曾深深地迷恋过一个女孩。那女孩一开始对他不反感,但经常提醒他说,她感觉他对活生生的她不感兴趣。尽管他时时都围绕着她转,她感觉自己总是被忽视,而他似乎仍然沉浸在一个人的世界里。

H的迷恋对象,显然和林徽因被徐志摩追求时所产生的感受有类似的地方。

很长时间以来,H一直以为,自己之所以迷恋这个女孩,是因为她外向开朗,符合他理想女性的模型。H的妈妈是内向抑郁型的,虽然很爱他,但也很依赖他,这令他从小就一直扮演妈妈的拯救者的形象。这种形象,一方面令他很自得,让他感觉自己在妈妈心目中是最重要的,另一方面也严重限制了他的发展。

德国心理治疗大师海灵格说,父母必须帮助孩子发展出向外的动力,即向家庭以外的广阔天地主动探索的倾向。一般而言,这是孩子的自然发展方向,如果让孩子自然发展,他会顺利地走到这一步。然而,有一些孩子的这个倾向被阻断了。这种阻断,有时是父母粗暴地阻止孩子发展,但更多的时候,是父母自己需要黏住孩子,需要孩子做自己或做自己和配偶关系的拯救者。并且,当父母主动向孩子索取,要求幼小的孩子满足自己的需要时,几乎没有孩子会拒绝。

H正是如此,他的妈妈在嫁入H家的大家族后,一直被严重孤立。H的爷爷、奶奶、叔叔、伯伯都忽视她,甚至敌视她,这让她一直感到很孤独,性格也逐渐变得内向抑郁。一直到有了H后,她的这种状况才得以改变:她终于有了一个可以依赖的情感对象。从小以来,H就一直是妈妈的倾诉对象,妈妈将她在这个大家庭中遇到的一切困惑和苦恼,都向H倾诉。H也很主动地去扮演倾听的角色,不和同龄的小伙伴一起玩,而一直守在妈妈身边。

这样一来,妈妈得救了。但是,由于长期扮演这样的角色,H自己向外发展的倾向被阻断了,他也像妈妈一样变得内向抑郁。而且,也就在这个过程中,幼小的H开始勾勒一个理想女性的形象——外向、开朗、敏感,能将他带向一个更广阔、更精彩的天地。

后来遇到那个女孩,符合H的这个理想女性的形象,于是H不可救药地陷入了痴恋。他说,自己的痴恋程度与徐志摩对林徽因的痴恋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为什么会陷这么深?H一直以为,是因为那女孩太符合他理想女性的标准了。但后来,他才突然明白,其实,他对那个女孩第一次产生感觉的时候,恰恰是这个女孩陷入沉思的时候。当时,“我感觉她身上有一种圣洁的光环似的”。什么是圣洁?H回忆说,就是一种抑郁的神情!

也就是说,H如此痴迷这个女孩,表面上是因为她符合他理想女性的标准,但真正打动他的,还是女孩和他的现实妈妈相一致的地方。前者,满足了他的意识层面的需要,即“我要找一个外向开朗的女子,把我带向更广阔的天地”;后者,则牵动了他的潜意识深处的情感,让他就像童年时期爱妈妈一样爱这个女孩。这两个因素糅合在一起,令他对这个女孩一见钟情,并从此陷入不可自拔的痴恋中。

这不难理解,因为仅仅是幻象,并不能令迷恋者产生那么强的情感,我们之所以会对一个人产生强到不可思议的情感,一般总是因为那个人强烈地牵动了我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关系,即我们小时候与父母的关系模式。

可以说,不管我们现实的父母现在令我们多么不满或失望,我们都势必曾对他们产生过最强烈的爱。这种爱,藏于我们的潜意识深处,糅合着我们所有的原初的爱的体验。一个人,只有能牵动我们这些活生生的体验的时候,才有可能唤醒我们最强烈的情感。

这,或许是强烈的迷恋产生的根本原因。

被迷恋者感受不到真爱

前面谈到的三个痴迷的案例,看起来还是比较合理的。毕竟,林徽因那么出色,那个17岁的女孩那么优秀,而H所迷恋的女孩漂亮又迷人。

不过,还有不计其数的、看上去并不合理的迷恋。

26岁的广州女孩Lisa对我说,她几次陷入痴恋中。直到有一天,她才恍然大悟,发现自己的几次痴恋都有同样一个模式:爱上一个外地的、大龄的男子,两人爱得不能自拔,于是商量住到一个城市,等住到一起后,她却没了感觉,于是分手。

这个模式,几乎是她童年时与爸爸的关系模式的再现。

原来,5岁之前,Lisa一直是和妈妈一起生活,而爸爸一直在外地,并且因为工作的特殊性,一年都不能回来一次。那时,她对爸爸一直非常渴望,而爸爸每次回来也对她极其宠爱。6岁时,爸爸终于调回来了,一家人终于团圆了,但Lisa迅速陷入失望。因为爸爸回来后,对她要求非常高。为了把女儿塑造成一个优秀的女性,他用了很多粗暴的方式。这给Lisa埋下了很深的心理阴影,让她觉得,原来爱就是“相见不如不见”,而且也让她开始憧憬与爸爸相反的男性——温柔、多情、宽容。

她也的确是按照这个模式去找恋人的,但奇特的是,她找到的清一色都是表面上温柔、多情而宽容,但实质上却是粗暴缺乏耐心的男子。其实,Lisa对此也有所觉悟,她说,如果一个男人只是温柔多情的话,她会“受不了”,觉得他缺男人味,只有当这样一个男人展现出另一些特质后,她才会“不可救药”地爱上他。这和H的案例一样,都是必须找到那种既符合意识上的理想异性又符合自己现实的异性父母形象时,他们才会产生深深的迷恋。

并且,就如童年时与爸爸的关系的完美再现:当还在两地时,Lisa会对男友充满渴望,两人的关系是遥远的,但如胶似漆;一旦在一起生活,关系就会陷入危机。Lisa会经常失控地发脾气,而男友也会对她有很多要求,而且很粗暴。

像Lisa这样的故事,我最近听到了好多个。

因为太多的人内心深处都藏着一个对理想异性的幻想,一旦遇到符合幻想条件的异性,迷恋就被激发出来了。如果像H或Lisa一样,遇到了同时符合理想异性和现实父母的一些特征的异性,就很容易陷入不可救药的痴恋。

同类推荐
  • 完全相亲修炼秘籍

    完全相亲修炼秘籍

    《完全相亲修炼秘籍》就是要告诉那些亟待结束单身生活的读者,相亲看似简单,实则学问高深,要想在相亲中斩获爱情,是需要一定的技巧和方法的。也就是说,你是需要学习的。对于那些在相亲中屡战屡败的人而言,《完全相亲修炼秘籍》便是一本指导你在下一次相亲中有所收获的教科书。
  • 做个好男人:女人最欣赏的10种男人

    做个好男人:女人最欣赏的10种男人

    本书从女人的视角出发,透视了女人的内心世界。书中提到的好男人的标准,充分反映了如今女性的审美观和价值取向,它不仅为男士们提供了明确的奋斗方向,而且指出了奋斗的途径和方法。所以,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这本书都不容错过!
  • 读懂女人,看清男人

    读懂女人,看清男人

    两性关系是这个世界上最复杂的关系,它让围城内外的红男绿女们感到头疼。其实,只要掌握了对方得心理及情感需求,一切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为什么男人喜欢撒谎,为什么女人总是唠叨;为什么女人常常感叹“男人没一个好东西”,男人总觉得“女人都不好惹”,为什么男人好面子,女人喜欢攀比……难道男人和女人就真的不能和谐相处吗?《读懂女人看清男人》系统地讲述了现实生活中男女不同的情感需求,以及如何进行有效沟通、如何和平相处的秘诀。爱情需要保鲜,婚姻需要经营,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入探讨,让读者全面了解两性关系,从而能够愉悦相处,拥抱幸福人生。《读懂女人看清男人》由问道、孙亚兰编著。
  • 美人心机

    美人心机

    再浪漫与惊心动魄的爱情都逃脱不了吃、暍、穿、住、行的五指山。所以女人喜欢钱不是什么可耻的事情。聪明小妞的小心机就是眼力劲要准,好比卓文君和司马相如夜奔成就了一段千古的佳话与传奇,而杜十娘将爱给了李甲,便赔了钱又赔了心。失恋是一场不大不小的身体事故,就像有些女子每月都会翩然而至的痛经:……所幸,生理周期的疼痛并不是什么绝症,亦非无药可医。好像还沒有哪个女子会真的因为生理周期的疼痛就不打算活下去的吧?爱人是需要进行严格挑选的。假使他拿你不当一回事,你就是对他鞍前马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也是徒劳。咱姐姐妹妹们要牢牢记住:在爱情的天平里,永远只有被爱者才有资格去挑剔和享受。
  • 外遇,爱情和婚姻的挑唆者

    外遇,爱情和婚姻的挑唆者

    "外遇,已经不是一个新话题,但从来都是热话题。每当被劈腿,遭小三,人们都会愤怒、暴躁、冲动去做一切不可理喻的事情,甚至自残、自杀或者产生无数犯罪的心理。低沉、堕落、甚至一蹶不振。一把鼻涕一把泪的说,再也不信爱情了。关于外遇,从小到大从来没有人给我们普及,听到的总是一些愤怒、鄙夷的的态度。只有真正了解外遇者的心理,才能一一破解那些狗男女的行为。外遇,其实是一件很极品、很奇葩的行为……"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将会一直走下去

    我将会一直走下去

    从一个富二代到阶下囚,被对手放逐于祖国之外,他一步一步崛起,当得知入狱真相之后,他会选择如何做?(本书没有装逼打脸,没有各种逆天,有的只是一个为了梦想努力奋斗拼搏的人。不喜勿入!谢谢!)
  • 携诺基亚穿越之旷世奇后

    携诺基亚穿越之旷世奇后

    这是一个以武为尊的世界,天下一统舍我其谁,且看现代特工携带诺基亚手机魂穿异世而谱写的盛世繁华。她是全国最大电子商务集团之弱女,她是特警界精英特工,她是隐世神医门唯一传人,她是浩宇国最平凡的店小二。救就救吧,赚点电池也好。什么?不给工钱,我怎么买电池?小二,反正你无父无母,跟我走吧,包吃包住。你的卖身契在我这里,不给我当王妃,你想去哪?
  • 无尽苍穹之战荒

    无尽苍穹之战荒

    荒族残暴,侵我大世繁华,辱我三千大道,噬我家人血肉!身为世界一份子,家中一成员,定当奋起反抗!侵我大世繁华者,杀!辱我三千大道者,杀!噬我家人血肉者,杀!
  • 仙欲执心

    仙欲执心

    这世间有一类人,终生孜孜不倦,心无旁骛,以图参透天地造化,挣脱束缚,修成仙神,成为比肩天地般的存在,自称为修仙之士。在普通人眼中,这些人终其一生,寡情绝欲,只为求证天道,却不知晓,这些修士,参悟天地法则,知晓越多,心中便越发绝望,回过头来,对心中那一缕仅余的亲情亦或人欲,也越发执着。
  • 幻世浮生

    幻世浮生

    故事从上世纪三十年代中美国经济大萧条时代开始。中产主妇米尔德里德与丈夫伯特之间的婚姻危机因为经济形势的陡然紧张而加剧,不得不黯然分手。米尔德里德独自抚养两个女儿,屡次因为失业而几乎山穷水尽。支撑着她的动力是大女儿维妲漂亮聪颖的天资、过人的音乐才华和某种似乎超越她现有阶层的傲人气质。为了维妲,米尔德里德点燃了自己所有的能量——无论是当侍应还是开店,抑或利用自己的美貌勾引男人,最终都是为了成全维妲的野心。然而,米尔德里德渐渐发现自己一步步走进了自挖的陷阱。维妲究竟是亟需一双翅膀的天使,还是回过头就会咬恩人一口的毒蛇?抑或,她两者都是?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异世之裁决

    异世之裁决

    雷动九天,斩尽世间一切不平。怒火红莲,焚烧天下所有罪孽。地球第一强者:裁决。机缘巧合之下降临异世界,书写一页页传奇的篇章。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狼皮卷

    狼皮卷

    小故事撼动心灵,大道理点透人生!一本好书,将改变无数人的命运!系统、实用、经典、精练的哲理故事书!精辟的文字,系统的内容,经典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