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813400000089

第89章 大调整——“八字方针”(5)

为了自己搞导弹,科学院建立了好几个基地,主要基地在上海。高温材料有的用化学材料,主要是聚氯乙烯,有几个所搞出来了。化学材料耐高温,也得用试车台,通过试验取得数据。因为我们经费有限,只能搞简易的,在某地建了发射基地,可以试验发射气象火箭。这时候科学院吸收了一批解放军到期要退役的技术兵、雷达兵、坦克兵。我们通过总政,挑选最好的党团员,科学院要来了几千名。后来三年经济困难,又动员他们走了一大批,留下了很少一部分。建发射基地、试车台基地、试验基地和工厂等等,这些工作叫科学家做不行,叫技术兵做。我们科学院在北京成立了最好的科学仪器厂,在上海也成立了科学仪器厂。当时,科学院为了完成导弹研制任务,吸收了好多技术工人。一个是从铁道部要了一部分很有技术的老工人;第二就是从解放军退役的技术兵种里,挑选了一部分人来。那时候科学院的队伍发展得非常快,特别兴旺。

后来,为了加强五院的力量,科学院继钱学森所长到五院之后,又让怀柔力学所二部的一部分人去加强五院,还从其他所调一些人去。以后,五院改成七机部。

科学院为了搞小型火箭,和上海市委合作,还在上海成立了机电设计院,专家是王希季、杨南生,从北京科仪厂去了一个厂长。另外,上海市委动员了好多工程师到我们设计院,主要靠上海的力量,在上海搞。在那里建立了一个工厂,生产超低空火箭、气象火箭。上海有机电设计院,有试车台基地,有生产基地,有重要研究所,有好多工厂,可以把特殊产品生产出来。那个时候我们科学院热气腾腾,利技人员作用大得很哪!

北京科学仪器厂配备了200名大学生,可以生产电子显微镜、电子探针仪,许多先进的科学仪器我们都能够自己生产出来,武装我们各研究所,还供应国内其他一些单位,水平很高。科学院参加导弹研制工作的好多单位配合五院,也调了一些人,接受了一些重要和关键的研制任务。科学院尽量搞些新的,探一些新路子,供五院、后来是的七机部采用,为他们自力更生发展导弹技术创造条件。

两弹结合

1965年我国第二颗原子弹试爆是用飞机载着投的,但最终要靠导弹发射原子弹。因此,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出现了两弹结合的问题,在导弹上装原子弹,特别是氢弹头。这项工作很关键的问题是要有高能炸药,就是弹头不能太重了,太重就发射不远。要发射得远,弹头要有重量最高限度。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在甘肃某地专门建立了一个分所,与五机部一个所协作,专门研究高能炸药。经过不断的地面试验,最后把高能炸药难关攻破了,能够使我们的导弹带上原子弹、氢弹,发射得很远很远,成为战略火箭,也就是带有核弹头的战略导弹。那时,我们的目标是能够越过太平洋,当然是一步一步来的,一步一步探索,一步一步研究,一步一步开发成功。关于导弹,因为文化大革命中钱学森得到了保护,总起来讲发展得比较好一些。郭永怀带着力学所二部到国防部门,对发展我国的军事高技术建立了卓越的功绩。后来,他乘坐的飞机失事,因公牺牲,这是我国科学技术界,特别是国防高技术界的重大损失。近日,他90诞辰,所里要开纪念会。郭永怀同志是一位很好的科学家。

搞卫星赵九章最积极

中国要搞人造卫星,是科学院首先提出来的。1958年大跃进时就有科学家提出:“上天、入地、下海”。入地就是要开发我们国家的地下资源,向地球深层次挖掘,开发新的资源。下海就是一方面利用海洋资源,另一方面用科学方法把我们国防线向太平洋推前若干海里。因为水下的信息通道和空气不一样,空气里是靠电磁波来传信息,水下边要靠声波。法国郎之万发明声呐以后,听的声音就远一些,所以在二次大战中,盟军靠声呐把德国希特勒的好多潜艇打沉了。汪德昭是郎之万的学生,从法国回来,这时他提出我们国家的海防要想办法。那个时候苏联正在跟我们谈判,赫鲁晓夫提出要和我们搞联合舰队,要搞长波电台。另外,苏联科学院声学所专搞海水里面的声道研究,想与我们合作把海里的声道找到。海水里面的声道如果找到,可以在很远的地方知道别人的活动,因此,水声是最重要的军事科学问题之一。在海水里侦查主要靠声道,但是,这个问题很复杂。正因为这样,苏联想到我国某岛搞水声站。汪德昭先生在核爆炸次声测试方面也有贡献。那个时候我们的声学研究由电子所马大猷先生带领的声学室在搞。电子所所长顾德欢,原来是浙江省副省长,大学物理系毕业的。他要求到科学院来,结果省长江华同志不同意,后来谭震林同志说服了江华,顾德欢才到了科学院。

那时科学家对上天,也就是放人造地球卫星最热衷,大家都很积极。1957年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走在了美国之前。美国人把苏联卫星上天的那天,宣布为国耻日。我们中国也要搞人造卫星,科学院的科学家们都比较积极,其中最积极的是地球物理所所长赵九章先生,他对科学院提出第一个卫星方案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中央政治局拨巨款支持

1958年,我国科学家提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我把科学家这个意见反映到在武昌召开的党中央全会,我当时是候补中央委员,参加了会议。中央政治局开会研究,同意以科学院为主搞人造地球卫星。并且,批准专款2亿元人民币,专门给科学院搞人造地球卫星。明确卫星由科学院为主承担。科学院也不能一家独办,我们把有关单位组织起来,搞各方面协作。当时为了搞卫星,又成立了“581组”和三个设计院。这个地方是“十二年科学规划”提出“四项紧急措施”时周总理特批给我们的。后来力学所大楼和其他研究所大楼建成了,那个房子就空出来了。我们又在那里成立了581设计院。

卫星要上天,需要做很多工作。其中很难的一件事,就是研制所有装在卫星上面的仪器,要在地面上建一个基地,模拟高空真空环境,仪器在这个地方运转先试验好;送生物上天,也要在地面模拟设备里边试验好。所以,最重要的是要在北京北郊建立高空模拟实验设备,就是卫星上天以后仪器怎样运转,在地面真空的条件下,所有的仪器、生物等等,都要先进行试验。再加上卫星本身,搞什么仪器等。我记得,第一个方案是计划在1960年国庆节前发射。

三年经济困难发射计划延期

由于3年经济困难,小平同志、陈云同志对我说:“卫星还要搞,但是要推后一点,因为国家经济困难。”后来,推迟到1970年人造卫星上天。中央1962年成立了一个专门委员会,叫做中央专委,以前是管“两弹”的。周总理当主任,罗瑞卿当秘书长。后来让我参加中央专委的工作,负责卫星的研制,把人造卫星搞成。第一个人造卫星方案是科学院提出来的,是我向专委汇报后,专委通过的。第一个卫星是科学试验卫星,卫星在天空转的时候能够播放《东方红》乐曲。以后又制定新的卫星计划:搞通信卫星、气象卫星等。

中央专委决定,卫星任务由科学院承担,卫星本身主要由科学院研制。科学院也组织有关部门配合。研究工作中需要搞许多非标准设备。比如,地面模拟真空实验设备,要有关部门帮助做出来,我们在地面上才能试验,而且要在真空条件下试验。我们科学院在北京建立了科学仪器厂,作为人造卫星的总装厂,而当时我们科学院的外汇有限,我们花外汇购买的好设备都放在科仪厂。他们能做好多东西。我们研制卫星,不断有进展,北郊的地面设施一个一个地建立起来了。特别是三年困难过后,我们自动化所、电子所,搞卫星控制,能连续通信,这些工作都有重大进展。可是,正当科学院的卫星研制基本完成的时候,发生了“文化大革命”。科学院卫星研制任务交给国防部门了,具体交给了七机部,就是现在的航天工业总公司。现在的卫星总装厂还是当年的科学院仪器厂,地点一直没有动。1970年4月24日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实际上是交到国防部门不久的事情。要把这个历史说清楚,这是科学院那么多人的心血凝成的,特别是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包括很多技术工人,他们的历史功绩不能埋没!

三年经济困难过后,正当科学院卫星研制工作各个方面都有了进展、有了突破、基本成功的时候,文化大革命起来了。陈伯达伙同“四人帮”夺了我的权。在那场史无前例的浩劫中,科学院卫星研制工作和机构并入国防部门,北京科学仪器厂也划转过去,成为卫星总装厂。北京651设计院(即原来的581设计院),即卫星设计院也并走了。上海科学仪器厂也转到军工去了,上海的机电设计院并到国防部门去了。上海某水网地带很好的生产工厂也交到国防部门去了。把陕西大规模集成半导体所以及所属工厂也划归七机部了。有些研究所,如为“四项紧急措施”成立的自动化所,高级研究员陆元九、杨嘉墀、屠善澄等都调到七机部去了。他们能为“两弹一星”做出贡献是件很好事情。人造地球卫星能够上天,我们也同全国人民一样非常高兴。但是,该所却很难为国家承担其他重要任务了。另外,中国科技大学搬到合肥去,原来是“全院办校、所系结合”,结果大学搬走,不好“结合”了!所以说,“文化大革命”对全国是大破坏,对科学院也是大破坏。“文革”对科学院是一场真正的浩劫,科学院是重灾区!有的科学家被整死,赵九章先生就是被整死的,还有非常出色的中青年科学家和科掣管理专家,如力学所的高级研究员林鸿林,院政策局局长汪志华等也被整死了,非常可惜,十分令人痛心!如果不是“文化大革命”,科学院的贡献会更大,我们匡家的科学技术发展会更快、更好。

应该永远记住这段历史

中国科学院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参加“两弹一星”的研制,是在很特殊的时代背景下进行的。五六十年代,新中国成立不久,中国的工业化正在开展,我们的国力不强,科研力量不强,条件很艰苦,是真正的白手起家,是真正的创业。可是,我们有党的坚强领导,有中央的正确方针、政策,我们有一批从国外回来的有高度爱国心的科学家,靠他们带出了一批年轻的科学家,他们靠的是一种崇高的精神,一种为了祖国富强而献身的精神,他们是“两弹一星”的真正功臣。除了我前面提到的一批我印象很深的科学家以外,还有一些科学家在不同领域做出了贡献,有的还做出了很重要的贡献。例如原子能所的著名物理学家正淦昌,物理学家彭桓武、朱洪元,科学院的数学家关肇直和冯康,红外物理专家汤定元、匡定波,王大珩和他的大弟子、光学专家唐九华,上海有机所的黄维坦,我国计算技术的创始人之一、计算所的王正,钱学森的大弟子、力学所的郑哲敏,卫星总体组负责人、地球物理所的钱骥,电子所卫星地面测控系统的负责人、后来到国防科委当了科技部副主任的陈芳允,力学所的后起之秀、后来当了空间技术研究院院长的闵桂荣,工程力学所的刘恢先,长沙矿冶所的周行建,高能物理所的陆祖荫等等。

我作为我国研制“两弹一星”的历史见证人之一,能够在这里提到的人是挂一漏万。我提议,让找们一起对为中国的“两弹一星”事业做出贡献的所有科学家、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管理工作者、工人和解放军指战员致敬!向为了这一伟大事业而献身的同志表示深切的怀念与哀悼!

请历史记住他们!

(张劲夫)

同类推荐
  • 三国之黄巾小贼

    三国之黄巾小贼

    典安,一个外科医生,因一起医疗事故枉死之后,穿越汉末三国,成了黄巾军中的一份子。在动荡的乱世之中,为了活下去,典安不得不与天下群雄为敌,在艰难求存的过程中,一步步丰满羽翼,做大做强,再创辉煌!
  • 改崇祯叫重征

    改崇祯叫重征

    本王其实不想当什么皇帝,谁愿意当狗屁崇祯帝,亡国之君谁爱当谁当,本王要做闲散王。”大哥,你别吃丹药,那玩意太猛了,你受不了”.......天启帝道“传位信王朱由检”
  • 皇宋锦绣

    皇宋锦绣

    宋朝在文治上面做到了顶峰,诞生了无数可以铭刻到历史上的人物,大文豪,政治家,圣人,军事家,却被蛮族攻破,历史沉沦。穿越本应该死掉的仁宗二子,改变必死的命运,改变将靖康之耻,系统在手天下我有,看一介皇子如何,祛除弊政,强悍自身,追亡逐北,一统天下。
  • 绿林老大

    绿林老大

    这个威风凛凛的大汉一见了王重翻身便拜,口中叫道:“哥哥,请收我上山。”……
  • 霉运坑主系统

    霉运坑主系统

    吾有天纵之才,却未能有明主赏识。实乃明珠蒙尘.......前面的主公请留步,你我有缘哪主公...什么你叫李建城?你是不是有个弟弟叫李世民啊?“你认识世泯?”.........某日后...哎!非像世人谣传吾克主,乃是这些主公皆是气运不足啊!看了看凉透的李建城,又看了看系统奖励的筑基丹难道他不香吗?“哎!前面的公子—主公请留步求兜麻袋!”刘运快步追了上去。
热门推荐
  • 进大慧禅师语录

    进大慧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坤之神

    坤之神

    神人魔三界未分之初,俱生于东方大陆上,一日魔界逆,人神共抗,终将魔界界主蚩魇封于末苍卷中,乱战得息。此后三界分割,而末苍轴则存乎神守。千岁,魔界再启衅,鏖战将封轴之天圣鼎破,使之入于人间迷失。直至一樵夫鬼使神差般将此魔物拾,不惟易之己者身迹,亦使中原又陷于裂变中。然一名坤之弃儿于过一次变故后,遇久觅其护元者,因此始知其为命名之造主,自是一段复魔斗神,化妖弑怪,识真之道自,就此初始。
  • 1001次深拥:权先生,你好!

    1001次深拥:权先生,你好!

    这里,没有人生中的大起大落、大喜大悲。这里,只有温馨如水的爱情。那些年我们渴望过的爱情,将在这里,完美绽放!
  • 倾世神女之魔帝快来

    倾世神女之魔帝快来

    她是杀手,却因要偷取一幅画穿越到这异世,成为冰鸢国懦弱的郡主。强势归来,恍惚的她却得知。她是九天之上的神女,肩负着神族的使命。他是这异世一直都在等她的人,他们错过了一世,这一世无论是谁都不会放手。
  • 风筝与吉他

    风筝与吉他

    他一直在等那个风筝,和那个牵着风筝的姑娘。她一直珍藏着一把破木吉他,和那个弹着破木吉他的少年。——“姑娘姑娘,我是吉他。”——“吉他吉他,我是风筝!”
  • 贾岛集

    贾岛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失落生灵

    失落生灵

    简介看不见终点,绚烂的眼,深红的眼,寂静诱惑的一切。听不见是非,身在这混沌的世界一路往下坠。。。一个迷失异界的生灵;一段纷扰众生的呓语;尽让《失落生灵》为你诉说。。。等级划分:位阶:一阶,二阶,三阶,,,八阶,九阶镜阶:灵修镜,玄幽镜,星宿镜,造化镜,太虚镜,轮回镜圣阶:王座,圣者,帝师
  • 我以天地证我道

    我以天地证我道

    天地残缺,大道崩离。既如此,以吾之血问苍天,吾道...可行否!
  • 妖精宿主磕CP

    妖精宿主磕CP

    快穿(1V1),作为金牌辅助宿主绝不允许自己磕的CP破裂。男女主磕的糖就是活下去的动力,只是辅助的路上有点意外。金牌辅助:“跟我没结果,CP永没错”。妖孽美人:“不如磕磕我们的CP,”一脸坏笑。穿梭各种世界,辅助CP断不了,妖孽美人躲不掉。还不入坑吗
  • 季少,你老婆超凶

    季少,你老婆超凶

    六年前,陆相宜跟季时澈离婚,六年后,他成了全亚洲首屈一指的大佬。好不容易逃离,本以为再也见不到了,谁曾想,第二天去老板办公室送文件,一抬头竟又是前夫这个大冤家!陆相宜惊恐的看着眼前的男人,“你你你……你怎么会在这?”--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