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602800000019

第19章 曾国藩的齐家之略(1)

曾国藩的治家理论格外引人注目,至今在民间仍享誉甚广。他的齐家理论以“和”字为中心,铺陈开来,尤其是反对奢侈,主张勤俭持家,反对骄奢淫逸,培养子女自立精神,等等。这些真知灼见在今天仍熠熠生辉。让我们从曾国藩的齐家智慧中吸取营养,实现家和事兴吧!

和:家和则福自生

曾氏名言

夫家和则福自生。若一家之中,兄有言弟无不从,弟有请兄无不应,和气蒸蒸而家不兴者,未之有也;反是而不败者,亦未之有也。

译文:家庭和睦,自然就会幸福美满。如果在一个家庭中,哥哥所说的话弟弟没有不听从的,弟弟所请求的事情哥哥没有不答应的,各个成员融洽相处,一团和气,像这样和睦的家庭却不兴旺发达的,从来没有过。相反,兄弟间相互争斗、惹是生非而家庭不衰败的,也不曾有过。

曾国藩在治家方面颇有心得。他认为兄言弟从,弟请兄允,一家人融洽相处肯定会发达;相反,兄弟争斗,婆媳扯皮,夫妻计较,这样的家没有不败落的,要守得住“和”字才好。

曾国藩全家兄弟姐妹共九人。他是曾家的长房长子,又早有所成,故对兄弟竭力地以德去爱护,而不是姑息纵容。在日常工作中,他常常是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从不计较个人的得失荣辱,而是以家族为重。

他在家书中说:“至于兄弟之际,吾亦唯爱之以姑息,教之以勤俭,劝之以习劳。爱兄弟以德也。丰衣美食,俯仰如意;爱兄弟以姑息也。姑息之爱,使兄弟惰肢体,长娇气,将来丧德亏行,是即我率兄弟以不孝也。吾不敢也。”

在某年的正月十五那一天,曾国藩得知四弟想与季弟一起跟从汪觉庵老师学习,六弟想与九弟一起前往省城读书,而父母必须操劳家里繁杂的事情,不能时常在私塾学堂照管几位弟弟。四弟天分平平,既不能在失去老师讲解的情况下修改诗文,又不能耽误任何一堂课。于是,曾国藩便向父母请求,允许四弟与季弟跟从汪觉庵老师进行学习,他们的学费由他分期支付。就这样,两位弟弟发奋学习起来。

曾国藩暗暗地想:六弟是一个不愿受丝毫约束的人。由于乡里的条件较差,信息较为封闭,对他来说,既不能满足其见识,又不能坚定其志向。况且年轻人总有一种独具风格的锐气,不能长久地屡遭挫折。曾经,六弟未能入学,已深受挫折;渴望进京之时,对其加以阻止,再次遭受挫折。如今,倘若不允许他到省城读书,岂不是太挫他的锐气吗?

于是,他接二连三地央求父母给予六弟这次前往省城读书的机会。至于学费,则由他在二月左右进行支付。在他的一番努力之下,六弟如愿以偿地圆了自己的省城梦。

“家和万事兴”。只有家庭和睦,才能克服重重困难,越过道道难关;只有家庭和睦,才能拥有真正的温馨之感。对于每一个家庭成员来说,假如不能较好地处理彼此之间的矛盾,就会直接影响社会的安定。

所以说,若要做到家和万事兴,方式、方法尤为重要。而其中,尊重是基础,理解是原则,忍让是关键。只有这样,才能使家庭成为温馨的港湾。

家和万事兴,就是以爱生和,以和生财,进而万福自生。家庭中的爱,首先体现在爱长辈、爱父母,尽孝尽敬。正如曾国藩所说的那样:

“务使祖父母、父母、叔父母无一时不安乐,无一时不顺适。”其后是兄弟姐妹之间相亲相爱,融洽相处,和气融融;以爱为主线解决家庭内部的一切问题,而非在家庭内部闹官司、搞智斗,甚至把家庭矛盾扩大化,犹如一个国家内部事务国际化那般,到头来,闹得满城风雨、一发不可收拾。在曾国藩的家庭中,从未发生过“夫妻之间相互计较,婆媳之间撕破脸皮,兄弟之间相互争斗”之类的事情。

曾国藩有一联曰:“巧招杀,忮招杀,吝招杀;孝致祥,勤致祥,恕致祥。”虚伪、嫉恨、吝啬招致败亡;孝悌、勤俭、敬恕带来祥和。

这副对联非常鲜明地对比了没有爱意的家庭和有爱意的家庭的两种结果。没有爱意,走向败亡;爱意融融,兴旺发达。

“万卷藏书宜子弟;一尊满意说桑麻。”一个耕读世家,有万卷藏书互教互学,丰收季节杀猪捕鱼,腊酒飘香,全家人欢欢喜喜,团团圆圆,多么惬意的天伦之乐!这是曾国藩心中最美好的图画。

曾国藩为家庭规范所做的八本,因时过境迁,现代人很难领会其痛痒所在只在一个爱字。我们把八本翻新为“现代家庭兴家八本”:

读书以适用为本;作文以创意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动静相宜为本;立身以战胜自己为本;持家以勤俭为本;做事以参与为本;处邻以友善为本。

勤:家庭兴旺的秘诀

曾氏名言

凡一家之中,勤敬二字能守得几分,未有不兴;若全无一分,未有不败。

译文:在一个家族中,如果“勤敬”二字能坚持几分,则没有不兴旺的;如果一分也没有,则没有不衰败的。

曾国藩认为家庭和睦兴旺,总应当以“勤敬”二字为法则。如果一个家庭的人都能勤勉、恭敬,即使处在荒乱时代也会有兴旺发达的气象;如果一个人能勤勉、恭敬,即使是个愚蠢的人也会逐渐有贤智之人的风度和学识。

曾国藩以治家有方,而使兄弟多有建树,子孙也人才辈出,家中一团和气,尊老扶幼,子孝妻贤,世世代代广为流传。

在五个兄弟之间,曾国藩和曾国荃最为相知。这不仅因为曾国荃在战场上出生入死,还因为他与兄长最能交心谈心。曾国荃曾在一封信中谈到了很多不顺心的事情,但又没有具体谈是哪一件事情。曾国藩猜测,大概弟弟担心与哥哥之间存有不合。为此,曾国藩告诉他,倘若如此,那就完全可以不必担心、抑郁。

他推心置腹地说:“你对咱家有大功劳,对国家也有大功劳。我哪里会产生不感激、不爱护的道理?我对待部属像杨岳斌、彭玉麟、鲍春霆等人都是仁义谦让,难道对自己的弟弟反而会刻薄吗?也许我们之间确有不合,但那也只是意趣不合罢了。你立志做事,颇近似于春夏发舒之气;我立志做事,颇近似于秋冬收敛之象。你以为扩散舒展才会生机旺盛,我认为收敛吝啬才会生机沉厚。我平时最喜欢古人所说的‘花未全开月未圆’七个字。我认为珍惜福祉、保全安康的道理和方法没有比之更为精当的了。我曾多次用这七个字来教诫霆字营的统领鲍超,不知道他和你谈到这些没有?我们的祖父星冈公过去待人接物,不论贵贱老少,全是一团和气,唯独对待子孙侄儿则异常严肃,遇到佳令时节,更是凛然不可侵犯。这大概就是一种收敛之气,目的在于使家中欢乐不至于恣肆放纵。这番苦心不知你是否会领会。”

曾国荃对宋代大书法家黄庭坚的《家戒》曾赞佩不已。这位江西诗派的开创者在治家上很有一套。他在《家戒》中说:“我从童年读书到有丰富的知识,迄今已四十年了。历观这数十年的时局态势,仔细审视那些家室富有的人家、受封邑的贵族、世家大族、豪强地主以及世代显贵的家族等,他们金珠满堂,财物产业多得不可胜数。可是,不过几年,再对这些富贵人家审视时,只见农田荒废无人耕种,圆圆的粮仓没有足够的粮食可以堆放。又过了几年,再一次对这些富贵人家审视时,他们中有被抓到官署牢狱里坐牢的,有扛着担子有气没力地在路上行走的。我问他们,‘你们家过去人口众多、旺盛无比,为什么贫贱衰落得这么快呢?’他们当中有的回答说,‘唉!我们高祖那一代是忧愁劳苦的农家,当时全家不过数口人,叔叔、哥哥慈爱宽厚,弟弟、侄儿谦恭和顺。做儿子的告诉自己的母亲说,不要因为小财而发生争执,不要因为小事而反目成仇,为的是使自己与兄弟叔父保持和睦。待到子孙一增多,兄弟辈的妻子也多了起来。闺房所说的话多猜忌;别人和自己的意见不同,礼义逐渐不被重视,书也搁置不读。一些人外貌像人,内心像狼一样狠毒。彼此之间如同星座的分布、瓜果的剖割。居住在家里承受羞辱,外出遇到有见识的人则勉强说是同宗。做父亲的因为没有善于规谏儿子而陷于不义,做丈夫的因为没有贤德的妻子而陷于不仁。这就叫作所得的少而所失的多。’我听了以后心情很不好受,流着泪说,‘家族整治不善以致到这个地步,可记下来作为我族的借鉴。’我的孩子,你听清楚了没有?从前先贤以芝兰玉树生于阶庭来比喻自己的子弟优秀,是想要自己的子弟禀性变得完美;又以龙驹鸿鹄来比喻自己的子弟,是想要自己的子弟变得才智出众。禀性变得完美,可以光耀我族;才智变得出众,可以荣显我家。哪里还会有偷取安闲而忘掉家族庇护的事情呢?在汉代,有两兄弟,他们将要别离的时候,堂前的树木就变得干枯了;他们将要聚合的时候,堂前的树木就变得繁茂了。这就说明,人心和,必得神灵的保佑。”

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曾氏名言

为善者常受福,为利者常受祸。

译文:为善的人常常很幸运,为利的人常常会遭到祸患。

“和”是“我爱我家”;“善”则是“我也爱人家之家”或“我以爱我家之心爱他人之家”。

曾国藩倡导的八字家风为考、宝、早、扫、书、蔬、鱼、猪。他特别强调的是一个“宝”字。“宝”的意思是善待亲族邻里。曾国藩秉承祖父曾星冈“人待人,无价之宝”的遗训,谆谆告诫子弟说,一个人不能独善其身,一个家也不能独善其家。人与人、家与家息息相关。假如与亲族邻里不能和睦相处,这一家庭便成怨府,迟早是要毁败的。故对于亲族邻里,“无论他与我家有隙无隙,在弟辈只宜一概爱之敬之”。

(道光二十四年十二月十八日家书)对于外间来访的客人,一概以师友善待,常存敬畏之心,不可怠慢。

“丁秩臣王衡两君,吾皆未见,大约可为尔之师。或师之,或友之,在弟自为审择。果若威仪可则,淳实宏通,师之可也。若仅博雅能文,友之可也。或师或友,皆宜常存敬畏之心,不可视为等夷。渐至慢亵,则不复能受其益矣。”(道光二十三年六月六日家书)对待同乡,则应尽力照料帮助。

“同乡有危急事,多有就男商量者。男效祖大人之法:银钱则量力资助,办事则竭力经营。”(道光二十五年五月二十九日家书)孔子在为《易经》作的系辞“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讲出了一个“泛爱众”的千古真理。曾国藩对此奉若至宝。

“家中要得兴旺,全靠出贤子弟。若子弟不贤不才,虽多积银积钱,积谷积产,积衣积书,总是枉然。子弟之贤否,六分本于天生,四分由于家教。”(同治五年十二月六日致澄弟书)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必须修身正德,才可能友善于外。倡私德并不意味着就会损害公德。恰恰相反,私德是公德的基础。重视蓄养私德,只会有益于公德的倡行。如果家长一味教孩子赚钱、求富、升官、成名,而不强调内圣、修行、积德、行善、养智、助人,那就完全有可能把孩子引向“一心向外”的单向人生之路,为日后成长埋下祸因。这是曾国藩留给我们的深刻反思,也为现代教育提出了一个不容忽略的课题。

一个家庭的兴衰成败,当家人起着主导作用。当家人的家庭决策正确与否,决定着全体家庭成员的命运,责任十分重大,因此也更应在“平实”二字上用功,在“祸福”二字上谨慎。曾国藩于同治六年五月二十二日致沅弟书中说:

“弟克复两省,勋业断难磨灭……此后总从波平浪静处安身,莫从掀天揭地处想。吾亦不甘为庸庸者,近来阅历万变,一味向‘平实’处用功,非萎靡也。位太高,名太重,不如是危道也。”

曾国藩同治五年六月五日致澄弟书中说:

“凡家道主所以可久者,不恃一时之官爵,而恃长远之家规;不恃一二人之骤发,而恃大众之维持。”

以上两段话,反映曾国藩“无不惧祸”的防范风险意识是很强烈的。“一味向平实处用功”,也就是无过便是功,无祸即为福。“不恃一二人之骤发”,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不指靠一两个人当暴发户来兴家,而要靠全体家庭成员共同努力逐渐积蓄实力。

曾国藩在《挺经·中篇》中讲的“居官四败”是:昏庸懒惰,放任下属;傲慢狂妄,胆大妄为;贪婪刻薄,见利忘义;反复无常,言而无信。另有“居家四败”是:骄奢淫荡,放纵子弟,兄弟不和,侮师慢客。这里列出的都是致祸之因。把祸挑明了,就是为了远祸、避祸、救祸。远祸的办法,有遇家庭重大决策,必须具备成熟条件和全部要素才可以考虑;要多与家庭其他成员商量,多听老人意见;有必要请专家共事,不做不熟悉的项目,等等。但最根本的是当家人要对家庭负责任,要有福祸意识、防范风险意识。

人们习惯于往好的方面想问题,总把孟子“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当作口头禅。殊不知即使是好事,办砸了也会祸从天降。“天将降大祸于斯人也”,同样不可不防。

天将降大祸于斯人也,必先骄其心志,奢其热望,强其诱惑,长其躁气,使其重外轻内,急功近利。或忽小节而坏大德,贪小利而悖大道,亲钱财而疏亲友,趋淫逸而乱大伦。或因卑贱于人,不堪受辱,忍耐顿失,理智顿丧,言语狂乱,行为失控,因酒作祟,因气致昏。或痴迷功名,狂追不止,幻想当真,荒唐迭出,恶性透支,铤而走险,身心分裂,众叛亲离。虽善劝而无益,以自孽而悔迟矣。

曾国藩治家的智慧来源于深厚的内圣之功。他将修身大法运用于治家之道。家庭之“内和”法,来源于仁爱心(仁);家庭之“外善”

法,来源于平等心(礼);家庭之“远祸”法,来源于清净心(静)。

移修身之道以治家,做到适情、适理、适时、适势,人兴家旺势在必然。再移治家之道以治社会、国家,则春风鼓荡,四海祥和,天下长盛久安亦势在必然矣!

孝:孝友为家庭的祥瑞

曾氏名言

孝友为家庭祥瑞。凡所称因果报应,他事或不尽验,独孝友则立获吉庆,反时则立殃祸,无不验者。

译文:孝顺和友爱是一个家庭的祥和的瑞兆。人们常说的因果报应,在其他事上或许并不能全部得到应验,但唯独在孝顺和友爱上做得到则能够立刻获得吉祥欢庆,做不到的则会立刻有灾祸降临。在这个问题上,没有不应验的。

我国民间有句旧谚:“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首。”重视家庭伦理建设是中华文化的一个传统。“尧舜之道,孝悌而已。”“孝”是子女对父母的尊敬与服从;“悌”是弟弟对兄长的尊敬与服从。据传我国夏朝就有不孝之罪,商朝沿用。西周文王时规定了一条法律,将“不孝不友”定为“元恶大憝”之罪,应用文王的法律从重从快严加惩处,“刑兹无赦”。《孝经》说:“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这真把孝抬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了。在儒家看来,王道政治的“修齐治平”中,“修”、“齐”的核心问题是个“孝”字。“修身”以孝,“齐家”亦以孝。身修了,家齐了,何患国不治、天下不平?故《孝经》又说:“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在我国古代社会,宗法制度根深蒂固,血缘纽带结实韧长。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政治和经济、生产和生活的最基本单位。农业的生产与再生产、人类自身的生产与再生产,都依托家庭而进行。可以说,古代社会是宗法的社会,古代经济是家庭的经济。“孝”是家庭和谐、经济发展、政治安定的调节器。

同类推荐
  • 努力工作的人是幸福的

    努力工作的人是幸福的

    本书阐述了工作与幸福的理论关系,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对于工作的理解和感受,找到工作和幸福的交集,找到通往幸福的路径。
  • 智慧背囊:最让你顿悟一生的感动故事

    智慧背囊:最让你顿悟一生的感动故事

    本书汇集了几百个令你感动的故事,以顿悟点评来进行点拨,使广大读者在读过故事后有所顿悟,有所启发,进而开创自己更加美好的未来。愿精彩的故事、优美的语言带给你与众不向的感受,助你的人生更上层楼!
  • 做人做事做官—老子的智慧

    做人做事做官—老子的智慧

    在中国历史上,老子是一个“谜”:他来无影、行无痕、去无踪,只给后人留下了一部只有5000多字篇幅的《道德经》(又名《老子》),从此飘然而去,不知所终。人可以老去、可以逝去、可以死去,但是思想不会这样,伟大的思想往往能够超越时代、穿越时空,只要人类不灭,它就亘古常新、巍然屹立。《老子》就是这样一部经典。
  • 受益一生的气场修炼课

    受益一生的气场修炼课

    很多人都在思考自己与成功者之间的差距到底在哪里,是天赋?是头脑?是家境?亦或是运气?……其实影响人成败的因素有很多,因人而异。有一个因素很多人没有意识到,而它对人的发展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它就是——气场。我们不能选择与生俱来的气场,但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来重塑自己的气场。本书对气场进行了全方位的讲解,包括对气场的认识;强弱气场的分析;职场气场;生活气场;气场的挖掘与提升……不但让你深刻地了解气场,而且可以使你轻松快速地掌握该如何打造自己的强大气场。
  • 当下的力量

    当下的力量

    本书共九章,内容包括:忘记过去才可以活在当下;敞开心扉,接受当下的一切;放下包袱,轻松地活在当下;活在当下,把握现在这一时刻;学会珍惜,善待当下人和当下事等。
热门推荐
  • 狂妃有毒王爷淡定

    狂妃有毒王爷淡定

    前世受尽苦楚;今夕自当快意人生某天,他说“:小东西,你想去哪?”她答“: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他说“:给你一个把本王打包带走的机会,本王上得了战场下得了厨房,走得了朝堂,暖得了榻床,总之,偷了本王的心就别想在离开!“
  • 空白黑天鹅

    空白黑天鹅

    关于故事的开始会是这样,故事的结尾也会是这样。她的行色匆匆曾将她推向了无可预知的黑暗,众生皆为虚妄,但落幕回答了四下仓促中的希望,她即是黑天鹅。
  • 生命的层级

    生命的层级

    “我们相遇时,我三十二岁;她去世时,我六十二岁。这三十年,她是我的生之所在,心之所向。”每一个爱的故事都是一曲潜在的悲歌。巴恩斯把所有作品都题献给了爱侣,而这次却再也无法得到她的回应。在这部极其私人的作品里,他以罕见的坦率讲述了自己人生中唯一的故事,关于爱与失去的悲伤故事。作品字里行间流淌着巴恩斯对爱侣的深情哀思,也承载着他对记忆和存在深刻的省视。
  • 黑塔皇帝

    黑塔皇帝

    包揽各大棋类冠军头衔,被誉为“鬼棋士”的银青因事故而穿越,成为了索菲亚帝国中,曾经荣耀的圣塔家族最后的家主。这个等级森严的帝国就犹如棋盘,人人都被迫置身其上。平民为贵族压迫剥削,贵族为皇帝玩弄股掌,皇帝在天使面前低下高贵的头颅,天使侍立在神的身侧。是要作为一个棋子默默无闻地苟且一生?还是不断挣扎奋起,一步步踏上更大的棋盘,最终成为神的对弈者?.武技三大层次:武形、武意、武心法术三大层次:元素掌控、生命领悟、灵魂律令
  • 红楼梦诗词全鉴(典藏诵读版)

    红楼梦诗词全鉴(典藏诵读版)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自问世以来,它就以故事中蕴含的渊博的学识、细腻的叙事、动人的情节、现实主义的风格,征服了无数读者,在艺术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尤其是书中的诗词曲赋散发着极大的魅力,成为这部不朽之作的灵魂。《红楼梦诗词全鉴》根据《红楼梦》原著回目的顺序,辑录了书中的诗词、楹联等,对其进行了注释和解析,力图帮助读者更准确、更深入地理解诗词的含义,加深对原著的理解。
  • 追夫计中计:相公,约吗

    追夫计中计:相公,约吗

    闭门苦修的女中医,发现自己的男朋友出轨了,竟然是小百花的闺蜜,撕扯中双双跌落楼梯。一朝醒来,竟然穿成了刚死了爹的将军府嫡女身上,同是可怜人,未婚夫出轨白莲花的姐姐。前世父母双亡,亲人逐利,让她心冷,而古代的母亲感化了内心,势必要守护孤苦的母亲,谁说女子不如男,她势要撑起将军府门楣。皇帝的圣旨改变了一切,渣男回来了,表姐舔脸上门求原谅,这可是你们自找的,看她如何虐白莲花,踢渣男。只是接受了原主的记忆,这个表姐为何一点也不像呢?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失败的门

    失败的门

    2005年2月17日,沉迷负面,但弘扬正面。
  • 满满都是你给我的爱

    满满都是你给我的爱

    以青春之名开始,以满满深情做注,遇到你,是劫难,也是幸运。————————————谡谡第一次写文发文,有不成熟的地方请多多包涵!
  • 逍遥游

    逍遥游

    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在仙界受到指点,与七位神仙下凡,来到人间扬善除恶,先后平反了西施、杨玉环、岳飞等著名冤魂,并收获了与白牡丹的完美爱情。作者长期从事戏剧工作,图书颇具戏剧化色彩,彰显了匡扶正义、惩恶扬善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