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809800000006

第6章 2011·天问中国新诗新年峰会(6)

当然对这个典故还可以作其他的解读。我这样扯来扯去,无非是想给友情发明一个前提。我不是说它们之间存在某种等级关系,再说友情的外延也比知音宽泛得多,但有没有这样的前提,友情的意味和质量是不一样的。出于对“道”,对最高存在的共同体认而发展出来的友情可能更脆弱,但也可能更恒久。中国古典诗歌里面有很多写友情的诗是隐含了这一前提的,现实中成为朋友也是如此。比如说著名的魏晋“竹林七贤”。“竹林七贤”年纪悬殊,政见不一,身份构成也很复杂,有散人,有官员,也有商贾。我们都知道其时的生存压力很大很凶险,但把他们连在一起的却是另一种东西。在一般层面上我们讲它是友情,然而再稍稍深入一步,就可以发现知音或“道”的维系,尽管情形不尽相同。包括我们平时签书送朋友,要是自觉灵魂特别亲近,或特别值得敬重的人你会写“道友”“道兄”,一般的我们就会写某某兄,在世俗意义上强调你的尊敬,你会写某某大兄。这和年龄没有必然的关系。只要从道义或情感上觉得对方和你能共同体认某一境界,无论年龄相差多少都可以称兄道弟,所谓“忘年交”。“竹林七贤”中年纪最大的和最小的之间就相差二十九岁。

中国的这种情谊有两种路向,一是类似“高山流水”、“竹林七贤”这种,还有就是通常所说的“江湖”,二者性质大不一样,但随着诗歌人文生态的恶化,很多时候却也混而不分。典型的如20世纪80年代的“诗歌江湖”,那甚至成了我们的小传统的一部分。知音传统我觉得它更多强调一种共享,有一个我们假定的所谓最高存在或最高价值,落实到情谊的层面上则可以说是分享,共同体认后的分享。这被共同体认的东西并不抽象,它是渗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写作中的,能在精神上把我们凝聚在一起并有所激励。今天写友情的诗少多了,写得真挚感人的就更少,为什么呢?人际关系的变化只是表面现象,更重要的恐怕是求道、证道精神的缺失。以利益关系为纽带,我们只能看到朋党,而看不到真正的友情。

友情,只有基于道义并且和道义结合在一起时,才能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既成为写作的对象也成为文学的培养基。中国古典文学精于的意象批评,很大程度上是和品评人物纠缠在一起的,由东汉而魏晋,这甚至形成了一时风气,就是一帮人聚在一起,或嘴或笔互相品评。我们现在看到的大多是一些正面的,比如说某人如“玉树临风”啊,某人“翩若惊鸿,矫若游龙”啊,某人“汪汪如万顷之陂,澄之不清,扰之不浊”啊,等等。我不知道这其中有没有吹捧或相互吹捧的成分,但我知道肯定有比吹捧高得多也重要得多的成分。风气不只是风气,还是一个共同创造的场或领域。当然还是要有更高的道义维系,否则既生不出真正的友情,也留不下“割席断袍”的美谈,二者互为表里。没有了更高的道义维系,“场”就成了“场子”,就到处充斥着“我的小说”,“我的诗”,“知音”就退化成了“知我”,甚至更低。在这种情况下,友情的滑坡、消退、贬值几乎是不可避免的。……1995年的时候在美国洛杉矶碰到阿城,他说他去了几次纽约,就再不想去了。问为什么。他说去干吗?乌央乌央一大帮人,说起来是艺术家、小说家,可没一个人说别人好话的,尽拆台。他说过去戏班子讲究彼此捧场,同行之间不能拆台,为什么?就是要有一个场。他说现在还有这个场吗?大家在一起都以互相攻讦为能事,这个场就没有了。

我想再强调一下“场”和“场子”的区别。前者说的是一种能量的聚合效应,后者说的是人加人的杂凑。现在研讨会、朗诵会、评奖会什么的,多了去了,也是乌央乌央的,但大多情况下确实是只见“场子”不见“场”,什么会都好比“赶场子”。比较一下国际交流场合的反差,对这一点会看得更加清楚。2003年春天在北京798曾经有过一次中日诗人、艺术家的越界交流,我们是主场。我注意到当中国诗人朗诵的时候,那些日本诗人全都端端正正地坐着,安安静静地听着,而到了日本诗人朗诵的时候,大多数中国诗人却在交头接耳。第一场有个舞台,情况还好些;第二场移到了一个大车间里,场面有多乱就甭提了。朗诵的人被围在中间,其他的人该干什么就干什么,那个嘈杂啊。但即便是在那种情况下,所有日本诗人仍然端端正正地坐着,安安静静地听着。说实在的,这事我一想起来就觉得羞愧、无地自容。语言不通在这里不是问题,大家都一样,再说还是双语朗诵;我也不认为这种现场反差仅仅表明日本诗人更懂礼貌,不,从他们的坐姿,他们的表情,他们凝神屏息的态度中你不会只读到礼貌,还会读到对同行的尊重,对同行劳动的尊重,更重要的,对诗本身的虔敬。那是一种类宗教的虔敬,足以令一个“场”在“场子”中呈现并维系其自身尊严的虔敬。我还清晰地记得当轮到日本诗人吉增刚造朗诵时的情形。只见他在周围一片沸反盈天的嘈杂声中不慌不忙地盘腿坐下,铺开一块布,再一件一件摆上诸如小烛台啊,小铜炉啊那些配合朗诵用的小“法器”,然后闭上眼睛,那份一丝不苟,那份气定神闲,那份安详。当然你可以说那是一个小小的个人仪式,甚至一种表演,一种行为艺术,但当他那几乎称得上微弱的声音克制住并穿透周遭的喧哗,如同一枚枚闪亮的钉子播撒出去的时候,你就会马上改变想法。你会想到那根本不是某个人的声音,而是一个场的声音,是场本身在发声。

当然这都是些小事,却也全息式地反映了我们的诗歌生态,尤其反映了我们和这种生态的共谋关系。我们无法置身度外地来谈论诗歌生态问题。我们必须“在场”并不断地参与创造这个“场”,而不是不断地“赶场子”,或使我们自身成为一个场子。这是一种责任。诗人也好,批评家也好,都有这份责任。“场”是我们共享的,无论从友情的角度还是从写作的角度都共享的一种更高的存在。它能把我们聚在一起,把我们的能量聚在一起。衷心希望“天问”的年度峰会和《读诗》能成为一个这样的“场”。当然更重要的是日常的“场”:朋友聚散,倏忽来去,无论多么激情四射,最后我们还是回到自己的日常中,独自面对诗和写作。而不管大生态如何、二生态如何、三生态如何,只要我们坚持不懈,能为这个“场”,这个使得诗歌能够生长的“场”尽一点儿绵薄之力,也就可以了。

谢谢!

林莽:今天的会开得很好,有十几个人发了言,大家从不同的角度阐释了各自的观点,比较全面地概括了当前诗歌现场存在的问题,同时也指出了我们应该努力的方向。我在今年的一本诗歌年选的前言中说过这样的话:新世纪第一个十年,对于中国新诗而言是一个走出低谷,走向多元,呈现发展的十年。诗歌刊物和书籍出版量在增长,诗歌活动及诗歌写作人数在逐年增加,尤其是网络诗歌在这十年中,为中国新诗注入了更大的活力。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深深地感到了许多问题的存在,这些问题相对于以往更为突出,有些对当前诗歌生态的干扰和破坏,尤应引起我们的关注与思考。诗歌的教育依旧是以思想情操和社会性教育为目的,对文化性与艺术性的忽视未见改进。诗人的产生依旧如同原野上自生自灭的植物。

诗歌的评奖繁多,但许多奖项陷入了功利的旋涡,甚至一些奖项仅仅是操作者出于功利的一项设计,基本与诗歌无关。诗歌的命名近十年依然脱离学理性,名词越来越多,什么中产阶级写作、归来者、中间代、草根写作、底层写作、打工诗人、新红颜写作、梨花体等等,造成了许多歧义。诗歌活动、诗歌会议、诗歌节的商业化和标签化,带有其他目的运作与宣传,让诗歌沦为了陪衬。

诗歌作品大量存在着重复他人、语言随意、感知简单、结构松散、缺少文化意识等等的问题。在数量极大的分行文字中,难于发现优秀的诗歌作品和优秀的诗人。在这样的状态下,保持清醒的意识,保持警觉的态度,对诗歌的写作者、评论者和编辑者都是十分重要的。

我们今天的会就是要提示我们自己和诗坛的朋友们,在诗歌艺术的问题上要有一定的自我要求,要有我们应该坚持的基本原则。今天中国社会上的一切问题必然会反映到诗坛上来,同样我们也不指望有一济良方会将诗坛的病治好,如同诗人米洛什所写的:“我们不能指望上帝会派一个牙医,把人类的龋齿全部治愈。”

谢谢大家。

同类推荐
  • 北大从师记

    北大从师记

    记述作者亲身闻见之接触最多、感情最深、受益最大的十大名师逸事;以及北大校内外名家大师授业点滴。
  • 白鸟悠悠下

    白鸟悠悠下

    这是一部散文随笔集。作者用心去感受生活使得她的作品呈现出了社会现实的丰富性、复杂性与鲜活性,真实地折射出当今人们的思维方式、生存状态。作者用创作的眼光敏捷地洞察出人物的心灵奥秘,灵动的文字组织成特色语言,人物和场景在他们的作品中既表现得真切、自然,又具有他们鲜明的个性判断力。写自己、写同学、写朋友也写风景、写山水。作品铺排用最直接、最简单的方式表达和构建一种悠长而恬静的空间,读来让人心动。
  • 悲壮的挽歌:11·24特大海难纪实

    悲壮的挽歌:11·24特大海难纪实

    本书如实反映了“11·24”特大海难的整个救助过程。灾难是不幸的,但在灾难面前,党中央、国务院和我们的各级党委、政府所表现出的高度负责精神,我们的干部群众所表现出的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精神,我们的人民子弟兵所表现出的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精神,是值得称道和弘扬的。本书客观分析发生“11·24”特大海难的深层次原因。这一事件有天灾,恶劣的天气和海况,也有人祸,管理上的漏洞和事故背后对人民生命财产的漠视。如果我们能够像本书期盼的那样认真汲取教训,灾难也是一种财富,它警示我们不再忽视安全,不再淡漠生命,不再重蹈覆辙。
  • 先锋经典文库:城南旧事

    先锋经典文库:城南旧事

    《城南旧事》是林海音步入文坛30年的经典之作。这本自传体小说,将作者的童年生活细致的展现在了我们面前。作者童年时迁至北京,定居城南。老北京的城墙根下,是少女英子的成长轨迹。作品细腻、率真,以孩童清澈的视角,在真实的体现了当时社会情况的同时,为我们展现出一段段不一样的悲欢故事。同时寄托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淡淡乡愁。
  • 煽

    本书为随笔集。书中收入了海岩关于做人、处世、谈情及成功的的文章,配有图片。
热门推荐
  • 在耶鲁听演讲

    在耶鲁听演讲

    耶鲁大学是美国历史上建立的第三所大学。迄今为止。耶鲁大学的毕业生中共有5位曾当选为美国总统。除了政界领袖,耶鲁大学也培养了众多在其他行业发光发热的名人,其中还包括奥斯卡影后梅丽尔·斯特里普。这个被莘莘学子所向往的教育殿堂也吸引了众多有声望的名人前去演讲,对这些社会未来的栋梁之才一吐肺腑之言。本书独家精选了18篇各界名流在耶鲁经典、励志的演讲。中英双语,让你体验双重震撼!
  • 我不可能书穿了

    我不可能书穿了

    [女扮男装,1v1绝宠无虐,系统流,异能]女神傅亦凉美艳不可方物,某日被书穿,穿成被女扮男装同样美艳外带叛逆非主流属性小女配身上,emmm…这是天妒红颜?化身酷炫狂拽霸伪男神我傅爷,单手撩发,“爷的目标是星辰大海!”小白脸男主丢给白莲女主就好,不要打扰爷装逼,顾少扯领带杀“这位小姐姐,我们谈谈。”
  • 我在八零当福包

    我在八零当福包

    推荐咖啡预收藏新文《锦鲤女王重生在八零》。凤族的宝(小)贝(祸)疙(害)瘩,萧凤,涅槃失败了,渣渣都不剩。再睁眼,重生到了八十年代,穿成了个苦巴巴的农家女。前有大伯一家虎视眈眈,嫁个俊男人还是个瘫子,转身一群小包子张嘴要吃饭。萧凤觉得自己好惨一凤凰!好在她有异能空间傍身,福运爆表。虐渣渣,养男人,宠包子,发家致富风生水起。说她学历低没文化,可养出小二叔成了航天家。小三叔一鸣惊人更可怕,各种奖项手里拿。还有颜值爆表小姑子,妥妥人生大赢家。姜楚:媳妇儿,他们都说我娶了摇钱树!萧凤:呸!本仙女是金凤凰!
  • 我的智脑有bug

    我的智脑有bug

    漆黑的云侵染了血色的圆月,青灰的石拼接了弯曲的小路,昏暗的灯带来了唯一的光明。远处小路上的人影,飞快的接近这唯一的光芒。人影的脸在逐渐的清晰,清晰的可见脸上的汗液向下流淌。也能清晰的感觉到那汗的冰冷,因为额头的汗刚流到脸颊,就已经开始结霜。近了,近了,伸出的双手顷刻便要触碰这光芒,但是只见那人脸上的双眼凸起,左手收回抓挠脖颈,仿佛那里有什么东西,右手拼命的像前伸着,只为了抓住那些许光明。......
  • 都市至尊狂婿

    都市至尊狂婿

    【无敌爽文】我,萧君临,若为战神,征战万里!若为至尊,震慑九州!若为魔帝,纵横九天!今日,我为世人眼中的一介废婿,但依旧是无敌的存在!PS:这是一个不服就杀,唯我独尊的牛叉主角故事!
  • 异世之巅

    异世之巅

    一名穿越而来到未知世界的少年,为了生存,他不断的提升着自己,在不断的提升中,他发现了自己拥有着一股特殊的能力,同时也发现在这未知的世界中竟然有着常人难以想象的。。。。。。
  • 最强捉妖APP

    最强捉妖APP

    初次激活捉妖APP,系统将赠送1万元!加入捉妖联盟每个月还有固定工资!天底下还有这么好的差事?夜游神谈恋爱;土地神撸烤串;王母西湖拍写真;床头婆婆跳广场舞奇葩的神仙世界实在是——太刺激了!捉妖不停,笑点不断,一切奇幻旅程,尽在捉妖APP!
  • 独家宠恋

    独家宠恋

    楚航今日一别即是永别,爱情可笑,你更可悲。我虞天儿今日起没有爱情,不稀罕爱情。你楚航从今往后跟我一毛关系都没有。当床上的人睁开双眼,看着整洁的床单,邹起了眉头,用力按了按太阳穴。微咪着眼睛,他长叹一声。粑粑粑粑妈妈又和秦叔出去了安阳查查少夫人在哪里妈妈妈妈粑粑去查房了楚航你有完没完虞贝贝,你过来。楚航,你想干什么。好吧,天儿你想干什么都行
  • 凡人意识

    凡人意识

    什么是意识?是所有生物都拥有意识,还是人类独有?察觉杀气果断反杀,遭遇GANK提前离开,意识存在万物之间。在不断萎缩的世界反面,少年背负起旧神的灵龛,从灰暗的历史中走了出来,决定带给凡人们新生。
  • 当代学生经典必读:一生必读的名家诗歌

    当代学生经典必读:一生必读的名家诗歌

    培根说:“读书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文学是生活的一面镜子。中外文学史上群星闪耀,内容博大精深,其中每—个文章无不闪烁着智慧的灵光,从中我们可以领悟到许多生活的真谛,为我们的生活点燃激情。本书从浩如烟海的中外文海中精选了选取了—些名家诗歌,让你在优美的文字中徜徉,汲取知识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