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837100000012

第12章 文艺随想(1)

有用或无用的小说

青少年时代我思想激进,打心眼里瞧不起通俗小说。读小学时也试着读几本《三侠五义》或《施公案》之类,伲总提不起精神。我没有一般少年人容易有的狂狷或侠气,总也学不成那些行侠仗义的豪放。那时我也并不特别看重《三国演义》、《水浒》和《红楼梦》,我以为那是“通俗小说”。这看法直到上了大学中文系才有改变,知道那都是经典性的文学巨着。

我倾心于新文学,认为新文学是进步的和革命的。那时我也读鲁迅的小说,读不懂,也是到了后来,才知道那里面有很多深刻的东西,例如“药”、“明天”、国民性之类。

我崇拜这些东西,特别为鲁迅的弃医从文、以文学启蒙民众改造社会的热情所感动。我的少年报国之心被这些新小说唤醒。特别是读《新生》、《家》、《子夜》一类作品之后。那时候我认定小说能救国。

后来读梁启超文,听他讲“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很是信服他说的“小说有不可思议之力支配人道”的大道理,因为这些道理与我心中的那种社会使命的召唤呼应。后来年龄大了,发现小说未曾救国。事实上小说家尽管热情澎湃,而国依然在弱、在乱,甚至在亡,甚至无文化的民众依然在愚钝。我真的有些怀疑小说、诗,总之文学有那么了不起的功效了。这样,到了听说“利用小说反党是一大发明”时,我就不再轻信。因为小说未曾兴邦,看来小说也不会丧国。

在我的小说观中,也是天使和魔鬼掺半。我对小说的“特大功能”有些怀疑,但我依然坚定地认为小说有用。尽管它不能是急功近利的。好的小说却能够影响人们的情操。从长远看,它对世道人心有用。也许对一个社会的盛衰隆替起决定作用的并不是小说,而是经济、政治等等。但作为文学的小说是社会的润滑剂和营养品却不应怀疑。当匡时济世的幻梦消失之后,这是最后的一点坚持。这就是传统的文学观对我们这一代知识分子的持久深刻的影响:文章合为世而作,文章必为世所用。

奇怪的是上述那一切观念的诞生并不是事物的本意,一种复杂原因造出的庄严感驱使。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心迚情愿太作那种承诺和期待。小说可以说是药,但这药并不立竿见影,药到病除或起死回生只是一种愿望。小说作为药的功能更是调养和滋润。小说对于社会人生更为直接的位置是娱乐和消遣,以及由此生发出来的更为积极、宽泛的意义。这点看,它更像是茶和酒。因为人们信奉药,于是茶和酒却长期地受到忽视和抑制。特别是当人们的革命意识高扬的时代,昂奋的激情使他们乐于接受天使而排斥“魔鬼”。

近读夏曾佑《小说原理》一文,他把读书分做有所为而读和无所为而读两种。前者指宗教、道德、科学一类书,后者指“一切章回、散段、院本、传奇诸小说”。他很风趣地说到,所谓“无所为而读”的书处境不佳妙:“其书往往为长吏之所毁禁,父兄之所呵责,道学先生之所指斥,读之绝无可图,而适可以得谤”。但人们还是千方百计找来读这些“无用之书”,这观点看似片面,实则更近事实。《小说原理》有一段话说得富有人情味一一榻之上,一灯之下,茶具前陈,杯酒未罄,而天地间之君子小人鬼神花鸟杂遝而过吾之目,真可谓取之不费,用之不匮者矣。故画者有所穷者也;史平直者也;科学颇新奇,而非尽人所能解者也;经文皆忧患之言,谋乐更无取焉者也;而小说为人所乐,遂可与饮食、男女鼎足而三。

像我们这样以文学为职业的人,读小说理应与职业性的思考相联系,但事实却时时感到阅读的痛苦。因为它不以愉悦的享受为动力,沉重和严肃让人力不胜负,这其实是小说本意筛滤排除之后的自我强迫。我们往往有这样的经历,当那些严肃的“天使”散去之际,茶余、酒后、睡前,偶有闲暇,打开一书一刊,随意抓住一篇小说漫不经心地渎下去,这时,什么主题,什么立意,什么技巧都驱之脑后,不思虑反而愉快轻松。这就是作为“无用的小说”的“魔鬼”本质的显形,它与作为天使的端庄肃穆构成价值的反差。

正是这样,我们处身于这种价值取向极大反差的矛盾世界中。小说有用,但未必时时篇篇有用,此则有用寓无用;小说无用,但无用之中却有小用甚而不乏大用,此则无用寓有用。文学的世界繁复多样,小说的功用亦不必执之甚迂。各种各样的人读各种各样的小说,取各种各样的无用与有用,这才是小说世界应有的秩序。要是这能成为共识,则潮流高下,“旋律”主次的强调与争执都将成为无谓。还是一位朋友说得好:“各式各样的小说”。小说本来就是一个多彩繁丽的天地。庄的,谐的,雅的,俗的,村的,俏的,救国救民的,玩世不恭的,让人们自去采撷,犹如人们逡巡在百货摊前那样。

《小说界》1992年第4期

短篇小说越写越长

各种文体中短篇小说最难写,因为短篇小说有稳定的格式和一定的规范,同时,它的这些要求,必须在限定的“短”的篇幅中完成。而短篇所涉及、所关怀的世界都和其它文学品类包括中、长篇在内同样的丰富而深广。何短篇所拥有的这一切的“无限”,却必须在“有限”中完成。这好比一个人武艺高强,在“广阔天地”中摔打容易,而把这位高人关在小屋内比试高低,却不易了。所以戏中的“三叉口”最难演,“三叉口”就好比短篇小说,那些描写双打或“三打”的,便是短篇的作者。

难怪,眼下的小说越写越长了。原来人们早已“恼”到要藏拙就须避“短”就“长”。短篇的特点,就是一个“短”字。短篇的千种风情、万般意蕴,都只能在“短”中表现。那些不能、不善“短”的,只好躲到了“长”中。于是,短篇变得越来越长了,甚至它的特、优之处越来越变得模糊了,说到底,就是那些作者没有能耐。

短篇不短就不是“短篇”,这难道还用得着说吗?不幸,冃下的多数“短篇”都不短,因此也都名实不符。许多短篇都拉长了,占了中篇的地盘。时事实是,拉长成中篇的,就不洱是短篇了。短篇有短篇的要求,短篇就是要在“有限”中演出“无限”,就是要在黑灯瞎火的房子中打得天翻地覆。那些肆意把短篇拉长的,恕我武断,他们肯定没真本事。

我不满意当前短篇小说的“走样”。这“走样”两字一出现,肯定有人摇头:“难道文学有变的‘样子’吗?”但我还是坚持这一观点。文学常变常新、常新常变,这道理我懂。文学是发展的,这包括文体在内。但是,文学又是有恒定的规范的,这道理你还得承认。文学要没有规范,谁都可以乱来。游戏还得有规则,何况文学?可以有多种多样的小说,也可以有多种多样的短篇,但短篇小说作为一种文体,有些品质是不会改变的。

说到短篇小说这一文体,它们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规则,就是:“短”。你有满腹经纶,你有十八般武艺,都只能在“短”里做文章。不然,那就是大“走样”,你写的就不是短篇而只能是别的什么了。

我说了半天,强调了半天的“短”,其实,我也还没有说到点子上。我说的“短”如何如何重要,其实,这只是短篇之所以是短篇的最起码、最低度的要求。一个“短”字做到了,难道笃定就是好小说?这都是一个大背谬。“短”只是体制,短篇而不短,就不是短篇,则此后一切优劣成败都谈不到。短篇要首先是短,而后才能谈其它。

长短是形式上的要求,并不涉及质量。从一般道理上讲“长”有长处,“短”有短处,但对于短篇小说而言,要求其体制须短,则是断然的和绝对的。而这恰是当前短篇创作的流行病。

单单字数并不能保证短篇的质量。为什么开头我说,短篇最难写,其根源即在于,短篇为自己设置了到达它们冃标的诸多难题。而这些道理,断非我的这篇短文所能尽言,也就只好把话题留待将来来说了。

南方日报1998年1月7日

夏天的记忆

时间过得好快,现在距离张抗抗写《爱的权利》的时候,已经过了整整20年。但我还是没忘了20年前的那篇小说,和那篇小说中所展开的时代氛围,那无所不在的昨日的阴影,以及那追求新生活的激情。

1998年的舂天是在漫天风沙中消失的,眼下已是北方繁盛的初夏。夏季的到来,唤回了我对张抗抗早期作品中展开的夏天景象的记忆。在《爱的权利》这篇小说中,一开始就是一段夏季来临的描写:“在这个寒冷的北方城市,夏天似乎总是来得迟迟。直到波斯菊盛开的七月,松花江岸才铺上柳树的浓荫”。在小说那些伤心往事的记述中,时时出现夏天的记忆,或是“夏天的绮丽的晚霞”,或是“只有夏天的太阳,把坦荡的松花江染成了一条光灿灿的彩练”。“他总是害怕明丽的夏天会过去,严酷的冬天会再来,可是,即使大江解了冻,几尺深的冰层下,滚滚的江水不是浩浩荡荡地仍然奔腾着吗?”

这无疑是张抗抗的“解冻意象”。这篇小说写在1978年,写在那个决定中国命运的会议开过之后。那是冬天,可是,我们的作家却分明感到了夏天的热烈和开放。过了一年,又是冬天,她写了另一篇小说,干脆以《夏》命名。在这篇小说里,她不是复述那些长长的冬季里冷酷而悲惨的故事,而是把场景预设为夏天,写为迎迓夏天而蒙受的心灵苦难--未曾远去的冬季,依然是笼罩人们心头的浓重的阴云。

20世纪很快就要过去了。中国在这个世纪里发生过许多惊天动地的事件。这些事件决定了中国的命运,也因而影响并构造了几代人的精神世界和情感方式。中国历史、特别是中国近、现代史最重要、也最持久的一个事件,我们都亲历了。那场始于60年代中期、终于70年代中期的旷日持久的“运动”,不仅影响了中国,甚至影响世界。它造成了巨大的苦难,是一个灭绝和死亡的故事,却也奇迹般地孕育着再生。

正如我们此刻谈论的作家的“解冻意象”所指示的那样,是漫长的冬天里预期、希冀、酝酿着的夏天的繁盛。从寒颤的冬天到希望的春天,再到激情而火热的夏天。历史就这样以饱含血泪的跳跃,把欢笑带到了我们面前。对于饱经忧患的中国社会而言,这是一个巨大的、历史性的转折。我们此刻谈论的作家,就是在这转折的关口,挟带着昨日的记忆、今日的欢欣,如同那个跃出地面的夏日的初阳那样,热烈而优美、同时又带着淡淡的感伤的情调地,出现在我们面则。

张抗抗和她的同代人,连同我们这些比她年长的不间代人,一起迎接了这个历史转型期的激情时光。她和中国所有作家一起,共同创造了文学的新时期。他们把中国文学从令人寒颤的冬季,带到热烈的、充满幻想和浪漫激情的夏季。他们的作品记述了那个令人永难忘怀的岁月里的全部悲苦和欢乐、久远的等待以及最后的获得。他们以无愧于伟大时代的精神劳作,贡献于这个伟大的时代。

从那时起到现在,时间飞速地走了整整20年。张抗抗也从当年的青春曼妙,走到了人生和艺术的成熟期。她以自己的辛苦创造而成为新时期最重要、最具创造性的作家之一。从1978年的《爱的权利》开始,众多的中篇、短篇、散文,以及不断推出的长篇:《隐形伴侣》、《赤彤丹朱》、《情爱画廊》……张抗抗以充盈的想象力,不竭的创造力。持久而专注的投入,以矫健的行进,向人们展示她的才华。中国新时期文学以拥有张抗抗这样一批作家而感到自豪和荣幸。张抗抗也以她对于新时期文学的贡献而证明她的不可替代的价值。

当前的中国文学,在取得极大繁荣的总趋势中,有一种过分沉溺于“个人写作”的缺憾。许多拥有张抗抗同样的冬天的经历和夏天的记忆的作家,似乎对此表现出某种轻忽。他们有意无意地忘却那些经历,并拒绝那些记忆。70年代末80年代初极盛的浪漫激情,受到了贬抑。现时的中国文学,历史的厚重感有了明显的减弱。当文学不再承载那些冰冷的记忆、并由此生发出夏天的热情时,文学的确失重了。

反顾当初,新时期文学如朝口初起,充盈着难以抑制的磅礴之气,让人荡气回肠。虽然文革造成的断裂,使艺术普遍呈现出稚嫩之感。何由于文学与时代兴衰、万家忧乐息息相关,却萦系着并征服了万千读者。眼下,激情退潮了,在空寂的沙滩上,望着远去的足迹,人们有了失落感。怀想当年的繁盛与热烈,感到了当日的单纯、天真、其至不成熟,竟是那样的可贵!

《张抗抗作品论文集》要出版了,编者邀我在前面写一些文字。我以为对像张抗抗这样作品众多、贡献突出的作家进行学术性的研究、探讨,能使我们对文学发展的历史有一种洞察,并由此生发出建设忭的见解来。把这些研究成果结集出版,更是一件有意义的事。临笔为文,重读华章,于是有了上述的感慨和希望。

1998年5月10日北京大学畅春园

关于《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通信

致谢冕谢冕同志:

你好,几日前在五洲大酒店谈及我发表在《人民文学》一月号的短篇《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承你表示愿意看看,现在寄上一份刊物请费神一阅。并不是我以为自己写出了值得注意的东西,写出了值得注意的东西,就不必烦劳别人了,别人自会注意的。我多年没有写小说,原因可以推说是没有时间,其实有时间我也写不出来的。我已经知道,决不可再重复以往的创作,却完全不知道该写些什么,该怎么写法。我深切意识到,我必须有一次脱胎换骨,又谈何容易。

总之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煎熬,终于弄出了这么一篇。我曽送雷达同志看过原稿,如他感觉不好,我就决定作废,不拿出去了。他觉得尚可,建议发出去听听反映。请你读后给予鉴定,虽然仅凭一篇作品不能说明我是否已经找到了出路,或许你可以感觉到我可不可能找得到自己的出路。

复致徐怀中怀中兄:

你的《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我前后读了多遍。一是这篇奇特的小说吸引了我,再有,我总在“琢磨”故事背后的故事一一这花了我不少的时间。要是你是那些新进的作家,我就不会这么读了,因为他们的作品往往“无”意义。而你不是,你是文学修养深厚、而且极为关心人情世态的资深作家,你不会轻易放弃意义,也不会放弃文学理想,我坚信。

强地震预报的失灵、那位女士神秘的来访与失踪、妙岛连(全体土兵,以及他的最高指挥官连长)在这个“人侵者”面前,它的所有的先进的雷达设备都失去了效应。这一切情节的迭加,构成一个扑朔迷离的世界。很少有小说这么让人“咀嚼”的,尤为特别的是,这么短的一篇小说,竟把我拷问了这么多天一一我早就想给你写信,可是一提起笔,总觉得没有把握一一我发现我此刻面对的也是一位神秘的“入侵者”,如同那位女士的诡秘不可测。

同类推荐
  • 鲁迅小全集:朝花夕拾(精装)

    鲁迅小全集:朝花夕拾(精装)

    《朝花夕拾》的风格与同时期许多散文作家的作品明显地区别开来。作者将叙事、写景、议论、抒情这几种表现方法紧密地融合在一起,使笔底波澜呈现出千变万化的态势。所有这些无不体现了鲁迅作为思想解放的先驱和艺术革新的旗手的特色,使《朝花夕拾》成为中国现代回忆散文的典范之作。本书稿是研究鲁迅和现代文学史不能绕过的文本作品。
  • 读信札记

    读信札记

    本书收入韩羽先生与六十余位当代著名文学艺术大家的七十六封通信和六十九篇札记。这些信件来自于书画家、文艺理论家、剧作家、电影艺术家、诗人、编辑等,虽然他们专业不同,但情趣志向一致。通过书信和札记,让我们读出了他们之间的深厚友谊,读出了他们的不凡才情,读出了他们乐观的人生态度。这既是他们真情的记录,也是一部中国当代文学艺术界独特的档案资料,是一部极其珍贵、极具研究资料价值的作品。
  • 春意融融(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春意融融(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生命穿越死亡

    生命穿越死亡

    《生命穿越死亡》是朱增泉将军的军旅诗,共分五个部分,是作者在自己漫长军旅生涯中的感悟和思考。因为将军特殊的身份,他的军旅诗也被赋予了独特的个性:直面战争、呼唤和平、赞美生命、书写英雄。从古至今,战争都是人类逃避不了的话题,和平更是人类一直在追求的目标。而作为将军的作者,对战争与和平更是有着不同常人的思考。几十年的军人生活给作者留下了沉重而深邃的人生思考,看着自己身边的生命一次次穿越死亡,作者对生命的珍惜和渴望显得尤为真诚与强烈。其中《猫耳洞奇想》是一组很独特的军旅诗,更是一个军人经过血与火的洗礼后的思考与感悟,充满着血的浓烈与烫热。
  • 苦路人影(蠹鱼文丛)

    苦路人影(蠹鱼文丛)

    本书是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鲁迅研究专家孙郁所写的一组学术随笔的结集。全书着眼于以鲁迅为代表的现代文坛人物,并以宏阔的视野将古今中外不同流派的作家作品进行多维度比较,从而提出了一些具有深度的问题,给读者以启示。体现了学术含量和理论深度。
热门推荐
  • 魂穿:倾城神医大小姐

    魂穿:倾城神医大小姐

    21世纪特种军队获得过无数医疗奖项的军医姜琦因为一场狗血的缘故穿越到架空古代王朝,大将军府唯一的嫡女身上,虽然是嫡女,却被一群仗势欺人的家伙们整日欺负,虐待。看姜琦怎么狠狠地报复回来,用世上少有的绝世医术救治世人,并大力赚钱获得人脉,无人敢欺!敢爱敢恨,从不藏着掖着,快意江湖!—————————————————————————某女又在胡思乱想“如果全世界的人都说我不好怎么办”某人宠溺一笑“他们与我又有何干,我只要有你一人即可”......某女不屑一顾的随便问起:“假如我有一天忘记你怎么办”某人坚定的目光道“那我就一直陪着你,在你身边,追逐你,直到我们重新开始,或者你想起来我为止”
  • 斗战星际I

    斗战星际I

    “这片无垠的星际已经沉寂太久,新的传奇是时候在宿命的地平线上冉冉升起。”所以,燃火的青春永不停歇,斗战的精神绝不落幕。“前进吧,吾王!”
  • 重生之妖孽天才

    重生之妖孽天才

    妖孽的人生不需要解释!本书便是讲述一个平凡少年的天才之路。******好吧,我坦白。其实本书就是一个重生少年在平行世界,赚钱,打怪,泡MM的故事。顺便给这个平行世界,带来了一些超前的文化和知识。******还不信吗?好吧,我再坦白,本书还含有一定的玄幻元素。尼玛,难道只允许修真者纵横都市,就不允许修炼者无敌天下吗?
  • 道阵鬼谷

    道阵鬼谷

    北方七宿,以虚为主的,奎,危三宿蠢蠢欲动。称霸天下多年的通天帝国,霎时间妖魔四起,为祸人间。帝国除妖伏魔机构,及天下各大道门,佛教齐出,欲平定妖魔之乱。然,妖魔为祸人间竟只是一个小小的幌子。它们为的,是一股强大,且能毁天灭地的力量……鬼谷一门,以符言藏为首的四人组合,发现了这一惊天阴谋。他们欲将这一阴谋扼杀于摇篮,但,为时已晚……
  • 独步九天

    独步九天

    他穿越了......当他醒来的时候才发现,《江山美人图》竟然真的内蕴江山,有美人在其中,而且还是一个魅惑天生,妖娆妩媚的绝色佳人。神器在手,江山我有,凭借前一世作为古武大师的强横武技,以及器灵媚儿的帮助,他一步步崛起,傲笑天下!
  • 四年三月一晴天

    四年三月一晴天

    从前,你用谎言编织了一个巨大的网将我紧紧束缚,我恨,我痛,我爱。可是,心中的伤痛已经不会轻易愈合了。谎言中的爱,手术刀下的情,你是否想起?四年的成长,夏日的阳光格外照人,可是阳光下不再是那个美好少女。对不起,你后悔的太晚了。三月,那个晴天,你是否回心转意?请不要再浪费时间了,若是爱,就重逢;若是不爱,灰飞烟灭。
  • Abraham Lincoln

    Abraham Lincol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来自进化都市

    来自进化都市

    戴睿泽只是个普通人——本来应该这么介绍他。但他所处的地方却是一座进化者遍地走,超人类多如狗的独立都市。在经历了一些意外后,他决定必须成为进化者。而且,还要成为最强的那种进化者。否则,会死……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明伦汇编人事典悲欢部

    明伦汇编人事典悲欢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