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837100000025

第25章 向诗人致敬(7)

方明写了很多诗,千言万语,写的只是一个“情”字。方明是为情而活着,为情而写诗的。当然,方明的生活内容很丰富,她学习、思考、也做着她的很有成就的、文学以外的事业,但那些都只是方明的“散文”。而方明的无比绚烂的“诗”的天空,只留给她那轰轰烈烈的、生生死死的“情”字去占领。巳经出版的《一种醉意》,和现在这一本《南方的孤独》,都是一些情感的私语和咏叹。这难道是她的“狭窄”?显然不是。方明未曾言明,但她确是把握了诗的最重要的品质。诗的确可以表现很多内容,但人们往往不知,有些方面的内容是诗所不擅长表现的,例如叙述事件的过程。所以我总是把叙事诗列为诗的“别体”。方明把诗的领地上给了情感的领域,而把许多的“散文”留给了琐碎的生活,或是表现它,或是不表现它。

当然,方明在这样做的时候,也许是特别看中了诗对于人的心灵的价值。纷繁的社交场合,金钱和欲望如看不见的气息,弥散在所有的空间。在这样的时刻,作为诗人,她特别需要诗对于心灵的抚慰和召唤。正是由于诗的这种占领,她在纷繁之中保持了内心的纯真、明净和高贵。而我们,作为读者,我们通过这种阅读,获得了关于人间美好情感的共享和认知一它的生成和拥有所带来的欢愉,它的挫折和失落所带来的悲伤。不论是欢愉抑是悲伤,当我们窥及一位年青女性的隐秘内心,获得的都是一种美丽,欢悦的美丽和凄楚的美丽。

方明的确给我们提供了一幅爱情之歌的美好画卷。从《一种醉意》到《南方的孤独》,让我们看到了一位为情而生,为情而苦的南方女性丰富而缠绵的内心世界。初恋的喜悦,发生在杏花春雨江南的五月的故事:蜜月的和非蜜月的幸福,离别的痛苦,刻骨铭心的思念,以及失落之后的顿悟。方明把一位纯情女性热恋中的痴和醉、以及梦醒后的疼痛,都表现得极动情:当爱情毁于一种残忍,疼痛的感觉就堆积在心的断崖上,“那天空有多少雨水,这女人就有多少泪水”。

要是说,《一种醉意》和“五月的日记”传达了青春曼妙的爱情故事,那么,《南方的孤独》的大部分篇章便是一位爱情经受挫折后,成熟女性的心路历程的诗意表达。“向孤独致意,喊女人万岁”,“是好女人就该学会美丽的独舞,成就在如烟般消失的生之舞台”。这样,作为读者,我们和诗人便共同经历并领略了人生情感的全部丰富性。而这一切,都来自一位女性的真实的情感经历,我们分享了她的欢乐,我们也和这位她自称为的“不可救药的女人”一道经受着痛苦。

中国的江南是燕子呢喃杨柳摇曳的故乡,那里的多水分的湿润的季节里,生长着缠绵而凄迷的爱情故事。方明是属于那里的。她是清清爽爽的多情的河网地区造就的清清爽爽的多情的江南女孓。她的甜蜜的沉醉,曾经感动过我们,如今她的带有几丝凄楚的倾诉,更给我们的心灵以震颤。

方明的很多诗,都只是写给自己以及自己以外的个别人读的。我们如今从这种发表中分享了这种感动一一那里曾经发生的一切,正在发生的一切,不论是曾经的痴和醉,不论是如今的憾和悔,那些甜甜的、涩涩的一切,都给人以美感。在诸多的意象的背后,让人想起南方,想起南方的女子,南方的爱情。

写诗的林祁和做学问的林祁

--写在林祁诗集前面的几句话

林祁从东京来了传真,送来了她的诗。要我为她的诗集写几句话。记得林祁向我作这样的请求已经不止一次,而且也有好多年了。至少在她考进北大作了我的研究生之后有过一次,可是我没有答应。她一定不知我那时的想法。也许她对我会有误解。伹我那时不想解释,直至去年夏天,她得到北大的博士学位以后。记得那时我曾给已在日本的她写了如下一封我希望你能到会。尽管这要花一笔路费,但值得。因为在你的生命历程中,这是非常重要的一刻。

能够获得北大的博士学位,是你一生的荣耀。这个学位得来不易,你为此花了数年辛苦的时光。这个过程是痛苦的,他人未必知情,而我作为导师,我甚知此中甘苦。

当然也经历了折磨。去年冬天的折磨,不仅对你,而且对我,都是苦难的经历。好在,已经过去了。人生有磨难,乃是一种幸运。顺利的人生太平淡了,对人反而不利。

这个学位是与你的努力、你的进步、你的实际水平相符的。虽有不足,但所跨出的步子是大的。

千辛万苦,说明它并非轻而易举。

在这个时间里,我对你的创作冲动的抑制取得了成功我不看你的诗,拒绝为你的诗写序,这在我,都是有意的。中国的作家太多,也太容易了,而学者则太少,特别是女学者。你知道我的一番苦心么?我希望你能沿着北大为你开辟的路走下去。创作可以进行,但我希望只是你的一种爱好一业余的爱好。

你的证书高秀芹替你领了,由她,或由我替你保管。我不日赴新疆,回来后,当与穿博士服的你合影留念。

在读博士之前的林祁,我是认识的。她当过编辑,也当过大学教师;她写过诗,也写过散文。在这些方面也都还有过一些影响。她的性格开朗奔放,很适合做创作方面的事。如今考到北大来了,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环境。北大是做学问的场所,大家都在各自的角落默默地耕耘。这不仅不是热闹的地方,相对而言,还有点清寂。在这黾,每日每时都在进行着无形的竞争。凡在北大生活过的人,都会感受到这里特有的气氛。

所以,做过作家和诗人的林祁来到北大了,我想让她经受一下做学问的压力,而不是继续做她的作家梦。因此,才有了上引信中所说的、我有意对她的写作热情的“抑制”一我是有意要往她的写作兴头上泼冷水!

记得50年代,杨晦先生做北大中文系系主任的时候,他每次都对怀着作家梦来到这里的人说:这里不培养作家。杨先生不止一次向他的研究生说,你们不要学某某某、某某某在上学的时候写很多文章,不要被路旁的野草闲花迷了眼睛。现在看起来杨先生这话有点绝对,但无疑有很深的含义。他是有感而发的。他看到很多的文学青年,怀着做作家的梦来到北大,而后失望一他们显然是误解了北大中文系的性质,真以为这里是“作家的摇篮”

当然,文学研究和文学创作是有联系的。从事研究的人有一些创作经验,对他将来的研究有大助益,其间道理自不待言。但创作和研究毕竟不是一回事。创作是情感的,研究是理念的;创作是想象的,研究是实证的。一个整日都在幻想的人,不可能完成中文系为他设置的作为学者的训练计划。研究毕竟更需要理性和逻辑。

再说,一个人的精力有限,他不可能什么都做。尤其是说到做学问与从事创作的关系上,情况就更是如此。所谓一心不能二用,大抵也是人之常情。世上少有两全其美的事。当然也有做到的,那就是少有的特例了。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言,创作和研究好比是有关联的两部机器,当其中一部开着的时候,另一部基本上是关闭的,很少有两部都开着的时候。有了这样的认识,我对当了博士而又心里想着创作的林祁,就采取了一种对创作机器“强行关闭”的“政策”。我以为习惯于想象和感性思维的她,比较缺乏做学问的严格训练。对这个她所习惯的“系统”,实行一个时期的

现在林祁的博士修业期满,我的“禁令”可以解除了。我这才开始读她的诗,并且答应为她的诗集写序。我发现林祁近来的诗中,有很多的逃亡、漂流、岸等的意象。她称自己为“归来的诗人”。有归来就有出走,来去之间,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环境,不同的习俗的相互比较,使她的诗的内涵更为深远,也在她的诗中构造出矛盾复杂的意蕴。

林祁旅日多年,对那里的风物人事自有深知。对比之下,对故国近年的新变,则反而生疏了。她把自己的远走狗为“摆脱宿命”的“逃亡”,她把这种身不由己的孤旅情怀,表现得非常动人:“无处告别,雪夜深处半盏灯”,“祖国是一种望得见的灯火,被时差拨来拨去”。林祁是非常女性的,她说自己“一首诗写了一辈子,可是在我女性的生命里,一瞬间就是一首诗”。但林祁是奔放的,在她的女性的温婉中,又潜藏着尖锐。这在她那些表现既变得陌生、又并非亲切的类似“黄尘包裹出中国特色”这样的诗句中可以看到。在这里,林祁不仅是才华的,而且是责任的。

何不论如何,我依然期待着林祁不仅诗写得好,而且学问也做得好。

透过诗域的月光——读《冰月亮》

这位来自北方的青年女子,写着一些很特别的诗。这些诗属于她自己,属于她拥有的隐秘的世界。她的诗的基本意象是冰雪、月光、白色的睡莲和玫瑰,因而她的抒情的基色是清澈的和透明的。她的诗写得很简洁,短句之间留下很多空隙,疏朗如同北方冬季的天空,透过那些积雪的树枝,我们看见寒冽的月光铺洒在冰天雪地之上。

经友人介绍,我和作者见过两次面。姝娟话很少,文雅得近于矜持,我只是通过诗认识并了解她。她有自己的…份热烈和浓郁,伹却是内敛的,有时甚至表现为清寂,这就是她的特别之处。她并不炫耀她的拥有,无需强调。

因为这诗集中很多诗都写到冬季或冰雪,所以我相信在这个背景下一定有一些与这个季节有关的故事,那里一定有值得记住的情节和细节。而诗人却往往对此缄默。诗人的工作既要倾诉,又要隐蔽,她的语言是一连串等待破译的密码。前人说过,诗是跳舞,散文是走路。我们只能从诗人透露给我们的点滴之中体会那全部。所以读诗是一种冒险。好在诗人有诗人的自由,而读者也有读者的自由一读者总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去理解诗人,尽管二者之间有时不仅表现为差异、甚至表现为违逆。

姝娟向我暗示了她的冬天的记忆。那里有一支“雪烛”,那通向远方的“闪烁和伫立”,那“为我梳理长发的北风”都是值得怀想的;那里还有一座“冰塔”,它展示了让人震撼的风景:在那以风雨为代价铸就的“纯白”之中嵌入了一株玫瑰树。冰雪给人一种醒悟,整个冬季,诗人都在雪花的舞蹈中寻找飘落的感觉。冬季有非常动人的景象,母亲一把乘凉的椅子被埋在雪里,“惊醒心头那残存的一缕温暖”。

诗人把她的诗集叫做“冰月亮”,她的诗里,月和雪总是同时出现,或者可以说,她总是表现月光下的冰雪世界。由此可见,她的诗意是澄彻、透明、晶莹而又寒冽,甚至有点凄清。在有月的雪夜,那里有很多“好听的故事”。尽管那些故事如今已成过去,却依然是“故事越远越好看”。姝娟年轻,但她讲的故事有时却有些感伤:那当中有…只“受伤的虫”,(如同那冰中嵌有玫瑰)留下的只是为冬栖雪的枯枝。还有,如在《紫陌》中,她写在“紫色绝壁”的“撞伤”;在《你再也不会对我说》中,她写“累累的伤痕不得不忍受”;在《霓裳》中,她有“一袭无边的创痛”,等等。她总是这样表现她情感世界中的一些“擦痕”。

许多故事都发生在这样的背景中,尽管故事本身充满激情,因为爱和被爱都需要激情。姝娟擅长用冷静甚而“平谈”写内在的浓郁的持久的热情。她的月亮和雪花,冰天雪地里的“敦厚的小院”,或是被雪覆盖的矮墙,都内蕴着热情。她的诗不是真正的静寂,它有着静寂中的喧闹,我们听得见雪花飘落的声音,看到了月光穿越树梢发出的叮叮当当的声音,那声音如金属、如玻璃般清脆而悦耳。

姝娟无疑是把阅读的困难留给了我们。我们只是凭着她给我们的星星点点,去揣测她的“真意”。其实,能够把握住她的那一份冰清玉洁的意境也就够了,何必更多地追寻那一切情感背后的实际呢?无疑,她讲的是她的一些往事,一些情感的经历,这原是青年女性最珍惜也保存得最隐秘的部分一她只允许自己或自己以外的极少的人走近它。而作为读者,我们只能通过她散落在冬天的世界里叮当作响的月光的碎片去缝缀它。

阅读有一种再创造的喜悦。诗人有意造出的扑朔迷离的意象的迷宫,不是拒绝你而是诱惑你去进入。阅读尽管艰苦,却是一种心甘情愿地领略和体验那一番苦情的行为。例如,那个散发着丁香花香的夜晚,诗人虽然有意地“省略了细节”,我们却依然能从她的“寻找”“你的手臂你的肩”的蛛丝马迹中“寻找”到她的眷恋和期待。再如,我们可以从“风蚀的篱梅”“等待冬天的封存”而“让无染无求的雪担当一切”的叙说中,感受到一种美丽的坚忍。而这一切,却往往是通过诸如白裙、月亮、雪莲等等这些断续的意象的把握、辛苦捕捉这些由月亮和雪“落成”的“各种破碎的声音”,并在我们的“惊愕”中加以“重新组合”的。这时,这位女诗人的内心风景就鲜明地呈现出来了。

这种阅读尽管困难却愉快。诗人明洁简练的语言和形象有效地导引和帮助我们完成这种心灵探秘的历程。说姝娟是典型的和纯情的现代闺阁诗人,此话不含任何贬意。诗有多种多样,诗人更是千姿百态。但最凝括的分类大概只剩下两种:一种诗人倾向于外界,一种诗人倾向于自身。姝娟是倾向自身的诗人,她的诗无不与自身的情感攸关,她对自己的情感生活专注而又投人。这没有什么不好,人不能对一切都关心,何况她还年轻,而且又是女性。

她向我们显示属于青年女性那些神秘而丰富的内心世界。她的诗很美丽,有许多动人的东西,那长眉,那耳环上的流苏,那披肩的黑发、白裙和银色的百褶裙,那长裙上的紫荆花以及被高跟鞋踏响的紫荆花,甚至安逸和宽适之中表现出来的淡淡的忧愁,都非常动人。诗通过诸多渠道启发阅读的兴趣。有的诗通过它对周围世界的倾心和关切,有的诗则通过自己细致的微妙的纯粹个人化的境界,通向一个多情感的心灵。姝娟的诗属于后一类。无疑,她的高雅的情致,她的敏感而细腻的传达,都是她的诗魅力的所在。

我注意到姝娟的诗的背景后来有了转换。她诗中出现了热带的景物,木瓜、凤凰树、太阳花,披着雨珠的绿藤,还有绿丛中的白色的房子。似乎,在那里又多了些深潜的忧思。

姝娟喜作短诗,《迷彩岛》则是诗集中篇幅最长的一首,她注意到诗的涵容晕,可见,她的生活空间有了新的拓展,也许这意味着一种更为深厚的诗的出现。我这样期待着。

这位清清爽爽、婉婉约约的诗人初次在我面前出现,我曾惊疑于她是来自江南,然而,不是,她来自严寒的北国。姝娟柔婉之中有她的刚劲。她的诗是一种综合。她不是一味的浅浅淡淡,有的诗有一种沉着,有一种坚持,也有一种深沉。“总希望一切没变,但一切都变了。你的手里是我们的叶子,很轻很红,很快地落下,其实,从枝头到大地是很遥远的”《以爱为界》,这些话显示了并非纯情的深刻。

同类推荐
  • 世界文学名著深度悦读

    世界文学名著深度悦读

    文学名著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具有巨大的思想价值和艺术魅力,是每个人一生中都不应错过的精神驿站。然而,文学名著通常是鸿篇巨制,若是部部通读,一般人没有时间,也没有必要。有鉴于此,本书用有限的篇幅,帮助读者在短时间内轻松掌握中外文学名著,并为读者深入阅读提供指导。本书通过背景说明、名著概要、知识链接、名家评述、精彩推荐等多个版块全方位介绍中外文学名著,是一本集知识性、实用性、趣味性于一体的名著读本。读者对象:青少年读者,中学生及以上。
  • 幸福是什么

    幸福是什么

    日益富起来的中国人应当积极探索和树立科学的幸福观,关系到全社会幸福指数的全面提高。什么是科学的幸福观?其一,科学的幸福观对幸福的定义必须符合定义的逻辑规则,即外延要包含幸福概念所指的所有对象的范围,内涵要抽象出幸福概念的本质属性;其二,要深刻揭示人类幸福的客观规律,使人们明确人生的终极目的和意义;其三,要有实践指导意义,容易付诸行动,并切实增进个人和社会幸福指数的提高;其四,能够促进善的互动循环,完善人格,提高道德水平,使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保持和谐。一句话,科学的幸福观应当是合乎自然规律的、健康的、和谐的、理性的、积极进取的幸福观。
  • 启迪世界的100部文学作品(下)

    启迪世界的100部文学作品(下)

    本规划是广州市未来15年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及其相应设施建设的依据和蓝图,共设有6个课题、15个专题。
  •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刘云若作品集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刘云若作品集

    在天津租界中一家旅社里,某年的初春,夜里一点多钟,大明旅社里的一家烟馆,正在榻上客满房里烟浓的时节,人多得简直有些旋转不开。烟容满面的烟馆掌柜佟云广,被挤得攒到账桌后面,正办着一手钱来一手烟去的交易。他那鬼脸上的表情,时时的变化不定,这时正向着烟榻上卧着的一个穿着狐腿皮袄,三十多岁大白胖子道:“徐二爷,昨天给你府上送去的八两清水膏子,你尝着怎样?”那徐二爷正喷着一口烟,喷完喝了口茶才答道:“好的很,明天你再给熬十两送去!真个的,那八两该多少钱?”说着从怀里把很大的皮夹拿出放在床上,预备付钱。佟云广笑道:“二爷,你忙甚么?只要你赏脸,我供你抽到民国六十年再算账也不迟!”
  • 我的寻根记

    我的寻根记

    《我的寻根记》是一部极具代表性的白先勇经典作品集,怀抱着一份对文学、对故园的眷念,展示着白先勇个人色彩的文学、艺术轨迹和生命历程。文分三辑:第一辑小说,共8篇,收入《玉卿嫂》、《寂寞的十七岁》与《谪仙怨》等,以及获郁达夫文学奖的最新作品《Silent Night》,篇篇皆是精品;第二辑散文,共9篇,收入《树犹如此》、《明星咖啡馆》与《第六只手指》等,满眼是乡愁与亲情;第三辑评论,共6篇,包括《与奚淞对谈三章》与《大观红楼》等,集结了近年来演讲、访谈、文论,可一窥文学大师的文学观与个人体验,也相当全面地呈现了白先勇这些年的文学活动。
热门推荐
  • 那团光中的人

    那团光中的人

    大刘深夜接到老孙的求救电话,赶到后却不见人影,正寻找时,老孙发来了消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看不到我吗?”
  • 览天传

    览天传

    览天地之意,观大千万道。屠世间万邪,君莫凡尘落。看四月年华,水柔情弥月。红尘道仓皇,尽是逐群雄。看天涯海角,忘前世今朝。梦我今日忆,不再记千年。
  • 云浅怎知缘深

    云浅怎知缘深

    【甜宠不虐。双洁】她是天族天女,她是世界管理的继承者,乃是九天里最尊贵的仙女她淡漠于世间的一切他,生于乱世,是孤儿,是最底下的凡人身份可是,他遇到了她那个美的尊贵的女孩,她主动向他伸出了手,五岁的时候,她在他的眉间落下一吻,那仿佛就像一个锁住了的烙印他再离不开她,纵使他知道自己的身份可,当揭开真相的时候,他们又真的会长久呢。。。。。。。
  • 千年一爱:凤戏凰

    千年一爱:凤戏凰

    你若敢明着劈腿,偶必敢暗中出墙;既然你拥后宫三千,那偶决定跟将军私奔!霸王?想我秋百馨称霸一方时,您老人家早就埋进土里化成了灰!若不是你跟几千年后的一个男生长得像,闭月羞花的本姑娘会赏你一眼吗?好吧,我已经知道你的心被我俘获了,只差一点诚意而已,快别说什么拱手让江山之类的废话,亲爱的霸王乖乖,偶只不过想你陪一场风花雪月情无伤……      
  • 一品王妃:妖孽王爷请节制

    一品王妃:妖孽王爷请节制

    现代医学世家的天才少女,一朝穿越成侯府的花痴草包三小姐,都说她的未婚夫容貌奇丑性格古怪,配她这个傻女绰绰有余,好嘛,这是看她好欺负不是?且看一对璧人素手翻云!
  • 愿余生唯一人

    愿余生唯一人

    两国交战,他们该何去何从?一边是儿女情长,一边是天下苍生,该如何抉择?是抛弃天下苍生,归隐山林,还是为了天下苍生,手刃爱人?沈卿夏与叶菀清该何去何从?几个短篇小故事,敬请期待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的老婆是徒儿

    我的老婆是徒儿

    生在异世界,带着神的约定来到。然而……完全偏离了轨迹。当神们回过头他们才发现自己养了个爸爸…………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新落樱千年三国恋

    新落樱千年三国恋

    一段诉说三国的故事。一场阴差阳错的意外相爱。他们都是背负使命的人,真的能相拥永久吗?古去今来,最终是否有情人终成眷属?且听碎玉倾杯的爱情,落花无声,美如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