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901900000014

第14章 修行——戒学(4)

所谓轮回,轮是车的轮盘,回指车的转动。轮回是譬喻众生的生死流转,永无终期,犹如车轮旋转不停一般。释迦牟尼从主体的行为和道德责任的角度出发,把业力和轮回结合起来,阐发了业报轮回说,他认为业力是众生所受果报的前因,是众生生死流转的动力。众生的行为和支配行为的意志,从本质上说就是业力。“业”就是行动或作为的意思。做一件事先有心理活动,是意业;后发于口,为口业;表现于身体上的行动,为身业。众生的身、口、意三业往往由无明即无知决定的。人生是无我的,无常的,没有自体,终归要消灭的,众生却要求它有我、要求它恒常不变,众生的行为往往就是这种无知的表现。众生由于这种无知而发生的行为,就是苦的总根源。业,体现着力量和作用,功德和过失。业力的影响是不会消除的,众生所作的善业和恶业都会引起相应的果报。比如,当人的生命告终时,其一生动作或行为的总和(这个人的性格)会作为一个整体产生效果,并且决定转生的生存者的性格。由于业的性质不同,所得的报应也就不同,来世就会在不同的境界中轮回。

根据众生生前善恶行为的不同而有六道轮回,地狱,鬼、畜生、阿修罗、人和天。其中前之道为三恶道,后三道为善三道。最低的、最痛苦的是地狱、最高、最清净的是天。众生在善恶因果的严密关系中,修善的随福业而上升,作恶的随罪业而下堕。如此在轮回中不断流转,不断在苦海中浮沉,生生延续,世世升沉。只有弃恶从善,虔诚修持,才能跳出六道樊笼,求得超出生死的解脱。

业报轮回强调一切都是自作自受,人的活动会带来一定后果,得到报应。于是,人们从事善良的正义的事业会得到历史的肯定,而为非作歹、祸国殃民,则会受到历史的谴责。

4、灭谛——人的归宿

人生的趋向不外乎非此即彼的两条途径:一是人生的需求常常和环境不协调而产生种种痛苦,人们又不了解它的原因,找不出解决的方法,只好随波逐流,听任环境的安排,陷入“轮回”之中,称为“流转”。二是对“流转”的生活采取相反的方法,破坏它,变革它,使之逆转,称为“还灭”。“还灭”正是灭谛的内容。

灭谛的“灭”,是指人生苦难的灭寂,解脱。这是人生的理想归宿,最高境界、是终目的,也就是佛教教人追求的方向、目标。灭谛也称为“爱灭苦灭圣谛”爱,即贪欲,灭谛是指灭尽贪欲,灭除痛苦,不再生起的道理。灭尽贪欲就是灭除痛苦的根源,而灭尽贪欲,也就灭除了痛苦。

原始佛教借用婆罗门教的涅盘概念来表示这种“灭的最高理想境界。涅盘,在中国玄盘则译为圆寂。所谓灭是灭烦恼,灭生死因果,所谓圆寂,圆者圆满,不可增减;寂者寂静,不可变坏。涅盘的分类很多,通常分为有余涅盘,和无余涅盘两种。有余涅盘是指断除贪欲,断绝烦恼,即已灭除生死的因,但作为前世惑业造成的果报即肉身还在,仍然活在世间,而且也还有思虑活动,是不彻底的。无余涅盘是相对于有余涅盘而言,是比有余涅盘更高一层的境界。在这种境界中,不仅灭除生死的因,也灭尽生死的果,即不仅原来的肉体不存在了,而且思虑也没有了,灰身(死后焚骨扬灰)灭智,生死的因果都尽,不再受生,是最高理想境界。

既然人生为大苦难,从此出发,解除人生的痛苦,人体消灭了,痛苦自然也结束了。人死后焚骨扬灰,不留痕迹的消灭状态,乃是消除痛苦的最高境界,如同灯光火焰,灯火被吹熄了完事一样。至于人们修道成阿罗汉或佛,进入涅盘境界,他们死后情况又如何?以后是存在还是不存在?这是人类的心灵和语言难以表达和描述的,犹如只供旅行者漫游的森林,莽莽苍苍,不辨南北东西……

人们是怎样从有因缘的现实世界解脱出来,进入无因无缘的涅盘境界呢?那就必须要借助某些条件,如信奉佛、法、僧三宝,经过修持而达到涅盘境界。其实,涅盘和世间的本性是一致的,无差别的,两者都是“空”,也都妙不可言,两者是完全统一的。厌恶和离弃世间,去追求涅盘,这样永远也不能真正达到涅盘。众生追求的目标应该是正确认识一切事物的“实相”,也就是事物的本来面目。这个“实相”就是涅盘的内容,涅盘境界就是对实相的认识和运用。这种涅盘被称为“实相涅盘”。

实相涅盘的内容主要有两个要点:一是从这实相看,世间事物是流转生灭的,而涅盘是超出流转生灭的,但世间一切现象是毕竟空,以空为实相,涅盘的本性也是毕竟空。两者都是空,由此可以说世间事物的实相就是涅盘的内容,还可以说世间与涅盘是一回事,所谓“涅盘与世间,无有少分别,世间与涅盘亦无少分别,涅盘之实际,及与世间际,如是二际者,无毫厘差别。”人们如果没有真正的智慧,就会对事物产生颠倒分别,而招致人生的无穷痛苦;相反,如果真正能够体会一切事物本来和人们的主观执着无关,没有一般人认识所构画的那样的实体,即体会到“空”,还事物以本来寂静的面目,也就达到了涅盘境界。

二是强调为了达到实相涅盘必须永远不能停顿。因为一切事物是互相联系的,人亦如此。人是整体,不是个体,不能单独行动,而要全体都行动起来,自利利他,甚至要以他为己,把自己融合在众生的汪洋大海中,这样在趋向涅盘的道路上,也就觉悟到有许多事要做,普渡众生的事情永远做不完,决不能中间停下来。由于发愿要普渡众生,即使自身的觉悟已达到佛的境地,可以进入无余涅盘,也决不进入。这就是以大智故、不往生死,以大悲故不往涅盘,即“无往涅盘”也。也就是密教肉身体成佛和西藏喇嘛教活佛转世的理论根据。

5、道谛——人的正道

道谛的“道”指道路、途径、方法。也就是引向灭除痛苦、证得涅盘的正道。释迦牟尼时代,印度各派信徒出家修道蔚然成风。释迦牟尼不赞成当时其他流派的种种解脱人生痛苦的主张,他不相信苦行主义的自我虐待,认为单纯的禁欲是无价值的,也是无益的;他也反对纵欲主义,认为这更不能摆脱痛苦的纠缠;他也不要求人们信奉天神,祈祷和祭祀,认为这对于解除现实的苦难无济于事;他还认为冥想玄思,诸如探求宇宙和万有的始末问题,是无用的,并不能带来解脱。释迦牟尼在初次说法时提出了不苦不乐的中道主张,共八项、称为“八正道”,后来随佛教的发展,又增加了四念处、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台称为七种三十七道品也称品。“道品”又作“菩提分”“觉支”。三十七道品也称三十七萨提分。就是说,达到成佛的觉悟,证得涅盘的途径,共分为七类三十七项。在七种中,最重要的是八正道、八正道又被归结为戒、定、慧三学。

先简要介绍七种三十七道品中的六种二十九道品:

(一)六种二十九道品

1、四念处,也称四念住。所谓“念处”“念住”是指以智慧观察和思虑对象。慧力能令心念于所观的对象明记不忘的意思。众生对身、受、心和法四境,生起四种颠倒妄见,以为身体是清净的,感受是快乐的,心是恒常的,现象是有自体的,由此又产生了贪爱无明。为了对治这四种颠倒妄见,众生应当在精神专注的状态中,以高度的智慧去观察和思虑身之不净,受受不乐,心之无常和法之无我,破除那种以不净为净,以苦为乐,以无常为常和以无我为我的四种颠倒,并使之永志不忘。

2、四正断。“正断”是能根除懈怠的意思。四正断也作“四正勤”“正勤”是专心勤修的意思,也就是四种精勤修习:(1)对已经生的恶,应当努力断除;(2)对未生的恶,要努力防止它产生;(3)对已经过的善,应当坚持到底,使之圆满;(4)对未生的善,要努力使它生起。

3、四神足。“神”谓神通,“足”如身依足立,此指禅定。四神足也作“四如意足”,也就是四种可以达到神通的禅定:(1)“欲如意足”由希求达到神通的欲力引发生起的禅定;(2)“念如意足”由心念之力发起的禅定;(3)“精进如意足”由努力止恶进善的勤力发起的禅定;(4)“慧如意足”由思维佛理的慧力发起的禅定。释迦牟尼以后,佛教开始宣扬,修行这四种禅定,就能具备神通变化如意自在的能力。

4、五根。“根”是根源的意思,就乃五种能产生一切善法的内在条件,(1)信根,对佛的坚定信仰;(2)精进根,勇猛进修,又名勤根,指“四正断”(3)念根,于境忆持为念,指“四念处”(4)定根,专注所缘为定,指“四禅”;(5)慧根,简择得失名慧,指“四谛”。五根对于众生的断恶生善有重大的促进作用。

5、五力,指由五根的增长所产生的五种维持修行,达到解脱的力量;(1)信力,信根增长,信仰虔诚,可以破除一切疑惑;(2)精进力,精进根增长,能破除种种身心懈怠;(3)念力,念根增长,能破邪念,获得正念;(4)定力,定根增长,能破除各种杂乱惑想;(5)慧力,慧根增长,能破除迷惑,成就智慧,达到解脱。

6、七觉支,“觉”觉悟,觉了;“支”类别;七觉支就是达到佛教觉悟的七种类别:(1)念觉支:于境明记不忘;(2)择法觉支:根据佛理观察得失,辨别是非真伪善恶;(3)精进觉支:努力修善,坚持不懈;(4)喜觉支:固悟善法,于意适悦;(5)轻安觉支:因断除烦恼,身心调畅;(6)定觉支:心注一境,思悟佛法;(7)舍觉支:舍弃一切分别,平等寂静,心无偏颇。

(二)八正道

八神合乎正理的成佛途经,是十种中最重要的一种。

1、正见,离开邪非的正确知解,也就是具有佛说的四谛知识,远离唯神,唯我、唯物等见解,也就是佛的智慧。

2、正思维,正思、正志,离开世俗的主观分别,离开邪妄迷谬,作佛教的纯真智慧的思索。

3、正语。纯正净善的语言,合乎佛法的言论。也就是不妄语,不慢语,不恶语,不谤语,不绮语,不暴语,远离一切戏论。

4、正业,正当的合乎佛教要求的活动、行为、工作。也就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作一切恶行。

5、正命,正当的生活,即按佛教的标准谋求衣食住的必需品,远离一切不正当的职业,如诈现奇特,自说功德,星相占卜等等,都应反对。

6、正精进、正确的努力、止恶修善、向解脱精进。也就是要努力防止恶心生起,已经生起的要断除;要努力使善心生起,并臻于完善。强调要按佛教的标准辨别善恶,去恶从善。并主张自觉努力,反对懈怠与昏沉。

7、正念,正确的念法,即忆持正法,明记四谛等佛教真理。

8、正定,正确的禅定,正身端坐,专心一志,身心寂静。注心一境,远离散乱心、思想集中、深入沉思、以佛教的智慧观察整个世界,犹如一池清水,其中鱼群和石砾部清晰可见,洞察人生的真实,领悟四谛的意义,从而获得身心的解脱。

八正道可分为两类:一是精神生活,以正见为主,正思、正念、正定为辅;二是物质生活,以正命为主,正业为辅。正语、正精进是双关的。正见和正命分别为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主要点,在八正道中具有最重要的意义。

6、佛法与戒律

释迦牟尼认为,在世俗社会中要实践八正道是困难的,他要求人们出家,即“走出”现实社会而“进入”僧团生活。僧团有一定的组织原则,没有私有财产,有比较充分的民主和平等,后来逐渐形成了僧侣日常生活的行为准测。适应这种生活的需要,释迦牟尼亲自制定戒律。后来的佛教学者又根据僧伽集团的生活变化,逐渐增制戒律,以致逐渐发展成为三藏中的律藏,对于戒体、戒法、戒行、戒相和受戒仪式等各方面都有详细的说明和规定……

五戒。指在家男女佛教徒终身应当遵守的五条戒律,(1)不杀生——尊重一切有生命的东西、不可杀害;(2)不偷盗——不与取,不能擅取他人的东西;(3)不邪淫——尊重所有的异性,不能发生不正当的男女关系;(4)不妄语——对自己不知道的事情,不能随便乱说,要努力做到句句实言,诚实待人;(5)不饮酒——不能饮用带有刺激性的,易于麻痹神经,扰乱心态的饮料,以随时保持心神的宁静状态。

八戒。一般在家信徒由于被俗务所缠,难以每天坚持五戒,为此规定每个月有六天斋日,在此六天内要远离一切声色尘嚣,遵守五戒,此外再加上三戒,合为八戒。(1)不作任何赏心悦目的娱乐活动和不任意装扮自己。也就是不观听歌舞音乐,不看戏剧,也不看花香,不敷擦油膏,修饰自己;(2)不坐不睡高广华丽的大床;(3)不食非时食。也就是正午过后不得再吃饭。三戒中一、二是戒、三是斋。八戒的要求比五戒更严格,但它不象单是实行五戒那样需要终身受持,

而是临时奉行。如一个月中六天,几天,甚至一天,可以灵活实行。‘受戒期间,过一种近似出家僧人的宗教生活。

十戒。指七岁以上二十岁以下的出家男子(沙弥)和出家女子(沙弥尼)奉行的十条戒规。其中一、二、四、五各戒的规定和五戒中相应戒条的内容完全相同,第三戒为不淫,即不能乱搞男女关系乃至娶嫁结婚。后五戒是将八戒中第六戒分为不涂饰香鬘和不观听歌舞两戒,其他不坐高广大床和不非时食两戒完全一样,再增加不蓄金银财宝一戒,合为十戒。

具足戒。也称大戒,指出家僧尼奉行的戒条,比丘戒二百五十条,比丘尼三百四十八条。因与沙弥,沙弥尼所受十戒相比,戒品具足,故称具足戒。出家人只有依戒法规受持具足戒,才能取得正式僧尼的资格。

同类推荐
  • 智慧之舟——金刚经参同契

    智慧之舟——金刚经参同契

    如同在深夜的每个时刻,心灵不可思议地洞开,月光如水一般漫进生命最黑暗的地方,于是整个生命通体透亮。生命最痛苦的时候,也就是心灵最黑暗的时候。当光明如血一般灿开的瞬间,会有怎样的惊喜与悚慄,滚过雷鸣般的静默!
  • 佛心禅语:受用一生的佛禅哲理与智慧

    佛心禅语:受用一生的佛禅哲理与智慧

    为什么很多人不快乐不幸福?为什么很多人活得很累?为什么有的人成功有的人失败?……原因在于缺乏智慧。佛说,有大智慧者,方能得大圆满。佛学博大精深,蕴涵着人生的大智慧。佛学中所讲的智慧,除了指聪明、明事理之外,主要是指灭除人生的烦恼和欲望,通过修行而达到人生的解脱与圆满的方式方法。《佛心禅语(受用一生的佛禅哲理与智慧)》通俗易懂,贴近生活和工作,以佛禅哲理故事的形式,从快乐、平常心、放下、慈悲、无欲、包容、智慧、成功、得道、随缘等十个方面入手,对佛家智慧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常读这些佛禅故事,不但能对佛学有所了解,更能增长智慧——大智慧。
  • 大愿说净土法门(上册)

    大愿说净土法门(上册)

    本书分为阿弥陀佛睡光明法的观修方法;迎请阿弥陀佛和圣眷属(六偈);念佛就是当下成就般若入不二门;以三生石公案来彰显净土法门的殊胜等内容。
  • 心领神悟:星云大师谈佛学

    心领神悟:星云大师谈佛学

    “智慧人生系列”之一。本书以睿智语录形式解读佛学,分思想体系、法门修持、佛光宗风、实践净土等几个专题。
  • 觉悟——济群法师谈人生佛教与智慧人生

    觉悟——济群法师谈人生佛教与智慧人生

    每个众生都具有觉悟的潜质,具有成佛的力量;佛是觉悟者,法是认识宇宙人生,走向觉醒的方法;认识人生,改善人生,觉悟人生!《觉悟》是济群法师历年弘法的理念和核心思想,特别是他在太虚大师人间佛教思想基础上提出了人生佛教,用佛法的智慧来指导人生。本书分三篇:“有所思”,讲述人生佛教的提出和思考过程;“有所行”,讲述佛教教育、弘法的具体实践;“修学之旅”则是济群法师本人的修学经历和体会。
热门推荐
  • 掌缘灵境

    掌缘灵境

    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一笑了尘缘,一念天地颠!?大道本无情,又能奈我何??天若敢逆我,我便只手灭天!?报家仇,斩羁绊,掌缘生灭,踏天斩仙!?修行一途,轮回变。多磨多难,肩上担!?我命由我不由天,斩灭天道,方可纵横天地间!
  • 圣武星魂

    圣武星魂

    这是一个炼狱般的世界,天道崩陨,圣者不生,那就让我抛弃心中的善良,以罪恶洗礼这片天地!
  • 冬日回忆录

    冬日回忆录

    此书无关爱情又有关爱情..小乖的婚礼上,出席的人全为她好不容易的浪漫爱情而高兴。只有章烊喝的大醉,举起话筒对着小乖吼:“楚姚乖你听好,如果有一天你吵架离婚,你记得了,你和孩子,我都要。”
  • 顾先生的太太超级甜

    顾先生的太太超级甜

    赵一诺哭天喊地,感谢老天爷真是待她不薄,出个差居然让她捡着了一个大帅哥。“帅哥,你长得真帅。”“嗯。”“我也挺好看的,不如凑成一对吧?”“……”“帅哥,你又受伤了。”“嗯。”“我刚好是医生,不如凑成一对吧?”“……”他,一个神秘到极致的美男子,杀伐果断,呼风唤雨,恐怕只有赵一诺才敢在他这只老虎口中拔牙。偏偏,他一点也不介意。
  • 倾世兽皇

    倾世兽皇

    “救命啊……救命……”糟了,跑不动了,怎么办?怎么办?有了!转身,弱弱的问一句“为什么追我?”“我要……”“急支糖浆?”“nonono,我要你的内丹,识相的……”话还没说完,一张血盆大口就突兀的出现在眼前……
  • 万圣朝元图

    万圣朝元图

    破开封印的母亲给林秋留下了一道传承、三个条件后便宛如飞仙般离去,从此林秋踏上了寻找仙子母亲的道路……路上的少年饱经风霜!从善坚守?随恶纵心?追寻少年的童真,还是沉迷于镜花水月?欲海浮沉的少年茫然伫立——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时空不坏,如来藏真!一张万圣朝元图,引导少年走向生命的真谛!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关于我成为大魔王这个玄幻的故事

    关于我成为大魔王这个玄幻的故事

    普通高中生沐伊瞳遇到了被追杀的女孩姬灵音,因为看她长的漂亮而拼死救下了她从而得到了克制某种神秘力量的武器雪樱,于是不无聊的人生开始了。不,应该是开挂的人生开始了。
  • 重生之优雅的世界

    重生之优雅的世界

    这是一个很长的故事,年代跨度也很大,一切得从1985年我穿越到辰国那个名叫朴善宇的年轻人身上说起……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