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901900000004

第4章 人人皆可成佛(1)

一、佛是人不是神

1、佛祖

相传释迦牟尼生于公元前五六五年,死于公元前四八六年,大致与孔子同时。

当时天竺社会正处于奴隶制衰落时期,大大小小的奴隶主(第二级种姓、称为刹帝利,即田主和武士),割据土地,互相杀掠。不仅最低级种姓首陀罗(贱民、农人)痛苦难堪,就连那些较弱小的邦君城主也人人自危,惴惴不知何以自保。社会地位最高的婆罗门种姓,以宗教为专职,虔修出世法。修行法多至九十六种,即所谓九十六种“外道”,其中有若干种苦行“外道”采取自饿,投渊、赴火、自坠,持鸡狗戒。鸡戒外道,即以一足孤立;狗戒外道学狗的行为。自谓修此行可得解脱。苦行在天竺很流行,这正反映天竺社会暗无天日,苦难深重。甚至有些达官贵人也宁愿放弃现有的优越生活、幻想可能修得清静的安乐世界。

释迦牟尼是尼波罗南境一个小城主净饭王的王子,童年时受婆罗门教育,兼习武艺,二十九岁出家,到深山幽谷去寻求解脱人生痛苦的途径。他先实行苦行,七天吃一餐,穿鹿皮、树皮,睡在鹿粪、牛粪上面。六年后身影消瘦、形同枯木、仍一无所得。后来他决心重新进食,并在尼连禅河旁的菩提树下盘腿静坐,沉思默想,一连七天七夜、终于意识到人生的痛苦来源认识点上的“无明”和思想上的“烦恼”,认识到世界万物是变化的,人生是无常的。只要抛弃对外在物质的追求、断除私心邪念,尤其是对爱情、生存,金钱、权力的欲望,多多行善,就可修成正果。还正确而透彻地觉悟了宇宙人生的根本道理。这样也就证得了“正觉”(大智慧),成为“佛陀”(大彻大悟的觉者),简称为“佛”。意即:真理的觉醒;或简称:觉者。

佛来到人间的第一句话就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然而,此中的“我”并非佛的自称,而是指全人类的每一个人。这句话的正确解释应该是:人在宇宙中是顶天立地的,每一个人都是自己的主宰,决定着自己的命运,而不必听令于人或任何超乎人的神。释迦牟尼将地的觉悟、成就、造诣,完全归功于人的自己努力与才智。他认为一个人的吉凶祸福,成败荣辱,决定在自己的行为善恶与努力与否,没有一个人可以提拔我上天堂、也没有一个人可以把我推入地狱。赞美与讴歌不能离苦得乐,只有脚踏实地去修心养性,才能使自己的人格净化升华,使自己享受到心安理得的快乐。

释迦牟尼也不能象变戏法似的点石成金。他主张“人要怎样收获,就先要怎么栽”,他不能使一棵莲雾树长出苹果来,你若想要收获苹果,就要先播下苹果的种子。佛只不过是告诉你如何栽培,以便来日有丰硕的收获,但栽培的工作还是得自己动手。

释迦牟尼说法四十九年,谈经三百余会,无非是为我们指出一条“成佛之道”——自己创造最彻底圆满的智慧与人格。但这一条路却是要自己凭着毅力、智慧、恒心去走完它的。所以佛说:“工作须你自己去做,因为我只教你们该走的路。”

释迦牟尼——他只是人类无数的先知先觉之一,而我们是后知后觉者。佛与我们的不同,不是在人格上,地位上的不同,只是在一个“觉”字的不同罢了。

成佛没有捷经,修行是点滴功夫。“不经一番寒彻骨,焉得梅花扑鼻香?”

2、菩萨

菩萨,这也是梵文的音译,并且是简译,全译是“菩提萨埵”,它的意思,菩提是觉、萨埵是情,菩萨,就是有觉有情。有情是指有情爱与情性的生物,那也就是动物。菩萨是有觉悟的有情的,并且也能觉悟一切众生的痛苦,同情一切众生的痛苦,进而解救一切众生的痛苦。所以,通俗都将乐善好施及扶困济厄的人,称为“菩萨心肠”。

菩萨的本义,和民间的观念大不相同,菩萨是信佛学佛之后,发愿自度度人乃至舍己救人的人。所以,泥塑木雕的土地城隍、牛鬼蛇神、绝对不能称为菩萨。

菩萨是众生成佛的必经身份,众生要成佛,必须先发大愿心,最主要有四条,称为四宏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可见,要成为一个名符其实的菩萨,并不容易。

不过,从最初的发心发愿,直到成佛为止,都可称为菩萨,所以有凡夫菩萨与贤圣菩萨的不同。通常在佛经中所说的菩萨都是指的圣位菩萨,菩萨共分五十二个阶位,十信、十住、十行、十迥局,十地,其中只有十二个阶位是圣人,那就是从初地到十地,加上等觉,妙觉。其实,妙觉菩萨就是佛,等觉菩萨是即将成佛的大菩萨。中国人最熟悉的观世音、大势至、文殊、普贤,弥勒、地藏等,便是等觉位的大菩萨。而十地以前的四十个阶位,全是凡夫。中国人心目中的菩萨,多是垂眉低目,璎珞披戴,庄严万状的。其实菩萨的报身固然是庄严的天人相,菩萨的化身为了随类应化,随机摄化,往往化成各色各类的身份。所以,中国人说的罗汉型,实在说成化身的菩萨比较妥当。罗汉必是出家的僧尼,僧尼是佛法的住持者,也是佛法的表徵者,罗汉不可随随便便,否则即有碍佛教的声誉;菩萨没有固定身份,目的是开化众生,并不要求众生知道他是菩萨。菩萨固可以示现福德庄严的天人相,如有必要,往往也化身为外道屠夫乃至魔王,纵然如此,也不至于损及佛法的声誉。

3、鬼、灵魂、三魂七魄

佛教不相信一个永恒不变的灵魂,如果相信了灵魂,如果相信了灵魂的实在,那就不是正信的佛教徒,而是“神我外道”。

在一般人的观念中,除非他是唯物论者、无神论者,往往都会相信人人都有一个永恒不变的灵魂。欧美倡行的“灵智学会”他们研究的对象正是灵魂。基督教、伊斯兰教、印度教、道教等的各宗教、多多少少也是属于灵魂信仰的一类,以为人的作善作恶,死后的灵魂,便会受着上帝或神的审判,好者上天堂、坏则下地狱。

在中国的民间,对于灵魂的相信,更是根深蒂固,认为人死之后的灵魂就是鬼。灵魂与鬼在中国民间信仰中,乃是一个纠缠不清分割不开的大问题。由于鬼类有些小神通,又以为灵魂是“三魂六魄”组成的集合体。

其实,鬼是六道众生之一,正像人类也是六道众生之一一样。作为人,固然有生有死;作为鬼,同样有生有死(人是胎生、鬼是化生),更何况人死之后不一定就生为鬼。

至于灵魂,中国民间传说很多,往往把人的生死之间,用灵魂作为桥梁,生是灵魂的投胎、死是灵魂离开了肉体。把灵魂与肉体的关系,看同房子与屋主一样,老房子坏了,搬进新房子,房子经常在汰旧换新地搬进搬出,住房子的人,都是永恒不变地来来去去。这也就是说,人是灵魂套上了肉体的东西,肉体可以换了又换,灵魂是一成不变的,以为灵魂就是我们生死之流中的主体。

正信的佛教并不接受这一套灵魂的观念,因为这在缘起缘灭的理论上不能成立。站在“生灭无常”的立足点上,看一切事物都是生灭无常的,物质如此,精神也是如此。用肉眼看事物,往往会发生“成而不变”的错觉,若用精密仪器去看任何事物,无不都在刹那变化之中。《易经》所说的“生生”其实在生生的背后,也包含着死死、也就是变变或化化。

物质的物理现象既然是生生不息的,那么精神的心理现象,就更容易觉察出来了,因为心理现象的产生,就是由于精神的变动而来。心理现象的变动,促成了人的行为或善或恶,善恶的行为又会反过来影响到心理现象的倾向。我们的前程远景,就是靠着这种心理促成行为,行为影响心理的循环作用而定的。

灵魂不变,灵魂永恒,那当然是不可能的。不消说死后没有固定的灵魂,就是活着的时候,我们的身心也都是活在刹那不停地变了又变而变变不已之中。这便是佛教特殊之处,既不看重自我的永久价值,却又更加肯定了自性的升华价值。

佛教既不相信灵魂,那未,佛教所说的六道轮回与超凡人圣的本体,究意又是什么呢?

佛教主张“因缘生法”“自性本空”认为物质是因缘生法,精神也是因缘生法。因缘聚合而生,因缘分散即灭,大至一个星球、一个天体、乃至整个宇宙;小至一茎小草,一粒微尘、一颗原子,无一不是假借了内因与外缘的聚集而存在。除去了因与缘的要素,一物也不可能存在。所以,从根本上看,是空无一物的。这在研究物理化学的科学家可以给我们正确而正面的答案。

佛教虽不承认灵魂的观念,但决不是唯物论者。佛对精神以一个“识”字理解。小乘佛教只讲六个“识”,以第六识作为连贯生命之流的主体,大乘佛教增加两识,共有八识,是经第八识作为连贯生命之流的主体。大乘佛教的八个识,前六识同小乘的名称一样,只是将小乘第六识的功用更加详实地分析,而分出了第七识和第八识。

八个识的主体其实只有一个,由于功用的划分而给了它们八个名字,因为前七识的为善为恶,都会把帐目记在第八识的名下;第八识是一切业种业因的仓库。这个仓库的总管是第七识,搬进搬出是第六识,制造作业是第五识。

这样说来,第八识的功能,在于储藏。但不等于只进不出。不断地由外而藏进去,也不断地从里面搬出来。藏进去的是行为影响心理而印入心田,称为业因或种子;搬了来的是心理促成行为而感受行为,称为业果或现行。就这样进而出,出而进,种子而现行,现行而种子,在一期生命之中是如此,转生到二期三期乃至无数期的生命中去也是如此。由现世今生的因果对流、到无数过去和未来世的因果回还,都不出于这一种子而现行与现行而种子的律则,因此而构成生命的连贯与生死的相续。

正因为种子与现行的经常乃至刹那不息地进进出出,所以第八识的本质,也在经常乃至刹那不息的变动不已,不要说这一生的第八识质量与前后生是不同的,即使前一念到后一念也就不同了,正由于念念生灭念念不同,人们才会有浮沉生死而至超越生死的可能。所以,第八识的存在,便是存在于这一刹那变动的业因与业果的连续之间。除了业因与业果的变动连续,也就没有第八识的本质可求;正象水的潮流,是由于水的连续而有,离了相续不断的水性,也就没有潮流可求了。佛教教人修持解脱道的目的,就是在于截断这一因果相续的生死之流,等到第八识的作用完全消失,既不藏进去什么,也拿不出来什么,那就成了空性,那在佛教称为“转(烦恼)识成(清净)智”不受生死的支配,而能自由于生死之中。

可见佛教的第八识、并不等于永恒的灵魂,如果迷信有个永恒的灵魂,那么超凡入圣的解脱生死,也就不可能了。佛教在观念上否认有灵魂,在目的上也在否定第八识,唯有否定了由烦恼无明接连而假现的第八识之后,才是彻底的解脱。不过,第八识被否定之后,并非等于没有,乃是非空非有的智体的显照,而不是无明烦恼的缠绕不清。

4、烧纸钱、拜鬼神?

一个正信的佛教徒,唯有崇拜佛、法、僧——三宝,绝不崇拜神鬼。但是,正信的佛教并不否认神鬼的存在,因为神鬼也是六道轮回的两大流类。佛教所说的神不是所谓上帝,佛教所说的鬼,也不是所谓的魔鬼。佛教所说的神是凡世界的众生,佛教所说的魔是在欲界第六天。所以佛教的魔是魔、鬼是鬼。佛教的魔有四种:天魔,五蕴魔、烦恼魔、死魔。除了天魔,其余三魔都出于各人自我的生理和心理。

佛教的神,通常是在天与鬼之间,大福的鬼便是神,天的扈从往是神。鬼有多财鬼、少财鬼、饿鬼、多财大福鬼,虽在鬼道,也享天福。民间一般所崇拜的神、多半就是大福的鬼。神有天神、空神、地神、又可分天神、畜神、鬼神。民间一般所崇拜的牛鬼蛇神、草木精灵、山川等神多是地神、畜神和鬼神。在佛经中通常提到的是八部鬼神,那就是:天神、龙神、夜叉(飞空鬼)神,乾闼婆(天音乐)神、阿修罗(非天)神,迦楼罗(金翅鸟)神、紧那罗(天歌唱)神、摩睺罗迦(大蟒)神。这八部鬼神、有善的也有恶的。善的通常是受佛教感化而来为佛教作护法的。因此,正信的佛教徒并不崇拜神鬼,仅对神鬼保持若干程度的礼遇。假如一个正信的佛教徒崇拜了神鬼,在原则上是有罪的。同时善神都会自动地护持归依了三宝的人,故也不敢接受三宝弟子的崇拜,正因为有了善神的护持,恶神恶鬼也不敢作弄或侵犯已经归依了三宝的佛教信徒。

不过,焚烧纸钱敬请鬼神只是中国人的习俗,佛教中没有这一项规定。这种习俗可上溯至汉代。唐朝的太常博士王屿说:“汉以米,丧葬瘗钱,后世以纸寓钱为鬼事”。这是说从汉朝开始,人死之事,丧葬之时,要用钱币与死人同葬。因为中国自古以来都以为人死之后便是鬼,所以《说文解字》也说“人所归为鬼”。人死既为鬼,拟想鬼的世界也同人间一样,只是阴阳两界不同而已,故以为鬼也需要生活,也需要用钱,所以就用钱币殉葬。后来有人觉得真的钱币太可惜了,便用纸来剪成钱的形状,以火烧了给鬼用。到了近代,由于纸币的流通,“冥国银行”的冥票,也大量发行了。

这种低级的活动,几乎是各原始民族宗教的共同信仰,以物器、钱财、珠宝、布帛,乃至还有用人及畜生来殉葬的。至于用火焚烧,据说与拜火教有关,相信火神能将所烧东西传达给鬼神。印度教梨俱吠陀中的阿耆尼(火神),就有如此的功能。

中国民间,用纸钱、锡箔,当作纸钱,当作金银,又有用纸糊篾扎的家俱杂物房屋乃至现代的汽车飞机轮船等等,以为焚烧之后,就被鬼去受用了。

事实上,佛教不以为人死之后即是鬼,做鬼仅有六分之一的可能。佛教更不相信经过焚烧之后的纸库锡箔能够供鬼受用。佛教只相信死人的亲属可以用布施、供佛、斋僧的功德,回向亡灵,超度亡灵。其他的一切,都是毫无用途的迷信。佛教不唯不主张以物品殉葬,佛教更主张人死之后,不可用贵重的棺木、不可穿高价的衣服,不可动用过多的人力物力;应该换上日常所穿的干净旧衣服,将好的新衣物全部布施给贫苦人家。如有钱,应该多做布施贫穷及供奉三宝的功德。唯有如此,亡灵才能得到真正的益处。否则把好好的东西埋了烧了,那是糟踏天物的行为,更不是一个正信佛徒的行为。

可惜的是,今日的许多僧尼并不懂得这一层道理,甚至还有一些僧徒发明了一种叫做往生钱的纸钱,在一小张的黄纸上,用红水印在梵文字母的往生咒,就当作鬼用的钱了。其实诵咒的功效、与烧纸的作用,根本两回事。如果根据佛经来说,印好的经咒是烧不得的,烧了是有罪的。

再有,现在的僧尼为人家诵经、拜忏、放焰口乃至打水陆、

都要写文疏、宣读之后,即予焚化。这是学了符箓派的道教向其所崇奉的神祗们奏疏及化符驱鬼等的做法,于佛教教理毫无根据。佛教一切都主张虔诚心的感应,如果心力到了,不用焚疏,必然有用,否则的话,纵然焚化了千百张的字纸,又有什么用处?

5、烧香拜佛

佛、菩萨的圣像,庄严肃穆,金碧辉煌,虔诚的佛教徒众虔诚地顶礼膜拜,以示崇高的敬意。

然而,凡是正信的佛教徒并不会把塑画雕刻的圣像,当作就是佛、菩萨的本身,绝不同于低级信仰的庶物崇拜,世界上没有比佛教更不崇拜偶像了。

同类推荐
  • 佛教的故事

    佛教的故事

    《佛教的故事》本书力图通过一种全新的视角来解读佛教的产:尘及在中尉的弘扬。著者在参考了大量历史文献的基础上,从历史、文化和艺术等多种角度来探索佛救,以故事形式讲述佛教,使读者真切感受佛教文化的博人精深。
  • 佛眼看人生

    佛眼看人生

    佛法,就是智慧。生活中处处皆是佛法,只要你用心,就会发现佛法的妙处:如果把“明心见性,本来清净”用在人生上,每个人都能享受天伦之乐;如果把“回归自然,返本还元”用在生活上,遇到挫折我们就能泰然自处……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佛法的妙用,使佛光普照在南赡部洲,让更多的人早日摆脱痛苦的煎熬,也为了继承大德们弘法利生的事业,我们编写了这本《佛眼看人生》。在编写本书的过程中,我们借鉴了大量佛学大师的语录、开示、演讲录、文集等。
  • 改造命运心想事成——了凡四训讲记

    改造命运心想事成——了凡四训讲记

    本书是收录了《了凡四训》的原文并进行了译解,包括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和谦德之效四篇。
  • 谈佛说道悟人生

    谈佛说道悟人生

    这不是一本说佛论道的书,这是一本让你用佛的境界和道的胸怀来点释人生的书,情感·利益·事业·修身·修为·修性。人生说起来或许真的很沉重,一路生活,一路坎坷。难以设计定局,一个偶然的选择,便被归入了另外一种生活,我们要明白人生的短暂以及命运的不可预知,所以只要安于生活,我们就能够活得精彩。
  • 花花世界不染尘

    花花世界不染尘

    当一朵花映入眼里,你看到了什么?一位真正的禅者,拥有比一般人更敏锐的触角、更犀利的观察力,能轻易遁入内心的各个角落,把自己的喜怒哀乐、芸芸众生的悲欢离合看得清清楚楚。本书作者正是这样的一位禅者,他以一篇篇抒情短文,和我们分享他在这精彩世界的所见与体会。书中文字或许如作者自己所说,代表一个清理、重建内在花园的过程,又或许它们只是单纯的一杯好茶,等待有心人来细细品味,感受“百花丛里过,片叶不沾身”,快意游走于花花世界的自在与潇洒!
热门推荐
  • 蝴蝶蝴蝶我爱过你吗

    蝴蝶蝴蝶我爱过你吗

    《蝴蝶蝴蝶我爱过你吗》是雪小禅十年典藏系列中非常优秀的一部青春爱情小说文集,其中包括《一生之蓝》《不染之色》《刺青》《两棵开花的爱情树》等优美、伤感的故事。
  • 放肆的小仙女

    放肆的小仙女

    故事的开始是"中暑都能遇到,这运气差的有点奇葩。",故事的结尾是"赵子磊,我等你醒来娶我。"明明一开始是看到都会烦的男孩子,也不知道是怎么了,可能是因为那个男生为了她背负骂名,也可能是因为那个男生不顾一切只要她活着,就算自己受再多的伤也不顾一切…"赵子磊,你很烦唉,你就不能离我,离我的朋友远一点嘛?""苏妍,我等你,等你喜欢我,然后用我的一切迎娶你。"
  • HP斯莱特林的宝石

    HP斯莱特林的宝石

    “西弗勒斯,我接受你的一切……”“德拉科,我有没有告诉过你,你是我生存下去的理由。”cp未定,德拉科or斯内普斯内普:当你爱上了一个身处黑暗和绝望的人时,你就明白,你不可能置身度外,你甘愿与他共沉沦,却又害怕他的拒绝,除了用更多的谎言来掩盖真相,你别无他法。德拉科:没有人能拒绝得了希望和救赎,是他在你最孤独最绝望的时候温暖了你,从那以后你就明白,他是你的光,值得你拼尽全力去守护的光。女主私设是赫尔加的女儿,和萨拉查关系匪浅。因为某些原因陷入沉睡,因为西比尔·特里劳妮的预言,被邓布利多找到带回魔法界。
  • 清纯小美女雪儿

    清纯小美女雪儿

    小雪儿第一次跟随妈妈去端哲家,就闹着要跟端哲在一起,于是小雪儿就开始了她的恋爱之旅。
  • 仙皇妖帝

    仙皇妖帝

    仙界界霸主离奇死亡竟重生到凡间一名落魄少年身上……
  • 我是狠人大帝的同乡

    我是狠人大帝的同乡

    穿越到遮天这种高危世界,还是剧情开始的二十万年前,被系统弄成圣体的杨玄表示亚历山大,然而...看着面前拿着鬼脸面具的邻家小丫头,后背直冒冷汗的杨玄,心中是一万匹草泥马奔腾而过。“能给我换个世界吗?!!!!!!!”p.s.非遮天同人的无限流,不喜勿喷
  • 轻飘飘时间

    轻飘飘时间

    怎样去面对生命的裂缝?怎么去感受幸福?怎么去成为自己?这,是我的一部分。
  • 斗罗之神剑斗罗

    斗罗之神剑斗罗

    穿越斗罗大陆,获得神级系统。只要完成签到就能获得抽奖,无论是魂骨、魂环还是魂导器应有尽有,从此走上人生巅峰。
  • 我的星际争霸系统

    我的星际争霸系统

    当圣堂武士的光刃插入异族人的胸膛时,这场战斗已经无法避免了。对?错?小孩子的游戏罢了从秃鹫战车上翻身下来的钱旭狠狠地吸了一口劣质雪茄,伴随着浓浓的烟雾走到了眼前绿皮人的身前“杂碎!”一口老痰砸在绿皮人的胸口,钱旭再次将雪茄塞进嘴里。“干我!”布满血丝的瞳孔透过烟雾看去,上面写满了疯狂!袖珍型动力臂带着浓烟狠狠的砸在绿皮人的脑袋上狰狞的面孔,伴随着不可置信,然后伴随着那附丑陋的面孔永远消失在了属于自己的身体之上!“那些喜欢躲在下水道的老鼠们!”甩了甩动力手臂上的碎肉,钱旭对着空旷的大街说道“给你们的主子带个话,这个星球,从现在起,姓钱了!”站在十二个狂热者的中间,稍显矮小的钱旭,此刻却又有着无人能比的霸气!
  • 陨星阁之兣凡

    陨星阁之兣凡

    传说,有一只误入凡间的圣兽,栖息在陨星阁当中,它可以实现任何人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