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056600000003

第3章 出家的程序(1)

僧人非等同和尚

我们现在所说的“和尚”也就是指“男性佛教僧人”,其实,这是一种误称。“和尚”的原意基本相当于我们所说的“高僧”,并非每个出家人都有资格被称为“和尚”。不过,既然这个词已如此深入人心,我们也就不妨入乡随俗。在此书中,除非特别指明,“和尚”就相当于“僧人”。那么,什么是“僧人”呢?“僧”并不是汉语中固有的词汇,而是随着佛教的传入,从印度传来的一个外来语。《魏书·释老志》这样记载:

诸服其道者,则剃落须发,释累辞家;结师资,尊律度,相与和居,治心修净,行乞以自给,谓之沙门,或日桑门,亦声相通,总谓之僧,皆胡言也。

这条记载说明了成为僧人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一是“剃落须发,释累辞家”,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出家”;另一个条件是“结师资,尊律度,相与和居,治心修净”,也就是常说的“受戒”。只有经过了出家和受戒这两个过程,一个普通的人才能成为一名佛教僧人。

名目繁多是称呼

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人们对于出家的佛教信徒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称谓,这些称呼语之间有着细微的差别。现在简单介绍几种:

僧。僧是梵文音译“僧伽”的简称,意译是“和合众”,就是众多的出家人和合相处在一起。从这个意义上看,僧其实是一个集体的称呼。所以有些佛学研究者就提出声明:一名出家人不能称为“僧”,就如同一名战士不可以叫做“军队”一样。《南山钞》说:“四人以上,能御圣法,办得前事,名之为僧。”也就是说,四个人以上,信奉佛法,遵守戒律,这样的组织才能称为“僧”。

僧的“和合”有两层含义。一是“理和”,是指僧人有共同的追求,都希望通过佛教修行,达到断绝尘世一切烦恼而归于清净寂灭的境地;二是“事和”,就是说僧人在日常的生活中有着共同的心理和喜乐,表现为六个方面:(1)遵守戒律,依律修行;(2)因有共同的目标,所以有相同的见解;(3)共同和睦相处;(4)在僧人集体中利益均等;(5)没有利害冲突,没有争执;(6)因为思想相通,心情舒畅,所以有共同的喜悦。

沙门。是梵文的音译,也译为“桑门”。在佛教创立之处的古代印度,沙门本是婆罗门教以外的其他出家修行者的一个总的称呼(婆罗门教是佛教创立前,在印度占有统治地位的一种古代宗教,约形成于公元前7世纪)。但传入我国后,就成为佛教僧人的一个特有称呼。

比丘。比丘也是外来词语,是梵文的音译。意译为乞士。

佛教中认为,比丘包含着三种意义:(1)乞士。即卑下自谦,向施主乞求食物,以此修炼德行;(2)破恶。也就是通过戒律禅定等修行,破除烦恼恶念;(3)怖魔。魔在佛教教义中并不是指魔鬼,而是指妨害修行人成就佛道的邪妄杂念和种种外界干扰,也就是“心魔”。破魔,就是说比丘能够排除这些干扰。这三种意思合称为“比丘三义”。

另外,比丘不是指一切僧人,只有出家后受具足戒(比丘戒)的男性僧人才能被称作“比丘”。而出家且受具足戒的女性僧人被称为“比丘尼”。

和尚。也称“和上”,是佛教僧人的另一个重要称谓。和尚也是一个外来语汇。在我国,人们普遍把“和尚”等同于男性僧人,在对僧人的诸多称呼中,也以“和尚”最为常见、流传最广。其实,和尚本来是对有相当地位的僧人的尊称,不是任何一个普通的僧人都能使用这个称呼的。唐朝僧人义净在他著的《南海寄内法传》中说:“言和尚者,非也,西方泛唤博士……若依梵本经律之文,咸云邬波驮耶,译为亲教师,北方诸国皆唤和社,致令传译习彼讹音。”

这段话的意思是:和尚是有学问而堪为僧师的僧人,在古印度曾有博士之称。原音译应为邬波驮耶。但在佛教传入中国内地的过程中,先传入古西域诸国,依当地语称和尚,从而讹传至今。

和尚是一些德高望重的著名僧人的尊称,如东晋时代的名僧佛图澄号大和尚;唐代东渡日本传教的佛学大师鉴真称“唐大和尚”等。著名僧人鸠摩罗什还曾把和尚译为“力生”,即和尚具有为僧人之师的能力,能够教导弟子成就佛教的道业。佛教认为,少年僧人一定要跟从“和尚”修行,称为弟子;而和尚要为弟子受戒并亲授经文。

一般的,中国人当然已经习惯了和尚的日常用法。所以又有“花和尚”、“野和尚”、“小和尚”等说法,虽然在正规的佛教意义上都不能这么用。

阉梨。阇梨的含义与和尚相近,它也是梵文的音译,原意为教授、轨范正行等,即熟悉佛教徒的行为准则,能纠正弟子行为的一类僧人。阉梨在僧人集体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僧人的出家、受戒、传授戒律礼仪、讲授经文等佛事都要有阉梨参加。阇梨与和尚的区别在于和尚的资历比阇梨深。据佛书《翻译名义集》讲,和尚要有10年以上受戒的经历,而阇梨只要有5年以上的受戒经历就可以了。

头陀。这也是一个为中国人所熟悉的僧人称谓。和上面一些称呼一样,这也是一个佛教特有的外来语。它的原意是抖擞、弃除、浣洗等。正宗的“头陀”要抛弃一切物质生活的拖累,没有住所,云游天下,修苦行,以乞食为生。所以也称头陀为“苦行僧”或“行者”。

佛教对头陀的起居饮食作出了严格的规定,规定共12条,称为12头陀行。这些规定在今天看起来极其残酷:在阿兰若处(住处远离世人);常行乞食;次弟乞食;受一食法(一日一食);节量食;中后不得饮浆;着弊衲衣(世人遗弃的褴褛衣服);但三衣(只穿佛教规定僧人穿着的三种衣服);冢间住;树下止;露地坐;但坐不卧。

释子。也称“释氏”。中国僧人的自称,表示着中国僧人理解的自我的姓氏。在魏晋时代,僧人出家后多跟随自己师父的姓,比如名僧竺道生等。东晋时名僧道安则认为出家人最尊贵的共同的师父是释迦牟尼,所以僧人应该一律姓“释”。

因此,中国僧人出家后,就舍弃了原来的姓名,由师傅为他起一个名字,也就是法号。如道安、玄奘、惠能等,姓则统一姓“释”,所以也可称为“释道安”、“释玄奘”、“释惠能”。僧人在出家前的姓名一般不再提及。

此外,在中国僧人的名称中,还有大德、长老、导师、祖师、法师、上座等等,这些一般是根据僧人的资历、地位给予的尊称。

投身佛门有步骤

《红楼梦》中的一首曲子曾受到贾宝玉、薛宝钗的一致推崇。“漫韫英雄泪,相离处士家,谢慈悲,剃度在莲台下,没缘法,转眼分离乍,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哪里讨烟蓑雨笠卷单行,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

这首曲子描写的是鲁智深打死“镇关西”后,被迫出家避罪的心情。曲文的确绝妙,而且曲折表现了“出家”这一成为僧人的第一台阶。

一个人要出家,首先要舍弃父母妻子间的亲情,抛弃自己的家庭生活;并要断除对人世间财富、性欲、饮食、名利、爱情等一切欲望的追求,也就是要做到“赤条条来去无牵挂”。

佛教对于出家是有着严格规定的。根据明末清初僧人读体所著《毗尼止持会集》一书的记载,佛教出家人,除了信奉佛教、真心愿意归依佛门之外,还有不少“硬条件”。

首先,出家人必须是一个能够自主的自由人。比如为人子女的,出家前要得到父母的同意;身有官职的要辞去官职;身为奴仆的要解除主仆契约;已结婚的,要解除婚姻关系;如果信奉过其他宗教,要坚决破除,断绝一切来往等。总之,在出家前要摆脱尘世生活的一切拖累,所谓的“跳出红尘”。

要出家也得接受“健康检查”。患有恶疾的人被认为没有出家的资格。而佛教更加忌讳的是“黄门”(阉人)。男性(女性)性征不全的人被视为身体不净,是不允许出家的。犯过重罪的人同样不被佛门接纳。

要受戒的人还得向寺庙交纳一定的戒金,以充戒堂的灯烛香花、戒牒、同戒录等费用。

当然,规定只是规定,这些规定是否被各寺庙严格地执行,又是另外一回事。类似鲁智深这等杀人犯,也照样出了家。当然,在《水浒》里,作者写道鲁智深能够出家也是托了人情、走了后门。相信在古代,这种走后门的事肯定不少。

“剃度在莲台下”,要出家,必须经过一定的仪式。这样的仪式我们在一些影视剧中曾多次看见,比如《少林寺》。实际的情形也差不多。

通过了“考核”,下一步是对出家者授以“优婆塞戒”,也就是在家佛教徒的三归五戒。三归,就是归依佛、法、僧这“佛教三宝”。信奉三宝是一切佛教徒最基本的信仰。授三归戒的仪式大致是这样:在大德和尚的指导下,要出家的人先向佛跪拜三遍,再向大德和尚及有阔梨身份的僧人行礼三遍,然后在大德和尚前合掌发誓归依三宝。这个誓愿原文是这样:

大德,我某某始从今时乃至命终,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大德证知。

把愿文重复三遍后,如果大德和尚说“好”。就表示这个人已经归依了佛门。

五戒是戒杀生、戒偷盗、戒淫、戒妄语、戒饮酒。由传戒和尚向欲出家者解说,解说后,传戒和尚要向求出家者发问,问是否能“随学随作随持”,求出家者要回答说:“善”或者“能持”。

鲁智深在被询问是否能严守戒律时,回答“洒家记得。”引起了众僧的哄笑。台湾作家三毛评论说:这正是鲁智深的狡猾之处,记得是记得,能否照做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授完三归五戒,僧众还要集会,由一位正式的僧人向众僧发问,说这人自愿出家,信心坚定,又是“遍净之身”,问大家是否允许这人出家。一般情况下,各位僧人不表示反对,也就是默认同意。于是出家的仪式告一段落。

但是还没有完。接下来还有这样几件事:

第一是请师。也就是请某位够资格的和尚收这位出家者为弟子。第二是请一位比丘(比丘尼)为这个人剃除须发,并进行沐浴。最后,由他的师傅传授衣钵,并亲自为他穿上,顺便再查看他的身体,看男相(女相)是否切实。这几件事,又被称为“剃发染衣”。

经历了这样一些麻烦的程序,这个人也终于成为了一名僧人。

出家先受沙弥戒

出家和受戒密不可分,出家就要受戒。一般来说,头一天出家,第二天就要受戒。中国汉地佛教的僧人,一生要受三次戒,第一次是沙弥戒,第二次是比丘戒,第三次是菩萨戒。合称“三坛传戒”。

首先是沙弥戒。也就是新出家者立即要受的戒。沙弥是没有成为正式僧人前的一个过渡性称号。也可以说,沙弥就是“预备役”的僧人,是成为一个正式僧人的“试用期”。

沙弥戒一般在出家剃发后的第二日进行。受戒仪式在法堂或其他适当场所进行。到时候要鸣钟召集庙里的僧人。首先,新出家的人要向佛、师傅以及大德和尚等行礼;然后右膝着地,合掌发誓,再次表明自己终生归依佛教三宝的决心。

下面,则是由传戒和尚向新受戒者解说十戒的意义。由传戒和尚念一句,受戒者跟着念一句。其主旨是,从现在直到死亡,都要严守沙弥十戒,“随学随作随持”。

授完十戒后,授戒师一一问受戒者,这十种戒“尽形寿能持否(能不能一生中奉行不渝)?”受戒者则要一一回答“能持”,或者说“依教奉行”。这时,沙弥戒仪式就算大功告成了。

这时,受戒者还不能算是正式僧人,因此不计算受戒年限,只论生年。

比丘戒后方为僧

第二次受戒便是比丘和比丘尼所受的“比丘戒”,它是成为一名正式僧人的根本戒律。也就是说,受了比丘戒,就有了正式的僧人资格,成为“圣职者”。不过,这个“正式”资格也不是那么好拿的。汉地佛教均依《四分律》受戒,其中规定的比丘有250戒,比丘尼则有348戒。光是要记住这些戒律,就够人受的,何况还要一条一条去遵守实行。

受比丘戒必须满足的条件一般有这些:

首先,受戒者必须年满20,并且曾受过沙弥戒。

其次,授戒仪式上必须有足够数量的主持和尚和证明人。中国汉地佛教一般要求“十师”,或者称“三师七证”。三师包括:授戒的主师、教授师和羯磨师(羯磨,意为为业、办事等,指佛事中的表白、告知、表决等事)。其中,授戒主师被称为“衣钵传灯本坛阿阖梨”;羯磨师被称为“羯磨阿阖梨”,教授师被称为“教授阿阇梨”。三师缺一不可。七证则是七位受过比丘戒的僧人在旁为证。这十师都必须是通晓律仪并自身清净的僧人。“三师七证”如果不够数量或者其中有一个僧人犯过戒律,授戒仪式就不能成立。

同类推荐
  • 中国神仙排行榜:民间信仰的花样解读

    中国神仙排行榜:民间信仰的花样解读

    本书以生动诙谐的文笔,比较全面地介绍了中国古代的民间信仰及其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全书共分四辑:《人心不古,巫风日下》--巫术片,皇上你爹贵姓--宗教与社会篇,《人鬼情未了》——鬼怪篇和《我和神仙姐姐有个约会》——神仙篇。作者认为,隐藏在正统宗教之下的日常民间信仰,对于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方向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书中附有100多幅插图,形象的展示了作者的基本观点。
  • 安心:星云禅话(禅画本)

    安心:星云禅话(禅画本)

    本书收录星云大师所写的禅话与高尔泰为之所作的禅画,古今富含意趣的禅门事迹与栩栩如生、意境悠远的禅画相得益彰,为读者学习参禅悟道提供一种艺术的方式,借由星云大师的娓娓讲述,传递出中国古代禅者的博大智慧。
  • 族群性的建构和维系:一个宗教群体历史与现实中的认同

    族群性的建构和维系:一个宗教群体历史与现实中的认同

    本书主要以中国西北回族中一个宗教性群体——西道堂为研究对象,将人类学理论和方法尝试性地应用于中国伊斯兰教研究中,并进一步对西北回族内部差异性做出阐述。
  • 道法自然老子对人生的8种帮助

    道法自然老子对人生的8种帮助

    老子是一位不喜言论的思想家,然而他说出来的每句话都字字珠玑——短短八十一章的《道德经》蕴含了老子智慧的精华,也是关于人类生存智慧的哲学之纲,其中具有统领意义可称之谓纲中之纲的是“道法自然”思想。“道”是老子哲学体系的最高范畴。在老子的视野里,“道”是宇宙万物的创生源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道为万物之母,化生了万物,“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不仅化生万物,而且又是宇宙万物遵循的共同法则。
  • 道法自然

    道法自然

    “道法自然”是《道德经》的思想精华之所在,其意思为整个自然界,都是在“道”的管理下,按照一定的法则在运行。和谐世界,以道相通,只有学习和掌握了“道法自然”的哲学智慧,才能了解人生之真谛、处世之哲理,才能知天道、明人道、开商道,才能以正确的心态处事、正确的方法做事,拥有快乐而成功的人生。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洪荒之龙族至尊

    洪荒之龙族至尊

    对不起各位,真的坚持不下去了,写了半年多,一共到手的只有一千多,总订阅没有破两万五,成绩真的够差了,现在这本书太监了,对各位说一声抱歉,新书我就混个全勤,看不看那本书,各位看心情就好了
  • 我同你的故事

    我同你的故事

    一场偶遇,一段情殇,爱是什么,人生是什么?
  • 我真不是文化大佬

    我真不是文化大佬

    意外收获一个文化传播系统。额,说它是系统好像不对,这只是个app,可以自行调节震动、铃声、提示音……可里面抽奖出来的都是什么东西?长安古乐、顾绣、大马士革钢、焦尾琴、营造法式、希腊火、伏尼契手稿、安提基特拉机械、广陵散、秦王破阵曲、鲁班飞鸟、织金锦、太史田鸡、醽醁、屠苏、还有一张牛顿的棺材板……这是一个欢乐又不太正经的故事。
  • 玄幻之万古无双

    玄幻之万古无双

    元武大陆,宗门林立,强者如同神明,弱者宛如蝼蚁;少年林天被兄弟背叛掉入五大凶地之一的断魔崖,得到上古魔神传承,习无上魔功,''我要那背叛我的人血债血偿。''世界种族妖兽,魔族,人族
  • 原来已深情

    原来已深情

    【新媒体女神与影帝男神碰撞出的巨炮】男神沈泽元的催婚贴又刷屏了。躺枪的他无奈表态:婚姻大事不能儿戏,不着急。张妧儿辛苦码的爆文又被淹,一气之下给他评论:您老就不能凑合凑合,我拜拜您个刷屏嘞!谁也没想到这条攻击性评论竟会得到男神本尊的回复:张作家所言极是,我们就凑合凑合!网友炸锅:老沈,?表白了?!!张妧儿:。。。(我是这意思吗)沈:我保证绝不让你饿死的!网友:这算哪门子表白!张作家是啥来头?张:我本可以成为武则天,为什么要做杨贵妃网友:哦哟~沈:。。。
  • 霸王歌之夕阳下的贵族

    霸王歌之夕阳下的贵族

    乌江涛波日月白,虎啸龙吟且为哀。千古英雄暂归天,空自和歌忆为睬。
  • 奈何不入魔

    奈何不入魔

    心存善念便是善,心存恶念便是恶。和生死无关,和身份无关。
  • 玛法:神之弃地

    玛法:神之弃地

    古老的玛法大陆,人类战胜了兽人成为这片大陆的主宰。然而战争的脚步从未停息。东方昊意外的成为了龙城侦察兵中的一员,从而卷入了人类与兽人的第四次大战。沉睡千年的骷髅一族再次复苏,人类与兽人谁将取得战争的胜利?消失于远古神魔能否再次踏上这片古老的土地?
  • 吴梅村传

    吴梅村传

    吴伟业为明末清初著名文学家,其诗才在清初堪称第一流。本书作者为国内研究吴伟业的第一专家,文笔流畅,叙述细腻。全书将配插一定数量的图版,以求图文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