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24700000023

第23章 奇人、创新者(6)

从1931年到1936年,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对工商企业的放款,每年都超过百分之三十,集中于纱厂和面粉厂等新兴产业。陈光甫在银行内成立了调查部,对所有放款对象进行诚信和财产调查,摸清他们的家底,为放款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1934年,荣氏兄弟以申新七厂做抵押,向汇丰银行贷款百万两银元,因债务太多,到期时无法偿还。汇丰银行原本就把申新七厂看做一块肥肉,现在机会来了。它希望申新纱厂破产,能够收购吞并,再出售给其他人,从中渔利。荣氏兄弟因为一下子拿不出这么多钱周转下去,非常着急,他们就来跟陈光甫商量。

结果,陈光甫挺身而出,联合几家华商银行组成银团,以申新纱厂的资产做抵押,继续向申新七厂放款,清偿了汇丰银行的债务,帮助申新纱厂渡过了一次最严重的危机。

陈光甫一直不是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最大的股东,董事长庄得之在世时,陈光甫只担任总经理,他何以能把银行的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呢?

邢建榕说:“新式银行的经营理念里,一般来说,都是由总经理来掌控实权的。董事长只管大的经营方针。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的董事长庄得之,他并不懂得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具体的一些经营操作,所以他只能放手让陈光甫去做。而且陈光甫呢,他做得非常好,所以他能够牢牢控制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的经营大权。所有的股东也都非常支持他,他的顾客也非常认可陈光甫在社会上的地位和影响。”

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每年招收优秀的初中生、高中生,到银行的训练班学习,三年毕业后,作为职员留在银行里工作。郎念祖就是通过公开招生、从苏州考来的第二班学员。

陈光甫是江苏镇江人,但他不只在家乡招工,而是在全国各地网罗人才。摆脱中国家族式的经商观念,吸收西方现代的管理方法,这是陈光甫比同时代的银行家高明的地方。

郎念祖说:“陈光甫后来自己讲,训练班等于我的黄埔军校。就是他的基本队伍,后来的会计主任,一部分的监事、襄理,很多都是训练班出身的人。”

陈光甫经常派高级职员到美国的银行实习银行业务,扩大视野,这在当时是独树一帜的。还把银行的股份分配给每个职员,上海商业储蓄银行人人都是股东,正如行训所倡导的那样——“银行是我,我是银行”。

82岁的吉嘉禄是原来上海银行的职员,他还记得当年刚进行的情形:

我们进去以后,我第一个印象很深的,就是人事部门的负责人找我谈话。录用我以后,马上就叫我到理发室去。上海银行里面有一个理发室,没有话讲的,不管奶油头还是大包头,一律剃成一个标准的头。他跟理发师傅都关照好了,进去的人,都要照上海银行那个方式,就是不长,也不短,好像正正规规的派头的头。

郎念祖也记得一些生活和工作的小节:

在生活上陈光甫不搓麻将、不赌博,他就是喜欢看书,他自己买了许多书。在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总行的地方,成立了一个图书馆。他看过的书就放在图书馆里面。他自己也督促别人看书,他每次和人家吃饭的时候,他就说,虽然你原来读书读得很好了,但是你一定要经常补充新知识,如果新知识不补充进去,你就要落后了。

经过二十余年的苦心经营,陈光甫创下了一份辉煌的基业。到抗日战争前夕,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存款额最高时达到两亿多银元,有八十多个分支机构,两千多名职工。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成为全国最大的私营银行。

1935年2月,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访问苏联,而承办这一业务的就是陈光甫创办的中国旅行社。1923年8月,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成立旅行部,这就是中国旅行社的前身。中国旅行社成为上海商业储蓄银行为顾客服务的先锋,旅行社的分社开到哪里,银行的分行就紧随其后,两家机构共同履行着“服务社会”的使命。

洪葭管老先生把汇丰银行和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做了一个比较:

这两个银行有很相近的地方,汇丰银行1865年成立的时候,跟渣打银行,同样的英国银行比起来,资本也小,历史也浅。但是它最后发展得最快。上海商业储蓄银行也是这样的,1915年的时候只有十万块资本还不到,但是它可以不断改革、创新,不断改善经营管理,利用各种关系,最后办成功,成为中国最成功的一个私营银行。

1949年3月,陈光甫移居香港,次年,在香港成立上海商业银行。

世事流变,沧桑百年,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历经九十年的风雨,陈光甫所倡导的“服务社会”的理念却历久弥新。当年,他白手起家,艰苦创业,硬是在外国人垄断的金融业开创了一片新天地,他所留下的财富是物质的,更是精神的。如今,中国大陆的上海银行、台湾的上海商业储蓄银行、香港的上海商业银行共同传承着这份不朽的精神和财富。

约翰·邓普顿——投资之父

Buyingwhenothershavedespaired,andsellingwhentheyarefullofhope,takesfortitude.(行情总在绝望中诞生,在半信半疑中成长,在憧憬中成熟,在希望中毁灭。)

无论金融投资还是慈善事业,邓普顿将一生的精力用在鼓励心胸开阔、思想开放上。实际上,他本人投资的成功正是得益于独立思考,特立独行。“付出即拥有”,这是约翰·邓普顿爵士的座右铭。

邓普顿一度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但他把大部分财富都捐赠了出去。在过去40年间,他一直住在巴哈马相对简朴的海滨屋里;他外出旅行从不乘坐头等舱,平时只开一辆林肯牌轿车;服装或家具,他都以“价值投资”的观点去购买;同时,由于年幼时看到家乡许多人只借了很少的贷款,但最终还是失去自己的农场,因此他从来没有为自己的任何房产作过按揭。

邓普顿把自己的工作看做是一个投资者对他“神圣的信任”。他建立的第一个共同基金“邓普顿成长基金”,几十年来的年均回报率高达13.5%。尽管并非他发明了共同基金,但由于他“帮助人们”的信念和杰出的投资表现,使得共同基金在千家万户普通人心目中的形象得以改善,并且接受这种投资形式。因此,邓普顿于1991年获得了美国管理与研究协会(AIMR)首次颁发的杰出成就奖。

1912年11月29日,邓普顿在田纳西州的温彻斯特出生。他的父亲是一个律师和棉花商人,但是在大萧条的年代财产丧失殆尽。邓普顿是镇里第一批上大学的人。除了奖学金,他通过在宿舍里赢得扑克比赛、在学生报纸上出售广告版面来添补学习费用。大学期间,通过选修价值投资鼻祖本杰明·格兰姆的课程,他对逆向投资产生了浓厚兴趣。1934年,他以最优异的成绩从耶鲁大学经济学专业毕业,并获得罗德奖学金,赴牛津大学贝利奥尔学院学习。

起初,邓普顿的计划是学习商业管理。但是当时的经济学家以在“象牙塔”里埋头研究而自豪,即使是凯恩斯去英国财政部工作都遭到同行的嘲笑。邓普顿只得改修法律,并获得法律硕士学位。

1937年邓普顿回到美国,进入美林证券的前身之一的Fenner&Beane工作,开始了华尔街生涯。1940年,他通过收购一家小型投资顾问企业,建立起自己的基金业务。当时他管理的资产是200万美元,而到1967年出售该公司时,公司管理的资产已经达到4亿美元。

邓普顿的投资特点是,在全球范围内梳理、寻求已经触底但又具有优秀远景的行业,投资标的都是被大众忽略的企业。他经常把低进高出发挥到极致。

1954年,邓普顿进入共同基金领域,建立了“邓普顿增长基金”。这是最大也是最成功的国际投资基金之一。邓普顿的基金公司从不雇佣销售人员,完全依靠投资表现来吸引顾客。1992年,他以4.4亿美元的价格出售他的基金公司,此时旗下管理的资产已经高达220亿美元。

1968年,为了避税以及远离华尔街的噪音,邓普顿宣布放弃美国国籍,长居巴哈马。他认为,如果一直待在曼哈顿,所见的人、所谈的事和其他人一模一样,要想进行逆向操作就变得无比困难。

但是邓普顿仍然努力工作。20世纪50至60年代,即使在丧偶鳏居、独力抚养3个孩子的8年里,他也是每星期工作80个小时。搬迁到巴哈马后,一直到他80多岁时,仍然每个星期工作60个小时。他自己估计,除去宗教节目,一辈子总共只花了84小时看电视。

在邓普顿看来,移居巴哈马后的投资表现甚至优于住在纽约期间。80年代中期,他是日本熊市到来前最早撤离的投资者之一。1992年,邓普顿就预测“今后十年会是最快乐的时期,也是进步最快的时期”,“美国和欧洲的景气会迅速上升”。而在网络泡沫的疯狂时期,他做空一些高层管理者即将可以合法抛售手里股票的网络公司,几个星期内再度赚进8000万美元。

邓普顿无疑是一个成功的投资者,也是一个终生陶醉于科学、灵性领域及其对于生命意义的共同联系的亿万富翁。他把自己的大部分资产用来资助灵性领域以及基础学科的研究。他认为,灵性的成功——信仰和商业上的成功应该是交相呼应的。他管理的共同基金每年开年会时,都是以祷告开始,而且坚持认为一个不道德的事业终将是会失败的。

邓普顿撰写和编辑了十几本关于灵性领域的书籍。他于1972年创立了“邓普顿奖”,奖励为灵性的发展而做出贡献的人,第一位获奖者就是特蕾莎修女。他认为诺贝尔奖忽略灵性,而灵性范围的推进,其重要性并不亚于人类其他领域的努力;因此始终坚持这一奖金金额必须高于诺贝尔奖,且每年颁奖都安排由爱丁堡公爵在白金汉宫主持,以保证足够的媒体曝光。

1987年,他建立了约翰·邓普顿基金会,希望在科学领域使用的手段也能够应用于灵域的研究,支持在爱、宽恕、创造性、以及宗教信仰的源头及本质方面的学术研究,比如理论物理、宇宙理论、进化论、认知科学。目前这个基金会管理着15亿美元,每年发放的研究资助达7000万美元。由于在慈善事业上的努力,邓普顿于1987年被伊丽莎白女王册封为爵士,2007年并被《时代》杂志列入100名最有影响力的慈善家。

邓普顿本人是基督教长老派教徒,担任长老派最大的神学院普林斯顿神学院理事长达42年。但他对于其他信仰的价值始终持以开放的态度。“邓普顿奖”后来的得主不仅有基督徒,也有犹太人、穆斯林、佛教徒以及印度教徒。他本人甚至愿意参加穆斯林和印度教的活动,因为他认为没有人能知道一切。

延伸阅读:投资之父邓普顿十六法则

(1)以总回报率最大化为投资目标。

(2)投资,而不是炒作或者投机,股市不是赌场。

(3)保持弹性,没有一项投资永远是最优选择。

(4)低价买入,绝不盲目跟从大部分人。

(5)只在高质量股票里搜寻价值。

(6)投资购买的是价值,而不是经济前景。熊市并不总是伴随着经济衰退。

(7)投资必须分散,任何人不可以有超过50%的投资集中在任何一个国家、25%在任何一个行业。

(8)认真做好研究,否则就雇佣聪明的专家。

(9)时时跟踪、检验自己的投资。

(10)不要惊慌。从感情、财务上为熊市作好准备。如果你真的是长期投资者,你会把熊市作为赚取利润的一个机会。

(11)从自己的错误里学习教训。这是成功与失败的投资者之间最大的区别。

(12)投资前祷告。只有想清楚了,才会少犯错误。

(13)跑赢大市是困难的。

(14)一个无所不知的投资者其实一无所知。成功就是持续为新问题寻找答案的过程。

(15)从来没有免费午餐。绝不依靠感情、情绪而投资。

(16)不要经常持负面的态度。

作为最成功的逆向投资者,邓普顿几十年的投资经历可以这样总结:“在大萧条时期买入,在网络泡沫时期卖出,中间还有若干次正确的市场判断。”

早在2004年,邓普顿就反复警告过房地产会价格崩盘,股票市场甚至会出现30年代的情形。他认为,中国经济增长强劲,如此发展下去,30年后GDP超过美国不属意外。但是由于信息的缺乏,中国股市的周期会更加频繁,幅度也更加剧烈。

真实巴菲特——抄底爱好者

在1929年开始的大萧条中,巴菲特父亲打工的银行倒闭了——他的钱也存在这家银行里,1930年8月30日出生的沃伦·巴菲特正嗷嗷待哺。这时父亲抄底去了:开了一家股票经纪行——在全世界没有人想买股票的时候(此时距离市场的底部还有七、八年!)。随后,尽管美国天灾人祸不断,巴菲特一家的生活在大萧条中奇迹般地日益改善。

众所周知,巴菲特是史上最坚决的抄底爱好者。现在看来,这是有遗传的。很多人之所以热衷股票,往往是因为打工不如意,生意不好做。但巴菲特在专业投资之前的青少年时期,已经是一个成功的个体户!不算他童年时期的送报、卖口香糖之类,14岁时,他已经靠课余小经营,赚到1000美元(1944年),15岁时,他投资了父亲的建材公司,还用自己赚的1200美元,买了40英亩的农场(5年后,他以2倍的价格卖掉)。17岁时,身家5000美元(相当于现在5万多美元)。

大多数股民炒股十几年仍未见过中金公司的CEO,但巴菲特在10岁时就和父亲拜访过西德尼·温伯格——当时高盛公司的掌舵者。西德尼在巴菲特出门时拥抱了他,问:“你最喜欢哪只股票,沃伦?”巴菲特一辈子都记得这句话。在这次拥抱68年之后(2008年),他在金融危机中出手投资援助高盛。

巴菲特属于典型的蔫坏小孩:不善运动、不善泡妞、不善交际,时常去百货商店偷东西,专门去抛空老师喜爱的AT&T股票。他惟一一个成功追求的女孩,就是他后来的妻子——苏珊。这种青春期的挫败曾造就过无数伟人、恶人,而巴菲特则把全部的青春期动力用于一个领域——赚钱。

巴菲特与众多投资大师一样,年轻时对赛马颇有心得,并和朋友写出自己的马经《稳健之选》。事实上,巴菲特的投资道路和一般人类似,都曾琢磨旁门左道,热衷奇门遁甲,只不过他在30岁以前已经走完这条歧路,而很多人在这个年龄才刚开始入市。

巴菲特亦曾痴迷于技术分析,加尔菲德·德鲁关于零股交易法的书,他读了三遍,还研读技术分析专家爱德华兹和麦基等人的书。直到发现格雷厄姆的《聪明的投资者》,巴菲特才相信自己找到了“真理”。实际上,技术分析只是给你提供了研究市场心理的一些工具,在天气预报上,属于“看云识天气”;在医术上,充其量是“望闻”,还算不上是“问切”。

同类推荐
  • 厚黑管人学

    厚黑管人学

    本书集领导集体管人、用人的智慧,谋略于一体,剖析了领导厚黑的理论与实践。
  • 销售无处不在

    销售无处不在

    《销售无处不在》主要写给初入职场的销售人,解答他们心中最急迫的疑惑。
  • 世界五星级酒店管人管事制度大全

    世界五星级酒店管人管事制度大全

    本书根据国际和国内酒店业发展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通过借鉴世界顶级酒店专家的成功管理经验,和对世界5星级酒店企业进行的深入调查和研究,从现代酒店的各个部门、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都进行了全面的涉猎,对他们的管理经验进行了客观的分析和总结。本书力求避免以往丛书内容陈旧、空洞和雷同的弊病,以期使现代化的酒店在管理制度方面有章可循,有利于管理者轻松完善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效率。
  • 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公司治理绩效关系研究

    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公司治理绩效关系研究

    本书首先梳理出资本结构与公司治理的相互作用机制;然后讨论了在股权集中和分散的不同情境下,负债约束在改进公司绩效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提出了资本结构非对称和债权治理功能缺失的基本假说。
  • 哈佛MBA毕业生的最后一堂课

    哈佛MBA毕业生的最后一堂课

    把自己“白菜价”倾销,还是“黄金价”营销。推销自己,是一个长久不衰的话题和功课。在现今的社会上,再也没有伯乐自动送上门的事发生了,你要是千里马,就得自动自觉让人发现,若是黄金,就得自己发光。推销自己,是不是简单的直来直往,还是强买强卖?是笨拙地从自己的立场出发,试图说服顾客,还是以僵化的营销规律为圣旨,照本宣科?推销,并不是一种教科书上的条条框框,它是活学活用的智慧。推销自己,就是要我们运用各种大大小小的智慧,给自己加分,改正自己的缺点,或者掩盖住无法改变的瑕疵。它要求我们既有全局观,也要巨细靡遗,从内而外完善自己,把自己包装成最好的商品来面对顾客。
热门推荐
  • 你的笑容,是我唯一的宠溺

    你的笑容,是我唯一的宠溺

    大家注意了,本文男女主皆是狼妖,不喜玄幻妖恋的,请绕道。“你我,可曾相识?"明明是一样的脸颊,一样的声音,却说的是与他截然不同的冰冷的字眼。”傻瓜,我真的是包含在你说的那句,除了他我不可能爱上别人了的别人里面吗?“白发男子乞求的喃喃道。“怎么?你又要像以前一样,毫无声息的离开我吗?”曾经被她救下的小白狼,此时此刻却成了她的忠犬。而她,唯一心中的念想,便是他常说的:珂珂尽息春残灵,零零雨落夏静声;落落飘叶秋妄凌,冷冷寒雪冬始净。最后,究竟花落谁家?是伤她无数回的傲娇腹黑皇上?还是只待她一人温柔的温柔师父?又或者,是她有一种熟悉感的纯真的忠犬的他?简介无力,请看正文。
  • 无情乐

    无情乐

    一段悲惨遭遇,世间多了一位无赖尊者。。。走出无情之域,便为极乐世界!
  • 一重天地轮回间

    一重天地轮回间

    一世坎坷,一念执着,一生坚守,一爱成祸。故事的最后,有人懂得,有人悔过。是谁的声音唱起一段悲伤:————冰雪寒彻,潇潇若歌,云月星风,梦醒江陌……
  • 恶魔毒医:你有病吗,我有药

    恶魔毒医:你有病吗,我有药

    作为一个伪圣母型的巫医,叶夜手残地将自己毒死了,然后穿越了。作为一个无辜的龙套,叶夜神奇地用血召唤出了一个神,不过是个魔神。然后她可耻地被魔神忽悠走了。然后她更可耻地后悔了。叶夜:你有病吗?某魔神:你有药吗?叶夜:我有药你有病吗?某魔神:我有病你能治吗?叶夜:你什么病?某魔神:相思病,想你。『食用需知』1.主角三观崩坏得一塌糊涂,有反世界******的可能。2.女主是毒医,能把人搞成精神病,也能治精神病,牛逼。。3.男主鬼畜,女主伪腹黑。4.本文西方奇幻向,偶尔会借用东方仙侠的梗。_END_
  • 樱花下的女孩

    樱花下的女孩

    雪樱,一个冷酷的女孩,当遇见男主角后,渐渐的开始开朗。当她得知自己的身份时,是那样的悲伤……
  • 武道丹玄

    武道丹玄

    武道为基,丹河逆命。天地不仁,诛天灭地。阻我修仙者,杀无赦!伤我所爱者,尽诛之!前世道王重生,立誓逆天改命,踏破虚空,一念成仙!
  • 今夜与恶魔共舞

    今夜与恶魔共舞

    一如往常的世界没有人发现任何不妥,全然不知恶魔因子正在入侵,成为恶魔的她过着做平凡的生活。
  • 见习爱人

    见习爱人

    台湾作家[米琪]的免费全本小说《见习爱人》。
  • 长生大帝纵横都市

    长生大帝纵横都市

    想我长生大帝在仙界是如何逍遥,只是因为撞破玉帝老儿的丑事,竟然被诬个罪名,夺了我的仙位,禁锢我的元神,将我打落凡尘!这还不够,将我逼入凡间之后,那玉帝老儿竟然还布下法阵,要用无数美人投怀送抱,来耗尽我的法力!叔可忍婶也不可忍!如何在能在红尘中历尽九千九百九十九劫,重登仙班,将那玉帝老儿的头发拔个精光?不着急,我先去找个人间的漂亮姑娘谈场恋爱,毕竟天庭枯坐数千年,神仙也寂寞。但这笔账不会轻易了结,总有一天我要拿回属于我的一切,你们施加在我身上的罪恶,我要千百倍地奉还!——摘自《南极长生大帝自传卷一》,又名《寿星爷红尘都市打滚实录》。
  • 逆天氏

    逆天氏

    星晨大陆是一个充满灵气的地方,在这片大陆上,叶辰原名东方辰,因被灭族,从小受尽嘲讽,但最后却成为保护星晨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