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323800000058

第58章 永恒的魅力——一个诗人眼中的宋庆龄(18)

“我能为您做点什么吗?”孩子又一次问道。“谢谢你,亲爱的孩子,这个大厅让我想起了年轻时的一件事……”原来,这位身材修长、有着一头美丽棕色头发的美国妇女名叫索菲亚,年轻时是舞蹈演员,在上海住过。一天,年轻的索菲亚接到一张请柬,要她到“大理石大厦”表演。她十分高兴地接受了邀请,来到“大理石大厦”,仆人把她带入大厅。等啊等啊,没有主人,没有观众,也没有乐队……这是怎么回事呢?可是没人可问,她只好耐着性子再等下去。她百无聊赖地四下里细细打量着,这个大厅多么华丽啊!墙上屋顶都是美妙的浮雕,多彩的图案,到处是金碧辉煌的摆饰,串串水晶玻璃组成的特大号吊灯……她那天究竟等了多久呢?已经记不得了。因为她等得都犯困了,才见一个仆人推着一个坐在轮椅上的老头进来。没有欢迎,没有问话,那个老头挥了挥手。于是仆人说道:“跳吧!”索菲亚气极了。因为索菲亚虽然年轻,可在当时的上海也是个小有名气的舞蹈家了,这样倨傲的态度,明明是把艺术家也当做了主人的奴仆。可是已经来了又没法不跳。她只好满腔委屈地给这唯一的观众表演……她现在已经六十多岁了,可四十多年前的委屈和愤懑仍然埋在心底,因此一看到这大厅就感到似曾相识……但是已经多么不同了啊!倨傲的孤老头早已消逝,阴郁的气氛一扫而空。在这美丽、明亮的大厅里欢腾跳跃的是新中国多么健美、幸福的儿童……不是每个人都有索菲亚这样的故事的,但是每个成年人在这些快乐的孩子面前,都不能不回想起自己幸福的或是苦难的,美好的或是丑恶的,崇高的或是卑劣的,充实的或是空虚的,欢乐的或是悲哀的,充满希望的或是全无希望的——童年。

让我们也跟着导游员的脚步,慢慢环游一周吧!导游员:这是您第一次来上海吗?欢迎您光临我们少年宫。这是我们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早年创办的中国福利会少年宫。它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少年宫,是一所综合性的儿童校外教育机构。少年宫与学校教育紧密配合,依靠社会和家庭,面向全市一百多万儿童,开展各项活动,全部免费招待。我们随着她的话音缓缓步入少年宫大门。哦,真仿佛进入了一个儿童乐园。

这儿鲜花盛开,松柏常青,大楼前方金色队徽闪闪发光。绿草如茵的大草坪,绚丽多彩的游艺宫、科技馆、小剧场,展望星空的天象馆,培养意志力的“勇敢者的道路”……每个场所都聚集着一群群活泼健美的少年儿童,到处洋溢着孩子们特有的欢乐的笑声。

登上光洁宽阔的大理石楼梯,通过“儿童团光荣传统”陈列所,顺着悦耳的琴声,我们来到了钢琴室。只见一男一女两个六岁左右的儿童正在进行四手联弹的练习。他们的指导员是一个中年教师,正手把手地耐心指导。隔壁琴房里是一个较大的男孩,大约十岁左右。他正熟练地弹奏着肖邦的钢琴奏鸣曲。钢琴室对面一间较大的厅里正在进行话剧排练,演的是一个反映儿童生活的学校剧。排练手法很开放,完全打破了戏剧的“三一律”。演员一会儿来到公园,一会儿进入了课堂。一个男孩往地下一趴,就变成了公园长椅子边的垃圾箱。一个女孩往门口一站,就变成了学校传达室的公用电话机。看着垃圾箱因同学乱扔垃圾而愤怒地抗议,公用电话被人怎么拨动也仍然占线,那个女孩子闭着眼睛专门发出“嘟——嘟嘟——”的声音时,我们都不禁大笑起来。

音乐教室里合唱团正在进行四部合唱《樱花啊,樱花》,一个日本代表团进去了就不愿出来,一边应声加入了合唱,一边唱一边还按节奏拍着手、踏着脚……我们挤都挤不进去,就转身进了民族器乐室。

民族器乐室有一个二三十人的乐队正在合奏。合奏开始不顺利,因外宾多,他们对中国民乐感到很新鲜,停留不走。乐队里有两个新队员对这么多外宾也感到新鲜,笛子吹得老赶不上点,不是出来得不是地方,就是慢半拍、一拍。指挥是一个胖胖的中年人,正在狠狠地批评他们。孩子们很服帖,因为指挥是上海乐团的,而且他也是“少年宫”出去的。指挥狠狠地用指挥棒敲打了三次谱架,新来的调皮小男孩让女队员瞪了好几眼,老实下来了,不再对着外宾笑了,合奏立即顺利起来。一曲《金蛇狂舞》演奏完,外宾热烈地鼓掌,纷纷和队员合影,气氛真热烈呀!

导游轻轻拉我的衣襟,我随着她进入隔壁的工艺美术室。呀,这里真安静,可又是这样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只不过是无声的热闹。泥塑、面塑、绘画、剪纸、绒绣、丝绣……墙上挂着各色各样的静物、动物、花卉、山水、孙悟空、阿童木、米老鼠、唐老鸭,名人像、伟人像……一幅宋庆龄手携中山先生《建国大纲》线装本的半身像栩栩如生,正对着我们微微地笑。据说,这幅丝绣出自一个十三岁女孩子之手,真是不能不令人惊讶呢!

科技馆里可又别是一番光景了。电子计算机的各种方程式在屏幕上耀眼地显示。少年宫广播电台正在向全世界反复呼叫,航海组的船模正在下水,航天组的“导弹”正在准备上天……科技楼是新建的,但它同样引起我对往事的记忆:1959年,我曾陪四川荣誉军人演出队来过少年宫联欢,当时给他们朗诵的一首诗恰好是我写的。听着孩子稚嫩的童音天真无邪地倾吐对未来的理想时,一个在炮火轰击下双目失明的荣誉军人对我说:“只要这些孩子长大能成为科学家、兵器学家,能使我们的祖国更快地强盛起来,不要说我瞎一双眼,有一千双眼、一万双眼我都愿意献出去。”那时四川荣誉军人演出队正驰名全国,受到全国人民热烈的欢迎和深深的尊敬。他的话使我十分感动……而今,少年宫的科技楼早已建成,早期的智力开发能为我国培养出多少尖端人才?我不禁想起他在宋庆龄题词前悄悄对我说的另一句话。

宋庆龄的题词是这样写的:

“儿童们在少年宫里不能只是享受幸福的童年,更要紧的是学习劳动的本领,学习为集体工作,为祖国做有益的事,准备为人民谋幸福。”

这题词镌刻在大理石上,镶嵌在墙壁上。因为他看不见,我就轻轻读给他听。他沉默了一会儿,突然悄悄对我附耳说:“宋庆龄真伟大,可惜——看不见她。”

我的心一热,不禁紧紧握住了他搭在我臂上的手。那时,宋庆龄还健在,对她几乎没有什么宣传报道,但她的心却和一个普通战士如此贴近。而今,她去了,她的形象和业绩才越来越被千千万万的人民所熟悉和了解。

按照宋庆龄对儿童工作一贯的要求,少年宫很重视培养接班人的品德和素质的工作。

大草坪上,少年女英雄刘胡兰的塑像屹立在鲜花青松丛中。在这座雕像前,多少晴朗的白天,千千万万的少先队员,怀着崇敬的心情,举行过中队会、大队会、读书会、故事会……在这座雕像后,多少难忘的夜晚,少先队员围坐在熊熊篝火旁,听当年的地下少先队员回忆战斗的岁月,听老科学家畅谈2000年,听战斗英雄、劳动模范讲怎样在平凡的岗位上建立功勋……每年六一国际儿童节前后,一批又一批刚满队龄的儿童,在英雄像前,光荣地戴上红领巾。每年五四青年节时,一批又一批刚满十四岁的少年,又到这儿来集体过十四岁的生日,向童年告别,畅谈怎样迈好青春第一步。一张张小圆桌上摆着生日大蛋糕,许多著名作家、演员前来祝贺。十四岁就参军的老红军、老八路,十四岁就开始勤学苦练的老科学家、老技师们,向孩子们回忆自己青少年时代走过的道路。最后,他们每一个人再走一遍象征革命、穿山越水、披荆斩棘的“勇敢者的道路”,使这些即将离队的孩子有血有肉地懂得如何做好一个青年和青年一代的重任。

宋庆龄常来少年宫视察和听取汇报,孩子们集体过生日的活动使她非常高兴,她不断称赞工作人员工作的创造性。有一天,她又是谁也没有通知就来了,那天正好舞蹈组在跳民族团结舞,见她来了,立即围过来和她照了一张相。和往常一样,夫人那天来了也是到处转,只是时间比往常还长,和孩子们一直玩到闭宫才回去。后来大家才知道,那天是夫人自己的生日。啊!夫人和大家开了一个小玩笑,把自己也当成少先队员,到少年宫过生日来了。

现在,那张照片上面的许多孩子都成才了,有的成了舞剧团的主要演员,有的当了教师、工程师、先进工人……还有一个呢?就是咱们少年宫的现任舞蹈组辅导员,现在正在舞蹈厅给孩子们教舞呢!

从这个少年宫里一共培养出了多少优秀人才呢?我访问了少年宫的老领导和现领导,可谁也说不清。他们当中有的成了海军军官、陆军军官、空军军官、机械工程师、潜艇设计师、电子专家、医生、博士、教授、教师、著名歌唱家、评弹演员、乐队演奏员、作家、新闻记者、体育明星……当记者访问他们成才的道路时,他们的回答虽各种各样,但有一句却往往相同,那就是“我的小船(飞机、坦克、第一次起跳、第一支歌、第一篇文章……)是从少年宫起航的”。

现在又有多少人才正在涌现啊!英语小组有一个十二岁的女孩子被人称作小外交家。因为她在少年宫一次接待土耳其总统埃夫伦时,亲切周到,落落大方,给客人留下美好的印象。回国后,总统不时提起,并专门请她到土耳其做客,住在总统府里,受到了很好的礼遇,和埃夫伦总统的孙女成了好朋友。总统写信给中国时说:“中土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基础坚实并日益巩固,而对这一友谊未来最大的保证,就是你们——土耳其和中国的青年们。”并亲切地称中国上海的这位“小外交家”为“小大使”。

有一个小姑娘,从小就喜欢马尔蒂斯。当中法建交二十周年时,她剪了许多马尔蒂斯的剪纸和自己喜欢的剪纸,满满贴了一大张,画名:《我和马尔蒂斯都爱剪纸》,获得“中法儿童美展”一等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五周年之际,法中友协在巴黎人类博物馆举行的《中法儿童绘画展》,她又和另四名获奖的小画家,代表参加绘画比赛的中国儿童,专程到法国参加展览会开幕式,并当场进行绘画表演,不少法国朋友搂住中国小画家,亲吻他们的小脸,祝贺他们的成功……还有一个小男孩,刚上外语附中就面对十几个外国记者,从容自如地回答有关中国和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各方面的提问,使得这些见多识广的记者大为惊讶,后来被推荐参加“太阳升”国际夏令营,从小就放眼世界,广泛和各国朋友交往……还有……还有……

这些场面和这些孩子,庆龄同志已经见不到了,她已经走远了。但这些飞起来、高高飞起来的小天鹅们却永远记得,当他们第一次走进中国福利会少年宫时,还是一只只那么笨拙的、蹒跚的丑小鸭呢!奥斯特洛夫斯基曾经说过:“人生最美好的就是在你停止生存时,也能同你所创造的一切继续为人民服务。”从这个意义上说,宋庆龄确实有着最美好的人生。因为在她长长的一生中,她所创造的何止是一个中国福利会,也不仅仅是参与了缔造中华人民共和国。她留给人民的精神财富还多、还多……

叫我庆龄同志

1981年6月4日,宋庆龄的骨灰安葬仪式在上海举行。哀乐声声,情思绵绵。送葬的行列中人们在轻轻地啜泣。宋庆龄的墓好像漂浮在鲜花的海洋中,墓前正中部位是她最喜爱的康乃馨……六年过去了。没有了送葬的人流,没有了声声哀乐,只是情思依旧,鲜花依旧。墓前正中部位依旧是她最喜爱的康乃馨。似乎一切都过去了,又似乎一切都还依旧。我徘徊在墓地,小雨依旧绵绵密密,刷刷地下着。有人默默地来,放下花束,默默俯首,又默默离去。似乎一切都发生过了,又似乎一切还正在发生:

1981年5月15日,一辆黑色的小轿车从中南海出来,向宋庆龄住宅飞速驰去。

神情庄严地坐在车内的,是中央政治局委员邓颖超。前些时,她去探望病中的宋庆龄,曾俯身她的病榻,轻轻唤她:“宋副委员长,宋副委员长!”宋庆龄微微摇了摇头说:“不要叫我副委员长,要叫我庆龄同志……”现在颖超同志受党中央的委托,要把中央政治局刚刚一致通过的接受宋庆龄为中共正式党员的喜讯去通知她本人。还来得及吗?不知为什么,邓颖超抬起手来看了看表。

宋庆龄在等待着。她等这一天,已经等了很久了。还是在1937年的时候。一次,在和上海地下党派到她身边工作的李云同志谈话时,她突然放低了声音,轻轻问李云说:“我现在算不算党员?”李云心里很热,但不能回答,就说:“我回去问问。”庆龄期待地点了点头。过一天,李云按组织的交代去回答她说:“你和共产党员一样。”她微笑地点点头。据李云同志回忆,那天她特别高兴,一定要留李云同志吃饭,并且要给她做一个“我最拿手的,凉拌紫菜头”。

1957年,少奇同志和夫人王光美一起去看望她。庆龄同志又一次向少奇同志提出入党问题。少奇同志很高兴,但慎重地表示:“这是一件大事情,我将转报党中央和毛主席。”

不久,少奇同志和恩来同志一起到上海看望庆龄同志,告诉她说:“党中央认真地讨论了你的入党要求,从现在的情况看,你暂时留在党外对革命所起的作用更大些。我们党的一切大事,我们都会随时告诉你,你都可以参与。”

据王光美同志回忆,庆龄同志当时的心情很不平静……她以后还曾提出过这个问题么?迄今尚未见文字记载。但她一直在等……少奇同志曾对王光美同志说过:“历次关键时刻,宋副主席一直是支持我们党,同人民在一起的。她的贡献甚至超过我们党的一些负责同志。”

但庆龄同志从来没有想过这些,说过这些,她追求党,只是为了奉献自己。现在,她病已垂危,危在旦夕,她仍然在等。她说:“不要叫我副委员长,要叫我庆龄同志。”小汽车飞快地奔驰着。紧接着邓颖超同志赶到她病榻前。宋任穷和廖承志同志也赶到了,报告人大常委会一致通过她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她喜悦地点头,吃力地说:“谢谢同志们。”

这之后,5月20日晨,廖承志同志又来看她时,她说话已非常困难了,但很明显,她有重要的话要对他说。

“叔婆!”廖承志同志一如既往地称呼她,“您觉得怎样?”“你们为我做的一切,我很感谢……”她喘了几口气,又说:“如果我发生问题……如果……我……”廖承志同志明白她的意思,不忍心再让她这样吃力地挣扎,就说:“叔婆请放心,我们将照您的吩咐去做。一切照您的意思去做。”她含笑点点头。紧紧握他的手。“叔婆,请您不要再讲话了,好好休养,”廖承志同志说,“我明天再来看您。”

宋庆龄同志再次微笑。这是一个那样充满向往又那样超脱的笑:“明天……”她说,“明天……”

这是她最后一句话,最后一次微笑。以后,她一直处在昏迷状态。在弥留之际,她可曾回顾自己的一生?

也许,她原本无须回顾,因为她一生都是“心安”的。因此,她才那样充满向往地面对明天微笑。

明天,她知道,人们将按照她的遗愿把她安葬在自己父母膝下,自己李姐的身边。人们不会违背她的遗愿的。因为廖承志答应了她,沈粹缜答应了她……而她,现在不已是“庆龄同志”了么?

宋庆龄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女性之一,她一生地位崇高,但她头脑中从来没有过任何“特殊”的想法。因此,也从没有过任何特殊的要求。在她心里,副委员长也好,国家名誉主席也好,都是向人民奉献自己的岗位。当她不能再为人民工作之日,她就愿意像任何一个普通人那样,安安静静地重归父母膝下,长眠在同志身边。

“占三尺地位,放万丈光辉”

著名诗人郭小川曾对千千万万普通劳动人民,普通共产党员如是歌吟。

“您的高风亮节,永远给诗人留下浓郁的芬芳。诗人全都歌颂您,您会使诗情更加浓重,诗意更加隽美,诗文永放异彩,您本身就是一首美丽、动人的诗篇。”

著名作家丁玲曾专门为她撰文如此赞颂。但她只微微笑着:“叫我庆龄同志。”

她只瞩目“明天……”“明天……”因为她知道,明天一定比今天美丽。而她,曾为明天奋斗了终生。

1987年秋-1988年春

同类推荐
  • 在春深·品人间真味

    在春深·品人间真味

    本书充满泥土气息的文字,弥漫着乡愁的韵味,这是文人们记忆中的故土、记忆中的乡村,乡村里的那些人和发生过的故事,都是远在海角天边的游子们无法割舍掉的情愫。人生在世,吃喝二字。能日日酒足饭饱,亦是一种幸福。
  • 古文观止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古文观止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中国有着历史悠久的散文传统,从先秦至明清名家辈出、佳作如林,各种文章选本可谓汗牛充栋。在众多的散文选本中,《古文观止》堪称其中最有影响的一部。此书上起周代,下至明末,囊括了名家名作及多种体裁、多种风格的文章,故三百多年来一直是一部适合初学散文者诵读的启蒙课本。为了帮助广大青少年读者阅读、理解《古文观止》,本书将原文、注释、白话翻译融为一体,更增加了“鉴赏”,对每篇文章的写作背景、思想内容、写作特点进行分析,让读者更好地了解原文的精神实质和艺术情韵。
  • 我的阿勒泰

    我的阿勒泰

    本书是作者十年来散文创作的合集。分为阿勒泰文字、阿勒泰角落和九篇雪三辑。记录作者在疆北阿勒泰地区生活的点滴,包括人与事的记忆。作者在十年前以天才的触觉和笔调初现文坛并引起震惊。作品风格清新、明快,质地纯朴原、生态地再现了疆北风物,带着非常活泼的生机。
  • 水路

    水路

    本书稿收录了我省作家李云的诗歌作品,分为六辑,收录了其《水路》《中国屏风》《大唐紫气》等代表作品。书稿收录的作品既有对人生百味的体悟,又有对岁月变迁的追寻;既有慷慨激昂的诗情喷涌,又有细腻深情的低吟浅唱。这些诗作展示了诗人思想维度和精神向度的纯正与清洁,为时代而歌,为人民而歌,立意高远,思想深刻,具有音韵之美。
  • 凯尔特的薄暮

    凯尔特的薄暮

    我曾像任何艺术家一样,期望通过种种美好愉快而意义非凡的事物,在这个创伤而笨拙的世间构筑一个小天地,并以自己的洞察力,向任何听到我的呼喊而看过来的同胞,展现一个真正的爱尔兰。因此我忠实坦诚地记录下了自己的所见所闻,除了发些感慨之词,绝没有妄加臆想。
热门推荐
  • 无敌神豪修仙系统

    无敌神豪修仙系统

    偶获无敌神豪修仙系统,从此,夏玄走上了一条通往人生巅峰的道路。“什么?你是灵寂境强者?等等,我再给直播小姐姐刷一波礼物就可以超过你了。”“什么?你拥有三品灵器?等等,我再给初中同学发个红包就能够获得十品灵器了。”……
  • 金橙良缘

    金橙良缘

    故事发生在上海这座魔幻的城市,女主角夏橙是一位努力上进,勤奋拼搏的女青年,她的身边同样围绕着一群像她一样热爱生活的人。从17岁到33岁,夏橙的三段感情经历贯穿整个故事,每段感情都链接着不同人物的人生。看别人故事,品自己人生。
  • 才女在世:丑妃也刁蛮

    才女在世:丑妃也刁蛮

    伊人,爱憎分明。伊人,爱恨纠缠。颠沛流离的医术人生,接踵而至的苦难。若爱有天意,请勿伤伊人所爱之人。若天负伊人,则为爱以身逆天而行。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沦落此世,伊人自当护其所爱之人。乱世容身,爱己之人,有缘无分,唯有来世,自当生死不离。伊人泪,吾来讲述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冰清皇后

    冰清皇后

    一件国宝的传言,两代深埋的恩怨,三生注定的情缘,四纪天子的沦陷……生死梦,山河恋,君与臣,恩与怨……何必回首生往事?且把风流唱少年!冰清玉洁的皇后,如何面对残酷的后宫,和家国的危机!
  • 我能传送万界

    我能传送万界

    穿越了,成为了一个天才废物?面对土著的凶狠屠刀该怎么办?什么!逆天机缘砸晕了我,可以传送万界了?这位道兄你过来。汪洋,沙漠,虚空你选一个吧!不知道什么意思,那贫道就给你解释解释!无尽汪洋之中有凶兽嗷嗷待哺。无垠沙漠之中无尽黄沙要将你淹没。茫茫虚空之中有永恒孤寂陪伴着你。道友,我投降!
  • 写给张先生的99封信

    写给张先生的99封信

    一个篮球砸出了两个人甜甜的爱情,看单纯可爱的小白兔是怎么被大老虎一步步放进陷阱里的。此作品以作者的真实生活为原型,愿所有相信爱情的人都能遇见那个偏爱你的人
  • 苍风神域

    苍风神域

    当神剑划破天际之时,用魔剑贯穿真实世界。
  • 腹黑小妖后

    腹黑小妖后

    呆猫笨鼠一对逗比大神,却意外的闯进了一场怪物的阴谋中,真相大白……
  • 捉鬼大师与摸金校尉

    捉鬼大师与摸金校尉

    康熙年间,一个玄学上数百年难遇的夜晚,繁星浩渺,月生双晕。三百多年后的当代,干支轮转,又是一个月生双晕的夜晚。宁静的小镇,迷信的乡村,一段玄妙离奇的旅程拉开了序幕……度怨灵、擒恶鬼、斩僵尸……一段跨越三百年的爱恋,于离奇中窥人性,于惊恐中见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