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58200000024

第24章 文学大师(2)

长诗《爱情的幻影》受到但丁《神曲》的影响,用三韵句写成,具有隐喻诗的特点。薄伽丘叙述自己一次寓意性的旅行,把歌颂德行和赞美纯洁的爱情结合起来。

1340年冬,薄伽丘父亲的商业活动受到挫折,经济状况恶化,一蹶不振。薄伽丘无法维持原先悠闲自在的生活,便回到佛罗伦萨。在佛罗伦萨尖锐激烈的政治斗争中,他始终坚定地站在共和政府一边,反对封建贵族势力。他参加了行会,曾担任管理财务的职务,多次受共和政府的委托,作为特使去意大利其他城邦和教廷执行外交使命。

1350年,薄伽丘和诗人彼特拉克相识。翌年,他受委托去邀请被放逐的彼特拉克回佛罗伦萨主持学术讨论。从此,这两位卓越的人文主义者建立了亲密无间的友谊。

薄伽丘潜心研究古典文学,成为博学的人文主义者。他翻译了荷马的作品,在搜集、翻译和注释古代典籍上作出了重要贡献。

晚年,薄伽丘一心钻研古典文化,埋头著述《异教诸神谱系》(1350~1375)和《但丁传》这两部最重要的作品。前者以丰富的史料叙述神和英雄的起源,展示神话的基础,后者则是意大利研究但丁的最早学术著作之一。薄伽丘在他的理论著述中,批判教会对诗歌的诋毁,提出“诗歌即神学”的观点;他阐述诗歌应当模仿自然,反映生活,强调文学的启迪和教育的巨大作用;要求诗人从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中吸取营养,并讲求虚构、想象。薄伽丘虽然还没有完全摆脱中世纪神学的观念,但他的文艺理论为文艺复兴时期诗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373年10月23日,薄伽丘抱病在佛罗伦萨大学《神曲》讨论会上作了最后一次演讲。第二年,契友彼特拉克的逝世,给他精神上造成了很大的打击。1375年12月21日,薄伽丘在契塔尔多逝世。

经过费力才得到的东西要比不费力就得到的东西能叫人更喜爱。一目了然的真理不费力就可以懂,懂了也感到暂时的愉快,但是很快就被遗忘了。

——薄伽丘

一代诗哲歌德

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athe,1749—1832)是德国民族文学的最杰出的代表,他的创作把德国文学提高到全欧的先进水平,并对欧洲文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少年维特之烦恼》《浮士德》等成为传世的不朽之作。

歌德一生跨两个世纪,正当欧洲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年代。封建制度的日趋崩溃,革命力量的不断高涨,促使歌德不断接受先进思潮的影响,从而加深了自己对于社会的认识,创作出了当代最优秀的文艺作品。

1749年8月28日,歌德出生于德国商业城市法兰克福一个富裕的市民家庭。他的父亲毕业于莱比锡大学法律系,获得博士学位。母亲是一名市长的女儿,乐观,说话和蔼,特别善于讲故事,是一位贤妻良母。小歌德很早就接受了来自家族的启蒙教育。人们很快就发现,这位少年天分很高,对知识吸收得非常快,而且很小就喜欢幻想,常常陶醉于一些小说的情节之中。然而,资产阶级的道德通病和死水一般的生活,常常使少年歌德疑虑重重,他自发产生了一种危机。他也在迷惑中开始尝试独立批判地去探索周围的世界。

当少年歌德将父亲收藏的两千多卷文学著作悉数阅览之后,他诗人的灵感渐渐多了起来。他曾刻画过一位天才青年的故事,这个人不顾一切危险去为自己和他人带来幸福。他明白:没有一个历史上的英雄,没有一个同时代的现实人物可以成为自己的榜样,因而他要用神话寄托理想,使人物富有人道主义精神。

当然,小歌德仍不是文学神童,事实上,他最早的诗篇并无惊人之处。而他也深信:天才创作源于对现实的深刻理解,植根于刻苦勤奋,而决不能仰赖于所谓的灵感。

1765年,16岁的歌德告别了家乡,遵照父亲的旨意来到莱比锡大学学习法律,莱比锡繁荣的科学与艺术使初到的歌德大开眼界,他对文学与现实的理解更加深刻。他为了抒发自己欢欣和痛苦的情怀,写了大量抒情诗。就这样,他的文学生涯就此开始了。

19岁那年,歌德不幸染上重病,并离开了大学,回到了故乡法兰克福。由于歌德未完成学业,父亲很不高兴。

1770年春天,恢复了健康的歌德再次离开父母,前往斯特拉斯堡大学继续学习,他喜欢社交,在那里,他结识了许多朋友。这些人中对歌德影响最大的是一位比他年长5岁的赫尔德,当时赫尔德已经因他的文学作品而知名,更重要的是,他是一位坚持用历史眼光观察世界的人,他的毫不妥协为歌德指明了怎样去全面认识时代的根本方向。这使正在觉醒的歌德大开眼界,并对他的文学生涯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歌德还积极地投身生活,并接触到了法国启蒙运动先驱伏尔泰、卢梭等人的著作。这一切都为他后来投身于“狂飚突进”的运动作好了思想准备。

1771年8月,歌德获得博士学位,同年10月,他在一次著名的演讲会上,热情歌颂了莎士比亚。歌德逐渐成长为一名反封建新文化运动的鼓手,他的笔触总是直刺腐朽、阴暗的封建统治,后来他便投身于欧洲文学史上叱咤风云的“狂飚突进”运动。这场运动宣传民族觉醒,呼吁德国民族统一,它提倡民族文学,重视民歌的发掘。

歌德还以戏剧的形式创作了一部具有德意志民族内容的作品,让一个勇敢人的形象留在了人们的记忆中,这就是《葛兹》。

1774年,歌德写了第一部闻名世界的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歌德在这里记述了一个判逆者在突破时代一切束缚的必然的生活感情经历,它使进步的年轻知识分子受到了很大的鼓舞。

1786年,在一段不愉快的政治文人的经历后,歌德决心改名换姓,只身前往意大利。在这里,他遍览名胜,接触人民,既亲身感受到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又接触到了古典文学艺术。歌德认为:艺术应当挖掘人的内心世界,从那里去寻找美、善和真正的理想。

歌德用毕业精力写完的《浮士德》反映了文艺复兴后直到19世纪初德国和欧洲的历史,描写了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过渡的发展过程。他笔下的浮士德一心向往光明,追求真理,浮士德代表新兴、进步的力量,他正在一步步走向胜利。这是一部含意极其深刻且影响至今的德国诗剧。

《浮士德》这部巨著,前后曾用了60年之久。《浮士德》的第一部完成于1808年法军入侵的时候,第二部则完成于1831年8月31日,此时他已83岁高龄。这部不朽的诗剧以德国民间传说为题材,以文艺复兴以来的德国和欧洲社会为背景,写一个新兴资产阶级先进知识分子不满现实,竭力探索人生意义和社会理想的生活道路,是一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得十分完好的诗剧。

歌德晚年的创作极其丰富,重要的如自传性作品《诗与真》《意大利游记》长篇小说《亲和力》和《威廉·麦斯特的漫游时代》,抒情诗集《西方和东方的合集》,逝世前不久,又完成了《浮士德》第二部。这些作品表现了歌德重视实践、肯定为人类幸福而劳动的思想,说明他思想中的积极因素比前一时期有所增长。《浮士德》第二部的完成,尤其突出地表现了歌德晚年思想上和艺术上的新发展。

长篇小说《威廉·麦斯特的漫游时代》虽然不如《威廉·麦斯特的学习时代》那样引人注目,然而它以探求理想的社会制度为中心,认为人们只有在为集体福利而积极劳动中才能获得人生的意义,思想比较开阔、积极。歌德晚年的许多抒情诗中闪烁着唯物主义、乐观主义思想的光芒,在当时消极浪漫主义文学风行一时的德国文坛上独放异彩。

1832年3月22日,伟大的文学家、一代诗哲歌德与世长辞。他的艺术之光却永远和他的名字一起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任何人都不笨,但如果你不利用你的大脑,你会发觉你很笨!

——歌德

谁是最幸福的人?乃是能感到他人的功绩、视他人之乐如自己之乐的人。

——歌德

伟大的戏剧天才莎士比亚

威廉·莎士比亚(W.William Shakespeare,1564—1616)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剧作家、诗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他的许多作品,比如《罗密欧与朱丽叶》《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亨利四世》《第十二夜》《裘力斯·恺撒》《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等,到现在仍深刻地影响着世人。

1564年4月23日,莎士比亚出生在英国中部埃文河上的斯特拉特福镇一个富裕的市民家庭。

幼年的莎士比亚在家乡的文法学校受过基础教育。7岁时,进入当地圣十字文法学校,学习拉丁语、文学和修辞学,并有机会接触戏剧和许多剧团。他从小就对戏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外地剧团、马戏班到镇上巡回演出时,莎士比亚每场都是热情的观众。有时,他甚至徒步跋涉十几公里到外乡观看演出。

在莎士比亚十五六岁时,由于家道中落,他只得辍学在家。18岁时,他便结了婚,几年后,他们便有了三个孩子,他们本不富裕的生活更加举步维艰。但莎士比亚“对童年时代家庭幸福生活的向往”时时促使自己重振家业,建功立名。

1587年,莎士比亚怀着对未来幸福生活的向往,抛妻别子、背井离乡,只身到伦敦谋生,摆在他面前的却是一条荆棘丛生、环境险恶的谋生之道。当时的伦敦,已是一个物华天宝、人才荟萃的大都市。政府苦于初兴的资本主义手工工场难以吸纳这些闲散人员,屡屡颁布一系列惩治“流浪汉”的“血腥立法”,尽管收效甚微,却使“流浪汉”的生活处境更加艰难。这一切,对人地生疏、从外乡农村初涉伦敦谋求职业的莎士比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然而,莎士比亚硬是靠着他的坚强、勤奋刻苦、聪明和才智,在这荆棘丛生的险恶生活道路上,开辟了一条自己的成功之道。

初到伦敦的莎士比亚,一直苦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他常常是饥寒交迫,百无聊赖,只好到剧院门口当马夫,靠伺候那些骑马前来看戏的富人挣得一点收入,路人的闲言碎语和冷嘲热讽常常深深刺痛莎士比亚的心。由于莎士比亚做事勤快,人缘也好,加上自己对戏剧产生的浓厚兴趣,他终于寻得机会结识了更多的剧院人士。他慢慢由勤杂工变成了临时替身演员,在个别演员缺席或因故迟到时,客串一些小角色,到最后,由于他对了解戏剧的逐渐深入,他甚至开始担任导演,并尝试改编与创作新剧本,慢慢地,他成了剧团离不了的大红人。

1588年前后,他创作出了自己最早的历史剧《亨利六世》,该剧热情歌颂了英勇殉国的英军将领。

1592年伦敦鼠疫流行,莎士比亚在此期间读了很多书,以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他还同各阶层的人士交往,丰富社会活动经验,勤奋写作,对戏剧的各种体裁都进行了尝试。

《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早期的一部悲剧作品,该剧被称为是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意识的爱情悲剧。莎士比亚是位多产的戏剧创作艺术家,他的许多作品如《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亨利四世》《第十二夜》《裘力斯·恺撒》《哈姆雷特》《奥瑟罗》《李尔王》《麦克白》《雅典的泰门》《暴风雨》等剧作,成功塑造了像哈姆雷特、夏洛克、奥赛罗、麦克白、罗密欧、朱丽叶等一批栩栩如生的艺术典型。

莎士比亚的戏剧多取材于历史记载、小说、民间传说和老戏等已有的材料,反映了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历史现实,宣扬了新兴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思想和人性论观点。由于一方面广泛借鉴古代戏剧、英国中世纪戏剧以及欧洲新兴的文化艺术,一方面深刻观察人生,了解社会,掌握时代的脉搏,故莎士比亚得以描绘广阔的、五光十色的社会生活图景,并使之以悲喜交融、富于诗意和想象、寓统一于矛盾变化之中以及富有人生哲理和批判精神等特点著称。

莎士比亚的作品从生活真实出发,深刻地反映了时代风貌和社会本质。他认为,戏剧“仿佛要给自然照一面镜子:给德行看一看自己的面貌,给荒唐看一看自己的姿态,给时代和社会看一看自己的形象和印记”。马克思、恩格斯将莎士比亚推崇为现实主义的经典作家,提出戏剧创作应该更加“莎士比亚化”。这是针对戏剧创作中存在的“把个人变成时代精神的单纯的传声筒”的缺点而提出的创作原则。所谓“莎士比亚化”,就是要求作家像莎士比亚那样,善于从生活真实出发,展示广阔的社会背景,给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提供富有时代特点的典型环境;作品的情节应该生动、丰富,人物应该有鲜明个性,同时具有典型意义;作品中现实主义的刻画和浪漫主义的氛围要巧妙结合;语言要丰富,富有表现力;作家的倾向要在情节和人物的描述中隐蔽而自然地流露出来。

莎士比亚的戏剧大都取材于旧有剧本、小说、编年史或民间传说,但在改写中注入了自己的思想,给旧题材赋予新颖、丰富、深刻的内容。在艺术表现上,他继承古代希腊罗马、中世纪英国和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戏剧的三大传统并加以发展,从内容到形式进行了创造性革新。他的戏剧不受三一律束缚,突破悲剧、喜剧界限,努力反映生活的本来面目,深入探索人物内心奥秘,从而能够塑造出众多性格复杂多样、形象真实生动的人物典型,描绘了广阔的、五光十色的社会生活图景,并以其博大、深刻、富于诗意和哲理著称。

莎士比亚的戏剧是为当时英国的舞台和观众写作的大众化的戏剧。因而,它的悲喜交融、雅俗共赏以及时空自由、极力调动观众想象来弥补舞台的简陋等特点,曾在18世纪遭到以伏尔泰为代表的古典主义者的指责,并在演出时被任意删改。莎剧的真正价值,直到19世纪初,在柯尔律治和哈兹里特等批评家的阐发下,才开始为人们所认识,然而当时的莎剧演出仍常被纳入5幕结构剧的模式。19世纪末,W.波埃尔和H.格兰威尔·巴克强烈反对当时莎剧演出的壮观传统,提倡按伊丽莎白时代剧场不用布景的方式演出,以恢复其固有特点。

17世纪始,莎士比亚戏剧传入德、法、意、俄以及北欧诸国,然后渐及美国乃至世界各地,对各国戏剧发展产生了巨大、深远的影响,并已成为世界文化发展、交流的重要纽带和灵感源泉。中国从20世纪初开始介绍和翻译莎剧,到1978年出版了在朱生豪译本基础上经全面校订、补译的11卷《莎士比亚全集》。1902年,上海圣约翰书院学生最早用英语演出《威尼斯商人》。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先后有65个职业和业余演出团体,以英、汉、藏、蒙、粤5种语言,文明戏、现代话剧、戏曲、广播剧、芭蕾舞剧、木偶剧等形式演出莎剧,包括了莎剧大部分重要作品。莎剧已成为中国中学、大学特别是戏剧院校的教材。莎剧的重要角色为中国演员的培养和提高开辟了广阔天地。

同类推荐
  • 天才的幽默与智慧

    天才的幽默与智慧

    一个人的幽默感是与其人的文化、知识、才气、智慧、经验、应变能力、表达技巧分不开的。人类历史上的杰出人物几乎都是著名的幽默大师。例如:哲学幽默大师苏格拉底,政治幽默大师第十六届美国总统林肯,科学幽默大师爱因斯坦,小说幽默大师马克·吐温,表演幽默大师卓别林,喜剧幽默大师萧伯纳等。笔者编译本书的宗旨,就在于以上述诸位大师的幽默片段为主体,展示人类历史上众多天才人物的幽默大观,以期读者能受到启迪、得到教益和欣赏乐趣三方面的效果。
  • 书立方4-刘邦草根皇帝

    书立方4-刘邦草根皇帝

    他出身草莽,生性喜欢酒和女人。但性情放浪的他却在短短的8年时间内,力挫群雄,成为九五之尊——大汉的开国皇帝。他就是刘邦,中国历史上一个传奇。
  • 曾国藩家书全鉴

    曾国藩家书全鉴

    曾国藩,晚清重臣,有名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湘军创立者和统率者,晚清散文“湘乡派”创始人。由于实现了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完成了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伟大事业。他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冯玉祥将军传奇

    冯玉祥将军传奇

    冯玉祥将军身经两朝数代,是中国近代和现代史上有重大影响的著名军事家、政治家和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坚强的民主斗士。《冯玉祥将军传奇》是其“为人所不敢为,说人所不敢说”之人格魅力的真实写照。该书描述冯玉祥将军人生经历中的传奇故事,这些故事表现了冯玉祥将军艰苦朴素、严以律己的生活作风,疾恶如仇、不畏权势的高贵品质。特别是挫败侵华日军无理挑衅和维护民主、反对蒋介石独裁统治的斗争精神,值得大力赞颂。
  • 蒋氏家族全传

    蒋氏家族全传

    蒋介石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是一位毁誉兼有的人物。本书详细记述了蒋介石的生平、婚姻家庭和军政生涯,涉及身世秘密、辛亥革命、上海证券交易所工作、黄埔军校时期、北伐战争、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蒋宋联姻、统一中国、围剿红军、西安事变、抗日战争、国共决战、退守台湾、传位蒋经国等内容。本书客观地描述了蒋介石领导北伐统一中国以及领导抗战抵御外侮的历史功绩,同时指出,蒋介石的独裁统治、政府的腐化堕落、民心的丧失是其失去政权的重要原因。
热门推荐
  • 一生一个我爱你

    一生一个我爱你

    尚明轩是一个有钱又长得帅爆了的花花公子,刘思怡是一个成很好长得又漂亮的女生,她跟李江是小学就在一起上学的同学,刘思怡还有一个好闺蜜叫谢妍,他们天天黏在一起性格却截然不同,过了不久,思怡发现自己喜欢上了李江,他们之间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
  • 暗卫的现代生活

    暗卫的现代生活

    黎沫身为暗卫,一朝身死,穿越到和自己同名同姓的一位学生身上。厌倦了打打杀杀的生活,现在她只想平凡度日,但却在不知不觉中成为武学大家。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公主的娱乐圈男友

    公主的娱乐圈男友

    许繁星,一个作家,偶然的一次,她的小说改编电视剧,她成为电视剧编剧……
  • 上古兵侠

    上古兵侠

    上古躯体,沉睡万年,一觉醒来躺在实验台上被人研究,又闯入现代特种部队,成为无敌兵王……称霸校园,暴走十里长街,重谱天下灵器,再灭世间邪神!说我是撩妹狂魔?不不不,我只是世人眼中的太完美!我说,刁蛮的三小姐,那个……咱们的约定还算不?
  • OMG!黑涩会三千金

    OMG!黑涩会三千金

    三个漂亮的黑道千金∶她高贵,她可爱,她调皮,这三个绝世MM是为了完成任务才会到中国的,可是却好死不死的遇见三个爆帅的贵族GG∶他冰冷,她温柔,他邪恶,“校草又怎么样,我们还是人见人爱,车见车撞的大美女呢,你们三个臭小子别以为帅就可以欺负人,就算是上帝、圣母玛利亚,也不敢动我们一根头发,更何况是你们!”,“哪来这么机车的女生呀?,我们三魅力指数破万点的GG会怕你们这三个小丫头,笑得我们肚子都快饿了!”
  • 重生之叱咤风云

    重生之叱咤风云

    杀一是为罪,屠万是为雄。屠得九百万,即为雄中雄。雄中雄,道不同:看破千年仁义名,但使今生逞雄风。美名不爱爱恶名,杀人百万心不惩。宁教万人切齿恨,不教无有骂我名。放眼世界五千年,何处英雄不杀人?我辈热血好男儿,岂能今人输古人。
  • 小白女与大叔死神的30天契约

    小白女与大叔死神的30天契约

    每个女生都在自己17岁的时幻想,从天而降一个白马王子,和自己谈一场罗曼蒂克的恋爱。然而在安楹17岁生日的时候从天而降的不是王子而是死神,好吧死神也就算了,死神不都是英俊高大帅气吗?为啥我的这个死神是个30岁的大叔,还总是那么腹黑,最关键的是他见我第一面就说我还能活30天。啊啊不要啊我的病马上就要治好了我还没有男朋友啊啊不要啊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