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641100000012

第12章 黎明前的黑暗(6)

生存是融入西藏能够成功的首要因素,但这并不意味着,当你喝着酥油茶吃着糌粑说着藏话以欣赏的心情点评着雪山蓝天帐篷牛羊的时刻,你就是一个真正的西藏人了。融入西藏,生长过青稞的大地就成为你的一块块肌体,游移着牛羊的山脉就成为嵌在你体内的一根根骨骼,漂荡着牛皮舟的江河成为喷涌在你的血脉中的鲜血:你不再是一个局外人。你的思绪便呈现山一样的硬朗线条。你的感情便像熔岩一样沸腾炽人。作为其中的一部分,你便会和西藏大地一起思考:真正的“香格里拉”在哪里?千百年来,西藏一直如时间停滞了一般,面对新社会的到来,我们能不感到躁动和惶惑不安吗?我们希望成为拉动西藏走出长期原始状态的一根纤绳。

因为我们吃过糌粑喝过酥油茶。

在甘孜,吴忠发现,同样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藏胞的体质却都很健壮。除了身体适应机制的遗传,还在于他们的饮食结构的独特,牛羊肉、酥油和糌粑面是他们的主要饮食。甘孜是农牧业混合区,牦牛和羊很多。糌粑是把青稞麦炒熟后磨成面,加酥油茶调和用手捏成团儿,抓着吃的。酥油则是用土法提炼的奶油,吴忠要求,每人每天吃一点酥油和适量牛肉,并要学会吃糌粑。

一场从改造自己的胃到大脑的革命开始了。

于无声处听惊雷。

生活康藏化初期,笑话不少。一个战士看到房东挤牛奶的手沾了些牛粪,就认为牛奶是脏的,一喝就想呕吐。有人一闻见酥油、牛奶味就恶心,年纪大的同志说:“我这么大年纪了,还让我吃奶。”一桶牛奶,放在战士中间,没人喝。指导员下令,排好队,一人一缸子,捏着鼻子往里灌。结果,帐篷边有一溜战士在呕吐。还有人吃不惯糌粑,肚子胀,说什么“身上长的疮就是吃糌粑吃的”。

每个人,无形中都携带着一片属于自己的文化观。现在,先遣支队的战士们虽然身体走进了藏区,但心理仍没走出自己的文化。要走出来同样要经历大山深谷。

这时候,精神的牵引尤为重要。

在先支的一次干部会上,吴忠给大家讲起生活康藏化的好处:

“糌粑体积小,分量轻,最适合长途行军和作战环境,我们到了宿营地,只需要烧锅开水,很快就可以吃饭。每天可以余出很多时间来,恢复疲劳,保持精力,来完成行军作战任务,如果我们不习惯吃糌粑,只有带大米,大米体积大,分量重,做饭时间长,费劲多,还不容易煮熟,在长途行军作战中,减少我们好多宝贵的休息时间。就营养来说,糌粑加牛奶酥油比山东的高梁窝窝头加辣椒和四川的大米加白菜要强得多。因此,今后我们还是学吃糌粑,不准再用青稞烙饼吃。”

有人开始鼓掌。的确,藏族文化的形成,除了和地理、宗 教密切相关,更和老百姓的衣食住行水乳交融,老百姓世俗的生活充溢着文化气息,吴忠已初步意识到这一点。他谈到了吃酥油喝牛奶:

“牛奶养分最多,在内地只有大都市中的贵族阶层才能吃上,酥油是牛奶中提炼出来的精华,养分更多。这两种东西都是最好的保健品,这里的藏胞身体为什么那样好呢?都是酥油牛奶供的。我们吃了酥油牛奶,就可以保证我们的身体始终健康。在内地我们行军饿了,可以在镇子上买些东西充饥,在这个地方,只有大草原和牧场,一路上可以买到的也只有酥油和牛奶,所以不论从健壮身体和适应环境哪一方面来说,都需要学会吃酥油和牛奶。”

吴忠还谈到了学习藏语文、穿藏靴打毛袜子的好处。

为了使生活康藏化更具说服力,先遣支队从藏胞和战士中找了很多实例,登在师里主办的《战线》杂志上。

青稞、牛奶是这片大地的精血,它孕育出藏族同胞一个个如山的躯体,巍然挺立。一件藏袍就可以走天下,把冰雪酷寒全挡在自己的世界之外。

许多战士也讲了自己的体会。彭燕在二郎山上晕倒过,但自吃了一个多月酥油后,浑身是劲,扛60斤柴一口气能走七八里路。张顺堂说,过去他们连有十三四个病号,现在只剩下两个吃多泻肚的病号。张曾法刚到甘孜时,走平路喘不过气来,上个小坡就腰疼腿酸,抬一桶水走二十多步就要休息一次,自吃了半个月酥油后,扛柴禾走二三十里也不累。

文工团编了一个河南坠子,叫《王德成吃酥油》,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当时的情景:

……九连三班王德成/初吃酥油打不通/他言说酥油腥味大/一闻见酥油脑子疼/眼看他不吃酥油两月整/身体瘦来脸发青/早起上操出虚汗/上坡喘气喘得凶/做点小事头发晕/走路腿酸腰又疼/就这样他还想不通/他言说要是叫我吃酥油/就是枪毙也不中……头一回吃下去随即呕吐/二回吃下又吐干净/两次学吃都不成/三班长又把办法生/切了一碗萝卜莱/随即递给王德成/就这样吃了一两次/王德成吃酥油就成功/吃酥油问题解决了/喝牛奶他又打不通/班长耐心去动员/同志们两口牛奶倒碗中/放上红糖加开水/送给他大家看着叫喝清/王同志接过喝下去/只觉得光甜味不腥……

读到此处,一个活生生的王德成就憨笑着站在我们面前。

饮食习惯了,语言的问题又暴露出来。

先遣支队进驻甘孜后,不扰寺庙,不占民房,不支差,处处尊重藏族人民的风俗习惯,和历代的旧军队形成鲜明对比。藏胞称他们是“嘉色巴”意为新汉人。但由于不能用语言交流,妨碍了军民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154团通过培训班等多种形式让大家学习藏语。有人说:“三年换班学它干啥?”“我们没有改造藏民,倒叫藏民把咱们改造了。”

团领导指出,没有树立长期建设西藏思想的人,他不愿意高原化,同时也“化”不好。因为他老想着“到时间就走了,化他干啥?”因此高原化和进军思想分不开。如果学会了藏语文,就可以做到思想互通,感情交流,藏胞就会认为我们是自己人,这是接近藏胞的桥梁。

干部战士们学会了几句藏语:抽烟,吃饭,阿爸,阿妈,请开门,我们是解放军。

当他们用刚学的藏语加上手势和藏胞交谈时,藏胞们一脸的兴奋和惊讶,不时发出“欧呀欧呀”的赞许声。有的藏胞家附近驻有部队,开始不放心,外出时把门锁上,后来不但不再锁门,还请战士们到家中住。

语言架起一座“连心桥”。

154团3连小炮班班长宋茂之在雅砻江边放木排,不慎把借用的卡宾枪掉进江里。枪是排长的,小宋着急,部队也组织潜水捞,顺流找,都不见影子。半个月后,藏胞格洛在下游河滩发现了这支枪。藏族男人爱枪如命,格洛把这支精巧的美国卡宾枪放在手里反复抚摸,想拿回家,但听说是解放军丢的,他跑来交给了吴忠。

“金珠玛米到甘孜,机场的修啦,还不支乌拉差,饿着肚子给我们打水、扫地,说话又和气,这样的队伍哪里去找?我拾他们的枪不送还,我的脸就会没有了……”格洛说得很激动。

还有一次,一位藏胞翻山越岭,送来两只空投的小铁皮箱,里面装满了银元。像这种送还空投物资的事,先遣支队在甘孜期间发生了几十次。

原西康省包括今四川西部和西藏东部的辽阔地域,金沙江自北向南纵贯全省,江东、江西成为两个不同的势力范围。国民党时期对西康的统治仅限于金沙江以东的大部地区,金沙江以西既无政权组织,更无一兵一卒。即使在金沙江以东的许多地方,国民党的统治也有名无实,实权操纵在土司、头人和寺庙手中。

面对这种局面,先遣支队要在这里建设一个进军基地,必须取得当地上层僧俗人士的支持与合作,“通过上层发动下层”。

十八军前指和先遣支队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甘孜一带有名望的人士纷纷向解放军靠拢。德格女土司降央白姆、玉隆大头、夏克刀登,富甲康藏的大商人邦达多吉等,都在积极为解放军筹措给养。仅德格、白玉、石渠、邓柯4个县,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就出动牦牛6万多头驮运物资26万驮。仅夏克刀登等人筹粮就达15万公斤。

夏克刀登和邦达多吉还在康定地区军管会担任了领导职务。

更有白利寺的格达活佛,亲赴昌都宣传我党和平解放西藏的主张,遇害身亡。

就在十八军北路先遣支队进驻甘孜以后,南路先遣支队也在向巴塘进发。

高山丛中,忽然出现了一块美丽的小平原,这就是位于金沙江东岸的巴塘。这里物产丰富,鸟语花香,当地有“外有苏杭,内有巴塘”一说。因为处于藏汉文化的结合地带,巴塘人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很强。第一批参加人民解放军的藏胞就是从这里走出来的。后来,它成为中国藏区的一个干部基地,据有人初步估算,第一批参加工作的巴塘人,成为省级干部的有6人,地厅级干部40多人,县处级干部100多人。还有一大批人成为知名的专家学者。

吸收藏族干部入伍,确是一着“高招”。藏族干部在语言交流、统战、后勤保障、了解当地情况等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他们行进在解放军的队列中,更是一幅流动的宣传画。共产党不是“红汉人”吗?可这支队伍里忽然有了自己熟悉的同胞的身影?共产党启用藏族人当干部,看来的确没把藏族当外人看。这是共产党摒弃大汉族主义的最好宣言。

说起巴塘的藏族干部,就不能不提平措旺阶。他现居北京,离休前的职务是全国人大常委会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

邓小平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西康省有个藏族青年进步组织——东藏民主青年同盟,为首的叫平措旺阶。

平措旺阶是巴塘人,上过小学。14岁,他和藏族进步青年昂旺格桑等到南京蒙藏学校读书。1942年,平措旺阶冒着生命危险回到康定。他的身上带着毛泽东著作和许多进步书籍,如斯诺的《西行漫记》,苏联小说《葡萄成熟的时候》等。他最初在德格小学任教,因国民党前来追捕,不得已潜往昌都,后又到云南。在云南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云南德钦,平措旺阶说服了德钦卫戍司令海正涛,准备发动武装起义。海正涛是藏族人,答应供给枪弹,已经包装好了,正待启运,因走漏消息海正涛被杀。平措旺阶逃往拉萨,并以小学教师的身份,继续开展工作。1949年7月拉萨发生“驱汉事件”,平措旺阶也被“驱逐出境”。他绕道印度经云南回到巴塘,秘密组织起“东藏民主青年同盟”,革命活动逐步走向公开。他们以“新文化之家”为阵地,一方面宣传革命真理,一方面进行社会调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们第一次在藏区升起五星红旗,向党中央、毛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发了致敬电。

1950年2月1日,解放军在雅安举行入城式,接着进驻康定。平措旺阶带着一批藏族青年到康定迎接解放大军。在这里,他通过军管会的电台向党中央汇报了地下党历史和藏区的一些重要情况。毛泽东还在莫斯科访问,主持中央工作的朱德回电,让平措旺阶去重庆,向西南局汇报工作,平措旺阶到重庆后,受到邓小平、刘伯承、贺龙三位首长的接见,邓小平要求巴塘地下党把协同解放军进藏作为最首要的任务去完成,要集中精力,全力以赴。西南局任命平措旺阶为中共西藏工委委员,并电令张国华与其见面。后来,平措旺阶随张国华回到十八军驻地新津,被任命为十八军民运部部长。

十八军南路先遣支队是分两批前住巴塘的。

作为先遣支队的“先遣”,十八军党委派陈竞波、平措旺阶带一个加强排和一部电台,先赴巴塘开展工作。

到康定后,平措旺阶给巴塘发电报,希望“东藏民青”的人到康定来。

1950年5月7日,60多个藏族青年离开巴塘前往康定,其中有三个姑娘。他们每两个人背着一支枪,还高举一面红旗,上书“东藏民主青年同盟赴康学习团”字样。走了近一个月时间,走过18个马站,他们才到达康定,受到李觉、王其梅的热烈欢迎。十几位藏族青年加入南路先遣支队。

在路上,一匹匹骡马猝然死去。大家背着沉重的背包,一步步挪向高原深处。

翻4000米的大山,山下风和日暖,山顶上却风雪弥漫,冰雹交加。

过泸定,这支孤单单的小部队进入崇西土司和毛鸭土司的领地。平措旺阶和陈竞波拜会了崇西土司。土司用干果和酥油茶招待他们。

6月,部队抵达巴塘,陈竞波是巴塘人见到的第一个“金珠玛米”。

此刻,53师副政委苗丕一正率领157团一营从天全出发。经过四天行程,他们翻越二郎山。6月18日,157团全部集结于康定。

7月9日,苗丕一再率一营离开康定,翻过折多山后,又于7月13日攀高日寺山。这座山比折多山更高。过山前听说午后山顶多风,有时还突然下雪或冰雹,所以部队在拂晓前出发,于中午2时以前顺利通过山顶;此山原始森林密布,有的老树高达三四十米,两三人方能合抱。

8月2日,部队到达巴塘。当地群众夹道欢迎,并送来一个个新鲜的苹果。

根据十八军党委的指示,成立了巴塘先遣支队党委会,由苗丕一、平措旺阶、陈竞波、刀登、曾却扎组成。苗丕一为书记,平措旺阶、陈竞波为副书记。党委成立后,布置全面工作。首先是调查金沙江西岸各方面情况,了解九代本的兵力部署及其内部情况。并对金沙江西岸的藏族官兵进行形式多样的政治宣传工作。接着,先遣支队研究了渡江作战方案,并选择渡江地点,制造了渡江的木船和牛皮船,并准备了少量橡皮舟,加强了运输力量。

平措旺阶和曾却扎还亲自到义敦去做邦达绕干的工作。邦达绕干兄弟三人控制着南到印度噶伦堡、东经康定到上海的藏区商业网。大哥邦达央丕是噶厦的四品官,经营羊毛生意,在西藏和印度拥有庞大的商业资本。老三邦达多吉经营内贸,有强大的骡邦商队来往于拉萨、昌都、康定之间,红军长征路过甘孜时,他曾任博巴政府财政部长,进藏伊始他就与解放军取得联系,并展开对藏族上层的工作。邦达绕干是家族中的老二,和噶厦、国民党都有联系。还当过金沙江西岸江卡县的宗本。

对邦达一家进行统战工作取得显著成果。

在巴塘,先遣支队还吸收一批藏族青年参军。部队多了一股新鲜血液。

他们当中,最大的已近四十岁,而最小的只有九岁,现新影厂驻西藏记者站的才旦是妈妈背着进西藏的。而像江村罗布、刘永康等,都是赤着脚走进革命队伍的。还有一个叫格朗的小战士,身上还藏着活佛的一只鞋底,当成护身的宝贝。

他们如白纸一样纯洁无瑕。

在革命队伍里,他们的灵魂得以重铸。在战争与痛苦的磨炼中,他们成为建设新西藏的“脊梁”。后来,他们成为专家学者,将军,政府要员。

他们用双手推动着西藏的历史车轮滚滚向前。

同类推荐
  • 散落的珍珠

    散落的珍珠

    本书源自七十多年前现代著名学者、作家陈西滢凌叔华夫妇的独生女儿陈小滢的纪念册,书中以抗战时期的武汉大学为背景,将伟大时代名家名人的墨迹出版,可以使读者触摸历史,感受名家的丰富的学识,闪光的思想和他们的人格魅力。
  •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

    本书分为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唐宋金元、明清、近代五章,精选了二十三种典范作品,并在附录中简要概括出了每个时代的文论特点。
  • 爱默生随笔集

    爱默生随笔集

    爱默生的思想和作品推动了美国民族精神的确立和发展。而这本《爱默生随笔集》就是他散文随笔代表作的精选译本。他的作品也让我们了解到,在我们所熟知的物欲横流、光怪陆离、追求金钱与时尚的美国,还有着自然、沉静的一面。今天,世界各国文化都面临着全球化的考验和挑战。爱默生的作品恰好可以给我们一些重要的启示和答案。今天,我们重读他的作品,重温他的思想,意义就在于此。
  • 肃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酒泉民歌(下)

    肃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酒泉民歌(下)

    本书共收录民歌二百多首,根据歌词内容分为“生活类”、“传说故事类”、“爱情类”等。
  • 长歌和短歌

    长歌和短歌

    《长歌和短歌》一书是著名作家白桦的最新诗歌集。诗人用不老之心,讴歌自然、英雄、人间深情,过往的岁月、涌动的疑惑,都是抒发激情的灵感。该诗集得到了业界的高度评价。其中的长诗《从秋瑾到林昭》,是诗人用10年时光打磨而成的“血泪之作”,曾获得“2008年《诗歌月刊》年度诗歌奖”。
热门推荐
  • 云境巅

    云境巅

    曾许一生不离,曾定生死不弃曾祈执手共与,曾愿祸福相依你的诗画世界,岂有我之一席你的梦幻人生,如何与我同济漠漠韶华如玉,寥寥待卿几许我越境而为你,忍剧痛似剥离唯愿残情共你,换你一弯笑意撕魂灭魄助你,佑你一世安余
  • 快穿之主神千态娇媚

    快穿之主神千态娇媚

    1v1不写霸道总裁。软软的小男主你爱了么?
  • 太上遥

    太上遥

    太上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是我辈。「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 风尘绝决月挽歌

    风尘绝决月挽歌

    凡此人间种种,皆是造化。纵观尘世纷纷,尽是因缘。观这等云影异变,有人杰降世,携天师造化而来,一段风云突起。仅凭此作一曲风尘,一首挽歌,以为歌颂。
  • 暗恋被暗恋

    暗恋被暗恋

    “你就穿这身来见我?”四十岁的中年男子背靠着椅子,翘着二郎腿一副轻蔑的样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大眼研究员

    大眼研究员

    “知识,来源于分解!”虚空之眼,又被大家亲切的称呼为“大眼”,“大眼怪”~还有“毒龙~”可是,他是个爱研究知识的研究员,和奇奇怪怪,也许不怎么沾边?谁知道呢~“奇奇怪怪的,也是知识”
  • 快穿之反派A炸了

    快穿之反派A炸了

    縸玖,仙界的一枚小仙女。因为得罪了天帝的儿子——太子殿下而被贬下凡,必须历经3000世界,而且会派系统发布任务,只有都完成了才能重列仙班。縸玖:……暮朝卿表示:我太难了…到了凡间,每个世界为啥都有个身上有太子殿下的灵魂气息的男人来纠缠她是什么鬼?片段一:某腹黑帝王深情道:“玖玖,这盛世繁华,你可愿与我共赏?縸玖:不…片段二:某霸道总裁:“玖玖,签下这份资产转移,现在,不仅是钱,连我也是你的。”縸玖:…片段三:某病娇竹马:“玖玖,你怎么能在我不在的时候和别的男人在一起呢?真是不乖呢……”縸玖:不,我没有…男女主1v1,男主腹黑套路女主。甜宠文~(男主有两个灵魂,一个是光明的,另一个是黑暗病娇的。可能会同时出现在同一个世界,但是不是用一个身体哦…)欢迎各位喜欢快穿文的小可爱入坑~
  • 绝色特工穿越:逆天狂妃

    绝色特工穿越:逆天狂妃

    【全文已完结,放心看】她,是二十一世纪绝色女特工,隐世门中身怀灵术的天才少女。一次意外穿越,她成为了被姐姐暗算,坠崖而亡的洛家废材五小姐。废材?丑女?可笑!谁知,山洞中,冰棺旁,废材变成了怎样的绝世天才?那漫不经心的眼光中,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绝代光华?丑陋的容颜下,又是怎样的倾国倾城之貌?当废材大放异彩,注定是一场风起云涌。当草包不再懦弱,天下唯我独尊。一朝惊变,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她猖狂的不可一世。绝色锋芒,袖手乾坤,纵横世间,她铁血冷酷震天下!凤凰涅盘,火舞飞天,翱翔在天际的不是凤凰,而是蜕变的骄龙!看她如何以狂龙之姿,睥睨天下,震慑群英!本文系列文《很狂很嚣张:医妃有毒》
  • 从诛仙开始复制诸天

    从诛仙开始复制诸天

    慕白刚刚穿越新世界,就赶上了世界大变,【诸天】游戏降临,十分光荣的成了诸天游戏玩家。这不是关键,关键是别人都是低武世界开局,他的第一个世界却是诛仙,夭寿啦!咦,我还有个复制天赋?可以复制世间所有生灵的天赋能力?!卧槽!老子要逆天啦!世界进度:诛仙(已完结)——神鬼聊斋(已完结)——仙剑奇侠(已完结)——斗罗大陆(已完结)——遮天(已完结)——一世之尊(已完结)——吞噬星空(已完结)旋律已写过三本百万字作品,人品保证,绝不太监!群号:简单旋律书友群(2459,4772)入群聊磕呀老铁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