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799800000002

第2章 理论篇——哲学其实很有趣(1)

哲学的比喻

哲学是什么?

这是一个最引人入胜而又最令人困惑的问题。不同的哲学家对之有不同的看法,甚至有些看法截然相反、相互冲突,至今没有一个定论。但是,这并不表明哲学是茫然的、无用的、不可知的。相反,哲学是指导人生活的智慧。正因为如此,尽管它复杂,却永远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看似神秘,但绝非不可知。只是,它需要我们用心去感觉,用双手去践行。伟大的先哲们早已引领我们走上了领悟哲学的道路。

下面,我们看到的是哲学家们对哲学作出的一些形象生动而又耐人寻味的比喻。仔细地品味这些比喻,不仅能使我们了解哲学的深刻意蕴,而且会使我们在欣赏、品味中体悟到什么是哲学思考,什么是哲学的辩证智慧。欣赏完这几则关于哲学的比喻,也许我们最后会发现:根本不需要去对“哲学是什么”作一个具体的追问,因为哲学绝不是某些具体的概念抑或实体所能承载的。

一、能思考的芦苇

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中最脆弱的东西,但他却是一棵能思考的芦苇。用不着整个宇宙都拿起武器来反对他,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他于死命。然而,纵使宇宙毁灭了他,人仍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东西高贵得多,因为他知道自己要灭亡,以及宇宙对他所具有的优势,而宇宙对此却是一无所知。因而,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

这是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在《思想录》中所写下的一段经典的话。这一比喻深邃,精当,却也有些许悲凉——人的思想是如此的高贵,但却拖着一个极其无能、孱弱疲软的身体!确实,人在很多地方都比不了动物。人不能像大雁一样在天空飞翔,不能像骏马一样在平原上奔驰,更不能像鱼一样在水中遨游。所以,在大自然的万千造化中,人是很卑微的一个。可是,动物只能靠本能活着,它们自出生开始,命运在冥冥中就早已注定。它们不会思考,不会抗争,不会选择,随波逐流,只有任人宰割的份儿。而人不一样,人靠头脑的思考向自己的肉身提出了挑战,靠灵魂向自己的命运发出了抗争,因此获得了崇高和伟大,成为了万物之灵。

人最不能忍受的是什么?帕斯卡尔告诉我们:人最不能忍受的,不是物质的匮乏,也不是辛苦的劳作,而是无聊,一种无所事事的无聊。当无聊来临时,你会感到无所用心,无所事事,没有激情,没有冲动,并因此而感到了自己的虚无,自己的沦落,自己的无力,自己的依赖,自己的无能与自己的空洞。

当无聊来临时,人们往往以辛勤的忙碌和消遣的游戏来麻痹自己,用热闹和纷扰来掩盖自己的心灵空虚。但帕斯卡尔却说,这种忙碌和消遣才是我们最大的不幸和苦难。因为正是它,极大地妨碍了我们想到自己,并且使我们在不知不觉中消灭了自己。若是没有它们,我们仍然会陷于无聊,而这种无聊会推动我们去寻找一种更可靠的解脱办法。可是消遣却使得我们开心,并使我们不知不觉地走到死亡。正如今天那些无厘头的娱乐节目,总是在不经意间夺取了我们的光阴和岁月。所以说,消遣是恶,快乐是罪。

更为可靠的解脱方式是什么?帕斯卡尔告诉我们:唯一能够让人摆脱无聊的,是人的思想。人唯一能够抓住和依仗的,也只有思想。思考虽然是痛苦的,但却是自由的。思想的自由是一切自由中最幸福的自由。思想的产生不受任何时空地域等因素的限制,它不用依赖任何道具,甚至不需要纸和笔,就能自导自演出属于自己的剧目。而且,思想也不受人为的干预,不会屈从于金钱、权势和社会地位,阔居广厦者的思想空间未必就比陋居简室者开阔多少。现实中的很多人,在强悍的外表下面隐藏着一颗病态的、怯弱的内心。这些人,永远也感受不到自由思考的幸福。思想不可能因为金钱和权利而得到,却经常因为金钱和权势而失去。被蒙着眼睛的驴子永远只会为主人拉磨,而不知道有一天会被屠戮;失去思考力的人是可悲的,他身处黑暗却固执地认为自己在光明之中。

帕斯卡尔说:一个人如果没有带着思想去生活,那么,他仅仅是在活着,而不是在生活,更不可能有富有意义的人生。人类正是因为“思”而获得了尊严,尽管这种思考没有现成的答案,但这种追逐却体现了人类的伟大和执著。人类的意义,世界的意义,也许就在这种不断追逐的过程中。

当然,带着思想去生活是非常痛苦的。但是,思想的痛苦源于人生的沉重。伴随着生命的提升,痛苦的思考就会升华为一种更为持久、更为充实的快乐。陶渊明说:“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这里,“欣然”二字已经将经由痛苦思考而转化来的快乐刻画得淋漓尽致。

人的生活其实就是带着悲观去执著,正如那棵脆弱的、能思想的芦苇。叔本华说:“有悲观垫底的执著,实际是一种超脱。”有悲观垫底的执著,就不易走向贪婪和虚无。有时,支撑我们生命的往往不是坚强,倒是软弱;不是乐观,而是悲观。正因如此,思考了一辈子哲学问题的维特根斯坦临终时说了这么一句话:“告诉世人,我这一生活得很幸福。”

二、知识的圆圈

据说有一次,一位学生问古希腊的哲学家芝诺:“老师,您的知识比我的知识多许多倍,您对问题的回答又十分正确,可是您为什么总是对自己的解答有疑问呢?”

芝诺没有直接回答学生的问题,而是顺手在桌上画了一大一小两个圆圈,并指着这两个圆圈说:“大圆圈的面积是我的知识,小圆圈的面积是你的知识。我的知识比你多。这两个圆圈的外面就是你们和我不知道的部分。大圆圈的周长比小圆圈长,因此,我接触的无知的范围也比你广。这就是我为什么常常怀疑自己的原因。”

芝诺把学习知识看做画圆圈,表明知识总是不断推陈出新的,绵绵没有尽头。在通向科学真理的道路上,任何人只能不断地追求真理,而不可能占有真理,以至于庄子发出了“吾生有涯,而知也无涯”的慨叹。

但问题是:哲学是否是一门知识?它是否可以像其他知识那样进行学习、传授和积累?

我们可以看到,以自然科学为代表的知识总是在不断地推陈出新,而哲学却少有进步。它仍然在围绕着那么几个哲学问题喋喋不休。所以说,哲学并不是一门知识。尽管我们很容易就能指出若干“哲学知识”,如哲学家们所说的那些东西,历史上的各种哲学思想等。但从根本上说,哲学是无法被当做一门知识来学习的。它既无法提供普遍而适用的规律和定理,也无法像其他知识那样严格界定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由此,哲学好像也无法进行定义和界定。有一个哲学家曾经自嘲地说:“谁要想让哲学家出丑,最有效的办法莫过于问他‘什么是哲学’这个问题了。”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有一千个哲学家,估计就有一千个关于哲学的定义。

正因如此,中文版的《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根本就没有设“哲学”这个条目。最新版的《不列颠百科全书》也没有设这个条目,只是在“西方哲学史”条目之下设了“哲学的本质”这样一个子目。它上面写道:“在各种各样的界说中,很难判定是否能找到某种共同的因素或为‘哲学’找到某种中心含义,以它作为一种普遍的、全面的定义。不过,人们在这方面首先试图把‘哲学’定义为‘对各种人类经验的反思’或‘对人类最为关注的那些问题的理性的、方法论的和系统的思考’。”

三、厮杀的战场

整部人类哲学史始终充斥着哲学家们互相批判、互相推翻、互相取代的斗争。基于这一客观事实,黑格尔把哲学史形象地比喻为一个“厮杀的战场”。他说:“全部哲学史就是一个战场,到处堆满着死人的骨骼。”

在黑格尔看来,哲学总是在自我批判和自我否定中发展的,因为哲学是“思想中所把握的时代”。表达新时代的哲学,必然要通过对反映旧时代的哲学的批判而获得哲学的统治地位,从而使整个哲学史成为了“厮杀的战场”。

由此看来,哲学和哲学家注定是寂寞的。迎合时代不是它的强项,而批判才是它的本性。因为它试图把握的不是真理的某个环节,而是真理的全部。

黑格尔说:真理决不是一块铸币,现成地摆在那里,可以不费力气地拿起来放在衣袋里。相反,获得真理需要一个极为漫长、不断发展的认识过程,需要在继承中批判,在批判中继承。

就批判而言,“全部哲学史就是一个战场,到处堆满着死人的骨骼”。就继承而言,每一步都是它前一步的继续。这就好比花朵开放,花蕾便消失了,而果实结出之后,花朵也便凋谢了。但是各个环节之间相互制约、缺一不可。这些环节构成一个有机的统一,每个环节在这个统一中都是必要的,它们合起来构成一个整体。

在黑格尔这里,哲学中的真理既是人的理性要达到的目标,又是通向这个目标的道路。而要踏上这条道路,最关键的是要有这样一个信念,即:“每个要摘取真理果实的人都不能固守自己的观点,而应透过这些观点看到它们所反映的人类精神所走过的历程。只知道现成地去接受仁人智士的真知灼见是不够的,还应去发现这些真知灼见反映了什么时代什么样的人类精神。”

四、密涅瓦的猫头鹰

黑格尔曾经形象地将哲学比喻为“密涅瓦的猫头鹰”。密涅瓦,是古希腊、古罗马神话中的智慧女神雅典娜,栖落在她身边的猫头鹰则是思想和理性的象征。黑格尔说,哲学就像密涅瓦的猫头鹰一样,不是在旭日东升的时候翱翔于蓝天,而是在薄暮降临时才悄然起飞。

在这里,黑格尔用密涅瓦的猫头鹰在黄昏时起飞来比喻哲学,旨在说明哲学是一种反思的活动,是一种沉思的理性。所谓反思,就是对“认识的认识”,对“思想的思想”,是思想以自身为对象反过来而思之。如果把“认识”和“思想”比喻为鸟儿在旭日东升或艳阳当空的蓝天下翱翔,那么,“反思”当然只能是在薄暮降临时才悄然起飞了。黑格尔把哲学比喻为在黄昏中起飞的猫头鹰,还有更深的一层含义,那就是:哲学的反思必须是深沉的、自甘寂寞的。黑格尔说:“时代的艰苦使人对日常生活中平凡的琐屑的兴趣予以太高的重视,现实中很高的利益和为了这些利益而作的斗争,曾经大大地占据了精神上一切的能力和力量以及外在手段,因而使得人们没有自由的心情去理会那较高的内心活动和较纯洁的精神活动……”

密涅瓦的猫头鹰是在夜幕降临之后才悄然起飞。而真正的智慧,也总是姗姗来迟的。它一开始总是以一种极为荒诞的面目出现,并不能被多数人所理解,老子说:“不笑不足以为道”。维特根斯坦在评价哲学时也说:“在哲学中,竞赛的获胜者是能够跑得最慢的人,或者是最后一个到达的人。”

由此看来,哲学并不是时代的引领者,相反,它总是落后于时代,因而不能给世界以任何教导或指导。在作秀的时代潮流和宏大的历史事件面前,它总是来得太迟。譬如古希腊、古罗马的哲学要到古希腊、古罗马衰落解体时期才能出现,因此对古希腊、古罗马的世界已不能给予教导。

正如黑格尔本人所说的:“直到现实成熟了,理想的东西才会对实在的东西显现出来,并在把握了这同一个实在世界的实体之后,才把它建成为一个理智王国的形态。当哲学把它的灰色绘成灰色的时候,这一生活形态就变老了。把灰色绘成灰色,不能使生活形态变得年轻,而只能作为认识的对象。”

五、同一句格言

黑格尔说,同一句格言,在一个饱经风霜、备受煎熬的老人嘴里说出来,和在一个天真可爱、未谙世事的孩子嘴里说出来,含义是根本不同的:“老的那些宗教真理,虽然小孩也会讲,可是对于老人来说,这些宗教真理包含着他全部生活的意义。即使这些小孩也懂得这些宗教真理的内容,可是对他来说,在这个宗教真理之外,还存在着全部生活和整个世界。”

通过“同一句格言”的比喻,黑格尔是要告诉我们:哲学不仅仅是一种慎思明辨的理性,还是一种需要切身体验的真挚情感;哲学不仅仅是一系列概念的运动和发展,而且还是蕴涵着生活阅历的主观体悟。一个人要想真正地进入哲学思考,不仅需要勤于思维,更要浸入主体的生命体验。当哲学饱含人生体验,达到一种审美的境界时,理性的力量就会自然而然地彰显出来了。

在这个意义上讲,哲学是专属于人的,因为它本身不是智慧,而是对智慧的爱。它既不能“教”,也无法“学”,只能靠参与。唯有参与到哲学思考当中去,才能领会到其中思考问题的方式。因此,领会哲学,就不能当一个置身事外的旁观者,而应该抱着投身于其中的姿态去积极参与。在人生这场大戏中,人既是导演,也是演员。哲学离不开人生,人在哲学面前也就无法充当一个置身于事外的旁观者。

据说,最早使用“philosophy”(哲学)这个词的是毕达哥拉斯。拉尔修在《明哲言行录》中记载说:当弗里阿西亚的僭主勒翁问毕达哥拉斯是什么人时,他回答说:“一个philosophos(哲学家)。”毕达哥拉斯说,在生活中,一些奴性的人生来是名利的猎手,而哲学家生来就是寻求真理的。与此相对应,他明确地把哲学家归到了自由人的行列,从而也就把自由和真理联系在了一起。

柏拉图也曾经借苏格拉底之口说:智慧这个词太大了,它适合神,而“爱智慧”这类词倒适合人类。所以说,没有对智慧的爱,而是抱着功利的态度去对待哲学,是进入不了哲学的。一个人如果从哲学中仅仅看到若干范畴和教条,当然会觉得枯燥乏味,那么他也算枉学了哲学。只有那些带着泪和笑感受和思考人生和世界的人,才能真正领略哲学的魅力。

哲学也许很简单,就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但我们似乎觉察不到,正所谓“日用而不知”!今天的哲学之所以变得抽象了、晦涩了,是因为我们总是将其当做一门知识来学习,而不愿意参与到哲学的思考当中。

我们总是期待一门学问给我们多少多少技能和知识,而不是希望从中能获得多少启迪。比如,《论语》开篇第一句话就是:“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学习而又经常复习,不是很快乐的事情吗?今天读到这句话的时候,不知道有多少人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我们在复习旧知识的时候,感到的是索然无味,而没有感觉到快乐呢?原因也许很简单,你没有把学习看做生命,没有带着自己的经历去体悟,总是想着学完知识以后去干点别的,自然就不会快乐了。

同类推荐
  • 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

    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

    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主要回顾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历程;下篇主要论述了邓小平理论对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重大贡献,以及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
  • 自然辩证法新编

    自然辩证法新编

    本书在内容结构上,采取从观念、理论、方法到实践的逻辑,分为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科学方法、技术创新方法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6个层面。在具体写法上又将知识分层结构原理和方法贯彻始终,不仅使读者能够理解理论本身,还能够知晓理论形成的条件和根据,以及如何应用具体原理分析和认识科学、技术、经济及社会现实问题。另外,注重案例分析和关系分析也是本书的特点。关系分析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而案例分析更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好方法。
  • 张居正直解《论语》《大学》《中庸》(全集)

    张居正直解《论语》《大学》《中庸》(全集)

    先读《四书》,后读经史,兼习书法,是历代帝王必修之大纲。明代万历年间内阁首辅(相当于宰相)张居正协同翰林院的讲官给万历皇帝朱翊钧(明神宗)编写的讲“四书”的讲稿后来结辑成书,名为《四书直解》,“直解”就是相当于对古文的白话翻译。当时皇帝读书称为“日讲”,万历皇帝在明隆庆六年(1572年)即位时只有十岁,这部讲稿原书以最通俗的明代白话文写成,是为万历皇帝量身定做的宫内读本。后来该书刻本流传到宫外,成为当时通行的一种读本。清代的康熙皇帝读此书后御批:“朕阅张居正尚书、四书直解,篇末俱精实之义,无泛设之词。”康熙皇帝甚至认为《四书直解》是自宋代朱熹《四书集注》之后最好的一部四书读本。
  • 魏晋玄学会要

    魏晋玄学会要

    本书采用传统史书会要(主题)的体例,对存世的魏晋玄学史料进行分门别类的搜集、归类和整理,这些史料见于正史、文集、笔记等各类文献中,经过作者长时期地收集和整理,本书成为魏晋玄学文献的渊薮,为研究者和读者了解魏晋玄学的面貌提供了方便,因而具有显著的学术意义。
  • 易经一日一解

    易经一日一解

    六十四卦网罗天地万象,穷尽宇宙之变化,展示了人事的吉凶悔吝。《易经》用阴阳之道来解释天、地、人、万物的变化原理,其中彰显了天道行健、自强不息的人类精神,同时也点明了厚德载物、与时变通的生存谋略。借鉴古老的人生指南,开启真正的智慧,我们将用和谐的举措去趋吉避凶、如意纳福,去考量世界,体验人生。
热门推荐
  • 高中过往

    高中过往

    全明星阵营来袭:理科王万洋,清纯女神倪琪,嘻哈天王冯州龙,高冷钢琴家林陌,热心少女宋敏,儒雅学霸吴宇恒,绝美萝莉秦小棉,气质地痞潘杰,游戏大师杨少博。惜财如命冯老头。以及一些其他的性格类型,比如:忠厚老实李学军,欺软怕硬王建炜,自恋癌晚期罗洋洋,骚气虞波,钢铁直男赵波,叛逆少年郑易轩……你的高中生活,是否也有过像他们一样的人,一起走进高中过往,一起走进他们的高中生活。
  • 谭某当自强

    谭某当自强

    谭瑟作为当世纪的大好青年,坐拥整个财阀集团,一觉醒来,一切都变了。他的跑车存款呢?他的系统呢?他的金手指呢?哦,它炸了!盯着把自己丢出大公司的保镖呸了一声!“等着瞧吧!老子会靠自己的努力平步青云!”
  • 异世界连接

    异世界连接

    在睡梦中突然穿越的少年,一个几乎与原先世界一模一样的地球,本以为穿越,只是,上帝的一个玩笑,打算照常生活的他,却碰上了在穿越时得到的异市系统,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 冥王游戏

    冥王游戏

    神马!冥王是个猥琐老头?我靠!系统是我爸爸?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解毒宫女惑天下

    解毒宫女惑天下

    “不要如此看我,这样做也是为了大家好。”明皓冷冷地望着那凄楚的女子,真想紧紧地拥她入怀,用自己的爱去温暖她。小文冷笑着,笑得动人,笑得凄凉透骨。他是她深深爱恋的男人,虽然,他强行要了自己。可如今,他却亲手扼杀了她肚里的孩子,她恨,她要将他碎尸万段。
  • 天帝他真香

    天帝他真香

    古人言,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史上第一真香帝,在线躺尸学习吐泡泡啦!
  • 篮球传奇少年

    篮球传奇少年

    讲述三个初一的少年,一开始从未触碰篮球,最后凭自己的努力进入校队,成为球队队长,并带领自己的球队打如初中篮球比赛的故事,打开了篮球最高境界,可是在国外被打败好几次,于是在国外开始了新的训练。。。。
  • 我的眼睛能看到幽灵

    我的眼睛能看到幽灵

    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人总会在人世间有一些执念,可是死后这一份执念却会影响着他们不能堕入轮回。这是一个名叫白玖的年轻人因意外获得了看到灵魂的眼睛帮助他们了却最后心愿的故事。
  • 替身仙妃:炉鼎大翻身

    替身仙妃:炉鼎大翻身

    腹黑公主逆袭,装傻卖萌坑死歹人!夺舍在了平胸小萝莉身上,什么,还是别人的家养小炉鼎?炉鼎也要竞争上岗?不行就会惨遭淘汰?不怕,仙苗在手,炉鼎翻身,平胸也能变女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