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032500000055

第55章 晚年生活与最后的讲演(3)

4月13日,梁漱溟在梁培宽、梁培恕、长媳和三个孙儿陪同下,前往良乡祖坟扫墓。这天风大,梁漱溟回到家后感到身体不适、气短。

4月25日,梁漱溟感觉呼吸困难,病情加重,由家人陪同到协和医院看病,大夫初步检查后,告梁留院治疗,作进一步检查。经医院采取了一些医疗措施后,梁漱溟呼吸困难有所缓解,确诊患的是尿毒症,继续住院观察。

5月3日,李渊庭夫妇到医院探病。梁漱溟眼神疲惫无力,脸色也不好,在病床上转过身来望着他们未说话。5月11日,李渊庭夫妇又到医院探望老师,梁漱溟面壁而卧,保姆赵阿姨凑到他耳边说:“李先生和阎先生来看您。”梁漱溟掉转头示意要翻转过身来,保姆扶助他翻过身来,当时梁漱溟的外甥邹小青等也在病房,他们和李渊庭夫妇都站在先生床前,只见梁漱溟用无力的双眼看看大家,闭了闭眼睛,又睁开望着李渊庭,微张口,想要说话。李渊庭靠近病床前问:“先生有话要和我讲吗?”“你比我小多少岁?”梁漱溟用低沉微弱的声音断断续续讲出这句话。“小13岁。”李渊庭回答。梁漱溟看着他,一会儿闭上眼,一会儿又睁眼看看,似有话说却未说。

5月17日,台湾《远见》月刊记者尹萍来京采访,找到梁培宽。说希望能与梁漱溟见一面,拍一张照片,知道梁病重,绝不多打扰。当尹萍与梁培宽来到病房时,梁培宽贴在梁漱溟耳边告知尹萍是从台湾来的,梁漱溟转过脸来,示意梁培宽附耳过去,断续说出: “台湾,郑彦棻与我相熟……还有张群……李朴生……他在美国……胡秋原……”当尹萍问到能否对台湾青年说几句话时,梁漱溟稍想了想,断断续续地说:“要注意中国传统文化……要读我的《中国文化要义》。”尹萍再问,对中国的未来有什么期望时,梁漱溟回答:“要顺应世界潮流。”

5月中旬一天晚上,梁漱溟突然呼唤当班陪侍的梁培宽: “我有话要说!”接着断断续续地说:“岳美中先生讲过:‘医生治得了病,治不了命。’人的寿数有限,我的寿数到了。你们不要勉强挽留了,吃点药,顺其自然发展吧!”说话时很平静。

梁漱溟曾多次表示要出院回家,一是不愿再治疗下去,二是不喜欢医院的环境。

笔者之一(李仲明)的父亲李光灿当时亦在协和医院住院,与梁漱溟隔两间病房。有一件事情给李仲明留下深刻的印象:那是1988年5月末,李父已不能吃多少饭菜,家属每天利用医院的榨汁机榨西瓜汁给李父喝。有一天,听说榨汁机被梁漱溟的保姆借去,李仲明轻轻地走到梁漱溟的病房,敲门后进屋,看见梁漱溟先生半躺靠在病床的被子上,身着黑色上衣,盖着一条单子,闭着眼睛,梁家的保姆正在小桌上榨西瓜汁,已接近榨完。李仲明犹豫了一下说:能否借我用一下,用后马上送回来。保姆有点生硬地说:“不行!我还没用完呢。”这时,只见梁漱溟先生微微睁开眼睛,声音很小地对保姆说:“不要这样,让人家先用嘛!”这让李仲明十分感动,梁漱溟一生为国为民,病重如此,仍然关怀别人。

1988年6月15日,香港大学举办了“中国宗教伦理与现代化”的学术研讨会。原本邀请梁漱溟作演讲,但因梁先生病重无法出席。梁漱溟曾于当年2月份写了一篇1000字的短文《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并进行了讲话录像。因此该研讨会第一议程就是放映梁漱溟的讲话录像,在这篇短文中,梁漱溟阐述了儒学、伦理、天下太平等中国传统思想,并指出这些传统思想精神在现代依然存在的价值。这也是梁漱溟的最后一次发言。原文如下:

我从来说中国缺乏宗教,中国人淡于宗教。孔予说: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又说:未知生,焉知死。孔子就是注重现实人生。这是孔子的非宗教态度。

有人将儒家称为儒教,这不对。儒家不是宗教。“子不语怪力乱神”。宗教与此相反,它恰恰要议论“怪力乱神”。孔家的精神全部放在照顾现实生活上,如父慈子孝,如兄友弟恭,都是眼前生活。从前读书人供奉“天地君亲师”,五者并列,“天地”与“君”、“亲”、“师”同时供奉。宗教则不能如此。宗教中的“上帝”是“全知全能”,是高于一切,不能与人并列。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儒家,总是在现实生活中毕恭毕敬于眼前。宗教则毕恭毕敬于“上帝”。故说中国人淡于宗教,中国人远于宗教。故说中国儒家不同于其他宗教。

在上述情况下,外来宗教乘虚而入。中国所有的伟大宗教均为外来的,天主教、基督教、回教、佛教,无不是外来的。中国也有些零零碎碎的迷信流行于社会,但够不上宗教。伟大的宗教中国没有产生过,有则均为外来。中国有的就是伦理。

“上帝”一词,古书上有,但不重要,而伦理在中国特别重要。伦者偶也,伦理内容的根本精神是“互以对方为重”。这与西方的“个人本位”、“自我中心”不同。“互以对方为重”,是双方的,不是单方的。此种精神在任何地域,任何情况下均合乎人情,最行得通的。

随着注重伦理而来的是讲“天下太平”。“天下”,无所不包,不分国内国外;讲“太平”而不讲“富强”。讲“富强”,春秋战国时有之,但此后均讲“天下太平”。“天下”无疆界可言。讲“天下太平”,最无毛病,最切实可行。这个精神最伟大,没有国家,这是人类理想,人类前途不外乎此。

中国此种传统精神与现代化不相冲突,它在空间上不分地域,在时间上无论何时,均合情合理。

有人说,发展商品经济要讲“利”,而中国传统强调“义利之辩”,耻于言“利”,因此是彼此矛盾的。讲义与利,义不是空的;利在义中,义包含了“利”的问题。合乎情理的利叫做义,不是完全对立的。

据叶笃义回忆:梁漱溟病重后期,叶去看梁,正好刚从台湾来的一个人,由一位中国文化书院的同志陪同来看梁先生。他看到梁先生的样子,知道无法进行对话了。于是他站在梁先生病榻前面,央求陪他一道去的人为他照了一张相。他又拿出本来预备同梁先生对话时所用的录音机来,一个人在机前喃喃自语讲了大致如下的一小段话:“我是一个刚刚由台湾来的人。我在台湾时候就与梁先生的著作有所接触。来到北京,我首先提出来要求见见梁先生。我今天见到了梁先生是我莫大的荣幸。我要求见的是一位能坚持自己的立场,而不随风倒的如×××式的人物。……”讲完这些话,他就向梁先生鞠躬告退了。

6月20日,梁漱溟的身体已极为衰弱,经医生检查后,说心和肺都好,可以做人工肾手术。梁培宽告诉父亲:“李先生、晓青、阎先生都赞成做人工肾手术。”梁漱溟点点头。正当人们满怀希望,等待6月24日做人工肾手术时,却出了意外。

6月23日早上,梁漱溟突然大口吐血,心律反常。医生采取急救措施,梁漱溟的心脏跳动这时快到1分钟170下,紧接着又急促下降。医生问:“梁老,你感觉怎么样?”梁漱溟断断续续地讲了最后一句话:“我太疲倦了,我要休息。”便溘然逝世,时上午11点35分。

当晚中央电视台报道了梁漱溟逝世的消息。6月24日, 《人民日报》《人民政协报》等报纸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都报道了“文化名人梁漱溟逝世”的消息。

7月7日上午8时半,在北京医院举行“梁漱溟遗体告别仪式”。梁漱溟安详地躺在鲜花丛中,清癯的面孔,头戴一顶瓜皮帽,遗体上覆盖着一块白布,四壁排列着花圈和挽联。

万里、李先念、彭真、邓颖超、胡耀邦、刘澜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全国政协、中央统战部、各民主党派、广西壮族自治区等有关党政机关以及中国文化书院等单位送了花圈和挽联。李先念、习仲勋、阎明复等中央领导以及有关方面负责人和梁漱溟的学生、亲友等共400多人向梁漱溟先生遗体告别。

灵堂正门两侧显挂的大幅隶书对联引人注目,联曰:“百年沧桑,为国救民;千秋功罪,后人评说。”横批:“中国的脊梁。”

在告别会上及会后,国内及台、港、澳地区和东南亚各国刊发了不少纪念文字,其中一些挽联感情深挚,仅举12例:

冯友兰的挽联:

钩玄决疑百年尽瘁以发扬儒学为己任

廷争面折一代直声为同情农夫而执言

张岱年的挽联:

善养浩然之气有学有守

弘扬中华文化立德立言

袁晓圜的挽联:

柏松永劲明月胸襟示范

金石弥坚高风亮节长存

启功的挽联:

绍先德不朽芳徽,初无意,作之君作之师,甘心自附独行传

愍众生多般苦谛,任有时,呼为牛呼为马,辣手唯留兼爱篇

任继愈的挽联:

廷议天下兴亡旷世难逢此诤友

学究华梵同异薄海痛失一代师

常任侠的挽诗:

树人立教见悃诚,爱国忧民九五龄。

一士谔谔能直语,不因污漫损清名。

遗貌清漉倍可亲,天街小雨痛斯人。

前年同室还谈往,谁识拳拳报国心!

王蘧常(复旦大学教授)的挽联:

侃侃高谈,贻谋垂千古

循循善诱,食报享大年

方敏(石家庄军械工程学院)的挽联:

一代宗师,诲人不倦

一生磊落,宁折不弯

范忠信(梁漱溟著作的一年轻读者)的挽联:

华夏风骨,中国之魂

哲人虽去,精神永存

梁漱溟的学生李渊庭怀着悲痛之情,写下这样一幅挽联:

治学邃于思辩,扶幽发微,著述等身;首创东西文化比较研究,弘扬东方学术,探索人生真谛,自成思想体系,中外共仰。道德文章无愧一代宗师。

处世巍然卓立,尽瘁国是,席不暇暖;发起豫鲁乡村建设运动,组织民主同盟,创办光明日报,关心民间疾苦,宠辱不惊。高风亮节堪称举世楷模。

时年88岁的周俟松(许地山夫人)写下挽诗一首:

哭尊梁漱溟仁兄

噩耗传来倍伤神,汉学痛失一巨人。

翁者主办光明报,寄往寒舍在香港。

号呼奔走为抗日,扼腕报国豪气真。

与我伉俪极相契,称呼地山亲兄弟。

共讨佛梵造诣深,生活简朴恬淡情。

公余老幼同嬉戏,两姓一家乐天伦。

沧桑一别五十载,去年在京又重逢。

苍颜鹤发体特建,侃侃高论似当年。

铮铮抛地金石声,朗朗铁骨岂容尘。

共忆日寇侵香港,兵荒马乱未忘情。

周公不忘中华子,游击接送得保存。

旷世难免此诤友,怎不令人悲从衷。

故旧如秋凋零逝,耄耋之人怀念深。

鞠躬尽瘁忠党国,先忧后乐怀子民。

久历严冬今春到,深惜匆匆未了功。

浩然之气垂千古,冰心玉洁留人中。

努力奋发建四化,聊慰忠魂九泉宫。

早谢晚凋是规律,冥冥安息漱溟兄。

在告别仪式上,有一副用白绸子书写的挽联引人注目:

一哭恩师梁公漱溟

为天地立心,为民生请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西方叹称“最后的儒家”,东方戏谓“出土之文物”,最后二字其实可悲。文物、出土,何故来迟?志士仁人拍案哀叹,有情天地痛苦同声。断绝学乎?斯学绝矣!纵使江山代有哲人出,后来者何时何人?呜呼!求仁而得仁。天怒,形灭,神存。

二哭恩师梁公漱溟

情不可逾,有天知、地知、人知。文必后世显,已德立、功立、言立。心是宇是宙是大海,骨为岳为山为金刚。胸怀忘名忘利,风骨不阿不折,不居庙堂只缘无求,潜处地下忧有心忧。黑云摧城城不摧,风吼大树中天立。统三军之大帅可擒拿折磨,八十岁匹夫之浩志终不可夺走。听其言观其行言与行无不一。读其书想其人学与养无不融。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耶,认真的人和他,认真的一生不正是,悲剧之主人。智者讥之不智,仁者赞之得仁,纵盖棺且慢评,是和非难说也。藏之石室金匮,五百年必有公论。总之,清清白白,认认真真,一代宗师一代哲人。

梁漱溟一生努力奋斗。为维护中国传统文化,他与“西化”派大打笔墨官司,进行文化战;为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他提出一套建设新农村理论,并亲自到乡村实验;为了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他深入敌后我游击区进行宣传鼓动工作;为了和平、民主,他与国民党进行斗争。综观他的一生,作为一个信奉佛教的儒家学者,他努力研究和宣扬孔子的学说,并有所创见和发展,在一定程度和一定范围内捍卫了中国的优良传统文化。更难能可贵的是他那表里如一、无私无畏、为民众谋利益的进取精神,更值得后人怀念。

同类推荐
  • 改革大师——王安石

    改革大师——王安石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吃透曾国藩

    吃透曾国藩

    本书是对曾国藩格言的解读,以传统文化精神激励现代青年心灵,是一本有特色的中国式励志读物。作者选取格言引自有据可考的曾国藩文集,与现代青年分享其多年以来阅读和研究曾国藩的心得与人身感悟。全文共分四篇,前三篇分别谈理念、谈修身、谈实践;并将出处不尽详细,但流布极广、裨益于青年的一些格言,收录于拾遗篇。
  • 讲书记(“民国大学与大师”丛书系列)

    讲书记(“民国大学与大师”丛书系列)

    本书分为旧学宗师、人文大家、科学巨擘三个部分,试图从宏观的背景、独特的视角、生动的场面,反映他们精彩的人生,表现其鲜明的个性。如辜鸿铭的怪癖、吴宓的浪漫、刘文典的“名士”风度、黄侃的“狂狷”、章太炎的“疯”、胡适的优雅、鲁迅的启发、马寅初的激烈、马约翰的耐心、李叔同的多礼、熊十力的性情、冯友兰的拙扑、沈从文的天真、黎东方的生动、钱钟书的睥睨、雷海宗的磅礴、林语堂的幽默、郁达夫的无奈、华罗庚的谦逊、闻一多的尖锐、老舍的文采……
  • 苏曼殊新传:解读儒文化圈天才人物

    苏曼殊新传:解读儒文化圈天才人物

    苏曼殊(1884—1918),原名戬,字子谷,更名玄瑛。出家,自取法号“曼殊”。原籍广东香山县沥溪乡。父苏杰生有一妻三妾。与大妾何合仙之胞妹何合若私通,生下曼殊。满月,母子被赶出苏家。后因苏家男丁不旺,六岁时又被父亲从日本带回交何合仙抚养。不容于族,屡遭其父之正妻陈氏等欺侮。十一岁大病被扔柴房等死,十二岁被六榕寺赞初大师带走,十三岁随姑母至上海寄养,始学画,并从西班牙人庄湘博士习英文。十五岁随表兄林紫垣赴日本横滨大同中学读书,继入日本陆军学校。归国后在苏州教书。1905年在广东惠州慧龙寺削发为僧。1918年5月病逝于上海广慈医院,享年三十五岁。临终留下八字遗言:“一切有情,都无挂碍。”本书作者集成多年来的研究成果,并结合新史料,鸟瞰曼殊的诗国,追寻其行迹,为读者勾画出一个富于生气的苏曼殊。
  • 时代边缘的沈从文

    时代边缘的沈从文

    《时代边缘的沈从文》沈从文在批评和创作的领域都和时代保持着相当的距离,这种边缘性本质上是种批判性。《时代边缘的沈从文》论述他不同时期的批评重点、批评方式、相关文学作品和由此反映出的作家心态。他在时代的种种风浪中寻找着文学和知识分子自我的位置和价值。在变动的时代背景下,沈从文及其创作经历了起伏极大的命运,但终于是:从边缘走向了中心。
热门推荐
  • 通天现世

    通天现世

    各种各样的人,千奇百怪的事。三千下界之上的是一个尔虞我诈、世道浇漓的真实修仙界,这里阶级固化、门派林立,底层人的生命往往被视如草芥。且看一个现代社会的凡人如何在此攀至巅峰,改变这个传统真实的修仙世界,最为谨慎的剑仙也将从此诞生。
  • 我的北京梦

    我的北京梦

    90后的云芳怀和肖华,怀揣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他们辞掉了厦门薪酬丰厚的工作,两人搬着沉重的行李,满怀希望来到北京,投奔了肖华妹妹经营的公司,希望借着和他们学习的机会,能有出人头地的一天。但是这中间梦想和现实的激烈撞击,让他们渐渐意识到自己离梦想越来越远........每个人的人生总要经历一些风雨和挣扎才能走得更远
  • 中国古典文艺美学论稿

    中国古典文艺美学论稿

    《中国古典文艺美学论稿》是作者近二十年来所撰写的有关中国古典文艺学与美学方面的研究文章的汇集。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生要是关于中国古典文艺思想的研究文章,第二部分则是关于中国古典美学的。全书以现代阐释与历史还原相结合的原则,对中国古典文艺美学中的一些重要范畴、命题或理论形态的内涵及其现代价值作了深入剖析,并对20世纪以来有关中国古典文艺美学的一些重要研究作了学术史清理。批判性地把握中国古典文艺美学问题的起源语境和演变历史的谱系学,注重其理论精髓、文化基质和精神原型的敞现及其现代意义的发掘,是作者的重要学术追求,也是《中国古典文艺美学论稿》所汇集的研究义章的一大特色。
  • 燕雀西北飞

    燕雀西北飞

    兰陵国小王子彭尌,经历亡国之难后,决定修仙复国。然,青天难上,仙术难学,法力难练,大道难求……神圣仙佛神是信仰圣是实力仙是得道者佛是觉悟者神分先后,先天自然神和后天封号神圣有三等九境界大圣人——圣人——准圣大神圣人——大天圣人——大地圣人上极圣人——中极圣人——下极圣人皇袍准圣——朱紫准圣——青衫准圣仙经二十四劫而进五阶大罗金仙——混元金仙——已觉金仙自在金仙——无终金仙二十四劫立春劫,雨水劫,惊蛰劫,春分劫清明劫谷雨劫,立夏劫,小满劫,芒种劫夏至劫小暑劫,大暑劫,立秋劫,处暑劫白露劫秋分劫,寒露劫,霜降劫,立冬劫小雪劫大雪劫,冬至劫,小寒劫,大寒劫
  • 血色四叶草

    血色四叶草

    简介:宁倾馨,中央音乐学院的高材生,在经历了一场同学离世后,莫名被投入进了地狱电影院。被迫出演一场场真实的恐怖电影。但她渐渐意识到,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虽然在那等恐怖的世界里生存,却遇到了此生的真爱。只有攒足10000张赎死卷,才可逃离这里!一切,才刚刚开始……
  • 当女生拥有男神系统时

    当女生拥有男神系统时

    一场看似十分完美的意外,本是聪明优秀的大小姐,却成了孤家寡人,她以为自己就这样生活一辈子。没想到在一个宁静的夜晚,二货系统从天而降,她的生活就此改变。本以为这系统是美好的金手指时,回过神来才发现,这系统特么的竟然是个男神系统。太恐怖了,有木有。……‘系统,你叫啥名来着?’【本系统名叫爱新觉罗·紫薇】大小姐抽搐:‘啥?’【爱新觉罗·紫薇······】‘·······我问你你是啥系统!’【超级无敌完美土豪男神系统】‘······’
  • 邪魅少爷的绝宠吃货

    邪魅少爷的绝宠吃货

    他们两个像一对欢喜冤家,女的就一吃货,男的是世界闻名的家族继承人,是所有女生心中男友的标准,都想成为他的女友,可他偏偏就是喜欢吃货的她,而她,偏偏就是不喜欢这样的他,于是她逃他追,上演了一出好戏.........
  • 穿越之苦嫁女

    穿越之苦嫁女

    21世纪的百合网客服陆寒烟借体还魂到古代,摇身一变成了司家少奶奶。只是嫁了个傻子,还喜欢扮鬼吓她,实在倒霉。还好陆寒烟心脏强大,但事后发现事情远不像自己想的那般简单。公公对家事糊涂,姨母把持家务却一心要害她夫君,痴儿夫君却比自己还精明!陆寒烟拍拍脑袋,自己是在做梦吗?不过,无论是梦非梦,借体重生,陆寒烟不想碌碌一世,她要把握自己命运。--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身为套路自动合成器的我也很无奈

    身为套路自动合成器的我也很无奈

    男主是冰山总裁,他内心的温柔只对她一个人开放。女主是千金小姐,身负血海深仇在爱情和仇恨中进退两难。她有着天使般的面容却从未笑颜如花过。他一掷千金却始终买不来这个小女人的心。他天资聪慧,发誓要成为世界上最强的人。她在七个男神中漂浮不定。—————————————————————我叫何大仙,是宅女兼花痴,突然有一天,我的身边出现了一个傻帽客服,一个神经老头,还有一只会说人话的猪,从此,我的生活不再安宁......我成为了炮灰,成为了恶毒女二,成为了一心要撮合男女主的妈妈...当然了,谁叫我是个套路自动合成器呢?
  • 萌宠战国

    萌宠战国

    诸葛翼公司倒闭,和老婆离婚,一无所有的他一心求死,意外救了林琳,结果被强势的林琳收留做她的跟班,随后用他的智慧帮助林琳创业,才发现宠物行业如战国一样,各方势力你争我夺,有上游的品牌方,有终端的连锁宠物店和宠物医院,有直接对接用户端的电商,夹杂着更多的窜货商和经销商,更有江湖百晓生之称的自媒体点评江湖,诸葛翼从美容师助理开始做起,帮助林琳割据一方,最后转到幕后控制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