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264000000008

第8章 身体·成长·衰老与死亡(2)

关于此问题的教育是至关重要的。从心理学上来说,孩子更动物性、更自我中心一些。而在其成长的过程中,父母就要主动地向孩子传输责任、义务、付出等这些更为“成年”的观念,以促使孩子的心智发育成熟,不至于变成自私、狭隘、没有付出与合作精神的失败的一代。

“这是不可能的。不论任何人,一旦时间到了,不想变为大人也要变为大人。”

这位父亲在回答4岁孩子的问题时,简直可以用“冷酷”来形容。这时候,其实应该考虑到孩子的心理,要让孩子对未来抱有希望。

“你担心什么?爸爸又不是要你现在马上成为大人。”

对于孩子的忧虑,父母要给予关心和安抚,一味地斥责只会加重孩子的忧虑。

“长大以后,必须要做很多事;所以就要从小学起,这样长大就会了。但是,你距离长大还有很长的时间,所以现在你不用太担心。”

像这样告诉孩子就很好。对于成为大人,孩子可能在心理上有很多的负担,这时还可以采用我们提到的常用的方式——试着反问孩子:“为什么不想成为大人呢?”问孩子的感觉,除了可以帮助孩子消除相关困扰,也可以借此给予较适当的回答。

“成为大人也很好啊,你会有更大的力气和能力来帮助别人,会懂得好多好多的知识,还可以自己挣钱花,这多好啊!那时候,爸爸妈妈也会很高兴的。”

这样的回答会让孩子对未来充满期望,同时这种回答也给了孩子一些责任感、付出感的意识,不失为一种回答问题的好方法。

妈妈,如果我越来越小,就会成为婴儿吗?

雪儿的姑姑刚刚生了一个小宝宝,人们(包括雪儿的母亲)去探望她时,都不断地点头说“真可爱啊”,“多漂亮的小家伙啊”,不少人还带了礼物去,大家都把注意力集中在婴儿身上。

雪儿拉了拉妈妈的衣服,说:“妈妈,如果我越来越小,就会成为婴儿吗?”

“雪儿,你在刚出生的时候就是婴儿。然后逐渐地长大,今后,还会继续长大,所以不会变成婴儿。”

“真没意思。”雪儿撅着嘴说。

我还能回到小时候的样子吗?

妈妈我还能变小,坐到那个漂亮的小车里吗?

敢于求异思维,富有想象力和创造精神是一个人成才的必备条件。我们应该鼓励孩子动脑筋,从不同的角度去寻找不同的答案,而不要限制孩子,阻碍孩子开阔视野。成人在考虑问题时,常要受到许多潜在因素的限制,但孩子却不同,他们可以让思维插上翅膀尽情翱翔,他们常常会想出出人意料的答案,这是很可贵的。

“你怎么会问这么傻的问题呢?”

愿意思考、喜欢探索是孩子的一种天性。每个健康的宝宝都会这么做的。但是,有些孩子渐渐地对事物探索的兴趣减少了,到了上学的年龄,他们不爱学习,马马虎虎,这又是为什么呢?究其原因,恐怕同父母对孩子的提问采用错误的回答方式有关。

“别烦妈妈了,自己玩一会儿,我忙着呐!”

有些父母认为,孩子小,没必要告诉他那么多、那么细,告诉他他也不懂。于是,往往三言两语打发了孩子,或用糊弄的态度支吾过去。孩子虽然尚不懂事,但他们也能从父母的态度上感觉到妈妈和爸爸对他的做法是否赞同。父母总是敷衍,孩子的热情自会日减。孩子的积极性受挫,久而久之,就不再喜欢提问了。

“婴儿不能够和小朋友一起做游戏,也不能够溜滑梯,更不能够去商场买玩具。雪儿,你就是因为长大了,才能做到这些婴儿无法做到的事。”

对于一个3岁的孩子而言,已经具有了某种程度的独立性。她已经可以独自走路,有时候还会撒野,有时甚至会反抗父母,不听话时,还会挨骂。看到婴儿受到大家的娇宠,她十分羡慕,希望也受到同等的待遇,因而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不要像刚才那位母亲一样,只给孩子事实上的说明,应该告诉她,还有很多乐趣是婴儿无法享受到的。这样告诉孩子,就能够有效地让孩子摆脱想要成为婴儿的想法。

妈妈会不会变成老奶奶?

晚上的时候,劳累的妈妈躺在沙发上休息。

4岁的洋洋偎在妈妈身边问道:“妈妈,你会不会变成老奶奶?”

爸爸妈妈也会变老吗?

妈妈,你可以永远这么年轻漂亮吗?

爸爸将来也会像那个老爷爷一样吗?

我不想变老,可以吗?

这个问题其实需要考虑孩子提出问题的背景。孩子可能看到妈妈很累,很憔悴,就担心妈妈会很快变老。对此,父母应给孩子一个比较确切的时间概念。

“大概是在你上大学的时候吧。不过,如果你总是很顽皮,一直让妈妈烦心,妈妈可能会更早成为老奶奶了。”

其实,孩子的意思是怕妈妈过早地变老,心里非常害怕,他的出发点是好的。他希望妈妈更有活力、更有精神。另外,妈妈回答问题时用“在你上大学的时候”这种说法也是不确切的。

“没办法,这是自然规律呀!谁也逃不掉的。”

生老病死的问题其实太过沉重,成年人尚不能完全承受,孩子稚嫩的心灵更无法担负。这样回答,会让孩子觉得未来一片黑暗,甚至对于未来产生一种恐惧感,更会本能地拒绝长大、拒绝变老。这样,一方面没有得到理想的答案,另一方面也会变得消沉。

“妈妈也不明白,回家问问爸爸吧。”

如果妈妈回家后和孩子以及爸爸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效果会很好,但是如果妈妈将此作为推托、逃避的话,孩子会感到失望,并认为父母不守信用。而他们对于此问题还会从别的渠道寻求答案。

“没事的,妈妈不会那么快就成为老奶奶的。妈妈今天稍微累了一点,休息一下就会好的。谢谢宝宝对妈妈的关心。”

这么回答孩子,孩子很快地就不会担心了。而且,父母常常对孩子的鼓励会让孩子觉得父母很爱他,会促进亲子关系的融洽。

“等你长大后结婚,也生了一个像你这样可爱的小宝宝后,妈妈就会做奶奶了。那时候,你的小宝宝就会叫我‘奶奶,奶奶’啦。不过那还要等上十几年呢。”

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会希望母亲年轻又美丽。他们并不希望母亲有像奶奶一样满是皱纹的脸。一个憔悴的母亲并不是孩子所期望的。因此,应该告诉孩子,自己要变成老奶奶还很早,孩子就会得到安慰了。

“宝宝,来,看看花园里的这棵树,这是桃树。你看,一粒树种子发芽了,这就是出生;树苗慢慢长大,变得高大挺拔、枝繁叶茂,这就是桃树的青春和壮年;它偶尔也会生虫子或者叶片变得枯黄,这就是生病;后来,树上结出了桃子,这些桃子的核也会发芽生长成新的小桃树,这就是它们在养育后代;到后来,树皮越来越粗糙,枯枝也越来越多,这是它变得越来越老了。而这时,越来越多的小桃树们却长大了,他们比自己的树爸爸树妈妈更加高大茁壮,它们需要更多的地方生长。这时候老树就会枯萎,它们把地方让给小树们,自己变成肥料,进入泥土中,哺育着小树。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就是这样养育了爸爸妈妈,爸爸妈妈也会这样养育宝宝。你想想,是不是应该尊敬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还有爸爸妈妈啊?”

这种通过比喻的方法,形象地告诉了孩子成长、衰老的全过程。衰老、死亡也是一种正常现象,不必恐惧;同时还会告诉孩子,衰老是一种奉献,是让生命得以延续和辉煌的前提。这一教育方式,无疑让孩子在得到答案的同时,还会对老人油然生出一股尊敬之情,可谓一举多得。

“宝宝,我们上次看的那本书你还记得吧。人的身体是由很多细胞构成的。这些细胞不断地复制制造新的细胞,而旧的细胞就不断地老去了——就像你的皮肤老是有一些死皮啊什么的。就这样,我们的身体逐渐地长大。但是,年龄大了以后,细胞就不那么有活力了,它们生长新细胞的力量就逐渐变弱了。这时候,老细胞也就会越来越多,于是,人也会变得衰老了,皱纹越来越多,力气越来越小,头发也会白的,更容易得病。如果有一天,体内的细胞不再生长和活动了,我们的身体就会停止运转,而死亡就来临了。但是如果我们经常运动,吃饭睡觉又比较规律地话,这些细胞的活力就会增强,人就能老得慢一些。所以,要从小养成运动和按时休息按时吃饭的好习惯。当爸爸妈妈不注意时,宝宝也可以提醒我们哦!”

这是一种科学型的回答方式。对于较大的孩子而言,他们已经初步了解了人体的一些科学知识,因此,对他们讲述一些具体的成长科学,他们也会理解的。同时又教育了孩子养成一些好习惯,让他们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有益身心的运动,来增强身体的机能,延缓衰老的到来。

为什么爷爷那么长时间不来看我呢?

爷爷一个月前去世了,每周都要见一次爷爷的年年忍不住问爸爸:“我们怎么还不去看爷爷啊?”

爸爸告诉他:“宝宝,爷爷去世了,我们看不到了,他也不能来看我们了。”

年年好奇地问:“爸爸,什么是去世呀?”

奶奶为什么那么长时间不来看我呢?

外公去了哪里?

为什么外婆躺在那里不说话也不动,外婆是睡着了吗?

爸爸妈妈也会死吗?

我什么时候会死啊?

很多孩子最初了解死亡是从《狮子王》之类的电影中得到的。当孩子看到辛巴的父亲穆法沙一动不动地躺在山谷里,辛巴在一边悲伤地站着,孩子这时候也许会向你发问:辛巴的爸爸怎么了?这时候你可以举一些自然界其他的例子:树叶由无到有,由绿变黄而后凋零。或者你也可以将你的解释更具体些:“当某种生命已经结束,他不会再有感觉,不会感觉到饥饿、炎热或寒冷;他不会再移动,不会再走路、呼吸、说话和吃东西。”

相对电影来说,书里的情节更容易被孩子领会。当书中的某个角色死掉了,这是一个与孩子交流“死亡”的好机会。你可以试着问他:“你知道‘死亡’是什么意思吗?”

假如你已经与孩子谈论过死亡,那么孩子就更容易理解身边的人已经逝去是怎么回事了。

不过,孩子在5岁以前是很难真正理解死亡的含义的,它们对于死亡的感知也是很表面化的。但是这种表面化对于孩子的心灵却是一种保护作用。所以,父母不要让孩子过多地思考这些父母尚无法真正弄懂的问题。

“人老了都会死,爸爸妈妈和你也不例外。”

由于孩子还缺乏有关时间的概念,从一个幼儿园孩子的视角来说,一个初中生就已经“很老”了。因此,当孩子问及父母是否会死的时候,父母若回答“老了就会死”,会让孩子觉得死亡离自己的亲人很近,他会对死亡很恐惧,担心失去自己的亲人。

“爷爷走了。”

“他睡着了。”

这些回答有些含糊不清,孩子会觉得爸爸妈妈没有真正回答自己的问题,还会从别的途径进行了解。此外,有心理学家指出,不要将死亡描述成睡着了或长眠不醒。如果你这样做一定会造成孩子的睡眠障碍,使他不能很好地入睡或者害怕睡眠。

“爷爷去天堂了,生前做好事的人死后都能进天堂的,那里很美很美;坏人就进不了天堂,只能进地狱。”

这样回答乍一看很好,既满足了孩子的好奇心,还让孩子日后能“向善”。但是事实上,这种回答却更阻碍孩子的心性发展。因为孩子日后在学校中、书本里会受到种种科学的教育,当学校的教育与家庭教育出现冲突时,孩子就会对父母的教导怀疑乃至抵触了。所以,回答问题时,要考虑孩子日后的发展,从一开初,就给予孩子正确的、科学的回答。

“死了就是死了,什么也做不了了。”

孩子的心灵是稚嫩的,尽管上述说法比较科学,但是语气却如斥责孩子一般。与孩子交流不仅需要正确的语言说服,亦需要语气、姿势的和缓舒坦,让孩子觉得和爸爸妈妈交流、向爸爸妈妈提问是有意思的、能得到结果的。

“小孩子别问这么多。”

一般来说,由于孩子的心智还未发育完全,因此父母最好不要主动向孩子说起死亡的事情。但是,一旦孩子问起,父母也不能逃避、推诿或以含糊不清的语言敷衍了事。因为孩子的心性是对越不知道的东西越是好奇,父母不跟他正面讲,他会因此更好奇,在通过别的方式了解到死亡的含义时,会感到恐惧或者认识出现偏差。

因此,当孩子问到时,必须正面回答,但是,父母对此问题应该点到则止,满足了孩子想知道的东西后就可以立即结束谈话。

“爷爷去了一个很远的地方,但我们现在还去不了。”

在孩子很小、对衰老和死亡还没有什么概念的时候,这种回答起码会给孩子一个安慰。但是如果孩子大了,或者是孩子喜欢刨根问底,那么还是较为正面的回答较好。

“去世就是说永远离开你了。爷爷年龄大了,年龄大了就会去世的。但是你也不要太悲伤,因为爷爷是微笑着离开你的。”

在孩子问及死亡的问题时,父母首先需要客观地告诉孩子人老了都会死的,但是也要给孩子这样一种意识:死亡距离我们还很遥远,我们还会相处好长一段时间。这样就会使孩子觉得时间还很长,不会因为受到死亡威胁而焦虑不安。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生老病死都是需要面对的重大人生问题。但是,这些问题有些父母尚不能完全明白,更何况一个几岁的孩子。因此,在面对这些问题时,父母更应该小心翼翼。一方面不能打消孩子渴求答案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又不能让孩子背负过重的心理负担。

父母首先要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观,才能以正确的语言和行为方式引导孩子们面对这些人生难题。在面对此类问题时,要在衡量孩子的认知能力、年龄、心理因素的基础上,在孩子可以理解的范围内小心回答。一般说来,父母可以从周围的环境入手,让孩子明白这是一种自然规律,是很正常的,也是不令人害怕的。万不可忌讳回答这些问题。当孩子问及时,家长如果避讳或显示出恐惧,孩子就会意识到,这是一个不受欢迎的题目。然而他的问题并没有得到回答,他也不知道到什么地方去解开这些疑虑。

孩子第一次主动发问死亡问题一般在4~5岁。此时,孩子并不太懂“死”这个词汇的含义。

6~7岁的孩子一般不认为死亡是一个生命的终结,多数会认为“死”只是暂时的离开,不久就会归来。

7~9岁的孩子则对死亡已经有了较客观的认识,知道死亡是永久的离别。

研究指出,孩子面对亲人去世,往往恐惧大于哀伤,产生严重的失落感,认为失去了一个重要的依靠,甚至幻想着自己也即将死去。一方面,他们很难接受死亡造成的既成事实,另一方面死亡带来的惊恐会造成情感上的长期困惑。因此,父母在面对孩子提出的这些问题时,一方面要正面地告诉他死亡的含义,另一方面要告诉他死亡离我们还很远,不至于让他陷入死亡的恐惧之中。

同类推荐
  • 亲爱的孩子:感动千万爸妈的教子“小情书”

    亲爱的孩子:感动千万爸妈的教子“小情书”

    本书为吴淡如的真情释放,巅峰之作。它不仅是写给孩子的“小情书”,更是深谙儿童教育心理学,具备现代教育理念的家教书和儿童成长励志书。它由吴淡如写给孩子的几十篇书信组成,书中内容不仅充满了对孩子的爱与期待,还闪烁着对当前各种教育方式的深切反思和真知灼见。本书主题涉及家庭教育及孩子成长的方方面面,例如《输在起跑线上也不怕》、《如果这样妈妈就失败了》、《爱读书有什么困难》、《当世界充满大小灾难》、《愿你有多汁的人生》等,让人读后唏嘘不已,深受启发。
  • 有助宝宝需求的87个信息

    有助宝宝需求的87个信息

    你的宝宝是否总是很烦躁,爱哭闹,而且总是要人一直抱着他?你的宝宝是否很顽固,武断又非常苛求——是个十足的麻烦人物?最受欢迎的育儿专家刘长江为你量身打造了《有助宝宝需求的87个信息》。在《有助宝宝需求的87个信息》中,你将会发现许多父母的亲身经历,并告诉你他们如何在这场与高需求宝宝的“角力”中成功地教养他们,使之成为你所期望的宝宝。凭借着和自己高需求宝宝相处的经验,作者不但非常了解你所面对的难处,同时告诉你如何以亲子依附的养育方式,将这些挑战扭转为对你和宝宝都有利的益处。他们让你清楚地看见,尽管起步维艰,这些宝宝仍然会发展出敏感、自信、信赖和其他各种正面的特质。
  • 惩罚与奖励的尺度

    惩罚与奖励的尺度

    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也是国家的未来。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事业有成,所以在孩子成长中都会或多或少的采取奖励和惩罚的手段引导孩子的发展。本书是一本关于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教育孩子时应该注意的奖惩尺度的科普读物。
  • 十月怀胎最佳方案(幸福爱巢丛书)

    十月怀胎最佳方案(幸福爱巢丛书)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才的竞争已成为事业发展的首要条件,人们越来越关注自身的命运。为了国家的繁荣,民族的强盛,家庭的幸福,优生优育以及如何提高人类自身的质量,已引起全社会的瞩目。
  • 婴幼儿辅食添加宝典

    婴幼儿辅食添加宝典

    本书内容包括:新妈妈要从基础学习辅食添加的常识、循序渐进的辅食添加、断奶后的营养餐、为生病的婴儿准备的营养餐等。
热门推荐
  • 我可能转了个假世

    我可能转了个假世

    宅男穿越一步登天成为神族皇子,可却从出生就开始莫名其妙地倒霉:驾云会从云上掉下来,吃块龙肉被龙骨头卡住,就连偷看神女洗澡都差点掉进澡池淹死。无奈之下,神帝陛下请了一位命士来帮忙。“陛下,皇子这一世被厄运缠身,恐怕不得善终,只有提前转世才能转运。”命士笑道。“我不想转世!”好不容易才投了一个好胎的宅男皇子举四肢拒绝。神帝陛下一巴掌拍了过去:“让你转你就转,下辈子你一生下来我就派神将八抬神轿去接引你!”“我要母后宫里那八个神女来接我!”信了自己老爹的皇子傻乎乎的去转世了。……可是当他从新妈的肚子爬出来后才发现,不仅自己幻想的八个神女没有,就连老爹承诺的八抬神轿也没有,而且……神族也早就彻底覆灭,没没了!
  • 龙腾九州

    龙腾九州

    主人翁秋风凌即将要退伍,因为一次特殊的训练使他步入了先天的境界,从此生命开始多姿多彩,爱恨情仇,忠与孝的抉择,回肠荡气,详情看了就知道了…….
  • 越仙缘

    越仙缘

    叶青玄原本是一位高中生,在一次学校举行的旅游中意外的跌落山崖,穿越到了大唐贞观年代的修仙门派轩辕门中,却意外的卷入到了正道与魔教的争斗中。
  • 关东军的噩梦

    关东军的噩梦

    在东北军撤离东北后,周三元兄弟四个,开始在东北展开抗日活动,成立一个抗日小分队名字就叫“关东军的噩梦”,给予关东军无限打击。
  • 恶魔殿下:丫头,你是我的

    恶魔殿下:丫头,你是我的

    他外表冷漠,其实是个腹黑霸道的恶魔殿下。她反应慢半拍,给人的感觉是呆萌。第一次她遇到他他浴巾掉了。“丫头,你都看了我的身体是不是该为我负责吧!”“什么?明明是你浴巾自己掉的。”她不满地嘟嘟嘴,脸红红的。于是两人就这样相识了。他温柔随和,喜欢打篮球。还是个帽子控。她还选择恶魔殿下还是温柔王子呢?
  • 头号商女

    头号商女

    软弱可欺的商女罗依殁了,武艺高超的将女罗依重生,公子别急,待我处理完家宅后院的小事后就来找你……索命!放心,这是一个披着复仇外衣的商女败家发家外加拐卖祸害男主的轻松故事!
  • 天幕之断情

    天幕之断情

    火神炎烨下了凡历了劫,断了情丝,损了仙骨,遍体鳞伤……为修复仙骨,再次下凡历劫。投身官家,嫁于皇家,此生,唯愿幸福安康……“哥哥,我不历劫了,我们回去好不好?”天帝闻次,道:“好啊。”却见虚空之中,那人焦急的守在自己身旁,太医把脉,惊喜道:“恭喜太子,贺喜太子,太子妃有喜了!”炎烨猛地转头,清泪滑落,“小宝……”重回人间,再续前缘。这一世,皆为前世因果……
  • 全球精灵之就决定是你了

    全球精灵之就决定是你了

    一觉醒来,北辰发现自己回到18岁高考前。面对一群既熟悉又陌生的同学和老师,他的嘴唇疯狂上扬。【没想到吧,老子回来了!】他很平静,扮猪吃老虎,装逼打脸的姿势已经摆好。【凭借中文系研究生的实力横扫这些渣渣不比修指甲来的简单,默默当个学霸吧!】背着书包上学的北辰缓缓回过神来,当他注意到路上的行人时,这才发现不对劲的地方。谁能解释下中央公园里的喷泉怎么改为王八吐水了!那个池子里吹泡泡的大鲤鱼怎么长角了?咦,那人身下骑着的钢铁怪物是什么,变形金刚兽吗?我的天,天上怎么还飞着喷火大蜥蜴!?……【卧槽,这还是我的世界吗?】
  • 末世之倔强

    末世之倔强

    末日来临,人类阴险黑暗的人面一一的暴露出来。家破身亡的她,意外的重新给了她再来一次的机会,这一次看她怎么带着她的家人怎么倔强的生活下去。
  • 盛世为凰

    盛世为凰

    四面楚歌,江山风雨飘摇,她能否力挽狂澜,打造属于她的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