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268900000008

第8章 农村基础教育及其新课程因应(3)

3.大力推进农村基础教育改革

深化农村基础教育改革,是推动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农村基础教育改革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更新教育思想,坚持为“三农”服务的方向,拓宽教育服务领域,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让农村学生“升学有基础,发展有潜力,就业有素养,创业有能力”。为此:一是要推进教学改革,农村中小学在实现国家规定的基础教育基本要求时,要紧密联系农村实际,突出农村特色。二是要推进办学体制改革,加大投入积极发展公办教育的同时还要鼓励和吸引社会、企业团体及个人等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办学,努力形成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多元办学格局以化解广大农村教育资源不足同农民群众教育需求日益增长的矛盾。三是要推进农村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能进能出、富有活力的教师管理制度,提高农村师资队伍质量。四是要推进“农科教结合”和“三教统筹”的综合改革,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农业、科技、教育等部门的合作机制,有效统筹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资源,进一步推动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五是要加快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设,大力推进农村基础教育的信息化,实现农村与城市教育资源共享,提升农村基础教育的质量。

4.整合农村教育资源减少浪费

由于我国经济基础还比较薄弱,短时期内不可能在教育投入上增加更多。而目前我国农村还有9万个教学点,学生主要还分布在这些教学点或村小。虽然这些教学点就读学生数量少,但即使数量少也要占用学校编制。因此,减少教育网点,建设规范、标准的农村寄宿制学校不失为一个可行的办法。一个乡镇建立一两所规范、标准的寄宿制学校,一方面可以扩大学校的办学规模,规范学校教育行为,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另一方面,也可以将教师集中到一起以便于各种管理和培训。而且,由于我国农村基础教育薄弱,农村学生家庭教育匮乏,留守儿童教学和教育管理问题突出,如果把学生和教师相对集中于寄宿制学校,成立一个“留守儿童之家”恰恰补充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不足,可谓是解决“留守儿童”教育及管理问题的良策。

5.强化农村师资队伍建设

发展农村教育勿“重硬轻软”。教育上所谓的“硬”指的是校园规模、校舍建设、教学设备等,“软”指的是教师和校长的素质、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学校的文化氛围等。各地政府在抓农村基础教育时一定要把钱用在“刀刃”上,因为是“穷国办大教育”,学校“硬件”建设往往耗资巨大,所以应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师资队伍建设上,重硬更要重软、重物更要重人。

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改善农村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着力提高他们的工资、住房、医疗、养老、培训等待遇,切实减轻他们的各种负担,让他们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使他们安居乐教、建功立业。

制定优惠政策吸引优秀人才到农村任教和稳定现岗农村教师安心从教。如建立在农村任教或支教教师的特殊津补贴制度,所需经费由中央和省级财政按比例分担并转移支付予以保证;也可出台相应激励政策,除国家规定的教师津贴外,增加地方名师津贴、岗位津贴、农村教师奖励基金等以稳定农村优秀骨干教师。

建立城市学校、高等院校和优质资源学校支持农村和社会各界帮扶贫困地区农村的联谊制度;鼓励支持办学质量高的城市学校跟农村建立“办学共同体”以促进教育资源共享;教育部门应多组织城市优秀教师下乡开展教研活动,传经送宝;选拔农村优秀中青年教师到城区学校开眼界、学技术,为农村学校培养“永久”牌人才;实施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以便使农村教师充分享受针对农村地区需要的同步课堂、教学光盘和卫星数据广播等优质教育资源;积极探索实施农村教师特色岗位计划,由上一级别财政直接支付教师工资,吸引优秀人才到边远地区农村任教;建立师范生到农村顶岗实习执教机制。立足农村及农村教师实际,构建具有农村特色的教师继续教育模式,尤其要注重校本培训;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积极引领农村教师进行教育科学研究。

§§§第三节 农村基础教育因应新课程

农村学生“升学无望,就业无路,致富无术”是农村教育的主要症结,也是制约农村基础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问题。目前农村教育教学普遍存在为升学和培养英才服务的倾向,很少考虑普通公民应具备的基础知识素养,课程内容脱离农村生产、生活实际以及农村学生的经验和实际,缺乏实用性,学生不能学以致用并导致学生学业失败。黑龙江省克山县北兴镇保卫村小学胡春辉校长坦言:“农村是一个巨大却没有得到很好利用的资源。今天农村学校的课程设置,都是为了引导学生按照主流社会的要求,通过考试和升学,进入城市就业的行列。与当地生活和生计有关的知识,一直处于主流教育之外。从某种程度上看,应试教育在偏远的农村地区脱离了当地的自然、文化环境,也脱离了当地人的生存和发展背景,没有为他们提供在当地就业所必需的知识和能力。培养农村孩子具备适应外部和本土两种环境的知识与能力非常必要,使农村学生在接受学校教育后,能改变自身生存状态和当地面貌,是现在农村教育面临的紧迫课题。”新课程为我国农村基础教育提供了完善和发展之良机,因此,农村基础教育应该抓住这一契机进行改革以适应国家整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和需要。

一、深化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我国基础教育的大头在农村,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我国整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既是改革的重点,也是改革的难点。可以说,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能否顺利推进,直接影响到全国新课程改革的成败。

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遵循邓小平“三个面向”的要求,贯彻落实国家的教育方针和科教兴农的方针,立足于21世纪知识经济、信息化社会和经济、科技全球一体化发展对人的素质的要求,面向我国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从农村教育改革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为培养大批跨世纪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农村劳动者和专门人才奠定基础。

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力求构建面向21世纪的以农村所有学龄儿童素质全面发展为本的、能适应不同地区农村社会发展要求的、具有多种变式的、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中小学课程体系。实现“一个目标、三个突破口”的基本任务:“一个目标”即以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要求,增强课程的适切性,满足农村中每一个儿童和青少年的基本学习需要,实现农村基础教育机会均等,适应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三个突破口”即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以下三个方面要有突破性进展;农科教结合,三教统筹,依据不同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及其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特点,因地制宜地创设多种类型的地方课程,建立具有多种可供选择变式的普教和职教相互渗透的课程体系;在确定核心课程范围和学生发展最低标准的基础上,建立适应农村社会发展需要并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多类型多层次的扩展性课程,并从实际出发处理好核心课程与扩展性课程之间的关系;紧密联系农村生产和生活实际,实现课程的生活化和大众化,增强教材的实用性,加强教学的实践环节,使学文化和学技术相结合、预备升学和预备就业相结合、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为培养农村所需要的实用型人才和创造型人才奠定基础。

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遵循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共性要求的基础上还应遵循以下原则要求:以农村中小学生素质发展的需要为中心,兼顾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以及学科特点的要求;在农科教结合、三教统筹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地区“普九”的现状,实现普通教育课程和职业教育课程相结合;以国家规定的中小学基本教育目标为基础,建立多方位多层次的课程目标体系,因地制宜实施课程的分级管理,实现课程的多元化、多样化和弹性化,以适应不同地区农村社会发展的不同需求以及学生个性发展的不同需要;增强课程与农村生产、生活的联系,实现课程的生活化和大众化,注重自学能力、生活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以课程的相对分科为基础,实现课程的整合化和综合化,减少课程门类,减轻学生的负担,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及综合能力的培养;建立动态、开放的课程教材体系,吸纳反映当代人类文明的新思想、新观念和科学技术的新成果,实现课程的现代化和开放化。

二、新课程与农村基础教育现状之间的矛盾

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必然性与中国的教育现状不免存在着刻骨的矛盾,这种矛盾最突出地表现在新课程改革与农村基础教育现状之间的矛盾上。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开,给农村基础教育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和挑战,这使得本来就弱势的农村基础教育面临更加艰难的处境,尤其在教学硬件设施和师资素质上。比如,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强调学生的主动性,探究学习成为新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这对改变一直以来教师强行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状态无疑是大有裨益的,但学生主动探究,需要学生通过现有手段或途径获得所探究问题的相关信息,通过自己或是群体的努力加工整合信息从而得出结论,所以探究必须以丰富的信息源为依托。这就要求必须有相应的图书馆、博物馆、少年宫、互联网等硬件设施,而我国农村中小学的实际却与这样的条件相距甚远。很多教材上给出的学生探究活动就成了纸上谈兵,于是新教材老教法导致学生更加不能接受。

再如,农村教师偏低的整体素质不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在对新课程改革的信心上农村教师表示出了明显的不足。2003年教育部在全国12个课改实验区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农村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信心明显偏低,他们中认为新课程理念“完全可以实现”的仅有5.6%,认为“受条件限制暂时不可能实现”的达到了44.4%。这种形势必然导致新课程成了一锅“夹生饭”。另外,由于农村学生长期生活在闭塞的环境里,与外界接触少,知识面狭窄,对各种新知识接受起来相对困难,这也为农村新课程带来不小的困难。

三、农村基础教育因应新课程

自上而下的新课程改革势不可挡,尽管当前的农村基础教育现状不乐观,原本弱势的农村基础教育面临新课程的严峻挑战处境更加艰难,但我们仍需坚定信心,努力创造条件,迎难而上,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在广大农村地区的顺利实施。

1.强化政府行为“保驾护航”新课程

各地方政府要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尤其是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纳入当地教育的总体规划,成立市(县)、乡、校三级领导小组和专家指导小组,积极构建组织网络、合力推进的管理机制。要通过各种新闻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宣传课程改革,引导全社会关注、理解、支持、参与课程改革,为新课程改革的深化营造良好的浓厚社会氛围。要落实经费保障,每年要拿出课改专项资金用于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教师培训等。要根据课程改革需要,适当增加农村中小学教师编制,并通过考核聘任进一步优化农村教师队伍。要充分发挥政府教育督导职能,加大对推进新课程改革的督导力度。从组织领导、基地建设、办学理念、教师专业发展、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等方面督促乡镇政府和农村中小学重视课改、支持课改,并把评估结果纳入乡镇领导政绩考核内容以及学校校长任用、提拔的重要依据。

2.完善农村基础教育课程设置

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既要遵循义务教育的基础性、全面性,同时还应当根据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以及学生发展需要,突出农村基础教育的特点。农村基础教育的重点应放在提高农村人口的素质,培养适应“三农”多样化需求的人才上,而不是让农村跟在城市后面自然而缓慢地“城市化”。因此,农村基础教育要突破课程设置的统一性,努力结合农村发展生产、科技致富、渴望人才的实际需要,使课程多元化、有针对性和选择性。农村基础教育课程至少应在三个层面上满足农村中小学生的需求:为继续升学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发展可能性,为不能升学的学生回到农村提供现实劳动力作准备,为农村人口流向城市作准备。只有这样,农村教育的根本宗旨才有可能回归农村人口自身的全面发展。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农村基础教育课程应当具有地方特点,小学、初中和高中等不同学段要有阶段性目标以体现发展程度的差别。如,小学应增强与农村生活实际的联系,初中应增强与农村生产实际的联系,高中应增强与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实际相联系。

3.加强农村师资队伍和课程实践基地建设

农村学校师资队伍和教学基地,是制约农村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因素。农村学校办学条件相对较差,教学基地薄弱,教师素质较弱,这些都影响着新课程的实施。因此,必须通过多种手段和措施进一步强化农村师资建设,大力提升农村教师的整体素质,提高他们驾驭新课程的能力。

要着眼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强化课程实践基地建设,作为推进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支撑。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传统教育的薄弱环节,也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各地方政府应通过制定政策,确保农村中小学课程实践基地用地,为学生提供观察、探究、操作和实践的场所,做到教学做合一,也可以把图书馆、纪念馆、国家级农业科技示范区、优质苗木繁育中心以及工厂、部队等各种社会资源及丰富的自然资源作为课程实践基地,向学生开放。

同类推荐
  • 中国人的脸谱

    中国人的脸谱

    《中国人的脸谱》是美国著名学者亚瑟·亨·史密斯先生的经典著作。开创了研究中国国民性的先河,是第一本探讨这个问题的带有社会学性质的著作,也代表了一个时代外国人的中国观,因此对后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书共总结了二十七条中国人的特性,引证丰富、或褒或贬,无不言之有据。
  • 个人主义时代之共同体重建

    个人主义时代之共同体重建

    本书的主旨在于阐述西方社会的共同体以及社会生活的状况。本书分为两大部分。在第一部分中,我们将考察后现代社会的形成过程,内容包括后福特主义或后工业主义(章)、反传统性(第二章)和全球化(第三章)对后工业社会所产生的影响;本书的第二部分讨论了不同形式的共同体是不是人类生活中所必需和重要的组成内容,并需要采取何种途径在后工业社会里维护与重建这种共同体。
  • 祝酒辞集锦

    祝酒辞集锦

    本书囊括了迎宾、生日、婚宴、节庆、乔迁、开业、庆功、聚会、送行、答谢等所有日常酒宴所能用到的祝酒辞。
  • 发展观的变革与构建和谐社会

    发展观的变革与构建和谐社会

    本书就如何从发展观变革的角度来构建和谐社会这一问题做了系统的探索与研究,具体内容包括: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精神实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及其构成、和谐世界构建等。
  • 高校学生个人信息保护法律问题研究

    高校学生个人信息保护法律问题研究

    进入信息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与快捷,但个人信息的收集和利用也随之变得轻而易举,个人信息侵权事件频繁发生。网络和媒体频繁曝光各类个人信息侵权事件,使愈来愈多的人开始关注个人信息安全问题。在网络中输入个人信息进行搜索,可以看到大量的关于学生的个人信息,同时也可以看到学生个人信息受侵害事件,如甬江职高“五十四名学生信息网上曝晒”事件中,54名学生的学号、姓名、性别、身份证号、出身日期、政治面貌、民族、入学年份、是否住校、户口性质、联系电话、通讯地址、邮政编码共13项信息全部可以看到。
热门推荐
  • 梦的叫喊

    梦的叫喊

    分为北风吹动、山高水远、岁月的灯火、镜里镜外四辑,主要收录了结局或开始:门、梦的叫喊、水上夜晚的光、纤夫、在秋林、春夜的沉思、灯光、仰面看天、倾听水声、春雪入长安等作品。
  • 千万别用OICQ

    千万别用OICQ

    发件人:西娅达奈斯时间:2014年o月x日(星期z)晚上9:57收件人:xxxxxxx<xxxxxxxx@qq.com>救救我们!请大家一定不要把这封信当成是玩笑!我因为一次医疗实验被人绑架,现在被困在一个完全封闭的屋内!和我一起被绑架的至少还有九人,其中一个人已经被凶手杀了!!我们只能在各自的房间内通过qq群交流,这封邮件只能被压缩字数发...
  • EXO之复仇归来

    EXO之复仇归来

    既然咱们的关系已经到了这种地步,那你们就不要怪我了。----吴亦桐小桐,不管你做什么哥哥永远相信你。----吴亦凡吴亦桐,我会让你尝到被自己最亲近的人背叛的感觉。----林欣悦小桐你回来吧我们需要你,我们离不开你。----EXO
  • 夜韩

    夜韩

    他,是夜家少爷——夜隐冷;她,是韩家千金——韩暗言,她一直隐藏着身份;后来......
  • 穿越之非君莫属

    穿越之非君莫属

    穿越就在眨眼睛,现代二流女明星穿越到架空王朝,自己被当成妖精就算了,遇到的人一个比一个妖孽!天呐,这是要闹哪样啊!“我是演狐狸精的,但我不是狐狸精呀!我勾引谁了我!”
  • 魇入天辉

    魇入天辉

    先练拳脚,后习内功,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内阴外阳,内外贯为一气,玄气成,定造化,化四极,掌乾坤,动彻天机。
  • 被遗忘的时光

    被遗忘的时光

    自幼家庭不睦、孤僻独立的女主人公邵伊敏在大学时期结识成熟稳重有魅力的男主人公苏哲,二人在相互试探与欣赏中相恋。当邵伊敏得知苏哲出轨后毅然决然分手。三年后,步入职场的邵伊敏再次遇到苏哲,但此时的邵伊敏已不是那个青涩的女大学生,而是独立成熟的职场女性。苏哲仍然被她深深吸引,而在职场中磨练得心智成熟的邵伊敏则在不断成熟中具备把握幸福的能力,……记忆是相会的一种方式,倘若势必要彼此相忘,那么请寻回与珍重每一段被遗忘的鲜活时光。一次放纵,他成了她生命中不可能有准备的意外。她在矛盾,是与自己挣扎,拒绝要不起的奢侈;还是试着沉溺,却又时刻准备付出代价?他在进逼,享受一段不一样的爱情,也在不知不觉中沦陷。
  • 倘若爱情能回首

    倘若爱情能回首

    “严朵,你该不会以为我真的喜欢你吧?告诉你,要不是因为你妈是小三害的我父母离婚,我根本不可能接近你!”严朵才知道,原来他接近自己只是为了报复。伤心欲绝和震惊之下,她转身离去,却意外车祸。不但双腿骨折,还流产,从此失去了做母亲的能力。可笑的是,那个男人却回过头来告诉她:“对不起,严朵,其实我爱你的!”。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源川

    源川

    葬雪山下葬雪湖,湖中亭下酌酒杯。七年前臧雪来到此地。无人知其来处,无人知其目的。七年后,臧雪下山,掀起来一场骇人听闻的风暴。这是一本正经的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