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拼音:shén注音:ㄕㄣˊ部首:礻部外笔画:5总笔画:9五笔86&98:PYJH仓颉:IFLWL郑码:WSKI四角号码:35206Unicode:CJK统一汉字U+795E
基本字义
1.道教的道士和民间的道门信士称天地万物的创造者和所崇拜的人死后的精灵:~仙。~怪。~主。~社。~农。~甫。~权。鬼使~差;2.不可思议的,特别希奇的:~秘。~奇。~异。~话。~机妙算;3.不平凡的,特别高超的:~勇。~医。~通。~圣。~速;4.心思,心力,注意力:劳~。凝~。~魂颠倒;5.表情:~色。~采。~姿。~志;6.精神:~清气爽;7.姓;8.创造万物的权能,经常用来代指拥有创造万物权能的;9.强大的人。
详细字义
〈名〉(1)(会意兼形声。从示从申,申亦声。“申”本义为“**”、“生殖”。“示”指“先人序列”。“示”与“申”联合起来表示“繁育众庶的先人”。本义:繁育众庶的先人、人民的祖先。引申义:繁育万物的天灵。)(2)传说中的天神,即天地万物的创造者或主宰者[god;deity]神,天神,引出万物者也。从示、申。——《说文》以祀天神。——《周礼·大司乐》。注:“谓五帝及日月星辰也。”阳之精气曰神。——《大戴礼记·曾子天圆》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列子·汤问》(3)又如:神司(负责某种职责的天神);神会(迎神赛会);神祇(神指天神,祗指地神。泛指神明);神浒(神仙游玩的水边);神馆(神仙或神灵所居的馆所);神歌(颂神之歌)。(4)泛指神灵[gods]神,聪明正直而壹者也。——《左传·庄公三十二年》;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者也。——《易·说卦》;百神受职焉。——《礼记·礼运》;山陵川谷丘陵能出云为风雨,皆曰神。——《礼记·祭法》;谷神不死。——《老子》。注:“五藏之神也。”;圣而不可知之谓神。——《孟子》;是故知鬼神之情状。——《易·系辞上》;百神尔主矣。——《诗·大雅·卷阿》;神,灵也。——《广韵》;田祖有神。——《诗·小雅·大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左传·庄公十年》;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故徵陈子为之记而系以迎神送神之辞。――明陈继儒《大司马节寰袁公(袁可立)家庙记》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神仙(2张)(5)又如:无神论;女神;门神;神惠(祭神食品);神道(神像);神厨(供奉神灵的石室或龛子);神祸(祭神所用的纸人纸马等东西);神煞(神威,威势);神语(神敕;神的言语);神路(指亡灵所经的路径);神魂(灵魂);神理(灵魂);神躬(犹言神魂)(6)精神[spirit]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宋·范仲淹《岳阳楼记》;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庄子·养生主》。(7)又如:凝神;劳神;聚精会神;神王(谓精神旺盛。王,通“旺”);神用(精神的功能);神光(精神;神采);神合(精神会合);神越(精神超逸;精神散失);神魂飘荡(形容精神飘忽);(8)指知识渊博或技能超群的人[talent]。如:神工(指能工巧匠);(9)神韵;韵味[romanticcharm]。如:神味(神韵趣味);神骨(神韵风骨);神致(神韵神致);神趣(神韵趣旨);(10)表情;神色[expression];俊眼修眉,顾盼神飞。——《红楼梦》。(11)又如:神和(情意相投);神色自若(神情面色镇定如常);神守(犹神情);神候(神情;气宇);神崖(神情傲岸);神仪(神情仪表);(12)肖像[portrait]。如:神争(布帛或纸上描画的神像);神子(神仙的遗像);神座(神像座位);神帐(祖先神主或神佛像前的帐幕);(13)姓。
词性变化
〈形〉(1)神奇;神异[magic]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当横行天下。——《资治通鉴》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2)又如:神井(神奇灵异的井);神枪(火枪);神獒(一种非常机敏而凶恶的大狗);神水眼(眼睛。神水,指眼内**);神狗(骂人的话。古怪的狗东西);神方(神奇的方术);神巧(神奇巧妙);神秀(神奇秀美);神区(神奇深幽处);神逸(神奇超逸);神诞(神奇怪诞);神贤(神奇美善);神剑(神奇的宝剑);神骏(形容文艺作品意境神奇新颖);神机(神异的禀赋)。(3)灵验[divine]验之以事,合契若神。——《后汉书·张衡传》(4)又如:神验(5)〈方〉∶聪明[clever;smart]。如:他真神,一下子就会了[1]“神”字
常见的定义为超自然创造者和宇宙监督者。神的不同称谓神有各种属性,最常见的能力包含全知(无穷的知识)、全能(无限的权力)与无所不在。与多神教的神祇不同,神更拥有简单、永恒、必要及唯一性。当然不同地方也因文化和宗教具有不同的神的观念及称呼。
道教的道
老子,姓李,名耳,亦称老聃,春秋时期的思想家。[2]老子认为道生成天地万物的过程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四十二章)。道生成万物之后,又作为天地万物存在的根据而蕴涵于天地万物自身之中,道是普遍存在的,无间不入,无所不包。道虽存在于天地万物之中,但它不同于可感觉的具体事物,它是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的,是构成天地万物共同本质的东西。所以,“道”存在于人类语言及图文之外,心灵可以感知而无法言传和图示。——不能靠感觉器官去体认,也难以用普通字词去表示,只能用比喻和描述来说明它的存在。道虚是道的状态,它无形无象,无处不在,没有边际。它又无时不在,无始无终,是最大的虚空,它产生出万物,是万物的宗主;装载着万物,永远也装不满。它的作用无穷无尽,道虚的作用就是无的作用。它能化解万物的矛盾,协调万物的关系,与万物混而为一。与道合一的人:老子,庄子,惠子等等
琐罗亚斯德教的马兹达
琐罗亚斯德教[3]认为阿胡拉·马兹达(意为“智慧之主”)是最高主神,是全知全能的宇宙创造者,它具有光明、生命、创造等德行,也是天则、秩序和真理的化身。马兹达创造了物质世界,也创造了火,即“无限的光明”,因此琐罗亚斯德教把拜火作为他们的神圣职责。阿胡拉·马兹达(AhuraMazda)是最高神,又名欧马兹特(Ormuzd)。阿胡拉·马兹达在善恶二元论中是代表光明的善神,与代表黑暗的恶神阿里曼(Ahriman)进行长期的战斗,最后获得胜利。创世分为七个阶段:天空、水、大地、植物、动物、人类、火。为了战斗,阿胡拉·马兹达创造了世界和人,首先创造了火。琐罗亚斯德的出生是善神阿胡拉·马兹达胜利的结果,琐罗亚斯德的精髓每一千年产生一个儿子,他指定第三个儿子为救世主,以彻底肃清魔鬼,使人类进入“光明、公正和真理的王国”。
基督教的上帝
唐朝景教的唯一神译为真主阿罗诃。利玛窦把唯一神翻译成”上帝“。基督教(新教)在清朝末年将“耶和华”由"天主"改译为“上帝”。意为全知、全能、全智、全视、全权、全爱、全造的永远至高并永生者,无所不在、无所不能、无所不知、无所不有。是万有的创造者、宇宙的统管者、真理的启示者、选民的拯救者和罪恶的审判者。圣经认为,上帝是万有的创造者、宇宙的统管者、真理的启示者、选民的拯救者和罪恶的审判者。这也是《圣经》的解释,所以《圣经》不承认在万物创造以前,除了耶和华还有别的上帝存在。根据《创世记》中的典故,上帝先在黑暗和混沌中创造了光,接着创造了天地、生物和人。《圣经》说上帝是独一无二的和全能以及世间万物的唯一创造者。上帝用七天创造天地,光亮,空气,水土,各类生物,上帝又用泥土造人,给他生命和灵魂,取名亚当,又创造夏娃。亚当和夏娃就成为人类的祖先。与神合一者:五伤圣方济各,圣沙勿略,大德兰,圣十字若望,埃克哈特大师等等
伊斯兰教的安拉
《古兰经》简明概述是:真主是最高的实在,唯一的真宰,最高的养育者、盟誓和契约的监督者、万物的创造主,他自由自在,无始无终,永恒,无形无相,至仁至慈,赏善罚恶,本然自立,无所不能,超绝时空而又无所不在,绝对彻底独一,无偶,全知全能,同时又威严无比,善恶必报,清算神速。安拉(Allāh)的字源,是由阿拉伯文的定冠词al(英语:the)与阿拉伯文的?ilāh(意思为神明)所组成,意思是绝对独一的神。对伊斯兰教起源和教义欠缺了解的一般人,则常误认伊斯兰教的神和犹太教、基督教的神称呼并不相同。其实只是阿拉伯语和希伯来语对同一个神讲法不同,音译后在各种语言中用词也不相同造成的误认。在中国,“安拉”通常意译为“真主”,或根据波斯语“????”音译为“豁大”。古兰经:“他已为你们创造大地上的一切事物,复经营诸天,完成了七层天。他对万物是全知的。”(2∶29)“真理是从你的主降示的,故你绝不要怀疑。”(2∶147)古兰经上说:“你们的主确是真主,他曾在六日内创造了天地,然后升上宝座,处理万事。”(10∶3)“随后他又创造了众天使,他们赞美他,虔诚地向他顶礼膜拜。”“接着真主又想创造亚当及其子孙,让他们居住在大地上。与安拉合一的人:卡比尔,哈菲兹,鲁米等等。
吠檀多派的梵
吠檀多派是构成大多数现代印度教派别的基础。三种基本的吠檀多经典是《奥义书》、《薄伽梵歌》和《梵经》。[4]《梵经》认为,世界的最高主宰是“梵”,“梵”是宇宙精神,是无限、无所不在、永恒不灭的精神实体,它既没有差别,也没有形态和属性,不能以概念来理解,不可用言语来表达;它是超越人类感觉经验的永不磨灭者,是世界各种现象产生、维持和毁灭的终极原因。《梵经》认为“生命我”(个体灵魂)具有普遍灵魂或最高精神的内涵,但与最高我或普遍我(梵)有所不同,最高我是永恒的,不被创造,而生命我是由最高我演变的。生命我和最高我在本质上是同一的,正象瓶子内、外的虚空是相同的一样,而在形式上是不同的。生命我受到非永恒的器官的局限。这种“梵我如一”的思想是继承了奥义书中唯心主义的中心思想。关于自然和梵的关系,《梵经》认为,世界是由梵构成的,梵是自然的质料因,也是世界形成的动力因,它是自然的作者、主宰者;梵创造了世界的多样性,它是大自然的形相因;大自然是梵演变的目的。总之,物质世界和我都是梵的一部分,由梵演变出来并完全受梵的制约;梵、我在本质上相同,而在形式上不同,所以《梵经》时代的吠檀多理论被称为“不一不异论”。典型代表人物有:乔奈波陀(640~690)。他著有《蛙氏奥义颂》。该著作共4章215颂,对于梵、我、幻的关系提出4点看法:①宇宙最高实体是梵,梵是绝对真实的存在;②自然界是梵通过一种称为摩耶(Māyā)的魔力创造出来的,是一种不真实的表象;③我(灵魂)和梵同一不二;④解脱的最高目的是亲证梵我如一,认识灵魂的真正本性。其他代表人物:商羯罗,罗摩奴阇,摩陀婆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