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475000000018

第18章

心理导航

避免孩子的人生走弯路

美国一位教育家说,孩子来自天堂。的确,他们就如同天使一般降临人间,为每个家庭、整个社会带来欢乐和希望。但也正是因为他们那天使一般的纯真、善良和无邪,让他们更容易受到社会、校园和家庭中的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侵蚀。作为陪伴孩子成长和教育孩子成人、成才的家长,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帮助我们的孩子拥有健康、健全的身心,避免他们在人生的舞台上少一些磕绊,少一些弯路。

逆境面前,教孩子如何坦然应对

现代教育有一个新名词叫“逆商”,这是继智商、情商之后的另一个衡量人的标准。从中我们可以看到,逆商在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视程度已露端倪。

然而,很多中国父母却离这一点还很遥远,他们认为,孩子是自己的掌中宝,怎么爱都不为过,怎么还忍心让孩子去承受挫折呢?于是,凡事都亲力亲为,恨不得把孩子长大成人后的一切都规划好,都为孩子去做,好让孩子活得轻松。

不可否认,这种舐犊情深的情感是人的本能的体现,但是,孩子毕竟要作为一个独立的人步入社会,假如一直受父母庇护的话,孩子又怎么能面对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正确的教育方法是让孩子能够独立应对一些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麻烦,这样他们才能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坦然面对逆境,而不至于到那时候还想着如何找父母帮忙。

在一本教育类书籍里讲过这样一件事:冬季里的一天,同上小学六年级的腾腾和笑笑相约去郊外爬山,由于山的海拔只有几百米,两个孩子很快就爬到了山顶。

在领略过山顶光秃秃的风光后,两个人开始准备下山,于是,这两个朝气蓬勃的小男孩开始时而哼唱着歌,时而聊着天一起往山下走。

然而出乎他们意料的是,在下到半山腰时,腾腾被山上滚落下来的一块石头给砸伤了,左小腿疼痛难忍,腾腾痛苦而隐忍着喊着疼。笑笑一开始以为腾腾是装模作样,还开腾腾的玩笑:“你这个腾腾,这回真的让你‘疼’了。”

随后,笑笑见腾腾疼得汗珠都下来了,才知道大事不妙,可是他们又没有手机,无法和外界取得联系。而且现在是冬季,周围除了他们,根本没有爬山的人。一时间,笑笑手足无措,而疼得龇牙咧嘴的腾腾却说:“我能爬下山!我们继续走!”

笑笑本想背着腾腾,可是腾腾人高马大,笑笑瘦弱矮小,只能勉强搀扶着腾腾。可是没走多远,笑笑就坚持不了了,他急得坐在地上直掉眼泪,而腾腾却安慰他说:“相信自己,我们能下山的。”说完,只见腾腾尝试着用手支撑着身体,向山下爬去。

让几乎所有人都难以想象的是,腾腾拖着受伤严重的左腿,居然爬回了家里。事后检查时,医生都夸赞他有着顽强的毅力,医生还说,如果在山上下不来,可能会因为失血过多而有生命危险。

如果你是腾腾的父母,想必一定会为有这样的孩子而骄傲和自豪。一个受了重伤的十多岁的孩子居然能在逆境面前如此顽强,实在令人佩服!

可看看生活中更多的孩子是什么样子呢?他们饭来张口,衣来伸手,遇到点儿困难就害怕、就退缩,就寻求大人的帮助,而不懂得坚持、不懂得奋斗,不懂得靠自己的力量去战胜困难。两相比较,哪一类孩子更能够在遭遇困境时顺利跨越,你的心里或许已经有答案了吧?

1.对孩子适度严格要求

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特别是现代家庭多是一个孩子,所以父母疼爱孩子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这并不表示可以任由孩子为所欲为,不去严加管教。所谓“打是亲骂是爱”,这句用在打情骂俏中的俗语同样适用于教育孩子。当然,我们所说的“打”和“骂”并非是指棍棒教育,而是建立在爱的基础上对孩子行为的严格要求和适当的责罚。

2.鼓励孩子逆境面前不退缩

尽管培养孩子的逆商很有必要,但是这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家长们应该拥有耐心。一般来说,孩子身处逆境时就会产生消极情绪,对继续挑战下去没有信心,一心想着“撤退”。这时候,如果父母引导得当,鼓励孩子勇于面对困境,那么孩子很可能会重新振作起来,迎接挑战。比如,当孩子爬山怕高、怕摔倒时,父母就鼓励他:“别怕,你能行,摔一跤算什么?你会战胜山顶的”;当孩子害怕走平衡木、游泳时,父母告诉孩子:“你可以的,战胜它,你就是最强大的”……

让孩子远离悲观,因为乐观才是成功的要诀

与人相处,我们都喜欢那些快乐积极的人,回过头看我们自身,当我们表现出快乐的情绪时,就会吸引更多的朋友,相反,如果我们总是情绪低落,那么别人也会远离我们。

其实不光人际关系,一个人对于一件事、一种状态乃至整个生命持什么态度,将决定其能否快乐、幸福以及能否成才、成功。

为此,家长们有必要重视孩子乐观性格的培养。要知道,只有乐观,才能让孩子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同时不断进取。正如某思维心理学专家曾说过的:“乐观是成功的一大要诀。”因为与乐观相对的是悲观,悲观常会让人在无意识中丧失斗志、不思进取,进而无法获得优秀的人生。

作为家长,恐怕没有人喜欢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悲观者,既然如此,那我们该做什么样的努力呢?

美国曾有这样一对兄弟,一个性格十分乐观,另一个却非常悲观。为了能让孩子们的性格稍微“平衡”一点儿,孩子们的父母想出来这样一个办法:将乐观的孩子锁进堆满马粪的屋子,将悲观的孩子锁进漂亮的放满玩具的屋子。

过了一会儿之后,父母想看看孩子们是什么情况,于是分别走进了两个孩子所待的地方。当父母走进悲观孩子的屋子时,发现他正坐在角落里,一把鼻涕一把泪地沮丧着。原来,他不小心弄坏了玩具,担心父母的责备,因此便不再玩耍,在哭泣中等待父母的到来。

然而,令父母更为吃惊的是,当他们走入锁着乐观孩子的屋子时,却发现孩子正兴奋地用小铲子挖着马粪,将散乱的马粪铲得干干净净,看到父母来了,他高兴地说:“爸爸,这里有这么多马粪,附近一定有一匹漂亮的小马,所以我要为它清理出一块干净的地方来!”

随后的日子里,这个乐观的孩子慢慢长大,后来成为了美国总统,他就是里根。

从上面这个事例中可以看出,乐观的性格为里根带来的不仅仅是快乐和奋进的力量,还有不可抵挡的成功之势。

如果说乐观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催化剂,那么悲观是一个人遭遇失败的孵化器,因此,作为家长,我们要想让孩子成才、成功,培养其乐观的精神是非常重要的。一旦我们的孩子具备了乐观的心态,那么不管什么情况下,他都会告诉自己,明天会比今天更好,未来也会比现在更美好。当孩子有了这样的想法,那么他就会为此不断地去努力,即使遭遇挫折,也会想办法扭转局面,战胜困难。

那么,家长该如何来培养孩子乐观的个性品质呢?

1.引导孩子摆脱困境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难免遇到不称心的事情,这就需要家长多留意孩子的情绪变化。如果孩子能够自己解脱,则不用担心,假如孩子始终闷闷不乐,无论自己有多忙,家长都应该抽出时间来和他交谈,教给他学会忍耐和坚强面对,并鼓励他凡事向好的方面努力,尽量不要受到消极思想的影响。

2.别对孩子“抑制”太多

有些孩子之所以不快乐,主要是由于家长对他限制太多,让他感觉自己没有自由。在一些独生子女家庭,家长往往会对孩子的行为和举动十分小心,甚至替孩子包办一些事情,使之无法亲自体验做事的乐趣,同时也丧失了快乐的源泉,所以说,在一些事情上,家长不妨适当放手,给孩子一个自由活动的空间,让孩子自己去选择和处理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3.做乐观积极的父母,为孩子树立榜样

如果留意一下,我们会发现,那些乐观的家长,其孩子往往也活泼开朗,遇到问题往好处想,而那些总是一脸郁闷的家长,其孩子也多是沉默寡言、喜欢生气,遇到事情总是畏缩不前,因此,要想让孩子乐观,那么家长首先得树立榜样的力量,做乐观积极的父母。

孩子自闭,大人不可小觑

冯女士最近很发愁,因为每次送儿子硕硕去上幼儿园,他都要使劲儿地哭。一次,老师对冯女士说,硕硕从不与同伴一起玩,上课时也从来不像其他孩子那样争着举手发言,老师主动把他叫起来发言,他总是默默站起来,一句话不说,小朋友们在一起开心做游戏时,他总缩在旁边不出声,一副闷闷不乐的样子……

其实不只是硕硕,现在很大一部分孩子都存在孤僻离群、不爱与人交往的问题。在医学上,称这种症状叫做自闭症。孩子之所以自闭,其中的原因一方面可能是先天因素,另一方面就是后天培养不适当所致。如果是前者,即孩子患的是医学上的自闭症,那就需要父母到专业的机构咨询,用科学的方法帮助孩子摆脱自闭,但是如果孩子的自闭是在后天的环境中形成的,那么父母就要加强和孩子的交流,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来帮助孩子早日摆脱自闭的封锁。

一家母婴杂志就儿童自闭症问题做过一期专题,其中有一个这样的事例:

洋洋的妈妈一直很忙,在儿子洋洋两三岁的时候就把他放在了姥姥家。去年,洋洋该上小学了,妈妈才把他接到身边。可是这时候,妈妈发现洋洋不怎么爱和人交流,不像其他同龄孩子小嘴巴呱唧呱唧地说个不停。即使逗他玩,他也没什么回应,而且自己也不愿意主动做一些事。

见此情景,妈妈觉得问题重大,于是就带洋洋去看了心理医生。经过诊断,医生给出的结论是孤独症。

原来,洋洋的姥姥独处惯了,平时极少和周围的人有所往来,上了年纪就更懒得出门,于是洋洋就天天被关在家里。另外,由于洋洋的父母对孩子也照顾不够,洋洋觉得自己被大人忽略了,因此不爱说话,也不敢大胆地做一些事。

听了医生的话,洋洋的妈妈感到愧疚极了。从那以后,她推掉了一部分工作内容,腾出时间来多陪伴儿子,并试着带孩子去参加一些有趣的活动。果然,没过几个月,洋洋有了一定的变化,不再像以前那么沉默寡言了。看到自己的努力有了点儿成果,洋洋妈妈很是欣慰,她决定要一直努力下去,让孩子远离自闭。

洋洋虽然有了自闭症倾向,但是好在他的妈妈及时发现并采取了正确的教育措施,这样,洋洋告别孤独症就大有希望了。我们相信,只要父母能及时发现并采用正确的方法,那么孩子一定会慢慢走出自闭,成为一个独立、自信的孩子。

1.家长要尽可能多陪伴孩子,让孩子感受到足够的爱

生活中,很多家长仅仅承担了生育的任务,然后就把孩子交给老人看管,自己忙工作去了。殊不知,这样很容易让孩子因为体会不到父母的爱而产生自卑、哀伤的情绪。上面事例中的洋洋幸亏妈妈帮他做出改变,否则洋洋的自闭倾向可能会越来越严重,到那时候再恢复恐怕就会有很高的难度。

所以,家长要善于观察孩子,及时发现孩子的自闭倾向,然后采取正确的方法,尽快把孩子拉回活泼开朗的状态中来。

2.鼓励孩子走出去,从社交活动里练就自信心

自闭症儿童大都有一个共同的状况,那就是不和外面的人接触。起初可能是家长不为孩子创造与外界接触的机会,而发展到后来,就是孩子本身不喜欢与人接触了。

事实上,通过接触外面的人和环境,孩子会学会和他人联络感情、增长见识、提高应变能力和活动能力等,这些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是大有裨益的,所以,家长不要一味地限制孩子的自由,而应多为孩子创造和外界接触的机会。

3.允许孩子宣泄不良情绪

家长们无不喜欢自己的孩子懂事乖巧,最好不要“你说东,他非去西”。可是我们要知道,孩子也是一个人,也会有好的和不好的情绪,特别是自闭的孩子,由于他们常常对自己不够自信,总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但由于缺乏生活经验,不知道怎样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绪。

因此,家长有必要担负其帮助孩子准确表达自己情绪的任务,让孩子在一定范围内合理地宣泄自己的情绪。比较简单可行的办法是,让孩子将内心的坏情绪写下来,或者大声喊出来;或者家长鼓励孩子用兴趣爱好把坏情绪转移过去。

4.为孩子创建欢愉的家庭氛围

在欢愉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其性格也多是愉悦、积极的,而在充满着冷酷、缺乏人情味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就很可能是自私、冷漠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环境造就人。

可以说,环境对于一个人的情绪、心理及身体状况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对正在成长中的小孩子来讲,他所处的生活环境对性格的形成和发展更是意义非凡。如果展现在他面前的是父母亲密和谐、互敬互爱,那么孩子就会感受到温馨和愉悦,心情也会开朗。

因此,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家长要为孩子创建和谐、欢愉的家庭氛围,而绝不让家里成为硝烟弥漫的“战场”。

引导孩子摆脱自卑的束缚

“我的孩子从来不敢在公众场合表现自己,就算推他上去,他也不敢去”、“我家儿子学习成绩很不错,就是因为说话有点儿磕巴,他就总认为自己低人一等,常说‘我这个残废’,真愁人!”……

生活中,很多家长都有类似的困惑,他们觉得自己的孩子总是不能自信地展现自己。当面对这种情况,有的家长会比较着急,甚至恶狠狠地对孩子说“你真没出息”、“看看别的孩子多好”之类的话,殊不知,说这种话只能让孩子觉得更难受和自卑。

如果一个孩子总是被自卑的阴影所笼罩,那么他的身心发展及社交能力都会受到严重的束缚,本身潜在的聪明才智也没有了发挥的机会,因此,家长要用恰当的方式方法引导孩子摆脱自卑的束缚,让孩子具备一股自信的热情。

依依是个胆小、内向的小姑娘,从小就不太爱与人接触。依依的爸爸发现了这个问题,他觉得可能女儿天性中就有内向、胆小的成分,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对依依自信心的培养,相反,他认为,越是这样的孩子,越应该多培养其自信心。

举个例子,在依依6岁的时候,爸爸提议说:“依依,你喜欢轮滑吗?学习一下怎么样?”依依回答说:“我……我喜欢轮滑……但是……我怕……”

爸爸知道依依是因为担心自己摔跤而不敢,于是他鼓励依依说:“爸爸觉得你身体协调能力很强,而且身体素质也比较好,学习起轮滑来应该不会太困难。你看,那些哥哥姐姐滑得多漂亮,爸爸相信你以后会和他们一样的!”

在爸爸的鼓励下,依依轻轻地点了点头,开始小心翼翼地学起滑轮来。爸爸一边扶着她一边耐心教导着她、鼓励着她,慢慢地依依就觉得没有那么难了。

学了几次,等依依走得顺了,爸爸又说:“你看你走得多好啊,也没觉得很滑吧?松开爸爸的手试一下怎么样?依依会做得很棒的。”

就这样,在爸爸的帮助下,依依很快学会了轮滑。

应该说,依依虽然性格内向、自卑,但是幸运的是,她有一个善于培养孩子自信心的好爸爸。正是在爸爸的引导和带领下,依依逐渐告别了自卑。

不可否认,在大多数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心里都会产生许许多多个“我不能”,这种自卑的不良心理习惯会成为阻碍和禁锢孩子成长与发展的绊脚石。

那么,作为家长应如何帮助孩子克服自卑、坚定自信呢?

1.让孩子学会正确评价自己

有的孩子明明有很多优点,可他们却总是看到自己不足的地方,并且会无限放大,从而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对于这样的孩子,家长需要引导他对自己进行积极、正确、客观的评价,并且认识到任何人都具有自己的长处,也都会有短处或不足,要相信并发扬自己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

2.适当降低要求,再鼓励孩子去尝试

有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恨不得孩子样样都比别人强,学什么都一级棒。殊不知,这种对孩子要求过高的心理往往会使孩子随时都处于被指责的境地。长此以往,在孩子的潜意识中,就会为自己做出否定:我做不好、我不够勇敢、我不够聪明、我记忆力太差……

如果你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落得这样的结局,那么就请在鼓励孩子大胆尝试的同时适当降低你的要求吧。

3.创造机会,让孩子强化自我肯定

孩子的心理是脆弱的,自卑的孩子就更是如此,因而需要外界不断地强化才能保证其自信心。比如,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为他记一本“功劳簿”,让他每周至少写一次自己的“功劳”。这种功劳不一定是很大的成绩,任何的进步和努力都可以登上“功劳簿”。另外,家长也可为孩子准备一些小小的奖品,每当孩子做出了一点儿成绩或一件令他感到自豪的事,他就有资格获奖。

久而久之,孩子就会慢慢地积累起自信,从而将自卑远远地甩在身后。

帮孩子克服胆怯心理

郭女士的女儿桃桃是个聪明漂亮的小姑娘,可是桃桃总是很胆小,在陌生环境里从不敢说话,即使有客人来自己家,桃桃也总是能躲就躲。女儿如此胆怯,郭女士很犯愁,真不知道桃桃将来怎么能够独自面对复杂的社会。

注意一下我们生活的周围,不难发现,现在很多孩子存在着胆小、怯懦等现象,他们害怕和陌生人说话、害怕去陌生的环境。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一现象的呢?

据心理学家的解释是,主要是因为现在的孩子大多没经历过什么风吹雨打,过惯了养尊处优的生活。在这种安逸的享受中,孩子习惯了父母的呵护,失去了冒险、探索等本该具有的性格和行为习惯。

这不能不令父母们反思,看看我们对孩子的教育,在智力投资上不惜成本,只要有利于孩子智力发育的,我们可以大把地花钱,可是却很少有家长在培养孩子勇敢的精神品质上下工夫。

如果家长忽略了对孩子的勇敢精神和刚强意志的培养,那么孩子就会变得胆怯、怕生,遇到事情畏首畏尾,更不敢有任何冒险和探险行为。而实际上,在孩子未来的人生旅途中,也许他们缺乏的并不是聪明,而是勇敢。

严瑞是个7岁的女孩,她特别胆小。有一次,妈妈带她到小区的广场上玩,邻居家5岁多的小男孩兵兵从旁边突然跑了过来,他盯着严瑞手里的小皮球看,显出非常好奇的样子。严瑞不自觉地把球往身后藏,然后壮着胆喊:“你不许抢我的小皮球!”兵兵好像看出了严瑞的害怕,冲上来就抢,严瑞吓得号啕大哭。

妈妈连忙说:“兵兵,你怎么可以抢东西呢?”又对严瑞说,“小弟弟比你还小呢,你为什么怕他?来,和小弟弟握握手,大家做个好朋友。”兵兵做个鬼脸,跑了。

但是从那以后,兵兵只要看到严瑞经过,就会跑过来打她一下,或者把严瑞手里的东西抢走,而严瑞一看到兵兵总会不由自主地躲得远远的。

还有一次,严瑞正在楼下自己家的车库里玩,看到兵兵朝这个方向走来,就马上对爸爸说:“爸爸,快把车库的门关上,那个小哥哥要打我。”

严瑞竟然将比她小的孩子升级为“哥哥”了。

爸爸顿觉问题很严重,他想必须得帮女儿克服胆怯的心理,否则将来孩子会吃亏的。

晚上,爸爸认真地问自己的宝贝女儿:“那个小弟弟比你小,怎么会是小哥哥呢?你能告诉爸爸你为什么这样怕他吗?”

“因为他总抢我东西,还打我。”严瑞有点儿委屈地说。“如果你按爸爸说的去做,小弟弟就不敢欺负你了。下次他再抢你的东西,你就大声地对他说‘不许欺负我’,然后再把东西抢回来!”

之后的一天,严瑞跟爸爸出门,远远地看到兵兵走过来,爸爸就对严瑞使了个眼色,躲到一边去了。兵兵过来了,看到严瑞手里的芭比娃娃便伸手过来抢。

这一次,严瑞鼓起勇气,大声说:“你不许抢我的东西!”然后用力把芭比娃娃夺了回来。

像事例中严瑞这样胆怯的孩子并不少见,很多家长为此非常苦恼,他们担心自己的孩子受人欺负,担心自己的孩子将来无法融入周围的环境,可是却苦于找不到方法。

其实,在一些发达国家,家长却会给孩子一定的探险自由,以此来培养孩子勇敢、自信的品格。这种放手让孩子磨炼的做法,着实值得我们借鉴。

1.发掘孩子的内在潜力,帮他赶走胆怯的阴霾

一个性格再胆怯、害羞的孩子,也有一些别人所不具备的潜力,家长们千万不要“以偏赅全”,以此来全盘否定孩子。实际上,性格胆怯的孩子只是比那些性格外向开朗的孩子需要父母更多的帮助,所以,要克服孩子胆小、怯懦的心理,家长得学会不断地发掘孩子的内在潜力。只要父母善于发掘,就会为孩子克服胆怯找到一个突破口,从而帮他们走出胆怯的阴霾。

2.让孩子拥有一技之长

一般情况下,一个有一技之长的孩子更容易引起别人的关注。比如,一个会弹钢琴的孩子,偶尔的一次表现,会让众多不会弹琴的孩子产生羡慕之情,这样,孩子就会因为自己有别人没有的特长而感到骄傲和自信。

所以,家长们可根据孩子的性格爱好和气质类型帮孩子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一技之长,并好好地学习,例如书法、绘画、下棋、演奏等。一有机会,就让孩子在众人面前展现自己的特长,这样,孩子的胆量就会越练越大,自信心也就越来越强,离害羞、胆怯也就越来越远了。

3.鼓励孩子可以帮他消除紧张感

孩子越胆怯,就越害怕受到周围人的忽视或者歧视,每当这时,他们就会非常自卑,而越是自卑就越不敢大声说话,以至于造成恶性循环。

假如你碰巧是这样的孩子的家长,那么当孩子遇到上述情况时,你可以告诉他:“没关系,有爸爸妈妈帮助你,你会好起来的。”当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关爱和信任,胆怯心理就会有所缓解,因此,我们建议家长们多鼓励孩子,多给孩子关爱和支持,那么孩子就会渐渐地消除紧张感,从而变得勇敢起来。

家有“偏执娃”,父母怎么办

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模样俊俏、性格活泼、聪明伶俐……总之可以把所有美好的形容词都堆砌出来,都不嫌多。

可是,上天难遂人愿,总会有这样或者那样的缺憾。如果说所有的缺憾中,模样好赖和身材胖瘦都在其次,在家长们看来最重要的,一是孩子要有个好身体,二是要有个好性格。

关于好身体,现代家庭生活都不错,如果不是先天不足或者后天失误等原因,那么孩子实现身体健康这一点还是比较容易的,而好性格的培养似乎难度就更大了点。

其中,有一部分性格偏执的孩子让父母大为头痛,每当看到自己的孩子总是眉头紧锁、闷闷不乐,父母们也跟着心思沉重、焦虑重重。

难道性格偏执的孩子就没救了吗?答案是否定的。心理学家表示,只要家长能给孩子正确的引导,那么极有可能缓解孩子的偏执心理。

幽幽是个聪明漂亮的小姑娘,但她有个毛病,就是容忍不了别人比自己强。比如,她们班上有个叫诺诺的女孩,有一段时间,老师们常夸诺诺表现得不错,幽幽就受不了了,回到家后,常和妈妈说:“世界上我最讨厌的就是诺诺了,她有什么好的?”在学校里,幽幽也故意和诺诺作对,拉拢别的孩子不和诺诺玩。

还有一个叫蒙蒙的男孩,性格也很偏执。蒙蒙非常固执,他总觉得自己了不起,别人都不如自己。如果别人说出他哪儿哪儿不对,他就会大发脾气。比如,蒙蒙考试成绩不理想,他就埋怨同桌,说是因为同桌感冒总抽鼻子影响他的情绪,或者说同桌头一天没洗澡,身上有味道熏到他了。总之,他就是个“常有理先生”。

和上面的幽幽、蒙蒙有些类似,阔阔也是一个性格偏执的孩子。他坚持要做的事,即使九头牛也拉不回来。比如,2011年“十一”期间,阔阔非要去北戴河游泳,妈妈提醒他说海里的水太凉了,游泳会感冒的,可是阔阔不听,结果自然是得了一场重感冒。

看看这些性格偏执的孩子,真替他们的父母感到头痛。当然,类似的问题在年幼的孩子身上往往都会有所体现,但是偶尔一两次是无可厚非的,如果时常如此,那么只能说这个孩子是个“偏执娃”了。

在此,我们向家长朋友介绍一下性格偏执所包含的特征:根据《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的定义,有广泛猜疑、过分警惕和自卫、极度感觉过敏、易产生病态忌妒、过分自负、没有宽容心、过高要求别人、思想行为固执死板、看问题片面主观、喜欢感情用事等行为特征的孩子属于性格偏执。

无疑,如果家有偏执的孩子,那么最头痛的应该就是家长了。为此,家长应该掌握一些方法并应用于孩子身上,以期缓解孩子的偏执心理,还给自己一个有着良好性格的孩子。

1.让孩子懂得包容、信任和尊重他人

那些有着偏执性格的孩子往往心胸比较狭隘,他们敏感多疑,不容易信任和包容他人。有时候,别人明明是好心好意,他们却往歪处想,认为对方这样做是利用他们。还有的孩子容不得别人哪怕一丁点的过错,一旦“犯”到他们,就对人家恶语相向,毫不原谅。

这样的孩子显然是不受欢迎的,因此,家长应让孩子知道,要学会正确地认知自己,摆正自己的位置,不能狂妄自大,不能苛刻待人。我们应该告诉孩子,要想得到他人的尊重,自己得首先尊重别人,当别人犯了错误,要尽可能帮助其改正,即使不做这样的努力,也尽量不要去责怪,那样会在彼此之间竖起一座相互交流和友好往来的高墙。

2.告诉孩子要勇于承认错误

虽说我们要培养有主见、有思想的孩子,但是我们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一条道走到黑,所以,家长们在塑造一个有思想、有主见的孩子的同时,还得注意引导孩子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如果别人是对的,那么就该采纳,如果别人说得不在理,再坚持自己的,但是千万不要为了维护所谓的面子和尊严而固执己见,明明自己不对还硬说是对的,这样做是很容易让自己钻到死胡同里出不来的。

我们应让孩子知道,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承认错误。

3.让孩子多对着镜子笑一笑

心理学家说,微笑是最美的表情。那些性格偏执的孩子往往最缺乏的就是微笑,他们总是嘟着嘴,满脸的不高兴,哪儿还会微笑呢?

那么,为了缓解孩子的偏执心理,家长可以适当让孩子多笑一笑,比如,每天早中晚3次都让孩子对着镜子笑一笑,通过这样的方式,将有助于孩子消除心理障碍,对自己充满信心,也让他人感到如沐春风。

怎样做才能让孩子和任性“拜拜”

“我的女儿太任性了,凡是她要求你做的,你必须得完成,否则就哭闹不止”、“我家那个小祖宗任性得很,你不答应的一些事,他居然会用不吃饭来要挟你去做到”……

可以说,任性是在现代家庭中独生子女身上经常出现的情况,这是孩子的一种不正常的心理状态,也是孩子要挟家长、满足自己某种需要的手段,它常常给家长带来苦恼。

面对孩子的任性,家长多是表示无奈、发愁,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家长为了尽快结束这种“对峙”,干脆妥协退让,满足孩子的要求;也有的家长会用难听的话来训斥孩子,骂孩子个体无完肤。但遗憾的是,这两种做法其结果常常对孩子的任性没有丝毫改观,反而变本加厉。

这是因为,那些向孩子妥协的家长很容易助长孩子的固执、好强等不良性格;而那些责骂甚至用棍棒教育的家长,则很容易让孩子更加叛逆、更加任性。

事实上,任性不是天生的,孩子的任性主要来自于家庭教育失败。家长既是孩子任性的制造者,也是任性后果的承受者。既然如此,家长就很有必要采取正确的方法来引导和教育孩子,让孩子和任性说“拜拜”。

2010年8月,某母婴杂志上就解决孩子的任性问题,曾刊载过一期专题。其中,有一篇文章是这样写的:

7岁的昭昭闹着让妈妈带他去海洋馆玩,可是妈妈早已经安排了别的事情,去不成,于是妈妈对昭昭说:“妈妈今天有事,改天再带你去,好吗?”

昭昭一脸的不高兴,嘟着嘴走开了,但昭昭走开没几分钟,就又来到妈妈身边,缠着妈妈带他去海洋馆:“妈妈,带我去吧,我就是想去看海豚表演。”

妈妈安抚道:“今天妈妈有比较重要的事,真的不能带你去,等妈妈一有时间,就会带你去的,不信拉勾勾!”

昭昭并不买妈妈的账,依然不依不饶地闹着:“我就是要去,我一定要去,不去不行!”

见儿子闹得越来越凶,妈妈觉得苗头不对,看来非要大闹一场不可了,类似的情况以前也发生过。

于是,妈妈不再理睬昭昭,而是径直走进卧室,把门锁上。昭昭一看这阵势,知道妈妈要惩罚自己了,于是大哭起来。可任凭他怎么哭闹,妈妈就是不开门、不理他。

大概过了一刻钟的工夫,妈妈听着外面没动静了,就悄悄地打开房门走出去,结果看见昭昭正在自己的房间里画画呢。见到妈妈后,昭昭抬起头看了一眼,妈妈对他赞许地微笑了一下,然后走开了。

上述事例中昭昭任性的表现,在众多家长看来或许都不陌生,因为我们自己就很可能是类似事情的亲历者。而昭昭的妈妈采取冷处理的方式,纠正了儿子任性的行为,这一点很值得家长们借鉴和学习。

其实,造成孩子任性的原因并不复杂,其中大多数无非是父母的过分溺爱与妥协而导致。当孩子耍起性子时,家长们多处于两难的境地,如果答应孩子的要求,孩子的要求明明是不合理的,可如果不答应,这又哭又闹的何时才算完呢?真让人心疼得受不了。心软的家长往往在孩子的哭闹、要挟下败下阵来,不得不放弃了自己的“教育原则”。

殊不知,导致孩子认定其不达目的不罢休的“信念”的正是家长的妥协退让。这样一来,孩子就会变得越来越难以说服。那么,如果不想让孩子任性,父母们还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并付诸孩子身上,帮助孩子告别任性。

1.不予理睬,马上撤退

或许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感受,孩子越是任性,自己越是关注他,而你越是关注他,他就越任性。其实,这是孩子在和家长玩“游戏”呢,他在通过家长的关注来感知自己可以触碰的“底线”,总试图一点点地接近“底线”、一点点地向“目标”靠近。

所以,当孩子用不合理的方式来提要求或者闹情绪的时候,家长可以不予理睬,及时撤退。

2.绝不轻易向孩子妥协

很多时候,面对孩子的任性行为,家长觉得由不得自己,因为在家里还好解决,如果外出,特别是有亲戚朋友们在场,家长们往往顾及脸面而向孩子的任性行为妥协。

实际上,这样做只会让孩子无法无天,所以,作为家长,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要轻易向孩子妥协,这样孩子才会知道父母的“厉害”——不会轻易纵容自己,于是孩子也就乖乖地放弃自己的要求了。

3.家长有令必行,孩子就会更听话

不少家长虽然抱着一颗“治理”孩子的心,但却没有让自己行动的“腿”。这种嘴勤屁股懒的做法,往往导致孩子产生这样的认识:爸爸妈妈说的话可听可不听,因为不听也不会有什么后果。由此看来,要想让孩子听话,父母必须得做个有令必行的家长。

孩子也有不满,该如何宣泄情绪呢

俗话说得好:“人有七情六欲。”其中,有喜有忧,有爱有憎。好的情绪自不必说,那些坏的情绪一旦到来,就会让我们感到脾气暴躁,看什么都不顺眼。其实孩子也是如此,这或许和很多家长认为的孩子不会有如此分明的情绪体验很不相符。我们不妨回顾一下曾经发生在自己和自己孩子身上的经历:平时乖巧的孩子,总会隔段时间就冒出点“不着边际”的话,还伴随着容易爆发的“火药桶”,让大人无所适从;或者是某一天,曾经性格温顺的女儿和自己横眉冷对,大吵大闹;也或者一向温柔恬静的女儿突然在某一天把自己关到房间里,还在门口写上“闲人免进”……

其实,这些正是孩子产生了不良情绪并试图来宣泄的一种方式。如果某一天你遇到了这样的情景,请不要大惊小怪,更不要以“恶”制“恶”,这时候需要你做的是平静情绪,忍耐一下,给孩子一次尽情发泄情绪的机会。

9岁的轩轩从小就是个“小火药桶”,渐渐长大了,还是每隔几天就要像火山爆发一样大发脾气。每当火气上来的时候,轩轩要么使劲儿摔自己的玩具,要么撕扯自己的衣服,甚至有时候连小朋友的东西都要摔,样子十分吓人。轩轩就像一只长了尖刺的小刺猬,动不动就把“刺”竖起来,让周围的小伙伴们吓得躲得他远远的。

其实,当情绪宣泄过后,轩轩平静下来的时候也会认识到自己那样做太过头了,并多次在家长和同学们面前表示希望能改变,可是每次他都忍不住,用同学们的话说就是“光说不做”。就这样,轩轩的朋友越来越少,谁也不跟他玩了。

见儿子没有玩伴,而且脾气如此之坏,轩轩的妈妈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因为做服装生意而忙得不可开交的她,这时候才意识到自己得好好教育一下儿子了,于是她赶紧买了些育儿书籍恶补教子知识。针对轩轩表现出来的情况,轩轩妈还真学到了一招,并且现学现卖了一把。

一天,妈妈给了轩轩一袋钉子,告诉他每当自己发脾气的时候就钉一颗钉子在后院的围篱上。

前5天里,轩轩就钉下了26颗钉子,第二个5天里,轩轩钉下了23颗,慢慢地,每天钉钉子的数量减少了,他发现控制自己的脾气要比钉下那些钉子容易些,直到有一天轩轩再也不会失去理智乱发脾气了。

妈妈看到这个结果后,又告诉轩轩,从现在开始,每当他能控制自己的脾气的时候,就拔出一颗钉子。时间一天天地过去了,最后轩轩告诉妈妈,他把所有的钉子都拔出来了。

妈妈拉着轩轩的手来到后院,指着篱笆上的钉子印痕对儿子说:“轩轩,你做得很好。但你要知道的是在许多时候乱发脾气,就像这些钉子一样会留下疤痕。同你拿刀捅别人一刀一样,不管你说了多少次对不起,那个伤口将永远存在,这伤痛是令人无法接受的。”

听完妈妈的话,轩轩一下就明白了妈妈的苦心,从此以后,他努力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再也不敢乱发脾气了。轩轩的好朋友也越来越多,成为伙伴们中间最受欢迎的孩子之一。

看得出,轩轩的妈妈为了帮助儿子合理释放情绪,可谓用心良苦。可是,我们也不得不说,或许从早一些开始采取措施,轩轩的问题也就不至于发展到后来那么严重了。

不可否认,每个人都是有情绪的,这是人之常情。作为家长,最应该做的不是要堵住孩子的坏脾气,而是应该让他意识到自己发脾气的后果,然后找个合适的出口来发泄自己的情绪。

因此,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家长们一定要用一双敏锐的眼睛随时洞察孩子的情绪变化,当发现他们情绪低落或反常时,引导他们找出更合理的宣泄方式。

1.抽时间多陪陪孩子,听听孩子内心的“声音”

很多家长已经懂得陪伴孩子以及和孩子沟通的重要性,但是其中有些家长误以为沟通就是自己多“说”,孩子多听,其实并非如此。沟通是双向的过程,我们要想和孩子取得良好的沟通,不光要懂得如何对孩子说,还要懂得如何听孩子说,因为倾听是对付不良情绪最好的办法,它就像一把开启心灵的大门,能够为你的孩子营造一个健康的心理环境,促进其身心的良好发展,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化解心中的烦恼。

2.多带领孩子参加运动

家长可在平时多鼓励孩子或者亲自带着孩子多参加一些活动。比如,周末的时候,可以带孩子到野外郊游,如果他最近情绪压抑,可以让他到空旷的地方大声呼喊,或者参加一些体育运动,让孩子的情绪在大汗淋漓中获得充分的释放。

3.鼓励孩子多和伙伴们进行交流

孩子们的心灵,家长看来“神秘莫测”,但在与其同龄的伙伴们看来则觉得“很正常”。这也就是说,很多家长无法理解的语言和想法,孩子的伙伴却能够很好地理解,因此,家长可以利用这一点帮助孩子宣泄自己心中的不满。比如,家长可以邀请孩子的同学来家里开个聚会,或允许孩子时常给自己要好的朋友打个电话,说说最近的心事。这样一来,孩子内心的想法就有了“出口”,情绪也就得到了恰当的宣泄,那么他的心也就会更放松、更快乐。

别和孩子较劲,善待他们的“叛逆”

随着孩子一天天地成长,他们会逐渐地在身体、心理上呈现一定的变化,令家长难以适应,觉得孩子在不停地触犯自己的威严。其实,这时家长需要改变一下自己的教育方式了,如果还是维持孩子幼年时的那种教育方式,肯定行不通。聪明的家长都会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看看自己是不是给孩子压力过大?自己的唠叨是不是过多?是不是没有尊重孩子的想法?一旦发现了某些地方存在疏漏,那么家长就要及时弥补,这样才能及时解决问题。

总的说来,家长们还是要用一些思想和智慧来对待孩子的逆反心理。当我们学会善待这种心理的时候,我们的孩子才更容易乖巧听话起来。

刘虞丹原本是个很听父母话的孩子,学习成绩也很优异,她的爸爸妈妈一直为有这样一个女儿而骄傲,所以一直以来对她也十分放心。

但是,就在今年刘虞丹升入小学六年级之后,情况悄悄发生了变化。爸爸妈妈发觉,以前很乖的女儿现在十分情绪化,动不动就发一些莫名火,有时候爸爸妈妈多说两句,她就会表现出满脸的不耐烦:“好啦,不用说啦,我知道该怎么做!”

爸爸妈妈以前可没见女儿这样过,所以当现在面对时常和自己顶嘴而且压根儿不听自己话的女儿,他们深感错愕。为此,他们还打电话和孩子的老师沟通,从老师那里得到的反映和他们自己的感受如出一辙。原来刘虞丹现在在学校也不再像以前那样虚心地接受批评,而每当面对批评,她都是一脸的不服气,有时候甚至还狡辩、和老师发生争执。老师还以为家里发生了什么事,正准备找机会进行一次家访呢!

事例中刘虞丹的情况,或许一些家长也感受过,这样的行为的确是叛逆心理的表现。不用问,不管哪位家长摊上这样的孩子也都会苦恼、不知所措。

由于叛逆心理作怪,孩子们不接受家长或者老师的批评、受不了一点点的挫折和压力,他们喜欢由着自己的性子做事情,根本不会考虑别人的想法,只要是不合自己心意的事情,他们就会反抗。

于是,家长们开始担心,如果孩子一直这样下去可怎么办?

其实,只要家长注意一些问题的处理,别和孩子去较劲,善待他们的“叛逆”,问题还是不难解决的。

1.不要责骂孩子,而是温和地讲道理

当家长觉察到孩子常会提出一些不合理的要求或者做出某些不合理的行为时,先不要责骂孩子,而应该温和地和孩子讲一讲道理,或者给他说一个相关的小故事。这样,孩子就会从道理或者小故事中受到启发,意识到自己的想法和做法是不恰当的,进而对自己的行为予以纠正和改变。

假如家长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对孩子进行粗暴的批评和责骂,那么必然会伤害他的自尊心,有时候也会激起孩子故意反叛的心理,因此,我们建议家长们采取以柔克刚的教育方式,这样不仅有利于孩子认识自己的错误并且积极改正,还能缓解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

2.放下家长的架子,尊重孩子的意见

很多父母出于各种原因,总是不希望孩子参与家里的任何事情。殊不知,孩子虽然年少,懂得也没有家长多,但他们也是家庭中的一员啊,也有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欲望的权利,如果在一家人的相处过程中,孩子能获得平等的对待,那么他们的叛逆情绪就会大大降低。

既然如此,家长们何不试着让孩子参与到家庭决策中来,哪怕是用红色的碗盛米饭,还是用白色的碗盛米饭这样的事,如果让孩子参与决定,那么他就会有一种“当家做主人”的感觉,也就不那么容易和父母作对了。

我们不排除对于有些事情,孩子的想法存在不尽合理之处。对此,家长也要让孩子说完,然后再帮他指出不足之处。这样一来,孩子就会感受到自己是被尊重、被重视的,也就不会再故意和大人处处对着干了。

3.教孩子懂得换位思考

处于叛逆期的孩子,由于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他们往往会主观地认为家长是错误的,自己才是正确的。这时候,家长可以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让他站在家长的位置考虑一下,如果当下的问题摆在面前,作为“家长”的他,会怎么来处理?当孩子站在家长的角度考虑问题时,很多问题或许就容易解决得多了。

孩子打架,你会科学地引导吗

鑫鑫的妈妈最近发现儿子的攻击性行为越来越多,不免担心起来,主要担心他这样会不被别人喜欢,交不到朋友。

可以说,鑫鑫妈妈的担忧不无道理,因为的确没有人喜欢一个充满“暴力”的小霸王。除了不希望自己的孩子爱打架,家长们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周围有这样的“暴力分子”,因为那样自己的孩子就会时常处于一种危险状况,说不定哪天就被人家给“收拾”了。

孩子们爱打架几乎是普遍现象,这让家长们无比头痛,大家都搞不明白,为什么孩子不能友好相处,非得用打架来解决问题呢?

2011年11月5日,太原市某小学的两位同学因为争抢“暖宝宝”大打出手,导致其中一个孩子耳部受伤。

这两个孩子一个叫澄澄,另一个叫翔翔。两人不但是同班同学,而且还是同住一个小区的邻居。由于相差无几,自然而然就成了经常在一起玩耍的小伙伴。现在,用他们两个人的妈妈的话说,就是“这两孩子从小就开始打”。的确,在上幼儿园的时候,澄澄就表现出极强的攻击性,在一两个小时的玩耍过程中,他可以发起多次攻击,用手抓翔翔的脸,抢翔翔手上的玩具,或者是翔翔站立的位置,他很快就过去给占领了。翔翔本来不是那种怯生生、反应迟钝的男孩,但是当面对澄澄的攻击,他的心里总有种害怕的感觉,见了他就想躲得远远的。

两年前,两个孩子都上了小学,并且分在了同一个班里。这天,由于天气忽然转冷,而又没有到供暖的时间,孩子们都感觉冻得慌。翔翔的姥姥怕孩子冻着,就在临出门前为翔翔准备了一个“暖宝宝”。

可是到了教室后,澄澄看到翔翔带了取暖设备,便上前索要。让澄澄没想到的是,平时一向“听话”的翔翔这次居然拒绝了他。更让他出乎意料的是,在他向翔翔夺“暖宝宝”的时候,翔翔伸手打了他,并探过头使劲儿咬他的耳朵,疼得他哭出声来。

停止“战斗”后,澄澄仍然觉得耳朵疼得厉害,而同学们也发现澄澄的耳朵肿胀起来。后经医生检查,由于受伤较重,澄澄的耳朵需要一段时间的治疗才可恢复。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一些家长往往只注重孩子的身体健康、学习成绩,却忽略孩子心理的成长。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群体心理能力也在不断加强。慢慢地,他们会喜欢与小伙伴在一起玩,并学会用自己的玩具吸引对方,在与小伙伴共同的游戏中体会快乐。但是由于心理教育的缺失,一些孩子在不顺心的时候时常靠打架来解决,甚至以打架为乐。

正如上例中,受伤的澄澄及致使其受伤的翔翔,双方的家长都难辞其咎。如果澄澄的家长从小就教育孩子不要欺负其他的孩子,那么翔翔也就不至于如此恶狠狠地咬伤澄澄。同样,如果松松的父母懂得教育孩子学会正确处理和伙伴之间的矛盾,那么也就不会出现这样的事情。那么对于家长来说,如何让我们的孩子和小伙伴或同学和谐相处呢?

1.创造不利于打架发生的环境

环境对于人的影响之大想必人尽皆知,孩子也不例外,甚至相对于成人,他们更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有关研究表明,那些在良好的家庭气氛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其攻击性行为会明显少于气氛冷淡、不够和谐的环境里成长起来的孩子。

因此,家长要做到不在孩子面前讲具有攻击色彩的语言,尽量创造一个氛围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同时,家长还应做到严格禁止孩子看有暴力镜头的电影、电视,不让孩子玩有攻击倾向的玩具等。

2.教孩子正确宣泄自己的感情

人人都有烦恼,人人都会遇到挫折,小孩子也不例外。有时候在烦恼、挫折面前无法控制,就会很容易引起攻击性行为,因此家长要教会孩子用正确的方法宣泄自己的感情,尽可能将攻击行为降到最低限度。

3.帮助孩子自我调节

成长迅速的孩子,由于兴奋与抑郁两大系统的失衡发展,会比较容易引起行为的过分冲动,使这些孩子对自己的消极行为难以自控。根据这一特点,家长要通过科学地引导帮助孩子懂得分析和调节自己的情绪,比如用转移、克制、自我暗示、自我提醒等方法,使情绪强度、表现方式都控制在有益无害的范围内。

如何帮孩子抹去幼年性侵扰的阴影

有些孩子在本该享受无忧无虑的童年快乐时,却由于受到性侵扰而让他们的心底蒙上一层厚厚的阴影。他们开始对这个原以为阳光明媚的世界产生了怀疑,甚至失望。

无疑,这样的经历剥夺了孩子们曾经的梦幻,这样的伤害也令家长们无比难过和痛恨。可是,家长们想过没有,这样的经历其实很多时候是可以避免的,关键在于我们是否对孩子进行了相关的教育,因为很多此类错误的发生都源于家长的疏忽。

那么,面对缺乏自我保护能力的孩子,家长应该怎么办呢?

颦颦是个十分漂亮的女孩,但是如今正值豆蔻年华的她却一点儿都不快乐,她也几乎从不和同龄的孩子玩耍,更不会在陌生场合逗留。

而这些,都源于颦颦8岁那年所遭受的悲惨一幕。

那是秋日的傍晚,颦颦记得当天的天气很晴朗,秋风刮起,树叶被吹到路边,她踩着路边厚厚的树叶,向村子后面自己家的果园走去。

走着走着,颦颦被路边的一处长满了葡萄的果园给吸引了。从小,颦颦就喜欢吃葡萄,可是自己的父母却从来没有种过,每年都是到集市上给她买一点儿来吃。

就在颦颦聚精会神地看一串串让她垂涎欲滴的葡萄时,一个叔叔模样的人走了过来,这人对她说:“小朋友,是不是想吃葡萄呀?”颦颦一听,高兴得很,连忙点头。

“这家的葡萄不好吃,去叔叔家的葡萄园,我给你摘去,可甜了,保准你会喜欢。”这位男子说着,就带着颦颦去了他的果园。

谁知,到了一处果园后,这个男子把颦颦放倒在他用来看果园的一处茅草屋里……

第二天,颦颦的下身红肿了起来,她小便的时候感到疼痛不已,可又不敢告诉家长,怕他们骂自己。

从那之后,颦颦再也不敢到果园去了,而且也再也不敢吃甜甜的葡萄了。童年的那次经历,让颦颦的内心深处一直蒙着厚厚的一层阴影,并时常像噩梦一般地出来侵袭她的大脑。

我们只能说,颦颦是可怜的,那个畜生一般的男子是可恶的!

有研究表明,孩子遭到性侵害后,会在很长的时间里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精神症状,比如恐惧、焦虑、抑郁、暴食或厌食、不喜欢自己的身体、对身体有异样感、自尊低、行为畏缩、有攻击性行为、注意力不集中、自杀或企图自杀等。

这些词汇足以让我们提心吊胆,那么,作为家长,我们又该如何帮助孩子免除这样的伤害呢?

1.不要轻易指责孩子

如果你的孩子不幸遭受了性侵害,当他告诉你的时候,请不要指责孩子,否则会让孩子产生强烈的自责心和罪恶感。家长应该向孩子传达的是“你没有错,错在别人”。这样,才会有利于孩子摆脱心理阴影,正视自己。

2.对孩子进行心理恢复训练

如前面所述,遭受性侵害后,孩子的心理会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和精神症状,因此,家长应采取措施,对孩子进行必要的心理恢复和训练,以治疗孩子受伤的心灵。具体说来,家长可以给孩子讲相关的故事或者周围熟悉的人的事例,让孩子认识到,这虽然是一个令人不堪的问题,但不至于严重到自己想象的程度。

3.保护孩子的隐私

当得知孩子受到伤害的事实后,家长不要随意传播,如果不是警方要求,一定不要告诉任何人。

你对孩子的灵活应变能力知多少

家长们无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个“机灵豆”,这样的孩子往往会更招人喜欢,长大后也更有人缘和精于世故。

或许不少家长认为,孩子的应变能力是强是弱,和先天遗传是分不开的。对于这样的观点,我们并不全然否定,但是家长们更应该知道的是,灵活应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想象能力等一样,都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培养塑造出来的。

某网络论坛上曾有网友写过这样一个故事:

婧婧的父母因为有急事,晚上都回家很晚,这下可愁坏了11岁的婧婧。放学后,不知所措的婧婧坐在家门口的楼梯上苦苦等了五六个小时,如果不是被好心的邻居发现并领回家中照顾她吃饭,她很有可能就在门外待到深夜了。

当天晚上,隔壁邻居张阿姨下夜班后回到家,发现婧婧在门口坐着哭,经过一番询问才知道,原来她爸爸妈妈临时有急事回不了家。张阿姨心里正想埋怨孩子的父母,可是一看她家门上贴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让婧婧回来后直接去奶奶家里过夜。

婧婧说,她根本没注意那张纸条,只顾哭了。好心的张阿姨觉得太晚了,再让婧婧去奶奶家很不方便,于是就把她领到自己家里,安排食宿。

同样是孩子,同样是遇到困境,美国小孩的做法却是另一个样子。

有这样一则报道,美国一个只有7岁大的孩子,一次突遇大雪,并且与外界失去了通信联络。而那天,他的母亲进入迎接一个新生命的临产状态,这个孩子并没有慌张,而是成功地帮助母亲分娩了弟弟。

看完上面的两个事例,我们不难看出,一个孩子应变能力的强弱和年龄并没有直接的关系。也就是说,孩子的灵活应变能力是可以从小的时候就进行培养的。可以猜想一下,那个7岁大的男孩能够临危不乱地帮助妈妈分娩,恐怕不是偶然因素,很可能是他的父母在他成长的过程中对他进行了相关的教育。而11岁的婧婧却因为没有经过这方面的培养和训练而不具备这样的能力。作为家长,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哪一种应该不言自明了吧。

总之,面对纷繁复杂的生活环境,面对突如其来的事态变故,要保证孩子的健康和安全,家长在教育孩子成才的过程中,就一定要随时注重培养孩子的应变能力。只有这样,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孩子才能够临危不乱、沉着应对。

1.有意识地设置场景,训练孩子的应变能力

“纸上谈兵”或者口头上的教育往往不够生动,自然也就达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家长可以利用现有的条件,有意识地为孩子制造一些“突发事件”,来训练孩子的应变能力。比如,父母去上班了,只有孩子一个人在家,这时候突然有人敲门,怎么办?或者只有孩子和年迈的奶奶在家,奶奶突发重病,孩子该怎么处理?或者忽然停电了,孩子该怎样去点蜡烛、打开手电筒?或者遇到陌生人问路,怎么样才能避免被骗……

当孩子经受过一番类似的训练,那么当他真的遇到紧急情况的时候,才会灵活应对,不慌张、不莽撞。

2.通过实践来培养孩子的应变能力

伟人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理论用到培养孩子的应变能力方面同样适合。家长可以让孩子多参加富有挑战性的活动,比如爬山、探险、野营等。通过这些实践活动中,孩子很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这时候,家长不要伸出你的“上帝之手”,而是尽量让孩子自己去解决。要知道,孩子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正是培养其应变能力的过程。

3.灵活应变,不能培养“小滑头”

我们提倡对孩子应变能力的培养,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孩子在一些突发状况面前的应对能力,而绝非是为了培养一个“小滑头”,因为应变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自己,而不是教孩子去说谎,去欺骗他人,因此,家长们在培养孩子灵活应变能力的时候,要注意与撒谎、欺骗区分开来。

需要引起家长重视的自杀问题

某教育研究机构曾做过一项关于孩子自杀心理的调查,在接受调查的2500多名中小学生中,居然有5.85%的孩子曾有过自杀计划,其中自杀未遂者达到1.71%。

这一数字不能不让家长们备感惊讶:100个孩子中居然就会有6个孩子试图自杀!

面对如此令人咋舌的数据,作为家长,我们是不是应该反思,我们的孩子为什么变得如此脆弱?面对孩子的自杀心理和行为,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2010年6月的一天,一位妈妈用几乎哭泣的口气哀求着一位小学六年级学生的班主任:“李老师,快来帮帮我们吧,我儿子刘嘉天要‘寻短见’了!”

妈妈的话让李老师的心里一阵紧张,但还是静下心来问:“您先别着急,慢慢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原来,刘嘉天这次期末考试的数学成绩只有58分,这让平时成绩不错并且身为副班长的他很难接受,一个劲儿地伤心流泪,怨恨自己。面对来自同学、家庭的无形压力,刘嘉天的心理实在难以承受那份耻辱,感到无脸见人,于是写了一封“遗书”,幸好爸爸及时发现,否则……

万般无奈,刘嘉天的妈妈找到了班主任李老师,希望李老师帮忙对儿子进行心理疏导,让儿子重新振作起来。

听了这一消息,李老师的心悬了起来,他想不到这种有自杀心理的学生会在自己身边出现。他温和地对刘嘉天的妈妈说:“您先别着急,我跟他聊聊。我也知道,这孩子品学兼优,就是有点儿耐不了挫折。我想可能和他从小没有养成耐挫能力有关。”刘嘉天妈妈说:“哎……其实都怪我,由于三十好几我们才有这么个儿子,就一直对他娇生惯养的,什么都依着他,不敢让他承受一丁点儿挫折,才导致他现在这样。”

李老师听完,安抚刘嘉天的妈妈说:“现在培养孩子的耐挫能力虽然有一定的难度,但是我们只要多想想办法,应该还是有作用的。您看,在以后的日子里,作为家长,您是否能适当地让孩子承受一点挫折?比如别总是夸赞他,偶尔也对他批评一下。当然,批评要适度,别太强硬了。”刘嘉天的妈妈点头应允。

之后,李老师找到刘嘉天,语重心长地说:“一次考试成绩的好坏只能说明这个阶段学习得如何,你的底子很不错,这次可能是把精力放到别的科目上多了些,也可能是发挥得不理想,但是都没关系,只要你以后认真些,肯定还能像以前那样赢得‘满堂彩’的。想想看,那些不如你的同学,人家不也快快乐乐的吗?要是大家一有不如意就‘寻短见’,那地球上估计没几个人能活下来了……”

李老师的一席话使刘嘉天露出了轻松的笑容,并且备受鼓舞。自此后,他一改委靡消沉的状态,很快,刘嘉天重新回归到“强者”的队伍,成绩跃居年级前三。小学升初中的时候,他的成绩名列全校第一。

看完上面的事例,很多家长可能认为刘嘉天企图走上不归路的罪魁祸首是糟糕的分数。但我们可以思考一下,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就让一个孩子走上不归路,这个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实在是太差了。而这种抗挫能力不强的根源真的是孩子吗?家长有没有责任呢?

原来,刘嘉天从小就是一个被家长严格要求的孩子,比如学钢琴的时候,别的孩子在一节课快结束的时候,老师都会带着他们唱两首歌,以让孩子放松一下紧张的神经,而刘嘉天的妈妈却直接告诉老师,他们满堂课都要学琴,而不要唱歌。再比如,孩子们学游泳的时候,其他的孩子都可以嬉戏打闹,而刘嘉天却总是中规中矩,不敢“越雷池一步”。同学们问他为什么不玩,他回答说是“家长付钱是让我来学游泳的,而不是玩的”。

从这些情况看,致使刘嘉天准备自杀的根源不在于这一次考试,而是他的家长。因此,对于家长来说,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能够健康、健全地成长,而不至于试图走上自杀的不归路,那么就要从根源上阻断孩子的这一想法。

1.不要给孩子太多压力

受社会竞争的影响,家长们对于孩子的要求越来越高,这无形中给孩子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很多家庭中,父母总是希望孩子能好好学习,考出好成绩,上个好大学,将来好出人头地、光宗耀祖。殊不知,正是家长这种一相情愿的想法,让孩子迷失了自己的同时,又背负了沉重的压力。当难以承受的时候,他们就会走上自杀之路。

2.不要溺爱孩子

尽管大多数家长都认为溺爱对孩子成长不利,但是具体到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很多家长又都无法克制自己不去溺爱。例如,家长将孩子除学习之外的一切“杂务”统统包揽,孩子说一,自己不说二,孩子要什么给什么,恨不得要星星月亮家长都到天上摘去。事实上,这种无原则的溺爱不仅导致孩子越来越有依赖性,而且也让孩子变得任性、自私、脆弱、耐受挫能力差。

这样的教育环境塑造出来的孩子,在其无法承受挫折时,会选择自杀以寻求解脱。

3.多与孩子沟通,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

有时候,孩子也会像大人一样,会一时想不开,并为此过度地焦虑。这时,他们的内心会很渴望有人为自己分担一些痛苦,于是他们会选择对父母吐露心事,希望得到父母的支持和鼓励,所以,千万不要因为你的忙碌而忽略了孩子渴望被聆听的需要,也许你关上耳朵一次,孩子的心门就永远不再为你打开了。另外,在和孩子交流的过程中,不要在孩子失败的时候就对其毫不留情地、随心所欲地指责或者打骂,这样会让孩子感受不到人格的平等,自尊心较强而心理脆弱的孩子就难以承受,容易“想不开”。

同类推荐
  • 影响孩子一生的100个好习惯

    影响孩子一生的100个好习惯

    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离不开父母的教育。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教育就是培养孩子的好习惯。”著名哲学家培根认为,培养好习惯应该是教育的内在要求,他说:“毫无疑问,幼年时期开始的习惯是最完善的,我们称之为教育。教育其实是一种早期的习惯。”著名作家巴金也认为:“孩子成功教育从培养好习惯开始。”所以,教育孩子,先从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开始。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主要取决于父母的教育和引导。不过,今天许多父母更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成绩固然重要,好习惯的养成更重要。如果说成长是孩子必须要走的独木桥,好...
  • 宝宝这一年:3岁,规则意识建立关键期

    宝宝这一年:3岁,规则意识建立关键期

    本书遵循根据孩子年龄特点来教育孩子这一崭新理念,综合分析了3岁孩子的性格特征、心理特征,多角度论述了与3岁幼儿的相处和沟通,提出要对孩子进行品格引导和智力培养,提高孩子的生活能力及其社交能力。
  • 培养孩子性格与能力的30个怎么办

    培养孩子性格与能力的30个怎么办

    本书通过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小故事,列举孩子常见的不良性格,详细分析原因,提供绝妙的拆招方法及化解技巧。
  • 解读迷失中的家庭教育:女心理咨询师手记

    解读迷失中的家庭教育:女心理咨询师手记

    本书以现实中学生案例及我个人的成长历程为证,我们的现实确实中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家庭及家庭教育问题,提醒我们为人父母的人,要在教育子女的路途上,多做正确的事。本书以灵活多变的风格,让我们的情绪不断地有着此起彼伏的荡漾之感,而不至于读来疲惫不堪;本书以风趣幽默的语言为载体,让我们在嬉笑中得到启发,得到思考。书本的幽默、风趣之处的嬉笑却透露着有点“刺骨”的道理,对于每位家长也算是送了一个“糖衣炮弹”,愿最终能达到“苦口良药”的“疗效”吧。
  • 英才是怎样成长的

    英才是怎样成长的

    本书所选的九个留美少年的成长案例,从九个不同的方面对父母成功的教子方式进行了生动、具体的描述和介绍。
热门推荐
  • 丹域武尊

    丹域武尊

    当整个大陆以血染天,以尸铺地,被镇压的妖獠纷扰诸天万界。一代天才重生于这实力为尊的世界,他该如何去完成自己的使命。在这条复仇之路上,得至宝!携美人!拳震九天,掌破星河。用一次次的血战成就一代诸天圣帝!这一战,我不为求死,只为求胜!
  • 快穿之魔女要翻天

    快穿之魔女要翻天

    一代霸道女总裁,竟遭遇小混混迫害,生死两茫茫......无奈只能穿越时空,替人还愿,来换取一念生机。只是系统太垃圾,愿望太牛逼。女主表示:臣妾做不到啊......轻松快穿文,古言,科幻,异世界......你想要是这里都有......
  • 我还在努力

    我还在努力

    对于一个二十出头的男生来说也许你真正喜欢的是你的初恋,因为初恋非常的单纯,当你没有能力给她一个好的未来的时候请放开她的手,当你有能力的时候在拉起她的手。
  • 万界之神魔系统

    万界之神魔系统

    一念成仙,一念为魔。沐翊风重生斗气大陆,成为魂族一员。还获得了一款【神魔系统】。成仙——可守护天下苍生成魔——则世间正道难存仙心,魔心,皆是我心!斩杀萧炎:恭喜获得【邪帝舍利】统一斗气大陆:恭喜获得【位面传送卡】…统一诛仙世界:恭喜获得【魔兵虎珀】……统一斗罗大陆:获得【七大限】……凭借【神魔系统】,沐翊风踏遍万界,最终成就无上存在……(ps:纯反派文,不圣母,不舔/一天双更)
  • 我由我来主宰

    我由我来主宰

    E城,一个凶杀案件打破了原本的宁静,大多数人以为这只是他们安静生活的一个小插曲,却不知,一场密谋已久的事件正悄悄到来......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时光童话

    时光童话

    我得换简介!一定要换!***这只是一个人的故事重温年少、重温青春这不止是一个人的故事雄心、野望、人生带着一世经历、越过懵懂、傅薇及她的身边发生的故事!***新人新文,进来的筒靴们请给饼干一点支持!欢迎欢迎非常欢迎提意见!
  • 穷二代富二代

    穷二代富二代

    本书不仅展现了“穷二代”——钱图最初的辛酸生活、与“富二代”——任远的真挚友谊,更展现了钱图在任远的帮助下,不断改变,并最终跻身城市中产阶级的过程;不仅给予广大“穷二代”思想和行为上的参照和指导,也让大家对“富二代”在父辈的影响下所具有的卓越领导力、号召力,与生俱来的生意头脑、理财思路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为广大的“年轻中产者”、“城市平民”树立一个可供参考的奋斗目标。
  • 迟迟的爱

    迟迟的爱

    青梅竹马的白戮为救迟栀而成为植物人,迟栀的爱情什么时候才会醒来
  • 戮战无双

    戮战无双

    为报仇,他经历了种种磨难,10多年后报得血海深仇,可是自己也身死道消!可是他却没有真正死亡,因为他有一颗为村子带来灭亡的天外陨石。而如今这颗陨石却让本该死亡的他穿越到了异界大陆!在这片土地上他又会带来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