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81300000044

第44章 略谈佛教徒称“道人”和道教徒称“道人”(4)

关于“道士”一词,见《汉书》卷99《王莽传下》载有:“卫将军王涉,素养道士西门君惠,君惠好天文谶记”,专指方士;《春秋繁露》卷16《循天之道第七十七》载有:“古之道士有言日,将欲无陵,固守一德,此言神无离形。”西汉刘向《新序》卷7《节士》载:“[介]子推曰:‘推闻,君子之道,谒而得位,道士不居也。’”此二条泛称有道之士,不是指僧侣或道士。汉代牟融《理惑论》:“仆尝游于阗之国,数与沙门道士相见。”此时僧道已很分明。《后汉书》卷41《第五伦传》记载他“遂将家属客河东,变名姓,自称王伯齐,载盐往来太原、上党,所过辄为粪除而去,陌上号为道士,亲友故人莫知其处。”此处则指“有道之士。”《楼观本记》载:“周穆王因尹真人草楼之观,召逸人居之,谓之道士。平王东迁,置七人,汉明帝永平三年置三十七人,晋惠帝度四十九人。”《续文献通考》云:“据此则道士之名自周已有之。”又《抱朴子内篇》卷11《仙药篇》有“凡庸道士心不专精行秽德薄,又不晓入山之术……亦终不能得也。”晋代郭璞《游仙诗》之二“青谿千仞,中有一道士。……借问此何谁,云是鬼谷子。”此是指“炼丹服药、修道求仙之士。”晋干宝《搜神记》:“孙策欲渡江袭许,与于吉俱行。……(吉,琅琊人,道士。)”陶弘景《真诰》卷2载:“火灵芝,我当与山中许道士,不以与人间许长史。”《南齐书》卷54《高逸传·顾欢传》:“吾见道士与道人战儒墨,道人与道士辨是非。”此“道人”指僧人。《南史》卷57《沈约传》:“乃呼道士奏赤章于天,称禅代之事,不由己出。”据中唐时期的宗密《盂兰盆经疏》卷下载:“佛教初传此方,呼僧为道士。”僧人自称“道士”与“道人”,以道家面目出现有利于传教和生存。如南梁慧皎《高僧传》卷4《义解一·竺道潜》载:“恢嘲之曰:‘道士,何以游朱门?’潜曰:‘君自睹其朱门,贫道见为蓬户。’”此“道士”即是对竺道潜和尚的敬称。《高僧传·释法度》“先有道士欲以寺地为馆,住者辄死,及后为寺,犹多恐动。自度居之,群妖皆息。”此“道士”的确是道教中人。《金石萃编》卷26梁《井床残字》载有:“维天监十五年太岁丙申(516)皇帝愍商□之渴乏诏茅山道士□□承若作亭□井十五口。”《资治通鉴》卷166梁敬帝绍泰元年“齐主还邺,以佛、道二教不同,欲去其一,集二家论难于前,遂敕道士皆剃发为沙门。”胡三省注:“今道家有《太霄琅书经》云:人行大道,号日道士,士者何,理也,事也。……道家虽日宗老子,而西汉以前未尝以道士自名,至东汉始有道士张道陵、于吉等,其实与佛教皆起于东汉之时。”

池田温识语第243条《太上洞玄灵宝妙经众篇序章道士朱世元题记》“太上洞玄灵宝妙经众篇序章承圣三年(554)三月七日道士朱世元书。”炳灵寺第169窟第15龛墙背面隋代倒书“开皇十八年九月二日道□□……”,此题记中“道□□”可能是“道人□”或“道士□”,笔者以为,“道士□”的可能性更大一些,但这些也可能是涂鸦杂写。

唐代文人在日常生活中与僧人和道士交往非常频繁,故而对“道人”和“道士”的称谓名称造成混淆也不足为奇。如《北梦琐言》卷4《西岳神毙张簴》载:“唐张策,早为僧,败道归俗。后为梁相,先在华山云台观修业……”,张策是先僧后道。唐代许多文人学士亦僧亦道,身份变换,连时人也难以分辨。又岑参《冬夜宿仙游寺南凉堂呈谦道人》五言诗其中一句“相识唯山僧,邻家一钓翁。”(《全唐诗》卷198)据此也可知盛唐文人们仍然将僧人俗称作“道人”。孟浩然《赠道士参寥》(《全唐诗》卷160)、孟浩然《寄天台道士》(《全唐诗》卷160);《寻梅道士一作寻梅道士张山人》:“彭泽先生柳,山阴道士鹅”(《全唐诗》卷160);《唐语林》卷1《政事上》记载唐“武宗好神仙,道士赵归真者出入禁中,自言数百岁,上颇敬之。与道士刘元靖力排释士,上惑其说,遂有废寺之诏。……[唐]宣宗微行至德观,有女道士盛服浓妆者,赫怒归宫。”《唐语林》卷6《补遗》记载唐德宗“后上清(相国窦参宠妾)特敕度为道士,终嫁为金忠义妻。世以陆贽门生多位显著,不敢说,故此事绝无人知。”晚唐齐己《怀华顶道人》五言诗末句:“禅余石桥去,屐齿印松花。”(《全唐诗》卷840)晚唐齐己《寄岘山道人》:“风门高对鹿门青,往岁经过恨未平。辩鼎上人方话道,卧龙丞相忽追兵。炉峰已负重回计,华岳终悬未去情。闻说东周天子圣,会摇金锡却西行。”(《全唐诗》卷846)此时“道人”已改为道士的称谓了,因为这些诗句是出自和尚之口。

唐代柳宗元撰《龙城录》有《吴峤精明天文》:“吴峤(袁天罡师)葡溪人也,年十三,作道士,时炀帝元年过邺中。”李白《奉饯高尊师如贵道士传道箓毕归北海》(《全唐诗》卷176)、李白《对酒忆贺监二首并序》(之二):“狂客归四明,山阴道士迎。”(《全唐诗》卷182)唐郑檗《传信记》载:“道士叶法善,精于符箓之术。”《龙城录》有《李太自得仙》:“[韩]退之尝言李太白得仙去,元和初有人自北海来,见太白与一道士在高山上”,李白是信道的,曾有“真人”称号。《宋诗话辑佚》卷上《古今诗话》第306条《石鼎联句》:“韩退之《弥明传》云:‘尝与文友会宿,有老道士形貌怪异,自通姓名,求宿,言论甚奇……’。”宋代王谠《唐语林》卷6《补遗》载有:“又韦渠牟曾为道士及僧,德宗问:‘卿从道门,本师复是谁?’渠牟曰:‘臣师李仙师,仙师师张果老先生,肃宗皇帝师李仙师为仙帝,臣道合为陛下师。由迹微官卑,故不足为陛下师。’”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元丰类稿》之“越州赵公救灾记”中载熙宁八年资政殿大学士右谏议大夫知越州赵公讯问下属:“僧道士食之羡粟书于籍者几具存,使各书以对,而谨其备。”此一书面记载对佛道称呼很正规。李巳生《四川石窟雕塑艺术》一文中提到四川石窟刻像题记中有诸如“掌岩道士”、“住岩僧”、“攻镌处士”等,宋代“寺院中已有管理凿岩造像类似作坊的组织和制度。”宋代理学是以儒家理念为主、三教合流的混合物。河南省登封少林寺山门内东侧的《三教圣像碑》,是金完颜永济大安元年(1209)儒生高烈夫等人“助缘施财”及少林寺教亨和尚在原唐永淳二年《大唐天后御制诗书》碑的背面具体筹划操办的。其碑阴刻线画,左为孔子,右为老子,中间略高的为释迦牟尼。

明代西村畸人、敬虚子《小隐书》“管宁”条载:“五代郑遨,字云叟,滑州人,举进士不中,乃人少室山为道士。”

《旧五代史》卷132《周书·孙晟传》载:“孙晟本名凤,性阴贼好奸谋,少为道士,工诗,于庐山简寂观。”

《全五代诗》卷1楮载《赠道士》,《全五代诗》卷48前蜀杜侯行《寒日送元道士入天台》。

《太一宫记》:“华山陈抟撰……大宋建隆三(962)年岁次壬戌正月一日主持焚修上清三景大洞法师赐紫道士王若海立石……”,共16位道士。宋代朱胜非《秀水闲居录》:“成中令镇荆南,请道士梁威仪行法事。”

《元史》卷202《释老传·正一天师传》载:“……其徒张留孙者,字师汉,信州人,少时人龙虎山为道士,有道人相之曰:‘神仙宰相也’。”此传中“道士”、“道人”也是并列而称,使人不得不认为两者是有差别的,此“道人”能相面,可证他是有道术的人,但绝非僧人,因僧人通常较少谈论鬼神相面之事。

河南省登封少林寺有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在《小山禅师行状碑铭》的背面刻有《混元三教九流图赞碑》,在“赞”下有一个大圆圈中刻画着“三教九流”合体像,其头和肩是代表儒释道三教的头像和肩拼合而成的,左束发侧身向右者为孔子;右戴道冠者侧身向左为老子,中间额有白毫的僧头,代表释迦,双手在胸前捧一幅“九流混元图”,整体呈圆球状的不倒翁。

清代昭梿《啸亭杂录·王树勋》载:“松公故喜佛法,树勋投其意指,公大赏鉴,因命易装为道士。”乾隆本《肃州志》载千佛洞时说:“明时回人蹂躏佛像,屡遭毁坏,龛亦为沙所掩,壁画丹青尚有存者,今道人等梳爬,略见眉目。”胡恩厚先生在《敦煌莫高窟之谜》一书中引用此条谓:“这里的道人似指道士,回人似指信奉伊斯兰教者。”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卷1《劳山道士》载:“一道士坐蒲团上,素发垂领,而神观爽迈。叩而与语,理甚玄妙。”此道士确切无疑真道士也。

现代人也仍有将道士称作“道人”的,如甘肃20世纪50年代临夏回族自治州副州长张建游炳灵寺时曾写有《过老君洞》诗,其诗句中就有:“道人扶石羊,倚崖作目送。”现代人诗《岱顶冬日雾后即景》作者署名为“清凉道人”,此“道人”绝非和尚之别称。孙涛、阎安广的反映明末清初的长篇历史小说《朱衣道人》,主人翁也不是和尚。

“道人”称谓,南北朝佛道两家使用较为混乱,特别是西域地区,佛教徒借用“道人”称呼最为频繁,与中原、江南地区有明显的不同。而且它的使用直到唐、五代、宋、明、清时代持续不断、混乱依旧,只是使用的频率呈下降趋势,但例外的是宋末元初不同人士称“道人”的情况则较多,但道教徒称“道人”占多数,这和全真教被朝廷的支持下得以发展壮大有关系。冠有“道”字的,被道家似乎专有的称呼,佛教徒居然也不失时机的借用以自称,该情况是佛教自传人始,直至南北朝普遍的使用状况。“道士”和“道人”的称谓的含义自南北朝就开始有区别并明确化。但并不是绝对的。唐、五代、宋、元、明、清时代女尼称“道人”的则少见,“道人”和“道士”,无疑逐渐成为道教人士固定的称谓。正史中对佛、道两家的称谓多数情况下是固定不变的,但僧人也时有被称作“道人”的。如《魏书》中的“道人统”等名称,可能存在一个称谓上的雅俗或口头语和书面语之别。

现列道人、道士等的变化情况如下:

汉:道人(非僧非道);道士(指方士、有道之士)。

道教:道士。

佛教:道士、沙门。

三国:

道教:道士、道人。

佛教:沙弥、沙门。

晋:道人(巫师)。

道教:道士。

佛教:法师。

南北朝:道人(巫师)。

道教:道士、道人。

佛教:道人、道士、法师、沙门、比丘、贫道、比丘僧、佛弟子、

佛弟子比丘、大德比丘、道人僧、道人统。

隋:

道教:道士、女官。

佛教:道人、大德比丘、佛弟子、僧尼。

唐:

道教:道人、道士、黄冠、道士女官[冠]、老道士、女道士、

三洞女官[冠]、三洞法师、某某先生、某某真人。

佛教:僧、沙弥、道人、和尚、大德比丘、某某上人。

五代:

道教:道士、道人。

佛教:僧、老僧、长老、和尚、贫道、某某山人、某某上人。

宋:道人(技艺人)。

道教:道人、道士。

佛教:僧、德士、女德。

西夏:

佛教:僧、和尚、沙门、比丘、行者、助缘僧。

元:

道教:道士、道人、山人、某某真人。

明:道人(佛寺打杂人)。

道教:道人、道士。

佛教:僧、和尚。

清:

道教:道人、老道人、道士、山人。

佛教:道人、道士。

同类推荐
  • 光明大手印:文学朝圣

    光明大手印:文学朝圣

    《文学朝圣》写大手印智慧在文学创作中的妙用,以及雪漠以文学创作的形式实践大手印的生命轨迹,包括创作随笔、创作谈、作品序跋集、文化随笔、文学演讲和文学对话等。全书分为五个部分:开启文心、文学的精神、文学的故乡、文化般若、文学演讲和文学对话。本书回答了三个问题:文学衰微的真正原因何在?我们的文学将走向何处?文学应该拥有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品格?作者认为:真正的文学,应该在无常中抓住永恒,应该在虚无中建立存在,应该在虚幻中实现不朽;真正的文学,应该承载神性的大美,应该承载利众的大善,应该承载智慧的大真。
  • 一口气读懂道教的故事

    一口气读懂道教的故事

    本书以道教体系为逻辑,以道教神仙、人物、宗派、典籍、名山、道观为点,以图文互注的编排形式叙述道教的故事,详解道教文化。
  • 当代妙用

    当代妙用

    本书阐述了作者对当下诸多文化和学科如超心理学、科学、哲学、人文、医学、文学、社学会等等的认识,体现了作者对现实的关怀。本书分为“对学者说”、“对学生说”、“对读者说”、“对都市精英说”四个部分,讲述了西部心灵文化在文化、信仰、人生、生存等诸多层面的“妙用”。这“妙用”,包括看世界的目光,包括应世的技巧,包括对其他文化的包容,包括对人生选择的阐释,包括一个人追求成功时应该注意的诸多问题等等,包罗万象。
  • 佛修大智,道养心性

    佛修大智,道养心性

    谈佛论道,目的是去除我们心灵上的杂念,智慧一旦在生活中发挥功用,则活泼自然,不受欲念牵累,让人焕发全新的生命活力,扭转人生危局。同时,有了佛道,就有了富有大千的生活,它如同山中的清泉,可以洗涤心灵的尘埃,用一颗平和清净的心,创造自己的事业,开创人生的辉煌。
  • 星云日记9:观心自在

    星云日记9:观心自在

    本书为“系列中的第九册。收录星云大师1991年1月1日至2月28日期间的日记,记录了星云大师生活、工作、弘法度众上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等,全书分为“观心自在”、“美好人生”、“放眼世界”、“人生使命”四部分。这是一份特別的日记,内容不仅是大师个人生活点滴,也是人生的省思,它来自众生,属于众生,读“星云日记”,仿佛进入一个开阔的胸怀,一页内心最深层的省思。
热门推荐
  • 0~2岁的保育

    0~2岁的保育

    本书分为从两者关系到社会网络、宝宝真了不起、婴儿保育之实践、理解婴儿四部分,具体内容包括:什么是依附、人际关系、婴儿保育所必要的环境、婴儿的能力、婴儿的脑、婴儿的发育等。
  • 谁也不知道

    谁也不知道

    林悦同是学校里公认的乖宝宝,以往17年的平静生活中,他从来没有遇见过比眼前这个人更讨厌的家伙了!
  • 一拳超人之虚无的花

    一拳超人之虚无的花

    “谢谢你!”“啊…那个,你没事真是太好了!”……“我啊,可是梦想要成为英雄的人啊!怎么能连一个小女孩都拯救不了!”……“杀了我,就能拯救世界了……”……“世界要救!你也要救!”
  • 平天皇

    平天皇

    谈笑间弃王权富贵,弹指间灭诸天神佛。地不慈便踏碎山河,天不仁便弑神平天。且看一个经脉皆废的皇子如何从微末之中崛起,还这方世界一个朗朗乾坤。
  • 后宫锦澜传

    后宫锦澜传

    “皇后啊,皇帝年纪也不小了,是时候该有个嫡子了。”太后看着扶着自己散步的侄女,一脸的慈祥。“母后,这个,皇上他不是已经有那么多的了皇子了么,也不多我这一个,而且我也不是有子渊了么。”莫锦澜看着太后,有点儿尴尬。“你呀,好好想想,别后悔就行。子渊这孩子听话,可是也不是你自己的,你呀……”“皇后,你就这么不想留朕么?”某皇帝铁青着脸,看着已经自己睡了的莫锦澜。“哎呀,皇上啊别吵,我才睡着。”根本就没有看某皇帝的脸色,翻个身继续睡。
  • 往事随想(最受学生喜爱的哲理美文)

    往事随想(最受学生喜爱的哲理美文)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当我们抛开一切生活中的琐事和纷扰,面对自己,面对头顶那一弯月亮时,往事便涌上心头。往事如歌,因为它留在你的心里了,虽然它已过去很久了。那些留下来的,必定让你感怀不已。将随想的往事诉诸笔端,定然有它的动人之处。
  • 何以萧何

    何以萧何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隐瞒身世?前尘过往?堕落情网?笑叹江湖悲凉。俊朗世无双。那么就此忍住悲伤吧。敛尽风华把忧伤深藏。
  • 双面老公宠上天

    双面老公宠上天

    五百万,她主动卖身给了那个男人。她抗拒而且讨厌,但却无可奈何。她无时无刻不想脱离男人的掌控;玩弄,诋毁,甚至威胁……一次又一次的刁难;“女人,你的珠宝设计不合格!”最后这个恶魔却说,“女人,这款珠宝,专为你打造!戴上它,跟我结婚!”霸道如斯,邪魅的眸子里,却温柔似水。
  • 天庭小兵

    天庭小兵

    一觉醒来,成了天庭的一介小兵。啥?马上去打孙悟空?那只猴子?额,打得过么?啥?又要去打沉香?那只猴子的徒弟?你们确定那只猴子不来帮忙么?好吧,以上都是有的,但是猴子来了,照样镇压,打造出一个传奇的天庭小兵!新人新书,请大家支持。
  • 穿进美男世界当团宠

    穿进美男世界当团宠

    洛兮穿进小说美男世界,宿主是貌美如花的女主,偶遇平阳城第一美男,作为男主铁杆粉丝不由感叹,妈呀,这是开了挂的人生吗?谁知故事发展出了严重的Bug。男猪脚花心多情吗?想多了,痴爱一人而已。男猪脚才华横溢么?做梦吧,文才永不尽罢了。男猪脚会常撩妹吗?何止呢?落水三千,独饮一瓢。洛兮沾沾自喜:俺是来发财当首富的,不过顺便拎个美男回家跪搓衣板也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