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81300000049

第49章 《天盛改旧定新律令》中的西夏佛教新探(1)

崔红芬

(兰州大学敦煌研究所;西北第二民族学院)

西夏是1038~1227年间存在于中国西北地区的一个以党项族为主体的国家。在西夏统治者的大力倡导和参与下,境内佛教极为兴盛。但由于西夏文献的大量湮没和阙失,使得我们很难得窥西夏佛教的全貌。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和积极探寻,学者们在西夏佛教史研究领域已有了一定的突破性进展,但在西夏佛教制度方面却所知不多。1988年,前苏联西夏学者公布了秘藏多年的西夏法典《天盛改旧定新律令》(以下简称《律令》),为研究西夏佛教制度提供了极为重要的依据。《律令》是西夏仁宗仁孝皇帝在天盛年间颁布的西夏文法典。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少数民族文字印行的法典,共20卷,只有律令条文而无案例。该法典为研究西夏的法律、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和军事等各个方面提供了大量极为宝贵而丰富的材料。目前,我们所能见到的《律令》,除原文复制本(见上海古籍出版社《俄藏黑水城文献》第8、9册)以外,还有2种汉译本:一种是1988年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李仲三根据克恰诺夫俄译本翻译的《西夏法典——天盛年改旧定新律令》(第1~7章),这是克恰诺夫对《律令》翻译和研究成果的四卷本著作之第二本。另一种是史金波、聂鸿音、白滨根据《律令》原件直接汉译、2000年由法律出版社出版的中华传世法典之《天盛改旧定新律令》。笔者对上述两种译本的前7卷有关佛教方面的条款进行了比较和研究,发现二者在内容的理解和译读上存在一定差别,现举例如下:

李译本第一章第一条九款:“若与罪干连者先已出家为僧尼并同其家断绝往来,并若此[人]在已行谋反中获罪,则其承嗣人、父母及其他亲属皆缘坐。另在已行谋反中父母获罪时,上述离家出走者,亦不列入共犯,不追坐。”而同一条款内容,在史译本中则是:“应连坐人早已为僧人、道士,已出家与家院不往来,与彼处谋逆后,原主父母、节亲等勿连坐,父母等犯逆罪,亦依前所示出家人勿入连坐中。”二者在缘坐与否上意见相左。笔者窃以为这可能是排版时丢字所致。但以下两条则肯定是理解上的问题:李译本第一章第二十八条:“盗毁大祀神御圣像,或圣旨下,臣等接旨不如法,或贻误圣旨下达,或直呼皇帝名讳者,或圣旨宣而不到,或对答不明,或不面[君]者,[上述举动已行]之首谋皆处斩刑,从者处十三年苦役,役满后即于配处落户。”史译本则是:“盗毁护神、天神,传御旨时不行臣礼,起轻视心,及御前、制、御旨直接唤人往,无故不来等,一律造意以剑斩,从犯无期徒刑”。二者在刑期长短上差别较大。又如李译本第二章第四十二条四款:“若黄衣、黑衣、红衣、紫衣僧侣已行犯罪,则处罪时应比[犯同罪]庶民减一等。此外,红衣或紫衣僧侣犯处一年苦役罪者,则夺其穿红衣或紫衣之职务。依据本法不免除有官品者职务之条款,不允许处夺僧侣的职务和改判。犯重罪僧侣应夺官品并免职。黄衣和黑衣僧侣犯罪,刑满后,必须离开寺庙五年,红衣或紫衣僧侣或相等职务者犯罪,刑满后,则须离开六年。被处苦役有品位之僧侣,处判时应考虑其品位。若[僧侣]无官品,则必须按律服满苦役;在整个服刑过程中[服苦役僧侣]应将其奴仆交回原来寺庙。”而史译本:“僧人、道士中赐黄、黑、绯、紫者犯罪时,比庶人罪当减一等。除此以外,获徒一年罪时,赐绯、紫当革职,取消绯、紫,其中口依法按有位高低,律令、官品,革不革职以外,若为重罪已减轻,若革职位等后,赐黄、黑徒五年,赐绯、紫及职位相等徒六年者,当除僧人、道士,所遗劳役有官与官品当,无官,则依法服劳役。日毕后,人原属庙中为行童。”二者观点截然不同。笔者仅列出两种译本对同一条款内容在理解上存在的差别,希望学者们详勘。

本文依据史译本《律令》,并结合其它汉文资料,对西夏佛教制度方面的某些问题进行了探讨。其中有些观点,仅为笔者一家之言,愿与方家共同探讨。

党项自隋唐内迁以后,与汉族杂处,深受汉族先进生产技术和思想文化的影响。西夏立国之始,统治者就仿效宋制,并结合本族特色,建立了一整套较为完备的政治制度。为巩固地位和满足自身信仰,统治者大力宣扬和推崇佛教,同时也借鉴和吸收中原的儒、道文化,并对本民族原始的宗教习俗也采取较宽容的态度,形成了炫丽多彩的具有某种混合特性的、独特的西夏文化。尤其是佛教,基于统治者的大力倡导和崇信,西夏僧人在社会上地位崇高并享有许多的特权。为了使佛教更好地为统治阶级服务,加强对佛教的控制和管理,西夏统治者制定了一套对僧人和寺庙进行有效监管的法律制度,保证了西夏佛教的繁荣并使之朝着对统治阶级有利的方向发展。根据《律令》中有关佛教的条款,我们可以断定,西夏佛教制度与唐宋时期的佛教制度是一脉相承的,它在继承唐宋佛教制度的同时,又有一定程度的创新和发展。

一、赐衣和封号

唐代官制中有“赐紫、赐绯”的规定:三品以上赐紫色袍,五品以上赐绯色袍,以官服的颜色区分官位的高低。后来这一制度也逐渐被佛、道所采用,用于赐给佛、道中职位较高者。西夏在佛教制度上不仅继承了中原的赐紫、赐绯制度,还有所创新和发展,增加了赐黑、赐黄,所以西夏僧人有赐黑、黄、绯、紫之制。《律令》条款为这种独特而创新的佛教赐衣制度提供了可靠的佐证。如:“诸有官人及其人之子、兄弟,另僧人、道士中赐穿黄、黑、绯、紫等人犯罪时,除十恶及杂罪中不论官者以外,犯各种杂罪时与官品当,并按应减数减罪,其法按以下所定实行,勿施一种黥刑。”除了《律令》中提到有赐黄、黑、绯、紫者以外,在西夏石窟、碑文题记和佛经题记中也见到了有关赐紫、赐绯者的记载。但根据目前所公布的资料,我们仍未见到赐黑、黄者的其它例证。关于赐紫者的记载有榆林窟第15窟门顶右边和第16窟窟口北壁各有一处长篇题记,两处内容相同:阿育王寺释门赐紫僧惠聪姓张住持窟记。史金波在《西夏佛教史略》中同样提到了“榆林窟中天赐礼盛国庆五年(1073)题写的《榆林窟记》:西夏阿育王寺释门赐紫僧惠聪及随从弟子等七人,住于榆林窟,住持四十日,看读经疏文字,稍熏习善根种子,领略了榆林窟圣境‘修行之界’的山水风光。”西夏文献中有关赐紫僧的记载虽然不多,但足以证明在西夏有赐紫僧的记载,不像史金波所说的那样:在西夏碑文和佛经中仅见有赐绯僧一种,至今尚未见到赐紫以及赐黑、赐黄者。当然,西夏有关赐绯者的记载很多,如凉州感通塔碑所记:感通塔下羌汉二众提举赐绯僧臣王那征遇,修塔小头监崇圣寺下僧监赐绯臣令介成庞,匠人小头监感通塔下汉众僧监赐绯僧酒智清,修塔匠人小头监感通塔汉众僧副赐绯白智宣……。另外,在克恰诺夫的《俄藏黑水城出土西夏文佛经文献叙录》中共提到赐绯者6处,他们是经文的检查者、译者或抄写者。如:第316号,馆册第4536号,《慈悲道场罪忏法》经文检查者智海;第311号,馆册第7714、2267号,《慈悲道场罪忏法》抄经者慧清;第346号,馆册第4976号,《十王经》译者法海。韩小忙认为,在西夏赐黄、黑、绯、紫衣者中,赐黄者级别最高,赐紫者最低,凡被赐衣者,皆有官品和职位。对这一说法,笔者不敢苟同。笔者认为西夏赐衣制度中仍以赐紫者级别最高,其次才是赐绯、赐黑、赐黄,并且赐衣者不一定都有官品及职位。其理由有二:1、从《律令》来看,第二章之“罪情与官品当门”规定:“僧人,道士中赐黄、黑、绯、紫者犯罪时,比庶人罪减一等,除此以外,获徒一年罪时,赐绯、紫当革职,取消绯、紫,其中□依法按有位高低,律令、官品,革不革职以外,若为重罪已减轻,若革职位等后,赐黄、黑徒五年,赐绯、紫及与赐绯紫职位相等徒六年者,当除僧人、道士,所遗劳役有官与官品当,无官,则依法服劳役,日毕后,入原属庙中为行童。”在第十一章之“为僧道修寺庙门”规定:“国境内番、汉、羌中僧人、道士所属居士、行童中,及前僧人、道士等中有为座主者时,能完整解说般若、唯识、中道、百法、华严行愿等之一部,解前后义,并知常为法事者,国师及先住座主、别有巧智师傅等,当好好量其行,真知则居士、行童可入僧人中,衣绯,为座主,勿得官。先前僧人、道士口道士者为僧人,彼等一律先黄衣者当衣绯而为座主,好者可得官爵。其中番汉和尚不知切韵,不许为座主。”如果这两条说明还不清楚的话,那么我们再看第十四章之“误欧打争门”规定:“和尚、道士衣绯、紫、黄、黑等高低殴伤杀时,执职位及实有官者可以职位、官品当,无官,则衣绯、紫殴伤杀有自[暗监]到[戏监]官人法,衣黄、黑依殴伤杀有自[十乘]到[胜监]官人法判断。”这里提到[暗监]、[戏监]和[十乘]、[胜监]等官名,对照《律令》第二章之“罪情与官品当门”的相关条款,可知以上官品的大小,从而也就知道了赐紫、赐绯与赐黑、赐黄谁高谁低。如“庶人获十五杖,徒四年时:[十乘]官至[胜监]官,官、职,军皆当革除,徒六个月,日满依旧当往。[暗监]官至[戏监]官,官分两半降一分,革职,勿革军,徒三个月,日满依旧当往。庶人获十七杖,徒五年时:[十乘]官至[胜监]官,官、职、军皆当革除,徒一年,日满依旧当往。[暗监]官至[戏监]官,官、职、军皆当革除,徒六个月,日满依旧当往。庶人获十七杖,徒六年时:[十乘]官至[胜监]官,官、职、军皆革除,徒二年,日满依旧当往。[暗监]官至[戏监]官,官、职、军皆革除,徒一年,日满依旧当往。”从以上条款中可清楚地知道,西夏佛教中赐紫、绯者显然要高于赐黄、黑者。2、从前朝的官制来看,唐代贞观时三品以上官员服紫,五品以上服绯,七品以上服绿,九品以上服青。宋承唐制,宋初规定三品以上服紫,五品以上服朱。神宗官制改革后,官服又改为四品以上服紫,六品以上服绯。同样,西夏官制中规定:文资则幞头、靴笏、紫衣、绯衣;武职则冠金贴起云镂冠、银贴间金镂冠、黑漆冠,衣紫旋澜,金涂银束带,垂蹀躞,佩解结锥……。可见,西夏文官的官服多因袭唐宋,而武职官服却独具民族特色。正如《宋史·夏国传》载:“西夏设官之法,多与宋同。”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西夏的官制受宋朝影响极大。僧道赐紫、赐绯制源于中原的官服制度。据宋人赞宁考,赐僧紫衣始于唐武则天时期,僧人法朗等九人“重译大云经,陈符命,言则天为弥勒下生”,为其做女皇大造舆论,故得赐紫衣。另据高承考证,赐道徒紫衣始见于唐代宗时期,李泌立大功后乞解官为道士,乃赐之紫衣。到五代时,紫衣、师号颁赐已趋于制度化。宋代沿承前代颁赐释道徒紫衣、师号之法,使之更加制度化,且紫衣、师号为宋代释道社会地位高低的重要标志。唐宋时期僧道以赐紫、绯为贵,这与官制中衣紫、绯是一致的。笔者认为,既然西夏官制多继承和借鉴唐宋,那么,西夏僧人的赐紫、绯之制也应当与官制中的衣紫、绯制度相一致,而不可能出现官服以衣紫、绯为贵,而僧人却以赐黄、黑为贵,赐紫、绯次之的情况。而且,从上述条款中可以清楚地看到,西夏并不是所有赐紫、绯、黑、黄者均有官品和职位。

西夏僧人地位很高,除了上述讲到有赐黑、黄、绯、紫者外,还有封号制度,西夏僧人的封号有帝师、国师、上师、(大)法师、大师、禅师、忠师、信师等。在西夏前期,即设立国师院,就有“国师”这一封号,国师是西夏前期僧人的最高称号。西夏在继承前代封号制度的基础上,建立了自己的一套封号体系,《律令》第十卷“司序行文门”载“皇帝、皇太子、诸王等之师名:皇帝之师(监承处)——上师、国师、德师。皇太子之师——仁师。诸王之师——忠师。”目前,史金波已考订出国师24人,封号26个,但是某些国师仅有名称而矣,立论似嫌不足,缺乏足够的证据,有待于进一步考证。笔者在克恰诺夫《俄藏黑水城出土西夏文佛经文献叙录》一书中共找到15位国师。在《律令》中只提到了国师、法师、禅师,而未提及帝师称号。可见,西夏在天盛年间(1149~1169)还没有帝师这一封号。克恰诺夫根据俄藏西夏文佛经题记推测帝师可能出现于仁孝后期,大概要晚于1182年。另外,他还认为,西夏历史上可能有过6位帝师,现已确定身份名称的有4位。史金波认为西夏至少有3位帝师,他在《西夏佛教新探》中已作了充分论证。《律令》中虽未提到帝师封号,但西夏汉文文献《杂字》官位部中却列有:帝师、国师、法师、禅师称号。罗召在《藏汉合壁〈圣胜慧到彼岸功德宝集偈〉考略》一文中指出,帝师制始于西夏而非始于元代,帝师是西夏僧人的最高封号。笔者认为,西夏帝师可能与藏传密教的上师有某种关系。俄藏西夏文佛经第22号,馆册第206、8138号《佛说圣佛母三法藏出生般若波罗密多经》题记中提到了:上师、两位皇帝的老师,其中一篇经文标明的年代为1182年8月21日,即仁孝乾佑年间,经文中称这位老师为上师,而没有称作帝师。《律令》第十章之“司序行文门”载:“皇帝之承监处上师、国师及德师等与上等位当。”可见上师的地位是相当之高。据史料记载,仁孝时期,藏传佛教就已经在西夏广为流行。藏传密教要求信徒皈依师、佛、法、僧,这里的“师”即是祖师或上师,师列于佛、法、僧三宝之前,可见其地位的崇高。西夏出现帝师这一封号,会不会是受藏传佛教的影响,由上师衍生而来呢?但这只是猜测而矣,由于缺乏资料,证据还不够充足,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二、西夏佛教制度中所体现的皇权至上思想

同类推荐
  • 太阳,我的心

    太阳,我的心

    一本关于提升自我认识,化解各种负面情绪的心灵成长励志书。在生活中,我们总会因为各种问题而卷入到情绪的漩涡中,一不小心就沦为了悲伤、恐惧、焦虑、愤怒等负面情绪的“奴隶”。本书开宗明义地指出,各种负面情绪的产生其实都是源于“我执”。我们只有通过自我观照、加深对自我的认识,才会摆脱负面情绪的困扰,让自己实现心灵成长。在书中,一行禅师处处播撒和平与希望的种子。他认为净化人心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之道。所以,本书主要教大家怎样照顾、处理自己的情绪,摆脱“我执”的惯性思维,化解各种负面情绪,进而让自己找到内心的平和、宁静。
  • 淡定·从容·心安(全3册)

    淡定·从容·心安(全3册)

    《淡定·从容·心安》是民国四大高僧中弘一法师、虚云大师的佛法启迪套装书,书中大师亲述人生经历,给人探索生命真谛的经验与智慧、改变人的人生方向。弘一法师、虚云大师两位高僧的思想代表着近现代佛学界的权威思想,《淡定·从容·心安》将两位大师的思想精华结集出版,把深奥的道理化成通俗易懂的话,使人以读书的方式亲近高僧大德善知识,启迪大众思维,唤醒世人迷梦,是一套值得细细品味、永久珍藏的经典之作。
  • 李叔同说佛

    李叔同说佛

    本书是弘一法师晚年将其学佛心得整理、修订,以大才子、大学者、大艺术家的俗家修为向常人揭示出佛门的真谛。他的演讲稿与辑录的处世格言被梁实秋、林玉堂等作家誉为“一字千金,值得所有人慢慢阅读、慢慢体味、用一生的时间静静领悟”。
  • 和尚:出家人的日常生活

    和尚:出家人的日常生活

    出家人作为社会上一个特殊的阶层,对我们常人而言一直有其神秘的一面,但该书却以风趣的文笔和详实的图文,向我们描绘了出家人寺院生活的世俗性。他们朴素、简约和体现着人性本真的生存观念,无疑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 中国回族暨伊斯兰教研究

    中国回族暨伊斯兰教研究

    我国信仰伊斯兰教的十个民族,都与伊斯兰教有着比较密切的关系,特别是回回民族与其关系更为密切。
热门推荐
  • 你值得更美

    你值得更美

    《你值得更美》是Roger第一本与女性朋友谈变美的方法书,在书里他分享了自己在行内一路走来的工作经验、人生态度、美学观点以及怎么去发现自己个性美的方法。他一直引以为傲的是,能利用自己在彩妆业30年来的经历,可以帮助女性变得更美丽。为女性创造美丽,是他多年来努力持续不断在做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他享受了快乐,也让许多的明星变得更光彩动人,更是让许多自信力不够的平凡女性重塑了信心,发现到自己个性中的闪光点,从而让自己的美变得独一无二。Roger深信,美丽并非难事,只要你观念正确,用对方法,相信他,你将发现自己能变得更美丽。
  • 过江湖

    过江湖

    她,不知情为何物,却已情根深种;他,万般溺爱,只宠她一人。奈何天意难测。他天赋异禀,虽年轻,已武功盖世,却在天劫当中不慎身陨。自此她荒芜度日,直至枫山再遇,这才重新振作。原以为一切将归于平静,可风未停,浪怎静?后武林大会,锋芒毕露,究竟谁能傲视群雄,登上武林盟主之位?
  • 担当

    担当

    面对难题,你是一推了事还是迎难而上?出现问题,你是逃避责任还是勇于担当?敢担当的人有机会,会担当的人有地位。“担当”是一个人、一个组织最重要的品质与素质。有无担当精神,是衡量一个人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尺。林少波的《担当》从敢于担当、甘于担当、乐于担当、勤于担当、严于担当、善于担当和精于担当七章层层分析,思路严谨,结构清晰,可以说是目前市场上首部全面深入研究“当当”这个话题的作品,《担当》非常适合企事业单位员工和政府机关干部团购阅读和作为自我培训的教材。
  • 笙歌烛火微殇夜

    笙歌烛火微殇夜

    他说“笙歌,待我回归天庭以后,我便来娶你。”她羞涩的答应,然后期待着他的迎娶。几百年过去了,那说要迎娶她的男子却始终未来。终于,她沉不住气了,她开始拼命的修仙,终得,修了个小散仙。她高高兴兴地飞上九重天内,却寻到一个她完全不认识的他。她决定留在他身边,当一个小奴婢也好,反正她坚信,他终会记得她的。后来,她终发觉,自己无论如何都配不上他。她说“夜烛,我喜欢你,非常的喜欢你,可是,喜欢你好累啊。”
  • 守护甜心:带刺的玫瑰

    守护甜心:带刺的玫瑰

    那个时代,再也回不去了........是你们背叛了我,就别怪我不手下留情!
  • 枫动诸天

    枫动诸天

    他,前世一柔弱书生,颠沛流离一生,亲人、友人均先他而去;他,今世重生为一五灵根废物,能否扭转乾坤,化腐朽为神奇;她,前世意外失踪,生死不知,今世能与主角重续前缘么?她,今世为修真门派金丹祖师,又为何与主角爱恨纠缠,不离不弃?执子之手,傲世诸天;你若不离,我便不弃;恩怨情仇,阴谋诡计,又如何阻拦他前进的步伐;诸天万界,携子之手,笑看修真风云。梦雨倾城携《枫动诸天》而来,看柔弱书生今生如何于困苦中挣扎,守护自己的亲人、爱人、朋友,傲世诸天,不离不弃。QQ交流群:521522156
  • 火影之雨过天晴

    火影之雨过天晴

    六道制造出一个月亮,那我就制造一个太阳;鸣人创出色诱之术,那我就创出青楼之术;带土冒充了斑,那我就冒充斑马……作者君:咳咳,以上是女主的YY,以下才是简介。李雨晴看着拿着强得天都怕的主们,忍不住抱怨:“劳资这是造的什么罪啊!!”上帝(作者君冒充):“因为你是杯子的女儿。”李雨晴:“……”
  • 丹加战纪

    丹加战纪

    在浩瀚的历史中,一个民族为了生存战斗的故事。其中有些人必将名留青史,一些少年也必将成长为传奇。
  • 战火与悲歌

    战火与悲歌

    李阳,只不过是河洛星上一个普通的农人子弟。获得最流行的虚拟现实军事游戏《轩辕争霸赛》的冠军后,竟然被强征入伍,编入星联的顶级特战队--蜂针特战组。征调官给的理由听起来如此地荒唐:“《轩辕争霸赛》,你表现地异常惊艳,超乎各位军事长官的想象。所以拯救人类的重任,理所当然要由你承担。”“那他妈的不过只是一个虚拟的电子游戏而已!”闻言少年如同五雷轰顶哭丧着脸抗议到,稚嫩地声音尖厉地嘶吼着,满脸不甘和悔恨的表情。“少年拿出点英雄气概,去拯救人类世界吧!”高大地征调官大手一挥,两名身着星际作战服的战士立刻将李阳拖走。
  • 邪魅世子懵懂妃

    邪魅世子懵懂妃

    当她,还是人人眼中的废材小姐时,她早已更替灵魂,脱胎换骨,踏上无人能及的修炼之路。灵宠?她随随便便坑来一只就是百年难得一见!当她,华丽归来,傲世九天;而他,世人眼中那早已神化的存在,却无怨无悔,甘愿退与她身后一线,默默为她扫去荆棘,只为见她光华万千,拋去如画天下,来换她笑魇如花,他便心满意足,看着她眼中的骄傲,却是那么惹人疼爱。她是世人眼中的魔女,令人闻风丧胆,却在他面前,却永远是俏皮可爱,懵懂无知如邻家女孩的形象,只为给他永远的好影响,却不知真面目早已被他所窥。他桀骜不驯,无惧天地,众人眼中的神明;在她的眼中,却是温柔体贴,俊美无双的男子。更是她,此生挚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