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49400000018

第18章 名门贵胄,浊世翩翩(7)

张伯驹邂逅潘妃之后,才情大发,提笔给她写了一副对联:“潘步掌中轻,十步香尘生罗袜;妃弹塞上曲,千秋胡语入琵琶。”这副对联化用了两个典故“步步生莲”和“昭君出塞”,先以古代的潘妃来形容现代的潘妃,接着以王昭君概括她善弹琵琶,又以“潘妃”二字藏头,构思巧妙,寓意贴切,闻者无不击掌。才子佳人,可谓天作之合。

然而,这个时候潘妃已经名花有主,对象是国民党中将臧卓,两人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程度。臧卓发现自己被人横刀夺爱后怒不可遏,将潘妃幽禁在一间名叫“一品香”的旅店内,潘妃不能与心上人相见,整天以泪洗面。张伯驹对此手足无措,他在上海人生地不熟,对方又是个手握枪杆子的人,硬来的话自己未必是对手。情急之下,他想到了一个人——自己的拜把子兄弟孙曜东。

孙曜东乃上海滩上的玩家子,年轻气盛,敢作敢为。他听说了张伯驹的遭遇后,二话不说,趁天黑开出一辆车,带着张伯驹先到静安寺路上的静安别墅租了一套房子。然后驱车来一品香,买通了臧卓的卫兵,知道臧不在房内,急急冲进去,潘妃已哭成泪人。两人顾不上说话,赶快走人。孙曜东驱车把他俩送到静安别墅,躲了几天后,张伯驹带着潘妃回到了天津。

张伯驹在遇到潘妃之前,家里已经有两位太太,但均为父母主聘而娶,感情不睦,貌合神离。此番得到潘妃,让他有天命所归之感,立即各给家里的太太一笔巨款,和她们正式办理了离婚手续。真爱不问出身,为了一个青楼女子能够有如此当机立断的气魄,这让我们现在那些偷偷摸摸在外面包二奶的官员和富商们情何以堪。

在与潘妃结婚后,张伯驹为她改名潘素,还给她取了一个爱称——慧素。张伯驹没有解释这个名字的由来,但笔者可以大胆推断,它来自《论语》中孔老夫子的一句话——绘事后素,“慧”、“绘”谐音。张伯驹既希望自己的夫人在绘画上有所作为,又希望她的人生永远像一张白纸那么单纯。

潘素没有辜负丈夫的期望,嫁给张伯驹后,她先后拜古文大家夏仁虎和山水画名家汪孟舒为师,学习古文通鉴,并专攻金碧丹绿山水,兰心蕙质的她几年后已经卓然成家。董桥在《永远的潘慧素》一文中说:“潘素跟过朱德甫、汪孟舒、陶心如、祁井西、张孟嘉学画,跟过夏仁虎学古文,家藏名迹充栋,天天用功临摹,画艺大进,张大千赞叹‘神韵高古,直逼唐人,谓为杨升可也,非五代以后所能望其项背。’北京官方拿她的山水当礼品赠送铁娘子、老布什那些外国元首。”张大千的话或许有几分恭维成分,但以他挑剔的眼光,能对一个人评价这么高,想来潘素的水平还是相当高的。

张伯驹将自己与潘素的结合比之为冒辟疆与董小宛,两人情意相和,志趣相投,往往是潘素作画,张伯驹题字,珠联璧合,如金庸小说中杨过与小龙女合使“玉女素心剑法”,缠绵悱恻中有势不可挡的艺术魅力。

结婚二十年后,张伯驹回忆往事,在潘素的生日写下《水调歌头·元宵日邓尉看梅花》,词的下半阙云:“当时事,浮云去,尚依然。年少一双壁玉,人望若神仙。经惯桑田沧海,踏遍千山万水,壮采入毫端。白眼看人世,梁孟日随肩。”在这里,张伯驹又将两人的关系比作梁鸿与孟光,举案齐眉,冷眼看人世沧桑变幻,真乃神仙眷侣!

两人结婚四十年后,年近八旬的张伯驹到西安女儿家小住,与潘素只是小别,但他还是恋恋不舍地写下这首《鹊桥仙》送给妻子:

不求蛛巧,长安鸠拙,何羡神仙同度。百年夫妇百年恩,纵沧海,石填难数。白头共咏,黛眉重画,柳暗花明有路。两情一命永相怜,从未解,秦朝楚暮。

夫妻之间爱到极致的表现,是你在他(她)面前无拘无束,可以表现自己最幼稚的一面,可以展示最真实的自我,发乎自然,毫无顾忌。

1949年以后,张伯驹和潘素只是靠着一份政府的工资度日,生活勉强可以应付,但要收藏则未免自不量力。有一次,张伯驹看上了一幅古画,对方要价不菲。张伯驹结婚后家里的财政大权都在妻子手里,一发工资就把钱交给妻子。他回来跟潘素一说,潘素自然不肯答应。张伯驹见状,索性躺倒在地上,任潘素怎么拉,怎么哄,也不肯起来。最后,潘素不得不允诺从自己的首饰中拿出一件换钱买画。张伯驹听了之后这才翻身爬起,拍拍身上的泥土,回屋睡觉去了。

黄永玉在《大家张伯驹先生印象》中讲到自己1982年初与张伯驹在某西餐厅邂逅的场景:

某日,余偕妻儿赴西郊莫斯科餐厅小作牙祭,忽见伯驹先生蹒跚而来,孤寂索漠坐于小偏桌旁,餐至红菜汤一盆,面包四片,果酱小碟,黄油二小块。先生缓慢从容品味,红菜汤毕,小心自口袋取出小手巾一方,将抹上果酱及黄油之四片面包,细心裹就,提小包自人丛缓缓隐去。

这件事发生在张伯驹生命中最后一年,昔日一掷千金的豪门公子潦倒到这个地步,确实让人心酸!而他细心裹起来的那四片面包,正是准备带回家给妻子潘素享用的。看完这个故事,我蓦然明白了什么叫作“相濡以沫”!

穷途不改大家风

1956年7月,在张伯驹捐出自己的稀世珍藏后,文化部部长沈雁冰给他颁发了一纸褒奖状,上写:张伯驹、潘素先生将所藏晋陆机《平复帖》卷珍贵法书等共八件捐赠国家,化私为公,足资楷式。文化部曾欲奖励张氏夫妇二十万元人民币,但二老不愿担上“卖画”的嫌疑,只接受了这一纸奖状。

章诒和后来拜潘素为师学画,她第一次去张家时特地搜寻了这张传说中大名鼎鼎的奖状。众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才发现奖状“高高而悄悄”地悬靠在贴近房梁的地方,不仅没有豪华的装裱,上面还蒙着尘土,这与它的身份和地位极其不相符。由此,章诒和想起了自己随父亲拜访过的另一位颇负盛名的文人柳亚子。在柳家,她看到柳亚子将自己与毛主席唱和的诗词手迹用金丝绒装帧起来,挂在大客厅最惹眼之处。章诒和由此感叹:“这两个文人做派很不同:一个把极显眼的东西,搁在极不显眼的地方,浪漫地对待;一个将极重要的物件,做了极重要的强调,现实地处理。”

除了捐赠书画外,张伯驹其他方面的“政治觉悟”实在是幼儿园级别的。他晚年收留、接济大表哥袁克定的义举一直为人称道。袁克定作为袁世凯的大儿子,当年是鼓吹帝制的头号帮凶,在袁世凯死后,他以前的那些朋友们争着跟他划清界限,晚年他败光家产,无以为生,大家就更唯恐避之不及。张伯驹却于1948年将他接到自己的寓所,后来袁克定去世也是在张家。而章诒和在《往事并不如烟》中也提到其父章伯钧相识遍天下,而在1969年章伯钧死后,第一个来慰问逝者的竟然是这个交情并不算深的张伯驹,相比之下,章氏生前的很多“知交”唯恐跟这个天字第一号右派扯上关系,都在装聋作哑。

一个人活在如此现实而冷酷的社会中,却能始终保持这种浪漫的处世精神,不能不说是一种奇迹。

张伯驹把自己的宝贝“浪漫地对待”在现实中还有更经典的事例。1945年,文物专家王世襄在参与清理战时文物损失工作时与张伯驹结交,后来王世襄到故宫博物院任职,从事古代书画研究,他想到了《平复帖》,觉得错过了“中华第一帖”,自己的研究就是不完整的。王世襄知道《平复帖》的珍贵,怀着忐忑的心情向张伯驹提出请求,只是说能否在张家看一两次。没想到张伯驹知道来意后,就一句话:“你拿回家看去。”

这下倒给王世襄添了巨大的负担,到家之后,他腾空了一只樟木箱子,放在床头,底下用白棉布铺垫平整,再用高丽纸把已有锦袱的《平复帖》包好,放入箱中,他说:“每次不得已而出门,回来都要开锁启箱,看它安然无恙才放心。观看时要等天气晴朗,把桌子搬到贴近南窗、光线好而无日晒处,铺好白毡子和高丽纸,洗净手,戴上白手套,才静心屏息地打开手卷。”《平复帖》在王家放了一个多月,然后完璧归赵,那一瞬间王世襄自承“顿觉轻松愉快,如释重负”。王世襄根据这一个多月的研究成果完成《西晋陆机平复帖流传考略》一文,成为了解《平复帖》不可不看的文章。

拿得起,放得下,这才是大家风范!要想看一个人的真性情,既要看他得意的时候,更要看他倒霉的时候。

1949年以后,张伯驹受自己的出身连累,在历次政治运动中都难以置身事外。张伯驹被打成右派时,其女张传彩和丈夫在千里之外的西安工作生活,对于父亲的遭遇,女儿感到非常揪心,然而她自己也正受批斗,和父亲同病相怜、爱莫能助。因为上级要求和父亲“划清界限”,张传彩来看父亲都是晚上偷偷摸摸地过来,像做贼一样。那样的时代对人性的压抑可见一斑。然而,张传彩回来后却发现这些事好像没在父亲身上发生过一样,他还是依旧看书、写东西、下棋,一切都很自然。

张伯驹被打为右派,距离他捐献国宝仅仅一年。陈毅知道张伯驹打成右派后,特地请他吃饭,对他说:“像你这样一个把自己最心爱的东西都捐给国家的人,还能是右派吗,我想不出,我向你道歉。”张伯驹却坦然地认为人偶尔受点委屈是很正常的。二十年后,曾经同为右派的刘海粟向张伯驹问及被打成右派后有何感想,张伯驹的回答还是那句老话:“国家大,人多,个人受点委屈不仅难免,也算不了什么,自己看古画也有过差错,为什么不许别人错我一顶帽子呢?”

王世襄也有与张传彩类似的回忆,在《与伯驹先生交往三五事》中,他讲道:“在1969年到1972年最困难的三年,我曾几次去看望他。除了年龄增长,心情神态和二十年前住在李莲英旧宅时并无差异。不怨天,不尤人,坦然自若,依然故我。”

1969年到1972年,这三年大概是张伯驹一生中最煎熬的三年。从1969年春开始,张伯驹因为一首词“攻击”了江青,被定罪“现行反革命”,再加上其他罪名,新旧账一起算,被关在吉林艺术专科学校一间不足十平米的地下室里整整两年,潘素则被关在另外一间地下室里。直到1971年春,张伯驹才走出了地下室,按照指示到吉林舒兰县农村插队,参加劳动改造。然而,那时村民们自己的粮食都不够吃,再分来两个老得不能干活,还要白吃饭的家伙,谁都不愿意接收。张伯驹只好返回北京,但他成了没有户口的“黑人”,领不到粮票,只是靠着朋友们的一点接济苟活于世上。

1972年,与张伯驹患难之交的陈毅去世,悲痛欲绝的张伯驹连去参加追悼会的资格都没有,只能送去这样一副挽联:“仗剑从云作干城,忠心不易。军声在淮海,遗爱在江南,万庶尽衔哀。回望大好河山,永离赤县;挥戈挽日接尊俎,豪气犹存。无愧于平生,有功于天下,九原应含笑,伫看重新世界,遍树红旗。”这副挽联被悬挂在灵堂一个很不起眼的角落里,却有幸被赶来参加陈毅追悼会的毛泽东看到,毛泽东询问陈毅夫人张茜,撰联者为何人。张茜趁机将张伯驹的近况告诉了毛泽东。于是,张伯驹被安排在文史馆工作,一个月七十元钱,这才重新落户北京,有了粮票,结束了黑户的日子。

据说张家生活好时,曾有大大小小十位管家,光负责中餐、西餐的就有四位大厨。这与张伯驹落难时的生活简直是天壤之别,如此大的落差他都能坦然处之,难怪黄永玉发出这样的感叹:富不骄,贫能安,临危不惧,见辱不惊,真大忍人也!张伯驹的学生欧阳石则赞颂他:襟怀落落意融融,一任烟云化碧空。地裂天崩心似水,穷途不改大家风。

1982年1月,张伯驹因为感冒和身体不适而住进北大医院,喜欢安静的他看到自己住的病房是八个人的房间,嘈杂不堪,便嚷着要回家。潘素好说歹说,才让他安顿下来,跟着向院方提出要求,能不能给张伯驹安排个单人或者双人病房。没想到,医院的人一口回绝:张伯驹级别不够!

两天之后,张伯驹的病情加重,从感冒转为肺炎,开始陷入昏迷状态,神志不清,一直靠输液维持生命。2月25日,张伯驹突然清醒,提出要吃东西,这一天正好是他八十五岁生日,此乃回光返照。这天上午10点多,张大千的孙子张晓鹰奉爷爷之命前来探望,张伯驹牵着他的手,泣不成声。

2月26日上午10时43分,张伯驹离开了人世。他死后,有人跑到北大医院,站在大门口叫骂:“你们医院知道张伯驹是谁吗?他是国宝!你们说他不够级别住高干病房?呸,我告诉你们——他一个人捐献给国家的东西,足够买下你们这座医院!把那些住高干病房的人,都扒拉一遍,看看哪个的贡献,能赶上张伯驹?”

张传彩说,父亲是个怪脾气,人称“张大怪”。他不喜欢的人来找他,他就是不理人家。任凭家人怎么招呼客人,他自己就是一声不吭。这使我想起了那个在竹林中打铁的嵇康,与他不是志同道合的人来拜访他,他就一直打铁,头也不抬,“扬槌不辍,旁若无人”。

张伯驹走了,那种在乱世中“目送归鸿,手挥五弦”的贵族气质也随之烟消云散了,对此我有一种人琴俱亡的惆怅,正如嵇康在断头台上说的那句话:《广陵散》于今绝矣!

同类推荐
  • 名人传记丛书——贝多芬

    名人传记丛书——贝多芬

    贝多芬是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他的一生即是一个天才的艺术家与多舛的命运斗争的过程。年少时被父亲逼着弹琴,母亲早逝;成年后经历了数次失败的恋爱;26岁时听力衰退,45岁时完全失聪……该书着力刻画了贝多芬为追求永恒的艺术而长期忍受苦难、与命运抗争的心路历程,阅读该书可以使读者获得思想和艺术方面的双重收获。
  • 等一场姹紫嫣红的花事:最美林徽因

    等一场姹紫嫣红的花事:最美林徽因

    男人都想有她这样素淡如莲的知音,女人希望像她那样和有情人做快乐事。为什么要读林徽因?她是让三大才子魂牵梦绕的奇女子,民国学者眼中学识渊博的林先生,文学与建筑的双料才女,事业与婚姻美满无暇的女神。最真实的林徽因,温雅如玉,民国气质,美到极致,纵然岁月流转,未曾输给时光。
  • 历史的履痕——名人在历史激流中

    历史的履痕——名人在历史激流中

    本书共收录了九篇文章,包括中国第一位现代买办——唐廷枢、清末军医——何守仁、中国第一位周游世界的平民旅行家——潘德明、中国近代新音乐教育家——杨仲子、等。
  • 野心优雅——任志强回忆录

    野心优雅——任志强回忆录

    本书是任志强目前唯一一本自传体回忆录,区别于以往媒体或者著作的片面解读,该书由任志强亲自执笔,几易其稿,回忆了任志强60年的成长历程。任志强的故事充满励志色彩,又极富传奇。以贩卖兔皮的小商贩起家,蒙冤入狱,最后又在大时代下创立华远地产。几度沉浮传递出自强奋斗的正能量。此外,任志强也是改革开放30年的观察者,其成长又交织着历史变迁,描绘“文革”“上山下乡”以及改革开放后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轨迹。从家世,到参军,贩卖兔皮起家!官与商,红与黑,坎坷六十年,50万字全部写尽!起诉政府,状告银行,被穷人扔鞋,被国家暗查,此书大曝内幕细节。退休后,任志强更是敢说,堪称厚重而真实的一部跌宕历史回忆录。
  • NBA档案解密:乔丹传奇

    NBA档案解密:乔丹传奇

    本书讲述了NBA名将迈克尔·乔丹的故事,描绘了“飞人”从高中的崛起、大学时的全美最佳球员、梦之队征服世界、两次三连冠成就霸业、最终退役走下神坛的故事。乔丹的命运是最完美的命运。在大学时期,他得到了名帅迪恩·史密斯的指点,奠定了他扎实的技术,更重要的是健全的人格和成熟的视角;乔丹从一支弱队进入NBA,正因为当时的公牛积弱已久,才能给乔丹最大的空间去释放他的个人能力,奠定他的自信和位置;在该需要进一步的人生导师指引的时候,乔丹得到了菲尔·杰克逊;在该需要一个杰出副手的时候,乔丹得到了斯科蒂·皮蓬;在该需要成为一个领袖的时候,乔丹改变了打法,皈依三角进攻。
热门推荐
  • 天命小真人

    天命小真人

    我是一个小不点啊咿呀咿呀呦!我不会武功,我不会抓龙,我只会教你如何变得更强大,然后帮我去抓龙。
  • 如沐晨风

    如沐晨风

    ☆晓月晨曦★[我给不了你全世界,但是我的世界,全部给你。]他始终忘不了,那个夏天,他深情地望着她:“我有孤独和烈酒,你是否愿意跟我走?”她笑的动人,只说:“付晨风,我喜欢你。”兜兜转转,却还是回到最陌生的起点。“真的回不去了吗?”“先问问这颗心吧。”他不曾知道,他用真挚的笑容,温暖了她的时光,慌乱了她的年华,带走了她的牵挂,却抵不过乱世浮华,最终却成为一指流沙。“萧如沐,我爱你。”“说够了吗?孤独和烈酒我不要了,放我走吧。你好好陪她,我四海为家。”他有孤独他有酒,他有别人陪他走。握住苍老,禁锢了时空,一下子到了地老天荒。[念你如初,岁月如故,伊人白首不负。]虐+贱萌的故事。
  • 斗罗之挽救史莱克

    斗罗之挽救史莱克

    12级定装魂导炮弹,把史莱克学院,炸的片草不生!秦羽这个穿越者要挽回史莱克的,荣华!
  • 顾景

    顾景

    深山野鬼笑,江河精怪狂。武林豪杰客,修仙长生人。这是一个凡俗武夫偶入修仙界,成为一方仙道巨擎的故事。
  • 我爱你无畏人海的拥挤

    我爱你无畏人海的拥挤

    我爱你无畏人海的拥挤,爱上你是我落下的险棋。或许命运就是给我们开了这么一个玩笑。棋差一招,再没有你。
  • 百城百战解放战争系列:解放徐州

    百城百战解放战争系列:解放徐州

    本书以纪实手法纪录了在解放徐州的战争中,中国人民解放军浴血奋战的光辉事迹,歌颂了他们的大无畏精神,再现了解放战争的悲壮场面……
  • 她今天害羞了吗

    她今天害羞了吗

    她娇横做尽不良事,他才貌横溢天之骄子。这样两个八竿子都打不到一块儿的人,初次见面,他却在茫然中跟她厮混了!打那以后,哪哪都能遇见他!喝花酒撞见,打架撞见,连暗搓搓撩小哥哥时,他都能从一旁神鬼不知地冒出来,简直吓死她祈爷了!小弟:“大哥,怕他干啥,撸袖子干他丫的!”司祈祈:“呵,你以为老子怕?”“嗯,你不怕。”他轻笑。“……”某人秒怂:“……咳,我开玩笑的昂。”
  • 名侦探柯南之扑克牌的倒影

    名侦探柯南之扑克牌的倒影

    架空名柯原著,自创一本图书,涉及到反转,犯罪等元素
  • 土匪公子..more

    土匪公子..more

    绝对搞笑!无法言语!
  • 明月何皎皎清风复潇潇

    明月何皎皎清风复潇潇

    悬疑爱情文,主角三观正。“如果说爱分正邪两道,那我希望你走的是正道。‘’---纪潇“倘若一个人的死亡是非正常死亡,那么查清死因就是法医的职责。”---乔希月“没有完美的犯罪,只有没有找到的罪证。”---何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