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558500000002

第2章 文学原型论(2)

荣格对文艺功能、文艺本质的看法也建立在这一基点上。他认为艺术的本质也在于“激活“原型以拯救灵魂。这就是他为什么强调作家的创作、艺术作品、艺术家的评价都以是否深刻地“激活“集体无意识为暗含的标准了。通过原型而达到人性的拯救,这是荣格从原型的角度理解文学功能的思路和归宿。

笔者在《原型批判与重释》中曾经认为,以表现集体无意识为重要内容的原型的生成,原因之一是人类为了克服心理的“匮乏“而做的想象性解释,而人对心理匮乏的克服,首先人要把被克服对象掌握到自己手中,也就是掌握其规律,找到它的秩序,这种“找“的过程是一种心理感悟过程,是将感觉同化为心理事件的过程。所以,原型的分类,是以不同的感觉对象所生成的不同的心理感受模式为界限的。其一是对天之序的感悟,即对人与自然宇宙关系的感悟形成的模式,其二是对人之“序的把握,即对人事现象、社会规律的把握。而其终极是“道“之序,即包含对于宇宙本原、事物本质的追寻。文学原型中的反复性、恒常性,其实质是反映了人类心理情感在艺术表达中的规律性反复。正是这种最根本的原型产生的动因,决定了文学原型生成以自然物象为载体、以表现沉思为特质的抒情文学系统,和以社会事象为载体、以展示世情为特质的叙事文学系统两种原型体系。

人类文学艺术中形成了一系列的原型模式,这些模式在文艺史中得到不断地“再现“和置换变形,而人对自然宇窗的感悟是产生原型的首要原因。早期的神话,有关于宇宙总体模式和人类来源的想象,比如天圆地方、创世纪等等,这种想象传达着远古先民世代相承的对于宇宙自然和人类社会现象感悟的心理模式。可以说,神话是人把对宇宙的感觉经验同化为心理事件的结果。原始先民在与自然的交往中感觉到了自然现象的某种“模式日月星辰、四季节律、植物枯荣等等的周而复始,就是由规律性所体现的模式。当人类把这种体验与自身联系起来并一一进行想象性对应时,自然现象就被赋予神灵意识并融入情境体验,如日出日落与人的情绪的对应,大海与人的心境的对应等等。由生理的感受,到心理的体验,是产生物我同一、天人感应、天人合一意识的基础。从自然物象的感悟到将其同化为心理事件,人在特定情景中以自身为原型,以己度物,去演绎和解释自然现象,人又把自己投向自然,在宇宙自然的变化中感悟人生,在这里,人与自然互为参照物。原始艺术作品,如岩画、各种装饰、神话传说等等,就以特殊的方式表现了人类的这种感悟和心理情感。原始文艺所表现的人类这些情感少有理性的制约,而是一种诗性智慧,是直接的感悟,最接近人类的本能要求和人性的自然需要原始“因而获得了“本原“的含义。文学原型批评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追溯文学现象中所包含的这种“原始“性、本原性。

人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经验感悟的类同性,也是原型心理的生成原因。人对社会事象的感觉经验也可以同化为“心理事件这种心理事件可以超越具体事象而成为一种共同的情感体验或心理情境,人在遇到相似的情境时便会再现这种心理,这在客观上造成一种“模式“印象。

文学其所以不同于历史、哲学、道德等等,就在于它“重现“的不是历史事件、哲理、伦理等本身,而是“重现“这些现象中所包含的相似的心灵情感和心理体验。文学作品对于社会事象的描写,直接将个体的感,受融入其中,使读者能够设身处地地体会那些曾经经历过的和未曾经历过的人生情景。文学的感人、文学饱含的激情等等,源于作品提供的形象与读者心理原型的对应。叙事作品,尤其是中国文学中所表现的情理冲突、善恶的对立等观念原型,正面与反面人物的比照、正义与邪恶的斗争等二项对立模式,都可以说是通过事象表现类似的心理,满足集体的心理需求。

作为心理现象的原型“再现实际是一种“关系“的形成,是意与象的特殊生成过程。原型是创造性显现或过程呈现,而不是一般的“复现“或“重现”。每一次原型的所谓“激活“实际都有主客关系,都是一次需要和功能的契合、心理与情境的融合。不同民族神话的相似性,艺术模式的深层类似性,不同个体之间心理的相通性,不是生理结构中“遗传“的精神的共同性,而是建立在人类生物本能相同性基础上的对于“存在“情境的一种类似的心理反应。原型意象的激活和置换变形,显现着包括集体意识在内的人的心灵世界的深层内容,即在那些具,体行为方式中所体现的人类的相通性、共同性,那些相对稳定的心理常量,那些在相似情境中的相似体验。原型的“集体无意识“性与,“集体的人“的童年的创伤性经验相关,是人类“集体“受,抑并反抗压抑的本能冲动的一种“结果”从一般意义上说,任何原型都具有在对某一事物共相的感觉经验基础上所形成的范型的特点,任何原型的出现和生戚,都意味着对同类事物普遍特性和共相的心理性“提炼”、“固化“和形式化的完成,也意味着它将作为一种心理“模式“的出现。这种模式是后天形成的,不是先天的,同时它又是被研究者概括出来的。

原型所显现出的“原“的原始性和“型“的模式性,不仅仅体现了作为人类共同心理体验载体的那个原型的古老和原始的性质,同时也体现着人类心理需求和情感体验本身的恒定性、相通性和它的肯老原始性。原型形态的类似性和涵义的相同性,并不表明原型作为精神遗留物的先天性和遗传性,而表明了人类生物本能对于心理反应的制约性、类同性,表明人类作为一个有共同特性的族类面临“问题“的相同性与心理情感的相通性。在这里,纵向时间(远古与现代)的相通使不断显现的原型方式具有原始性和恒定性的意味,而横向空间(不同个体之间、不同群体之间)的相通则使原型有着类似生物本能的普遍性和精神的先天性意味。所谓“原型的再现只不过是不同时空中人类相似的精神内容的一种相似的显现形式,这种显现是现实中的人面临着与远古祖先相类似的情境,有着相类似的情感需求和体验,形成了与远古祖先或前人相同的心理机制,在客观上表现为原型的激活和重现,而实际是在相同的生理本能基础上对相似的情境的相似心理反应的重合与“反复”。

文学原型的文化维度

原型批评,特别是原型批评的代表人物弗莱的批评理论,具有结构主义的特点,通过对文学现象宏观的考察和分析,揭示出一些共同的母题、意象和模式,并将这种深层模式的来源追溯于人类远古的精神活动,比如神话、仪式等等,进而探讨出这种共同的精神现象最初来源于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来源于宇窗自然现象对于人的心理模式形成的作用。这种研究方式,实际把荣格的心理分析为特点的原型研究引向了对原型文化现象的研究思路。弗莱的贡献不仅在于成功地把原型理论运用于文学领域,使原型批评成为20世纪西方文艺批评的重要派别,而且还在于他提出识别原型的具体的标志,即认为原型是“具有约定性的联想群”、原型是“反复出现的意象他还提出了原型的“置换变形“的观点,等等。弗莱在《作为原型的象在》一文中说:象征是可交际的单”位,原型是一种联想群(dssociativeclusters),与符号不同,它们是复杂可变的。在既定的语境之中,它们常常有大量特别的已知联想物,这些联想物都是可交际传播的,因为特定文化中的大多数人都很熟悉它们。

某些原型深深地植根于传统的联想之中,几乎无法使它们与那些联想分开,其中的原型即可交际的单位已基本上成为一套秘传的符号。它要使原型尽可能有多方面的内涵,而不是把它们局限在一种解释之内。弗莱这种对原型特征的概括,其意义之一是他实际上是从作为人类精神实践产物的文学作品中抽象出原型概念,而不再强调荣格关于原型是集体元,意识的内容的观点。

弗莱强调文学原型的可交际性和置换变形,也是强调原型的文化维度,即它的文化的社会承传性特点,寻找从心理维度到文化维度的联,系。他提出原型置换变形的观点,提出原型是意象的反复、原型是具有约定性的联想物等理论,其意义在于他通过寻找文学原型,在客观上打破了荣格原型理论的神秘性,把原型的来源和载体从生理维度引向社会化维度方面,为后来的原型批评理论开拓出新的理论空间。

文化维度的原型是与特定民族的精神历程和情感体验相关的潜在的文化模式。文学原型是以语言艺术作为载体和表现方式、由潜在的文化模式所制约的共同情感的反复“再现”。文学原型是从文学动态变化中看到的静态因素,从文学历时性中把握的共时性原则。正是在这里,原型批评与结构主义诗学有着契合。

原型理论从根本上说,它是对于人类精神现象的带有假设性质的研究,认为人的行为背后或深层有一套程式系统和基本规则,认为人的心灵世界有其特殊的“结构“层次。这种系统、规则和结构的“先在“性就可以称为原型。因此,原型理论与结构主义有着天然的联系,文学原,型批评与结构主义诗学则有着相似的理论视角。

结构主义诗学的所谓“结构“是一种社会文化结构,它的假设是建,且在现实基础之上的。而文学原型“其实不过是文化的产物,是共同的认识前提和习俗的结果因此,对文学原型进行结构主义的研究,其目的是揭示文学行为背后潜藏的文化心理结构、深层的程式系统和则。把原型与结构主义诗学理论相联系,是为了更清楚的阐述原型的模式结构,说明原型作为心理图式和情感模式在文艺活动中所发生的作结构主义诗学认定作者和读者都有一定的心理模式在起作用,这种模式是以文学语言、象征等特殊的符号为媒体的。文学以其特殊的艺术符号负载着意象,而意象的“组合形成了与人的心理图式和情感模式对应的原型,由原型的“激活“触动人的集体元意识。所以,文学原型的视角实际是将人的具体的文学行为置于一个程式系统中去解读。

首先,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原型的解读要置于语言系统中去。

语言是人类的一种特殊技能,也是思维的工具,人类借助于语言系统,原传着精神文化,同时也承传着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承传着心理原型。在相当程度上,人类借助于语言看到了心理原型现象的存在,从这个角度说,语言与原型有着特殊关系,原型离开语言是不可想象的。文学作品的原型借助于语言得以外化表现,艺术语言是文学原型的载体和传播工具。象征、意象、符号等等也可以说是特殊的语言,只是这种语言在文学中仍然要靠狭义的语言来传达。通过艺术语言,原型心理得以显现,通过艺术语言,心理原型成为一种文化现象而得以言说和“可见同时,文学原型也自然地纳入到文化模式之中。所以,人们所说的文学原型,既是心理的、情感的,又是文化的。

其次,文学原型的背后可能蕴藏着人类自远古以来的一整套的文化模式和系统结构,每个文学原型都可能是一套文学意义解读的特定的程式系统。“按照结构主义的理论,结构的发生必有其前结构,在结构的转换中保持着同构性。艺术符号起源于原始符号,原始符号是艺术符号的原型,它们之间存在着结构上的对应性和心理能量的承续关系,正如现实符号为中介产生了艺术符号。原始符号作为艺术符号的原型,它带着荣格所说的人类祖先千百万年的精神的遗存。艺术符号在借助现实符号承续原始符号的过程中,同时也承续了人类的原型模式和现实心理情感,所以,以艺术符号所呈现的文学原型意象,不再是对于一般社会科学理论的形象的表现和图解,不再是它们的附属和注脚,而是沟通远古心理模式与现实情感体验之间的桥梁,亦是一个介于形而上和形而下之间的特殊的载体。文学作品,特别如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许许多多意象,如山的意象、大诲的意象、太阳意象、月亮意象、流水意象、在水一方、登高怀远意象等等,都可以找到自远古以来中华民族情感的历程,有着丰富的内涵和特殊的意蕴,有着特定的文化心理的程式系统。

而民俗和神话一样都是可供交际传播的、反复出现的集体无意识的象征意象的具体表现,是一种容量更为广阔的原型系统。

其三,文学原型在文化系统中处于特殊的位置。文艺是一个以独特的方式体现人类精神活动的体系,它体现精神领域中人的情感这种特定的需求,也就是说,文学原型是从情感的角度切人反映着文化模式,从而显现着人类自古以来的情感体验和情感历程。人类相似的情感体验以原型模式的方式在文学中反复呈现,表明人类对于文学艺术的需求源于人性对情感表达的需求,文艺的发生发展不是任何事物的附属物或“副产品它是为满足人类的某些特殊要求而出现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情感在文化模式中是一个自成系统的特殊的构成部分,文学原型则与这个系统和层面有着直接的关系。情感体验包含了对感性材料的“接纳”、感受、记忆、领悟,将现实直观的和生理的体验转换为心理的感受和体验,并使之进入某种原型心理的模式中。文学原型也包括了人类对于情感体验的具象化负载、储存、表达、交流等。原型心理体验是产生和重组意象图景的基础。

文学原型与神话和仪式

关于原型与仪式的关系,《弗雷泽的俭秘》对此有过细致的分析。

弗雷泽先探讨了宗教与仪式的关系,进一步分析了仪式的产生形成同自然节律、植物枯荣现象以及人类理性地掌握这些现象的行为的紧密联系,他揭示出,艺术的原型在原始仪式。

弗莱则认为,文学概而言之是“移位的“神话。他的理由是宗教仪式随历史的发展消逝了,但是,它却转变为、移位于诗的形式,成为各种诗歌的类型的原始模式。这种观点对于从整体上把握文学艺术史发展的某些规律有很大的启发意义,对于理解文学与人类心理的深层联结有独到之处。

同类推荐
  • 戏里戏外看甄嬛品古诗词的意境

    戏里戏外看甄嬛品古诗词的意境

    本书整个故事,从人物到景致,从情节到细节,都暗藏诗意。本书通过细致的研究和提炼,找出蕴含在故事中的诗词,并结合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历史背景、人文底蕴等进行了彻底的剖析,再对所有关于《甄嬛传》的评论等等资料进行整合,最终成就了这一本以《甄嬛传》小说为主导的衍生诗词文学作品。这一个静好的秋日,且让你我在《甄嬛传》古色古香的文学风韵下,品一茗茶、燃一熏香,悠然而闲适地寻觅藏在那字里行间的唐宋风韵、古言风采,书中选出的六十二首古典诗词,句句出彩。每一首诗,都因为《甄嬛传》而韵味更浓,每一阙词,都因为《甄嬛传》而隐喻深深。
  • 俞心樵诗选(长江诗丛)

    俞心樵诗选(长江诗丛)

    我们有太多的多余部分。正是这种种多余滋养了诗歌的应有乃至诗歌的万有之空。如何使得多余的成为必要的,如何变废为宝,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这只是初级阶段的诗人的禀赋和工作。成熟的诗人,已经不急于引起关注了。与其说愤怒出诗人,不如说安静出诗人。安静,如一颗尘埃,终于落到了实处,并且与宇宙等量齐观。安静,安静,用安静批判一切安静。唯有如此,你才能够清醒地意识到,你是尘埃中的哪一颗尘埃。
  • 踏青的候鸟

    踏青的候鸟

    诗词首先是写给自己的,是一个人内心的独白,是主观心灵与客观世界的共振,其次才是面对读者。这是作者的首部诗集,酝酿了很久,终于面世了。全书分为守本天真、一念执着、红尘之上、微语人生四辑,时间跨度二十年,收集了作者中青年时期创作的249首诗词。在经济杠杆衡量一切的当下,他依然坚守初心,独留这份文学的单纯。
  • 毛泽东品评四大名著

    毛泽东品评四大名著

    中央编译出版社新近出版的图书《毛泽东品评四大名著》,由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著名历史学家盛巽昌先生与北京自由撰稿人、著名畅销书作家与策划人李子迟先生合著。《毛泽东品评四大名著》分为“毛泽东品评《三国演义》”、“毛泽东品评《红楼梦》”、“毛泽东品评《水浒传》”、“毛泽东品评《西游记》”4个部分,广泛、全面、详细、生动地介绍了一代伟人毛泽东与四大古典名著在各方面的经过、事件、知识与思想。
  • 七发

    七发

    汉代辞赋家枚乘以《七发》写七事,哈佛大学东亚语言与文明系教授田晓菲披沙拣金,同以《七发》为题,解读陶渊明、萧纲、谢灵运、汤显祖、郁达夫等七位作家及其经典作品,兼顾不同题材,连接不同时代——从诗歌、戏曲到小说,从六朝文学至现代文学,精华迭出,识见深邃。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神笔道长

    神笔道长

    爷爷死去,被迫入道,跟随师父梅花仙人斩妖除魔!最终成为神笔道长,阎王见了他都要倒茶!
  • 诛神风云录

    诛神风云录

    神武大陆,宗门林立,强者一怒,伏尸百万,血流成河,武神殿,天下第一又如何,毁我宗门,杀我全家,誓必让你武神殿上下化作粒粒尘埃,消失岁月长河之中,杀!!!!!
  • 超强系统之翻身记

    超强系统之翻身记

    她原本是个普通的女大学生,丑陋的外貌使她这些年一直被他人欺负……一次偶然的机会她竟然获得了一个来自未来的系统……获得系统后的她究竟会发生哪些事情呢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明月的季节

    明月的季节

    时间还在奔跑,我们还在奔跑,只是可以偶尔停下,看那些前所未有的风景。
  • 女兵的帝王史

    女兵的帝王史

    一个内心与外表都强悍的女汉子,在一次意外中来到一个未知而又动荡的朝代,开始了一场属于她的传奇。(本文属于女扮男,大多以男装为主,不喜误入。)
  • 夏夜的满天繁星

    夏夜的满天繁星

    缘份是个很奇妙的东西,从5岁那年遇到他的时候,冥冥之中注定了一切。高中时代,她跟慕夏夜重逢的那一刻,便已经对他动了情愫,只是慕夏夜却丝毫不知情。后来相处的时间长了,慕夏夜也对她产生了情愫,只是他们彼此对对方的情却不自知。大学之时,慕夏夜用霸道的语气对她说:“贺繁星,我不允许别的男生接近你!”贺繁星一脸“懵”字,指着他的鼻子,对他吼道:“关你什么事?你又不是我的……”“谁说的?”“我……”贺繁星刚想说什么,就有软绵绵的东西堵住了她的嘴……
  • 浪生混沌天

    浪生混沌天

    诸天之中,万族林立,各种文明不计其数。然,其中有一域,乃是以人族占绝大多数的修道之域。因其具独特混沌神气,故谓之混沌神域。百万年前,一场旷世的神域之战,危亡之际,一代混沌神域神主以大神通封印神域外围战场百万年,以此换得混沌神域休养生息的时间,期望后辈人族强者在封印解除之日能有能力与域外敌对势力一战。本文故事就发生在神域封印后的第九十九万九千年零一年,距离封印解除只剩不到一千年。故事的主人公就是被公认为废材的石脉武者沈浪生。然而,人生没有废材,每个人从呱呱落地就是一个成功者,能成功者永不言败!一千年对于修道世界而言,时间不算长亦不算短,到底能发生一些什么事情呢?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 白莲王妃你马甲掉了

    白莲王妃你马甲掉了

    【盛世大白莲·毒舌王者·戏精本精·多才多艺女主VS面冷心善·文武双全·套路王者·桀骜不羁·喜怒无常男主一见钟情VS日久生情】*一场疑点重重的婚事,将京城光鲜亮丽的皮囊底下的暗流涌动全都推到了阳光之下。*她以秦王正妃的身份游走在权利的中心,见招拆招迎难而上,究竟是有意欲何为?*一场无名大火,燃起了朝堂同江湖门派的不合,江湖动荡,谁又是其中的受益者?*四方之境风起云涌,皇天色变,是谁在暗度陈仓?*这些究竟是巧合,还是天命难违?命运的橄榄枝又将伸向哪个?…………更多详情请持续关注《三百六十行》日报,《三百六十行》竭诚为您服务。——《三百六十行》总编辑:正牌王妃(PS:据某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受害者披露:京城上下皆虎狼,某位不能说名字的黑心莲能不能给她们这些娇滴滴的白莲花们一块立足之地!)(虽然书名一直在掉马甲,但不以掉马为主……如果有可能,大概还不以白莲花为主……)(1v1双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