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572900000005

第5章 恰到好处地随机应变做事要“活”,不可钻死胡同

人不能戴着面具生活,可在遇到一些非常之人、非常之事时,也不能傻乎乎地任人宰割。

震慑恶人、笼络小人、搞定对立者,是我们在社会的大舞台上经常可以赶上的场景,每一次都需要我们根据特定的氛围,拿出不一样的表现来。

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不要一条道走到黑

关键词:随机应变·适合自己·客观规律

适用情境:遇到挫折或失败时,需运用此方式。

在动物的世界里,狮子、老虎等猛兽总是独来独往的,它们自主选择生活的区域和捕猎的路线;羚羊、角马等食草动物,往往是成群结队地行动,一旦离了群,就茫然不知所措,它们只知拼命地向前奔跑,完全顾不上这条路是不是一个通途。

很多年轻人也有点儿那些食草动物的心理,不管他们首先踏入的是哪一条道,都是埋头苦干、不计后果地坚持下去。即使面对的是一堆鸡肋,明知已剔不出什么肉来,依然觉得扔了可惜。反复掂量之中,浪费了无数的时间精力。其实,任何一件事情的成功,除了坚持,更需要一种敏锐的判断力,对客观环境和自身的条件都应该有明确的认识。

有一位企业家,别人问他成功的秘诀是什么,他毫不犹豫地说:“第一是坚持,第二是坚持,第三还是坚持。”听的人心里暗笑,没想到那位企业家意犹未尽,最后又加了一句:“第四是放弃。”

作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怎么可以轻言放弃?该放弃的时候就要放弃,企业家说:“如果你确实努力再努力了,还不成功的话,那就不是你努力不够的原因,恐怕是努力方向以及你的才能是否匹配的问题了。这时候最明智的选择就是赶快放弃,及时调整,及时掉头,寻找新的方向,千万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

企业家还讲了一个故事:有一次殿试时,乾隆皇帝给举子们出了一个上联“烟锁池塘柳”,要求举子们对下联。一个举子想了一下就直接回答说对不上来,而其他的举子还在冥思苦想,乾隆皇帝听了直接点那个回答说对不上的举子为状元。因为这个上联的五个字以“金木水火土”五行为偏旁,几乎可以说是绝对。那个说对不上的考生思维非常敏捷,很快就看出了其中的难度,他不愿意把时间浪费在几乎不可能的事情上,便大胆地放弃了。乾隆皇帝不仅看出了他的聪明还看到了他的自知之明,他因此而得到状元。

对于那些在“坚持就是胜利”的教育中长大的人来说,现在很有调整一下思维方式的必要了。你没必要坚持“人定胜天”,而无休止地与客观规律较劲儿。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远胜于一条道跑到天黑。

奥托·瓦拉赫是诺贝尔化学奖的获得者,他的成才经历充满了传奇色彩。在他开始读中学时,父母为他选择的是一条文学道路,不料一个学期下来,老师对他定下了这样的评语:“瓦拉赫很用功,但过分拘谨,这样的人即使有着完美的品德,也决不可能在文学上发挥出来。”此时父母只好遵从老师的意思,让他改学油画。可瓦拉赫既不善于构图,也不会润色,对艺术的理解力很差,成绩在班上是倒数第一,学校的评语更是令人难以接受:“你是绘画方面的不可造之才。”

面对如此笨拙的学生,绝大多数的老师认为他已成才无望,只有化学老师对他做事一丝不苟的态度赞赏有加,认为他具备做好化学试验应有的品格,建议他去学化学。父母接受了化学老师的意见。这下子,瓦拉赫智慧的火花在瞬间被点燃了。绘画方面的“不可造之才”一下子变成了公认的化学方面的“前程远大的高材生”。在同学中,他一直遥遥领先。

瓦拉赫的成功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人的智能发展是不平衡的,都有强势和弱点。人一旦找到了自己智能的最佳点,使智能与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便可以取得惊人的成绩。这一现象人们称之为“瓦拉赫效应”。

但遗憾的是,生活中我们往往没看到真正适合自己的点,即使它已经来到了我们身边,却仍然视而不见,反倒是跟随别人的脚步,追随着那些不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生活中,你是不是也削尖了脑袋要往“热门专业”里钻?你是不是看到别人薪水高就忘记了自己的长项与兴趣?这时候,首要的问题不是还要不要坚持下去,而是重新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

乔治毕业于法国一所著名的工程学院,毕业后,他毫不费力地找到了一份专业对口的工作。但是,几年后,他越干越力不从心。后来,他回忆说,当工程师需要一种严肃而自律的精神,但是,自己恰恰缺少这种精神。与此相反,他性格外向,富有亲和力,又特别钟爱四处活动。按部就班的工程师工作很难使他获得心灵上的满足,提高不了工作的积极性,无法在这个行业实现事业的突破,所以,他很苦闷。在一次经济大萧条中,乔治被淘汰出局,成为了一名失业者。这一次,他准备寻找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他进入了一家工程销售公司,负责技术产品的销售。结果他的特长渐渐得到了发挥,不到两年,他成为了一名颇有成就的职业经理人。

世界上有半数的人从事着与自己的天性格格不入的职业,因此失败的例子数不胜数。在职业生涯的选择方面,要扬长避短。西德尼·史密斯说:“不管你擅长什么,都要顺其自然;永远不要丢开自己天赋的优势和才能。”

只有当一个人选择了适合他的工作,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位置时,才有可能获得成功。就像一个火车头一样,它只有在铁轨上才是强大的,一旦脱离轨道,它就寸步难行。

不过,你就算给自己定位了,如果定位不切实际,也不会取得成功。生活中,很多20几岁的年轻人对自己的长处认识得还不够充分。例如,善于待人接物的人并不认为他们的特长与别人有什么区别;口才出众的人也不一定会想到这可是自己身上的一个长处。有些时候,正是因为我们在生活中会不假思考地运用自己的特长,反而更容易忽视它们,不知道它们对自己有多么重要。这种人的失败,在于没有找准自己的位置,丢了自己的长处,而用了自己的短处。

很多人往往一时很难弄清楚自己的优势所在,这就需要你在实践中善于发现自己、认识自己,不断地了解自己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如此才能取己所长、避己所短,进而取得成功。

事物总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如果一味地坚持自己的执著,不注意发现新情况,就免不了会吃大亏。所以我们必须面对现实,对于无法实现的人生理想,该放手的时候一定要放手,要学会适时地转弯,放弃无谓的执著。一个人要想在学习或事业上有所成就,一定要有适应环境变化以及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否则,对于新生事物觉察不到,只是一味地坚持,最终会被环境逐渐淘汰。

屡屡碰壁之后要知道转弯

关键词:做事方法·巧干·转弯

适用情境:多次失败后,需运用此方式。

人是需要学会转弯的,中国有句古话叫“尽人事,应天命,”这话听起来有些消极,其实它很明确地阐释人在现实面前要态度从容、步调灵活的道理。

我们为理想努力,那是“尽人事”,当这种努力在现实中碰了壁的时候,下一步的方向就是“应天命”了。人生宜于建功立业的好年华有限,30岁以前,我们每个人都应当学会调整好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

古时有个渔夫,是出海打鱼的好手。可他却有一个不好的习惯,就是爱立誓言,设计好了什么事儿,八头牛也拉不回头。

这年春天,听说市面上墨鱼的价格最高,于是他便立下誓言:这次出海只捕捞墨鱼。但这一次渔汛所遇到的全是螃蟹,他只能空手而归。回到岸上后,他才得知现在市面上螃蟹的价格最高。渔夫后悔不已,发誓下一次出海一定要只打螃蟹。

第二次出海,他把注意力全放到螃蟹上,可这一次遇到的却全是墨鱼。不用说,他又只能空手而归了。晚上,渔夫摸着饥饿难忍的肚皮,躺在床上十分懊悔。于是,他又发誓,下次出海,无论是遇到螃蟹,还是遇到墨鱼,他都要去捕捞。

第三次出海后,渔夫严格按照自己的誓言去捕捞,可这一次墨鱼和螃蟹他都没见到,见到的只是一些马鲛鱼。于是,渔夫再一次空手而归……

渔夫没赶得上第四次出海,便在自己的誓言中饥寒交迫地死去。

这当然只是一个故事而已。

世上没有如此愚蠢的渔夫,但是却有这样愚蠢至极的誓言。无论如何,人不应该为不切实际的誓言和愿望而活着。当一个人屡屡碰壁而不知转弯的时候,理想就成了人生的负担。

纳尔逊中学是美国最古老的一所中学,它是第一批登上美洲大陆的73名教徒集资创办的。在这所中学的大门口,有两尊用苏格兰黑色大理石雕成的雕像,左边是一只苍鹰,右边是一匹奔马。

300多年来,这两尊雕塑已经成了纳尔逊中学的标志。它们或被刻在校徽上,或被印在明信片上,或被缩成微雕摆放在礼品盒中。许多人以为鹰代表着鹏程万里,马代表着马到成功。

可是,仔细研究历史,了解了这两尊雕塑的缘起,就会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那只鹰所代表的不是鹏程万里,它其实是一只被饿死的鹰。这只鹰为了实现飞遍世界的远大理想,苦练各种飞行本领,结果忘了学习觅食的技巧,它在踏上征途的第四天就被饿死了。

那匹马也不是什么千里马,而是一匹被剥了皮的马。开始的时候它嫌自己的第一位主人——一位磨坊主给的活多,乞求上帝把它换到一位农夫家。上帝满足了它的愿望,可是后来它又嫌农夫给它的饲料少。最后它到了一位皮匠手里,在那儿什么活也没有,饲料也多,可是没几天,它的皮就被剥了下来。

那73名教徒之所以把这两尊雕塑耸立在学校的大门口,为的是让学生们警醒。

真正能把人从饥饿、贫困和痛苦中拯救出来的,是劳动和生存的技能,而不仅仅是一个人拥有多么丰富的知识和多么崇高的理想。人生对每个人都是一场综合的考验,不会对谁网开一面。在现实生活中,想得远不是错误,前提是你必须做得踏实。30岁以前,年轻人的浮躁是普遍存在的,具体表现在事情刚做到一半时,就觉得要大功告成,开始飘飘然起来。急功近利,只讲速度,不讲质量,看不起眼前的小事,认为如此做不出什么名堂来,没有什么意义。

让自己沉下心来进入角色是非常重要的,越早进入就意味着越早地步入事业的轨道。每天都让自己成熟一些,浮躁之气自然会少下来。

在很多公司的招聘广告上,都会列出一条“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者优先”。这是什么意思?你以为这只是单纯地在强调工作经验吗?一个经营装修公司的老总说,其实装修做一年的经验和做5年的差不多。但是如果一个人有5年工作经验,他就会明白他不能在我的公司实现他做贝聿铭的理想。他要是贝聿铭,他早就找到成为贝聿铭的方法了,还等着我来发现他挖掘他?他不会在我的公司抱怨我没有给他条件,我凭什么给他条件?我给我自己条件好不好?一般工作5年以上的人,会懂得把哪些梦想藏在心中。而且一般比较清楚通过努力自己能够得到什么样的工作和生活。他会算得清清楚楚,自己几年之后可以买车,几年之后可以买房。为什么西方一些企业在提拔主管的时候会考虑一个人的婚姻状况?因为企业一般认为结婚的人比未婚的人更有责任感。而事实上,是结婚的人比未婚的人更懂得妥协。想一想,工作不是和婚姻有很类似的地方吗?一桩婚姻要持久有效,难道能不学会自己给自己搬梯子,找台阶?要不,真僵住了,一个说“离”,一个说“好”,怎么办?真离了,那还过什么日子呀?工作也是一样,除非是你不想干了,否则老板说你两句,你脖子一梗,说“老子不干了”,然后呢?可不能图一时痛快呀!好日子是怎么出来的,是过出来的。

当然你可以选择不妥协,像贝多芬那样,像布鲁诺那样,像许许多多的英雄那样,即使被五马分尸、被绑在火刑架上也不妥协,但是那和好日子没有关系。好日子讲究的是“小不忍则乱大谋”。对于妥协,其实等于迂回前进的道理,明白得越早越好,如果等碰得头破血流时再后退,付出的代价就未免太高了。

不要用老方法解决新问题

关键词:解决问题·新方法·思维

适用情境:在解决新问题时,需运用此方式。

一个人在一系列不可抗拒的因素下,要想走有利于自己发展的道路,就要有长远的战略规划和发展目标。

曾经有这么一个故事。

一群马流浪到一片肥沃的草地,草地的这头碧波万顷,草地的那头沙海茫茫。

马儿们忘乎所以地吃着鲜嫩的青草,觉得这是上天它他们的恩宠,从这头吃到那头,而到了那头,它们发现那是一片一望无际的沙漠。

这时候,几乎所有的马都惋惜再也吃不到这样好的草了。有的马继续前行,但终究没有走出沙漠;有的马立在原地,誓死不回头;有的马忍不住回头望了望它们吃剩下的青草,但始终没有往回走,它们都是好马,好马不吃回头草啊!

只有一匹马,它不想为了做好马而失去生存,于是它轻松地往回走,坦然地吃着回头草,从这头吃到那头,再从那头吃到这头。结果其他的好马都死了,只有它活了下来。

在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一些人总是以好马自居,从而错过了很多好机会。有一个人因故被老板炒了鱿鱼,一个星期后,老板要他回去,他愤然拒绝:“好马不吃回头草!”还有一个人被女朋友甩了,过了一段时间,女朋友回头向他认错,要求重归于好,这个人无情地说:“好马不吃回头草!”

错过了就错过了,失去了就失去了,表面上不在乎,但心底里却后悔不已。对此,所有的问题都可归结于一点,那就是面子问题。然而,面子比生命还要重要吗?

我们很多人的思维总是习惯性地跟着前人走,跟着经验走,用老方法来解决新问题,结果当然不会成功了。

很多传统思维,在那个时代看来是坚不可摧的,可是因为时间、空间和实践的变化,已不能满足现实社会的需求,在不断进步的科学技术或先进的现代化生活方式的猛烈冲击下,甚至会成为一种阻碍你成功的错误思维。所以,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一切都在变,我们的思维也应该因时适地而改变。

人们观察世界、汲取知识的方法不能一味地传统继承,而应运用辩证的批判继承,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在面临该不该回头时意气用事,明知“回头草”又鲜又嫩,却怎么也不肯回头去吃,自以为这样才是有“志气”。其实,在面临回不回头的关卡时,你要考虑的不是面子问题和志气问题,而是现实问题。

如今的世界充满辩证思维的存在。你曾经非常热爱的一份工作因为种种原因而失去了,如果你愿意,为什么不回到从前呢?总有一些事情经历了才知道对与错,总有一些东西失去了才知道珍贵,既然知道了,为什么不回头,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牵绊?我们要敢于面对,要敢于从头再来。

其实,我们大多数都是好马,所以在必要的时候也要学会去吃回头草。不要顾忌太多周围人对你的非议,你只管吃你的草,只要认真诚恳地吃,填饱肚子,养肥了自己,时间一久,别人也会忘记你是一匹吃回头草的马了,甚至当你回头草吃得有成就时,别人还会佩服你:果然是一匹“好马”!要知道,在面对残酷的现实时,饿死的“好马”就变成了“死马”,也就不是一匹“好马”了。

所以,一个人的可贵之处不是用前人的方法解决问题,而是敢于突破传统思维,用自己独创的甚至是颠覆传统的思维来指导自己的行动。曾经你爱的人也是爱你的人,由于误会而分开了,当你们再一次有机会走到一起的时候,就要解开彼此的心结再续前缘;你曾经非常热爱的一份工作由于种种原因失去了,如果你愿意完全可以回到从前。

好马也要吃回头草,要敢于颠覆与重建思维秩序,反弹琵琶追求成功,这就是现代每一个想成就一番事业的人在新时代应该上的必修课。

条件不利时要改弦易辙

关键词:做事方法·随机应变·条件不利

适用情境:当自己处于弱势时,需运用此方式。

“一根筋”是说一个人做事不知反思、不知回头,只知一味向前,说得难听一点,就是脑子不转弯,在条件不利的情况下不知改弦易辙。

一位成功学教授被邀请到一座高等学府为同学们演讲。面对台下喧闹的同学,这位教授开头的第一句话就是问同学们:“你们有谁知道两点之间最短的距离是什么?”

很多同学在听了这样一个问题后很不以为然,甚至有点嗤之以鼻,心里想:“这算什么教授,这么简单的问题也说得出口!”一位同学站起来有点不屑一顾地说:“这个问题连小学一年级学生都知道,两点之间最短的距离不就是直线吗?”教授铿锵有力地说道:“错!两点之间最短的距离有可能是直线,也有可能是曲线!”

同学们一脸的震惊和迷惑,教授接着解释了所谓的距离。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距离?距离是路程的远近吗?距离是直线的长短吗?都不是。真正的距离是从起点成功地到达终点所经历的一切,无论受挫还是顺利。从几何学角度来说,两点之间最短的距离确实是直线,但从现实生活中来说,这条直线不一定能够把你从起点成功地带到终点。这样的距离看起来最短,实际上很长,甚至会把有可能的事情变成不可能。

教授一针见血地为我们指出了在现实生活中两点之间最短的距离不一定是直线这样一个真理,可是现实生活中的我们又有多少人为了简单的追求并无效用的直线而弄得自己头破血流,到头来仍然是一事无成呢?

我们的人生会遇到很多像沙漠这样的迷宫,既然是迷宫,就不要奢望两点之间的直线会拯救你,你就应该静下心来,好好地想一想,我到底该走哪一条路?是走最短的路?还是走最有效的路?捷径又是什么?捷径就是最短的路吗?只有想清楚了,摒除心中这个根深蒂固的直线情结,不盲目追求最短的距离,选择一条正确的道路,这样你才会成功地到达你的目的地。

玩过电脑游戏的人都知道,很多时候,直线代表着一个陷阱、一个诱惑。在玩游戏的时候,我们常常会遇到迷宫,走出迷宫是我们最大的目的,为此我们绞尽了脑汁,挖空了心思,我们总想走直线,总想走最短的路程,结果往往事与愿违。更让我们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出路就在眼皮子底下,但是朝着前方直走就是走不出去,硬是要你转好几个弯才能出来。当你走出迷宫,眼前豁然开朗的时候,你就会想,虽然走了不少弯路,但还是值得的。

著名幽默大师林语堂总结中国人(尤其是读书人)求人办事,像写八股文一样。

中国人办事很少像洋鬼子“此来为某事”那样直截了当开题,因为这样不风雅。如果是生客就更显得冒昧了。中国人的相会讲究话里做文章,有着八股般起承转合的优美。不仅有风格,而且有结构,大概可分为四段:第一段是谈寒暄、评气候。诸如“尊姓”,“大名”,“久仰”,“夙违”及“今日天气哈哈”皆属于此类。林语堂称之为气象学的内容,其要在起“来则安之位,安而后情定”的作用,即联络感情。这些内容在人们的生命空间中确实也有很大的共同性,不至于遭到抗拒。

第二段是叙往事、追旧谊。这就更深一层了,要从大众皆有的生命空间过渡到彼此较为特殊的那一块,是深入的过程。林语堂戏称之为“史学”。“也许有你的令侄与某个同学,也许你住过南小街,而他住过无量大人胡同,由是感情便融洽了。如果,大家都是北大中人,认识志摩、适之,甚至辜鸿铭、林琴南……那便更加亲挚而话长了”。这一段做得好,双方感情可能会有真正的融洽。

第三段是谈时事、发感慨。这可是政治学了。“感情既洽、声势斯壮”,于是便可联手出击,可进入侃的境界。纵横的范围甚广,“包括有:中国不亡是无天理,救国策,对于古月三王、草将马二弓、马诸政治领袖之品评,等等。连带的还有追随孙总理几年到几年之统计。比如你光绪三年听见过一次孙总理演讲,而今年是民国二十九年,合计应得三十三年,这便叫做追随总理三十三年。”这一段做得好,感情更为融洽,声势又壮,甚而至于相见恨晚,到了两肋插刀的程度。至此,可认为到了陡然下笔、相机言事之际。

于是,这第四段就叫经济学——奉托“小事”。可客气地起立,拿起帽子,然后兀而转来道:现在有一小事奉烦。先生不是认识某某吗?可否请写一封介绍信云云。这一段要自然随意,不给对方造成很大的压力或使对方觉得自己该欠他多大之情。而是要利用前叙铺垫,陡然收笔,总结全文。

做什么事情都要讲究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的方法往往会有无数种,只要开动脑筋你就会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

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也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明知道你在这方面比不过人家,可是还是要硬着头皮去做。那么,你为什么不想着去换一种思路呢?做人做事要学会变通,不能太死板,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前面已经是悬崖了,难道你还要跳下去吗?

我们都知道,“策略”的“策”字,上为“竹”字头,下面一个“■”字。“■”的原意就是一声巨响,所以“策”就是用锋利的竹子打击出一声巨响,我们引申来说,“策”就是道破天机。什么是“天机”?“天机”就是最高的机理、最高的规律。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任何人有其长处,就必有其短处。要想成功,就得时时刻刻想着:是不是可以换一种方法。

逐渐提高要求,循序渐进办事

关键词:做事方法·循序渐进·

适用情境:求人办事或要去说服别人时,需运用此方式。

在生活中,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

当你走在街上,有一个小贩向你推销东西时,你以一声“不”回绝了他,他是什么表情?可以说,这个小贩的脸上不仅表现出了不高兴,还有可能带着一种怒气和怨气。

我们知道,任何人听到别人拒绝自己,都会感到不舒服。但是,如果我们换一种方式,不是简单地回答“不”,而是说“好的”。这时,大多数人都会十分愉快,而且感到舒畅。并且,这种舒畅的情绪往往会很自然地就呈现在脸上。

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包括我们自己,都不愿意听到“不”,而更乐意听到“好的”。凡是听到“不”时,人的表情大多都会很不自然。相反,如果回答的人是说“好的”,人就会高兴起来。

由此可见,说“不”与说“好的”,两者在表情上一定会有很大的差异。这就是由于心理的感受不同的缘故。但是,你若想将对方不畅快的心理降到最低限底,那么最好是利用“引导”的方式,循序渐进地进行说服。

现在我们举一个例子,譬如:“兔子比乌龟跑得快,对不对?”

对方必定回答:“是。”

接着,你又问:“有时兔子也会在赛跑的途中睡觉。”

又会回答:“是。”

“这时乌龟就会比兔子先抵达终点,所以乌龟比兔子跑得快,对不对?”

对方一般会顺着前面的回答说:“是。”

于是,你的目的便已达到了。

再比如,在向人借贷时,如果一开始说要借100万,一定会将对方吓倒,让自己吃顿闭门羹。因此,一开始你要说1千、1万,以此解除对方的警戒心。在对方表示愿意答应要求后,你再缓缓引出你的志向、你的需要,他便不会一口回绝了。

逐渐提高要求,循序渐进办事,这就是那些会办事的人的手腕,当你能够做到突破对方警戒心时,那么你的事情也差不多就已成功一大半了。

有时候,为人处世就像在荆棘中穿行,方方面面都要谋虑得周全,有一方面的疏漏就可能导致窘境的降临。这时,就需要我们保持镇定,发挥谋划的艺术,把事情的枝枝叶叶细细地剖析,针对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出应对的策略,慢慢地引导事情向着自己的意愿方向发展。

曾听过一个故事:

有一个装扮奇特的人来到一个小村庄,他向迎面而来的几位妇女说:“我有一块神奇的汤石,如果将它放入烧开的水中,它会立刻变出一锅美味的汤来。如果不相信,我现在就煮给大家喝喝看。”那个奇特的人胸有成竹地高声宣布着。

大家半信半疑,都想知道这块汤石是否真的如此神奇。有人找来了一个大锅,有人提了一桶水,并且架上炉子和木柴,就在村子的广场上煮了起来。火势很快就上来了,锅里的水在熊熊的火焰中开始沸腾。

这个奇特的人很小心地将汤石放入水中,然后用汤匙尝了一口,兴奋地说:“哇!太美味了,这是我做的汤中最鲜美的一次。如果再加一点洋葱就更好了。”立刻有人兴冲冲地跑回家拿了一堆洋葱。

奇特的人让大家把洋葱剥好,放入锅中,然后开始搅拌。

做完这一切,他又尝了一口:“太棒了,不过,我相信如果再放些肉片,这锅汤就会成为你们喝过的最香的汤了。”屠夫的妻子听后连忙赶回家端来一大盆切好的肉,她想象着自己可以分得一大份汤就不禁喜上眉梢。

“再有一些调味品就更完美了。”陌生人又建议道。

在奇特的人的指挥下,有人拿了盐,有人拿了酱油,还有人捧来了其他的调味品。当大家一人端着一碗汤蹲在那里享受时,他们果真发现这是天底下最美味最好喝的汤。

如果一个卖汤的人,说因为没有锅所以不能做汤,你会怎么想?等你有了锅的时候,可能卖汤的就不止你一家了。其实,在办事的过程中,我们是有很多方法和途径来弥补不足的,只是很多时候是我们想不到或不愿这样去做,因此机遇便从我们的身边悄然溜走了。

人们总是喜欢抱怨不足,却不愿意思考怎样弥补和创造欠缺的条件和因素。条件是自己创造的,就像故事中那个做汤的人,而不是靠等待。

求人办事不能一蹴而就,追求速度。当你去说服别人时,别人往往会本能地产生反说服的心理,如果你越努力,对方的防范心理有可能越强。你若循序渐进,先了解对方的心思,然后用诱导的方式一步一步地去说服就顺利得多。

退一步,进三步

关键词:做事方法·说服·退让

适用情境:要说服别人或与人发生摩擦时,可运用此方式。

人们常讲:“退一步者,海阔天空。”有时退一步者,反能进百步,退其实就是为了更好地进。

从前,美国有个倒卖香烟的商人到法国做生意。有一天,他在巴黎的一个集市的台子上滔滔不绝地大谈抽烟的好处。突然间,从听众中走出来一位老人,连声招呼也不打,就走到台上非要讲一讲不可。那位商人毫无精神准备,不禁吃了一惊。

于是老人在台上站定后,便大声说道:“女士们,先生们,对于抽烟的好处,除了这位先生讲的以外,还有三大好处哩!我不妨讲给大家听听。”

美国商人一听见老人说的这话,转惊为喜,连忙向老人道谢:“谢谢您了,老先生。我看您的相貌不凡,说话动听,肯定是位学识渊博的老人,请您把抽烟的三大好处当众讲讲吧!”

老人微微一笑,立刻讲起来:“第一,狗见到抽烟的人就害怕、就逃跑。”台下的人很是莫名其妙,商人则暗暗高兴。“第二,小偷不敢到抽烟人家里去偷东西。”台下的人连连称怪,商人则喜形于色。“第三,抽烟者永远年轻。”台下的一片轰动,商人则满面春风,得意洋洋。

然后老人把手一握,说:“女士们,先生们,请安静,我还没说清楚为啥会有这样三大好处呢!”商人格外高兴地说:“老先生,请您快讲呀!”“第一,在抽烟的人中驼背的多,狗一看到他们以为拾石头打它哩,它能不害怕吗?”台下的人发出了笑声,商人则吓了一跳。“第二,抽烟的人夜里爱咳嗽,小偷以为他没有睡着,所以不敢去偷东西。”台下的人一阵大笑,商人则大汗直冒。“第三,抽烟的人很少有长寿的,所以永远年轻。”台下的人一片哗然。

此时,大家一看不知什么时候,倒卖香烟的商人已经溜走了。

退是一种表面形式。由于在形式上采取了退让,这就会使对方从你的退让中得到心理满足。由此,不但思想上会放松戒备,而且还会以做出让步来作为回报。比如,你要与某人合作,他很有可能在这个时候满足你的某些要求,而恰恰这些要求正是你的真实目的。

我国某食品进出口公司就曾用以退为进这一谋略,同新加坡华裔客商A先生做成一笔数额可观的大蒜生意。

第一轮谈判,双方在货物品质、交货地点等问题上没有什么分歧,可是,一报价,双方差距较大:我进出口公司报盘每吨720美元,而A先生最高只肯出705美元,并声称这是上司的最后决定。由于差距太大,且难以通融,谈判暂时搁浅。

几天以后,我方谈判人员主动约请A先生重新谈判,并提出愿意以705美元的价格成交。进出口公司为何做出如此大的让步呢?原来大蒜的收获期就要到了,如果不尽快定下来成交,错过了收购期,不但质量和数量保证不了,而且收购价格也会上涨。权衡利弊后,我方决定退让。

然而,此时A先生却使出一个怪招,他说:“我祖籍是山东平度,这批大蒜卖705美元一吨,贵公司确实有些亏,我也于心不忍。做生意讲个来日方长,这样吧,每吨我增加5美元,交个朋友吧。”进出口公司被A先生这一招弄糊涂了。然而,既然A先生主动加价,何乐而不接受?于是,双方签订了正式合同。

其实,A先生也是一个十分精明的人,他主动加价,也是为生意的顺利成交以及今后的交往铺设道路。

事情总是这样,你越是害怕什么,就偏会遇上什么。果然,发货时,出现了新的难题:原定的发货港——青岛港刚刚开出一班到新加坡的货船,要等下一班,需要一个月时间。于是,A先生找到进出口公司,要求将发货口岸改在上海。

对这一新情况,我方经过权衡,觉得A先生主动加价,表示了友好的态度,我们也应予以回报。同时,在运费上面,运往青岛用的是汽车,而运往上海用的是火车,火车比汽车的运费便宜,计算下来,我方在运费上还可以节省一些。

因此,我方同意A先生的请求。这次成功的合作,我进出口公司同A先生建立了良好的贸易关系。

这是以退为进策略的精彩事例。以跳高为例,退得远,可跳得更高。人际关系中暂时的忍让吃亏,更可以获得长远的利益。让人一步不为低,如果你占理又能相让,众人不但会承认你是对的,更会称道你的宽宏大量,令你达到众望所归的完美地步。

让步其实只是暂时的退却,为了进一尺有时候就必须先做出退一寸的忍让,为了避免吃大亏就不应计较吃点小亏。

退让有一种办法是表面上做出让步,实际上却暗中进了一步。所谓“换汤不换药,还是老一套”,又所谓“新瓶装旧酒”。换了瓶子向对方退步,可酒还是老酒,酒力反而更大,因为对方肯定猝不及防地毫无还手之力了。

以退让开始,以胜利告终,这就是人情关系学中不可多得的一条锦囊妙计。

灵活控制事态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随机应变·事态发展·灵活控制

适用情境:当事情不是按预期的方向发展时,需运用此方式。

一个人不能只抱着满腔热情,怀着赤子之心,却不顾实际环境,不看周围大众的水平而自顾自地施展抱负,这样的结果只会撞一鼻子灰而于事无补。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画家把自己的一幅佳作送到画廊里展出,他别出心裁地放了一支笔,并附言:“观赏者如果认为这画有欠佳之处,请在画上做记号。”结果画面上标满了记号,几乎没有一处不被指责。

过了几日,这位画家又画了一张同样的画拿去展出,不过这次附言与上次不同,他请每位观赏者将他们最为欣赏的妙笔都标上记号。当他再取回画时,看到画面又被涂满了记号,原先被指责的地方,却都换上了赞美的标记。

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形?这位画家只是换了一种问问题的角度,却改变了人们对他的画的看法。这就是在不同的行为下导致了不同的结果。要想达到成功目标的人,不仅能时刻预见危机,坦然面对已有的挫折,还要把这种危机与挫折当做自己新的机遇,适时调整自己,向人生发起新的冲击。

中国有一句老话:“方圆做人,智慧做事。”方就是做人之本,圆就是处世之道。在这里,“方”,即是方方正正,有棱有角,这是一个人做人做事有主张有原则,不易被外界所左右;“圆”,即是圆滑世故,融通老成,是一个人做人做事对技巧的把握,既不超人前也不落人后,该前则前,该后则后,能够认清时务,使自己进退自如、游刃有余。

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在学校时成绩是一流的,而进入社会却成了打工的;有的在学校时成绩二流,进入社会却当了老板。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成绩一流的同学过分专心于专业知识,忽略了做人的“圆”;而成绩二流甚至三流的同学却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掌握了处世的原则,所以他们更能适应社会,在社会上左右逢源。

人生在世,要运用好“方圆”之理,才能无往不胜,所向披靡;无论是趋进,还是退止,都能泰然自若,才能不为世人的眼光和评论所左右。正所谓:“兵无常势,文无定法。”遇方则方,遇圆则圆,方圆兼济,这样才会有方圆人生。

唐朝名臣狄仁杰,被酷吏来俊臣诬以谋反罪秘密逮捕。为罗织罪名,来俊臣建议武则天降旨诱供,只要承认谋反就可免死。武则天同意了。审讯时,来俊臣宣读武则天的诏书,狄仁杰马上跪在地上,口称“死罪”,承认自己确实想谋反。来俊臣感到意外,但根据圣旨,只好免他死罪,听候发落。

这时,判官王德寿悄悄劝狄仁杰诬告几个官员以减轻自己的罪过。狄仁杰说:“皇天在上,我没有干这样的事,更与别人无关,怎么能害人?”说完,一头向大堂的柱子撞去,顿时鲜血直流。王德寿等人忙把他送到厢房休息,狄仁杰趁无人之际,蘸着身上的血,将冤屈写在手绢上,然后撕开棉衣里子,将手绢藏进去,托王德寿带给自己家人洗洗再送来。

家人拆开棉袄,看见血书,忙拿去向武则天上诉。武则天将狄仁杰叫去问:“你既然有冤,为什么承认谋反?”狄仁杰说:“我要是不承认,只怕早就死在严刑之下了!”武则天毕竟是个聪明人,知道狄仁杰说的是真的,就把他放了。

狄仁杰在死亡威胁面前,能及时低头,体现了他的明智。但他却能坚持做人原则,决不为了拯救自己而冤枉好人,体现了一种了不起的成大事者风范。

古语云:“取相于钱,外圆内方。”古钱币的圆形方孔,大家都是知道的。为人处世,其实也应要像钱币一样,“边缘”要圆活,要能随机而变,但“内心”要守得住,有自己的原则。处世不必与俗同,亦不宜与俗异,做事不必令人喜,亦不可令人憎,这样既可以保全气节,也可以保护自己。

人毕竟与其他动物不同,在做事时应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事。也就是说,人在做事情的时候,要让大脑多支配自己。所以,做事情不能“灵活”,做人就不能达到“方圆”。常人与成功者的区别之一就是,常人在常人的环境中总是按大多数常人的方式行事,而事有大成者却往往能身处常人的大环境中保持清醒的头脑,按照自己的方式行事。

曾读过这样一句话:“方圆的世界,方圆的人。”当时颇不理解,可细细想来,其中道理却可使人受益终生。为人处世,无非三种情况:方、圆、或兼而有之。方有刚有棱,易伤害他人和自己,圆则有柔有韧,尚不可全盘否定。因此,在如今这样人事纷繁的社会里,方圆结合,刚柔相济,才是最好的处世之道。

作为年轻一代的我们,不可至方,更不可至圆,只愿我们能成为一个刚柔并济的方圆的人。

做事要因人而异,视人而变

关键词:做事灵活·因人而异·因人而变

适用情境:在任何情况下总以同一方式做事者需学习运用此方式。

我们在做事时应注意因人而异、视人而变,切不可不分场合,不顾人物性格,没有分寸地为所欲为;也不可在任何情况下总以同一方式“以不变应万变”。用固定招式对待每一个人,这样吃亏的是你,失败的是你,不得人心的还是你。

第一,面对过分拘谨的人

这类人的特征是,就算你很客气地和他打招呼、寒暄,很热情地与他交谈,他有时也会表现得很冷漠,不在乎你,不理会你。在交谈时,他通常不会注意你在说什么,有时甚至根本没听你在说。碰到这种人只要你花些时间,去仔细研究观察一下他的一举一动,兴趣爱好,注意从他的言行中寻找出他真正关心的事情出来,你就会得心应手。开始时,你可以随便和他闲聊,只要能够使他做出简单的回答或细微的反应,接下来就好办多了。你可以在他感兴趣的问题上,引导他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意见,使他逐渐投入到与你交谈中,他便会打开话匣子,你的负担便会大大减轻,至于以后的事情那就不用多说了。你必须始终注意把握的一点是,每个人都有他感兴趣或予以关心的事情,只要你稍加留意,然后有意触及,他便会“滔滔不绝”地和你说话。因此你要好好掌握并利用这类人的性格及心理,成功地与这类人交往。

第二,面对爱好表现的人

有这样一些人,不管遇到什么事都喜欢表现自己,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也不管自己行还是不行,对还是错。如果他露了脸,他便会到处张扬,要是砸了锅,也不要紧,还有成千上万条理由可以拿来搪塞。总之,他忘不了表现自己。对待这种人,最好的办法是站在一旁静静地观看,因为有时你明知他会出纰漏,好心提醒他,他不但不领情,反而会认为你嫉妒他,甚至记恨你,等他真的出了问题更会怪罪你,说是你使了坏。这类人很少冷静,他们总是热血沸腾、跃跃欲试,做事不假思索、草率决断,甚至为了表现自己的“果断”而招致意料不到的损失。所以,当你遇到这种人时,一定记住不要阻止他的自我表现,偶尔做一次配角似乎并不算什么,但为了避免由于这类人的草率和“果断”而造成的麻烦,你最好在适当的时候牵制一下对方,或在必要的时候提醒一下他冷静从事。

第三,面对城府较深的人

这些人不肯轻易让别人了解其心思和想法,故而圆滑,不愿被他人操纵或总想使人不知不觉中落入其精心编织的圈套。他最大的特征是说话不着边际,一旦涉及正题便“环顾左右而言他”,使你产生摸不着头脑和不知如何应对的感觉。事实上,在他的不着边际和“环顾左右而言他”之间,他能迅速了解和掌握你的想法和动机,然后争取主动,使你处于被动和服从的地位,被他牵着鼻子走。也有些人纯粹就是为了逃避矛盾,保全自己,使自己永远立于旁观者的地位,这样你只会感到无从下手。对待这种人不妨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彼此之间保持一种平等而互不干涉的局面。而当你必须要与这类人合作时,你就有必要先花一番心思考去探察对方的真实想法,然后运用诱导的方式使其露出“庐山真面目”,或者你干脆省力坦率直言,直截了当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并请其也实话实说。如此也可减去由揣测、诱导手段带来的情报不准确等麻烦。

第四,面对傲慢无礼的人

有这样一类人,他们自视甚高,目中无人,总以一种傲视一切、举止无礼的面目出现在人们面前。如果你身边有了这种人,一定经常有不愉快的事情发生,而且周围的人都对这类人持排斥的心态。很显然,这样的人是典型的最不受欢迎的人。但既然现在我们必须面对这种人,也让我们一起来想想办法对付他们。不卑不亢,是对待这种人的第一个办法。不论这种人怎样盛气凌人,我们决不自认卑微,或同样地虚张声势,这样的话,你就会白费气力,甚至会两败俱伤。第二个办法就是少跟他■嗦!在这种人面前,你说话应干净利落,少跟他■嗦,免得给他增添气势,无形中为他增加无礼的机会。如此他就不得不有所收敛。

关键时刻要舍卒保车

关键词:做事方式·关键时刻·舍小取大

适用情境:当要做出抉择时,需学习运用此方式。

事情有难易之分,有大小之别。有的事情和自己的切身利益紧密相连就一定要去做,有的事情和自己关系不大则可做可不做。如果你觉得自己即将要做的事情无法做到,就不要打肿脸充胖子;如果你觉得自己即将要办的事情把握不大,就要小心谨慎,亦步亦趋;如果你觉得自己即将要做的事情可以做到,就要义无反顾地去做。因事而变,才能做好事情。

第一,分清事情的轻重

汉宣帝时有一位宰相名叫丙吉。有一年春天,丙吉乘车经过繁华的都城街市,碰见有人群斗,死伤极多,但是他若无其事地通过现场,什么话都没说,继续往前走。不久又看到一头拉车的牛吐出舌头气喘吁吁,丙吉忙派人去问牛的主人到底怎么回事。旁边的随从看见这一切觉得很奇怪,为什么宰相对群殴事件不闻不问,却担心牛的气喘,如此岂不是轻重不分、人畜颠倒了吗?于是有人鼓起勇气请教丙吉。丙吉回答他:“取缔斗殴事件是长安令或京兆尹的职责,身为宰相只要每年一次评定他们的勤务,再将其赏罚上奏给皇上就行了。宰相对所有的琐碎小事不必一一参与,在路上取缔群众围斗更不需要。而我之所以看见耕牛气喘吁吁要停车问明原因,是因为现在正值初春时节,而牛却吐舌头气喘不停,我担心是不是阴阳不调。宰相的职责之一就是要顺调阴阳,因此我才特地停下车询问原因何在。”众随从听后恍然大悟,纷纷称赞宰相视事情的轻重而办的行动非常英明。

第二,权衡事情的利弊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聪明人做事,在注意其利益的同时,也不忽视与之相伴的害处,他们往往能兼顾利害得失。在这点上,我们不妨吸取古人的经验和教训。

汉魏时,朝廷对羌中鲜卑人归降的多安置在塞内各州郡。后来鲜卑人势力日益膨胀,经常在关内寻衅闹事,挑起民族矛盾,杀害地方官,侵扰附近村落,渐渐成为祸害。晋代时,侍御史郭钦给出了正确办理这件事的方案,他请求朝廷乘平吴的余威,把鲜卑人分散到内地或边疆,加强交通要塞,真诚地对待少数民族。朝廷对这个处理方案没有采纳,后来终于出现了五胡闹中华的混乱局面。

当人被某事某物所惑时,往往会不顾利害得失匆匆行动,从而不免受挫。相反,兼顾利害得失者,无论办什么事都不会陷入困境。

第三,从大局出发

顾全大局、舍卒保车在做事上是一种深远的谋略,是一种宽柔的智慧。许多仁人志士甘愿在名誉上受到玷污,而成就更大的事业。谚语说:“立名难而坏名易。”好名声的建立是很难的,而破坏名声只在一时一事之中。所以名节上的损失绝非易事,勇于牺牲名节,必定是为了更大的目的。这就是在顾全大局,对于这个大局来说,名节就是卒,为了保全大局这个车,舍卒是不可避免的。

做人如此,做事亦如此。要做到顾全大局,就必须临危不乱,关键时刻不能患得患失于小利小益,要善于分清眼前利益,能够舍卒保车,为了更大、更长远的利益舍弃眼前的利益。在相对小的利益面前装糊涂、不动心,是每一位渴望大成功的人所必备的素质。

即使再有实力,也要乘势而动

关键词:恰到好处·随机应变·乘势而动

适用情境:遇到难办的事情时,需运用此方式。

我们做事情,一定要懂得“与其待时,不如乘势”的道理,许多看起来难办的大事,居然顺顺利利地办成了,就是懂得乘势的缘故。

晚清一代官商胡雪岩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商人的身份代表政府向外国引进资本的商人。而在他之前,政府还没有向洋人借债的先例,且有明确规定不能由任何人代理政府向洋人贷款。朝廷总理政事的恭亲王曾拟向洋人借银1000万两用于买船,所获的批示却是:“其请借银1000万两之说,中国亦断无此办法。”这种情况甚至让一向果敢有决断的左宗棠对向外商借款能否获朝廷批准也心存犹豫,是胡雪岩一番关于当下时势以及办大事要懂得乘势而行的剖析使他得以坚定。胡雪岩认为:

同样是向洋人借款,那时要办断不会获准,而这时要办却极可能获准。这是时势使然,一则,那时向洋人借债买船,受到洋人多方刁难,朝廷大多数人不以为然,恭亲王亦开始打退堂鼓,自然决不会再去借洋债。而此时洋人已经看出朝廷决心镇压太平天国,收复东南财赋之区,自愿借款以助朝廷军务,朝廷自然不大可能断然拒绝。二则,当时军务并不十分紧急,向洋人借款买船尚容暂缓,此时军务重于一切,而重中之重又是镇压太平天国,为军务所急向朝廷提出向洋人借款的要求,朝廷也一定会听从。三则,此时领衔上奏的左宗棠本人手握重兵,且因平定太平天国有功而深得内廷信任,由他向朝廷提出借款事,其分量自然也不一般了。借助这三个条件形成的大势,向洋人借款不办则罢,一办则准成。

不用说,事实确实如此。

这里所说的势,是指那些促成某件事成功的各种外部条件同时具备,即恰逢其时、恰在其地、几好合一、好的机会集合而成的某种大趋势。具体说来,这种“势”也就是由时、事、人等因素交互作用形成的一种可以助成“毕事功于一役”的合力。这里的“时”即时机。所谓“彼一时,此一时”,同样一件事,彼时去办,也许无论花多大的力气都无法办成,而此时去办,可能“得来全不费功夫”。一件事,不同的人办会办出不同的效果,即使能力不相上下的两个人,这个人办得成的某件事,另一个人却不一定能办成。所谓乘势而行,也就是要在恰当的时机由恰当的人选去办理该办的事情。

当然,我们更应清楚,在诸多因素中,对时机的选择与把握是至关重要的,它可以说是我们“乘势”的灵魂,这就犹如我们平常发表对某件事情或对某件事做一个决策的看法一样。在许多事情的处理与运作过程中,即使你是一个身位显赫、举足轻重的人物,即使是你的意见很富有科学理性、意见绝对正确、决策十分果断准确,如果你想让你的意见或决策起到更大更有力的作用或影响,你也必须选择恰当的时机,乘“势”而发。否则,说早了没用,说迟了徒然自误;说的场合不佳,效果不大,甚至带来负作用。这就是“势”的作用。

对于那些成功者,他们所拥有的局面是大胆决策和自己用心经营后的必然结果,而决非误打误撞的“大运”。他们大胆果断的“冒险”背后,是深谋远虑的筹划与安排。

1959年,金庸35岁,抵港已11年了。他对自己这段时间的作为做了一个总结:

北上投效外交部失败;

婚姻失败;

唯写作武侠小说成功。

把这几件事综合起来看,写武侠小说应该是自己走的路。但是,在金庸看来,写武侠小说毕竟只是“副业”,在别人看来也许是成功的,但自己始终难抒己愿。而最让他难受的是,作为主业的编辑行业却因《大公报》的工作作风而使自己难以尽情施展抱负。那么,下一步该怎么走?

在别人看来,金庸坚持以写武侠小说作为自己的事业也是很不错的。但金庸选择了一条充满风险的行业:办报。

在香港有这样一句俗语:假如和人有仇,最好劝他办报,意指办报的风险极高。但金庸已经决定自立门户,说干就干。1959年5月20日,日后声名蜚然的《明报》正式创刊了。

选择一项全新的、从未有过经验的行业自然有许多难处,这对金庸也不例外。《明报》创刊之始即苦苦支撑,困境时甚至只剩下包括金庸在内的两位报人,许多人都断言:《明报》不出半年即倒闭。但出人意料的是,《明报》不但支撑了下去,而且销量渐有上升,一步步打开了局面。

武侠小说作家站出来办报,旁观者也许会为金庸的胆量喝彩,如果以武侠世界的观点讲,他是一位敢作敢当的勇者。其实在金庸先生自己看,这背后未必没有谋略的支撑,应该说金庸对办报是有所准备的。这次重新选择事业,金庸吸取了北上求职失败的教训,事先估计了各种可能的情形。10来年的经历一方面为他增加了不少经验,另一方面也使他有了一定的积蓄,用来做启动资金是不愁的;为刺激报纸销量,以前给《大公报》等写的国际政治述评可以转载在《明报》上发表,而给《新晚报》等武侠小说连载更是抢手货。另外,针对香港市民的爱好,《明报》专门开辟了娱乐版面,相信可以吸引一大批读者。即使是办报失败了,自己仍可以从事翻译和武侠小说的写作以维持生计,自然,这是最坏的打算。

有了这样细致的前期准备,放心大胆地选择自己的新目标当然是没有问题的。

人生是一场长途的跋涉,我们自然可以冒险选择距离成功的最短路径,但是你一定要看清方向,带好必需的装备。

一定的时机办一定的事情,同样的事情此时该办亦可办,彼时却也许不可办亦不该办。可办则一办即成,不可办则绝无办成之望。所谓乘势而行,也就是要在恰当的时机由恰当的人选去办理该办的事情。

不要为一时的恩怨而堵住自己的后路

关键词:做事灵活·随机应变·恩怨

适用情境:在人际交往中,遇到些许摩擦和不快时,需运用此方式。

做事灵活,就要求我们不能戴着有色眼镜看问题。为人处世,要往远处看,不能因为一时一地的是非恩怨而堵了自己以后的路。

英国首相丘吉尔曾有一段名言:“没有永久的敌人,也没有永久的朋友,有的只是永久的利益。”他一生都在奉行着这句话,在用人上也是如此。丘吉尔作为保守党的一名议员,历来非常敌视工党的政策纲领,但他执政时却重用了工党领袖艾礼,自由党也有一批人士进入了内阁。更值得称道的是,他在保守党内部,对前首相张伯伦也没有以个人恩怨去处理他们之间的关系。他不计前嫌,很好地团结了他们,显示了他的胸怀和高明的用人之术。

张伯伦在担任英首相期间曾再三阻碍丘吉尔进入内阁,他们政见非常不合,特别是在对外政策上存在很大的分歧。后来张伯伦在对政府的信任投票中惨败,社会舆论赞成丘吉尔领导政府。

出人意料的是,丘吉尔在组建政府过程中,坚持让张伯伦担任下院领袖兼枢密院院长。他认识到保守党在下院占绝大多数席位,张伯伦是他们的领袖,在自己对他们进行了多年的批评和严厉的谴责之后,取张伯伦而代之,会令他们许多人感到不愉快,接受丘吉尔做首相,是他们的痛苦。为了国家的最高利益,丘吉尔决定留用张伯伦,以赢得这些人的支持。

后来的事实证明,丘吉尔的决策非常英明。当张伯伦意识到自己的绥靖政策给国家带来巨大灾难时,他并没有利用自己在保守党的领袖地位刁难丘吉尔,而是以反法西斯的大局为重,竭尽全力做好自己分内之事,对丘吉尔起到了极大的配合作用。

当人与人之间争端纷起时,难免要侵犯到彼此的利益,如此一来,大家对于敌对方的情绪会越来越恶劣。而能与自己的敌人携手是站在主动地位的人,能站在主动地位的人不受制于人,你采取主动,不只打动对方,甚至会让他误认为你们已“化敌为友”。可是,是敌是友,只有你心里才明白,但你的主动,却使对方处于“接招”、“应战”的被动的态势,如果对方不能也“爱”你,那么他将得到一个“没有器量”之类的评语,一经比较,两人的分量立即有轻重,所以当众拥抱你的敌人,除了可在某种程度上降低对方对你的敌意之外,也可避免恶化你对对方的敌意。换句话说,为敌为友之间,留下了条灰色地带,免得敌意鲜明,反而阻挡了自己的去路与退路。人是群居的动物,跟周围的人做朋友,大家携手共进,你的好口碑才会逐渐树立起来。这样成功的阻力减少了,增加的都是前进的润滑剂。把自己融入现实之中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困难,即使你一向厌恶的人,只要有心,慢慢地也会与之建立起一种亲密的关系。

请记住一句话:敌意是一点一点增加的,也可以一点一点削弱。

比如常听音乐的人,一般都有派别之分,他们常自诩自己是古典音乐派、爵士音乐派、流行歌曲或民谣派,就好像是政坛上的党争,从不轻易越雷池一步。但是经过调查之后,才明白他们的好恶并非是绝对的。

人们对于自己还没有了解的东西,总有一种天然的抗拒感。比如有人声称自己讨厌爵士乐,但是多听过几次爵士乐之后,又可能会逐渐接受它并且喜欢上它。人们对于接触次数多的事物,都会或多或少地产生亲切感,“讨厌”有时候只是自己的主观感觉。

这个道理对人也是一样的。觉得讨厌的人,和他交往一段时日后,可能就会发现他的一些优点,从而改变了当初的印象。我们要在社会中生存,你不喜欢很多人,拒绝和他们亲近,他们同样也就没有喜欢你的理由,这会使我们的处境非常艰难,走到哪里都是一片荆棘。所以我们要尽量与人亲善,消除他们在我们心中的坏印象。

“厌恶”并非天生,也非绝对,多半是由于缺乏亲切感而引起的。马戏团里,驯兽员面对一些毒蛇猛兽的时候,最初总是要下意识地躲避,但是与它们熟悉之后,不安与恐惧感便会渐渐消逝。相同的道理,对于讨厌的人,只要不断地接触,当熟悉对方以后,厌恶的感觉便会逐渐消逝。

如果我们的周围敌人多而朋友少,本来可以很顺利的事儿,也可能会遇到一些不必要的阻挠,我们的时间与精力,很可能有一大部分要损耗在这种无谓的纷争里。为了早日达到你心中的理想境界,还是别打那种误人误己的消耗战。

在日常人际交往的过程中,我们不免会遇到些许摩擦与不快,每当这个时候,我们面对问题的态度,就往往体现了一个人的心胸与度量:心胸狭窄的人选择斤斤计较,因而“失众友”;心胸宽阔的人,选择用宽容包容过去,因而“聚众朋”。因此,我们应该团结一切不利于自己的因素或敌对力量,为我们的最终目标服务。

同类推荐
  • 不仅为薪水工作:自动、自发、高效地完成任务

    不仅为薪水工作:自动、自发、高效地完成任务

    《不仅为薪水工作:自动、自发、高效地完成任务》提出的建议简单、具体。它告诉你该怎样掌控工作和行动的主导权,该怎样达成所追求的成效。它引导你在工作中做出更多的贡献,也能让你从工作中获益更多。这是一本老板、员工可以共同分享的绝佳工具书。
  • 带着感恩的心工作

    带着感恩的心工作

    《带着感恩的心工作》感恩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生活态度。其实,对生活感恩,就是善待自己,学会生活。
  • 最佳女职工生存手册

    最佳女职工生存手册

    企业职工的工作与生存质量关系着企业的经济质量、安全质量、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等,是企业质量的直接体现与有效保证。
  • 品质格言(当代教育丛书·现代名言妙语全集)

    品质格言(当代教育丛书·现代名言妙语全集)

    作为人生的追求者,茫茫人海,关键在于找到属于自己的名家导师,关键在于找到鼓舞自己的名言警句,当然,最关键的是在这些金玉良言的指导下付诸切实的行动。
  • 谈判力

    谈判力

    风靡全球30年的谈判术,针对每一具体情景选择适当的谈判技巧、随机应变,使用高明的谈判策略以保证自己的利益,并带来双赢的结局。谈判,就是要有力度!谈判贵在抓住谈判对象的内心,步步为营,赢得谈判。怎么在最短的时间里了解一个人的特点,并从人出发布置谈判策略,正是这本书的精髓所在。它教会你如何读懂人的心思,读懂人的性格,读懂和不同人谈判的规律。不管是日常生活、商场购物、谈恋爱、交朋友,不管你出于何种目的选择这本书,你会发现谈判无处不在,你需要的东西就在这里!
热门推荐
  • 说不完的红楼梦

    说不完的红楼梦

    本书是一本深入浅出、雅俗共赏的《红楼梦》随谈。《说不完的红楼梦》三十六篇。前四篇为综合谈,谈及《红楼梦》的“石头”神话意象、真假立意构思和诗化叙事风格;中间二十六篇为人物谈,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和不同问题切入,分析宝、黛、钗及王熙凤、秦可卿、贾母、湘云、探春等人物形象或人物间的种种关系;后六篇为艺术谈,谈及《红楼梦》美女形象塑造特点和叙事中的双关话语、人物视点、人物诗词、“影子”笔法、艺术得失等问题。
  • 九月星辰相忆否

    九月星辰相忆否

    左鹿[女主]是一个拥有超能力的女孩,当她左手大拇指紧压手心时,就能听见别人心底的声音。可是,她有一个极大的身体缺陷——她可能随时地晕倒,而且一倒就是半个多小时。。。许银[男主]的母亲和左鹿的母亲是旧交。在许银很小的时候,许银的母亲就病逝了。而许银的父亲为了振兴自己的企业夜以继日地工作,于是把许银托付给左鹿一家,他很少去看许银,后来,他再婚,又有了一个儿子,看许银的次数就越来越少了。。。就这样,许银和左鹿一家一起生活了许多年,他很幸福,很快乐。可是,当许银快要高中毕业时,许银的父亲要他出国深造。许银不愿去,可又想到母亲在临终前交代要听父亲的话,他纠结了许久,最终答应出国,但他提出了要求,要求父亲在自己回国后,不再管束自己。许银的父亲承诺了。许银告别了左鹿,并答应她过几年就回来。虽舍不得,可他还是离开了,而她始终满心期待地等着他。
  • 雪落乌城

    雪落乌城

    单纯的少年惨遭仇家毒手,阴差阳错当上了快解散的魔教教主,从此展开了一系列悲催之旅。就这样。
  • 我当巫公的日子

    我当巫公的日子

    散部巫公,镇压万古强族,只为问一句:“我的梦真实否?”
  • 黑暗之书

    黑暗之书

    虽然现在市面上的黑道小说不计其数,但AL敢保证,黑暗之书所诉说的是跟以往黑道完全不同的“玩黑”形似。其中最特别的一点就是,这是本玄幻黑道小说。
  • 废材来袭,嗜血邪王的宠妻

    废材来袭,嗜血邪王的宠妻

    她,21世纪金牌杀手,一场阴谋后,穿越成了痴呆的苏小姐。他,凌封国手握重兵却身为质子的王爷,性情阴郁,霸道且强势。据闻,一夜间,痴呆小姐逆天,成为闻风丧胆的采草大盗,吃光不算,还强逼娶过门!眼见为实!她抽将军,打皇帝,虐太子,色王爷,闯妓院,闹江湖。痴呆无罪,他却纠缠不清,欲护她一世。谁知,她富可敌国,杀手遍天下,遇神杀神,遇佛杀佛….亲们如果有兴趣,可加QQ群:牡丹专属107358226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罪美人

    罪美人

    我本是前程似锦的富二代,我本是手握权势的败家子;一场翻云覆雨的突变后,我过上了流浪的生活,不过我不甘,因为低头苟活不是我萧强的宿命!自打那之后我走上了一条没有灯的道路,斩杀,疯残,血涌,我就是这么猖狂!调戏,热恋,伦理,我就是这么嚣张!别问我是谁,因为你在还没看清老子脸的时候就已经死了……美丽天生就是一种罪!
  • 某氏二丫头的诗词语录

    某氏二丫头的诗词语录

    一本由作者有感而发的话编制的书。欣赏一下就好,没啥意思。
  • 创新制胜

    创新制胜

    你可以用眼神、音调或是手势来指出对方的错误,这与用言语一样有效——但是,当你指出对方的错误时,对方会很同意你的批评吗?绝不!因为你会因此一箭刺伤了他们的智力、判断、荣誉与自尊。你只会使他们想要反击,而不可能令他们想改变主意。然后,你可能会用尽柏拉图式或康德的逻辑理论来设法说服他们,可是这也不会有效果,因为你早已伤害到他们的感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