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817000000009

第9章 迎接新经济(1)

定义“新经济”

关于创新--不是说他们必须6个月,而我们就能15天。

《北京青年报》:在过去,您曾把海尔企业文化的核心归结为两个字--创新;这回您又把创新两个字定义为新经济的核心。请问到底什么是企业的创新?

张瑞敏:有人把企业的创新仅仅理解为技术创新,我认为是失之片面的。对国内企业来说,我认为创新中占第一位的是组织结构的创新。如果你的组织结构束缚了企业中最活跃的因素--人,那么其他的一切创新就都谈不上了。

《北京青年报》:您从达沃斯回来后,对海尔的组织结构又进行了调整,而据我所知这次调整离上次不过两个月。海尔为什么如此频繁地调整组织结构?

张瑞敏:实际上这几年我们已进行了30多次组织结构调整。去年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也邀请了我,但我因故没去。我从会议的材料上看到,这次年会提出国际化企业应具备三个条件,其中第一条就是要有适应国际市场的应变体系,也就是说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要适应外部市场的变化(另外两条是要有全球化的品牌和一套网上销售战略)。那天,我和一个外国人谈时--这个信息是否准确我不知道--他说,某家国外大公司有一段时间不太好,据说这个公司的总裁作出的一个决策,贯彻到最基层的时候,一共花了4年的时间。

我们为什么在国际市场上的市场份额上升得这么快--1999年比1998年增长了一倍,2000年头3个月比去年同期又增长了一倍?论资金、技术和品牌,他们都比我强,但我可以很快地吃掉他们的一块份额。就是因为我跟消费者的距离比他们更近,别看是在他们国家。有一个外商,原来是给一家外国品牌做代理的,过来后我们问他为什么(过来)。他说:“我提出改一个包装,他们回答要6个月,你们说要15天。”那么是不是那家公司必须要用6个月,而我们就能15天呢?不存在。要真做的话,他们可能10天就够了,是他们的组织结构制约了他们。

《北京青年报》:看来不是一个重量级的也不一定就死。

张瑞敏:我可能体重比你轻,但我可能因此比你更灵活。我们这次调整,就是适应网络时代的要求,使内部组织的流程更加扁平化和信息化,让企业更加贴近市场。

《北京青年报》:除了组织结构的创新之外呢?

张瑞敏:其次是发展战略的创新,这一点也是最难的。英特尔前总裁格鲁夫的《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其中很大篇幅讲的都是企业发展战略问题。

《北京青年报》:下决心到美国去办厂,跟中国将要加入WTO是否有关?

张瑞敏:可以说是坚定了我们出去的决心。因为非贸易壁垒实际上比贸易壁垒还要厉害。

《北京青年报》:怎么理解?

张瑞敏:加入WTO后,关税的贸易壁垒减少了,但非关税的壁垒会加强。比如非关税的壁垒会在技术上提出很高的要求,制定很高的标准,对你形成制约。

《北京青年报》:我们劳动力低廉带来的成本优势这会儿能起多大作用?

张瑞敏:有作用但不会很大。因为你在单台产品上的这点优势,可能取代不了你对那个国家的进入成本。就是说将来进入国际市场的产品,不在于你的生产成本有多低--当然这也很重要,而在于你的技术含量有多高。

《北京青年报》:对于加入WTO,我曾听到一些业内人士说--中国是个家电大国,而且久经沙场,早已进入国际竞争,中国加入WTO受影响最小的,可能就是家电。您认为是这样吗?或者说您认为加入WTO对中国家电业来说,更多的是机遇还是挑战?

张瑞敏:当然是挑战!

《北京青年报》:哎,这有点儿奇怪--好像越是走在前边的,越认为是挑战;越是落在后边的,越认为是机遇。

张瑞敏:可能大家对挑战和机遇的理解不同。我们着眼的是“入关”之后海尔的生存问题。

《北京青年报》:好像此前你们在菲律宾、马来西亚都办了工厂--

张瑞敏:但这回影响最大。因为美国这个海尔园比青岛的海尔园还要大。无论成功还是失败,对海尔的影响都是深远的。驻美大使李肇星跟我说,中国企业到美国去的很少,制造业则几乎没有。

《北京青年报》:到美国去办厂的风险具体是什么呢?

张瑞敏:对海尔来讲,首先就是我们这种管理模式能不能为美国人所接受,因为中美不仅有文化上的差异,还有制度上的差异。另外就是面临的对手太强大了,像通用电气、惠而浦这些,都是世界级的。直接和它们竞争,海尔到底行不行?

《北京青年报》:请问海尔实施国际化战略中遇到的最大难题是什么?

张瑞敏: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我认为最大的困难就是品牌问题。人家可能从爷爷那辈儿就用某个牌子了,现在为什么要用你海尔的?这种品牌的渗透力不得了!

《北京青年报》:那么怎么解决这些难题呢?

张瑞敏:一个基本的原则是实现本土化。我认为国际化的终极是本土化--当地设计、当地制造、当地销售、当地融资、当地融智。

《北京青年报》:实践的情况怎么样?

张瑞敏:我们做得最好的是在美国。在我们美国纽约的销售公司,总经理、副总经理,包括雇员,都是美国人。原来我们派了一个财务总监还有两个业务员过去,今年财务总监也要当地化。

我想,到什么时候,美国人在超市里看到海尔的产品,不再认为是中国的海尔、青岛的海尔,而是美国的海尔、世界的海尔,那我们就成功了。

关于现金流--资不抵债不一定破产,要是现金流断了准得完蛋。

《北京青年报》:我知道海尔有三个经营原则--一是顾客至上的原则,二是现金流的原则,三是创新的原则。请您解释一下第二个原则。

张瑞敏:好多企业,发展得很好、很快,有一天却突然死亡了。到底什么原因?其实非常简单,就是现金流出了问题。一边儿呢,负债非常大;一边儿呢,钱却进不来。钱为什么进不来?原因在于应收账款!本来,市场经济下,钱应该是最能流动的一个东西,却变成了最不能流动的东西。原来在我们国家,上市公司只要两张报表--一张是资产负债表,看你的资产负债率是多少;第二张是损益表,看你企业的利润是多少。现在意识到应收账款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所以现在上市公司必须交第三张表--现金流量表。因此我认为,现金流是现代企业管理中最最重要的一个指标,甚至比利润还重要。

《北京青年报》:这么重要的东西,我们以前怎么就没引起重视呢?

张瑞敏:现金流过去不被重视,是因为我们还没有由计划经济转到市场经济上来。计划经济的概念是,只要你把货币变成实物,比如我给你投资100万,你能盖出厂房,生产出产品来,就是好样的。而市场经济就不同了,你必须有能力再把实物变回到货币。

《北京青年报》:听您这么一说,我脑子里想起了好几个企业。好像现在在我们国家,资不抵债不一定马上就破产,但如果现金流断了,准得完蛋。

张瑞敏:是这样。

《北京青年报》:海尔的资产负债率是多少?

张瑞敏:去年是55%。

《北京青年报》:状态良好。

《北京青年报》:有一个词儿大伙儿老说,说法也不一样,就是“核心竞争力”。您说什么是核心竞争力?

张瑞敏:依照我的理解,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一个企业的创新能力,表现出来,就是非常有效,而对手又无法复制和模仿的东西。

《北京青年报》:这么说每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许是不相同的?

张瑞敏:对的。比如微软的操作系统,英特尔的芯片技术,戴尔的直接销售等。

《北京青年报》:那么具体到海尔,据说每年有几十万人来参观,不少人各种制度抱回去一大摞,但回去后都觉得学不了。其中最没法学的,就是海尔的企业文化。海尔这没法儿学的企业文化,是不是就可以认为是海尔的核心竞争力?

张瑞敏:可以说是吧。

《北京青年报》:问您一个愣点儿的问题--同国内几个大的家电企业相比,您认为海尔的最大优势是什么?

张瑞敏:目前来看,恐怕就是这么多年来我们所营造的这种企业文化。这些年来,海尔的每一次调整,每一次创新,都能得到全体员工的认同和比较好的参与,这是我们能够取得成功的非常重要的一点。有些企业,从报纸上看到他们的一些理念也非常好,但关键是能不能得到全体员工的认同并把它们贯彻下去。管理是什么?说到底就是借力。如果全体员工愿意把自己的力量借给你,一起完成一个目标,你这个企业就一定能成功。

《北京青年报》:同国外同行相比呢?

张瑞敏:说到家的话,也没有什么别的优势。资金、技术、品牌,各方面都没法儿比,只有靠这个(企业文化)。

《北京青年报》:就是说比人?

张瑞敏:可以这么说。我们认为,企业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在该组织内的人,其他的竞争力都是人的竞争力的外化。

关于张瑞敏--我之所以还没倒,是因为我总在创业没有守业。

《北京青年报》:说到人,我一直有一个观点,就是两个企业的竞争,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两个企业一把手的竞争。一些企业学不了海尔,也做不过海尔,可能首先是因为这些企业的一把手学不了张瑞敏,达不到张瑞敏的境界。

张瑞敏:这可能有点像中国那句老话--知之非艰,行之维艰。就是知道一件事也许并不难,难的是把这件事做好。其实我们的一些做法,说起来也没什么难的,比如“日事日毕,日清日高”。但要全体员工认同并做到它,这是最难的。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竞争力,就是并非像你所说的体现在一把手身上,而是体现在最终端的那个员工身上。就像两支军队,一边拿出一个小兵来比一比,就知道哪边军队的司令高。

《北京青年报》:海尔给我的感觉好像跟自己过不去似的,总不满足,不断挑战自我。请问:第一,您个人是怎么保持这种状态的?第二,您又是怎么把这种状态延伸到海尔的两万名员工的?

张瑞敏:我说中国有句老话,“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我之所以没倒,是因为我不是在守业,而总是在创业,总是保持创业初期的那种精神状态。

《北京青年报》:怎么保持?

张瑞敏:就是设计一个比较长远的目标,每一次成功都只是向这个目标迈近了一步。现在,在离世界500强还很远的时候,我们又提出要争创世界500强。老有人有问我:“海尔离500强还有多远,哪一年能达到?”实际上,我是用这个目标来激励全体员工,首先是激励我自己。

《北京青年报》:您又怎么使自己提出的目标得到下边的认同?

张瑞敏:把压力和动力结合起来,给每个人创造一个体现自身价值的空间,让他得到一种尊重,比如用他的名字命名他发明的革新工艺。说得通俗一点,就是要让员工觉得他干了没白干。

《北京青年报》:您这么玩儿命干的动力是什么呢?据我所知,海尔员工包括你本人的收入都不是很高。如果是在民营企业什么的,您得到的肯定要比现在多得多。

同类推荐
  • 什么时候出发都不晚

    什么时候出发都不晚

    优酷老友记,搭建了一个平台,让平时公众眼中的商界大佬们,可以坐下来,聊一聊各自的故事。他们当中有地产界的风云人物黄怒波、冯仑、王石,互联网领域的先锋人物马云、古永锵、周鸿祎,实业界的元老柳传志、王建宙,青年导师新东方的俞敏洪,娱乐大咖周星驰、陈可辛、王长田,电商界的新秀陈欧……他们有不同的领域,不同的经历,在“老友记”这个混搭的平台,在巅峰对谈中,呈现出各自真实的内心世界和人生内幕。你可以从中看到他们的个性魅力、商业智慧和人生哲学。他们在商海沉浮中历练出的睿智眼光,他们在无数风险中所沉淀的宝贵经验,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一笔巨大财富。他们的思考,他们的成功,相信对你我都会有所启迪。
  • 造就精英管理者的11条杰克·韦尔奇经验

    造就精英管理者的11条杰克·韦尔奇经验

    杰克·韦尔奇在任期间,通朋电气的收益从25亿美元增加到1005亿美元,净利润从15亿美远上升为93亿美元,该公司的股价也从最初的大约94美分上升到40美元。凭此惊人的业绩和他创立的崭新的经营理念与不凡的人格魅力,他被誉为“全美头号经理”、“全球第一CEO”。每位年轻人都有着无尽的潜力,如果你希望有朝一日如书尔奇一样杰出傲人,那么从现在开始仔细阅读本书中杰克·韦尔奇给你的11条准则,并学以致用。这样,每天进步。一点点,你就会慢慢地接近他,直至超越。
  • 做最好的团队

    做最好的团队

    这个世界上很难有完美的个人,但很可能有完美的团队。如何在团队中成长,在团队中找到归属感,成为无数职场人关注和深思的问题。新东方执行总裁陈向东在职场打拼数十年,将自己多年积累的管理理念和职场经验寓于本书中,真诚、轻松地将领导和下属之间的相处之道娓娓道来……
  •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

    谭遥主编的《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全面地反映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让学生能够了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理论体系,掌握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基本技能。既注重高等院校和高职院校金融专业学生知识的需要,又考虑金融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在阐述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时,尽可能做到深入浅出,简明扼要,通俗易懂。
  • 管理生涯之成功要领

    管理生涯之成功要领

    一个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好的领导班子与优秀的团队,而有着掌控能力的是管理层,才能指明方向,企业才能发展壮大,才能成功。本书介绍了作为公司或单位的管理层:作为领导自我形象的塑造,如何让下属更信服,以及对工作团队的撑控。让你了解到作为一个管理者,他所管理的并不是一个人,还是这个人的方方面面,才能让这个团队越做越出色。
热门推荐
  • 一立方米的阳光

    一立方米的阳光

    成年人的奔溃,可能只在一次小小的失误,成年人的新生,可能只在一次小小的意外,谢谢有你
  • 中国谋略之防人术

    中国谋略之防人术

    心眼儿小的人容不下事,一点小事就记在心里。甚至长时间地记恨。直到有一天他终于有机会报复你。你却不知道因为什么得罪了他。心眼儿小的人好嫉妒,看不得别人比自己强,而且越是好朋友,越是接触多的同事。他越不希望你混得好、干得出色。心眼儿小的人喜欢斤斤计较,要么事事都跟你争个是非长短,要么就动不动自己生闷气、生闲气。心眼儿小的人好像玻璃人。
  • 田雨公传略

    田雨公传略

    本书主人公田雨公(1808~1876),字敬堂,又字砚农,号杏轩。清嘉庆十三年八月初十出生于山西省盂县香河村。在历史过往中曾出现学而优,优而仕,仕而有名者如明之史文焕,清之武全文、王珻、武承谟、张在田、田兴梅、田嵩年、田国俊、刘声骏、李嵉龄等令后人景仰的先贤人物,田雨公便是众多佼佼者之一。
  • 崩碎空间

    崩碎空间

    空间重叠崩碎,引发动荡损失.为此,成立了一个特殊的部门,专门应对此类事件.一个面黄肌瘦的部门高手前辈,一个貌美如花的新人菜鸟晚辈."前辈,来喝点鸡汤补补吧."新人笑颜如花绽放.
  • 通神纪

    通神纪

    【仙侠爽文】这是讲述一个十八岁少年逆天崛起以武通神的故事-------十八岁的少年通玄偶得一枚神秘戒指,从此开始了一趟奇葩奇妙的修炼之路。坑蒙拐骗偷,样样精通!通玄一脸正色地道:“那个人看起来好不爽,坑了,蒙了!”“那个女孩看起来好漂亮了,拐了,骗了!”“那个山门看起来好浩瀚,偷了,抢了!”
  • 亲爱的主播大大

    亲爱的主播大大

    莫离,这是一个网名比真名更广为人知的女人。大学毕业后辗转于各种职业中都未能找到自己的定位,又发现男朋友出轨另有新欢,令其备受打击,在闺蜜的怂恿下,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她从此走上了专业主播的道路。。。
  • 无限战体

    无限战体

    他是来自死亡格斗的强者,他用一百场的鲜血铸就己身。那是一座无尽的高塔,那是一方血红的彼岸之桥。我以轮回当凝望,苍山下,枫叶如花。
  • 南宋大航海家

    南宋大航海家

    我的爷爷死在海上,我的父亲死在海上,而我,依然会死于茫茫大海。这是激情与梦想交织的时代,这是财富与荣耀汇集的地方。当你驾驶者一条小小的帆船驶向无边海洋,当你战胜了种种艰险抵达大海的彼岸,当你在地图上点亮一块块区域,当你亲手建立起一个个繁华的城镇……鼓起你的勇气,战胜你的的恐惧,这是属于勇士的舞台,这是属于开拓者的篇章,懦夫虽生犹死,而勇士虽死犹生。唯有坚持,唯有奋斗,人类终将战胜大自然。大航海家,勇气与梦想与你同在。
  • 灭道不羡仙

    灭道不羡仙

    云天带领剩下的族人灭仇家,云天与云峰在和楚家打斗的时候,重伤了楚厉行,楚厉行见大事不妙就启用了上古之法与云天重人同归于尽,因未及时打断导致所有人死于非命,云天也穿越到了自己不认识的地点,开始了自己的冒险之旅!
  • 死影之刃

    死影之刃

    “我不能死她还在等着我”……“你不配活着”……“我是谁?”……“我们是,蛇之手”……“以挚爱之人化为信念,以信念变为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