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167700000012

第12章 阵痛(2)

邓肯一直给他在舞台上留了一个位置。

但他,一直没有来。

斯特林伯格的思想无疑影响了情绪不好的邓肯。她从来不曾像现在这样渴望远离人类,独处。她一口气跑到北海滨上一个叫诺德维克的地方,租了一所在沙丘中的“玛丽亚别墅”。她在这里生下了第一个孩子,迪尔德丽。

诺德维克距最近的村庄都有三公里路程,到最近一个城镇足有百里开外。邓肯发作的那天下午,只有一位乡间医生在边上。阵痛持续了两天两夜,依然不见动静。医生耐不住了,他一不做,二不休,拿了一对大夹钳,麻药都不用,就把婴孩强行拽出。

“除了被火车辗压以外,恐怕再没有什么能和这种近乎屠宰的痛苦相比了”。

孩子的到来使邓肯忍受了一切,也忘记了一切。乳汁源源不断地从自己的胸脯流向孩子的嘴里,邓肯认为这种幸福远远超过了情人的亲吻。

在最初的几个星期内,我常常把孩子搂在怀里,久久地侧躺着,瞧着她睡。有时看见她的眼睛里露出凝视我的目光,我觉得非常接近于生命的玄妙边缘,生命的奥秘,也许是生命的知识。这个新创造出来的身体中的灵魂,它用显然成熟的目光,永恒的目光,来回答我的注视,而且充满爱恋。也许爱就是一切的答案。用什么言语才能描写这样的快乐呢?我不是作家,根本找不到恰当的言语来描述,这有什么奇怪的呢?

4

可爱的迪尔德丽多多少少弥补了一些邓肯与克雷格之间的裂痕。邓肯一边带孩子,一边力撮克雷格和著名舞蹈家埃莉诺拉·杜丝合作。她认为,最富创造性的舞台设计家与最有活力的舞蹈家的联手,一定能给舞蹈事业拓展更加广阔的前景。

当然,这不过是一种设想。在克雷格和埃莉诺拉·杜丝的相处中,更多的是争吵与不愉快。虽然邓肯的极力斡旋使局面一度有所改观,但固执的克雷格和孤傲的杜丝还是一拍两散。

邓肯心力交瘁,患了神经炎,病得不省人事。杜丝对她非常关切,派了自己的医生来照顾她,邓肯的病情才得以恢复。

邓肯在德国的学校步履维艰,资金匮乏。普鲁士的高压统治方式更是容不得新生事物的萌芽。德国皇后去参观雕塑家的工作室时,总要派她的御前侍卫在她驾到前把那些裸体雕像全部用布遮盖起来。那块布遮盖的不仅仅是一尊石头或泥质的裸体塑像,而是清教徒式的极端脆弱与君主专制的极度骄横。

1907年1月,邓肯同姐姐伊丽莎白一道去了圣彼得堡,希望奇迹能在沙皇统治下的俄国发生。她们的全部信心,来自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他的帮助,当然敌不过几百年中世纪遗留下来的固有的表现形式。很显然,在这个林海雪原的国度建立一个倡导人体自由动作的学派,为时尚早。

1908年夏天,邓肯又去了伦敦。演出的效果倒是相当不错,但办学校,没门。埃伦·特里的造访,亚历山德拉王后的光临,德·格雷夫人的恭维,曼彻斯特公爵夫人的建议,都如过眼云烟,只能留下海市蜃楼式的幻象。

钱花光了。

邓肯和经纪人签订了一个去美国演出的合同。她必须离开自己心爱的小宝贝迪尔德丽,小家伙快两岁了,金发碧眼,胖乎乎的。这种离别,真让人黯然销魂。

邓肯站在远洋巨轮的甲板上,想起九年前,一家人搭乘牲口船在从纽约到欧洲的洋面上漂泊,心中鼓荡如洪。那个不知天高地厚的黄毛丫头,已经是驰名欧洲的艺术家了。这一切,不是命运的安排,也不是定数的指使,而是漫漫求索的合乎逻辑的结果。

邓肯不由得想起了母亲的那句话:“上帝是大人假扮的。”我也是大人了,我也可以扮作上帝,不,我就是上帝。

然而,1908年8月,邓肯不得不在纽约百老汇接受她的舞蹈遭到家乡人民冷落的现实。她一个劲地表演贝多芬的第七交响乐和格鲁克的《伊菲惹尼亚》,尚未完场,本来少得可怜的观众都陆续退出了演出大厅。他们不认为舞蹈不好,但是觉得没必要为了看舞蹈而耽搁自己的事,比如做生意、打工、赌博等等。

对邓肯表示友好祝贺和热情鼓励的,还是一些诗人和画家。其中的代表人物是雕塑家乔治·格雷·巴纳德。这位以雕塑亚伯拉罕·林肯而青史留名的杰出艺术家,兴冲冲地跑进邓肯的化妆室:

“依莎多拉·邓肯,你是青年美国的象征。你的舞蹈就是美国在舞蹈。美国人不理解只是暂时的,你不要离开。我总有一天要让美国人明白,邓肯的舞蹈就是我们自己的舞蹈。”

邓肯被这番奇异的谈话怔住了,她没有被经纪人吓唬,返回欧洲,而真的留在了美国。

巴纳德马上付诸行动,他只为邓肯找到一个人就解决了所有的问题——沃尔希·丹罗希。此君系侨居美国的德国作曲家、指挥家,他是纽约交响乐团的音乐指导和首席指挥。他对邓肯说:

“我看过了你的那场演出,主要是效果没出来,问题出在乐队上。那支乐队又小又糟,根本不能与你的舞蹈相提并论。我安排你到大都会歌剧院连续演出,我亲自指挥,怎么样?”

“那太棒了!”

丹罗希为邓肯的演出,拉起了一支80人的大乐队。场面顿然改观。邓肯在台上跳舞的时候,全身的每一根神经都跟乐队,跟指挥息息相通,连成一体。乐队恢弘的气势,丹罗希雄壮的指挥,使邓肯的舞蹈犹如一叶张满的风帆,在音乐的海洋里破浪而行。邓肯在舞台上,偶尔望见下面丹罗希俯览总谱时袒露的巨额,感到自己的舞蹈恰如雅典娜的诞生,全副武装地从宙斯的头颅里蹦了出来。

1908年11月15日的《太阳报》星期天增刊上,登载了一篇详细描述邓肯表演的长文:

“她从腰部以下裹着一幅美妙的带有中国刺绣的纱罗。她那短短的乌黑的头发鬈曲着,蓬蓬松松地编在脖子后面,自然地分开,披拂在两颊旁边,像圣母一般……她的鼻子微微翘起,眼睛是灰蓝色的。许多关于她的新闻报道谈到她的身材高大优美,犹如成功的艺术品,实际上她只有五尺六英寸高,体重125磅。”

《艺术》杂志的编辑玛丽·范东·罗伯茨的评论则体现了邓肯的故国对她的舞蹈艺术所能理解的深度:

“当依莎多拉·邓肯翩翩起舞的时候,人们的精神仿佛回到了远古时代。那时,人们以形体之美作为自由表现灵魂的手段,运动的韵律和声音的韵律融合为一,人体的动作与风和海洋的运动协调一致,女人手臂的姿势犹如玫瑰花瓣的开放,她的脚踏过草地,好像树叶飘然落地。当宗教的、爱情的、爱国的、牺牲的或者欲望的整个热情,合着古弦琴、竖琴以及羚鼓的节奏表现出来时,当男男女女在他们的炉火旁和神的面前,或者走出家门在森林中,在海边,身上充满了生命的欢乐,以宗教式的狂热跳舞的时候,那必然是:人类灵魂的每一个强烈的、巨大的、美好的冲动,都从精神倾泻出来而化为身体语言,与宇宙的节奏达到完美无瑕的和谐。”

5

在首都华盛顿演出,又碰到了一些麻烦事。原来,几位慕名而来的政府部长们,夸夸其辞,大谈不是,语调颇为激烈。

舆论有反戈的趋势。

某天日场,包厢那边突然人头攒动,气氛紧张而又热烈。邓肯忙问发生什么事了。丹罗希兴高采烈地说:

“依莎多拉,尽情地跳吧,罗斯福来啦。这可是个机会,就跳给他看。”

真的是罗斯福总统,那个圆脑袋在包厢里分外醒目。旁边那些人大约是警察,面部严峻,目光锐利,令人胆寒。罗斯福在每一个节目演完后,总是带头鼓掌,他的话一言九鼎,正本清源:

“这些部长们从依莎多拉的舞蹈中能找到哪些害处呢?在我看来,她像是一个在晨曦沐浴的花园里跳着舞、采摘着想象之花的天真无邪的孩子。”

这句话为邓肯的巡回演出开辟了道路。所到之处,等待着她的,都是鲜花和掌声。

纽约银行邓肯名下的存款额往上猛涨。

乔治·格雷·巴纳德正在为邓肯雕塑一个舞蹈石像,题目都取好了:美国在舞蹈。他从邓肯口口声声念着的惠特曼的诗句“我听见美洲在歌唱”中得到了启发。

可是,没过多久,巴纳德的妻子病倒了,塑像工作被迫停止。一周后,邓肯即回欧洲去了。“美国在舞蹈”一直是个半成品,但巴纳德还是抓住了邓肯舞蹈的本质,把瞬息的闪电传之久远。

同类推荐
  • 中国历史上的那些女人

    中国历史上的那些女人

    在华夏五千年的历史中,女性一直扮演着一种微妙的角色,她们与男人不同,没有自己所谓的“正史”,却又在无形当中将历史连缀起来。她们就好像是线状史书的锁线一样,乍看起来无足轻重,细细琢磨却发现必不可缺,没有了锁线,历史就不能成为一本书,而是一张张散乱的纸。
  • 莫扎特音乐神童的故事

    莫扎特音乐神童的故事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发明家、财富家等,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 最厉害的皇帝:朕是刘邦

    最厉害的皇帝:朕是刘邦

    楚汉争霸的最后赢家,四百年大汉王朝的创建者!很多人都认为刘邦是一个无赖混混,然而,一个无赖混混能打败军事天才项羽吗?能团结一大批当时一流的人物一起打天下吗?能收拾好秦朝留下的破烂摊子吗?《最厉害的皇帝:朕是刘邦》将揭开刘邦的成功之谜。
  • 诗人的魂路图:雷平阳论

    诗人的魂路图:雷平阳论

    这是一部研究诗人雷平阳诗歌创作的学术性著作,作者主要探讨了雷平阳的意义及昭通经验与雷平阳写作的关系,分别从雷平阳创作中的空间构建、地理性——心理性写作、时间塑形、生命关怀、经验呈现、语言努力、叙事探险和意象的生命痛感品质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论述。
  • 中国历史名人传记——中国历史名人之十

    中国历史名人传记——中国历史名人之十

    本文主要讲述了林则徐、关天培、魏源、曾国藩、左宗棠、洪秀全、李鸿章等名人之事。
热门推荐
  • 第二人

    第二人

    一个惶惶度日的宅男,一个潇洒游走世界的王,哪一个才是自己,冰冷的城市灯光下,照射出两个影子!有人因战争渴望和平,自然亦有人因和平而渴望战争!挥动战争之剑,斩开这片和平地混沌天地,开创一片战乱的天堂。到那时,人所渴望的必将是和平。但在所谓当权者心中,所谓和平,是无异于地狱的!
  • 法战苍穹

    法战苍穹

    宇宙万千,自成一界。生在这玄奇的世界,每个人都拥有属于自己的战魂或元素。但除了人类,还有着操控黑暗力量的黑暗部落,他们与人类展开了数万年的斗争一直延续至今……生在这片土地的唐子轩,又会怎样带领人类走向胜利,延续光辉呢?待文中细细道来
  • 鬼道纪

    鬼道纪

    “贫道自东土大唐而来,到西天求取真经。”“大郎,别闹。”二十一世纪吊丝,机缘巧合穿越异世,且看他如何游走于仙佛魔妖,穿梭于仙子魔女之间,谱写一曲可歌可泣的鬼道赞歌!
  • 进化危机之逆世容颜

    进化危机之逆世容颜

    一场突如其来的进化,让所有人陷入恐慌,一个平凡普通的小女孩,被无辜的卷入其中。从此,她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了爱和真相,她耗尽所有,逆转时间,她能否改变既定命运?从未想过,这样丑陋的我会与你相遇,只是一次相遇,就让我再也放不下,忘不了。曾经,我只想好好的活着,遇见你之后,我才明白,原来,美竟然那么遥不可及。只想为了你变美一次,哪怕付出我最宝贵的东西,我也不悔。
  • 追妻36计之夫人我错了

    追妻36计之夫人我错了

    “媳妇,你别藏了,为夫错了,以后都听你的”“……”“真的,媳妇儿,你快出来。”“……”“呜呜呜……媳妇儿不要我了”某女好无奈。这谁家的,赶紧带走,太丢人了。“夫人,这是咱们家的……要不要带走?”“扔了吧,不要了。”“夫人,咱们都扔了好多回了……”“……”
  • 所谓灵能者

    所谓灵能者

    本文定义修真者为灵能者,具体概念上会有所不同,灵能者的定位更广泛,更像是有统一实力衡量标准的异能者。所设定的世界为近未来,元素较多无法概述,有爽文套路。剧情流,女主视角,偏群像文。
  • 良辰茶香伴

    良辰茶香伴

    十五岁那年,大街上你逆光走来,茶香萦绕了青春,将岁月温暖;二十五岁那年,记忆中你逆光走来,茶香依然,透过缝隙灼伤了眼。惟愿故人余生安好,哪怕,生生不见。
  • 噬界体

    噬界体

    主角,作者,读者,演员,万恶之源,太监,狗,bug,中二,运势,扮猪,系统。每一位都是绝对的独特的存在,每一位都堪称无敌,他们能够轻易地毁灭一个世界,又能够反手缔造一个世界。这十二种不可思议的力量,被换作噬界体。如今他们齐聚一起,把目光盯向了一个即将破碎的世界。
  • 后宫如懿传2

    后宫如懿传2

    这后宫之中,上演过太多恩宠枯荣、起起落落。妃嫔的命运,如同悬崖边的稻草,再聪明的打算,再阴险的算计,倚望的都不过是圣意阴晴。她是如懿,曾经的乌拉那拉青樱,景仁宫皇后的侄女。敏感的身份让她比旁人多了几分隐忍自持。得意时不敢自傲,囹圄中有他一句“如懿,你放心”纵使帝王之爱从来身不由己,她心足矣。然而,是非从来不肯饶她。妃子接二连三孕产不利,贴身侍女倒戈,种种证据皆指向如懿。若被人这样精心设计,又如何还有转圜机会?当初紧握她手让她“放心”的人已不愿多看她一眼,等待她的将是无尽萧瑟的冷宫。是巧合,抑或另有内情?是认命,抑或绝地反击?如懿,如懿,如何在波诡云谲的后宫中自保周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爱兼容

    爱兼容

    茫茫人海中,有一个词语恰到好处地诠释了每一个人物之间变幻莫测的关系,它就叫做“缘分”。在缘分的撮合下衍生了亲情,爱情,友情等等令每一个人都极力去呵护的情感,同时也正是缘分的拨弄,无数情感分崩离析,正如岔开的轨道,从此再无交集,正所谓聚也缘分,散也缘分。在15岁的年龄司元与黄秋丽彼此互生情愫,他们是父母眼中的青梅竹马。可是17岁时的司亚与米莱你侬我侬,却被爹妈称为没羞没臊。生活就是如此难以预料,有谁会想到羡煞旁人的一对伉俪走向了分道扬镳,而那对看似囫囵倒灶的两个活宝却将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儿女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