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596200000022

第22章 不可缺少的一课

当女孩的青春期来临,她就要经历有着荷尔蒙循环的周期,这使得女孩以新的方式去面对世界。第一次经历月经的女孩可能会觉得惊慌失措,甚至产生羞耻感,这时候,妈妈是女孩最有效的安慰剂。

关于性的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当你发现你的女儿正在或即将经历一个青涩的“爱情”时,严肃的思想启蒙式的专题谈话并不适合家长,实际上,家长有很多闲聊的机会可以告诉女孩有关性的常识,家长关于性的看法也将深刻地印在女孩的大脑里。家长与其担心女孩会因此受到伤害,不如让女孩了解、珍爱并保护好自己的身体,以及学会防范伤害的措施。

1、她“恋爱”了

如花的年龄,如梦的岁月,不知何时,女儿已经长大成人,亭亭玉立在父母面前,让父母骄傲不已,欣慰不已。但是,青春期的女孩,常常有一颗“悸动的心”,又何尝能让父母放心得下?

关于爱情…爱情是神圣的,不分对错。只要涉及其中,就必须全心投入。爱情不需要天长地久,只要曾经有过一段深刻的经历便足矣,这样可以留下或甜蜜温馨或酸涩甘美的回忆陪伴终身。我喜欢上了一个

男孩子,欣赏他的才华,欣赏他的率真,当欣赏渐渐成为习惯,喜爱也就成了习惯。我在意他的一切,但是最近关系闹得有点僵。我措手不及,心里很难过,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就是爱了?

这是一个迷茫于“爱情”的女孩子的心声,她悄悄地把这些情愫写在信封里,拿给一向以“朋友”相称的妈妈看,妈妈回了她一句话:也许,18岁的你对他的感情越发深沉,但请你保持它的纯挚,不要将它暴露在空气底下,那样会招致细菌的侵噬,尘污的玷染。

青春期的爱情是不成熟的,但并不是可耻的。它是女孩在这一阶段正常发育的表现,家长大可不必用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去阻止女孩结识异性和谈恋爱,更不必将其视为洪水猛兽。毕竟,爱情是女孩必须经历的环节和步骤,只是对于不同的女孩,会有时间的早晚而已。然而,青春期的浪漫史很少是延续终生的。因为个性的不稳定和不成熟,年轻的男女很难处理好恋爱中所遇到的问题,而成长所带来的改变往往是导致感情变化的根本原因。但是让陷入恋爱中的女孩明白这些道理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尽管对于第一次“爱情”的即将来临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但是她们意念中的“爱情”都是“王子与公主”的爱情,她们满怀信心,不相信所谓的变故,总以为自己的爱情与众不同,会改写历史。

菁菁是一个农村女孩,由于家庭贫困,初中一毕业便离开校园,开始了打工生活。

16岁的菁菁已经出落得亭亭玉立。她在一家度假村做服务员时,认识了一个叫刘忠的保安。刘忠常常满嘴甜言蜜语,菁菁经不住诱惑,很快就和他相恋了。菁菁的父母得知后,并没有反对。可是不久,刘忠就有了新的女朋友。

现实击碎了菁菁心中的美梦,这个打击对于年仅16岁的女孩来说打击实在太大了,她认为刘忠的变心就是因为嫌自己家里太穷,她不禁为爸爸妈妈给了自己这样一个家庭愤懑不平。偷偷哭了几天几夜,后来她索性辞掉工作,成天坐在家里发呆,也很少和爸爸妈妈讲话。

时间久了,菁菁竟然有些精神失常。然而,祸不单行,不久后,她的妈妈也因为肺癌晚期离她而去,她再也经不起现实的打击,疯了。

一天,爸爸刚从建筑工地回到家里,眼前的一幕顿时使他大惊失色:菁菁正用菜刀砍下自己的五根手指头放进嘴里吮吸…从此,菁菁就常常在意识混乱时进行自残,爸爸无奈,只好将自己的女儿用一条铁链拴在小屋的乱草堆中。

由于没有成熟的爱情观,小小年龄的菁菁,一头栽进了“爱情”的陷阱里,用精神失常和自残为父母的不当教育买了单,让人感到触目惊心。

青春期女孩开始交男朋友,这件事情总让家长们感到紧张:会不会耽误学习?会不会遭遇感情的打击?更重要的是,她会正确处理与性有关的问题吗?

聪明的家长从来都不会当面制止或者羞辱孩子的这种青春期正常行为,而是在适当的时机给予女孩必要的建议。但是面对为了保卫爱情而警惕心十足的女孩,家长必须学会表达的方式。

关于性的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当你发现你的女儿正在或即将经历一个青涩的“爱情”时,严肃的思想启蒙式的专题谈话并不适合家长,实际上,家长有很多闲聊的机会可以告诉女孩有关性的常识,家长关于性的看法也将深刻地印在女孩的大脑里。

女儿最近显得很苦恼。一次晚饭后,妈妈约上女儿一同出去散步,闲聊期间,妈妈问道:“亲爱的,你最近有点不一样。我可以帮你吗?”妈妈问这个问题的时候显得那么不经意,其实这正是妈妈要和女儿一同散步的“核心问题”,女儿点点头,于是她把自己在恋爱中的问题和盘托出。取得女孩的同意是第一步,这样家长才能让女孩自己从固守的堡垒中走出来。即便如此,家长也不能以为自己有解决所有问题的责任,因为感情是女孩的,她有这个权利,家长的建议终归只是个建议,它可以被接受也可以被拒绝,这与家长的权威完全没有关系。如果家长们迫不及待地追问女孩关于建议的实施情况,女孩就会觉得自己被控制了,她的逆反心理可能会让家长之前的努力付诸东流。

事实上,对于那些家庭生活幸福的女孩来说,因为享受了父母足够的关爱,她们是不急于发展恋爱关系的。这些女孩对父母有朋友般的信任,在结识异性和恋爱的过程中,会把父母当做最好的顾问专家。在父母的指引下,她们可以更从容地面对青春期的迷茫,更懂得爱人与被爱。

2、身体是天赐的

当女孩的青春期来临,她就要经历有着荷尔蒙循环的周期,这使得女孩以新的方式去面对世界。第一次经历月经的女孩可能会觉得惊慌失措,甚至产生羞耻感,这时候,妈妈是女孩最有效的安慰剂。

关于性的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当你发现你的女儿正在或即将经历一个青涩的“爱情”时,严肃的思想启蒙式的专题谈话并不适合家长,实际上,家长有很多闲聊的机会可以告诉女孩有关性的常识,家长关于性的看法也将深刻地印在女孩的大脑里。家长与其担心女孩会因此受到伤害,不如让女孩了解、珍爱并保护好自己的身体,以及学会防范伤害的措施。

欧阳菲18岁了,正读高三,交了第一个男朋友。男朋友已经在读大学,比她大5岁。

在与男友的交往中,欧阳菲感觉到了男友的“渴望”,但是她拿不定主意,要不要突破那道“防线”。

对此,男友表示理解:“她是一个洁身自爱的女孩。我尊重她的想法。”

但是这并没有打消欧阳菲的不安。“我知道他不能阻止自己有这样的渴望。我该怎么办呢?”

真正让那些青春期女孩的家长如履薄冰的,恐怕是性的问题。关于性,中国的家长们普遍有一个误区,就是认为对孩子的性教育最早也应该是从青春期开始。事实上,对女孩进行性教育最有效的时期是14岁之前,尤其是5岁之前—要知道,在女孩变成美丽的蝴蝶之前,性的发育

已经悄然开始了。

对于那些被刻意隐瞒真实情况的女孩来说,伤害才是最可能的结果。“18岁以后,当我第一次看到有关性的解释,我才意识到,小的时候我曾经被邻居侵犯过。这真让我愤怒!”

对于女孩来说,生活中有很多比性更美好的事情。特别是青春期女孩,性冲动中好奇、释放压力占了很大部分。因此,保持女孩的生活情趣,让女孩的生活中没有空白也是很好的方法。如果女孩在心理上已经摆脱了对性的神秘探求,生活又是丰富而多姿多彩的,她是不会有时间关注那些成人话题的。

虽然关于“处女”的讨论铺天盖地,我们仍然没有必要在这个问题上争执不休。一个被强奸的女孩就失去贞节了吗?我们的回答是否定的。然而我们却有必要理直气壮、开诚布公地对女孩说,在18岁之前,女孩应该学会“洁身自爱”。我们还有必要告诉女孩性行为的后果,以及在性器官接触之外的其他释放性压力的方式,如转移注意力、积极参与两性同在的文体活动等等。“你是上天的礼物。”妈妈可以对女孩说,“我们应该怎样珍惜这份礼物呢?”家长们应该让女孩懂得,只有珍爱自己,包括灵魂和身体,才能享受到完美的性爱。

教育专家说,这个阶段,可以让孩子多参加一些公开活动,比如男孩女孩一起挖坑植树,在这样的劳动协作中,男生的强壮会使女生感到羡慕,而女生的羡慕又使男生感到自豪;同样,女生所表现出来的细致周到,会使男生感到宽慰和赞赏,从而满足女生的自豪感。这样一来,可以使双方都产生了快乐的情绪,无论在强度上还是持久上,都要比“卿卿我我”所获得的性心理感受宽广得多,这种快乐的情绪也会使双方产生的性心理和性冲动得以化解。

总之,在女孩的青春期,她的表现时而成熟,时而幼稚;有时尚能独立,有时却又那么离不开父母。所以,父母可以通过各种方法引导孩子,以一个女儿温柔而亲密的朋友身份,帮助女儿把这种对异性的迷恋转化成一种上进心。

下篇他们影响了全世界的家庭

这是世界上著名的教育家们毕其一生探寻的真理,本章精心择取每位专家的一二特色教育,以飨读者。

在这些看似具有普遍性的真理下,不要忘了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特殊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思想和行动,需要走自己的路。家长们尤其不要忘了自己的影响力。正是家长的影响力,决定了孩子睁眼看世界的眼光。家长们是守候孩子的天使,家长的教育就是给孩子插上一双隐形的翅膀。

1、卢梭:顺应天性自然成长

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就会造成一些果实早熟,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与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就是说,我们将造成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与老态龙钟的儿童。

人们只想到怎样保护他们的孩子,这是不够的。应该教他成人以后怎样保护他自己,教他禁得住命运的打击,教他不要把豪华和贫困放在眼里,教他在必要的时候,在冰岛的冰天雪地里也能生活。

或许当卢梭的《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应征不幸落选时,他就更加认定了要减轻人类的不平等,只有回归自然,服从自然的法则,脱离社会的约束。

生性爱好自然的卢梭,行为不拘,是儿童天性的庇护者,他认为,人类的最高理想是过自然人的生活,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使人成为自然人。所谓自然人,就是自然状态的人,即完全自由成长、身心协调发展、能自食其力、不受传统束缚。自然人是绝对自由幸福与善良的人。他主张以儿童为本位进行教育,遵循自然原则,因而大力主张给予儿童自由,重视儿童生活的权利,培养真正的自然人。

正如他构思二十载、撰写三载的不朽之作《爱弥儿》中开宗明义地说:“一切处于自然的创造者皆好,一经人手却变坏了。”

他的“自然教育”,就是教育要服从自然的永恒法则,“归于自然”,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听任儿童身心的自由发展。从目的上讲,教育要以发展人的善良天性为己任,从方法上讲,影响人发展的各种因素应以自然因素为中心或相一致,才能获得成效。而这种自然教育的手段就是生活和实践,让孩子从生活和实践的切身体验中,通过感官的感受

去获得他所需要的知识。

幼儿时期,儿童只关心自己,对社会关系毫不理解,所以应首先教育幼儿做人,接受人性的教育,过社会人的生活。卢梭所憧憬的“自然人”是这样的:第一,不受传统(父母等级、身份、职业)的束缚,按其本性发展;第二,不依附于他人,能够自食其力,具有独立性;第三,具有社会适应性,能够承担社会责任;第四,体脑发达,身心健康,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而这些特征也许正是中国式父母在教育子女常常忽略的地方。

卢梭一再强调儿童成长过程中所拥有的自由权利,在他看来,如果以成人的偏见加以干涉,剥夺儿童应有的权利,结果会打乱自然的次序,破坏自然的法则,从根本上毁坏儿童。

他在《弥儿》中写道:“有人说,自然不过就是习惯罢了。这是什么意思?不是有一些强制养成的习惯永远也不能消灭天性吗?举例来说,有一些被我们阻碍着不让垂直生长的植物,它们就具有这样的习性。自由生长的植物,虽然保持着人们强制他倾斜生长的方向,但是它们的汁液并不因此就改变原来的方向,而且,如果这种植物继续发育的话,它又会直立生长。人的习性也是如此。只要人还处在同样的境地,他就能保持由习惯产生的习性,虽然这些习性对我们来说是最不自然的,但是,只要情况一有改变,习惯就消失了,天性又回复过来。教育确实只不过是一种习惯而已。不是有一些人忘掉他们所受的教育,另外一些人则保持了他们所受的教育吗?这种差别从什么地方产生呢?如果是必须把‘自然’这个名词只限用于适合天性的习惯,那么,我们就可以省得说这一番多余的话了。”

卢梭不是一个沉溺于单纯遐想的思辨学者,而是重视实际、关心教育效果的思想家,他主张家长要教育孩子从小参加劳动,热爱劳动。卢梭最推崇手工劳动,认为它最自由,最贴近自然状态,最独立,不受他人束缚。他希望儿童能够“像农民那样劳动,像哲学家那样思考”。

儿童天生好动,卢梭主张家长们在儿童好动这一天性基础上发展其好奇心和探究心。在天然好奇心的驱使下,孩子们不断探究,发现与他们息息相关的事物,让儿童在生活中,从各种活动中进行学习,通过观察获得直接经验,主动地接受知识,注重儿童的兴趣,让儿童愉快地学习。

卢梭深情地呼吁:要爱护儿童,珍视他们短暂的童年时光。他极力反对死记硬背和空洞的文字说教,他说:“我憎恨书籍,它只教我们谈论我们不懂得的事物。”由于儿童的理智还处于睡眠状态,因此,在儿童根本不喜欢读书的时候,强迫他去读书是一点作用都没有的,这时候,宁愿让孩子一个字都不识,也不能让他们为了学到一点学问而把其他有用的东西都牺牲了。相反,他要求家长们关心儿童的游戏,要求允许儿童充分地进行自由活动,而不应强制儿童像服苦役似的不断读书。

在卢梭之前,英国大哲学家洛克曾说,儿童就像一块白板,教育者可以任凭自己的意愿采用任何方式去塑造儿童。而卢梭则打破这种观念,他说教给儿童的只是要对儿童有用,而不是看它是否对成人有用,儿童并不是可以任意塑造和填充的容器,不是白板,而是有其固定法则的“自然存在”。因此,他的一系列自然教育法的主张深深影响了后来的蒙台梭利、杜威等一大批教育家。直到今天,卢梭的教育思想依然产生着巨大的威力,不仅影响了西方的学校教育,而且也影响了全世界家长的教育理念。

“大”家评说

卢梭一生所说的话、所做的事,有许多是傻的,但他认定教育应当根据受教育者的天赋来进行,而研究儿童的要求,就可知儿童天才究竟是怎样的。这种主张非常中肯。我们现在努力追求教育改进,其要点已被卢梭一语道破。卢梭以后的教育改革家无不注重从这个观念出发,去进行研究。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2、卡尔·威特:从低智能儿到奇才纵观有史以来的伟人和天才,他们有着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倘若能给他们以再高明一些的教育,那他们一定会更伟大、更健康、更和善、更宽大、更出色、更聪明、更正直、更博学、更谦虚和更坚强。一言以蔽之,只要满怀虔诚的心态,施以更加优良的教育方法,这些人就会成为更加尽善尽美的伟人和天才。

—卡尔·威特

人刚生下来时都一样,仅仅由于环境,特别是幼小时候所处的环境不同,有的人可能成为天才或英才,有的人则变成了凡夫俗子甚至蠢材。只要教育得法,一般禀赋的孩子也能成为非凡的人。

一切都源于一场“打赌”。

卡尔·威特是德国哈雷近郊的洛赫村的牧师。在儿子小卡尔出生以前,他就坚信埃尔维修的论断:“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

在一个探讨教育问题的学会上,有人提出了这样的论调:“对于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天赋而不是教育。”作为会员之一的卡尔·威特当即否定了这一论断,他与此人唱起了反调:“对于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教育而不是天赋。孩子成为天才还是庸才,不是决定于天赋的多少,而是决定于孩子出生后到五六岁时的教育。诚然,孩子的天赋是有差异的,然而这种差异是有限的。所以,不用说生下来就具备非凡禀赋的孩子,就是那些具备一般禀赋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都能成为非凡的人。”话音刚落,就遭到了其他会员的全体攻击,卡尔·威特说:“你们有十三四个人,我只有一人,寡不敌众,我辩不过你们,与其与你们辩论,不如拿出证据来给你们看。只要上帝赐我一个孩子,而且你们都认为他不是白痴,那我就一定要把他培养成非凡的人。”那些人也表示同意,一场“打赌”就这样开始了。

不久后,卡尔·威特有了自己的第一个孩子,但夭折了。当第二个儿子出生后,卡尔·威特给他取了和自己相同的名字卡尔·威特(为了区分,我们叫他儿子“小卡尔”)。但是小卡尔不是一个称心的婴儿,小卡尔的出世,一时间让卡尔·威特很悲伤:“因为什么罪孽,上天给我一个这样的傻孩子?”左邻右舍的人们劝他不要为此担忧,可是背地里却认为小卡尔是个白痴;教育学会的会员们也都等着卡尔·威特的惨败:“好,这次看你的本事了!这样的孩子怎么教育也不会有出息,一定是白费力气。”连妻子也对卡尔·威特表示怀疑。卡尔·威特的岳母是一个善良的天主教徒,也试图劝他:“威特,既然小卡尔天生不那么聪明,你也用不着为此而烦心,让他顺其自然地发展吧。千万不要因为曾在别人面前夸口就受到困扰。其实那些都不重要,只要你们家庭幸福就足够了。”

卡尔·威特并没有这样做,他相信耐心、爱心的力量,相信后天教育会改写大家对小卡尔的看法,他对小卡尔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很快,小卡尔就开始有了非凡的表现:6岁开始学外语;8岁时能自由运用六国语言,并且通晓动物学、植物学等知识,尤其擅长数学;年仅9岁的小卡尔获得莱比锡大学的入学证明书;10岁时进入哥廷根大学;13岁时出版了《三角术;14岁被破格授予哲学博士学位;16岁时又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并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23岁出版《但丁的误解》;先后在格拉斯哥大学和哈雷大学讲授法学…

卡尔·威特是怎样让一个天生低智能的的小卡尔成长成一个如此非凡的奇才呢?

卡尔·威特用事实证明了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他认为,虽然孩子的天赋千差万别,但是在适当的教育下,禀赋低的孩子所取得的成就完全有可能超过禀赋高却没有受过良好教育的孩子。就像教育学家裴斯泰洛齐所举的一个寓言:

有两匹长得一模一样的小马。一匹交由一位贪婪的庄稼人去喂养,在这匹小马还没有发育健全时就被用来赚钱,最后这匹小马变成了无价值的驮马。另一匹马命运不同于上述马的命运,它被交付给一个聪明人,在这个人的精心喂养下,这匹小马成为一匹日行千里的宝马。

卡尔·威特多次引用裴斯泰洛齐的话来阐述自己的观点,比如“人刚生下来时都一样,仅仅由于环境,特别是幼小时候所处的环境不同,有的人可能成为天才或英才,有的人则变成了凡夫俗子甚至蠢材。只要教育得法,一般禀赋的孩子也能成为非凡的人。”

另外,卡尔·威特认为对孩子的教育不能采取“拔苗助长”的催逼方式。在小卡尔出生的第三天,格拉彼茨牧师就向他建议:“既然孩子现在不太聪明,唯有把全部希望寄托在他的后天培养上。我的意思是从现在起,您和您的妻子包括您的儿子,都要准备做出某种牺牲。既然孩子不聪明,那么你就应该充分利用后来的教育改变他,应该让他受到比其他孩子更严格的训练,甚至是残酷的训练。”

卡尔·威特立即否决了这一建议,因为他认为这样做不可能使孩子健康成长,而且还有可能让孩子遗失一个应有的美好童年,任何催逼和急功近利的做法只能带来一种结果,那就是毁了孩子。历史上不乏有这样的例子,英国哲学家约翰·斯图亚特·穆勒的童年时期就是在父亲的催逼下,不允许有假期,不给他任何自由,事无巨细地过问他,结果导致小穆勒在青年时期经常精神抑郁,终生抱怨。

孩子是世界的生客,他认识世界首先是从自己的五官开始。因此,在小卡尔出生不久,卡尔·威特就多方训练他的五官,比如,常在他眼前晃动手指,让儿子捕捉,一旦捉到手指,就告诉儿子这是手指,从中锻炼小卡尔的视觉和听觉;卡尔·威特还经常拿些小东西给小卡尔看、摸,以训练儿子的触觉等等。

在卡尔·威特看来,人如同瓷器一样,小时候就形成了他一生的雏形。幼儿时期就好比制造瓷器的黏土,给予什么样的教育就会形成什么样的雏形。此外,儿童的发展遵循着潜能的递减法则,这种潜在能力孕育着天才,因此人人都有成为天才的可能性。但要让这种潜能达到理想状态,充分地发挥出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比如,一棵有望长成30米的树,在恶劣的环境中只能长到6到9米,一般环境中长到12到15米,如果在好的环境下,再加上精心的培育,就有望长到20到30米了。因此,在卡尔·威特看来,教育的理想就是让儿童的潜在能力达到十成发挥,要做到这一点,最重要的是要及早挖掘、引导孩子自由地发挥这种潜能,而且教育开始得越早,儿童的能力实现就越理想,效果越显著。

从小卡尔出生的那天起,卡尔·威特就开始了克服潜能递减法则。小卡尔刚出生那天,卡尔·威特悲伤过后,就对妻子说:“虽然我们现在无法改变这个不幸的事实,但我能将他现在的潜能发挥到极点。尽管小卡尔没有别的孩子聪明,但总有一天他会超过其他的孩子。因为即使是天生聪明的孩子,在出生时有很好的起点,但如果得不到正确的培养也不能充分发挥其潜能,那么他终究不能成材。我们的小卡尔虽然现在起点很低,但如果得到了合理的教育,他的潜能一定会充分发挥出来,最终会超过其他的孩子,超过所有人,他一定会成为德国最优秀的人才。”

事实上,儿童从出生到3岁之前,其“模式识别”能力特别强,在这段时期:一要反复灌输语言、音乐、文字和图形等奠定智力的大脑活动基本模式;二是输入人生的基本准则和态度,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根据儿童潜能递减法则,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是有某种智力开发最佳时期的。对儿童早期智力开发的关键,就是抓住最佳时期。这个最佳时期非常关键,它将对人一生的智力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大”家评说

为什么诸多神童同时集中于哈佛大学,世上根本不可能有那么多的偶然现象,这全是受益于《卡尔·威特的教育》的结果。他是一个乡村牧师、一个了不起的学者、一个非常富于创见的人,而且还是一个意志非常坚强、从不把别人的说长道短放在心上、只是实现自己计划的人。

—日本心理学家、教育家木村久—

3、赫伯特·斯宾塞:家长科学孩子快乐

每个父母对孩子都有支配权,但每个父母和老师都应该慎用这种权力,不应该成为吓唬孩子的稻草人,使孩子总是在恐惧中战栗。这就像你不可能在一张抖动的纸张上画下什么美观的图案一样,你也不可能在一个颤抖的心灵中留下什么有用的知识。

痛苦的功课使人感到知识讨厌,而愉快的功课会使知识吸引人。那些在恐吓和惩罚中得到知识的人们,日后很可能不继续钻研;而那些以愉快防止获得知识的人,不仅是因为知识本身是有趣的,而且许多快乐和成功的体验将促使他们终身进行自我教育。

斯宾塞在他的《教育论》中,针对当时英国父母不学习教育子女的科学知识的情况,严肃而尖锐地批评了人们习以为常的怪事,强烈呼吁对家长进行专门教育:“如果一个商人毫无算术和薄记的知识就开始经商,我们会说那是瞎干,而且他要得到惨痛的后果。或者一个人如果没有学过解剖学,就开始进行外科手术,我们也会对他的胆大包天感到惊讶,而可怜他的病人。可是,一般父母从未考虑过那些在身体、道德、智慧方面应该指导他们的原则,就开始从事教养儿童这个艰巨的任务,但却没有引起他们的惊讶,也没有引起对受害者的怜悯。”

“对家长进行专门的教育”是一个世纪以前这个欧洲富有智慧的哲人给后人的忠告。家长在孩子的教育中不可或缺,当大多数家庭在抱怨教育孩子的苦恼时,斯宾塞却兴致勃勃、快乐地在家“种金子”。

夏天的时候,斯宾塞给儿子买了一架脚踏风琴,希望对他开始进行音乐教育。他告诉儿子:“这是一架有魔力的风琴,只要你不断用脚踩踏板,同时用手按上面的黑白琴键,它就会唱歌,如果你懂得了由7个数字组成的魔法,它就会唱出美妙的歌来。”这话果然很快就起到了作用,小斯宾塞迫不及待地坐了上去,按出各种高低不同的音律,看起来,小家伙快乐得不得了。

可是,家里的仆人却把小斯宾塞的音乐学习兴趣一扫而光,“他可能在音乐上一点天赋都没有,一支简单的曲子,学了100遍还不会…”小斯宾塞懊恼极了,心理倍受打击,再也不喜欢风琴了。

斯宾塞严厉地指责了仆人:“不要因为不恰当的方法扼杀孩子的天赋。如果弹风琴变成了一件紧张而痛苦的事情,那么音乐是学不好的。”

斯宾塞鼓励儿子:“亲爱的,我特别喜欢你弹的那首小曲子,叫什么来着?”孩子眼睛一亮,说出了自己最喜欢弹的曲目。于是,他轻松愉快地弹了起来,听起来很流畅,节奏和旋律都把握得很好。

孩子在快乐的状态中学习任何东西都很容易,相反,如果孩子处于情绪低落、精神紧张的状态下,他的信心会减弱,那么,家长的教育也不会有多大的成效。“在一个家庭中,如果没有孩子的笑声和学习的声音,这个家庭是没有希望了。”

斯宾塞告诫家长:“教育应该是快乐的,但一个孩子处于不快乐的情绪中时,他的智力和潜能就会大大降低。呵斥和指责不会带来好的结果。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孩子成为一个快乐的人,因此教育的目的和方法也应该是快乐的。就像一份细小的芦苇管,你从这一头输进去的如果是苦涩的汁水,在另一端流出来的也绝不会是甘甜的蜜汁。”

那么,父母应该如何在快乐中教育自己的孩子,从而成为一个快乐的教育者呢?斯宾塞提出了如下的观点:

(1)不要在自己情绪很糟的时候教育孩子,这时很容易把这种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

(2)不要在孩子情绪低落时或刚刚哭闹之后开始教育,这样往往不会收到好的效果。

(3)在家庭教育中努力去营造快乐的气氛,让孩子有成就感和幸福感。

(4)做一个快乐、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看待孩子,要更多地看到他的优点,鼓励并发扬这些优点。

许多父母很尽心地教育孩子,却收效甚微,以至于渐渐对孩子的教育失去信心。其实,教育孩子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收益也是长期而缓慢的,家长们无须对此失落,最好的办法是耐心地等待,把教育变成渐进的、快乐的事情,让快乐来引导孩子的发展。

兴趣是孩子学习和求知最好的导师。许多父母虽然对孩子有强烈的教育和培养的欲望,但常常会指责孩子的一些“没有用”的兴趣。父母们会按照社会或学校既定的模式去设计孩子的未来,并企图把孩子的兴趣与这些模式联系起来,而且要把“有用的”兴趣保留,把“没用的”兴趣无情地从孩子的生活中删除。其实,对于孩子的心智发展来说,很难用“有用”或“没用”来衡量他们的兴趣。明智的父母总能利用这些兴趣把孩子引向各类知识和技能的殿堂。

家长如何正确利用孩子的兴趣,引导孩子充分发挥自己的兴趣爱好,从而更好地开启和培养孩子的智力呢?斯宾塞支了一下几招:

(1)当孩子对某件事物表现出兴趣时,不简单地因自己认为“没用”而指责和否定他。

(2)利用这种兴趣可能给他带来的快乐和专注,从而获得与这一兴趣相关的知识,因此要鼓励他。

(3)诱导孩子通过自己查阅和请教别人的方式来获得知识。

(4)尽量不使用“任务”“作业”这类词,用有趣的开头取而代之。没有什么比兴趣更能调动孩子的求知欲,更能让孩子忍受吃苦受累了。

斯宾塞认为,让孩子死读书是对孩子最残酷的教育方法。“长期的教育误区,就是把教育仅仅看成是在严肃教室中进行的苦行僧的生活,而忽视了对孩子来说更有意义的自然教育和自主教育。”孩子知识的得来是经过他自己验证获得的,这要比读十本生涩的书来得更快,而且有利于孩子独立思考和操作动手能力的发展。在人类的知识技能学习中,一种是继承,一种是发现和描述,孩子从小就具有这样的天赋,所以,家长一定要用恰当的方法来发展这种天赋。

有些家长会迷惑,孩子的兴趣五花八门,但是很多兴趣看起来并没有发展的前途,也与他今后面对社会没有太大的关系;有些家长会说,我家孩子的兴趣变化多端,今天喜欢这个,明天就把兴趣转移到别的东西上了,怎么能够完全由着他的兴趣发展呢?更有甚者,孩子所表现出来的兴趣恰恰与父母的期望完全相反,父母怎么可能违心地去满足他的孩子呢?在这个时候,斯宾塞就要求家长,对孩子的发展要抱着快乐教育的原则和宽松的态度,让孩子追寻自己的兴趣,并在这个基础上引导孩子其他方面的发展。

斯宾塞的科学教育和快乐教育思想因为揭示了教育的规律和儿童心智发展的规律,使无数的孩子和家庭受益。而在经过岁月和时光的打磨后,斯宾塞的教育思想就像一块宝石,更加光彩夺目,正因如此,许多科学家和教育学家们把斯宾塞尊称为“人类历史上的第二个牛顿”、“现代的亚里士多德”、“一位真正的教育先锋”,认为“他的教育思想值得每一位家长和老师聆听”。

“大”家评说

对于如何训练孩子,斯宾塞的《快乐教育》是继卢梭《爱弥儿》之后最有用的、最深刻的教育著作。

—法国教育家龚贝雷4、蒙台梭利:注重儿童成长的敏感期—

我们不能把儿童视为娇弱的动物,而应赋予儿童一种巨大的创造能力,然而这种能力非常脆弱,需要正确的爱和保护。我们要促成儿童能力的形成,而不再是儿童本身,更不是儿童的弱点。

儿童在他的敏感期内,学会自我调节和掌握某些东西,这就像从内部射出来的一束光,或者就像电池一样提供能量。正是这种敏感性,使儿童以一种极其强烈的程度接触到外部世界。此时,这种敏感性使儿童轻松地学会了每一样事物;对一切都充满了活力和激情,每一份成就都表明他们力量的增强。

从遥远的古代到今天,教育一直是惩罚的代名词。教育的目的就是使儿童隶属于成人。成人总是变着法子来惩罚儿童,甚至教师和家长联合起来惩罚,在他们眼里,不联合起来就没有效果。

针对这种现象,蒙台梭利严厉指出。她认为,06岁是最重要的人生阶段,儿童具有一种依靠自己而且能够吸收的心理,因此,成人的工作不是教,而是帮助其心理的形成。

她呼吁家长们要慎用惩罚,要将孩子培育成为一个独立、自由、富有爱心的有用之人,而批判那些靠奖励和惩罚训练出来的孩子,不是从自己的行动中,而是从家长准备好的材料中进行学习的。最终导致的结果是,这种人不能通过自己的经验来学习,只能通过别人提供的信息来学习,他们不会自发地学习,只会在有奖励措施的前提下才肯学习。

从这一点出发,蒙台梭利更进一步提出,儿童的心理发展存在一个敏感期。在某一特定的时期,幼儿对某一特定的事物或活动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能快速、有效地认识这一事物和掌握活动的规则,这就是教育的最佳时期,而过了这一时期,这种状态将会消失并且不再出现。

儿童心理的发展不是偶然发生的,也不是由外界刺激引起的,而是由短暂的敏感性所导致。儿童在他的敏感期内,学会自我调节和掌握某些东西,这就像从内部射出来的一束光,或者就像电池一样提供能量。正是这种敏感性,使儿童以一种极其强烈的程度接触到外部世界。此时,这种敏感性使儿童轻松地学会了每一样事物;对一切都充满了活力和激情,每一份成就都表明他们力量的增强。儿童内心有一种特殊的活力,

它能使儿童以惊人的方式自然地征服对象。不同的心理现象敏感期出现的时期不同,因此教育者要关注儿童心理发展的敏感期,为儿童提供敏感期活动的环境和教育,否则,儿童一旦在他的敏感期内遇到障碍而不能工作,他的心理就会紊乱,甚至变得乖戾。所以在这一时期,家长要及时正确地引导、鼓励和帮助,促进儿童敏感期能力最大限度的发展。

那么,蒙台梭利对儿童敏感期的教育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感官敏感期感官敏感期从出生到6岁,其中在2岁到2岁半时达到高峰。儿童从出生起,就会借助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等感官来熟悉环境、了解环境。

儿童在两岁时,对细微的物体,如成人注意不到的小昆虫、一幅画背景上的小东西发生兴趣并给以很大的关注,这种对细节的关心不仅使儿童有选择地注意周围的环境变化,而且引发了儿童的有关活动,从而使儿童的感官更加敏锐。

3岁前,儿童透过潜意识吸收周围事物;3—6岁则能透过感官分析,具体地判断环境里的事物。儿童在敏感期内可以毫不费力地学习几何形体,辨别颜色、方向、声音的高低以及字母的形体。针对儿童的这些特性,蒙台梭利设计了许多感官教具,如听觉筒、触觉板等,使儿童的感官更加敏锐,从而引导孩子自己产生智能。

蒙台梭利告诉家长,可以在家中准备多样的感官器材,或在生活中随机引导儿童引用五官来感受周围的事物。尤其是当儿童充满探索欲时,只要不具有危险性或不侵犯他人他物时,应尽可能满足孩子的需求。

语言敏感期蒙台梭利认为,儿童语言的敏感期是在出生后2个月开始到8岁,当婴儿开始注视大人说话的嘴形,并牙牙学语的时候,就开始他的语言敏感期了。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儿童先是对人的声音感兴趣,在感受声音的基础上,对词和语言的复杂结构产生兴趣,然后有意识地吸收。

语言的学习与掌握是心理发展中最艰难、最复杂的工作,然而,处于敏感期的儿童能够比成人更加巧妙地完成这个艰巨的语言学习工作。

正因为幼儿具有自然所赋予的语言敏感力,所以,当你发现你的宝宝在两岁左右了还不开口说话,就应该带着宝宝到医院检查是否有先天障碍了。

运动敏感期从出生到4岁,儿童喜欢活动而且动作逐渐完美,这为以后的智力发展奠定了基础。开始时,儿童喜欢爬,然后是行走,到后来喜欢经常抓握东西,两岁的儿童已经会稳稳地走路了,往往这时候也是最活泼好动的时候,到了4岁左右,小宝宝竟然喜欢闭着眼睛靠手触摸来辨认事物,并用手和身体做各种较为复杂的动作。

在这一时期,家长应充分让孩子运动,使其肢体动作正确、熟练,并帮助左、右脑均衡发展。除了大肌肉的训练外,蒙台梭利更强调小肌肉的练习,也就是像手眼协调的细微动作教育,因为这不仅能养成儿童良好的动作习惯,也能帮助他智力的发展。如果在这一时期缺乏运动,就会使儿童对运动缺乏自信,动作缺乏协调性。

书写和阅读敏感期蒙台梭利认为,儿童书写的最佳年龄在3岁半到4岁半之间,这一时期,儿童开始对几何图形、立体图形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且出现“书写爆发”现象,尤其喜欢写和画,不久儿童便对计数、大小比较等感兴趣。在阅读中,文字的形状及不同文字所具有的不同音调很感兴趣,书写和阅读能力是同步进行的。

在这一时期,父母可为孩子选择多种读物,布置一个书香的居家环境,这样有利于使孩子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

工作敏感期在蒙台梭利“字典”里,“工作”一词的频率出现甚高。她认为儿童的工作是一种“无意识的工作”,泛指一种手脑结合、身心协调的作业。蒙台梭利研究发现,儿童在3岁到7岁之间,仿佛就是一个“工作狂”,以令人惊讶的热情投入工作。在这一时期,儿童很喜欢操作教具,他们喜欢“工作”甚于游戏,从这些教具中获得满足和乐趣。

在蒙台梭利教育中,她不仅把工作敏感期看成是儿童的一个独立敏感期,而且更认为工作是儿童得到各种发展的基础。

文化敏感期幼儿对文化的兴趣从3岁伊始,到了6—8岁则出现想探究事物的强烈欲望,因此,蒙台梭利认为,这一时期“孩子的心智就像一块肥沃的田地,准备接受大量的文化播种”。家长可在此时提供丰富的文化信息,以本土文化为基础,延至关怀世界的大胸怀。

“大”家评说

蒙台梭利是20世纪赢得世界承认的最伟大的、具有科学性和进步性的教育家之一。当代讨论学前教育的问题,如果没有论及蒙台梭利体系,便不能算完全。

—美国著名幼儿教育家舍利·摩尔和萨利·基尔默—

5、斯特娜:育儿,从母亲开始

理想的母亲应该永远镇定,永远和善,永远富有爱心地对待孩子,永远知道管教孩子的恰当方法,永远愿意花时间陪孩子共同成长,永远对孩子抱着必胜的信念,永远愿意与孩子一道讨论问题。

只有好的父母才能教育出好的孩子,因此,每个对子女抱有希望的母亲自己首先要做个合格的母亲。

—斯特娜

正如斯宾塞说的那句话一样:“所有的人都应当是教育者,至少所有的母亲应当是教育者。教育不应在学校由教师开始,而应在家里由母亲开始。”其效果在斯特娜夫人身上得到了验证。

和所有母亲一样,斯特娜面对过既要教育孩子又要照顾丈夫的双重挑战,她说:“妇女不生孩子就不能体会到生活的幸福。但要记住,做母亲必然会遇到困难。因此,没有决心战胜这些困难的妇女,最好不要生孩子。母亲在埋头于教育孩子的同时,还要照顾丈夫。对丈夫照顾不好,丈夫会另有新欢,从而破坏家庭。所以,母亲的工作并不轻松。”

因抱定“伟大始于家庭”的坚定观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斯特娜培养了非凡的女儿维妮夫雷特:3岁时能写诗歌和散文;4岁时能用世界语写剧本;5岁时便开始发表作品,写了许多诗歌和散文,在神话、历史和文学方面达到初中毕业水平,同时能够熟练使用八国语言。

斯特娜认为,只有好的母亲才能教育出好的孩子,因此,每个对子女抱有较大希望的母亲,首先自己要做个合格的母亲。她在阅读伟人的传记或回忆录时,时常感慨,为什么有那么多伟人的孩子长大后成为不孝之子呢?按照遗传法则“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按理说伟人的孩子长大后也应该成为伟人,为什么事与愿违呢?斯特娜总结出,有些伟人的孩子之所以成为不孝之子,是因为伟人在自己的事业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过多,放松和忽略了对孩子的教育。因此,斯特娜不主张做父母的把自己的孩子托付给别人来教育,无论自己再忙,父母,尤其是母亲,一定要亲自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

我们会注意到这样的现象,虽然现在父母为孩子创造了很好的物质生活条件,但很多孩子依然不觉得幸福。斯特娜说,做一个快乐幸福的人有许多条件,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懂得追求生活中的快乐,敢于追求生活中的幸福。有人会追问,难道还有人不懂得或不敢追求幸福吗?其实,在生活中没有几个人能真正回答这个问题,尤其在这个充满竞争和压力的社会中,很多人丧失了这种原本追求幸福快乐的能力。

他们为生活为工作疲于拼命,早已忘记了生活的原本意义,感觉不到任何激情和乐趣。当一个人对生活失去兴趣时,他的生命就会变得脆弱甚至枯燥,如果一个儿童有这样的状态,绝对是一件残忍的事情。

斯特娜认为,一个被剥夺了烂漫天性的孩子,他的个性发展就会受到束缚,一个完全失去童趣的孩子,是一个乏味、抑郁的人,无论他在将来的事业中取得多大的成就,都难以得到真正的幸福。

在对女儿的教育中,科学方法贯穿了斯特娜夫人“育儿经”的整个过程。

斯特娜曾经被怀疑是一个“狠心”的母亲。有一次,女儿给加拿大诺次库斯大学的某位教授讲授世界语入门,另一位保守的大学教授对斯特娜说:“太太,你这样做不对呀!请原谅,小姑娘这样活不长久的啊!”斯特娜问他:“我女儿体弱吗?”教授说:“不,但表面并不可靠。然而,小孩子这样用脑子绝不能长寿的。”斯特娜笑着说:“是这样吗?”一会儿,女儿出去运动了,斯特娜对那位教授说:“我女儿改吃药了,请您看看!”便把教授带到运动场对他说:“我女儿的药就是运动。”教授看到她女儿在投球、跑跳都不亚于同她一起玩但比她大两岁的男孩,颇为震惊。

在斯特娜认为,一个女人将要在未来成为母亲的身份,为了能够很好地教育自己的孩子,从少女时代就要注意自己的身体和精神状况,为成为一个合格的母亲奠定基础,同时,还应该加强学习,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陶冶自己的情操,提升自己的修养。一个母亲具有的健康体魄、道德修养和教育孩子方面的常识,要比数学、天文学等具体知识重要得多。

在女儿维妮夫雷特出生之前,斯特娜就开始时刻思索着教育宝宝的问题:如何才能使即将出生的小宝宝富有爱心和正义感,乐善好施?斯特娜从改善自己入手来对婴儿进行胎教,阅读好的书籍、思考美好的事物、聆听悦耳的音乐、保持一份乐观的心态,不仅如此,她还经常外出散步,与大自然对话,沉浸在天人合一的美好境界之中不亦乐乎。

同时,她还把未来孩子将要居住的屋子布置得美观舒适。这样做,一是可以使母亲自己生活在舒服、清新的氛围中;二是可以使孩子一出生就可以看到世界最好的一面,而且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她的审美情趣。斯特娜给孩子选择的房间是家里最好的,面向正南,空气流畅,阳光充足。

“所有的人都应当是教育者,至少所有的母亲应该是教育者。对婴儿的教育不应在学校进行,而应由母亲来亲自教育。即使孩子稍大点进入学校后,母亲也要主动和教师联系,争取同教师友好合作,共同教育孩子。”斯特娜如是说。

理想的母亲应该永远镇定,永远和善,永远富有爱心地对待孩子,永远知道管教孩子的恰当方法,永远愿意花时间陪孩子共同成长,永远对孩子抱着必胜的信念,永远愿意与孩子一道讨论问题。

但是做母亲的应该清楚一点,即使你做了孩子的母亲,你并不是就已经是一个无所不能的完美母亲,对于如何教育孩子,永远也没有固定的、现成的、足够多的知识和技巧供我们使用,因为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会时不时遇到意想不到的问题,在不同的孩子身上会发生不同的奇怪问题。这时,就要求母亲在不断的探索与自我矫正中改善自己的教育方法。

当然,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这就要求母亲耐心地去体验,在教育孩子的实践中不断摸索。要成为一个合格的母亲,不仅要积累育儿方面的知识,学习心理生理知识,更重要的是将学来的知识巧妙地、创造性地运用到对孩子的教育上。

“大”家评说

作为母亲的斯特娜夫人展现给我们的这一套陌生的经验,真正揭示了“教育”的本义。反过来说,这些经验其实与潮流和时尚无关,它只不过是激活了那些被我们的强硬的教育话语、板滞的精神逻辑、巨大的心理定势与文明习惯所早已遗忘掉了的人性理想。发生在斯特娜夫人和女儿之间的故事,构成了一个现代教育史上极具示范意义的价值模型,这一模型对早期儿童教育中如何规划成长的意识形态发生了深刻质疑。她的“伟大始于家庭”的教育观念已经深入到美国的千家万户,并使越来越多的美国家庭从中受益。

—《斯特娜夫人自然教子书》代序6、夏洛特·梅森:大自然是孩子的良师益友在大自然中玩耍,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审美情趣,孕育一颗纯洁的心灵。大自然是一部包罗万象的教科书,父母可以让孩子们观察动物和植物,识别东西方向,讲给他们关于地图的知识,说明太阳和地球的关系,揭示云、雨、雪和冰雹的奥秘,介绍边界、平面图、指南针的概念,等等。父母还可以带孩子在户外做游戏、跳舞唱歌、跳绳、打羽毛球、攀援、游泳等。

让他们面对面地去接触事物,他理解事物的速度会比你快20倍;对事物的真实理解跃入他的头脑,就像铁屑奔向磁体一样快。

在大自然的沐浴下,可以培养孩子的审美情趣,可以孕育一颗纯洁的心灵。

梅森告诉家长,孩子们在自然中、实践中学得更快、更有效、更扎实。大自然就像是一部包罗万象的教科书,父母可以让孩子们观察动物和植物,识别东西方向,讲给他们关于地图的知识,说明太阳和地球的关系,揭示云、雨、雪和冰雹的奥秘,介绍边界、平面图、指南针的概念,等等。父母还可以带孩子在户外做游戏、跳舞唱歌、跳绳、打羽毛球、攀援、游泳等。

现在是信息爆炸的时代,很多信息和知识都是从语言媒介中获得的,因此,一些家长会让孩子海量读书看报,却发现他很迟钝,想象能力很差,通常,只有一些常用的词汇能使他联想起明确的意思,其他的对他好像是外语,更别说创意了。但是,一旦让他们面对面地去接触事物,他理解事物的速度会比你快20倍;对事物的真实理解跃入他的头脑,就像铁屑奔向磁体一样快。

对于儿童来说,可以较早地培养孩子热爱自然的情感,这会使孩子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充满纯粹的兴趣、专注的追求精神,并且会成为一个幽默感十足的魅力孩子。

那么,家长如何让孩子亲近自然,走进自然呢?梅森告诉我们:

重视孩子的户外运动一个比较开朗的母亲说:“如果天气允许的话,我要保证送孩子出去活动,冬天每天在户外活动一个小时,夏天每天在户外活动两个小时。”梅森认为,这个母亲能够这样认识问题,很不错,但是还不够,她告诉家长:“孩子们的大部分时间还可以更进一步更有效地运动起来。他们应该始终保持快乐的心情,否则他们就会失去快乐的气氛和新鲜感。应该不去管孩子们,让他们独处很长时间,让他们从泥土和天空之美中吸收他们应该获得的东西。”

梅森认为,户外活动有很多教育作用,家长可以利用户外运动的机会训练孩子的观察力,并在孩子敞开的心灵上播种真理的种子。在孩子玩耍的时候,可以让孩子们组成探险队,到远处的小山或灌木丛中,看看谁观察到的东西最多,谁的“观后感”说得最好最有创意,这种活动可以让孩子们在竞争中兴奋不已;还可以让户外活动游戏化,这样既有游戏的味道,又可以提高孩子们在做功课时需要的耐心和细心,以及精确性。虽然这些活动对孩子来说都是玩耍,但这样做远远超过了游戏的价值,在活动中,锻炼了孩子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而且让他们学会了区分各处风景的特征。

在梅森眼里,之所以要经常带孩子们去进行户外运动,是因为孩子需要乡村新鲜的空气,孩子应该去认识庄稼和花草树木,在玩耍中,让孩子早早地与树木花草建立亲密的关系,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中,享受大自然带给他的快乐。在玩耍中,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去安静耐心地观察,让他们去认识蜜蜂、毛毛虫、蜘蛛、蚂蚁以及各种昆虫的生活习惯,并在适当的时候告诉他这些昆虫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这样做会带给孩子无穷的心理收获,并且极大地促进孩子的大脑健康发展,丰富他们的课外知识。与此同时,一定要让他懂得珍惜生命、敬畏生命,并且要爱护大自然。

梅森还提醒家长,在户外运动时,大人要时刻站在孩子的立场上,与孩子一起欢呼,一起惊叹,因为当孩子在看到每一个“惊叹号”时,他都会把自己想象成另一个牛顿一样伟大。

梅森专门强调,尤其要经常带女孩子到郊外去玩耍,对于女孩子来说,把她们带到户外,并使她们从狭隘的个人空间中解脱出来,无疑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因为女孩子最容易沉湎于坏习惯,被时间紧紧牵制。思维懒散,思路不连贯的懒丫头们,可以让她们通过参加一些户外活动,激发她们的兴趣并起到规范思维发展的作用,同时,也可以通过参加户外活动来增强女孩的体魄。

鼓励孩子探索梅森认为孩子天生就是博物学家,他们对周围的陌生的事物非常感兴趣,而父母的职责就是鼓励孩子去接触这些陌生新鲜的事物,去探索其中的奥妙。自然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一旦让他们接触自然、爱上自然,这会是他们一生快乐的源泉。同时,孩子们在阳光下进行的学习,是一种非常好的智力训练机会。

分类和辨别能力,是人类最高智能的一部分,书中学到的分类方法很抽象,孩子们没有直接感受到,所以不能转化为孩子真正的能力,所以,家长要鼓励孩子们对看到的东西作一个粗略的分类,这样不仅能让孩子从中感受到快乐,而且也锻炼了孩子辨别异同的能力。

梅森告诉家长,作为父母,应该阅读一些关于自然的书籍,这样就可以解答一些孩子碰到的问题,在儿童阶段,家长应该运用自己储备的知识来激发孩子学习科学知识、探索大自然的兴趣,从而让他们在头脑中构想出从来没有见过的东西,慢慢地,要求孩子去思考、理解和推理,最后带他们去亲眼观察这种没见过的东西。譬如,孩子曾经被带去观察晴朗的夏天的太阳正午时候的高度和热度,那么他就会去想象处于太阳直射下的热带有多热,进而理解一个地方的气候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太阳距离地平线的平均高度。

“大”家评说

夏洛特·梅森是一束明亮的光,为我们照亮了儿童思维的艺术之路。她的思想是面向世纪的,她发现了问题并提出了禁得住检验、富有创造性的解决方法。她为我们提供了教育能做什么、应该做什么的视野,并对我们父母忽视、滥用责任和权威提出了警告。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导、教授陆有铨

7、铃木镇一:才能教育法

只要我们能够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孩子就一定会展现出令人刮目相看的才能。孩子的毛病、孩子的异常行为等,都是对父母所作所为的模仿。因此,挖掘孩子的内在潜能是世界上所有父母义不容辞的责任,家庭是培养孩子的最重要的条件。

对孩子的智能发展来说,思考的过程比思考的结果更重要。即使知道答案,也不要急于告诉他,尽量给孩子留下思考和讨论的空间。也就是说,对孩子问题最好的反应方式是和他们一起去探索。孩子亲身经历的东西远比别人告诉和书本上得来的知识印象更深。

偶然的一天,铃木镇一从家中的留声机里听到舒伯特的《圣母颂,他是如此的振奋,并深受感染,从那天开始,他与小提琴结下了不解之缘。21岁时,铃木镇一到东京拜小提琴家安腾幸、作曲家弘田龙太郎、音乐学家田边尚雄为师。1920年10月,铃木镇一离开日本留学德国8年,回国后,他担任日本帝国国立音乐学校讲师并进行艺术实践,随后,通过教幼儿演奏小提琴,开展了“才能教育活动”,并创立了“才能教育研究会”。

早在松本音乐学院创立之初,铃木镇一就表示:“我对办音乐学院不太感兴趣,我在东京一直从事的是帮助那些艺术界的人们纠正其存在的某些缺点和错误。我想干的是幼儿教育,借我的新思想和方法去教育孩子们,而不是去培养天才。通过多年的反复研究,我对如何通过拉小提琴去开发和提高孩子的能力充满了坚定的信心。因此,我打算今后致力于这方面的教育,如果赞成我的意见,我可以在这些方面协助做一些工作。”就这样,铃木发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才能教育运动。

这种才能教育是通过小提琴让孩子的大脑充分活跃起来,不仅让孩子们在音乐上出类拔萃,而且在学习成绩上也同样优秀。那么,才能教育法究竟为什么有这样的“法力”?铃木镇一引导家长要这样做:

早期教育刚出生的婴儿的才能就像一张白纸,没有任何涂抹的痕迹,到了五六岁的时候,就能说一口流利的母语了。这种现象是教育的成果。不仅如此,人在其他方面的才能,毫无疑问也是后天培养造就的。铃木镇一说:“人天生的优劣差别,也就是要获得能力的本领的优劣。人的心灵与能力的优劣,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后天教育和环境所刺激而造就出来的。无论心灵、感觉或能力,都是后天培养的结果。如婴儿是用生命以及全身通过适应所受到的所有刺激,而逐渐造就出心灵、感觉和能力的。所以,感觉也好,能力也好,都是后天的培养发展而成的,这是一条原则。”

铃木镇一讲了一个他教学过程中的现象:在教某些技能时,十几岁的孩子无论如何也达不到要求,但那些几岁的孩子却能轻而易举地达到。这说明孩子的年龄越小,其可塑性越大,后天教育在孩子的才能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父母切不可忽视了孩子的早期教育,而且教育开始得越早越好。

环境影响“如果爱因斯坦、歌德、贝多芬出生在蛮荒时代,那么他们只会拥有石器时代人类所拥有的才能和教育。反之亦然,如果我收养了一个石器时代的婴儿,通过教育,大概不需要多长时间,那婴儿就会被培养成为能演奏贝多芬创作的小提琴奏鸣曲的青年。”铃木镇一曾坦言。可见孩子成长环境的重要性,孩子在任何科学上的迟钝和困难,都预示着周围环境、教育或其他方面存在某种缺陷,环境对儿童的健康成长和潜能的开发至关重要,家庭环境尤其重要。

铃木镇一反复强调,家庭环境对孩子一生的影响意义深远。事物的发展都有其因果关系,有其果必有其因,孩子的培养也不例外。而良好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这种良好的环境并不是指物质上的富足,比如家庭非常有钱或房子非常壮观、内部装修非常华贵等等,

如果夫妻之间互敬互爱,日常生活中充满爱心和民主的氛围,家庭富有文化品位和精神追求,那么,这样的家庭即使贫寒,也能拥有良好的家庭氛围,对孩子的成长也不会造成反面的影响,相反还会十分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孩子甚至也是成人学习知识和从事事业的最大动力。年幼的孩子之所以能很快掌握一种技能,完全是因为他们一点儿也不觉得学习是件苦差事,而是有趣的、快乐的、轻松的。

父母培养孩子的兴趣,关键是要让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让孩子感到其中的快乐和进步。铃木镇一告诉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来玩阅读、记忆、数字等的游戏。就拿数字游戏来说,孩子很喜欢数数,他数来数去不亦乐乎,这时候,父母就要跟他一起数,还孩子每天玩一刻钟的数字游戏,这对孩子是非常有意义的。另外像阅读的游戏,家长也可以每天陪孩子阅读,可以经常到书店买一些适合孩子看的书,买回家的书不要放在外面任由孩子翻阅,在每天的读书时间结束后,书籍要由母亲来保管,让孩子对读书充满期待和好奇。相反,如果把书交给孩子,任由孩子翻阅,他很快就会对书失去新鲜感。

另外,父母在与孩子交谈过的程中,要时不时流露出幽默的语言和技巧。幽默可以培养孩子的笑容,从而培养孩子乐观、开朗、豁达的心态。

对于教育,铃木镇一一贯坚持这样的看法:只有当孩子觉得学习是快乐的,才让他开始学习,并且,一定要在孩子还想学更多的时候结束。如果这样,就能保持孩子的学习兴趣,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夸奖的学问“孩子毕竟是孩子,相对于成人的世界来说,不管他们多聪明,多么有才华,他们依然是弱小的,依然处于一个摸索着学习成长的阶段。这一阶段的孩子由于还缺乏肯定自己的自信力,因而相当脆弱,相当容易受打击,从而产生自卑心理。”铃木镇一告诫家长。

因此,父母要用极大的耐心和信心来正视培养孩子的艰巨任务,不呵斥孩子,多鼓励孩子,只有这样,才能使孩子更健康地成长。很多时

候,家长在无意识中说出一句否定性的话,就可以深深伤害孩子的自尊心,甚至这句话会在很长时间内影响孩子的成长。大人们往往在听到上司的表扬时,心情愉快,而被批评时,却灰心沮丧,大人尚且如此,小孩又何以堪?所以,每一位家长都不应该吝惜自己的夸奖。

孩子需要大人的关心和理解,也需要大人的宽容和支持。现实生活中,有不少父母急于求成,对孩子提出过高的、不切实际的要求,致使孩子在长期的高压和严格的管束下,身心疲惫,性格变得内向、反叛、古怪。作为父母,应该从多角度考虑问题,尽量让孩子感到学习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这样效果会更令人满意。

铃木镇一建议家长:不要对孩子求全责备,不要动辄指责孩子,要多给孩子一些自由的空间,多给孩子一些适宜的奖励,夸奖远比指责的教育效果好。

“大”家评说

铃木先生说:“任何孩子都可以成才,只要有合适的方法。”当我听到这句话并实际知道它在实践中所取得的卓越成果时,才知道自己作为父亲却没有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帮助自己的孩子成长,我对此深感惭愧。

假如我们抛弃如此僵化的教育方法,采用一种充满人情味与生命力的方法,这就好比农民知道改变土壤,把盐碱地改为肥沃的土地,那么所有的孩子都能成为栋梁之才。

—(日)索尼公司创始人、著名幼儿教育家井深大

8、井深大: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人类智力的潜力远远超出了人们陈腐偏见的想象,人一生中学习潜力最大的时期不在大学,也不在中学,而在幼儿时期。

人类在0—3岁时接受外界的方式属于“模式时代”,也就是说,婴儿不是像成人那样先分析、理解,然后再接受,而是一股脑儿全盘记住。此期间最重要的是为婴儿选择最好的信息,刺激大脑神经的发育,同时要尽量避免那些不良信息引入婴儿的大脑网络。

“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我们经常说到这句话,在说这句话的时候往往更关注的是如何来优化起跑线上的教育,但是对于起跑线在哪我们并没有太多的注意,没有弄清起跑线的位置,就好比一场跑步比赛,你不知道起跑线在哪,从落后别人一大截开始跑,肯定不会有好的名次,说不定,还会因为你不懂规则被罚下赛场。

诚然,当一个小生命呱呱坠地的时候,有几个父母能够泰然自若地面对自己的小宝宝呢?又有几个父母真正注意到教育孩子的“起跑线”究竟应该定位在哪里呢?

当赫赫有名的索尼公司创始人井深大发现这个被世上很多为人父母者忽略的“大”问题的时候,他开始坐立不安了。他从“刚出生的婴儿具有无限的可塑性”这个观点开始专心致志地研究,经过不懈的努力,他终于找到了儿童教育的“起跑线”,提出了“零岁教育”的新观点,提倡婴儿教育应该尽早开始,另外,他还对早期教育的内容、方法等进行了比较详细的阐述。

井深大强调,早期教育在时间安排上着重一个“早”字,尤其是通过感觉器官来开发智力方面,许多都可以从刚出生不久就开始,以便使婴儿的大脑在生长旺盛期得到刺激,并能够成熟定型。井深大把你的大脑比作平地起高楼,地基是基础,往上的每一层又都是更高一层的基础。地基不抓紧时间起步,上面各层就无法正常进行。因此,早期教育越早越好,他指出,早期教育的最佳时期应该在3岁之前,婴幼儿的教育应该从零岁开始。

3岁之前是儿童众多心智发展的关键时期,它决定着人的一生。井深大认为,“降生后的瞬间”才是幼儿教育最关键的时期,对一个成长期的人来说,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什么时候最合适做什么是教育上的一个大问题,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临界期”,即所谓的关键期或敏感期,无论做什么事情,一旦错过了教育的关键期,就很难再弥补,也就是受时间制约。

井深大列举了一个关于猫的视觉实验:把一只刚出生的猫放在四面墙壁画有横线的环境中喂养,两个礼拜后,当这只猫进入一般的环境时,猫的视力会出现障碍,此猫不认识竖线,只认识水平方向的横线。也就是说,当猫生下来后,如果只看横线,不看竖线,猫就不具备看竖线的能力。这意味着,在猫生下来的两周时间里,由他获得正常视力的“临界期”。据说,当猫生下来后,用布蒙住他的一只眼睛;那么当此猫长大后,在把布取下来时,该猫的这只眼睛的视力就一直没有发育。

当我们调查引起猫眼视力障碍的原因时,发现猫的身体并没有发生什么异常。猫本来就具备看的功能,只不过是在猫眼能力的发育时期,没给他适当的环境而已,所以猫眼没有发挥出它的应有能力。

人的情况也一样。据说,当我们给一个天生的盲人做手术并让他(她)获得视力后,该盲人过了五岁,还是目不能视。眼睛看到的信息进入大脑后虽然能形成完整的图像,但是,如果大脑的成像功能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那么大脑就不能将眼睛看到的物体组成图像。也就是说,大脑的视觉神经细胞接受外部刺激后,促成视觉神经网络的发育,从而在五岁之前完成目能视物的过程。但是,如果人超过五岁,即使刺激它的视觉神经细胞,她的神经网络也很难正常发育。

这就是井深大一再强调的问题,知识性的问题是可以通过以后的努力弥补,但心理的问题却不能弥补。一个孩子小的时候形成的思维定式,在他长大后很难改变,也就是说一个心理不健全的孩子,他心灵上的问题将伴随他到长大成人很长一段时间。如果从孩子成长的早期教育开始,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他的潜能,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指导训练,那么,即使孩子受自身客观条件的限制,也可以取得令人惊讶的成长业绩,就像我们前面提到的卡尔·威特的儿子小卡尔那样。

那么,家长应该给3岁以前的婴儿灌输些什么呢?井深大告诉家长,一要反复灌输语言、音乐、文字和图形等奠定智力的大脑活动基础,二要输入人生的基本准则和态度,即幼儿的品德教育等。井深大强调,家长尤其要注重后者的教育,“关于教育,以前大家全力以赴追求的是能用肉眼看见和确认的‘物’,而不是如何使人和社会幸福起来。可以说,以前的教育缺少精神和人性的东西。因此在模式时期,一个很重要的教育内容就是—教孩子学会做人。”井深大如是说。

井深大认为,03岁模式时期的教育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方式和方法,但有三点家长不可忽视:

耐心重复任何事情,只要能重复,婴儿就能吸收,婴儿对被重复的事情具有非凡的“记忆能力”,在这点上,大人往往望尘莫及,婴儿对记忆的东西没有难易之分,只要不断重复,他们记忆起来也不会觉得吃力。因此,“这对幼儿来说太难了,还没有必要让宝宝去记这么费解的事情吧”,其实,这完全是大人的感觉。在铃木镇一的研究中有这样一些事例:每天反复听优美的音乐,任何一个孩子在此环境之下都会熟练地弹奏优美的巴赫和莫扎特;两个兄弟,哥哥练小提琴,弟弟在一旁看着听着,当弟弟长大后学小提琴时,他会很快赶上并超过哥哥。这是因为,对小孩,尤其是婴儿来说,根本不存在一件因为难而记不住的事物。

不必解释说明不要因为某个汉字或者词语是重复教给孩子的,就指望孩子能马上明白它的意思。井深大认为,教幼儿的时候,不要解释说明,婴儿的学习和记忆没有道理可言。理解性教育只能在进入小学后才能显示出它的效果来,也就是说,6岁前后是左脑和右脑进行优势转换的时期。即使孩子不能理解,在幼儿阶段灌输到他的脑子里的东西也会随着他的年龄的增长而得到理解。

耐心等待井深大告诫家长们,小时候只管“输入”,不要急于谋求教育的结果,也就是不要问“收获”,这种教育方法适合幼儿智力发展的特点,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地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形:当一个母亲在刚刚教给孩子读音的时候,不一会儿,她就会问孩子:“这个字怎么读?”如果通过这样的考问能激发孩子的兴趣固然是好

事,但家长的这种急于知道教育结果的心态是不可取的,如果大人急于求成,孩子好不容易萌发的好奇心就会受到打击。井深大认为,当合适的时期到来的时候,孩子有了理解能力,他自然就理解了以前所记忆的事物,而且,这种理解不能强求,只能靠孩子自身的能力去实现。

“大”家评说

井深大的哲学是寻找并开发那些其他人不愿意涉足的产品。当他取得成功后,其他人就竞相模仿他。在教育界,井深大因提倡“零岁教育”等教育主张而享誉全球,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幼儿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为教育领域的百花园增添了一条幼儿教育的新路。

9、多湖辉:用实践的态度对待教育

本来亲子关系有如胶着的战争状态。其中一方攻打,另一方就反击;一方撤退,另一方则又进攻。纵然这是无意思的,但孩子多能敏锐观察父母的心理,有时威胁,有时撒娇,假如父母的作战态度略为松懈,孩子立刻占上风。基于上述理由,父母必须有心理作战的观念,就是视孩子有独立的个性,由此考虑孩子的心理。

信心完全是训练出来的,不是天生就有的。你所认识的那些能克服忧虑,无论何时何地都泰然处之,充满信心的人全是磨练出来的。

当前,许多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越来越重视,但重视并不等于能解决家庭教育中出现的问题。而在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着林林总总的家庭教育问题,这些问题总是让许多家长摸不着头脑。孩子是父母快乐的源泉,如果孩子的教育处理不好,会给父母带来烦恼。在多湖辉看来,造成父母烦恼的原因很简单,那就是父母没有成为“教育实践者”。

“教育实践者”首先是一个探索者,同时也是一个研究者、学习者。

要想成为一名成功的教育实践者,必须把孩子的教育当成一项精心对待的“事业”。

多湖辉就是一名杰出的教育实践者,他提出了实践教育法,并在具体的教育行为方面提出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措施。比如,如何教导孩子思考,如何责备孩子,如何与孩子交流,等等。多湖辉在谈论一些教育问题的时候,更注重于将心理方面的一些东西进行结合,从事情的本质上找原因,进行解决。下面我们就列举他的部分观点:

与孩子交流多湖辉曾在美国看到这样的镜头:一个四五岁的男孩问一位男子:“你为什么赤着脚走路?”男子注视着孩子的脸,慢慢地说:“这是我的哲学。不想隔着鞋,是想与地球直接接触。”孩子像是理解了,于是小声地说:“噢,是哲学。”男子像对待大人一样回答孩子的问题,孩子一方面感到自己受到尊重,一方面也切身体会到了“哲学”的意义。多湖辉还建议人们用反问的方式回答孩子的问题。比如可以反过来这样问小男孩:“你认为我为什么要赤着脚呢?”这样就会给孩子思考的余地。大人的提问也是如此,如果问:“你今天吃馒头还是包子?”孩子只能回答“馒头”或“包子”,但如果问:“你今天想吃什么?”孩子就会开始思考,然后给出多种答案。

父母是孩子成长的同龄人当然,从实际年龄上讲,父母不可能是孩子的同龄人,但是作为角色,有哪个父母不是跟自己的孩子同时产生、同步成长呢?很多父母在孩子面前仰仗自己年龄优势“倚老卖老”“居高临下”“发号施令”,但却老是抱怨“孩子为什么不听我的话”,却没有想过自己对孩子的那些教导,也许放在自己的年龄角度和立场上可能是正确的,可是对于年幼的孩子是否也同样正确呢?

给孩子失败的机会现在很多家长都不允许孩子失败,孩子一旦考试不好,或者某一次活动表现不好,家长就会不自觉地将失败扩大化,甚至扩大至孩子的前程和未来。

多湖辉讲过一个“沉默儿童”的故事:曾经有一个孩子在学校里一句话也不说,大人怀疑他神经出现了问题,就带他去看医生。没想到,孩子神经很正常。他说:“我在学校一有差错同学们就嘲笑我,因此,我想什么也不干,想什么也不说。”多湖辉借此告诫家长,不要使用“不许失败”的论调,应该允许孩子失败,然后告诉他“失败了也没关系”。实践证明,很多孩子都从失败中汲取经验,变不利为有利,“可以失败”比“不准失败”更能减少孩子的失误。

“大”家评说

在日本,多湖辉的名字几乎是家喻户晓。他的实践教育的教育思想,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教育的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作为日本杰出的教育家,多湖辉在儿童心理和脑力开发方面造诣颇深且有独到的见解,他的教育思想构思新颖,从不谈深奥的理论,只从改变日常生活习惯上着手。

同类推荐
  • 父母怎么说孩子才会听

    父母怎么说孩子才会听

    为了给现代家长提供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父母怎么说孩子才会听》在众多教育专家的帮助下终于出版了。《父母怎么说孩子才会听》结合现代家庭教育中父母容易碰到的难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同时根据教育专家的建议,为广大的家长朋友们总结了教育孩子的使用方法和技巧,比如:父母怎样听孩子才肯说?父母怎样说孩子才会听?父母怎样教孩子才肯学?父母怎样劝孩子才肯改?父母怎样做孩子才肯信?父母怎样管孩子才肯服?父母怎样带孩子才聪明?父母怎样爱孩子才快乐?这些都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环节,是每一个身为父母者必须要学会的。《父母怎么说孩子才会听》文字风格通俗易懂。书中案例具备代表性,能够引发广大家长朋友们的反思,进而受到启发。
  • 0~6岁婴幼儿护理保健全书

    0~6岁婴幼儿护理保健全书

    本书内容包括喂养篇、保健篇和防治篇三部分。喂养篇着重介绍0-6岁小儿各个年龄阶段营养与喂养的相关知识,使家长掌握具体操作技巧及喂养方法;保健和防治篇着重介绍有关小儿卫生与保健的知识,包括小儿生长发育、体格锻炼、意外预防、常见病与多发病的防治及护理知识。
  • 儿科病治疗预防与调护

    儿科病治疗预防与调护

    我们在听取诸如医药专家,营养学家,知名健身教练以及美学等相关专家的意见与建议基础上,组织编写了这套“百病治疗、预防与调护”系列丛书,本书共分16册,包括肥胖症、脑血管,失眠症,风湿病,肝胆病,胃病,肾病,妇科病,皮肤病,不孕不育,耳鼻喉症,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眼科病,儿科病,老年病等,分别扼要地介绍了各病的病因、病理及临床表现等基本病学常识,尤为重要的是,我们着重对中医诊疗,西医诊疗,以及饮食与运动与等方面的治疗与调护进行了全方位的介绍,深入浅出,操作性强,广大读者大不仅可以了解病理的基础上,对疾病进行长效的根治,同时,又可以在预防与调护方面做积极有效的努力。
  • 批判中国人的教子方法

    批判中国人的教子方法

    教子,是中国人永恒的话题,教子不当引发的种种问题,也是家长与社会必须面对的危机。从批判中见真知,才能让我们摆脱教子误区,守护孩子顺利成长。
  • 放大孩子的优点

    放大孩子的优点

    任何一个孩子,不管他是否害羞,是否淘气,是否任性不服管教,是否自卑缺少自信,是否学习无长进,是否粗野不文明,父母只要用心观察,仍然可以发现:孩子的身上有着许多潜藏着的、被掩盖了的、尚未表现出来的、被父母忽略的种种优点。若是更细心地深入了解,孩子的某些特长、天赋、品性甚至会让父母惊奇。培养和放大孩子的这些优点,可以造就一个优秀的少年,而忽略和压抑孩子的优点,则会改变孩子未来的一生。
热门推荐
  • 全球噩梦入侵

    全球噩梦入侵

    噩梦入侵,人们每晚都会进入到噩梦中,死亡就会让噩梦中的怪物降临现实,唯有勇敢与智慧并存者者方可破局。不对,比你们早经历20年噩梦的我也可以,李坦然说。【复仇老人】【噩梦版倩女幽魂】【景阳冈怪虎志】【西游诡记】【杀人恶牛传】【妖鬼食堂】【罗刹佛魔】【迷雾加强版】【火影杀人夜】【英雄联盟杀】【雾山五行怪】【深山恐怖屋】﹌【武神技法】【五秒真男人】【奇门诡阵】【五行术式】【上古道法】【火遁·豪火球】【崩山地裂斩】【九转成丹决】【系统锻造术】噩梦与现实碰撞的火花,上古神话与现代幻想交织的色彩。
  • 综漫之吾辈有家不空肆

    综漫之吾辈有家不空肆

    一场意外,他重启不空肆,签订契约成为不空肆的店长,游走于各个时空,收集灵魂、金钱与特殊物品作为不空肆蕴养自己残缺灵魂的代价。店内纱帐落下。他一身红色浴衣,上面白色的荼靡栩栩如生,半躺在复古的暗褐色沙发上,手拿折扇半遮脸。“这里是不空肆,吾辈是店长,欢迎光临。”嘴角轻笑,紫蓝双色的眼眸仅一眼,不知道乱了多少人的芳心。“谁让你们的贪婪娱乐了吾辈?”戏弄着每一个前来交易的客人,他好似不讲理的小恶魔,待客态度全凭心情。“漂泊这么久,吾辈当然也有怀念的事。”每当正日这天,笑得绝代风华的的是他,喝的酩酊大醉的是他,最后,哭的像个孩子的也是他。“不空肆,能够放大——人类欲望与贪婪,对你们来说可能是场灾难……”“但对吾辈来说,那是吾辈目前唯一的容身之所。”流浪了这么多个时空,穿越了这么多个世界,究竟哪里是他的安身之处……究竟是谁能带给他久别的快乐与幸福?你好,欢迎光临不空肆,你想要的一切,都能在这里得到。
  • 极品女王冷血爱

    极品女王冷血爱

    继母亲离世之后,那个人又娶了一个心如毒蝎的狐狸精回来。他们竟然还带着一个养女!抢走属于我沐晓妍的东西,总有一天,我会加倍奉还!
  • 巨械座

    巨械座

    四颗人造恒星组成的星座,一个客居他乡的文明。茫茫黑暗,历历征程,我们的终点在何方?机械的星球,异化的文明,文明的出路在何方?
  • 泪沧桑

    泪沧桑

    危风戚戚,斜雨幽幽,试问谁能,踏破江湖问前路;长大成人,孤儿落泪,血洒江湖,恩怨情仇论是非;爱恨情长,地狱天堂,且听此处,泪落红尘笑沧桑。
  • 一婚成瘾,腹黑警官太难缠

    一婚成瘾,腹黑警官太难缠

    她是大龄剩女,却被迫相亲,并在相亲宴上错惹了对象,从此以后,被一个看似温柔的警察缠上了。她性格温吞,生性豁达,觉得会一辈子孤单却不曾想会有个疼她入骨的老公守候。他冷血无情,腹黑果断,却不曾想会有个女人出现在他的生命里让他忍不住的想要疼爱。本以为会相爱相守一辈子,可是误会!计划!复仇!打乱了本应平静的生活!原本希望平静生活的她却变得不再平静,当千帆过尽,她是否还会爱着他!他是否还是她的唯一!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决,爱

    决,爱

    考上了斯顿大学,她满心欢喜,却在去学校的路上碰到了他。“啊……”“什么东西?”她站起来看向刚刚她跌倒的地方,一个脏兮兮的乞丐躺在角落。她转身准备走,却听到了他说“喂,踢了我不知道道歉吗?”慵懒的声音传入她的耳朵,她回头看了一眼,却被他脸上的伤疤吓跑了。从此,一场无法逃避的决恋拉开帷幕……
  • 引领互联网时代

    引领互联网时代

    重生在1995年,我是商界的一棵毒苗,不死的小强!....这是一个互联网刚开始的时代,我将引领整个互联网时代!----我的目标:进军互联网科技,超越巴菲特!----以下有三大注意:第一,合伙人注意:在我这里没有回扣、没有红包、没有后门、没有假账....第二,应聘者注意:我这里面试不要经验,只看潜力和志向!第三,风投注意:公司融资,绝不出卖控股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