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656900000014

第14章 幸福之路(2)

有些人把吃饭当作一件厌烦的事情;无论食物如何精美,他们总是丝毫不感兴趣。他们吃过山珍海味,或许餐餐如此。他们从未领略过挨饿的滋味,始终把吃饭看作纯粹的古板的事情。像所有其他的事情一样,吃饭令人厌烦,但不会因此而大惊小怪,因为比起其他事情来,吃饭的厌烦是最轻的。接下来的一些人是病人,他们吃饭是为了完成一项任务,因为医生告诉他们,为了恢复健康,进补些营养品是必需的。还有一些则是美食家,进餐前他们满怀期望,结果发现没有一道菜烹调得够精美。还有一些贪食者,他们贪得无厌地扑向食物,吃得太多,结果长得很胖,而且爱打呼噜。最后,有些胃口正常的人,对于他们的食物心满意足,吃到足够饱时便会停下来。

在人生的宴席前,人们对生命所奉献的美好东西的各种态度,就像坐在饭桌前对食物所持的不同态度一样。幸福的人对应于最后一种进餐者。热情与生活的关系,正如饥饿与食物的关系。厌食者对应于苦行者,贪食者与骄奢淫逸者呼应,而美食家则对应于爱挑剔者,后者将生活的一半乐趣指责为缺乏美感。

令人奇怪的是,所有这些类型的人,或许除了贪食者之外,都瞧不起一个胃口正常的人,而自认为比他更优越。在他们心目中,因为饥饿而有口腹之欲,是鄙俗的;因为生活绚丽多彩、乐趣无穷所以热爱生活,也是难登大雅之堂的。他们在自己的幻想的高峰,俯瞰那些他们视为愚蠢的灵魂,对他们予以鄙视。罗素并不赞同这样的观点。

罗素认为,一切心灰意冷都是一种弊病,确实在某种环境中会不可避免地产生,但无论如何,只要它一出现,就应该尽早予以治疗,而不应该将它视为一种高级的智慧。

如果一个人喜欢杨梅,而另一个人则不喜欢,那么,后者优越在什么地方呢?没有抽象的和客观的证据可以说杨梅是好是坏。爱吃的人说它们味道好极了,不爱吃的人则说它们味同嚼蜡。然而,爱吃杨梅的人比不爱吃杨梅的人多了一种快乐,就这点而言,前者的生活就多了乐趣,他更完美地适应了世界。

在上述这个例子中适用的原则,同样也适用于更重大的事情。爱欣赏足球比赛的人在这一方面就胜过不喜欢足球的人,而爱好读书的人则远胜于讨厌书本的人,因为,比起欣赏足球比赛,读书带来的快乐机会要多得多。一个人的兴趣越广泛,他拥有的快乐机会就越多,而受命运之神操纵的可能性也就越小,因为即使失去了某一种兴趣,他仍然可以转向另一种。生命是短暂的,我们不可能事事都感兴趣,但对尽可能多的事物感兴趣总是一件好事,这些事物能令我们的生活变得充实。我们全都有内省病的倾向,尽管世界万千姿态呈现于眼前,却总是把自己的思想专注于内心的空虚。我们千万不能把内省病的忧郁看得过高。

从前有两台制肠机,构造很精美,专门用来把猪肉制成最鲜美的香肠。其中一台机器一直保持着对猪肉的热情,从而生产了无数的香肠;另一台则说:“猪肉与我有什么关系呢?我自身的工作比任何猪肉都更奇妙、更有趣。”它拒绝了猪肉,并把工作转向研究自己的内部构造。而一旦天然的食物被剥夺,它的内部便停止了运转,而它越研究内部越发觉它的空虚与愚蠢,所有那些进行过美妙运转的部件都纹丝不动了。它不明白,这些机器部件究竟能干什么。这第二台制肠机就像失去热情的人,而第一台则像是对生活保持着热情的人。

心灵也是一部奇特的机器,它能把获得的材料用最惊人的方式结合起来,但是如果缺乏了来自外界的材料,它便会变得软弱无力。心灵与制肠机的区别在于:由于事件只有在我们对其感到兴趣时才能化作经验,倘若事件不能引起我们的兴趣,便对我们毫无用处。所以,一个注意力向内的人会发觉没有一件事值得去关注;而一个注意力向外的人,在偶尔反省自己的心灵时,会发觉那些极其丰富而有趣的成分都被剖析了,重新组成了美妙的、富有启迪性的形式。

热情的形式数不胜数。福尔摩斯偶然在路上拣到了一顶帽子,审视了一会后,他推断这帽子的主人因为酗酒而堕落,并且失去了妻子的爱情。如此普通的物品都能引起他强烈的兴趣,因而对于这样的人而言,生活永远也不可能单调乏味。试想在乡村小道上所能见到的各种情形,一个人可能会对鸟儿感兴趣,另一个人可能对草木更关心,还有人或许会留心地质,也有人会关注农事,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如果你有兴致,那么,上述中任何一项都会是有趣的,其他的也一样。一个人,只要对其中的一种感兴趣,就比不感兴趣的人能更好地适应了这个世界。

同样地,不同的人对待自己的同类,态度的差异何其惊人!在一次长途火车旅行中,一个人会对同车的旅客视而不见,而另一个人则会对他们进行归纳,分析他们的性格,并对他们的状况作出相当准确的判断,甚至他也许会了解到其中几个人的个人隐私。人们在弄清别人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差异,也同样地反映在人们对别人的感觉之中。有些人总是发现所有的人都让自己受不了,而有些人则会很快地、很容易地对那些与自己接触的人产生友好的感情,除非有某些明显的理由,他们才会产生其他的感情。

再以旅行为例:有些人可能游历过许多国家,他们总是住最好的旅馆,吃着和家里完全相同的食物,约见那些在家乡见到的同样的富翁,谈着和在家里饭桌上相同的话题。这些人一旦回家,他们惟一的感受只是为结束了昂贵旅行的烦恼而感到如释重负。而另外一些人,无论走到哪里,他们都在寻找那些独特的东西,并结识当地的典型人物,观察任何有历史或社会意义的东西,品尝当地的食物,了解当地的风俗和学习当地的语言,回家时给冬夜带去一些新的快乐欢愉。

在所有这些不同的情形中,对生活充满热情的人比那些没有热情的人更加优越。即使那些不愉快的经历,对那些热爱生活的人而言也是有益的。爱冒险的人喜欢诸如船只失事、兵变、地震、火灾等不愉快的经历,只要它们不危及其健康。举地震这个例子来说,他们会惊呼:“地震原来如此!”由于这是一桩新鲜事,增加了他们对世界的了解,因而他们为此感到高兴。

热情有时是一般化的,有时是专门化的。的确,它有时或许会变得极端专门化。读过英国旅行家鲍洛著作的人,或许还记得《拉凡格罗》一书中的一个人物。他失去了可爱的妻子,曾因此一度感到生活完全空虚。他的职业是茶商,迫于生计,他必须读懂茶罐和条箱上的中文说明,通过一个法籍中国人的帮助,他渐渐地能够阅读这些标志。结果,这件事使他对人生有了新的兴趣,他开始热诚地研究一切关于中国的东西。

想事先知道一个人会对什么感兴趣是绝对不可能的,不过,大多数人都能对这件事或那件事怀有浓厚的兴趣,一旦这种兴趣被引发出来,那么,他们的生活就会从单调、沉闷中解脱出来。但是,比起对生活的一般热情来,非常专门的兴趣,作为幸福的源泉,是不会令人感到满意的,因为它很难填补一个人所有的时光,并且总面临着这样一种危险:他也许会在某一天全部理解那个已经成为他的爱好的特殊事物,而因此感到兴味索然。

罗素认为,真正的热情,不是那种实际上寻求忘却的热情,而是人类天性的一部分,除非它被种种不幸给扼杀了。

年少的儿童对所见所闻的一切都充满热情;在他们看来,世界充满了新奇;他们不停地以强烈的情感追求着知识。当然,这些知识不是那种学者式的知识,而是对那种引起他们注意的事物的熟悉过程。

一个从来没有遭受过重大挫折的人,将保持着对外部世界的天生兴趣;而只要他保持这一兴趣,他就会发现生活充满了快乐,除非他的自由受到不适当的限制。

在文明社会中,热情的丧失大部分是由于自由受到了限制,而这种限制对于我们的生活方式倒是必要的。

原始人一旦感到饥饿,便会去打猎充饥,这当然是受着直接的冲动的摆布。一个每天早上按时上班的人,在根本上也受同样的冲动的驱使,这一冲动即为了生存的需要。不过,在后者的情形中,这一冲动不是直接的,也不是当时就会产生作用的,它是间接地通过抽象词语、信念和意志发生作用的。当一个人去上早班的时候,他并不感到饥饿,因为他刚吃过早饭,他仅仅知道饥饿会再度光临,只有工作才是解救这一未来饥饿的手段。

冲动是毫无规律的,而文明社会中的习惯是有规律的。在原始人那里,甚至集体的活动都是自发的和冲动的。当部落要去作战时,锣鼓声便振起军威、激起斗志,激励着全体成员从事必要的活动。而现代冲动则不能这么对待。当一列火车必须于某一时刻启动时,人们不能用土著人的音乐来激励服务员、驾驶员和信号工。他们必须做着各自的工作,仅仅因为这些工作必须有人做;也就是说,他们的动机是间接的,他们对活动本身没有产生任何冲动,而仅仅着眼于活动的报酬。大部分社会生活都存在同样的弊病。

在生活中,文明人的冲动时刻面临着束缚:一个人偶然感到欣喜,他不能在大街上手舞足蹈;而当他感到悲哀时,他又不能坐在台阶上哭泣流泪,以免妨碍行人交通。年轻时,他的自由在学校受到限制;成年时,他的自由又在工作时受到约束。所有这些,由于不断的束缚会产生疲乏和厌倦,因而都使得热情无法维系。

尽管如此,如果没有大量的约束加于自发的冲动,就不可能维持一个文明社会,因为自发的冲动只能产生最简单的社会合作,而不能产生那些现代经济组织所要求的高度复杂的合作。为了排除这些抑制热情的障碍,一个人需要强健的体魄和旺盛的精力,或者,如果他幸运的话,拥有一种他感兴趣的工作。

热情比起必要的工作来,需要更为充分的精力,并且这又反过来要求心理机器的平稳运转。对此,我们将在后面加以更多的探讨。

在女人那里,由于错误的自尊观念的缘故,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她们的热情,这种情形现在虽比以前好一些,但仍然存在。

人们往往认为,女人不该对男人抱有一种明显的兴趣,也不该在公众面前表现得过分活跃。为了学会不对男人感兴趣,她们常常学会了不对任何东西感兴趣,或者除了某种正当的行为外,不对任何其他行为感兴趣。教导一种对生活采取消极和回避的态度,无疑是在灌输某种对热情有害无益的东西,无疑是鼓励某种对自身的专注,这种自我专注是极讲体面的女人的特征,那些没有受过教育的女人尤其如此。

她们没有普通人对运动的兴趣,对政治漠不关心,对男人持一本正经的态度,对女人抱着暗暗仇视的心理。她们深信自己比其他女人更加体面和规矩。她们自我炫耀说,她们独善其身,换言之,她们对同胞的冷漠无情,在她们看来,倒成了一种美德。

当然,我们不能因此而责备她们;她们只是接受流行了数千年的女子的道德教育罢了。然而,她们做了压迫制度的牺牲品,她们并没有认识到这种制度的罪恶性。在她们看来,所有的不慷慨是美德,所有的慷慨反而是罪恶。

在她们的社交圈内,她们从事着那种扼杀快乐的活动,在政治舞台上,她们则偏爱压迫性的法规。

令人欣慰的是,这种人正在变得越来越少见,但比起那些生活在解放了的圈子里的人所主张的目标来,差距还很大。女人们所谓的女性美德意识,这种意识从根本上而言,是对生活热情的无情的摧残。罗素发现,这一切都是心胸狭隘、气度偏狭的结果。

罗素认为,在合理的男子美德和女子美德之间,并无差别,无论如何并无传统所说的那种差异。热情是幸福和健康的奥秘所在,对男人如此,对女人亦如此。

爱的给予

按语:

过分膨胀的自我犹如一座监狱,如果你想充分享受人生的乐趣,你就必须从这一监狱中逃脱出来。拥有真正的爱,是逃脱自我樊篱的标志之一。仅仅接受爱是不够的,还应该把接受的爱释放出去,给予别人以爱。爱是沟通人与人心灵的桥梁,你真诚地爱着别人,别人也会同样对你,这样的生活将更加和谐,人与人之间将更加融洽。彼此真正关怀的爱是幸福之源。

缺乏热情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一个人觉得不被人爱;反之,被爱的感觉比其他任何东西都更能提高人的热情。

一个人觉得不被人爱,可能有许多不同的理由:他或许认为自己是个可憎的人,因而没有一个人爱他;他或许从幼年时期起,便不习惯于得到比其他孩子更少的爱;他或许实际上就是一个谁也不爱的人,原因很可能在于早期的不幸引起的自信心的缺乏。

感到自己不被人爱的人,可能会因此而采取不同的态度。

为了赢取别人的爱,他或许会不遗余力地做出种种出人意料的亲昵举动。然而,在这一点上他难免失败,因为别人很容易识破他这种亲昵举动的动机,而人类天性是对那些最不要求得到爱的人,才最乐意给予爱。所以,那些竭力用亲昵的行为去获取爱的人,往往因为人类的无情而感到幻灭。他从来没有想过,他试图去购买的爱,其价值远远大于他给予的物质恩惠,然而,他行为的出发点就是这以少博多的念头。

另外一种人,觉得自己不被人爱后,可能会对社会报复,通过煽动战争和革命,或是通过运用犀利的笔,像英国文人斯威夫特那样。这是一种对厄运的英勇反击,需要刚强的性格方能使人与社会处于敌对的地位。很少有人具备如此高强的本领。

对绝大多数人而言,如果感到自己不被人爱,只能沉溺于怯弱的绝望之中,仅仅在偶然的一丝羡慕和嫉妒中快慰一番。这些人的生活,是极端自私自利的,爱的缺乏使他们缺少一种安全感,为了逃避这种不安全的感觉,他们本能地听任习惯来完全控制他们的生活。那些自愿成为单调生活的奴隶的人,大多是由于惧怕冷酷的外在世界,他们以为永远走着老路,便可以避免走进冷酷的外在世界。

那些带着安全感面对生活的人,比起那些在生活中总是感到不安全的人来,无疑要幸福得多,只要这种安全感没有给他们带来灾难。在大多数情况下,安全感本身就有助于人逃避危险,而另一些人则会屈从于它。如果你要走过一条狭窄的小道,而旁边是万丈深渊,倘若你这时害怕了,反而比你不害怕更容易失足。

同类推荐
  • 菜根谭全鉴

    菜根谭全鉴

    博采谋略经典,毛泽东盛赞的处事宝典!与《围炉夜话》、《小窗幽记》并成为“处世三大奇书”!《菜根谭》糅合了儒家中庸之道、释家出世思想和道教无为思想,是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助人正心修身、养性育德。
  • 一生成就悟《论语》

    一生成就悟《论语》

    《论语》是一部古老的哲学经典,同时也是一部现实生活的指导书,它的许多思想和原則影响了中国几千年,从古至今,很多人通过研读《论语》获得成功的智慧和方法,宋代开国宰相赵普就曾自称以半部《论语》治天下。本书目的正在于解析《论语》智慧对人们在当今社会成就人生的重要意义。书中以生动的事例和精到的点评,对《论语》中有关如何自我修养、为人处世、齐家立业等方面的思想做了深入浅出的阐释,把《论语》的智慧导入现代社会的生活情境中,帮助读者更透彻地领悟《论语》,用《论语》的智慧成就事业和人生。
  • 萨特哲思录

    萨特哲思录

    本书内容主要分为存在与虚无、哲学的谈话、文学与艺术、文学与写作以及萨特年谱等五部分内容。
  • 柏拉图传统的证言

    柏拉图传统的证言

    《柏拉图传统的证言》论述了希腊柏拉图学园的发展历史,学园的历任园长(包括亚里士多德、安德罗尼科等)的历史贡献和成就。同时,论述了环地中海地区的希腊文化对周边国家的影响和亚历山大图书馆的历史等。本书一方面历时性地阐明了柏拉图《对话录》和《法律篇》中模糊不清的方面(既包括原始手稿,也包括直至16世纪末期的拉丁文和阿拉伯文译文),另一方面,有助于人们对一些关于解读柏拉图《对话录》思想理论和知名评注引起关注。本书的翻译填补了希腊柏拉图学园在国内的空场,对于希腊哲学专业和热爱希腊文化的爱好者,了解柏拉图学园的历史和希腊文化在环地中海的影响,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马克思关于社会形态与人的发展理论释读

    马克思关于社会形态与人的发展理论释读

    本书分为“读懂”马克思——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史观“社会形态”、“经济的社会形态”的学说与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马克思社会与人的发展理论研究两篇,内容包括:所谓“五种”“社会形态”说有违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史观“社会形态”、“经济的社会形态”的论述;马克思原著中新唯物主义史观内涵与“社会形态”、“经济的社会形态”的本义等。
热门推荐
  • 望仙谣

    望仙谣

    楚青天少年奇遇,偶得无上天书。为寻找失散的结拜兄弟,踏足九州。远古封印之力渐渐减弱,在失落之地的仙魔重返六界,妖魔鬼怪频频现世,恰逢隋末乱世,这是一个强者的年代,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且看楚青天剑斩群魔,枪挑群雄,快意江湖。魔王覆世,化身为九天玄女的杨怜姗用全部法力封印魔王,堕入轮回,为再见杨怜姗一面,望成仙!
  • 校草太嚣张:腹黑媳妇,要亲亲

    校草太嚣张:腹黑媳妇,要亲亲

    萧家四小姐,锦衣玉食,富足了十六年,在这年却被迫与他订婚,居然还要同居?!此后,她每天都过着被调戏,各种欺负各种咚没羞没臊的生活。某女一脸傲娇。某男:追妻路漫漫,坐等媳妇被我收入囊中~【1v1】【男女主身心健康】【可甜可宠可虐】
  • 柯南之你是我的双向选择

    柯南之你是我的双向选择

    一场大火,使黑羽快斗失去挚爱。“我叫赤川夏,是不是和你们所想的那个人是一样的?”在千年樱的树下,黑羽快斗遇见赤川夏,那个和神奈夏目相似的少女。从那时起,他们的噩梦便开始了。——为什么,你不是她。——为什么,你会和她说一样的话。——为什么,你会这么的悲伤黑羽快斗每每遇见赤川夏时,精神将近崩溃,满脑子只想着神奈夏目。我想要她回来,我想要我的神奈夏目回来。仅此而已。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总裁大人的作者妻

    总裁大人的作者妻

    你有见过这样的女人吗?大众面前——深色衣衫,高马尾,成熟有魅力,与读者笑谈风生……学校里面——蓝色长裙,白色小皮鞋,清新可爱,与学生讨论文学知识……漆黑夜里——皮衣加紧身裤,单手骑摩托车,另一只手拿着枪,在马路上以恰似光的速度奔驰着……“下一个目标会是谁呢?”
  • 独宠:绝世废柴三小姐

    独宠:绝世废柴三小姐

    『已弃文』遭遇背叛,一朝穿越,再睁眼,她已不是她。废柴。且看她如何扭转命运……片段一“王爷,王妃她和某个男子出去了,某男大怒“哪里,去哪里了”。片段二某女很无奈对某男说“今晚我要跟儿子睡”,某男挑眉表示不接受,傲娇别过头。某女甩手走人“我不是在跟你商量,只是通知你而已”,某男急忙跟上,连忙说“他只是个赝品,
  • 终结者11257号

    终结者11257号

    永恒时空啊,永恒的我,永恒的她。我们活着,或者死去,爱过也恨过。
  • 重生之淮阳王刘钦

    重生之淮阳王刘钦

    那是一个四方宾服,海内大定的时代那是一个政治清明,国富民安的时代那是一个百姓富足,文化昌明的时代继文景之治后,汉宣帝刘询终其一生,缔造了另一个盛世,而其继任者元帝却将大汉带入一个深渊,21世纪的普通上班族林峰在一次偶然的机遇下重回西汉,成为宣帝次子刘钦,站在王朝的转折点上,他能否凭一己之力,延续大汉的辉煌?
  • 因为要干农活所以全点体力了

    因为要干农活所以全点体力了

    作为新世纪的农村娃,没体力怎么干农活啊!所以别的都不重要,体力才是最重要的!
  • 斗魂兽骑

    斗魂兽骑

    龙飞意外穿越来到异世界——兽魂大陆。莫名其妙成了炎龙帝国,一个边远小镇三大豪门之一的炎龙世家天生无法凝聚本命兽魂的废材大少爷。在这个兽与骑士,魔法满天飞,以武为尊的世界里,且看龙飞如何逆争上流,是为了自己的尊严,还是久违的亲情,爱情,踏上人生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