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865200000003

第3章 我们何时可以自豪地说出这四个字——“中国品质”

北四环路南边有一排小商铺,我每次开车路过时都会注意到两条异常醒目的广告语:“德国品质,绝对放心。”“日本原装,品质保障。”也许是我太敏感,不过这的确很刺眼,特别是当我刚做完一个题为“品质还是不是中国企业关注的主题”的演讲后,再看到它们的时候,百感交集之余我总是忍不住反复问自己:我们何时也能自豪地说出这四个字——“中国品质”?

全球畅通无阻的“日本制造”难道从一出生就如此优秀吗?非也!“二战”之后,“日本制造”基本上是“假冒伪劣产品”的代名词,但是,接下来发生的事却成全了它外在的名声:他们通过品质管理提升了国家竞争力和全民的生活品质,“日本制造”随后开始在全球风靡。之后,“中国香港制造”“中国台湾制造”“韩国制造”又一次次上演了不同年代灰姑娘变公主的桥段。虽然场景不同、演员不同,但其中的关键点是不变的——得穿上水晶鞋,而那只水晶鞋,就是品质。

如今,全世界的观众都在热切期盼“中国制造”能够上演一出精彩大戏。然而,大幕打开,好戏连台,但迟迟未见那只水晶鞋登场。观众开始疑惑,不知是演员在故弄玄虚,还是自己看走了眼。于是,观众只能这么眼巴巴地等待着。

长期以来,人们都把品质与“幕后的事情”相联系,比如,严格执行卫生标准,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生鲜食品加工,碗筷按标准消毒,就餐环境不能有异味和蚊蝇等。所以,当人们在大雅之堂内享受生活品质时,是情愿忘掉那些有关品质的人和事的,除非麻烦真的找上了门,才开始怒气冲天地质疑“品质”问题。

谈起品质,人们往往会马上把它与标准、检查、细节、死板、争执等词联系起来,难免心生不悦。然而,深入了解会发现:这所有的一切不正是为了让人们更加简单快乐地生活吗?俗话说:乐而忘忧,古人真是有大智慧。也许生活中的阳光太强烈了,我们就会忽视阴影的存在。可我觉得还有一个词更能描述现实:苦中作乐。从某方面而言,这种习惯或者说风气在某种程度上无疑为“假冒伪劣”提供了生存的土壤,也由此构成了优秀品质生存的恶劣环境。

对社会现象的解读绝不会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除非你有意让自己身处半梦半醒之间。其实只要随便翻阅一下文献,你就会对那两个在废墟里崛起的国家的品质故事感到震惊。假如你更进一步知道美国的品质是在戴明、克劳士比和彼得斯等大师的骂声中炼成的,你将会更加震惊于那种叫“反省力量”的东西。面对竞争者的挑战,深刻反省自身的痼疾,从而悬崖勒马、脱胎换骨,力证一种生命复原力的存在。

如今,面对中国和印度的快速崛起,管理学家们又开骂了:恐怕傻瓜才会相信美国的品质真的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好。著名的《财富》杂志2005年第10期开设了特别报道专栏:“美国还有竞争力吗?”亚洲的崛起让美国有些措手不及,但这并不意味着世界末日,因为上帝把新的机会——创造力经济交给了山姆大叔。

而我们呢?更喜欢可炫耀的、可摆谱的以及任何能够满足虚荣的东西——哪怕只图一时痛快,哪怕这些只是古人鄙夷的过眼云烟,真是只要出名就好啊!于是,我们看到更多的“秦池”“三株”和“爱多”涌现出来,也为“巨人”“健力宝”和“德龙”等品牌的日薄西山感到惋惜。眼下,所谓“中国制造”似乎已经不过瘾了,单纯讲品牌层次不够了,“中国创造”火了,甚至掀起了一阵“中国品牌”和“中国名牌”的媒体狂潮……最后的结果,倒是帮助许多在大观园里出尽洋相的刘姥姥们发现了迅速致富的秘密和捷径——花钱买块牌子,然后开始在媒体上把自己标榜为“大观园经济”第一品牌。也许,这正是媒体设下的圈套:要致富,快来花钱买吆喝!一个个怀揣钱财和美梦的人奔涌而来,虽然,他们都是一个赛一个的聪明人,但是,他们似乎总是游走在运气或财富的犄角旮旯里……

当然,有一些更为巧妙的做法——事件营销,也让许多追随者痴迷不已。这期间产生了许多比“点子大王”更显高档的“营销大师”,他们懂得抓住一切机会大张旗鼓地出书授课,把那些整日想靠投机取巧出人头地的人搅得心痒难忍,恨不得马上炮制一些“奇招异式”出来。究其实质,无外乎把老百姓挤公交车的招数应用到营销上而已,比如,夹塞、下绊、抢座等,还美其名曰:虽不雅,但实用,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清华大学魏杰教授说得好:这些实质上是“三十六计”的现代翻版,是建立在欺骗基础上的,与倡导诚信的现代商业伦理背道而驰。真是智者。这下很多人恍然大悟了:在缺乏诚信的环境中用近乎下三滥的计谋让人们远离诚信,的确是“顺应潮流”、如鱼得水,但也绝对该为此背上道德的十字架。

另一方面,我们这些特别在意老外说三道四的国人,渐渐地把“中国世纪”一词挂在嘴边,并且喜欢援引欧美媒体,尤其是大师们的评价,进而陶醉其中,忘掉别人对自己国民所起到的“警醒”作用。比如,2005年10月29日加拿大《环球邮报》第二次推出“中国特刊”专题报道:“我们加拿大这张破船票何时可以登上中国这艘龙船?”管理大师汤姆·彼得斯更是在全美巡回演讲中说道:“中国在怒吼!(China Roars!)”为此,大家要吼得更凶才行——因为中国仅仅处在“数量”经济时代,还远远没有展现出“品质”经济时代的威胁。

这才是我们的痛处!因为数量总是与恶性价格战相伴,而品质则永远是诚信的孪生兄弟。“中国制造”千千万,“中国品质”今安在?其实,我们的豪言壮语不是不可取,关键在于说到“中国崛起”的时候,心里一定要有“品质”二字。否则,开车抛锚的时候,购物扯皮的时候,聚餐不悦的时候,穿衣掉扣的时候,手机频繁死机的时候……我们就会灰头土脸,义愤填膺了。

美国人面对中国的发展趋势,心里是很难平静的,就像当年欧洲人眼看着年轻鲁莽的美国人迅速崛起而心泛酸水、心情抑郁一样。表面上,他们好像在摆事实讲道理,详列各种数据告诉大家(详见《商业周刊》2005年第9期):到2050年,中国的财富将超过美国,GDP将从现在占世界的4%上升到28%,而美国将从现在的28%下降到26%。但实际上这不是写给中国人看的,而是警醒他们自己的。如果我们真的沉醉在别人描述的童话世界里,那么结局一定会很悲惨。

所幸的是,伟大的德鲁克说了一句安慰我们的话:过去10年,就像与日本管理哲学相关的书籍成为畅销书那样,今后10年,与中国管理哲学相关的书籍也将会成为畅销书。果不其然,“中国式管理”渐成思潮,绝不仅是表面所体现出的商业炒作价值,而应该把它视为一种国人价值回归或“寻根问祖”的标志,一种心智趋于成熟、逐渐成长起来的象征。我曾同享有“中国式管理之父”的曾仕强先生认真讨论过“中国品质”的问题。他非常理解我这十多年来的探索与努力,并愿意与我一起开拓与构建“中国品质”的理论基础,对此,我感到很高兴。

说到这里,话题似乎又回到了一个源于张之洞,但至今仍未有定论的百年命题:中体西用还是西体中用?我的态度非常明确:中国品质,西体中用!也就是要以为西方创造出财富、自由和民主的现代化制度与系统为基本,并进一步删除封建遗毒和小农意识,进而开启中国古人五千年的智慧源泉,进行文化基因和心灵符号的创造性转化,真正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一个强大的思想武器。

另一方面,对于企业管理和品质管理而言,后者更容易进行创造性转化。《三字经》开篇云:“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品质管理好比人与人之间本质的东西——“性”,而企业管理则与各国、各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即“习”紧密相连、水乳交融。换句话说,品质的语言更加纯粹、更加核心,也更容易在各个国家和民族的心灵深处达成共识。并且,品质很少涉及各民族种族、宗教等敏感性的意识形态问题。综上就是我这么多年来在中国努力推广“品质文化”的原因。

多年的实践,渐渐地证实了我的假设:无论是外资企业、合资企业,还是国有企业、民营企业;无论在地处较发达的沿海城市,还是相对落后的中西部;无论经营状况是优良,还是挣扎在温饱线上,它们都可以在“品质文化”的基本层面达成共识,那就是:满足需求,源头抓起,一次做对,次次做对。尤其让我感到欣慰的是,经过这种“中国式”的解读与传播,这些充满现代管理思想和智慧的“品质语言”,不仅越来越多地变成了大家的日常用语和一种集体的无意识行为,而且在现实层面和实际工作场所也生根开花,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本书的写作,除了总结本土实践、分享成功经验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目的,就是期待您能共同参与到“中国品质”的探索与实践中来。本书还特意收录了一些先行企业的成功实践及感言,以期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为了保证真实性,本书全部选用的是企业自己的经验总结和谈话,以求为读者还原真人真事真场景。

实际生活中,说真话是需要勇气的,但对于品质工作者来说,这却是最基本的要求。所以,品质工作者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此,每一位中国消费者都应该起立,向那些保护我们“生活品质大堤”的勇士们表示真诚的敬意。

我自认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能让中国企业有一天可以自信满满地说出这四个字——“中国品质”。

是为序。

杨钢

2006年8月

同类推荐
  • 每天学一点管理艺术

    每天学一点管理艺术

    本书就是一本供你用心参悟、细细品味的图书!书中结合真实、生动的实例,将经过实践检验的种种管理技巧展示给你,为你解决在管理过程中最有可能遇到的各种难题,使你在每天的轻松阅读中迅速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帮助你在最短的时间内成为一名卓越的管理者。本书内容丰富,涵盖了管理领域的各个方面,包括沟通技巧、奖惩原则、管人用人、建立团队、提高执行力等,使读者做到一书在手,即可全面掌握现代管理理论,熟练运用现代管理技巧。书中既有技巧指导,又有案例解读,’可操作性强,是本不可多得的管理者参考用书。
  • 道德经与无为管理

    道德经与无为管理

    《道德经》是一部伟大的国学巨著,蕴涵着丰富的管理思想和理念。提出了“道”和“德”的思想,体现了深邃的管理哲学,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实施无为管理和人尽其才的战略,促进人性和谐,提高个人修养,促使人发挥潜能和自主精神。从而获得非凡的团队协作效益。
  • 向曾国藩学领导艺术

    向曾国藩学领导艺术

    曾国藩是一个有着高超领导术的卓越的领导者,本书以翔实的史料,独特的视角,深刻的思考,生动的文笔,展现了曾国藩超常的领导术,揭秘了曾国藩成功的奥秘。
  • 最经典的管理思想

    最经典的管理思想

    管理思想的发展是和生产的发展以及生产组织方式的变化紧密相联系的。时代的发展决定了管理思想的变化。尽管理论形式千差万别。但是研究的主题仍有着共同的特点:即管理学是研究管理与被管理之间关系以求最优化实现其目标的科学。管理涵盖着人、思想、观念、行为、方法和方式。本书系统梳理了管理思想的100年脉络,即从最早的“科学管理思想”谈到当前的“企业流程再造”并涉及不同时期的数十位管理学大师。
  • 三十六计演义

    三十六计演义

    “三十六计”是中华民族智慧之花结出的硕果,集中历代“韬略”、“诡道”,从统军作战到治国兴邦,从兴办企业到商业经营,从人际交往到体育竞技,无不蕴涵三十六计的谋略,书中不少计名、语汇妇孺皆知,吟诵如流。从古至今,无论帝王将相,还是凡夫俗子,无不倚重智谋计策去达到预定的目的。本书按照“三十六计”的顺序,对其进行阐释,并以清新的文笔,动人的情节,讲几则故事,介绍一种计谋,议论一点道理,便于读者理解其中深邃的思想,并从中获得教益。
热门推荐
  • 卧底

    卧底

    小说主人公左云飞原是一名下乡知青,因罪入狱后与狱友程思伟成了朋友。出狱后,他们利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法律不健全的时机,打砸、敲诈、垄断,完成了原始积累。之后,内部的利益斗争使他们分化成两个黑社会团伙,更加疯狂和贪婪,血腥和残暴,制造了一桩桩触目惊心的惨案。在公安局长芦家林主持下,副局长邵云航、刑警大队长谷贺组成了专案组,利用杜再军的特殊身份,打入内部,搜集两个黑社会团伙的犯罪证据。
  • 顾盼君安

    顾盼君安

    两人从小青梅竹马一起长大,某女也是从小污到大,可怜某男,还得去陪着某女一起污,心想∶无奈阿!片段一∶某女四岁、某男七岁时,某女兴奋的跑过来问∶亲亲,阿姨说你身上有两个蛋,可是我只看到了一个脸蛋,另一个呢?(睁大眼睛舔手指状)某男∶……妈!片段二∶某女八岁、某男十一岁时,某女撅着小pp跟某男说∶亲亲,你的嘴巴好漂亮,我能吃一口嘛?某男说∶可以,不过我先。然后一把揪过某女吻了上去……亲们,第一次写作,不好看别喷哈~
  • 宠妃:倾世召唤师

    宠妃:倾世召唤师

    她鬼蝶一生最大的错误便是爱上了一个不该爱的人,身死之后,再次醒来,发现自己成了人人不待见的痴女,就算如此,她也会在这个乱世绽放自己的风华,原本以为一辈子都不需要的东西,却不慎被一个男人搅乱了自己的心湖,既然如此,这个男人老娘要了,想要和老娘抢男人?万兽践踏而死!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魂武录

    魂武录

    天地浩渺,万物皆灵。玄黄精妙,乾坤如一。集六界仙魂灵魄于己身,方达长生之道,外于五行。记录了一个平凡少年的逆袭之路!
  • 深情红颜

    深情红颜

    爱一个人就和他做朋友吧,这样永远也不会失去。
  • 雄豪之主

    雄豪之主

    侠之大者,不仅为国为民。还要唯我独尊。孟野携华夏万古雄豪之气,降临似是而非的封神世界。不平则鸣,死而无悔!
  • 清荷苑随笔

    清荷苑随笔

    都市纪实类文学作品,描述都市外来人口的奋斗拼搏史,自信、自立、自强的创业励志文学作品。
  • 等我一秒可好

    等我一秒可好

    危难时刻,龙汣轩抛下了被拉下王位的曹幔剑。曹幔剑满脸哀求道:“汣轩……等孤王一秒,可好?”那顿了一下却又继续离开的步伐令曹幔剑有些绝望。可是他并不恨她,一如既往的爱着她。古代帝王穿越到了现代,曹幔剑重遇龙汣轩。两人都带着前世的记忆,一场校园虐恋拉开帷幕。
  • 筑梦:一名科技工作者的人文思考

    筑梦:一名科技工作者的人文思考

    本书以一名科技工作者的视角,对社会上发生的一些重要事件进行深入浅出、简明扼要地解读和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或者建议,内容涉及科技、“三农”、民生、环保等诸多领域,真实地记录了新时代作者的思考,为社会健康发展提供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