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992600000006

第6章 静坐养性(3)

曾国藩要求自己待人以致敬为主,但他并非只讲大道理而是落实到自己的实际行动中去。他对伪善投机取巧的人只用一套办法。

李世忠,原是太平军的一员将领,作战失败后投降清军。他投降后对清军并不忠心耿耿,常常带领自己的兵卒抢夺周边老百姓的财物,扰乱老百姓的生活。李世忠认为当初跟随太平军时生活异常清苦,现在投降清军当然应该享受一番,因此他对部下越发不加以约束,任他们胡作非为。李世忠的言行在湘军中造成极为恶劣的影响。

李世忠最初在李鸿章部任职,后来转到曾国藩之弟曾国荃帐下。因为曾国藩对此人早有耳闻,所以去信一封告诉弟弟:“对待李世忠这种人方法有两种,一个方面对他不要约束太死;另一个方面,他有战功时不与他争功;如果他偶然犯下错误,应以好处笼络他,不要举报他。对他宽松,是说在金银方面要慷慨大方,千万不要在金钱方面与他斤斤计较。这两个方法都是要对他宽松。对他严格的地方也有两个,一个方面对他有礼有节,交往要淡,来往不要密切,书信来往要简单,话不要多说,情感上不要与他有何牵扯;另一个方面要明析是非曲直,如遇到他部下的兵勇与百姓发生纠葛,且又在我们管辖的范围,一定要当面弄清是非缘由,一旦查明,不要有任何包庇,必须严加惩治。总之,对李世忠要做到在金钱、名利方面待他宽松,不与他计较;在礼节、道义方面待他严格,不要有丝毫放松。这四个方面做好了,与他这样的人相处就没有什么困难。”

曾国藩这样做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据说,曾国藩有一次到军中视察,命李世忠前来相见,曾国藩知道此人骄傲,不可一世,因此想挫挫他的威风。李世忠进到帐中,来不及说话,眼见曾国藩表情冷漠、严肃,心里顿时有点紧张。曾国藩开口便列举李世忠做太平军时的种种劣迹,“贪恋美色,喜好酒肉,不受管束,爱财如命……”李世忠见曾国藩一来便掀他老底,心下一片慌乱,顿时乱了阵脚,锐气先去一半。这时曾国藩话锋一转,赞扬其作战勇敢,不怕牺牲,是可造之材。李世忠听到此话,顿时精神一振。一番交谈之后,李世忠对曾国藩是又怕又敬,此后做事收敛了许多。

宽“名利”严“礼义”是曾国藩对一般朋友的处世哲学。曾国藩认为,朋友有远近之分,族亲有密疏之分,在交往过程中应时时把自己放在主动地位,对至亲好友以诚恕待之,对远亲疏友以礼义待之,这样才能做到与人交往不伤情谊。他的这种情谊观念是很先进的。朋友虽然多为人生过客,但是可以感念当时的陪伴与分享,远近亲疏,了然于胸即可。

曾国藩认为对于“黑脸”之人应该以“白脸”相对,就好比五行相生相克,以柔克刚,以缓应急,使不友好的人深受自己的感染,从而转变过来。他写道:“一个省的风气全靠督抚、同道及首府几个人来影响,其他的小官员和士绅都会被他们几个人的言行所影响。”曾国藩为官期间,每天很早起床,天刚亮就和幕僚一起吃饭。一次李鸿章推说头痛不肯起来,让大家先吃,但曾国藩坚持等他,李鸿章毫无办法,也被老师的诚信感动,终于起来,同老师共同用餐。

曾国藩在与人交往中推崇以天下至诚的方法破除天下取巧的方法。他常训诫曾国荃,大意说:左宗棠对弟弟你很关心,弟弟也应该真心地对待他,不可以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反复保留。如果人用伪善之心待你,你用真诚的心待人,时间久了他也会受你的感染变得真诚起来。

人们在相互交往中,最恨虚伪狡诈,可是世间偏有许多人在言行中又重新与它为伍。咸丰八年(1858年)正月初四,曾国藩在给弟弟的信中表达了类似

赤诚之心,器成远大

一个人只有认清自己的心才能知道什么是最值得去做的,什么样的状态是该感到满意的。拥有赤诚之心,才能成远大之器。

一个人没有实力也没有条件的时候,知足常乐是正常现象,但有实力有条件的时候还能够严守自道就很不容易了。

太平军起义爆发后,起义军人湘,曾国藩在家乡训练地方团练,组织湘军镇压起义军。只有研究经学并胸怀大志的王闽运久知曾国藩大名,决定写信将自己的一套经世安邦之策告诉他。王闽运认为《春秋》主旨在于拨乱反正。治经要经世致用,他的致用是将经与术结合起来。他想用纵横之术辅助识时务之人成帝王之业,在乱世,谁能拨乱反正,成大事业,即辅助谁,但又要看准时局变动的趋向,静观事态发展,未到合适的时机,要蛰伏隐退;时机到来,再大展才能。

王闿运认为,能成就大事业的人,既要有满腹经纶,又要有居静不动的修养,为人可进可退。进时,用儒学、儒教使处乱达到升平,推致太平;退时,用老庄的学问,庄子的禅悟人生,去掉忿怨,怡然自乐。他据此问题多次给曾国藩上书,引起了曾国藩的重视。在曾国藩率军与太平军作战期间,王闽运多次来到曾国藩驻地,反复劝说曾国藩与太平军“连横”反清。曾国藩虽对王闿运以礼相待,但对王闿运的意见,他很少采纳,因为他根本没有称王为帝的野心。

1855年王闽运劝曾国藩独立,遭曾国藩严辞拒绝。1860年他又一次来到曾府,极力鼓动曾国藩独立出来,曾国藩只是听着,不发表任何见解,后来用食指蘸杯中茶汁在茶几上涂抹几下。过了一会儿,曾国藩起立更衣,王闽运便站起窥视几上,只看见一个隐隐约约的“妄”字。只此一字就足见其“忠君”之心。

其实,在安庆战役后,曾国藩的下属将领即有劝进之说。安庆攻克后,湘军将领想举行盛大的宴会表示祝贺,遭曾国藩拒绝,只准他们写对联庆贺。李元度提笔写下“王侯五种,帝王有真”,曾国藩一见,当堂撕毁,并厉声斥责李元度。即便如此,其他将领所写的对联仍然不合曾国藩的心意,后来“曾门四子”之一的张裕钊来安庆,向曾国藩呈献一联,联说:天子预开麟阁待,相公新破蔡州还。

曾国藩一见此联,连声叫好,随即传示诸将佐。

曾国藩北上“剿捻”之际,王闿运再次来到曾府,曾国藩心中虽极高兴见他,但想起王闽运前两次“劝进”,心里还是有所戒备。不想王闽运这次前来与前次判若两人,只与曾国藩讨论学问,不论及其他。他对曾国藩说:“公之文,从韩愈以追西汉,逆而难,若自诸葛、魏武帝以人东汉,则顺而易。”曾国藩开始时听得津津有味,越听越不对劲,到后来还是听出了王闽运的弦外之音。原来王闽运还让他做曹操。曾国藩不急不躁,故作不知,王闽运劝谏无效,只得悻悻而归。

三次纵横计不成,王闿运对曾国藩的看法有了根本性的转变,后来王闽运一直抑郁不得志,写下了“纵横计不受,空留高咏满江山”的诗句,可见王闿运对此事一直耿耿于怀。

曾国藩寿诞之日,好友胡林翼来贺,赠联一副:用霹雳手段,显菩萨心肠!曾国藩一见此联满心欢喜,不想胡林翼告别时留一小条在茶几上,上面写着:“东南半壁无主,我公其有意乎?”曾国藩一见惊惧万分,旋即撕得粉碎。

左宗棠也曾有一联用鹤顶格题神鼎山联,联上写道:神所凭依,将在德矣;鼎之轻重,似可问焉!

左宗棠写好这一联稿,请人转交胡林冀,再呈给曾国藩。曾国藩一见,将下联的“似”字用朱笔改为“未”字,原封送还胡。胡见曾的修改,遂在笺末大批八个字日:“一似一未,我何词费!”曾国藩劝石达开降清,石达开便点醒他,说他是举足轻重的韩信,何不率众独立?曾国藩默然无语。

由此可见,曾国藩身为清朝的中兴大臣,手握兵权,有做皇帝的条件而不做皇帝,这与他处事的态度是分不开的。在曾国藩的心目之中,绝无“华夏之防”的种族观念,他只有“地位所赖以立,天柱所赖以尊”的“君,天也”思想,是偏狭的传统守旧思想,他努力地“效劳朝廷,忠君报清”,只是为了争取异族皇帝赐给他高官厚爵及地位而已。

1864年,湘军攻克天京,此时湘军的政治力量与军事力量达到鼎盛时期,湘军的极盛将曾国藩推到了风口浪尖上,十多年来湘军将士南征北战,辛苦奔忙,都应有个好的归宿,当时很多将领都想拥立曾国藩做皇帝,借此享受荣华富贵。而且咸丰皇帝临死的遗言,为“克复金陵者王”。实际上,曾国藩攻克金陵后,仅仅得了个一等侯。

据说,曾国藩率军攻克天京,进入一片狼藉的石头城后,有一天晚上,大约十一点钟左右,曾国藩亲审李秀成后,将领们齐聚大厅想见曾国藩,欲劝他称帝。但曾国藩堵上了众人的嘴。可见湘军的确曾有过拥立曾国藩做皇帝的一幕,在专制王朝,这种非常之举是成则为王,败则诛九族的。曾国藩明知众将的来意,也不说出来,只用十四字联语作答,做到了不违敬、不点破且明意,由此可见他的智慧、谨慎与忠诚。曾国藩放弃称帝的机会,确是怕被后人套上乱臣贼子之名,从而辱没了曾家的名声,自己前半生的修行也会随之毁于一旦。

事实上,每个人时时刻刻都在为自己建造人生的归宿。今天任何一个不负责任的举动,都会成为日后成功路上的荆棘。因此,做事应该把眼光放长远,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凡事有诚,则多一分成的可能。诚意的力量是巨大的,是可以解决坚如金石般的疑难问题的。

古语有言:“莫言儒生终龌龊,万一雉卵变蛟龙。”要想雉卵变蛟龙也并非不可能,不过需要过人的智慧和诚心。

曾国藩的志向就是成为圣贤之人,因此一直坚持潜心做学问,也具备了坚韧不屈的性格,为人有信,待人有诚,治军有方,可以说是数一数二的人物了。

梁启超这样评价曾国藩:

“曾文正者,岂惟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岂惟我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然而文正固非有超群绝伦之天才,在并时诸贤杰中,称最钝拙;其所遭值事会,亦终身在指逆之中;然乃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所成就震古烁今而莫与京者,其一生得力在立志自拔于流俗,而困而知,而勉而行,历百千艰阻而不挫屈,不求近效,铢积寸累,受之以虚,将之以勤,植之以刚,贞之以恒,帅之以诚,勇猛精进,艰苦卓绝,如斯而已,如斯而已。”只这一段就基本概括了曾国藩的不平凡之处,令人看来颇为震撼。接着他又写道:“曾文正者,近日排满家所最唾骂者也,而吾则愈更是而崇拜其人。吾以为使曾文正生今日而犹壮年,则中国必由其手而获救矣。彼唯以天性之极纯厚也,故虽行破坏可也;惟以修行之极严谨也,故虽用权变可也。故其言曰:‘扎硬寨,打死仗。’曰:‘多条理,少大言。’曰:‘不为圣贤,便为禽兽。莫问收获,只问耕耘。’彼其事业之成,有所以自养者也;彼其能率历群贤以共图事业之成,有所以孚于人且善导人者在也。吾党不欲澄清天下则已,苟有此志,则吾谓曾文正集,不可不日三复也。”对曾国藩严以律己、心怀大志的品性更加肯定和赞扬。有这么多的赞美之词对曾国藩而言也属于正常,他的确是一个有志气、有才有力的“完人”。接下来梁启超又对曾国藩带兵之奇发出感叹。还写道:“直至咸丰十年,任江督,驻祁门,而苏常新陷,徽州继之,园左右八百里皆贼地。或劝移营江西,以保饷源;或劝迁麾,以通粮路,文正乃曰:‘吾去此寸步无死所。’及同治元年,合围金陵之际,疾疫忽行,上自芜湖,下迄上湖,无营不病。杨(岳斌)曾(国荃)鲍(超)诸统将,皆呻吟床蓐。堞无守望之兵,厨无炊之卒,而苦守力战,阅四十六日乃得拔事后自言此数月中心胆俱碎。观其与邵位西书云:‘军事非权不威,非势不行。弟处无权无势之位,常冒争权争势之嫌。年年依人,顽钝寡效。’与刘霞仙书云:‘虹贯荆卿之心,而见者以为淫气;碧化苌宏之血,而览者以为顽石。古今同概,我岂伊珠?屈原之所以一沉而万世不复者,良有以也。’义复郭筠仙书云:‘国藩昔在湖南江西,几于通国不能相容。六七年间浩然不欲复闻世事。然造端过大,以不顾生死自命,宁当更问毁誉?以拙进而以巧退,以忠义劝人而以苟且自全,即魂魄犹有余羞。’盖当时所处之困难,如此其甚也。功成业定之后,论者以为乘时际会,天独厚之;而岂知其停辛拧苦,铢积寸累,百折不回,而始有今日也?”

由此不难看出,曾国藩身上已经具备成大事必备的多种素质。凡古今能成大事者,必其自胜之力甚强者也。除此之外,曾国藩的自制与有恒更是让人佩服。少时吸烟和晚起的毛病都在几经挫折后连根戒掉。之后带兵能歼敌收复金陵也同样是精诚之至的精神再现。

曾文正在军,每日必填日记数条,读书数页,围棋一局;李文忠在军,每日晨起,必临兰亭百字,终身以为常。行之有恒,实为人生品格第一大事,欲成大事者,非如此才可成势。

诚恳为人,以求务实

天下事当于大处着眼,小处下手。真正的聪明在于内心的实在,行动切实有效。

梦想曾经远在天边,现实却是近在咫尺。在虚幻与现实之间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曾国藩不是伟人,由于时代的局限,他只是一位封建士大夫,在国与己的选择中更多倾向于后者。他的进德修身的延伸便是既成就自己,也成就别人,其明哲保身的思想依然存在。这些不是因为他的报国目标过于远大而不可行,而是因为在实现远大理想之前要先扫清脚边的尘埃与阻碍。曾国藩虽然以成己成物为治学的中心,但是对为人为己的区别却是很严格的。他认为,治学有为人为己两种目的。

在曾国藩所处的那个时代不乏学问广博的人,他们中的许多人都可以称得上是鸿儒硕学,但其中为别人做学问的人多,为自己做学问的人少。例如曾国藩在戊午十一月的《日记》里就说:“本朝博学之家,信多鸿儒硕士,而其中为人者多,为己者少。”“学者用力,固宜于幽独中,先察为己为人之界,分别明白,然后审端致力,种桃得桃,种杏得杏。未有根本不正,而枝叶发生能自畅茂者也。”

曾国藩所说的为己,不是自私主义而是抓住道理自己坚守,执著而不生他念,虽然功效不明显,但是在日益长进。所说的为人,就是曲就学问而阿谀世故,对别人认为好的事情自己也都认为好,没有自己的看法和主见。虽然看似明确,而实际上每天都有损失。所以他主张做学问的人,先求自身的自立自达,不人云亦云,为自己争取发言权。

他认为每个人都是五官俱备、百骸俱全,然而一旦要埋头治学问,为人而学者,不去实践圣人的做法,而总是追逐大众的喜好,他疲于奔命的一生只不过是为了一些庸人的毁誉,竟然为此死而不悔,这种人可称得上是最愚蠢和没有灵气的人。这观点说明曾国藩是一个不流于庸俗而且有极强进取心的人。他跟自己的弟弟如此谈科名与人生,并不是阻止他们参加科举,而是让他们了解,科场里面有许多虚幻不实的东西,人生意义大于科举,应当尽心于进德修业,努力把自己的每一天过得充实而有意义,这样才不枉此生,不辜负长辈的教诲,才对得起自己和亲人。人生真正的获得不在功名利禄而在于自身的修为与满足。

同类推荐
  • 七分做人三分做事的好情商

    七分做人三分做事的好情商

    本书介绍了思与行、人与我、爱与恨、美与丑、乐与苦、强与弱、富与贫、成与败、张与弛、生与死十个方面的情商,使每个人能够提升了解自己情绪的能力、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激励自己的能力、了解别人情绪的能力、维系融洽人际关系的能力。本书旨在让读者知道情商是影响人生命运的关键性因素以及情商的重要作用,告诫读者开始修炼自已的情商,打造成功人生。
  • 小故事大道理全书

    小故事大道理全书

    经典小故事,人生大道理。做人做事的学问,修身养性的智慧,听1小时的大道理,不如看1分钟的小故事。也许一次回眸,就诠释了生命的决绝与伟大;也许一个微笑,就证明了感动与真诚的存在;也许一抹阳光,就彰显着生活与自由的精彩。“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那些博大精深的内涵往往孕育在最简单、最常见的事物中。真正有智慧的人能从小细节中看到大景观。从小事件上总结出真智董,从小故事里悟出深道理。
  • 女人30+保鲜攻略

    女人30+保鲜攻略

    本书分别从心态、感情、家庭、事业、人际、情绪、生活、气质八个方面告诉30岁以上的女人,如何永葆青春的魅力、如何以健康的心态面对生活和工作,如何用理性的方法经营自己的家庭和情感。如何做一个知性而活得漂亮的女人。
  • 实用小生意致富经--180种快速盈利的小生意

    实用小生意致富经--180种快速盈利的小生意

    这是一本帮您怎样做小生意、以小钱赚取大钱、用智慧积累财富的书。本书的上篇,全面而深刻地分析了小生意可以带来大收益,阐述了小生意经营者如何准确定位,运用独特的经营策略和技巧,不断地发展和壮大自已,从而达到做大生意、赢大利润的目的。本书的下篇,分门别类地向读者着重推介出180种快速盈利的小生意,具体而细致地分析了这180种小生意的市场前景、投资方法和利润预测。本书的内容及分析是深刻而实用的。但愿本书对广大的小生意经营者有所帮助,从而使大家在新的世纪里,有所作为,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
  • 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作为一名集团老总,我很认同这本书的观点,即: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在工作中,我们都曾遇到过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和问题,这时候,有的人积极地想办法去解决问题,而有的人则去寻找借口,逃避责任。于是,前者成为了成功者,后者沦落为失败者。同样,我也经常对我的学员和客户说:成功必有方法,失败必有原因。
热门推荐
  • 姑娘为何不开心

    姑娘为何不开心

    各种各样的的小故事,什么类型的都有,以古风为主~新文求支持!
  • 师兄太妖艳

    师兄太妖艳

    "我们家的师兄实在太妖了,我们都没女朋友了。"数个弟子哭诉说。"你们还要女朋友?你们自己都被掰弯了。"某个大师兄鄙视。文中会有一些歌,有的作者自己编的。作者喜欢江湖古典类型的。可能有点土。不喜勿喷可提意见。
  • 秦时天行之江湖依旧

    秦时天行之江湖依旧

    “七国的天下,我要九十九。”战国无双,七国争锋,韩国,的确弱小……“天行与秦时之间不过数载,你能改变什么?”“你难道没听说过吗?天地之间的无形之力,也在无形中改变着天地。”“蝼蚁之势,如何改变巨象的步伐?而你又会改变什么?”“我要改变的,是我能改变的!既然生逢乱世之中,改变不了这乱世之事,那我就跟他们比比,谁能让这个世界,更乱!”“愿我归来之时,江湖依旧,物是,人亦是!”
  • 我有一个骰子

    我有一个骰子

    不好意思,我不是有意的。我也不像掺和进来啊。你们就是欺负我,为什么谁的修为都比我高啊。你的修为怎么怎么提升的那么快啊。为什么身边到处都是大佬啊。自卑ing
  • 我的职场日常

    我的职场日常

    任鹏飞是茫茫职场中的一员,和大多数上班族一样。但是直到有一天……书友QQ群:773754143
  • 总裁轻点吻:你好,小甜妻

    总裁轻点吻:你好,小甜妻

    白络欢与黑御行分手时,他要求,三年内不许嫁人、不许恋爱、不许与人暧昧。半个月后,一袭盛装的她手挽着炙手可热的当红小鲜肉在镜头前宣布,“我喜欢长的好看、嘴巴甜的可爱男人,欢迎一切以结婚为目的的未婚男士来追来撩。”一小时后白络欢被前男友壁咚在角落:“你把镜头前的话重复说一次。”她壮着胆子重复了一次,他心黑手狠的让她明白了何谓惨烈。
  • 三千世界之仙踪

    三千世界之仙踪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 呆萌小青梅:皇甫少爷请接招

    呆萌小青梅:皇甫少爷请接招

    韩沫刚出生就已经被皇甫家和自家父母连哄带骗的住到了皇甫家,一住就是8年,直到皇甫夜高中出国留学。2年过后,皇甫夜再次归国,而韩沫却已经忘记了当年的那个约定……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易烊千玺:不曾说过爱你

    易烊千玺:不曾说过爱你

    我不敢开口对你,我怕一开口就会流泪。(切勿上升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