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884300000022

第22章 书与插图

昨日的世界

汪家明

现在我们知道,茨威格是欧洲二十世纪上半叶最优秀的小说家之一,他还曾是一九三。年代以前在德语国家拥有最多读者的作家。可是在那以后,几十年里,无论在欧洲还是东方,他销声匿迹,整一代人不知茨威格为何人。在欧洲,起于纳粹的对他的书的禁令:在中国,则因极左思潮把他的小说列为‘靡靡之音”。直到一九八一年.茨威格诞辰一百周年.好像是突然间.人们记起他来.德国费舍尔出版社陆续出版了他的全部作品,中国出版界也有响应。

茨威格的代表作是中短篇小说《灼人的秘密》、《一位陌生女子的来信》、《热带癫狂症患者》、《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象棋的故事》和长篇小说《同情的罪》。他一生中最信服的朋友是弗洛伊德,深受弗氏精神分析学的影响。

罗曼·罗兰曾说,茨威格是一个‘灵魂的猎者”。他计划写一组‘链条小说”,每一部都由多篇小说组成。第一部《初次经历》

通过青春萌发期儿童的眼睛来看被情欲所左右的成人世界.这个世界充满了“灼人的秘密”;第二音部《热带癫狂症患者》展示的是由情欲所控制的成年男女的心态,它们在潜意识的驱使下犯了所谓的“激情之罪”;第三音部《感情的混乱》的主人公都是已经沧桑的中年人,茨威格的关注点是这些人物在遭到意外打击时心灵的震颤和潜意识的流动过程。

《灼人的秘密》讲述一位寻花问柳的男爵,为了接近正在度假的少妇,而和她的小男孩亲近,赢得孩子狂热的爱。孩子看到母亲避开自己和男爵在一起,十分不解乃至嫉妒,没想到男爵和他母亲一起欺骗他。他吃惊地发现:男爵和自己好,原本只是为了接近母亲。友情被利用的义愤使他丧失理智,他以超常的勇气跟踪他们,和他们展开心理战,为制止他们亲热而攻击男爵。过后母亲要他写信向男爵道歉,他与母亲争执,慌乱中打了母亲并愤然出走,独自乘火车回到祖母家。母亲随后赶到。父亲盛怒,问其原因,母亲暗地里以手势哀求他保守秘密。他感动于母亲的信赖,没有说出真相。母亲从此断了风流的欲念,他也好像突然长大了……整部小说几乎就是弗洛伊德的研究报告,儿童心理的发展、转变、突进都极典型。

《一位陌生女子的来信》的故事很伤感:十三岁的维也纳少女暗恋邻居、青年作家亚尔,后随母亲搬家去了另一个城市,但她一直在心里爱着亚尔,买了他的全部着作,在报上寻找他的行踪。五年后她重返维也纳,每天到他窗下等候,被他误认为卖笑女郎。两人度过了三个良宵,亚尔有事离开维也纳。从此他们再未见面,这三夜给她留下了一个儿子。她一个人默默承担着一切,直到他俩的儿子得病夭折,她自己也身患重病即将辞世,才写下这封没有具名的长信,讲述了这个动人的故事。我还记得初读这篇小说时的感受,那种一见倾心、不求回报、如飞蛾扑火般的爱,在茨威格的笔下展开得多么充分、婉转、字字干钧而又凄美万分啊!说它惊心动魄,也不为过。怪不得高尔基读后给茨威格写信说:“其动人的诚挚语调、对女人超常的温存、主题的独创性以及只有真正的艺术家才具有的奇异的表现力,使我深为震动。读着这篇小说我高兴地笑了起来——您写得真好!由于对您的女主人公的同情,由于她的形象,以及她悲痛的心曲.使我激动得难以自制.我竟然毫不羞耻地哭了起来。”

《同情的罪》是茨威格小说里最长的作品,译成中文约十二万字,从篇幅上可以说是小长篇,但以我之见,无论社会生活的广度还是思想的深度,它都不具备一部长篇小说的要素。从故事本身讲,与茨威格的其他小说没什么特别不同,只是写得更充分、更细致而已:轻骑兵少尉第一次到富有的地主家做客,冒失地请主人的女儿跳舞,殊不知那女孩儿腿有残疾,闹了一个大误会。双方都怕无意间伤了对方的自尊心,结果很快成为朋友。少尉因为同情这个漂亮的少女,加之全家人热情欢迎他来做客,总是把他奉为上宾,所以来得很勤。结果少女爱上了他。当他明白这一点时,已经晚了。在他那个骑兵队里,如果他与这个姑娘结合,就会被视为贪图财富,出卖自己。偏偏他优柔寡断,在同情心的促使下举棋不定,而这少女是一个刚烈性子,无法接受同情,如果得不到真正的爱,宁愿选择死。故事就这样一直被推到波峰上,悬在半空中,最终少女从高台上飞身而下。这是茨威格描写情欲的心理分析小说的最后一篇。一九三七年十一月,茨威格在给弗洛伊德的信中说:“我在写一本心理小说,描述那种不愿作出最后牺牲的不彻底的同情,它远比暴力更致人死命。这是回归到您的世界。”

《象棋的故事》在茨威格的小说中可说是另类。一位象棋世界冠军乘船去阿根廷参加比赛,在船上遇到一位无名棋手.那棋手走第一步时,就预见到后面十几步的走法,所以,离“将死”对方还有许多步,他就宣称“赢了”,而世界冠军苦思冥想后,只能承认失败。可是下第二盘时,他已不能忍受世界冠军每步棋看十分钟的做法,在焦急等待中,精神错乱了……原来,此人曾被纳粹逮捕,为了逼供,纳粹用了一种特殊的方法:把他关在一间几乎是真空的屋子里,听不到、也看不到任何东西,久而久之,这种绝对的孤独和空虚使他精神快要崩溃了。在一次例行提审时,他从候审室墙上挂的大衣兜里偷了一本书,一本有一百五十盘对局的象棋谱。百无聊赖中,他按照棋谱在心里对局,最后把一百五十盘对局倒背如流。在新的空虚中,他发明自己跟自己对弈,既做黑方,又做红方。然而,后来无论是哪方赢,他都生气,终于引发了精神分裂……出狱后,医生嘱咐他再不可下棋。

茨威格的小说构思都很奇特。《热带癫狂症患者》中的医生要挟请他打胎的清高女子.女子拒绝他的条件离去后.他却死死追随,直至付出生命;《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中极有教养的中年女人为了挽救素昧平生的年轻赌徒,居然以身相许;《看不见的收藏》中失明的收藏家,不知道家人为生活所迫已经将他的藏品卖光,领着古董商去只剩下画框的仓库,自豪地介绍一件件已经不存在的杰作……他把小说的场景和情节压缩到极为单纯的空间,既不承担深刻的思想,也不反映社会和历史.全力刻画人心灵深处隐秘的情感和欲望。也许这就是他的小说能够跨越时代的原因?

茨威格在写作艺术上是下了苦功的。

年轻时他接受朋友的意见,通过翻译外国大作家的作品来练笔:后来他又通过写传记的方式接近心目中的大师。为此他差不多用了两年时间翻译比利时诗人维尔哈伦的作品,足有三大卷;他写了《三大师:

巴尔扎克,狄更斯,陀思妥耶夫斯基》、《与魔鬼搏斗:荷尔德林,克莱斯特,尼采》、《三作家:卡萨诺瓦,司汤达,托尔斯泰》、《精神疗法:梅斯默尔,玛丽·贝克尔一埃迪,弗洛伊德》等一系列的传记作品,最终,他的传记作品字数远远超过了小说作品,成为世界公认的杰出传记作家之一。他的传记作品注重客观叙述,而不在乎所谓重大主题,至今还有着众多读者。

茨威格那个时代的欧洲艺术家.尤其是他这样的犹太作家,命运都很坎坷。他生于一八八一年的维也纳,一生中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俄罗斯革命、希特勒的反犹运动、第二次世界大战。他与弗洛伊德、里尔克、罗曼·罗兰、托马斯·曼、高尔基等交往很深,与他们共同经历着现实生活的大起大落,经历着精神世界的欢欣和哀伤。尽管谁都不愿意经历这样的艰难时世,但不可否认正因此造就了这些艺术大师……然而,这代价是否太大了?

一九四二年二月二十二日夜里,为躲避法西斯迫害而流亡巴西的茨威格写下绝命书后,与妻子吞药自杀。在这封冷静的绝命书中,他写道:“年过六十,要想再一次开始全新的生活,这需要一种非凡的力量。而我的力量在漫长的流浪岁月中已经消耗殆尽。所以,我认为最好是及时地和不失尊严地结束这个生命,结束这个认为精神劳动一向是最纯真的快乐、个人的自由是世上最宝贵的财富的生命……我向我所有的朋友致意!愿他们在漫长的黑夜之后还能见得到朝霞!而我,一个过于性急的人先他们而去了。”

关于茨威格的自杀,历来有多种猜测。其实最重要的原因来自与他一生若即若离的忧郁症。作为一个视精神劳动为最高快乐,视个人自由为最宝贵财富的人,他用母语写的文章已经没有人能读到,他有家不能回:他特别看重友情,可是他视为精神依靠的朋友们相继离去:高尔基死于一九三六年,弗洛伊德死于一九三九年,托马斯·曼、罗曼·罗兰已经年老并疏远:他仍爱着前妻,但已有新妻……这一切对他敏感的心灵无疑是严酷的打击。他深感已了无生趣。一九四一年春夏之交,他突然决定开始写早已打算的回忆录,几十万字的一本书,仅用了一两个月就完成了。起初的题目拟定为《岁月已逝》、《无法追回的岁月》等,后定名为《昨日的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其实这也是他的绝命书,他以最后的精神力量向昨日告别,向自己的人生告别。

我是在一九八二年接近这位艺术家的,并把最初得到的两种集子(沉樱译的《同情的罪》、高中甫等译的《茨威格小说集》)作为枕边书,与《战争与和平》、《约翰·克利斯朵夫》、《博尔赫斯短篇小说选》等放在一起,读了许多遍。我认为这是人性揭示的极致了。我甚至对两种译本做了细致比较(其中有9篇是相同的),发现,沉樱的译本似更精妙,比如《一位陌生女子的来信》,百花版译作《巫山云》;信的首句,沉樱译作“你,永远不知道我的你”,百花版则是“你,和我素昧平生的你”:当故事中的“他”对陌生女子来信感到好奇后,沉樱译“一直读下去”,百花版则译作“开始念道”……两种翻译之间的感情强度是不一样的。这篇小说还有人译作《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沉樱认为,“一个”和‘一位”有尊敬程度的区别,“女人”和‘女子”则有已婚和未婚的区别。茨威格是怀着对这位痴情女子十分尊敬和同情的感情写作的,沉樱也是以这样的感情来翻译的。

二〇〇八年底,我又得到人民文学出版社“名着名译插图本”丛书中张玉书译的《斯·茨威格中短篇小说选》,其中的二十幅插图显然出自不同画家,有现代风格,也有传统风格,但都让人喜欢。这样我就有了三种茨威格小说的译本了.此外还有他的传记作品五六种。然而,在写这篇文章时我才发现,即使到了今天,我们对茨威格还是缺乏了解。在中国,茨威格从来就不是一个轰动的作家,他的作品的传播似乎无声无息——不过,可以说无声胜有声。

同类推荐
  • 降低飞翔的高度

    降低飞翔的高度

    思维能力是各种能力的核心。思维包括分析、综合、概括、抽象、推理、想象等过程。我们应通过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得出、模型的建立、知识的应用等培养思维能力。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不但要学到知识,还要学到科学的思维方法,发展思维能力。
  • 俄罗斯学(第一辑)

    俄罗斯学(第一辑)

    俄罗斯在经历了二十年社会转型的急剧动荡之后,其政治态势已基本稳定,其经济形势已开始复兴。然而,细观其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转型和态势,却尚未完成“复兴”和“软着陆”。用中国学术界熟识的词汇——“史学危机”、“哲学贫困”和“文学疲乏”来形容俄罗斯学术界曾经面临并至今仍未终结的状况似乎不为过。俄罗斯学术界路穷思变,力图从俄国学术文化传统、苏联学术经验和教训中汲取“营养。
  • 美国种族简史

    美国种族简史

    作者用大量的史实、数字,深入浅出地讲述了各个种族在美国的奋斗史、文化史,包括爱尔兰人、德国人、意大利人、日本人、犹太人、华人、墨西哥人、黑人、波多黎各人等。
  • 大学竞争论

    大学竞争论

    本书分为理论篇、本体篇和谋略篇,共七章,内容包括大学竞争的发展论、大学竞争的环境论、大学竞争的理念和制度论、大学竞争的质量论等。
  • 男孩女孩青春期教育系列-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男孩女孩青春期教育系列-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品德,即德性、道德品质,亦即个人的道德自我、道德人格。因此,品德是道德行为者的心理特征、内心状态。从字源来看,也是如此:德的基本部分是右半部,从直从心,古代写作“惪”,指一个人的内心状态。品德是个体道德行为所表现的心理特征,更确切地说,是个人在长期的、一系列的道德行为中表现出来的稳定心理特征。黑格尔说:“一个人做了这样或那样一件合乎伦理的事,还不能就说他是有德的;只有当这种行为方式成为他性格中的固定要素时,他才可以说是有德的。”因此,我们不能因为一个人做了一两次好事便说他品德好;同样也不能因为做了一两次坏事便说他品德坏。
热门推荐
  • 宇宙无敌超强混子

    宇宙无敌超强混子

    行走万界,专业拯救迷途少女,好事做尽坏事做绝!不要问我是谁,我叫红领巾!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主母万福

    主母万福

    最后,谈玉才明白,自己身边的男人并不是什么无用的纨绔子弟,而是个扮猪吃老虎的大灰狼。
  • 至尊公主的王子

    至尊公主的王子

    她,冷漠无情。她,可爱动人。她们是黑道的佼佼者。他,冷酷霸道。他,花心温柔。他们是黑道的传奇人物。她(他)们在一所贵族学院相遇,会檫出爱情的火花吗?
  • The Water-Babies

    The Water-Babie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与君书:故梦旧影不相逢

    与君书:故梦旧影不相逢

    或许我不曾被你深爱过,可我却真真实实的深爱过你。幺星笑眼盈盈的看着夜空,与坐在她墙头的少年说道:“你不知这天上有多少颗星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格星,那是人在天上的启示。我不知你遇见我时是怎么样的心情,可我知道,我遇见你时,我的命格星像心脏一样扑通扑通的闪着,所以这是心动。而且,这心动,一生只有一次。”
  • 奇异怪象的故事

    奇异怪象的故事

    童话是世界儿童文学中永不凋谢的花冠,是与我们少年儿童捉迷藏的小朋友。童话奠定了我们的人生基础,影响着我们的一生。因此应该把那些名篇珍品传给后代,陶冶后代。
  • 神人绝

    神人绝

    天赋神力的少年与世界有着说不出的疏离感,故此自名为苏离,踏上修炼路后种种谜团包围着他 记不住内容的道经……大陆上为何最高只有九级?九级之上到底是什么?残破的祭坛……荒芜之地上的存在……那断掉的路……
  • 王俊凯你还要我怎样

    王俊凯你还要我怎样

    这是恩怨情仇,王俊凯一个总裁,无人能敌。却载到在一个女人手里。王俊凯,你还要我怎样?你是我王俊凯这辈子永远的女人。他的霸道,一步步逼近她。直到有一个红色本本到她手里。
  • 祝你幸福呀

    祝你幸福呀

    第一次写小说,只是想用这种方法记录下对我来说最真挚的那段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