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968900000006

第6章 逆境与顺境(1)

一个人能否取得人生的成功,起决定作用的还是自己,无关顺逆。

逆境与顺境是人生过程中所处的两种迥然不同的境遇。如何度过人生旅途中的逆境或顺境,首先要解决如何正确看待逆境和顺境的问题。

英国著名哲学家培根说:“超越自然的奇迹,总是在对逆境的征服中出现的。”与他同国度的著名浪漫主义诗人拜伦也认为:“逆境是达到真理的一条通道。”的确,古今中外许多杰出人物的实践证明,逆境有利于人生的成功。

我国古代文学家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就有这样一段精辟的论述:“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足,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另外,我们还可以列举出许多在逆境中奋发成才的典型范例。比如,19世纪丹麦作家安徒生幼年以棺木为床;我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寒冬噎酸齑,雪夜围破毡”。西班牙著名作家塞万提斯的小说《唐诘·诃德》就是在一张破桌子上写成的。进化论的创始人达尔文,俄国文学家高尔基等人的生活都曾极为艰苦。

逆境可以造就人才,这是勿庸置疑的道理。但是,逆境对于人才的发现、能力的发挥有利也有弊。并不是所有的逆境都可以造就人才,也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在逆境中成才。逆境中的苦难,磨练了人的意志,造就了一批伟人豪杰,于是很多人便产生了对逆境的崇尚。然而,逆境并不是造就一种积极人格的充分条件,有的人怀才不遇,处在逆境困苦中,没有任何改变现状的动力,看不到任何改变和走出困苦环境的机会和希望,于是,他们认命了。

可见,逆境对摧残人的身心,瓦解人的意志的魔力是很大的。它给人们造成的不同程度的人生悲剧要比因此带来的积极结果要多得多。

人在逆境中承受压力的能力不是无限的,而是有限的。当环境压力开始“压”得你“憋”不过气来的时候,或者失去了一切人身自由,失去了一切前途和希望的时候,不“垮”下来的人是极少的,而且在这样的境遇中能够有所作为甚至大作为者更是凤毛麟角。这也正是这种人的伟大之处,也正是伟人之所以不多的原因之一。因为不同的环境对人们的作用是不同的,使当事者付出的代价也不相同。要想在逆境中站起来,走出去,就像逆水行舟,比顺流而下要艰难得多,吃力得多,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更要多几倍、几百倍,甚至上千倍。意志稍有衰退,力量稍有不足,就可能被汹涌的波涛“击退”。以致淘汰。人生在世,说实在,没有人乐意在逆境中生活,即使在逆境中也都要想方设法、竭尽全力摆脱它、改变它。逆境对于成才与成就的益处之所以为一些过来人所推崇,是因为在人生的旅途中,逆境往往多于顺境,这对涉世不深的青年人是一种经验之谈,使他们在遇到逆境之前有一定的思想准备和心理准备。

相对逆境来说,顺利的境遇,如优越的地位、充裕的财富、舒适的生活等,是人们所向往与追求的。一旦拥有它,或部分拥有它,对个人来说是好事,并不是坏事。它同样可以造就人。德国大文豪歌德,一生物质生活优裕,人生状态平稳,尽管没有逆境的“磨练”,却写下了一系列传世之作;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契诃夫,一生过着安定的小康生活,无论小说还是戏剧都硕果累累。在当代社会,在顺境中出成果的文学家、科学家更是不胜枚举,如女作家冰心、张爱玲;科学家如杨振宁、贝聿铭等都是在优越的生活环境和安定的社会环境中创造令人瞩目的成果的。

但是,历史和现实的经验又告诉我们,顺境可能使人削弱动因刺激,丧失进取目标。尤其是从逆境走人顺境之后,由于各种物质享乐的诱惑,各种愿望的满足,环境压力的减少,人的惰性就会逐步抬头,容易使人贪图安逸,知足而乐,不思进取。古往今来,一些纨挎子弟、浪荡公子大都是顺境中的“宠儿”。满清的腐败、衰落的八旗子弟便是最典型的例证。他们“惟知鲜衣美食,荡费财资,相习成风,全不知悔”。曾国藩在反复告诫其亲属子女的家书中说:“凡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处境太顺,无困横激发之时,本难期其长进”。

由此看来,顺境同样有许多不利于人生的因素。成功、富有、舒适一直是大多数人追求的人生目标,而有的人一旦得到它,就乐不思蜀,好逸恶劳,甚至坐吃山空。一旦衰落之后,颀,境就成了逆境,逆境反而成了顺境。因此,人一旦功成业就,进入顺境,便要迅速寻找新的压力、新的刺激和新的目标,有居安思危的紧迫感,不断进取的事业心,戒骄戒躁的自制力。培根说:“幸运所需要的美德是节制,而逆境所需要的美德是坚忍,后者比前者更难能。《圣经》中的《引日约》启示人们通过顺境赢得幸福,而《新约》则启示人们通过逆境争取幸福。”

古今中外,许多人生成功者,大都经受住逆境和顺境的考验,无论身处何境,环境如何变迁,都能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始终坚持矢志不移、锲而不舍的人生追求。

英国著名科学家法拉第在多次经过逆境的磨练之后,一生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发现。到了晚年,他得到崇高的地位和财富。仅各国赠送的荣誉头衔就达九十七个。不少人还提议他当皇家学会会长,维多利亚女皇也要授予他爵位。但他都谢绝了,仍然愿意当个平民,像过去一样不知疲倦地工作,直到走完自己的一生。

许多事实证明,能够战胜逆境的人,不一定能够走过顺境;能够走过顺境的人,也不一定能够战胜逆境。顺境与逆境,都是外因条件。一个人能否取得人生的成功,起决定作用的还是自己,无关顺逆。这正如李白在《送友人人蜀》一诗中所说的:“升沉应由己,不必问君子。”

有为与无为

要做到无为,首先要有为;没有无为,也就无所谓衣为。

有为与无为,是老子思想中的一个重要命题。如何处理好二者的关系,老子的态度十分明确,那就是“无为而无不为”。这句话看起来似乎自相矛盾,其实它包含着丰富的哲理,能使人感到道家思想在为人处世方面客观冷静、顺其自然的远见卓识。所谓“有为”,一般来说,就是有所作为,这是人生的理想和目标。许多人都想干出一番事业来,但为什么有的人却是事与愿违呢?为什么有的人拼命努力,吃苦耐劳,却枉费心机呢?为什么有的人动机很好,但效果却适得其反呢?原因是多方面的。总的来讲,可能是在哪个方面违背了自然发展规律。因为很多事情都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因势利导,才能如愿以偿。并不是你想有所作为就能有所作为的,想达到目的就能完全达到的。有时,反而会出现“有心栽花花不红,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情况。因此,老子主张“无为”。

所谓“无为”,并不是“不为”,不是躺倒在床上,听天由命,或无所事事,什么也不干。表面上看,老子的“无为”是消极的处世态度,其实有着积极的“精神内核”,就是不要凭个人主观意识去干扰事物发展的规律,更不要违背自然发展的规律去刻意追求什么,这样反而会有所作为,最终达到“有为”的目的,或“有为”难以甚至不能达到的目的。

老子的“无为而无不为”,实际上辩证地说明了无为与有为的关系,从字面上理解,就是通过“无为”来达到“有为”。无为是手段,是有为的权宜之计;有为是目的,是无为的发展趋势。

中国古代一些贤明君主,如汉高祖刘邦、汉文帝、汉景帝及其以后的唐太宗等,都受过老子“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影响,而且把它作为治国之策,取得了明显成效。汉高祖刘邦当了皇帝之后,对于秦的“二世而亡”很是警惕,他要士人陆贾总结秦朝在内的历代兴亡的经验教训。陆贾写了十二篇论文,认为“事逾烦,天下逾乱;法逾滋,而奸逾炽;兵马逾设,敌人逾多。秦非不欲而治,然失之者乃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故也”。提出了“无为而治”的思想。后来“无为而治”成了吕后、文帝、景帝的政治指导思想,并出现了国泰民安的文景之治。

在人生中,我们也会见到这种情形:你越想得到,越是得不到;你越想这样,却越这样不了;你越怕那样,反而越那样。你若采取“无为而无不为”的态度,就会收到应有的效果,达到预定的目的。三国时的刘备一直胸怀振兴汉朝大业的鸿鹊之志。但他在没有形成气候时,不像杨修、张松、祢衡他们那样心气浮躁,只想有所作为,结果反而没有什么作为,而是韬光养晦,不显山露水,安心做自己的菜农,不给人以加罪的口实。一旦时机成熟,他便如鱼得水,成为一代豪杰。

在生活中,有的年轻人,尤其是有一定聪明才智和专长的年轻人,由于不懂得无为与无不为的辩证关系,一走进社会,就想有一番大的作为,凭着一时的热情和冲动,或恃才傲物,或毕露锋芒,或猛打硬拼,结果大多力不从心。铩羽而归之后,便心灰意冷,收刀人鞘,再也无所追求,变得无所作为起来,这样的无为,并不是老子所说的无为,而是一种消极的、悲观而没有出息的无为。真正的无为,是一种积极的,而平静的进取,其攻势并不凌厉,但有着潜在的推动力量。

美国有一家令世人瞩目的科研机构贝尔实验室,其负责人曾是一位叫着陈煜德的博士,他是一个有着中华民族血统的美国人,大概受了老子思想的影响,在科研管理中特别崇尚老子的无为主张。他的办公室里挂着一张“无为而治”的条幅,下面加了一段英文注释:“最好的领导者时时不忘帮助下属,但又不让下属觉得离不开他。”他在谈到其治所经验时,说:“领导者的能力表现,就是在领导别人的时候,使别人感觉不到领导的干预;研究所的一切工作都是在你的领导下迈进,但所里的人又能感觉不到你的存在。”可见,无为不仅仅是为人处事的一种方法和策略,更是一种明智的人生态度、一种崇高的人生境界。

一个人有所作为,并不在于表面形式,主要在于实质内容。表面上轰轰烈烈的人,并不一定有所作为;表面上平淡无奇的人,反而可能有所作为。

有的人一心想有所作为,喜欢正面进攻,喜欢暴露自己,因而往往容易成为众矢之的,进取的阻力当然要大得多,而一旦有所作为之后,又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有所作为,四处夸耀,确实令人讨厌,也容易遭人嫉恨。

有的人也一心想有所作为,但采取的是迂回战术,喜欢另辟蹊径,不愿暴露自己,即使已经有所作为了,也不炫耀卖弄。

要做到无为,首先要有为,即有理想、有抱负、有具体的目标;没有“有为”,也就无所谓“无为”。无为是有为的基础上的无为。

要做到有为,最好是无为,无为不仅是一种治国的方略,也是一种处世的良方。

进与退

成功的人生历程,进中有退、退中有进。

一般来说,一个奋斗者的人生轨迹大多不是直线,更不是循环线,而是呈螺旋式或波浪式的前进状态。这种状态往往表现在进退之中。这是一切事物发展的规律所决定的。一方面。事物发展的总方向是前进、上升的运动,另一方面,事物发展的具体道路又是迂回曲折的。

著名美学家朱光潜说:“正路并不一定就是一条平平坦坦的直路,难免有些曲折和崎岖险阻,要绕一些弯,甚至难免误入歧途。”正因为如此,进和退是人生旅途中常有的现象,大可不必为一时的曲折、退却所吓倒,只要你有顽强的进取精神和奋斗目标,善于顺应事物的发展态势,不管人生之路怎样曲折迂回,即使是出现暂时的停止或倒退,也都不可能改变你向前发展的总的趋势。

路有直曲,人有进退。

纵观许多伟人和成功人士的人生历程,都是在进中有退、退中有进的道路上走过来的。一代伟人邓小平在“文革”期间曾三次被打倒,在人生的低谷中,他不气馁丧志,最终走向了人生的巅峰。美国第十六届总统林肯年轻时的人生理想是在政治上有所发展,然而,在他大半生中的十一次重大的奋斗进取中,有过九次被命运“击退”的记录,只有两次取得成功,而第二次也就是最后的一次成功就是如愿以偿地当选为总统。爱迪生研究有声电影正有所进展时,一场意外的大火,将他所有的资料和卡片烧成了灰烬,他的发明创造几乎退回到了原地。后来,他凭着顽强的毅力,从头开始,终于为人类发明了第一部有声电影放映机。

人生奋斗,永往直前(进)只是一种愿望,实际是不可能的。如果永远“进”,也就无所谓“进”。进与退是对立统一的。在进退中交替前行是人生发展的基本规律。因为事物的发展要经过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三个阶段。所以,每一次“退”都是一次“扬弃”,它使人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保留和发扬其中积极的东西。每退一次,都会把自己推向更高的发展阶段,并为进一步发展提供条件,开辟道路。

唯物辩证法讲的前进性,包含着曲折和迂回,曲折迂回体现了前进性。进,包含着退;退,体现了进。没有退就不可能进,因为前进中必经曲折和迂回,发展是退和进的统一。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人生的奋进中,既要对前途充满信心,又要头脑清醒,看到前进道路上的艰难曲折;既要估计到可能的艰难曲折,又要努力避免人为地造成反复。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毛泽东常用这种“以退为进”的哲学思想指导军事。胡宗南进攻延安时,不少部队指挥官主张拼死保卫延安这块圣地,不让它落入国民党军队手中。毛泽东却主张退却,把延安让给国民党,然后采取“蘑菇战术”,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他当时说的一段话,对于我们如何正确处理人生中的进与退有着深刻的启示:“关于丧失土地总是常有这样的情形,就是只有丧失才能不丧失,这是‘将欲取之必先与之’的原则。如果不丧失的是土地,而取得的是战胜敌人,加恢复土地,再加扩大土地,这是赚钱的生意。市场交易,买者如果不丧失金钱,就不能取得货物;卖者如果丧失货物,就不能取得金钱。革命运动造成的丧失是破坏,而其取得的是进步的建设。睡觉和休息丧失了时间,却取得了明天工作的精力。”结果,在退出延安的一个半月中,西北解放军以不足三万人的兵力与多自己十倍的国民党军队从容周旋,三战三捷,消灭胡军一万四千多人。以退为进,就像用拳头打击对方,先得缩回拳头才有力;就像射箭,必须向后拉弓,才射得远,射得有力。退,是进的前提,是退的目的。

功成身退是一种人生智慧,也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战国时,范蠡辅佐越王消灭了吴国,报了昔日的亡国之仇。当越王勾践准备大赏功臣之际,范蠡却悄然隐退。他从冷酷的历史中总结出了一条道理:“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于是,携着自己心爱的知己,荡舟五湖,平安地度过了余生。他成了历代功臣效法的典范。

同类推荐
  • 工作不满意你该如何离职

    工作不满意你该如何离职

    如果把职业比作一场游戏,那希望每位劳动者在本书的帮助下,既保障自己的权益不受损害,又能不断增强自己的职业管理能力,从而尽情享受职场游戏的快乐!我国的就业形式日益严峻。每一位劳动者都可能遇到来自职场中的危机和挑战。我们如何才能顺利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并且自如应对危机和挑战呢?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和用人单位内部的规章制度便是我们职业发展的保障。国家已颁布的一系列劳动法律法规是职场规则的底线,也是劳动者处理职业问题,规避职业风险,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基础保障;用人单位内部的各项规章制度与管理措施是劳动者具体工作中的职业规则,也是劳动者职业发展的环境。
  • 让学生拓展思维的66个故事

    让学生拓展思维的66个故事

    励志就是勉励自己勤奋向学,集中心思致力于某种事业。志,就是心愿所往,心之所向,是未表露出来的长远的打算。汉代班固《白虎通·谏诤》里“励志忘生,为君不避丧生”的话,讲的就是这个意思。励志是一门学问,这门学问应该从小学起,终生不辍。
  • 员工诚实守信教育读本

    员工诚实守信教育读本

    本书共分八章,主要内容包括:诚实守信是最重要的品德;职场有浅滩,诚信是通行证;职场多坎坷,诚实为你铺路;笑傲职场,诚信铸就威严等。
  • 别为小事生气

    别为小事生气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尊重别人是一种美德,“敬人者,人恒敬之”,尊重别人,自然会获得别人的好感和尊重。宽容是一种高尚的人格修养,一种“宰相胸襟”,一种大将风度。一点宽容会让别人感动一生,一点爱意会让别人温暖一生,一句祝福与鼓励的话语会让别人幸福一生。关照别人就是关照自己;伤害别人就是伤害自己;宽容别人就是宽容自己。以理智和豁达去化解矛盾,我们才能赢得别人的尊敬和理解。做一个心胸开阔的人,我们将赢得美好的人生。
  • 书信礼仪

    书信礼仪

    本书介绍书信的格式、称呼、常用语、贺卡、电子信函、网上冲浪等相关礼仪。
热门推荐
  • 超级细胞掌控

    超级细胞掌控

    美联邦强烈抗议,关于联邦最高法院做出的反垄断最终裁决,请某生物公司尽快接受相关处罚,共享生物技术,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全人类发展进化作出应有的贡献。欧委员会严正抗议,欧洲法院已针对某尖端生物公司展开反垄断调查,他们的行为严重违反了公平竞争的原则,请自觉开放核心相关技术,促进全人类共同发展。俄联邦正式提出,近期将针对某生物公司是否违反俄罗斯联邦贸易法规展开范围更为广泛的调查。华夏呼吁相关各方一定要冷静对待此事,应该考虑到在情急之下作出的任何仓促行动或决定可能产生的影响,一切应在维护人类和平与稳定的前提下进行。
  • 晦暗的星空

    晦暗的星空

    一生中,兄弟总在身边,只要还能看见曙光,总要相互搀扶着,走向前方。
  • 韩总你飘了

    韩总你飘了

    多年后,有人问韩斌,“韩总,您都这么有钱了,为何还这么拼命呢?”韩斌笑着说:“辛苦赚钱,不是因为我多爱钱,而是不想再因为缺钱而低声下气去求别人。”又有人问他:“韩总,请问您做生意的秘诀是什么?”“努力、动脑、把握时机,就这么简单。”秘书轻声提醒:“韩总,你飘了。”
  • 当光找到你

    当光找到你

    “喂,你放开我”纪暖暖一张气呼呼的小脸嘟起来“把你说的话再说一遍”季疏泽的眼神在灯光的映射下忽明忽暗,小女孩嘟起的嘴巴水润的发亮,某男暗骂了一句该死!这是一个腹黑少男与沙雕少女的故事
  • 涅槃日记

    涅槃日记

    监狱里住着命运多舛故事的女主角,偶然一天有人送了她两本日记,故事就随着日记本被翻开。女主角也慢慢地回忆起自己过往的人生经历,并想通过在日记看到的巫术来使自己摆脱牢狱。然而随着故事的深入,女主角也慢慢陷入其中,精神几近奔溃......
  • EXO之爱上你我无怨也无悔

    EXO之爱上你我无怨也无悔

    朴灿烈:“齐布丁!”齐布丁:“我在。”朴灿烈:“你不知道我不喜欢吃甜食么?”齐布丁:那个........我.......朴灿烈:“尤其是布丁,是我最讨厌的甜食,就像你一样让我讨厌。”齐布丁:“是啊!我齐布丁就是应该被人讨厌被人厌恶的啊!齐布丁:”没关系,我知道我快要死了","但是没关系‘,“你永远是我的好姐姐”,我从来就没有厌恶过你“,”灿烈啊,你折磨我的也够了吧?我就要快死了,你也满足了吧?”再见了“,”我最亲爱的人和我最亲的人。“
  • 若爱是成全

    若爱是成全

    在这个世界上,我曾以为,真心伴我的,永远都不会走;真心爱我的,会爱我一辈子。承诺呢,已经成为一段往事,该消失的,该拜拜的,还是走了。重要吗?我不知道,只明白在某一段日子里,给了我不一样的感觉,离开的时候,也有些难过……
  • 三国景皇司马师

    三国景皇司马师

    何晏:“惟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司马子元是也。”不一样的世界,不一样的鬼神命运霸图。看穿越附体的铁骨少年,谱写出司马景皇。
  • 邪恶召唤

    邪恶召唤

    他是亡灵半神的记忆传承者,邪恶霸道是他的专利,他是从小人物堆中走出来的,无上权利是他的欲望。为了踏足巅峰,将一切对手踩成白骨。为了永生成神,亲手堆积成白骨神台。他就是林伟,未来的邪恶帝尊。
  • 我只愿你晨曦如安

    我只愿你晨曦如安

    三年前,忍辱负重,三年后,她重生归来。这一世她要把所有对不起她的人,通通让他们有来无回。没想到半路,遇到一个钻石王老五。宝贝你想干嘛?我要报仇。好,抱(双洁,1v1,专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