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976100000021

第21章 草根人物(3)

邓良义常说,包片工作无绝招,就是耐心、细致地做群众工作,为群众尽心尽责地服务。79岁的退休教师彭世清,长期瘫痪卧床。独子弱智,娶了个农村媳妇,小孙子户口落在农村,成了老人一块心病。邓良义得知后问明情况。7天后,他把办好的户口簿送到了老人手里,老人老泪纵横:“你可是我一家的恩人呀,我再也没有什么遗憾了。”邓良义说:“老人家,责任不在您,是我没有把国家政策早点告诉您。”老人拉着邓良义的手说:“我家里穷,没有什么感谢你,送你碗浆水,回去煮碗浆水面吃吧。”邓良义眼眶红了。群众的感谢让他难以承受。

对大量警察“份外”事,邓良义竭尽全力去做,即使做不成,也表现出最大诚意。道路硬化,路灯安装,下水道维修,帮忙跑低保,帮教劳教释放人员、贫困户就业等等,片警邓良义都有求必应。7年里,他为225户出租户制定了门牌号,解决了1000多米巷道路面硬化,为社区安上27盏路灯,为140多名群众办理了户口变更手续,为辍学无业青年介绍安置就业100多人次,为辖区牛活贫困人员协助争取低保62人,调节各类纠纷300多起……

邓良义把社区群众当成亲戚走,刘家嫁女他去道喜,赵家娶妻他去祝贺,钱家老人生病他去看望,李家失去亲人他去安慰守灵……

社区群众也把他当亲人待。2005年,忙碌4天刚调解完一起纠纷的邓良义,由于劳累颈椎病复发住进医院。这消息一传十,十传百,络绎不绝的群众提着鸡汤,端着面条,拎着水果到医院探望。妻子廖云红对邓良义说:“就冲这,你没有白干,看你的人像咱家亲戚一样亲。”一句话,说的邓良义热泪盈眶……

“有了邓良义,骆家庄人是幸福的。”社区党支部书记李有根说。

西清村原党支部书记贾明川

生命折射绚丽光辉

一位离任两年的村党支部书记在西安患病住院,300多户人的村,却有200多口人成群结队,先后从400里外的合阳农村,每人花三四十元车费奔西安探望。许多人是在半夜12时,顶着寒风和雨雪,在村口搭乘夜班车来西安的。还有学校的老师和学生来了,30年前曾在村里插队的知青来了,曾经共过事的老领导来了,邻村不熟悉的人送来了偏方……这到底是怎样一个“村官”,让那么多人如此牵心?

贾明川是合阳县坊镇西清村农民,现年50岁。他从15岁起,就一天没歇脚地担任生产队记工员、保管员、队长、村党支部副书记、书,记34年。1980年任村党支部书记,曾三年不脱产参加中央农村广播电视学校学习果树专业,获中专文凭。他任职期间,为自己约法“五不”:不喝酒,不打牌,不请客,不送礼,不收礼。他的心一直“铁”在农村基层干部的岗位上,直到2001年辞去职务。

34年,他没干惊天动地的事,他只是默默的尽职尽责,把一腔赤诚倾洒在黄土地上。在他担任村干部期间,仅乡镇正职就换了12任;在他手里出去当兵、上学的不计其数。他一心一意地带领村民整修3600亩土地,修筑了4700多米水利斗渠和6300米支渠,使全村旱地变成了水浇田;他大搞植树造林,4次使田间地头、道路两旁、庄前屋后的林木更新换代,绿树常青;他多方筹资,为村内铺上柏油路,更新改造电路电网;他身体力行,带头端正党风和村风,全村20多年未发生一起刑事案件;他把学校从一座破庙中搬到了新建有6座教室的宽敞校园中,离任前又专门去学校转了一圈,看到厕所墙倾斜危险,当即和村民和泥垒墙一起修好……1993年,西清成为渭南地区文明村,党支部被县上多次评为先进支部。他本人是合阳县第九、第十、第十一届人大代表,多次被县上树为优秀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

这位离任两年的村支书重病住院后,渭南市委书记刘新文带人专程到医院看望。刘新文拉着他的手说:我们应当感谢你,就凭你一口气把村干部的担子挑了30多年,我们就心该来看你。

瘦成70斤重的贾书记,更牵动两清父老乡亲的心。村民贾六斤、贾国杰均已年届70,双腿残疾,两人相约从村里半夜乘车,天明时分车到西安,又找医院;曾担任生产队干部的赵金巨因病无法前往,他便计妻子女儿专程到西安看望,并叮嘱说:一定给我带张他的照片回来,我才放心。村民牛同娃、贾建民分别在洛阳和运城打工,也先后回来赶到占城医院。牛同娃告诉陪护家人:我给老板请假时说,你扣我多少工资都可以,如果我不能见上他一面,今生是会睡不踏实的。

原村学校校长刘永红已调他校任职,听到消息,连夜写了一封慰问信,第二天便和妻子来到医院。他说:这信是我用眼泪写成的,句句是实情。那年我出车祸在家养病10天,贾书记骑着自行车,来回20里,看了我7次。今天我不来,心里咋过得去?

在看望的人群中,还发生了让双方误会的事。十几个村民乘夜班车到西安城东车站下车,天麻麻亮。一群人身上背着小米、红薯、鸡蛋等大包小包,一路打问着步行走到北大街,又跑来跑去找601站牌。这时,一位姑娘以为他们是上访的,询问后才知实情,姑娘感动了,便一路带他们乘车,直带到北郊长安医院的病房。村民看到姑娘还不走,便怀疑她有歹意,硬让陪护赶走了。面对怀有敌意的村民,好心的姑娘隔三岔五地托护士送来鲜花、水果,她也祝愿好人安康。

贾明川70多天没有进食,乡亲们对他的深情厚谊,使他在病痛折磨中得到慰藉,且亦惶恐和不安。他老念叨说:咱做了什么大不了的事情,有些事想做也还没有顾得上做。大家这样待我,我该怎么回报。要说几十年间,我只不过是和村民们的心贴在了一起,我把群众没当外人,大家也把我没当外人。

在来探望的村民朴实的话语中,可以对这位农村支部书记平凡人生,普通事迹中显现的人格品质作出诠释。

村上20几位党员凑了500元钱,派代表送到病房。党员们说:“春节前,大家都盼望贾书记能回家过年,后来听说他病重回不来,不少乡亲都哭了。他真是无私地为村民服务了几十年。哪一家的熬煎愁事,他都记在心上;哪一家缺吃少穿,他都送粮送衣。乡亲们能说出许多感人的故事。修万米长堤,长堤上洒遍了他的汗水,脚印;铺村中柏油路,他光着膀子同一群学生顶着烈日拉石碾压沥青……

年近60的县文化馆馆长史耀增,腿患骨质增生,硬是一颠一跛地到了病房。他动情地说:咱县民间文化活动,离开了你带的锣鼓社火队可不行呀!我们都盼你病愈归来,再打锣鼓再唱戏。

建国前入党曾担任村干部的贾联钦,儿子儿媳亡故,留下了3个孙子,贾明川将其长孙保送到部队,上了军校,当了干部。老人执意要到西安看望,后因体力不支,便委托儿子贾民强看望。贾民强说:我爸一说你的病就流泪。他说你去年6月最后离开村时,见到他还给了10元钱。

坊镇中学教师贾宝琴同丈夫最先赶到西安。她说:“我是明川哥把我领进学校大门的。1975年我高中毕业,他上门请我到学校教书。当时许多人寻情钻眼,咋能轮到我呢?明川哥说,我调查了,你在校时学习好,我们选教师要对娃娃负责,要对得起下一代。后来,我当了教师,不辜负明川哥的期望,我由民办转成公办,由小学教到中学,多次被评为模范教师。”

贾明川在少年时患过重病,他对残疾人、对弱势群体怀有特殊的感情。收种季节,他经常套上自家牲口、农具、帮助孤儿贾焕民耙磨碾打;路上遇见弱智人颜红德,他经常给钱送衣,还领到饭馆吃饭;离任后,他卖掉自家玉米300元要外出打工,可看到双目失明的贾绪。科一家老小生活困难时,他抽出100元塞给贾绪科……

村民贾大镜流着泪说:春节前,我70多岁的母亲特别对我说,明川病了,家中没人,你一定要写上一副对联贴在他家门上。西清人如果忘了他,就没了良心。

是啊!人心都是肉长的,只有用善良才能换来善良,用爱才能换来爱,用心才能换来心。

一个离任两年的村支书为什么这样受群众拥戴?躺在病床上的贾明川也在思考这样的答案:凡是给群众办了好事的人,群众是不会忘记的。人民群众最有良心,除非我们当干部的假公济私,心中没有群众。感情经过时间的沉淀和积累才是真实的。

身卧病床的贾明川,常常一夜一夜睡不着。在电视上看到别村搞多种经营,栽经济林木,他就心勇得思谋着西清村的未来。面对记者,他要强地说:“我爱我的家乡,我爱我的乡亲,等病好了,我更要大干一场……”

不信洋教的乡亲们,为了他们的贾支书,却跑到六七里外的耶稣教堂去祷告:愿贾书记好人平安……

重建山城的人

唱响金州之歌

安康,古称金州。人们没有忘记,就是在这古老的土地上,1983年,一场400年不遇的特大洪水吞没了城区,死伤上千人,财产损失达四亿多元,惨景目不忍睹。

三年过去了,重新踏上这块土地,目睹所闻,感受到的却是安稳、富足、舒心的情绪,真难以置信这里曾有过灭顶之灾的痛苦经历。金州正以难以置信的速度,迈着改革的步伐,以强者的精神跻进向现代化进军的行列。我们踏着新建的大街小巷去追寻重建山城的人们,循着汉江岸畔去察访为长堤付出艰辛的工程技术人员,顺着建筑工地林立的脚手架,去探访默默耕耘、辛勤建设的共产党员……

他忙,忙得不亦乐乎,你得借他的空隙,按他的时间规定去采访。采访完了,他还要叮咛两句:“你们不要把这些登出去,我现在需要一个安稳的工作环境,要不,啥都干不成。”

下午4点整,丝毫不差地站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位精瘦、干练的小老头。他就是安康地区重建委员会主任张炳文。

看他似“手无负戟之力”,但他却肩挑安康整个重建工程的防洪、建房、市政工程的重担;可指拨6省20多县的4000劳动大军;国家给的一亿元的资金要从他手中流过。有人戏称他是“亿万富翁”,但也有人骂他是“铁公鸡”;有人怕他。但又不得不求他,有人恨他,但又不得不服他;理解他的人,心平气和地走了,不理解他的人,甩下一串可笑的诅咒去了。他却笑呵呵,无烦无恼:“我还是我。”

别人问及,他自有道理:我描绘过、幻想过安康城的未来,但谁能料到,一夜之间一场大水竞毁坏了几代人为之奋斗的成果。古老的城堤决口,仅有的两条街道被逃命的人群、车流、牲畜挤得水泄不通,城内屈指可数的高层建筑站满了惊恐不安的人们。面对那撕不破的沉沉夜幕,感知那无边的茫茫洪水,是疑惑、是迷惘,是痛心、是焦急……只想着如果能活命,如果这官职不丢,一定要先加固好城堤,多修几条道路,多盖几幢高楼,来弥补这刻骨铭心的悔恨。一旦这副担子果真压在肩头,他才感到重得喘不过气来,权力威严得使人不敢使用,金钱纯真得让人不忍随意染指。金州人的眼睛盯着我,若像撒胡椒面儿一样,久而久之大家会唾弃我,还有那九泉之下的冤魂也饶不了我。

无怪乎有人拿着“大头儿”们的条子想多要钱,这“尚方宝剑”失灵了。“谁写的条子,谁来我这儿签字!”没人敢来。有的农民直闯他家,想慷困家之慨,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农民心悦诚服地走了。地委、行署盖房要他额外出征地钱,他却死咬住:“这钱,多一毛都不出!”

他看似无情,却最多情。要盖学校、要盖幼儿园,他拍板痛快。东关一素不相识的孤病老头儿,灾后按规定分得住房,当老头搬迁时,房却被别人占用,老头儿颤巍巍地找到他,他愤愤不平地帮着据理力争,老人住上新房后,高兴得一个劲儿给他写感谢信。他是独生子,在安康干了几十年,而远在山西年逾古稀的父母,却一直托亲戚邻里照应,直到去世。他不是父母的孝子,但他却是安康无数父老的孝子。

听着他那爽朗的笑声,看着他那有力的手势,我们陷入了深思:一场洪水,有多少人因祸得福,发了国难财;有多少人在公对公的交易中,却收获的是私人的人情、钞票;又有多少人因此而锒铛入狱以至毙命。而他,两袖清风,收获的却是整个新安康那街道、那学校、那楼房……

听说他是传奇式人物,走过的路就像海上颠簸的船:“当兵——读大学——搞设计——当右派——当农民——副县长——地区重建委副主任。他有过参与设计刘家峡水电站的辉煌历史,也有赤脚行路舍不得穿草鞋的窘迫困境。

他对自己的经历矢口不谈,却开口数据,闭口史料地滔滔不绝起来。

提到安康城的南北迁徙、汉江的历次泛滥、城堤的修筑破坏,他从战国可以说到今天,从自然因素说到社会原因,就是加固城堤各部分用料、数量、标准,他都说得头头是道。他不愧为安康城堤修复总指挥。但他也有深深的愧疚:身为副县长的他,尽管一天没有挪步值班室,家人端的饺子一个未吃,但他却没能挡住汹涌的洪水,无力救助呼救的人群……

他如今身负要职,他要补过,要立功。他没有在办公室悠闲地指手画脚,他也没有简单地把上级指示、合同规定、设计方案扔给施工单位而万事大吉,他还不习惯“大家研究,大家执行,大家承担责任”的作法,而是把国家的资金、工人的血汗、安康父老的安危当成自己的“紧箍咒”在那长堤上来回念。

他搞了大半辈子水利,习惯了和那水、土、数字打交道,以至人也变得机械了。城堤设计方案有些不尽合理,施工中出现问题,他敢冒险拍板:改!边施工,边设计,使施工更加有效。这种做法是违反规定的,但在这一特殊工程中却不违反实际。上级规定安康城堤修到百年遇的高程,尽管他至多再活50年,但他从江水泛滥的频率,水浪的冲击力,漫堤等一系列因素缜密考虑,决定在不影响大局的情况下,越出上级的“圣旨”,加高两米多。他是创造性地执行“圣旨”,而不是机械官僚地执行。经实施,城堤的防洪能力提高了,他的最大心愿满足了。他兴奋地说:“这下我可心安理得地向安康父老交待啦!”

这个为治理汉水而呕心沥血的人叫彭光琦——个典型的中国知识分子。

他身披尘土从建筑工地走来,一位彪形大汉,他开口便是一段自我表白:“我叫康民发,是地区建筑公司木工班的工人,你们不远千里来采访我,要说前人骑马我骑驴,后边还有挑担的,我不是十全十美。”他朴实直爽得像秦巴山上的花栗树。

康民发资历不长,党龄长。岁数不大,却是创建建筑公司的“元老”。尽管经他介绍入党的不下十几人,后来个个或大或小当了官,可他仍然乐意穿他的工装。有人跟他说笑:种瓜应该得瓜,可他却正儿八经起来:介绍别人是为党输送新鲜血液,是神圣而纯洁的工作,绝不能当作达到个人目的的“桥梁”,更不能当作搞交易的资本。

同类推荐
  • 乡情岁月

    乡情岁月

    本书收录了作者近年来创作的多篇散文作品,共计20万字。作品大都以作者所熟悉的故乡宜君为背景,展现了故乡的自然风貌、风土人情,反映了故乡人的真诚豪爽和爱憎分明的正义感,歌颂了真善美,表现了作者对故乡怀念的思想感情。
  • 北大日记:从文学、哲学到信仰

    北大日记:从文学、哲学到信仰

    书中详尽记录作者在北大中文系、哲学与宗教学学的学习、感悟、交流、碰幢与心得,兼容文学、哲学与宗教的沉思。本书从一个求知若渴的学生角度,描绘北大名师的风采,诸如楼宇烈、钱理群、陈平原、曹文轩、……享受一次精神的盛宴。
  • 后顾之忧

    后顾之忧

    班车从城里出发,走了两个小时才到这座郊县县城。沿着新中路向左,转入新西路,尽头便是一座军营;继续向左拐,穿过一片小树林,再沿着一条干涸了多年的满是白沙和大块鹅卵石……
  • 中国女子大学风云录

    中国女子大学风云录

    还原你不知道的历史细节,再现你未听过的尘封往事。1939年7月20日,延安中国女子大学在毛泽东的倡导下成立。在两年多的时同里,上千名身份各异的热血女青年奔赴延安。她们有的曾与宋美玲两度握手,有的也曾与毛泽东、贺龙、叶剑英并肩作战,有的在美军、国军的眼皮下窃取情报,有的成为了开国元勋的夫人,有的成长为著名外交官或资深学者,有的则化作啼血杜鹃,将激情与刚烈留给了悲壮的历史。本书作者历时十余载,遍访百名当事人,用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讲述了一段充满血与火、爱与恨的厚重而又浪漫的历史,记录了那一代人的前世今生,使阅读者不胜感慨,令评论家为之动容。
  • 辛弃疾文集4

    辛弃疾文集4

    辛弃疾以其独特的英雄壮志和豪情,极力使气逞辞,以文为词,大为扩展了词体的题材范围,形成了沉郁豪壮的主体风格,又兼有婉约深曲和清新质朴的格调,可以说熔铸百家,自由挥洒,多姿多彩。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归虚之眼

    归虚之眼

    纪元2300年,人类的母星已经不再适合人类居住,人类被迫进行星际移民,历时十年,到达另一个星系之后,人类的发展空前壮大,然而,宇宙间的特殊磁场却令得人类濒临灭绝,却不想,危险过后,异能悄然觉醒了,而当虚回归,一场宇宙机甲间的战斗如何展开!
  • 民间师傅

    民间师傅

    往往事情看似越平静就越有问题!
  • 穿到平行宇宙当渣女

    穿到平行宇宙当渣女

    一觉醒来,wtf?这么多蓝朋友怎么肥四!你们是蓝精灵吗……第一天小奶狗送奶茶……第二天小奶狗送奶茶……第三天小奶狗送奶茶……第四天……我的小奶狗和奶茶呢!夜晚,树下。一抹纤长的身影,眼角带着漫不经心,指尖夹着的烟闪出微弱的光。“过来,做我女朋友。”夜,更深了……男女双c,1v1,沙雕甜宠路线。女主很拽,但不渣。歆爷喜欢撩她的小奶狗们,但墨爷只喜欢撩她。
  • 伊甸园(海明威文集)

    伊甸园(海明威文集)

    “潜下水去,潜到我们还能回得上来的深处。”海明威诞辰120周年纪念版;海明威1961年自杀后出版的遗作;全书焕发着如火如荼的生命力与爱情。美国青年作家戴维在20世纪20年代和妻子凯瑟琳从巴黎到法国南部地中海海滨度蜜月,沉醉在浪漫的性爱生活中。戴维想继续写作,妻子却只想及时行乐,找发型师把头发铰短,甚至在结识外国姑娘玛丽塔后,怂恿丈夫爱她,三人投入了危险的性爱游戏中。但好景不长,因玛丽塔支持戴维写作,凯瑟琳由妒生恨,把他的手稿付之一炬后留信出走。戴维在玛丽塔的呵护下,文思泉涌,把最喜爱的一个短篇一字不错地重写出来,又回到了“伊甸园”中。
  • 石缝里的青春

    石缝里的青春

    通过描写一名职业教育的普通教师的从最初的困惑到坚持再到最后对自己事业的热爱,同时也讲述了那些职业教育里的孩子们是怎样在逆境中成长起来的故事。
  • 喜欢我那么难开口嘛

    喜欢我那么难开口嘛

    “你到现在都不了解我的心吗?”当红爱豆与自己的后援会会长要谈恋爱了?
  • 沼泽深处的人影

    沼泽深处的人影

    4000年前就已灭绝的沼泽人重新现世,这其中到底隐藏着什么样的阴谋,探险小队带你揭开沼泽深处的秘密,看见最真实的人性!
  • 断天

    断天

    这条路我会一个人走下去,哪怕这天也会阻拦我......天若阻我,我便断天!
  • 再一次喜欢上我

    再一次喜欢上我

    12岁的懵懂,谈了一场恋爱。却惨被甩。大学是她转到了那个学校遇见了他。他是校草,而她却是一个无名小翠并且喜欢上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