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780200000009

第9章 识认美,从训练开始(2)

仅仅指着玫瑰花,指着漂亮的衣服,指着一张五彩缤纷的画,指着各种具体的事物教孩子识认美,这只是一种训练,但训练本身不能达到识认美的目的。识认美要从训练开始,但训练并不等于识认美。要达到识认美的目的,还要包括孩子本身有这种理解的能力。训练是我们识认美的唯一办法,但不是说训练就能达到这个目标。比如我们教一头公牛,无论我们指出多少美的事物,也教不会公牛识认美。“朱庇特能做的事情,一头公牛无法去做。”但是教一个孩子,如果你指了玫瑰花,指了漂亮衣裳,指了五彩缤纷的画作,也指了满天繁星,他还是不明白,我们也没有办法设计出一种训练方式一定让他明白,他不明白就是不明白。一个孩子之所以能识认美,这是一个事实,发生在我们的生活世界,我们的确就是通过这种办法使孩子明白这时你所指的是美,而不是玫瑰花,不是衣服,不是图画,不是星星。这就等于说孩子只要教一教就能够识认美,在孩子的本性中有这种能力,这种能力是人类亿万年来经过无数次的微调一点点进化而来的。还有一点,孩子是这样学会识认美的玫瑰花、漂亮的衣服、优美的画作、美丽的星空,通过指物学会识认这些美的事物,但是这之外的美的事物,他又是如何识认的呢?诸如漂亮的裙子、波光粼粼的湖水、挺拔俊美的白杨树、杏花春雨江南的况味,还有心灵美、悲剧美,我们不可能把世上所有的美都指给孩子看,而且有些美是指不出的,比如说某人心灵美,我们不可能指着他们的心说心灵美。孩子通过指物、通过训练的方式,学会了玫瑰花指美,学会了一张色彩绚丽的画指美,他还学会了更多,学会了孔子说的“举一反三”,一开始是把一个东西和美联系在一起,最终带来的却是理解。但是理解不是一个看不见的蒙在里面的内部过程,不是一种心理活动。

理解的第一步是训练。训练是不是理解?我们说训练是理解的第一步。通常我们会认为,理解是活生生的,而训练是僵硬的东西。怎么会由训练到理解呢?我们不妨试想一个简单的思想实验:我们是怎么学会自然数列1,2,3,4,5,6,7,8,9,……的?一个人读,你跟着读;一个人写,你跟着写,这是赤裸裸的训练,没有任何理解。某一刻你说你理解了自然数列,你怎么知道你理解了?是反观内心吗?我们怎么知道你理解了?是用仪器测量你的心理活动吗?都不是,你和我们用同样的方法来判断你是否理解:给你一个数,你可以独立地写下去或说下去,而且不出错。我们就说你理解了,你自己也就此说自己理解了。“独立写下去”、“独立说下去”,是你我判明你理解自然数列的共同标准。我们通过你能做某事儿——独立地写下去或说下去,知道你是否理解。即通过一个行为来判明理解与否,而不是通过心理活动。心理活动不是理解的标准,甚至此处心理活动是一个无关的事情,你可以有各种各样的心理活动,但我们只能由你能否做某事来判断你是否理解。同时理解也不是刺激反应式的模仿,你能独立地写出或说出这个数列,这不是简单地模仿,因为你还能写出没有教给你的数。我们通常教孩子数到20个数,20以后的数是孩子自己数出来的。

同样,我们说一个孩子理解了美,是从他的行为来判断的,他能识认出陌生事物的美,第一次见到的事物的美。指着玫瑰花,我们学会了识认美。这其中发生了什么?发生了从训练到理解。从训练到理解是透明的,一点儿都不神秘,从我们看得见的训练——指这、指那,到我们看得见的理解——做这、做那。如果一定要自我神秘化的话,我们就说是从训练到理解是人的本性,人能达到自然理解,而我们无论如何也教不会一头公牛审美。

三、谁来保证我们被引向美

如果说我们识认美是从训练开始的,最后达到的是理解。这就会有一个危险:理解是从训练开始,那么,我们对一个事物有怎样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我们一开始接受什么样的训练,而接受什么训练是一点客观标准都没有的:甲碰巧从一支玫瑰花开始识认美,乙碰巧从一个黑色芭比娃娃开始识认美,丙碰巧从一个设计精巧的来复枪开始识认美。而且还有比识认美更要紧的事情,如果生在一个基督教传统的家庭里,你就接受基督教的教义,如果生在一个******教传统的家庭里,你就接受******教的教义。由于我们都是从给定的东西开始训练的,因此,我们的理解就带上了训练的痕迹,但是,谁能保证给定的东西是美的、是正确的?

这的确是尖锐而棘手的问题。

训练类似刺激反应,背后没有为什么。你通过数苹果学会的1,2,3,4,5,他通过数手指学会的1,2,3,4,5,我们的确可以用训练狗的方式来训练孩子,但是孩子最后学会“一千”、“一万”,还学会了“等等”,他不是通过一千个、一个万苹果学会一千、一万的,“等等”更不是通过指物的方式学会的,孩子最后达到的是理解。而狗只能通过刺激反应学会1,2,3,4,5,不能学会多一点儿的东西。训练可以从刺激反应开始,但是训练孩子不能还原为刺激反应,训练达到的理解也不能还原为训练,如果孩子理解了自然数列——1,2,3,4,5,……,当他开始数数时,不是还原到1,2,3,4,5个苹果,也不可能还原到1,2,3,4,5个手指。同样的道理,孩子通过玫瑰花学会了识认美,当他面对百花园中的其他小花时,不是还原到玫瑰花才能识认出这些花的美。这里有个很深的误解——好像我们可以从哪里来还可以回到哪里去。我们的活动都是在具体情景中开始的,而这个具体情景处在不断变化之中,教你学会识认美的那朵玫瑰花不会永恒存在,即便它能印在你的脑海中,也会逐渐变得模糊。据说物理学中所有的过程都是可逆的,可以还原,但我们的审美活动、学习活动是不能还原的,一个不能克服的难点是时间是不可逆的。我们人类活动的训练是不可逆的,从训练开始达到理解,但是理解不可能被还原为训练。我们从不同的训练开始学会识认美,但仅仅是个开始,是我们的出发处,而不是识认美的标准。

训练也不是灌输,我们训练孩子认字、数数、跳高、识认美、懂礼貌等等,不是把一个人脑子里的东西灌输到另一个人的脑子里,甚至也不是教给孩子们我们所说的知识。认字、数数、跳高、识认美、懂礼貌在一个严格的意义上不能叫做知识,知识是自由理解结晶后的体系。我们的美感和道德都是从训练开始,这里存在着“谁训练我们”、“把我们训练成如何”的问题。如果法西斯训练我们,会不会把我们的趣味训练坏了?训练,按照我们所说的,是一种不可少的东西,不是这么训练就是那么训练。我们都是从训练开始,但是有些训练将不易达到理解,我们现在谈的训练是为了达到理解的训练。由于我们的理解是从训练开始的,那么我们的理解多多少少会受到原始训练的影响,但我们既不能说理解可以还原为训练,也不能说训练决定了理解。如果说训练决定了理解,我们就没有理解了。我们从玫瑰花开始识认美,但如果你识认的美就是玫瑰花,或者你识认的美都是各种花朵的美,我们会说你没有理解美。如果你从一朵开得正艳的玫瑰花那里识认了美,最后你能从一朵衰败的菊花那里体悟到了一种美,从一个老人那里体会到一种生命的灿烂,这叫做理解。从训练开始的理解,这种理解却能生出自由,说得极端一点儿,我们通过训练达到的理解,这种理解可能会让我们反对我们的训练过程,抛弃原初教会我们美的东西。从哪里出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最后是否达到了理解。鲁迅那一代文人,是在中国传统文化训练中长大的,最后他们却成了反中国传统文化最激烈的一代人。想一想我们是怎么学会听音乐、学会鉴赏绘画的?怎么提高自己的艺术鉴赏品位的?我们不是一开始就有良好的品位,不是从最高处开始的。一个七岁的孩子说的笑话,我们一点儿都不觉得好笑,但是孩子们觉得这样的玩笑特别好玩,而且他们就是这样学会幽默感的,他们从这儿开始,才慢慢听懂其他笑话,等他们长大的时候,也不会觉得当初说的笑话有多好笑。这里也有一个很深的误解——我们的鉴赏力是在一个不变基础上的不断提升。我们的鉴赏力是有一个基础,在一个环境中,有的好一点儿,有的坏一点,但这个不太重要,当我们的鉴赏力有了一定提升之后,这个基础就被抛弃了,或者被修改了。我们习惯于用建筑来理解这一类问题,有一个地基,在这个基础上盖房子,无论房子盖多高,那个基础是不变的。这种思考模式在审美这里是一种误导。

审美从训练开始,但并不止于训练。训练达到一定阶段后,我们就开始解释或者讲道理了。例如道德感的获得,可以粗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训练。客人来了,我们让孩子叫阿姨、叫叔叔,孩子不问为什么叫阿姨,为什么叫叔叔。第二个阶段是讲道理,比如告诉孩子“说谎鼻子会长长”。注意这里讲道理不是用道德来讲,而是用利害关系讲,孩子想想鼻子长长很可怕,不能说谎。孔子说“小人利于利,君子利于义”,也许小人就是小孩,对孩子只能用“利”做比方,不过是在讲道德。这里用“利”来讲道理,不是要告诉孩子在乎利,而是要让孩子理解。第三个阶段是讲道德了,你这么做是骗人,不道德。三个阶段,一开始我们训练孩子讲道德,接着用利害做比方来讲道德,最后才直接讲道德。到了第三阶段,我们开始反省,开始问为什么,你们说的道德是道德吗?开始怀疑训练我们的东西,质疑满口仁义道德之人的道德。我们的味觉也是如此,这里肯定有一点点天生的东西,这毫无疑问。我们不喜欢闻臭的东西,喜欢闻香的东西,我们喜欢吃甜的东西,不喜欢吃苦的东西。但是长大了也有人喜欢吃臭豆腐什么的,有人喜欢喝咖啡、喝辛辣的酒,吃又辣又苦的菜,这些口味是慢慢训练而来的。艺术上的美感也是训练出来的东西,长大之后就不再喜欢那种甜腻腻的作品,一个中年男人喜欢看小女人散文,不是很奇诡吗?

我们既不能把理解还原为一种训练,也不能把训练延长为一种理解。训练是训练者和被训练者之间的事情,而理解永远是自己的事情,没有人可以教会“理解”,理解是自己达到的。

四、我们到底学会了什么

指着玫瑰花,我们开始了识认美,这个过程我们称为从训练到理解,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到底学会了什么?

一个从桃花源来的人,我给他看一把钥匙,告诉他这是钥匙,他可以记住这叫钥匙,我说请把钥匙拿来,他也可以把钥匙递给我。但是如果我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或者文艺青年说“这句话是打开我心灵的一把钥匙”,他能不能听懂呢?显然不能,他要理解钥匙这个概念,要听得懂这句话,就要知道更多的事情,他要了解这个世界,比如这是一个不同于桃花源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房屋的门是要上锁的,一个人出门时要把门锁上,而且是由主人来锁,钥匙只有主人有,房屋里面是主人自己的财产,这些财产他人不得侵犯,房屋里面还有主人的私密,这些私密不能与他人共享;这个世界有私有财产,私人空间,还有小偷和强盗……也就是说,这个桃花源来的人要理解钥匙这个概念,就要对一整套的生活方式有所理解。钥匙这个概念坐落在一个生活世界中,理解了钥匙这个概念,也就把握了一种生活形式。听懂“这句话是打开我心灵的一把钥匙”,是连带着整个生活世界一起被理解的。

我们告诉孩子,玫瑰花是美的,星空是美的,有些衣服是漂亮的,他理解了美,可以在美丑杂陈的世界中识认出美的事物。他学会的不是把美和具体的美好的事物联系起来,如果这样他就听不懂这样的话:“她有一颗美丽的心灵”,因为心灵不是具体的事物,我们无法指着一个人的胸脯说心灵美。

从训练到理解,孩子学会了认识美,这是连着一种生活世界一道学会的,最终他把握了生活世界的形式结构,人类生活在一个有美有丑的世界中,人们喜爱美、追求美,美可以为个人和世界带来荣光,追求美是人类生活的终极目标,背后不再有为什么。当然这不会一蹴而就,需要生活经验,更需要自我的修炼,需要远远近近、深深浅浅的理解融会贯通。我们在三四岁时,就学会了识认美,但是认识美、理解美,是我们一生的功课,而且这个过程,我们还有可能由于某种原因失去与美的真实联系,变成一个美丑不分的人。

小说《圣殿春秋》中,菲利普神父问建筑匠汤姆为什么想修建一座大教堂,建筑匠汤姆说:“因为它很美!”修建大教堂有无数多的理由,为了施展建筑匠的技能,为了赚钱,为了赢得女人的爱……这些理由的背后都可以说出一个或几个目的,但是“因为它很美”背后不再有目的,这个理由深深地打动了菲利普神父,还有什么能比为上帝做些美的东西更好的事情呢?

同类推荐
  • 老子著经大传

    老子著经大传

    《老子著经大传(上下册)》中国第一位哲学家是老子,被称为“哲学之父”;他著的《道德经》,被尊为“万经之王”,在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建立了相当完整的哲学体系,处于主干地位。当年的老子是怎样著这部博大精深的《道德经》呢?尽管《道德经》的注释本不下几百种,但没有一本能解开老子是怎样著经之谜的。这部书的出版,正好填补了这个历史空白,对研究道家学说是有益处的。
  • 我说参同契(下册)

    我说参同契(下册)

    《参同契》是早期道教重要典籍,全名《周易参同契》。书中借用乾、坤、坎、离、水、火等法象,以明炼丹修仙之术。为道教系统论述炼丹的最早著作,道教奉为“丹经王”,是千古丹经之鼻祖。本书是南怀瑾先生一九八三年在台湾讲解《参同契》的记录,分上、中、下三册。南怀瑾先生认为:《参同契》参合了三种原则相同的学问,且熔于一炉——老庄、道家的丹道,还有《易经》的学问,是一本非读不可的秘密典籍。《参同契》不止是丹经道书,它既是哲学又是科学,也是古典文学之作,其中包含了中华民族最高深之承天接地的文化。《参同契》素有“天书”之称。这部因深奥而埋藏已久的天书,因南师深入浅出的讲解而重新散发光芒。
  • 正义为何如此脆弱(悠斋书评及其他)

    正义为何如此脆弱(悠斋书评及其他)

    从根本上说,正义的实质内涵体现为权利与义务的对等交换。说得再直接简明一点,所谓正义,就是相互性基础上的利益交换。社会制度和伦理规范的正义直观上表现为社会权利和义务的公平安排或分配。但社会不是抽象集合体,它是由诸多个人在一定共契上组织成为的生活共同体,其组织结构及其运作凭借或通过诸如国家政府、社团组织机构或特定的社会管理机构得以实现。
  • 菜根谭(第一卷)

    菜根谭(第一卷)

    《菜根谭》一书是明代万历年间的学者洪应明所撰。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有很深的理解,并糅合了儒家的中庸、道家的无为、佛家的出世和自身生活的体验,形成了这样一套处世为人方式,表现了中国古人对人性、人生和人际关系的独到见解。作者从历代文献典籍中摘录了大量的古籍名句,又从民间搜集了口头流传的处世警句、格言、谚语,并在字句上加以整理,读起来音节和谐,琅琅上口,引人入胜,发人深思。全书贯穿着这样的中心思想:作为一个正常的人,应该如何进行自我修养,如何培养自己的道德情操和心理品质,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如何面对人生的酸甜苦辣,从而修养成与人为善、内心安适、刚毅坚韧、处世恬淡的健康人格。
  • 沉思录(英文版)

    沉思录(英文版)

    马可·奥勒留(公元121—180年),是古罗马帝国“五贤王时期”的最后一位皇帝。作为储君,他7岁入学于罗马的萨利圣学院,17岁成为罗马的执政官,凡所修习无不精专,为同辈之首。作为帝王,他夙兴夜寐,励精图治,虽统治期间战争不断,国内自然灾害频发,国库空虚,他却战无不胜,武功赫赫,承袭先人余烈,尽力守成,防止腐化。作为哲学家,他致力于古罗马斯多亚派哲学三大门类中的伦理学,在鞍马劳顿中写下《沉思录》,被称为“帝王哲学家”、“自古以来独一无二的以一世英主而身兼苦修的哲学家”。在《沉思录》中,奥勒留并无意将自己打造成一位哲学家,写下一部完整体系的哲学著作。整部书只是作者与自己的对话,是自然的本性与沉思的理性之间的对话,是行动之后的反刍再思考,是作者内省的辑录,是这位古罗马皇帝对人类生存、价值指向、道德原则、善恶荣辱、苦乐祸福等问题的思考和探究。
热门推荐
  • 穿越一把刀

    穿越一把刀

    穿越了,没有系统,老爷爷,只有一把神刀,还TM是没解封的,怎么办?还能怎么办,杀怪解封呗!
  • 弑天

    弑天

    苍天弃吾,吾便弑天!天道不仁,我自成天!我命由我不由天,天要灭我我灭天!
  • 末世黄金王

    末世黄金王

    异界灵魂重生末世从此龙跃九霄我命由我不由天双匕在手,天下我有
  • 谁是李世民(上)

    谁是李世民(上)

    她是成为李世民后宫中的一名妃子,还是勇敢地活出属于自己的人生?她究竟是错落时空的匆匆过客?亦或是在史书上某个偏僻的角落里留下自己的姓名?
  • 光影传说

    光影传说

    [花雨授权]那一天以后他的世界出现另一个身影,从此,她失去了她留在他身边的理由。影随光移,但原来那个才是他的眷属,千年修渡,原来她在他眼里只是妖精。好吧,那就把用来听他命令的耳朵,用来看他的眼睛,一并还清!
  • 恋上你心不变

    恋上你心不变

    于溪身为一个规模不小的房地产公司老板的女儿有着千金之名却没有那个千金可以花……每天都要为自己的生活费而勤工俭学努力工作她可以从晚上九点到十二点在酒吧里当侍应生就只为了得到一个小时十块钱的工资……回到家她要面对后母的冷言冷语同父异母的姐姐的嘲弄还有爸爸看她如仇人般的眼神……直到有一天命运不知是弄人还是上天给予她黑暗的人生一道光明的大道,让她和他——冷木凌A市的五大钻石黄金单身汉榜首相遇,他以一千万的价格让她做他一个月的女人,一月后银货两清互不相干……但一切都会照他们预料的轨迹行驶吗?一个月她即斩断了亲情又失了身更是失了心……
  • 玉碎宫阙凤归去

    玉碎宫阙凤归去

    雨,那般的大。她是昔日的镇国大将军之女,为救母家,她跪在大雨之中,苦苦乞求于他。他是一国之主,手掌生杀大权。为报复她,他召了她最痛恨的人……她与他,仅一门之隔,却咫尺天涯。
  • 何处温存

    何处温存

    婚姻是一座城池,最后弃城而逃的人,不得不承认自己失败了。如果那段婚姻对于你而言再也毫无意义,你又何必同归于尽。至那些不甘心的女子。
  • 楼梯疑魇

    楼梯疑魇

    自从来到这个学校,徐珂的人生就开始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惨案重演,鬼影森森,头骨血浆,午夜彩信……本以为自己是局外人,没想到这个想法很快就被打破。随着深入,更多的怪事逐步上演,每一场调查都牵扯出更多的谜团。重重危急之中,徐珂和他沉默神秘的好友,能找到这一切诡异事件背后的真相吗?
  • 太初英雄传

    太初英雄传

    神话传说中的神灵们与人类到底是怎么样的关系?神龙是个种族,还仅仅是传说中异兽金木水火土有什么联系当龙神五族大难临头的时候面临乱世,人性将会释放出怎样的一面?爱,自私,愤怒,恐惧,堕落?又或是做自己英雄像凡人一般迎接命运的挑战演绎可歌可泣的绝响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