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836000000012

第12章 不求全,不求快——培养孩子切勿操之过急(1)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教育的四大支柱: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其中学会求知的最重要、最稳定的内在动力是认知需要。换句话说就是孩子只有具备了强烈的认知需要,才能真正成为人才。因此,父母需要按照孩子的天性和发展特点,采取正确的引导方式,让孩子将学习压力变成学习动力,将升学考试的需要变为认知需要。相反,父母的急功近利会让孩子成为牺牲品。

培养孩子不能急功近利

现在有的父母培养孩子的目的变得很功利。他们虽然鼓励玩,但总是想让孩子玩那些“有利于学习”的;他们虽然提倡培养孩子读书习惯,但他们特别希望孩子多看教学参考书;他们虽然鼓励孩子多交朋友,但他们总让孩子只跟学习好的孩子一起玩……他们常常不约而同地说一句共同的话:“只要你把学习搞好了,别的什么都不用你管。”有的父母还常常说:“孩子,好好学,你不好好学习,将来考不上好大学,考不上好大学就找不到好工作,找不到好工作就找不到好对象,你将来怎么生活啊……”但事实上,这些行为只能反映这样一个事实:父母在培养孩子的时候常常急功近利,而不是以使孩子身心健康地成长出发去教育孩子。

在父母急功近利的教育方式下,孩子常常面临极大的压力,他们不再是为了自己、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而生活、学习,而是为了父母的面子、梦想而奔忙,这可以说是父母和孩子共同的痛苦和悲哀。

也许有人会说,在许多发达国家,学生很容易进入大学,因为高等教育发达,而我们的国情却决定了我国大学的入学率相对较低。但问题是,无论父母如何高期望,无论孩子如何拼搏,如果只以考进大学为成功的标准,那么享受“成功”果实的将只会是少数的家庭,而另外绝大多数的家庭注定要成为失败者。事实上,成功的路有千条万条,成功的标准有千个万个,父母何必对孩子苦苦相逼呢?如果父母尊重孩子的选择,给孩子一些回旋的余地,把功利的心态放下,也许父母们将发现,其实孩子的成长过程会拥有更多的快乐和阳光。

亦如的父母对女儿的学习成绩从不过分苛求。如果亦如考试不及格,父母会认为既然孩子已经不及格了,那就接受事实,千万不要再给孩子过多的压力,父母在这时要给孩子提供的只能是帮助。在其他方面,父母也很少给亦如更大的压力,连亦如上学的时候都是由她自己选择学校。她升中学时,选择了自己喜欢的法语学校;考大学的时候,亦如选择了自己想去的复旦大学。事实证明,她的选择很不错。她在法语学校6年,法语学得非常好,因为这是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她愿意花更多的心思,投入更多的精力到其中。亦如大学毕业后自己选择了一家很有挑战性、很适合她发展的新闻媒体单位,并且做出了不错的成绩。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教育的四大支柱: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学会求知最重要、最稳定的内在动力是认知需要,也就是自觉自愿地学,充满愉快与成功体验地学。一个人只有具备了强烈的认知需要,才能真正做到终身学习,达到可持续发展的水平。因此,孩子只有将学习压力变成学习动力,将升学考试的需要变为认知需要,刻苦学习才会成为促使孩子成功的有效手段和竞争优势。而要变孩子的学习压力为学习动力,重要的就是尊重孩子的兴趣与选择。父母最好不要代替孩子们作决定,急功近利的心态会让父母对孩子的态度始终处于“不满足”的状态,孩子永远保持着达不到父母要求的“悬空”姿势,异常辛苦。

孩子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个幸福的童年。父母要尊重孩子的天性和发展规律,循序渐进地培养孩子,而不要急功近利。以下是几点建议:

1。给孩子适当的期望

如果父母对孩子的期望不能和实际情况相符合,则很容易使自己陷入一种焦虑的状态里。所以,重要的是了解孩子、尊重孩子,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来设定期望值。

2。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教育的特点是三分教七分等

学习要循序渐进,不可一日千里,对孩子的要求不能过高,最重要的是打好基础。

3。给孩子留出发展的余地

父母可以给孩子提出一些要求,但同时也要告诉孩子,人生必然有挫折和失败,只要努力了就是好孩子,不必要求孩子“志在必得”。

4。重要的是教会孩子生存之道

在整个人生中,幸福才是最重要的。父母应该把实现这个目标当做自己的主要责任,给孩子一些为幸福生存锻炼的机会。比如,在课余时间让孩子去参加一些社会活动,让孩子与同伴交往,在交往中学会合作等。这些生存的能力比学习成绩更重要,也更有可能促使孩子通向幸福之门。

按照孩子的天性培养孩子

晓枫是个性格外向的女孩,她有许多朋友,也喜欢和朋友一起相处。她天生是个热心肠,对所有想做的事情都拥有热情,而且总能很容易地劝说其他人和她一起做事情。她不会隐藏自己的情绪,这样的个性使她和朋友们更加亲密,朋友们感觉和她在一起很轻松。

晓枫的妈妈是安静、谨慎的人,她喜欢独处和平静地谈话、做缝纫、看有益的书籍。她常常把自己家中的每一个角落都打扫得一尘不染,还能把每一样东西都放在恰当的位置上。

由于性格方面的原因,晓枫常常发现自己总不能使妈妈感到满意。当晓枫参加学校活动时,妈妈就警告她,说她如果这样喜欢出风头,长大后就会成为一个自负的人。当她参加学校的戏剧演出时,妈妈就会打击她:“一个有头脑的女孩,是不会认为这是一种成就的。”

晓枫想去学跳舞,但是妈妈强迫她练书法,觉得这样可以让晓枫安静一些;晓枫想去学摄影,但是妈妈为她报了美术班,觉得这样可以让晓枫有气质。在妈妈的影响下,晓枫越来越叛逆,她背着妈妈和朋友组建了一支乐队,并把乐队搞得红红火火,她私自把美术班的课退了,然后把这些钱用来报了一个舞蹈班。在家里,她不再帮妈妈做家务,常常顶撞妈妈。

像晓枫的妈妈这样的父母有很多,他们认为孩子应当根据父母的脚本来过生活,认为自己应该把孩子培养成自己希望的那个样子。如果他们不喜欢自己的某些个性或行为,因为担心孩子也经历他们所经历过的失败,所以当发觉孩子的行为和自己一样时,不管这是不是符合孩子的天性,就试图要纠正孩子这种行为。

表面上看,这是为了孩子好,很多父母也会振振有词地说希望孩子自信、有本事、有才能,这样做是为了让孩子感觉到被爱、被关怀、有价值。但问题是,当父母企图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培养孩子的时候,很多时候父母实际上是在扭曲孩子的天性,最终不但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还会加深亲子之间的隔阂。

有人说过:“教养孩童,使他走当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离。”但这条当行的路应该是与孩子的天性相符合的,换句话说就是父母要按照孩子的天性来培养他们。要知道,每个孩子都有做出自己的选择的权利。

作为父母,你需要去发掘孩子的天性,并根据每个孩子独特的、与生俱来的性格来培养他们。这样,当孩子在生活中遇到挫折时,他们才能回转到自己原本的模样,而不会长久处于被扭曲的状态。

需要注意的是,这并不是说父母要完全让孩子自己做主,决定他当行的路。当孩子需要父母的监督与引导的时候,父母要及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条件,并鼓励孩子,使孩子的天性得到正确的发展。

要让孩子顺其自然地成长

很多时候,拔苗助长不如顺其自然。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正确地对待孩子的成长,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方向去发展。父母只需要在正确的时间里以正确的方式对孩子进行引导,而不能强行扭转孩子的成长。

彼得小时候像很多普通的孩子那样成长着,他性格比较内向,却在科学领域很有天分,很擅长操纵机器。长大后,彼得进入耶鲁大学学习经济学,后来又在哈佛大学商业培训班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他之所以有这样的成绩,与其母亲张炳慧在教育时的因材施教密不可分。

彼得是一个早产儿,他的反应比别的孩子慢,因此他常常受到其他孩子的嘲笑。这让他很自卑,上了小学后,他无论做什么都不是很积极。过了一段时间后,母亲张炳慧开始对彼得进行持续的观察。

一天,张炳慧偶然看到孩子们在房间的地板上聚精会神地玩着什么游戏,她便问他们在干什么。孩子们就告诉母亲说自己在玩彼得发明的一个游戏。原来,彼得很喜欢看科幻小说,他从一本科幻小说中得到启发并发明了这个游戏,后来姐姐和妹妹都很喜欢这个游戏,大家就一起玩起来。这让张炳慧从中发现了彼得与众不同的一面。

从此,只要彼得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张炳慧都会给予表扬。同时,张炳慧还尽可能多地让彼得和外界接触,只要有时间就会带他出去,让他直接去听、去看、去做。

在彼得做事的时候,张炳慧很少干涉彼得。每天放学后,彼得做完功课就经常发一会儿呆,然后开始捣鼓一些组装品,有时候还会掏出书来,在纸上画着什么。画画时,他会用画笔描绘自己的未来。通过涂鸦似的乱画、编织东西,他对自己喜欢的颜色和形象有了更新的认识。由于在自己的时间和空间里可以自由地思考,这培养了彼得的性格和特长。

渐渐地,彼得的学习任务越来越重,时间也越来越紧张。但是,张炳慧给彼得自由的时间也越多了,因为他需要自己考虑的问题也越来越多。

随着时间的推移,彼得在自然科学尤其是数学方面的天分越发明显。上高中的时候,他曾代表学校在全美科学大会上获得发明奖。

与此同时,张炳慧还鼓励彼得去兼职。彼得自幼身体虚弱,一天,他跟妈妈提出要去送报纸。张炳慧认真思考后就答应了,还让他坚持下去。在妈妈的鼓励下,无论天气多么恶劣,彼得都没有放弃送报。中学毕业的时候,他足足送了3年的报。不但他的成绩一点没有退步,他的身体也越来越强壮,而且还被评为“最优秀的配送员”。

正如张炳慧所说,这种送报的经历是“孩子最宝贵的财富”。后来彼得之所以能在耶鲁大学学习经济学,又在哈佛大学商业培训班以第一名的成绩结束学业,跟他送报过程中培养起来的恒心和毅力不无关系,这与张炳慧的因材施教也是分不开的。

可见,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与其强迫孩子学习自己不喜欢的内容,还不如让孩子相对自由地成长。

父母无为乃大为

“以不争争,以无为为”,正是水的显著特性,也是老子赋予我们的人生大智慧。

尽管“不争”是老子的名言,但许多人读了还是会摇头:“这是个竞争的时代呀,不争怎么行?”如果谈到教子“不争”,不少人也会疑惑:“不会竞争的孩子将来怎么生存?”

于是,在孩子的世界里,我们见到了太多的争:

一争宠爱。谁不知教师的权威?教师喜欢哪个学生,哪个学生就春风得意。况且,独生子在家受宠惯了,万一在学校失宠怎么受得了?所以,父母们竞相向教师示好,争取教师对自己的孩子偏爱几分。

二争职位。谁不知学生的地位有差别?如果孩子当上学生干部,不但有助于自信心的养成和能力的锻炼,各种机会也会增多。所以,有些孩子跃跃欲试,父母也倍加热心,还出现了贿选的现象。

三争分数。谁不知道分数的厉害?无论中考还是高考,一分之差便可能决定是否能如愿进入理想的学校。所以,为了自己胜过别人,有些学生在大考之前放“烟幕弹”,称自己“大考大玩”,希望同伴去傻玩而自己悄悄用功以求胜出。有的明明会做一些难题却说不会,拒绝帮助同伴攻克难关等。

另外一方面,父母不禁也在争“为”。

1996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主持了一项大型调研,即中国城市独生孩子人格发展与教育研究课题。调查发现,全国约50%的城市独生孩子学习过钢琴等乐器。

1997年中央音乐学院对3297名琴童父母的调查证实:50%的琴童受到比其他孩子更严厉的管教。调查发现,114%的父母有时打骂孩子;333%的父母偶尔会为此打孩子;至少有44%的孩子因不“听话”经常受到父母批评;21%的父母经常威胁孩子;40%的父母在孩子学琴时批评多于鼓励。另外,474%的琴童很少有玩的时间。

这些都是父母以为了孩子美好的未来而选择的“为”,不管孩子的意愿、兴趣,也不管孩子是否有天赋。但这样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成长而言是弊大于利的。

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只要孩子的成长方向正确,就要让孩子自由成长,而不能拔苗助长。

尹希从小就表现出超强的理解力和接受力,上小学时,即使他缺了一个月的课,也能考出好成绩。后来尹希通过了插班考试,被分到了五四路小学三年级贾老师班上。贾老师非常尽职,也是一位很懂教育学的老师。她对尹希及其母亲说:“我从来就不相信天才,聪明的孩子到处都是。”

在贾老师的办公室里,尹希母亲想让他跳级的想法并没有获得贾老师的支持。贾老师的理由是:“二年级到三年级是小学阶段的一个坎,是学习写日记、作文的关键期,语文不是速成的,需要积累。如果孩子跟不上又被退回原来的年级,会对孩子的身心造成极大的伤害。”

经过老师的提醒,尹希的母亲有些动摇,到底让不让尹希跳级呢?于是她让尹希谈谈想法,小尹希若无其事地说:“没关系啊,退回就退回了。”

同类推荐
  • 培养不娇气的女孩

    培养不娇气的女孩

    身为父母,你一定希望自己的孩子无论在什么环境下都是强者,不娇气、不软弱。这就需要我们在生活中通过有意识的引导、教育和磨练,使孩子逐渐学会如何面对困难、面对危险,养成坚强的品质。“人格教育是根本的,智力训练只是一种装饰”。
  • 亲子滋养:让孩子活出最好的样子

    亲子滋养:让孩子活出最好的样子

    本书的“滋养”理论从人的基本感受和亲子关系的本质出发,提出了以“孩子的感受重要,父母的感受也重要”为内涵的滋养型父母的定义,并强调“弱势优先”原则,以消解父母先天性强势的负面影响。同时将滋养型父母的具体功能细分为五大角色——安全基地、情绪容器、天然权威、超级玩伴、冲突陪练,并给出了不同角色之间调和与救济的具体方法。“滋养”理论还从心理底层剖析了不当养育方式导致的“病态适应”对于家长及其孩子的负面影响,并揭示了几种常见却不易觉察的养育谬论,以警醒无知无觉的家长们。
  • 别让拖延症害了孩子

    别让拖延症害了孩子

    举手之劳的事情,总是没完没了;明明一个小时就可以完成的作业,总是磨磨蹭蹭个没完……世上并不存在拖沓基因,每一个拖延行为的背后,都有一个家长不知道的深层原因。家长只有认识到孩子拖延的根源,才能帮助他们应对拖延行为。本书通过生动有趣的事例,介绍改正孩子“拖延”习惯和增强执行力的方法,是一本有助于缓解父母与孩子冲突对抗、实现父母与孩子亲密合作的智慧宝典。只有家长做对了,才能真正解放父母、解放孩子。破解孩子心理密码,走进孩子内心世界。
  • 优秀孩子成长细节全书

    优秀孩子成长细节全书

    如果你相信,罗马不是建成;如果你相信,九层之台起于垒土。那么,请珍惜孩子成长中的每一天,请把握影响孩子的每一个机会——因为细节汇聚成了他们的人生轨迹,决定了他们的人生格局。
  • 不吼不叫,穷养男孩的100个细节

    不吼不叫,穷养男孩的100个细节

    把一个浑身上下满是棱角的男孩养育成才不容易。由于性别差异,男孩与女孩之间有着太多不同:男孩精力旺盛、调皮捣蛋,所以身上总是麻烦不断;男孩自控能力较差,常常禁不住外界的诱惑;男孩具有强烈的金钱欲,很容易会被金钱所诱;男孩的自尊心极强,他们很容易做出莽撞的事情来……面对男孩成长过程中出现的种种状况,家长往往也是一个头两个大:我们究竟该怎么办?
热门推荐
  • 药尊仙王

    药尊仙王

    怀揣圣丹的药仙被人围攻杀死,意外灵魂穿越,俯身在异界大陆一位纨绔子弟身上。修炼珍贵的功法,炼制珍贵丹药。上天让他重来一次,让他在这个世界上,走向自己的人生巅峰
  • 我有一张签到卡

    我有一张签到卡

    在桃宝网意外获到一张签到卡,每天签到可获得神奇道具。苏瑜这下牛逼了。『人生重来药』、『祖安猎马人』、『买菜加倍劵』、『百万调音师』、『霸道总裁领带』、『助人为乐口服液』......多年后,人们发现当初那个喊着“只是想恰个饭顺带赚点小钱钱再做点好事”的家伙,竟不知不觉间建立起一个包含互联网、文化餐饮、医药教育、能源开采等等庞大财富帝国。非传统赚钱的轻松欢乐都市小说。沙雕网友吹逼群:1075473916PS:平行架空世界,请勿带入现实。
  • 新源的燃起

    新源的燃起

    太古时期,人类尚未诞生,大地上生存着一群名为意的怪兽,他们没有任何的思想,只遵循自己的本性战斗。然而有一天,神认为世界非常的无聊,于是降下了恩泽之光
  • 仙医嫡妃

    仙医嫡妃

    他,青云大陆绝顶天才,傲视天下谁敢争雄。她,前世冤死意外重生,血海深仇医毒无双。重生一世他们意外相遇、相知、对敌、为友,他一心冷漠却唯独对她牵动凡心。******刀光剑影、谁主沉浮,凤凰涅槃、帝凰携手,哪怕世间满是荆棘,他们遇神杀神、所向披靡。
  • 流水十八章三部曲下部

    流水十八章三部曲下部

    这是一个小人物的一生,平凡的、个别的一生。小时候父母的宠儿、中学时代的学霸,内心敏感又不善言辞,在大学时代迷失和寻找;在军旅生涯中逐渐成熟,但同时又承受着生活的压力;在打工岁月里摸爬滚打、费尽心机,终于对人生有所感悟,试图通过探究自己如流水一般无情逝去的生命来理解这个世界。此为三部曲的下部,描述乐隆在上海打工的经历。自然,此部分是可以独立成篇的。等上传完这一部后再传上部和中部。
  • 如果有缘但愿再见

    如果有缘但愿再见

    光亮的银屏上,娟小的字体正慢慢浮现着。“本来不打算记下这件事情的,因为它的女主角,太遥远……”
  • 晨雪

    晨雪

    他不明白,她为何会背叛他。是因为她爱上了别的男人,还是因为她对他的爱已经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淡了……再次遇见她,他知道他还是爱着她的,即使他明白她不爱她,可他还是会在意她。知道她要和别的男人要结婚,他的心痛得无法呼吸。他无法接受这个事实,直到他亲眼看到才接受了这个事实。可当他接受这个事实后,她才告诉他事实的真相……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21世纪大学英语》配套教材.阅读.3

    《21世纪大学英语》配套教材.阅读.3

    本系列教材是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重点教材《21世纪大学英语》的配套系列教材,包括《阅读》、《口语》和《词汇》三种,每一种分一、二、三册,供大学非英语专业的基础英语课堂教学和练习使用。《阅读》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为目的。第一册和第二册每册十单元。每一单元介绍一种阅读技能,并带针对性训练。各单元还配有三篇快速阅读,旨在通过反复训练以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技能,提高阅读速度。第三册以介绍文学名著为主,通过对各种不同文体和风格的文字进行讲解与分析,以增强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 劫魔

    劫魔

    一个灰色的故事;也是一个黑色幽默;更是一个悲剧。空间错乱,葬魂台;葬魂台上,葬魔碑;葬魔碑下,吾魔身;待到千劫百世过,用吾真身踏洪荒!
  • 语文新课标必读-童年

    语文新课标必读-童年

    高尔基(1868—1936年),前苏联无产阶级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出生在一个木工家庭,幼年丧父,11岁即为生计在社会上奔波,当过装卸工、面包房工人,贫民窟和码头成了他的“社会大学”的课堂。在社会底层饱尝人间的苦难,与劳动人民同呼吸共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