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858300000036

第36章 父亲最后的日子

父亲留给这个世界和人们的最后一句话是:“好!”我不知道这个“好”,是赞美人间,还是总结他自己的一生?

就在这惶然不可终日的煎熬中,却也给父亲带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喜讯,那就是大舍妹明明在离京两年半之后,回家结婚。虽然是严冬12月中旬,但我们感不到丝毫的凉意。我还清楚地记得那天父亲扶着门框出来迎接大妹,憔悴的脸上绽出了一丝欣慰的笑容。明明的归来,使小书房恢复了往日的生机,尽管笑声是沉闷的,但毕竟冲刷掉了心中半年多的积闷。

在那样一个特殊的年月,大舍妹的婚礼自然是一切从简。可是父亲总记得母亲的临终嘱咐,尽量搞得欢乐喜庆一些,更何况这是他偏怜疼爱的大女儿。外面的饭馆也都“革命化了”,父亲觉得不能请亲家在外面吃饭,就在家里吃顿便饭,也是表示一点恭敬之情。于是父亲把采购食品的任务交给了我的妻子,要她尽力买得丰富一些,而且他还让人搀扶着看看新房的布置,也看看我们准备的菜如何。

大舍妹结婚的那天,父亲特意穿上了妹妹给他买的蓝布罩衫,迎接亲家的到来,家宴很丰富,饭后全家合影留念。这些活动父亲都卨兴地参加了,他还一直陪着亲家聊天,尽管很少说话,也显得有些劳累。但是看得出他很欣慰,有一种又完成了一件大事的释怀。

大舍妹明明婚后的10来天,我们尽量多陪伴父亲,尤其是晚饭后,大家都会到小书房里,和父亲围炉闲话。“花盆炉子”的火,烧得旺旺的,碧螺春的茶香飘散在满屋,似乎听不到外面呼啸的西北风和“打倒”的喧嚣。屋子里显得生机盎然,我们又恢复了天南地北的“海聊”。大舍妹会讲一些四川的见闻,父亲听着我们聊天,看着满屋的儿女,尤其看着作了新嫁娘的明明,脸上露出了十分满意的快乐,但是这也是他最后的快乐。时间过得真快,大舍妹的十几天的婚假,很快就过去了,兄妹们又将天各一方,靠着书信来倾诉骨肉之情了,父亲虽然不言不语,但是他有一种预感,只是不流露出来。当大舍妹向他告别的时候,他压抑很久的感情终于爆发了,父亲踉跄着奔向大门外,我赶紧跑上前搀扶着他,父亲倚着我的身子,执着大妹的手,老泪纵横,痛哭失声地说:“明明,爸爸怕是见不到你了……”此情此景,我们能说什么呢?我只有挥挥手,让大舍妹离去,她依依不舍地一步三回头的离去,父亲用饱含热泪的眼睛凝望着大舍妹,直到她的身影消失在胡同拐弯处,没想到一语成谶,这是父亲留给明明的最后一句话,父女俩竟成诀别。不过,父亲望着大舍妹那温柔、深情而又依恋无奈的目光,却永难磨灭的烙在了我的心灵深处!

时间悄悄地滑过去了,终于熬过了漫漫的寒冬,1967年的春节不管世上的“天翻地覆”,依然降临了。春,带给人们的是温暖,是复苏和希望。虽然街上的标语和打倒之声,仍是“如火如荼”,但北京市民还是没有忘掉这个带着祝福的传统佳节,凭着副食本和票证上的供应,忙着抢着采购年货,倒也呈现出一派不谐调的年味儿。

说实话,看着年迈体弱的父亲,加之我们兄妹,按当时的说法,是名副其实的“臭老九”,随时随地都可能被“揪”,实在是打不起精神过年。倒是父亲没有忘了这个年,把我和内子叫去,说:“过年了,你二哥会回来的,小弟弟更是盼着过年。”在父亲的吩咐下,我们也就忙碌起来。

除夕那天,在郊区上班的二家兄和“停课闹革命”的二舍妹,都赶回到家里。年迈的老父依例向祖母跪拜辞岁,“接祖宗回家过年”。当我们把扶起来时,他对我们说:“我向祖母跪拜辞岁,是我的习惯,不这样,心就不安。我不要求你们也这样做,但要你们看看,这不是迷信,是表达感情的方式,希望你们不要忘掉祖宗!”除夕的团圆饭,虽然没有往日热闹,但在非常时期,也算是“苦中作乐”吧。饭后,病弱的父亲还是没忘了给两个小孙女压岁钱,这些事情,本来是母亲做的,如今父亲却也未能免俗地学起“妈妈论”来,真是难为了他。

稀稀落落的鞭炮声,送走了春节。几天年假,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二家兄回到郊区单位,仍旧去参加“斗、批、改”,家里只剩下我和内子及二舍妹、小弟弟陪伴父亲,显得异常冷清。往年宾朋满座红火的场面却变得没有一个客人来,只有北屋西间座钟的滴答声,划破了小院的岑寂,这是我记事以来,从没有过的事。但是父亲仍然吩咐我们,留下一些菜,好招待客人。他独自坐在屋里看书,有时会放下书望望门外,虽然没有动静,但是我们明白,在他特意留下的“年菜”的举动,就是惦记那些“生死未卜”的老朋友,希望仍能和这些数10年的知交,把酒论文,共度新春。呜呼,此愿成虚,父亲无奈地又埋首于故纸堆中。所谓“心有灵犀一点通”,他的老友没有忘掉“老大哥”,就在父亲逝世后的第四天,张友鸾叔受几位尚能“自由行动”的父执之托,来看望父亲,并要约定日期,来我家小酌。当友鸾叔得知父亲已仙去的消息,不禁潸然泪下,顿足自悔地连连说:“早来几天就好了!早来几天就好了……”当然这是后话。

过了年不久,父亲可能得了感冒,身体更加虚弱,不仅说话越发困难,还不断地喘息。我要带他去看病,他不愿意,说:“只是有点小不舒适,不需要看病。”再劝他,他就不耐烦地说:“不用看,看也没有用!”说完就又埋下头去看《四部备要》。那一阵子,他从早到晚,都是在读这套书,好像是在抢时间,多读一本是一本,一定要完成自己的心愿。他本来就是历史癖,在读这些书的时候,是那样专注,那样认真,不知他在品味历史的同时,会省悟到什么?反思些什么?

正月初六的下午,我看他的病越发严重了,就带他去急诊,但他还是不同意,在我和妻子、二舍妹的苦苦劝说下,他才同意第二天由我陪他去看病。当晚11时半,我看他的屋里还亮着灯,不放心,就披衣过去,看他仍在拥被读《四部备要》,便对他说:“爸,明儿早上您还要去看病,还是早点睡吧。”他把书缓缓地放在枕边,说了声:“好。”我看他安静的睡下,替他关了灯,才回到自己的屋里。

不想第二天,农历正月初七的早晨,差十分七时,父亲起床,在家人为他穿鞋时,突然仰身向床上倒去,等我和二舍妹、妻子奔到时,他已停止了呼吸,还是脑溢血发作,我为父亲轻轻地合上了双眼……传说正月初七这天,是造物主创作人的日子,因而称之为“人日”。父亲就是在“有了人”的这天黎明阖然长逝的,身边放着的是一本《四部备要》。他没有一句话,没有一丝呻吟,更没有一丝痛苦,安详平静的离开了人间,享年73岁。我想他留下了三千万言的著作,要说的都已说尽了,话己经是多余的,他的书会世世代代地向人们倾诉着他的衷肠,向人们促膝谈心。所以在二家兄和我护送父亲的遗体去往八宝山殡仪馆时,没有送灵的人,没有鲜花,没有音乐,他静悄悄地来到这个世界,又静悄悄地离开了这个世界,可说是“来清去白”!事隔多年,我才突然想到,父亲留给这个世界和人们的最后一句话是:“好!”我不知道这个“好”,是赞美人间,还是总结他自己的一生?

同类推荐
  • 我作为社会弃儿的一生

    我作为社会弃儿的一生

    本书是他对自己沸沸扬扬的一生的真实回顾坦率地记录了他的奋斗历程、官司内幕以及被土流社会所不齿的无奈。根据本书拍成的电影《人民反对拉里·弗林特》(又译《人民正确》在美国轰动一时再次成为大众争论的热点。
  • 回忆与思考:刘鸿志回忆录

    回忆与思考:刘鸿志回忆录

    我不是一个技术专家,也没有很高学历。但是,从20世纪50年代初调入空军后,一直从事空军武器装备技术保障、飞机研究设计和试飞工作,一干就是40多个春秋。在这期间,有抱负、有成就,也有遗憾、无奈,甚至坎坷。总感到有一种壮志未酬、心愿未了的味道。1982年离休后,回想这几十年风风雨雨的工作、生活,我总想把建国以来航空武器装备发展的历程和我在空军的航空工程部门以及航空科研单位工作40多年的往事记述下来,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和感受,总结经验教训,留给后人,希望能给关心和从事航空武器研制的同事们提供参考。
  • 世界最具发明性的科学大家(4)

    世界最具发明性的科学大家(4)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华人十大科学家:李远哲

    华人十大科学家:李远哲

    李远哲(YuanTsehLee),1986年以分子水平化学反应动力学的研究与赫施巴赫(DudleyR.Hechbach)及约翰·波兰伊(JohnC.Polanyi)共获诺贝尔化学奖,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台湾人。目前为“中央研究院”、美国人文与科学学院、美国国家科学院,以及德国哥廷根科学院等之院士。于1994年1月15日,放弃美国国籍,回到台湾。《李远哲》由朱丹、孟繁玲编著,是“华人十大科学家”系列丛书之一。《李远哲》记述了李远哲的成长之路,他的童年时代,他的求学历程,他的梦想,他的探索与实践,他的勇敢为人类带来了认知世界的曙光。
  • 嘉靖阁臣顾鼎臣研究

    嘉靖阁臣顾鼎臣研究

    不是生产力进步的论证,也不是对皇权专制的批评,历史研究是否还有一条其他的途径可走,廖峰编著的《嘉靖阁臣顾鼎臣研究》通过对顾鼎臣这个被现代视野遗忘的人物的研究,来说明,古典政治并非属于封建残余或迂腐文化,其重要作用或许已经超出了想象。本书的目的是以人物揭示历史变迁,涉及内容包括制度史、思想史、经济史、城防等各部分内容,因此,以顾鼎臣经历为线索,笔者又将重点放在搜集对其经历中所涉及各领域,如经筵、嘉靖初年的赋役改革,以及宗族建设等方面的研究。
热门推荐
  • 我不需要了谢谢

    我不需要了谢谢

    每个人的成长过程都是一番如蚕儿蜕茧般痛苦,经历过后,就会成就另一个自己,性格会改变。青青的经历很平常,很多人在现实生活中也都经历过,或者每个人的处理方法不同,或者有些人的处理方法相同,但是不管如何,自己或多或少会改变。福祸所依,这四个字的意义很大,遇到痛苦就怨天尤人,最应该做的就是自己想想如何处理。如太宰治在《人间失格》中所说的“活着本身是恶心的事情”,人活着就是来经历痛苦来了,所以遇到了,要坦然面对。
  • 两世情缘之为爱舍生

    两世情缘之为爱舍生

    小爱看着谨熟睡的面容,微微一笑,说:“你等我一下,我马上就来。”说着,小爱将手指放进嘴中,狠狠一咬,在空中画出一个符,用自己的鲜血将她和谨连在一起,下辈子我去找你,你不可以不认识我哦,还有,下辈子我会用我的一生去爱你。”说着小爱的泪又流了出来,滑过脸颊滴到嘴里,嘴边还挂着苦涩的笑,又喃喃的说道:“如果你不要我的话我会缠着你不走的,如果你喜欢上别人的话,那我就会活不下去的,我的魂魄会散的,所以,为了我的安全你也不能喜欢上别人,知道吗?”小爱说完后,灿烂的一笑,转过头,用手摸着谨的脸,在他的嘴上印上一个甜蜜的吻。慢慢的小爱身体的颜色变得越来越淡,越来越透明,直到最后消失不见。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棺椁道

    棺椁道

    一个女尸所生的孩子,被盗墓门派的最后一人收留,将会发生什么惊天动地的故事呢?
  • 安染

    安染

    安染从小就被父母给宠在手心里,捧着怕摔了,含着怕化了。她还有一个护她如命的竹马,所有人都说她是全世界最幸福的人了。在她十八岁之前她也一直都这么认为,一直都认为。直到在订婚宴上,那个与自己名字同音的女孩再次被提起,一场欺骗铺天盖地的向她卷来,她才发现;自己原来是个替身,父母,兄弟,男朋友都只是把她当成了那个天使般的女孩,甚至连她的名字也是因为是那个女孩的读音相同而得。直到一天,她站在所有人的面前,含笑道:“我叫安宁。”
  • 南怀瑾选集:第十二卷(典藏版)

    南怀瑾选集:第十二卷(典藏版)

    《南怀瑾选集》典藏版第十二卷:1.《南怀瑾讲演录》一书,汇集了南怀瑾先生2004年以来在上海、海南等地所作的五次演讲。其内容既涵盖了对文明走向和文化教育的深刻体察,也对当下新兴媒体与传统文化的结合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2.《南怀瑾与彼得·圣吉》美国管理学大师彼得·圣吉先生,1947年出生于芝加哥,现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资深讲师,长期致力于有关学习与变革的研究。2003年至2006年间,彼得·圣吉及其团队曾四次拜访南怀瑾先生,共同探讨参禅修持、生命认知等人生问题。一问一答间尽显东西两位智者通融的人生态度,也显示出在全球化背景下东西文化融合的必然趋势。3.《答问青壮年参禅者》一书是南怀瑾先生于2005年专门针对青年出家僧众有关研习佛法的讲演。其内容包括佛教在中国的传播、研习和体悟佛法的正确途径、佛法实证的精髓等多方面内容。4.《人生的起点和终站》一书是南先生于2006年回答其学友胡松年先生关于生死问题的记录。全书超越了宗教思想的限制,以更为广泛的生命变化历程,结合最新现代生命科学研究的相关成果,使读者了解了如何建立正确的生死观。
  • 我真的不是怕

    我真的不是怕

    面对元婴老怪,他唯唯诺诺,不敢说话;面对金丹大修,他转头就走,绝不留恋;面对筑基强者,他以和为贵,礼让三分……身为金丹巅峰小修士,陈稳真的不是怕,只是同道一场,不想伤了和气。如若不信……且看他面对炼气高手,如何意气风发,重拳出击!即便是那金丹大修,元婴老怪,实在惹毛了,陈稳也敢暗中挖坑,以多打少,借刀杀人,背后偷袭,杀人扬灰,祸水东引,千里远遁,功名深藏!
  • 凤凰齐鸣

    凤凰齐鸣

    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高烛冷对,心事终是随风化。腊梅独开,怆然悠悠傲凌雪!兜兜装转,迂迂回回,是谁的佳人,谁又将是良配?佛陀说:无欲便无求!那若是心心念念,念念不忘又当如何?红尘往事,抵不过一个情字,绕不了离人心上秋,丢不掉抵死缠绵!她是百年世家的后人,温婉的外表下藏着几重身份谁又瞥见了她桀骜的灵魂?他是不受宠的皇子,透过孤傲阴郁的皮囊谁又容得下他心怀天下的胸襟?我最害怕的不是你炽热如斯的深爱,而是恐惧人生苦短我还不完。于是,遇见你,爱与被爱都成了两难!(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田园包子娘亲好致富

    田园包子娘亲好致富

    秦兰醒来接到了三连击的震惊。一是她穿越了,二是她穿越过来的身子怀孕了,三是她是刚结婚三个月就成为了新寡妇。最最最重要的是她竟然穿求书了,还是一个集穿越女,重生女为一体的种田文。
  • 我的黑刀只能斩杀妖怪

    我的黑刀只能斩杀妖怪

    一位不死之身的浪客,一把只能对付妖物的黑刀。二者相结合铸就了一段发生在古代日本,冷兵器交击与诡异战斗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