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200300000039

第39章 致胜有术(8)

同时,他们还就人才问题对于军事、筹饷、吏治方面的关键作用,分别作过专门论述,留有大量言论。在军事上,曾、胡、左都认为,将领是决定战争成败的主要因素。曾国藩认为,战争之成败在人而不在器,军队之强弱在气而不在形。“凡军气之盛衰,全视主将之强弱。”(《曾文正公奏稿》,第28卷,第15页。)“大抵艰难百折不辞劳瘁者,将领之壮志也。”(《曾文正公奏稿》,第28卷,第14页。)故“军事兴衰全系乎一二人之志气。”(《曾文正公书札》,第25卷,第39页。)咸丰六年初他在一封奏折中称:“行军之道,择将为先,得一将则全军振兴,失一将则士气消阻。甲寅秋冬之间,臣军所以长驱千里、势如破竹者,以陆路有塔齐布、罗泽南,水路有杨载福、彭玉麟诸人。军中士卒皆以塔、罗、杨、彭为法,沿江村市亦知有塔、罗、杨、彭之称,故能旌旗生色,席卷无前。不幸塔齐布中道殂谢,而罗泽南、杨载福、彭玉麟三人者又分往湖北、临江,不克遽聚一处”,致使“臣久困一隅,兵单将寡,寸心焦灼,愧悚难名。(《曾文正公奏稿》,第7卷,第3页。)”总之,将自己数年间军事上兴衰成败的主因,尽归之于数名将领的得失。胡林翼也认为,“兵事以人才为根本,人才以志气为根本;兵可挫而气不可挫,气可偶挫而志不可挫。”(《曾胡治兵语录》,第10页。)故“纲领之要,成败之数”不系乎“法”,而系乎“人”。“得人者昌,失人者亡。”他还举例说:“设五百人之营,无一二谋略之士、英达之才,必不成军;千人之营无六七谋略英达之士,亦不成军。”总而言之,“兵事不外‘奇正’二字,而将才不外‘智勇’二字”,“而其要以得人为主。”(《胡文忠公遗集》,第59卷,第25页。)左宗棠也认为,“天下无可恃之兵勇,而有可恃之将。”(《左文襄公书牍》,第2卷,第20页。)实际上,都是在强调将领对军队的决定性作用。

至于人才对吏治、理财的作用,他们也有类似的论述。胡林翼在论及湖北的治理时说:“治理之要,贤才为本。苟不知求贤,即劳心焦思亦属废事。”(《胡文忠公遗集》,第14卷,第5页。)又在论及整顿吏治的“利弊之原”时说:“劾贪非难,而求才为难。前者劾去,后者踵事,巧避名目,其弊有不可胜言者矣。”(《胡文忠公遗集》,第14卷,第5页。)至于人才对筹饷的重要性,胡林翼则说:“理财之道,仍以得才为先。”“得一正士,可抵十万金。”(《胡文忠公遗集》,第59卷,第4页。)曾国藩也称:“湖北军务迭兴,兵、事饷事唯在得人。”(《曾文正公奏稿》,第11卷,第28页。)而他对吏治与人才的关系,则有更多的论述。他说:“国家之强,以得人为强。”(《曾文正公书札》,第6卷,第35页。)“除刑于以外无政化,除用贤以外无经济。”(《曾文正公手书日记》,道光二十二年十一月十六日。)“至于用人一节,实为万事根本。”(《曾文正公书札》,第28卷,第39页。)“鄙人阅历世变,但觉除得人之外,无一事可恃。”(《曾文正公书札》,第14卷,第6页。)又说:“凡国之强,必须多得好臣工;家之强,必须多出贤子弟。”(《曾文正公家书》,同治五年九月十二日。)曾国藩认为,“大氐吏治与军务相表里”(《曾文正公书札》,第22卷,第22页。),而兵事首在选将,吏治以择吏为先。“军兴太久,地方糜烂。鄙意一面治军剿贼,一面择吏安民,二者断不可偏废。”(《曾文正公书札》,第12卷,第11页。)又说:“行政之要首在得人。”(《曾文正公奏稿》,第18卷,第42页。)“一省风气全系于督抚、司道及首府数人,此外官绅皆随风气为转移。”(《曾文正公手书日记》,咸丰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而“吏治之兴废全系乎州县之贤否。”(《曾文正公奏稿》,第18卷,第42页。)胡林翼也有同感。他在给邢高魁的信中说:“弟意公之吏才乃可,治行第一,可开鄂之风气,可使在位以为矜式。”(《胡文忠公遗集》,第60卷,第7页。)又在给周乐的信中说:“安得此等人布之郡守,何忧天下不治!”(《胡文忠公遗集》,第59卷,第18页。)

关于衡才标准,曾胡都曾作过专门论述,总的来讲,不过德、才二字。曾国藩在一篇笔记中称:“司马温公曰:‘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余谓德与才不可扁重。譬之于水,德在润下,才即其载物、灌田之用。譬之于木,德在曲直,才即其舟楫、栋梁之用。德若水之源,才即其波澜;德若木之根,才即其枝叶。德而无才以辅之,则近于愚人;才而无德以主之,则近于小人。世人多不甘以愚人自居,故自命每愿为有才者;世人多不欲与小人为缘,故观人每好取有德者。”又说:“二者既不可兼,与其无德而近于小人,毋宁无才而近于愚人。自修之方,观人之术,皆以此为衡可矣。”还说:“吾生平短于才。爱我者或谬以德器相许,实则虽曾任艰钜,自间仅一愚人。幸不以私智诡谲凿其愚,尚可告后昆耳。”(《曾文正公杂著》,第4卷,第31页。)曾国藩曾将当时的天下大事,分为兵事、饷事、文事、吏事四类,对于承办不同职事的人员,在德才方面又提出一些不同的具体要求。

由于当时的中心工作是战争,一切服从于战争,一切服务于战争。所以在人才的选用上,首先选拔的就是将才,最难得的也是将才。曾国藩说:“文士游从,往往不乏,唯将才殊难其选。”(《曾文正公书札》,第8卷,第25页。)胡林翼说:“天下人最多,将才最少。”(《胡文忠公遗集》,第59卷,第23页。)左宗棠亦称:“选将之难,古今同慨。”(《左文襄公书牍》,第6卷,第40页。)至于选拔将才的具体标准,咸丰四年初创湘军时曾国藩曾提出四条:“第一要才堪治民,第二要不怕死,第三要不急急名利,第四要耐受辛苦。”并进而解释说:“治民之才不外公、勤、明三字。不公不明则诸勇必不悦服,不勤则营务细钜皆废弛不治,故第一要务在此。不怕死则临阵当先,士卒乃可效命,故次之。为名利而出者,保举稍迟则怨,不如意则怨,与同辈争薪水,与士卒争毫厘,故又次之。身体羸弱者过劳则病,精神乏短者久用则散,故又次之。”最后,他还强调说:“四者似过于求备,而苟缺其一则万不可以带勇。”因“带勇须智深勇沈之士,文经武纬之才。”不过,最重要的还是看其是否具有‘忠义血性’”。“大抵有忠义血性,则四者相从以俱至;无忠义血性,则貌似四者终不可恃。”(《曾文正公书札》,第3卷,第2—3页。)不过,这是最初立下的标准,其后随着战争形势的发展和实践经验的积累,说法又有所变化。时而强调德,时而强调才,但最重要的还是智勇胆识四字。例如,咸丰六年在给曾国荃的信中说:“凡将才有四大端。一日知人善任,二曰善觇敌情,三日临阵胆识(恃有胆,迪、厚有胆有识),四曰营务整齐。”(《曾文正公家书》,咸丰七年十月二十七日。)而咸丰八年则说:“余前言弟之职,以能战为第一义,爱民第二,联络各营将士、各省官绅为第三。今此天暑困人,弟体素弱,如不能兼顾,则将联络一层稍为放松,即第二层亦可不必认真。惟能战一层,则刻不可懈。”(《曾文正公家书》,咸丰八年五月初六日。)同治元年又再次强调:“大约选将以打仗坚忍为第一义,而说话宜有条理、利心不可太浓两者亦第二义也。”(《曾文正公家书》,同治元年六月二十三日。)又说,“军旅之事必有毫无瞻顾之心,而后有一往无前之气”,若“于祸福成败多涉计较,则危急之时难期坚定。”(《曾文正公奏稿》,第16卷,第68页。)有时又强调将领的智略和道德。同年在给总理衙门的一封信中说:“大抵拣选将才,必求智略深远之人,又须号令严明、能耐劳苦,三者兼全,乃为上选。今欲派与洋将会剿之将,亦必择三者兼全之人。环观江楚诸军,武臣唯多将军、文臣唯左中丞堪胜斯任。李中丞、杨军门与左相近,而耐苦少逊;鲍军门与多相近,而智略不如。”(《曾文正公书札》,第18卷,第2—3页。)同治五年在给李鸿裔的信中则说“统领营官须得好,真心实肠是第一义,算路程之远近、算粮仗之缺乏、算彼己之强弱,是第二义。”(《曾文正公书札》,第25卷,第25页。)这些变化可能与收函对象的不同有关。然从曾国藩选用将领的实践看,能战始终是第一条。他手下最得意的湘军悍将,如前期的塔齐布,后期的鲍超,其治民之才,战略战术都谈不上,鲍超更是贪财好利、军纪败坏,但却因其悍勇敢战而备受青睐。周凤山带兵军容整齐,纪律严明,惟临阵胆气不壮,终因其一再覆军而被淘汰。胡林翼于艰难竭蹶之中得罗泽南一军,对罗敬若天神,对李续宾赞不绝口,然仍能冷静地品评诸将。在选将标准上,他虽看重一个勇字,将能战与否放在首位,但也没有忽视其他方面。并能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认识。例如,咸丰六年他在给周乐的信中说,湖北诸将“除迪庵最深固不摇外”,余如“何绍彩之胆力,亦一时无两,然尚不能如迪庵也。张荣贵勇而少学问,丁篁村勇而廉正无条理,周芝房正而严厉、阅历太浅,李景湖才情纪律过人而临阵未能冲锋,义渠细密而胆气稍逊、部伍最整,邹叔明朴质而见识游移不果决,又有鲍超者英鸷无匹而天姿太钝。”又说:“弟所用之将,在北岸则超群绝伦。在弟视之,可战也,未尽可恃也。又如水师,勇敢有余,然须用得其法,矢以小心,乃可不败。其本领亦在能胜不能败之列。”还说:“此皆弟一二年精思而得之,无一字虚浮者也。”(《胡文忠公遗集》,第59卷,第7页。)李续宾三河覆军之后,胡林翼则又开始强调将才的谋略方面。称“兵不在多而在精,将不在勇而在谋。此次之败,其过仍不在兵寡也。”(《胡文忠公遗集》,第59卷,第21页。)又说:“为将亦须稍具智略,审时审机是为上策。此番长城顿失,坚贞安重之将亦且无人,何况智士哉!”(《胡文忠公遗集》,第59卷,第23页。)还说:“行军之道智略居首,勇力次之;保国之道全军为上,审时审势审机为上,得土地次之。”(《胡文忠公遗集》,第59卷,第23页。)“谚云:‘兵贵精不贵多,将在谋不在勇。’”(《胡文忠公遗集》,第60卷,第19—20页。)所以,智勇兼备,方为将才之上选。胡林翼在给李云麟的信中说:“大抵兵事不外奇正二字,而将才不外智勇二字。有正无奇遇险而覆,有奇无正势亟即沮;智多勇少实力难言,勇多智少大事难成。”(《胡文忠公遗集》,第59卷,第25页。)左宗棠也深知智勇兼备的重要性,并以此慨叹选将之难:“勇锐者不悉机宜,明练者多甘退懦,求其指挥若定、一往无前者,盖戛戛乎难之。”(《左文襄公书牍》,第6卷,第40页。)

至于文吏的衡才标准,曾国藩则将之概括为“有操守而无官气、多条理而少大言”四条。称:“取人之式,以有操守而无官气、多条理而少大言为要;办事之法,以五到为要。”并进而解释说:“五到者身到、心到、眼到、手到、口到也。身到者如做吏则亲验命案、亲巡乡里,治军则亲巡营垒、亲探贼地是也。心到者凡事苦心剖晰,大条理、小条理、始条理、终条理,理其绪而分之,又比其类而合之也。眼到者著意看人,认真看公牍也。手到者于人之长短、事之关键,随笔写记以备遗忘也。口到者使人之事既有公文,又苦心叮嘱也。”(《曾文正公批牍》,第2卷,第14—15页。)又说:“大抵人才约有两种,一种官气较多,一种乡气较多。官气多者好讲资格,好问样子,办事无惊世骇俗之象,语言无此防彼碍之弊。其失也,奄奄无气。凡遇一事,但凭书办家人之口说出,凭文书写出,不能身到、口到、眼到,尤不能苦下身段,去事上体察一番。乡气多者好逞才能,好出新样,行事则知己不知人,语言则顾前不顾后。其失也,一事未成,物议先腾。”还说:“两者之失,厥咎维均。人非大贤,亦断难出此两失之外。吾欲以‘劳苦忍辱’四字教人,故且戒官气而姑用乡气之人,必取遇事体察,身到、心到、眼到、口到者。赵广汉好用新进少年,刘晏好用士人理财,窃愿师之。”(《曾文正公书札》,第12卷,第23页。)这样,曾国藩就将他取人之式的四条和办事之法的五到合而为一,制定出自己的选才标准,并根据以往经验与现有条件,尽量多用新取进士为州县官,主要用士人筹饷。因为在他看来,新进士官气较少,士人操守较好。对于一般文吏的取才标准,胡林翼谈得不多。咸丰八年曾在一封信中,说:“罗淡村、庄惠生均极一时之选,其廉正勤明他人莫及。”(《胡文忠公遗集》,第59卷,第19页。)又说:“许金堂颇淳朴不苟且,亦无虚浮名士之派。”(《胡文忠公遗集》,第59卷,第8页。)“少固笃实不欺,阶亦然。”(《胡林翼未刊往来书稿》,第54页。)他对这些人的赞许,都是在强调德的方面,没有涉及到才。有的地方,他又非常强调德的主导作用,与曾国藩德本才用之说颇有相似。如咸丰九、十年间在给阎敬铭、严树森的复信中说:“人到靠得住便可用,无才亦可用;人到靠不住便不可用,有才尤可用。此天下古今之大局也。”(《胡林翼未刊往来书稿》,第54页。)还说:“大抵圣贤不可必得,必以志气节操为主。尝论孔孟之训,注意狂狷。狂是气,狷是节。有气节则本根已植,长短高下均无不宜也。”(《胡文忠公遗集》,第60卷,第19页。)

关于求才之道,曾、胡都曾有过专门论述。曾国藩说:“求人之道,须如白圭之治生,如鹰隼之击物,不得不休;如蚨之有母,雉之有媒,以类相求,以气相引,庶几得一而可得其余。”(《曾文正公书札》,第12卷,第23页。)胡林翼则称:“国之求才,如鱼之求水,鸟之求木,人之求气,口腹之求食。无水无木无气无食则一日不安,日即于亡,得水得木得气得食则生。此理至明,人自不察耳。”(《胡文忠公遗集》,第60卷,第18—19页。)曾国藩认为:“世人聪明才力不甚相悬,此暗则彼明,此长则彼短,在用人者审量其宜而已。山不能为大匠别生奇木,天亦不能为贤主更出异人。”(《能静居日记》,同治六年八月二十一日。)又说:“上等贤哲当以天缘遇之,中等人才可以人力求之。”(《曾文正公书札》,第18卷,第43页。)“在上者提倡之则有,漠视之则无。”(《能静居日记》,同治八年七月十八日。)胡林翼也说:“天下无不可造之才。”(薛福成:《庸庵全集·文编》(以下简称《庸庵文编》),第4卷,第7页。)

同类推荐
  • 王者之剑:欧洲超级帝国兴衰史

    王者之剑:欧洲超级帝国兴衰史

    金戈铁马的事件透视,英雄美人的传奇秘闻,帝国兴衰的重新释读。在欧洲这块大陆上,曾经诞生过法兰克王国、神圣罗马帝国、法兰西王国、奥匈帝国、西班牙帝国、俄罗斯帝国和大英帝国等超级帝国。它们有的曾经横跨两洲,有的造就了“黄金时代”,它们的实力一度令其他国家无法企及。在这些超级帝国中更是诞生了像查理大帝、拿破仑、彼得大帝、伊丽莎白一世等超级强人,他们的人生如同帝国的命运一样跌宕起伏。如今,这些帝国的辉煌早已不再,但它们却给我们留下了无数的谜,等待我们去一一破解。
  • 一级上将胡链

    一级上将胡链

    胡琏,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黄埔军校四期毕业,蒋中正嫡系,也属陈诚的土木系,是国民政府统治大陆后期的著名将领。抗日战争中以第11师师长,于鄂西保卫战中死守石牌要塞,荣获青天白日勋章。解放战争中,率领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的18军参加内战。解放后到台湾,曾参加金门海战。[1]曾任中华民国驻越南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
  • 落殇不解

    落殇不解

    陆遥前16年风光无限,少年英雄,一战成名!可他爹死后,他就光认钱了,用大家的话说,只要皇帝不问,这天下的东西没有他不敢卖的…
  • 贼寇

    贼寇

    揭竿而起沦为寇,失面失语失忆,浪迹漂泊,居无定所。被官府重重追缉,遭江湖层层封杀,险境厄运,如影随形。且瞧他,孤身只影,铮铮铁骨,走南闯北,奔东走西,冠绝笑傲天地间!
  • 唐朝第一和尚

    唐朝第一和尚

    大唐天宝年间,安史之乱前夕,安西都护府的安西铁军守护着大唐的安定,而李云归正是这安西铁军的一员,他以坚韧的性格迅速成长为一名战功赫赫的将军;而他的命运并不简单,从小他就被挑中成为佛法密宗的守护神,神秘的力量蕴藏在身,等待人去激发;而他在睢阳战争中,遇到了中原佛教传承了两百余年的神秘教派——护法金刚,此派以佛门执法者著称,可通西方诸佛,借佛门万物之力,除魔伏妖;断不公之案,秉公正之尺;精彩的故事就此展开。
热门推荐
  • 至尊凌道

    至尊凌道

    元始大陆,众生习武修元,炼神觅仙。一代废体绝望争天,不懈锻炼,以求逆天改命,可最终,却惨遭庸才嫉妒,惨死禁地无人问津!弥留之际,至宝入体,引魂重生,再活一世。绝世天资,逆天而上,踏上无敌之路……
  • 母妃太妖娆

    母妃太妖娆

    第一面,他们亭中相遇,她逃似地跑开,却不知他已看在眼里。第二面,他们竹林相遇,她再次逃离,却不知他已心动。第三面,他们宴会相遇,他不知举杯酒,掩去多少泪与愁。终于,该死的皇上死了,她亲手杀死的,他为她开脱罪名,留她活路,她成了后宫辈分最长一人。她躲他,只因她是太妃,他,是皇上......若可以,逍遥山水又何妨?
  • 重生之仙剑魔道
  • 美德·君子·风俗

    美德·君子·风俗

    本书作者近年来关注的问题是,优良的治理秩序如何形成与维护。围绕着这一问题,从美德、君子、风俗等三个面向进行思考,写作了若干文字。既有理论性思考,也有现实性评论。本书汇总了这些文字,并通过全书的导论与三个部分的引论,赋予全书文字以较强的逻辑性。
  • 危险系数

    危险系数

    前房东回到他的房间,对新房东说:帮我一个忙行不?新房东问:你是谁啊?前房东说:其实,我是一个鬼,就惨死在这个房间里!新房东:卧槽......
  • 第三只眼

    第三只眼

    一次偶然的遭遇,让宇飞拥有了与正常人不一样的视力功能,他能看到未来每个人的样子,也能洞知每个人内心的那些秘密,也平添了很多烦恼
  • 甜甜的恋爱要自己争取

    甜甜的恋爱要自己争取

    听闻九木集团的总裁君泽冰清玉洁,一尘不染。除了有钱什么都不会。某天爆出新闻,专门从鬼门抢人的神秘主刀医生是君泽!...白坠怀里抱着一只猫咪,轻摸它的头,甜甜的恋爱与其等他自己上门,还不如自己争取。手里猫消失,一个人出现在她的身前,将她抱入怀中,要多可爱就有多可爱。白坠手指勾住男人下巴:君泽,你的冰清玉洁呢?高甜宠文~全程无虐~比比看谁的马甲多~
  • 九九轮回有名萱

    九九轮回有名萱

    你们知道么,其实,在另一块土地上有神的存在,而最至尊的神就是尊神了,每一个尊神都要经过九世轮回,才能继承神位。尊神本来就亿年一遇,少只又少,而成功度过这九世轮回的,只有一个,她无情,被九世历练着,继承了尊神的位置,统领了神界,名前故加姓九。而其他的不是为情所累,就是被逼消渐。数亿年后,成为尊神的那个人,她的妹妹也会姓九么?故事,开始了……
  • 老公恋个爱

    老公恋个爱

    豪门联姻一般不存在有什么感情,犹如犹如古代男女结婚,一般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安灼和平果就是听从父母的安排,从两个不熟悉的陌生人变成朝夕相处的夫妻。平果本来只想安心的当个豪门贵太太,和老公没有感情没有关系,反正人生已经按部就班的来了,她结婚后就准备生个小孩然后当个米虫,哪怕安灼外面一堆三儿也没事,她只需保证自己的地位就行。可是安灼并不想和她生小孩,并表示没有爱情,平果:“???”莫得办法,为了以后的幸福生活,平果只好想办法和老公培养爱情,开始追夫之路。可是安灼一直以来都是温柔疏离的样子,平果觉得自己好难啊,婚都结了为什么还要谈恋爱呢?
  • 重生影后17岁

    重生影后17岁

    姜知微才得了影后,正是大紫大红的好时候,可是她一觉醒来居然发现自己变成了名叫姜若笙的一个17岁少女!而她自己却“身死”!看着那个微博热搜?#新晋影后意外去世粉丝直呼不能接受#她呆愣、呆若木鸡的看着,然后,忽的笑了,反正这个影后,她又不在乎,如果不是因为那个人,这个娱乐圈也不会有‘姜知微’这个人。既然‘姜知微,已经结束,那么,以后,就用这个姜若笙的身份活下去吧!活出正真属于自己的人生!做自己!没心没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