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114700000010

第10章 传世故事(7)

由于桓温大军行进迅速,在昝坚到达其目的地之前,晋军早已经过青衣,进至彭模,距成都仅百里之遥。

这时,桓温召集众将商议进攻方略,有人建议将大军分为两路,从两面夹击成都,以分汉兵之势。独袁乔不同意,他说。“今深入万里,置之死地,士无反顾之心,所谓人自为战者也。今分为两军,军力不一,万一偏败,则大事去矣!不如全军而进,弃去釜甑,赍极三日粮,胜可必矣!”

客观言之,袁乔之建议极为妥当。晋军万里西征,已深入敌境,无疑已陷入死地,有进无退。若分为两路,力量分散,不仅起不到分敌军之势以相互策应之效果,适足予敌以各个击破之机会。正如袁乔所言,万一两路晋军中有一路大败。另一路势难独存。所以,他建议采取“破釜沉舟”的办法,抛弃锅碗瓢盆,只准备三天的口粮。以示无归还之心,将士们必会勇往直前,从而收到“置之死地而后生”之效。在孤军深入敌圈的情况下,也只有如此,才能成灭汉之大功。

桓温采纳了袁乔的意见。将辎重和老弱赢兵留在彭模,他则亲率步卒直趋成都。

在进军途中,桓温与李权遭遇,晋兵皆知此番只有击败汉军,才有生路,故作战异常勇猛,“三战三捷”,将李权之军击溃,遂进至成都城附近的笮桥。

李势大惧,率成都之兵倾巢而出,在笮桥与晋兵展开血战,战斗十分惨烈,双方死伤颇众,晋将龚护战死,桓温的坐骑也被敌箭射中,晋军眼看不敌,打算撤退。

在此危急之时,晋军负责鸣鼓的士兵误击进军鼓,袁乔拔剑身先士卒,督晋军力战,终于大败汉兵,李势匆忙退回城中。

为了不给李势以喘息机会,桓温急驱士兵长驱直进,纵火焚烧成都之小城门。汉兵为晋军之勇猛所慑服,无复斗志。李势见大势已去,成都难保,乃趁夜间从城之东门逃走,至葭萌日暮途穷。随李势逃至此地的昝坚等将遂劝其投降,李势乃令人抬着棺木,自缚至成都向桓温投降。桓温解其缚,焚其棺,送李势及蜀汉宗室十余人至建康,请晋穆帝处置。晋封李势为归义侯。

自成主李雄据蜀称帝以来,至李寿、李势代成改国号为汉,仅四十三年而亡国。东晋遂统一巴蜀及江南之地,与北方的赵国形成南北对峙之局。

桓温以轻兵深入敌境,竟奏灭蜀汉之大功,与三国时魏将邓艾袭灭蜀汉有异曲同工之妙。所不同的是,邓艾袭蜀,乃乘虚偷袭,而桓温伐蜀,乃是在李势有备、汉军颇强的情况下以破釜沉舟的气概,勇往直前,奋力拼杀而奏大功的。

桓温因灭蜀之战而威名大振。成为东晋名将,被晋帝封为征西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临贺郡公。袁乔也因功被封为龙骧将军、湘西伯。

《晋书·桓温传》、《晋书·李势载记》

骄兵必败

公元311年,汉昭武帝刘聪虏西晋怀帝,五年后,即316年,刘聪又攻破西晋都城长安,俘晋愍帝,西晋遂亡。

西晋虽亡,而西晋丞相、大都督中外诸军事、琅琊大司马睿却在建康称晋王,改元建武,大有号召天下恢复中原之势。

西晋灭亡的第二年,即东晋建武元年、汉麟嘉二年(公元317年),刘聪为了剿灭北方晋之残余势力,乃派其从弟刘畅率兵三万进攻荥阳,消灭屯驻于此的晋冠军将军、荥阳太守兼领河东平阳太守李矩之军。

时李矩军屯于韩王故垒。当李矩获知汉军来攻的消息后,汉军距晋军仅有七里之遥,顿时晋军上下惶惶不可终日。

刘畅自恃人多势众,来势凶猛,乃先遣使至晋营招降。

大敌当前,若负隅顽抗。晋军无疑是死路一条。至于李矩部众人数,史无明载,不过,推测一下,充其量不超过万人。正因为力量悬殊,因此,尚未交战,汉军已骄横不可一世,而晋军则闻敌色变。李矩审时度势,遂隆重接待汉之使者,表示愿意归降。

在此危急时刻,必须先稳住刘畅,使之不作战备,才能机会出奇制胜。所以,李矩在汉使到来之时,将精兵隐藏起来。而现其老弱病残,以示无法为战。汉使回去后,将所见所闻如实禀报,刘畅得知李矩手下皆老弱残兵,并已同意投降,甚为欣慰。

李矩还遣使给刘畅送去美酒和牛肉,供其犒赏大军,刘畅遂大宴众将士,痛饮至夜,皆陶然而醉。

入夜后,李矩召集众将士,准备夜袭汉军。晋军士卒听了,皆有惧色。李矩见士卒不可用,急中生智,乃令将军郭诵至附近的子产祠祈祷,使巫师当众宣称:“子产有教,当遣神兵相助。”众将士听了,信以为真,士气大振,摩拳擦掌,准备在“神兵”的帮助下击破汉军。

李矩于是精选能征善战的勇士千名,令郭诵率领之,乘夜袭击汉营。汉军大宴后,皆醉卧营中,大多已进入梦乡,做梦也想不到已经答应投降的李矩会来劫营。所以,晋军夜袭非常顺利,以区区千人突入三万汉兵营中,左砍右杀,许多汉兵在醉梦中便丢了脑袋。刘畅也饮得大醉,忽闻营中大乱,登时酒醒了大半,出营一看,汉军早已乱成一团,死的死,逃的逃、降的降,一败涂地,只得上马而逃。

天亮后,李矩打扫战场,缴获汉军马匹缁重不计其数。三万汉兵,被斩首的达数千人,余者皆降,只有刘畅一人逃脱。

李矩以一千袭三万,竟打了一个歼灭战,此诚战争史上一大奇迹也!

刘畅三万大军,一夜之间灰飞烟灭,就败在一个“骄”字上。可见,“骄兵必败”,乃不易之理!

《晋书·李矩传》、《晋书·刘聪载记》

庾衮严于律己重于教人

庾衮,字叔褒,西晋初年人。受家庭的影响,庾衮自小就勤俭而好学。他出身于显贵世家,是明穆皇后的伯父。他的伯父、叔父等都个个显贵,只有庾衮的父亲很有志节,甘守清贫,平时约束儿子,要庾衮下地耕作,靠自己的双手劳动养活自己。在父亲的不懈努力之下,庾衮变得十分勤劳,且十分知礼。父亲在世时,庾衮与父亲一道亲自劳动,养家活口;父亲去世后,庾衮仍然亲自劳作,编织箩筐之类卖出去,以养活母亲。庾衮母亲见儿子太勤苦。很不忍心地对他说:“我不需要吃什么好东西,粗茶淡饭就足够了。”庾衮对母亲说:“母亲大人如果吃不好,我怎么能够安心呢?”庾母见儿子这样说,也就只好随儿子的心意。

晋咸宁年间(公元275—279年),瘟疫流行,病死者累累。庾衮的两个哥哥都病死了,二哥庾毗感染瘟疫,重病在身。这时候,瘐衮的父亲还在世。为避瘟疫,庾衮父母及兄弟们都出外居住,不敢留在家中。只有庾衮不肯离开,愿留家中照料二哥。因为此病在当时乃不治之症,父亲及诸兄见庾毗病得厉害,实在没有什么痊愈的希望,都硬要他离开,庾衮坚执不肯。他昼夜不离二哥身边,悉心侍侯,有数月之久。等到瘟疫过去,家人返回,却发现庾衮及其二哥都奇迹般地活了下来,庾衮没有染上疾病,庾毗也已康复。庾衮甘守清贫,又品性高尚。受其影响,他的前妻荀氏、继妻乐氏尽管都出身世家贵族,过惯了富贵生活,但等到嫁给庾衮后,却都甘愿抛弃华丽衣服,散去千金家财,和庾衮同甘共苦,相敬如宾。这一切,都应归功于庾衮对她们的影响和教育。

庾衮不愧为家庭中的模范,母亲去世后,他主持家政,不仅井井有条,而且对后辈教育有方,使之知礼节,勤劳作,懂甘苦。史籍中称他能“抚孤以慈,奉诸寡以仁,事加于厚,而教之义方,使长者体其行,幼名忘其孤”。因大瘟疫以后,庾衮出于仁慈之心,收养了不少家族中的孤儿,故史书上有这样的说法。庾衮有个外甥郭秀,成了孤儿,庾衮不仅把他收养下来,而且对他特别亲,衣服食物,总是优先给他。

因哥哥早亡,庾衮又收养了哥哥的女儿庾芳。待到庾芳长大,将要出嫁,庾衮便为她操办婚事。庾衮为侄女准备了不少漂亮的嫁衣,一切都准备妥当了。他又特地来自去割了一些荆条、笤条之类回来。做成畚箕、笤帚。然后郑重其事地把子侄们全部叫到堂上,让他们按次序站好,便开始给侄女庾芳以告诫。他说:“因为你自小就是个孤儿,所以平时在家,你偷懒也好,贪图享受也好,叔父都不怪你。现在你马上就要嫁人,眼看着就要到婆家去服侍公公婆婆了。洒扫庭院房屋,这是本分,所以我特地要送给你畚箕和笤帚。这当然不是华贵之物,我不过是希望你能温顺谦恭地当好媳妇,时时想着勤劳做事,不要懈怠。”庾衮以独特的方式教育了侄女庾芳,同时也教育了他所有的侄子们。他特意将所有的子侄都叫到堂上来,当面聆听他对庾芳的一番教诲,就是为了要让他们同时受到教育。

当然,庾衮教育后辈的说服力不仅仅是来自于他的言论,更重要的是来自于他自身的行为。庾褒虽身处贫困,却时时都没有忘记注意修身养性。朝廷屡次征召他出来做官,他洁身自好,未肯答应,始终保持自己的崇高节操。在平时,如果他自己有了过失,也从不姑息。有一次他喝酒喝醉了,事后十分后悔,便特地到父亲的坟前,自己责打自己三十下,以示惩戒,可见他对自己要求之严。

《晋书·瘐衮传》

一代名士皇甫谧

皇甫谧,幼名静,字士安,安定朝那(今甘肃平凉县西北)人,是汉代太尉皇甫嵩的曾孙,可说是名门之后。他小时侯就过继给叔父为子,故后母任氏原是他的婶母。皇甫谧自小就不愿好好读书,整天游荡,十分顽劣。眼看着皇甫谧就长到了20岁,像他这么大的年纪,有的人早已是满腹诗书。有的人则早已取得功名,还有的甚至早就有所成就了,而皇甫谧却还是一事无成,腹中空空。因此,人们都认为皇甫谧不会有什么出息了。

不曾想,像皇甫谧这样一个冥顽不灵的人,却被他后母任氏的一剂良药洽好了毛病,并终成知名学者。

皇甫谧年届二十,尽管游荡无度,不肯向学,但对他的后父、后母总算还有孝顺之心。有一次,他得到了一些瓜果,自己舍不得吃,特意拿回家去,给他的后母任氏吃。任氏想到自己的这个宝贝儿子不求上进,终日游荡,时刻感到担心,哪里还有心思吃皇甫谧敬献的瓜果?她一面拒而不食,一面训诫儿子道:“《孝经》上说:‘如果自己不学好,哪怕每天用牛、羊、猪等三牲侍奉双亲,也仍然是不孝!’你现在巳经二十出头,仍然丝毫也不把读书学习放在心上,行为也不入正道,你实在没有什么可以让我感到安慰的!”她越说越感到伤心,又痛切地说道:“过去孟子的母亲接连三次搬家。以便让儿子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学习,成人;曾参宁可杀掉一头猪给儿子吃,也不肯违背诺言,始终坚持言行一致、诚实不欺的教育。是不是我没有挑选好居住的环境,对你的教育也还没有到家呢?为什么你总是这样的愚钝不开窍啊!修身养性,刻苦读书,将来得到好处的是你自己,我又能得到什么呢!”说完,热泪滚滚。无限悲伤。

听到任氏这一番发自肺腑的话语,皇甫谧的内心受到极大的震动。这一番话,犹如当头棒喝,将皇甫谧一下子震醒了。从此以后,皇甫谧确实改变了过去的恶习,跟从家乡知名的学者席坦读书,而且非常勤奋,毫不松懈,家中很贫困,他便亲自耕作。干农活的时候,也照样带着书籍,抓紧时间阅读。皇天不负苦心人,皇甫谧最后终于博通群籍,经史百家,几乎无所不晓。晚年时,他得了风痹症,手脚活动不便,仍然不顾病痛,手不释卷。他成天沉浸于书籍之中,废寝忘食,当时人都称他为“书淫”。有人劝他读书不要太过,否则将要伤害身体,皇甫谧说,“古人说:‘朝闻道,夕死可矣。’勤奋学习总是不错的,至于其它,则在所不计。”

皇甫谧立志终身不仕,三国魏时举他为孝廉,又召他出仕,他均不肯。到了晋朝。晋武帝多次下诏征聘他,他都不肯应召。皇甫谧心中只有读书。曾特意上表向晋武帝借书,可谓惊人之举。而晋武帝却也乐于成全,真的送给他一车书。皇甫谧一生刻苦向学,桃李满天下,其学生挚虞、张轨、牛综等,均为晋代名臣。皇甫谧自号玄晏先生,一生著述甚多,有《帝王世纪》、《高士传》、《逸士传》、《烈女传》、《玄晏春秋》、《礼乐》等著作以及《三都赋序》等文学名篇。尽管不少已经佚失,但传世的仍不少,对后人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没有其母任氏的教育,皇甫谧恐终将一生碌碌,不可能成为一代有名的学者而名垂史册。

《晋书·皇甫谧传》

周处悔过自新

晋代周处,字子隐,义举阳羡(今江苏宜兴)人。他的父亲周鲂,曾经担任太守之职。但在周处少年时就不幸去世,这样。周处从小便失去了父教。他只20岁时就臂力过人,喜爱骑马射箭,四处打猎。他不拘细节。性情凶悍粗鲁,恣意而为,简直成了乡中的一害。乡亲们都十分怕他,总是躲得远远的,不愿跟他交往。

久而久之,周处也知道自己为乡亲们所恶,便有了悔改之意。他见父老乡亲们大多愁眉不展,闷闷不乐,心里觉得奇怪,便问他们道:“如今天下太平,再加上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事事都如人意,为什么还郁郁不乐呢?”父老们回答道:“现今地方上三害未除,哪里能快乐得起来呵!”周处问道:“是哪三害?”父老答道:“南山上的白额猛虎随意伤人,为一害;长桥下的河中蛟龙,常伤人畜,又是一害;至于第三害——”说到此处,父老们有些犹豫,但还是直说了出来:“恐怕要算是你了!”周处听罢此言,沉默良久。经过考虑后,他决然说道:“这三害我都能除去!’父老们欣然说道:“你如果真能除去这三害,那么真是我们地方上的一大幸事!”

周处毅然身带利器。孤身深入山中。他搜寻到白额猛虎,与它一番拼搏,终于杀死了这只伤人性命的猛兽。接着,他又趁其余勇,奋身投入水中,去搏杀那条蛟龙。这条蛟龙与白额虎相比,其凶猛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它在水中或沉或浮,一连三日三夜,毫不知倦。而周处比蛟龙更勇敢,他紧紧跟随蛟龙,与之恶战了三日三夜。最后,蛟龙不敌周处,终于被周处奋力斩杀,血染河中。

周处三日三夜不归,宜兴的父老乡亲们都以为他已经死了。想到地方上一下子三害俱去,从此可以太平无事,父老乡亲们都高兴地互相庆贺,欢喜雀跃。这时候,周处正好归来,眼见乡亲们的情景,才明白自己被大家痛恨到了何等的地步,顿时大受刺激,这他更加坚定了改过自新、重新做人的决心。

既然决心已定,他就毫不迟疑,准备立即付诸行动。他了解到吴中大将陆逊的孙子陆机、陆云很有才学(陆机、陆云是晋代著名文学家,在文学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便专程跑到吴县(今江苏苏州)去拜访,愿拜他们为师。这时陆机正好不在家中,周处便拜见陆云,将自己的情况如实相告,问陆云道:“我很想改过自新,但是年纪已经大了,不知是否来得及?”陆云鼓励周处道:“古人贵朝闻夕改,君前途尚可。且患志之不立,何忧名之不彰!”陆云的这番话,对周处是极大的鼓励和教育,周处从中深深领悟了有志者事竟成的深刻道理。从此以后,周处便刻苦读书,好学上进,进步十分快。他勤学而有文思,又十分注意自身修养,养成良好品德。仅一年,他的名声就大大地不同以往,以至州、府的官员都连连举荐他出来做官,他当了东观左丞、无难督。

同类推荐
  • 遁甲符应经

    遁甲符应经

    《遁甲符应经》,题宋杨维德等撰,真实作者尚待考证。尽管如此,作为记录与六壬、太乙各名的奇门遁甲术的《遁甲符应经》,仍然不失为一部中华术数奇书。奇门遁甲在我国可能已经失传,通过《遁甲符应经》等书,我们有机会一窥它神秘的面目。
  • 宋辽金元诗词

    宋辽金元诗词

    本书选取了国学经典著作中很多优秀的作品及资料,博采各类经典作品的长处,并有所创新,以使得本书风格迥异、卓然超群,相信会给读者带来全新感受。
  • 唐伯虎集

    唐伯虎集

    本书精选唐伯虎诗、词 。 唐寅(1470—1523),字伯虎,又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出身于商人家庭。他不仅长于绘画,文学上亦富有成就。画与沈石田、文徵明、仇英齐名,史称“明四家”。诗词曲赋与文徵明、祝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吴中四才子)。唐伯虎的一生,可分为四个阶段。
  • 二十四史-汉书

    二十四史-汉书

    24部史书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精华篇章编译为白话,汇集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等多所科研院校的知名专家之力,十年磨一剑,倾力打造,是年轻一代走向智慧成熟的不可多得的良师益友。全书打破了传统正史读物的条条框框,版式设计新颖别致,书中插配了近千幅与史书内容相关的绘画、书法、建筑、陶瓷、金银器等精美图片,通过这些元素的完美结合,将读者带进一个真实而多彩的历史空间,让读者全方位、多角度地去感受中华文明和华夏民族智慧之所在。
  • 吴子兵法

    吴子兵法

    《吴子》主要论述了战争观问题。该篇既反对持众好战,也反对重修德,而废弛武备。它认为只有内修文德,外治武备才能使国家强盛。
热门推荐
  • 星辰魔神

    星辰魔神

    神秘的前世,迷茫的今生。是要回到正义的过去,还是活出自己的现在。一切的种种,起源于算计,终结于无可匹敌的力量。
  • 江湖刀帝

    江湖刀帝

    鸣鸿刀本是轩辕黄帝的黄金剑余料,可它有了自由的意识,自发地流向炉底,冷却后而成天下大杀器。它拥有强大的刀意,就算是黄金剑也不能够奈何它。林轩就像他的鸣鸿刀,意志强大,就算是天下白道欲毁他,他也会傲气而战,刀霸天下,江湖称帝。
  • 异灵九界

    异灵九界

    本来李昊天只是个平凡的孤儿,却因为一场意外中知道自己身负使命,看似命中注定的背后到底是怎样的真相?
  • 硬核型渣男

    硬核型渣男

    灾厄降临,诸王争锋;人神博弈,只争朝夕。少女在城头吟诵,少年在月夜疾行。这是诸天降怒之日,红色的妖魔在那男孩身侧咆哮。机甲与灾厄起舞,刀与火在悲鸣!你相信命运吗?男孩儿归剑入鞘,在风中轻轻吟诵。云霞万里,漫天飘零的绯花为谁而落!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路还长呢

    路还长呢

    饭,慢慢的吃。路,慢慢的走。人生还很长,我们有时间。
  • 一醉与君同

    一醉与君同

    她自小离家,未曾想过会以如此的身份回家,但那却是责任也是甘愿;他是人人眼中的纨绔王爷,嚣张跋扈,人人谈之色变,但事实真的如此吗?他是人人眼中的谦谦君子,但行事诡秘,他的目的又是什么?他仙人之姿,却简单之致的一个人,他又为何执着?当命运的齿轮将大家卷入之后,他们又将如何?那高高在朝堂之上的人又有什么阴谋,苏家的命运又将会往什么方向发展呢?
  • 将军的冷情妻

    将军的冷情妻

    一场阴谋,将本没有关系的两人凑在了一起。一个是一无是处的南安郡主,一个是名动天下的镇国将军。都说南安郡主是撞了大运,镇国将军倒了八辈子血霉。但在这场追逐中,谁在步步后退?谁又在步步紧逼?
  • 校子请注意形象

    校子请注意形象

    当还是小学生的时候,就是校长最喜爱的学生,但却和校长的儿子两看相厌……成人后,自己生活频频出现他的身影,而自己却讨厌不起来,并且还生出一种异样的情绪校子:自己初见她的时候是校长老爹的得意门生,对她很是好奇,随着后来的慢慢的相处发现自己中了一种非她不可的毒。在她成年后,就展开了自己的攻略……本文为听过的一个梦改编,多欢喜、甜蜜,不喜勿喷哦!
  • 穿越之唯爱有你

    穿越之唯爱有你

    你相信不相信世上会有缘分?你相信不相信世上会有奇迹?两个相爱的人因为一个误会,从此天各一方,他们之间不会再如此亲密,他们就像牛郎织女一样被一条银河隔着。“陌离,帮......帮我,告诉浩,我,我这一生都爱他,如果......如果有来生,我,我陆薇儿定嫁于他,绝不辜负他。这一生,我守候不了他了,告诉他,好好的,好好的,活下去......”泪在她脸庞滑落,苍白的脸带着幸福的笑安安静静的离去了。他们是否能够排除一切患难,在一起。生死相伴,他们会一生幸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