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128800000052

第52章 治军韬略(1)

善于审时度势

【原典】

沅、季弟左右:

二十三晚接弟十五日信,系从景德镇送鲍公信绕来者。朱云岩今早业已启行,二十八九可到东流,三十日必到弟处帮守濠墙矣。鲍公二十六日拔营,余有一批抄阅。左军破侍逆股十余万,可谓奇功,然其不可及处,只在善于审机审势耳。顺问近好。

【译文】

沅、季弟左右:

二十三日晚上接到弟十五日的来信,是专差从景德镇给鲍公绕道送来的。朱云岩今天早上已经开始动身,二十八九日可以到达东流,三十****一定到弟那里帮助守护壕墙。鲍公二十六日开出军队。我有一批抄写来的信件寄给你看。左军攻破伪侍王的一股十多万人的敌军,真可以说是奇大功绩,然而这比不上他的善于审时度势。顺问近好。

天下事当于大处着眼

曾国藩的长处在于他具有丰富的历史经验,具有超出常人的战略头脑,长于从大处落墨,长于整体的战略谋划。曾国藩说:“军中阅历有年,益知天下事当于大处着眼。”确实,曾国藩总是能总揽全局,抓住要害,能够从战略上胜人一筹,因而也就笑到了最后。

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曾经说,曾国藩在两个方面几乎没有什么漏洞,其中之一就是战略谋划。

曾国藩超出常人的战略头脑,从一开始就表现了出来。

咸丰三年(1853年),在太平天国战争初起之时,曾国藩就写信给王鑫,纵论当时的军事形势,提出了“湖北省的存亡,关系到天下全局的安危”的观点:“荆襄扼长江之上游,控秦豫之要害,诚为古来必争之地。然以目前论之,则武昌更为吃紧。盖贼首既巢金陵,近穴镇、扬二城,远处所宜急争者,莫要于武昌。昔人谓江自出蜀以后,有三大镇:荆州为上镇;武昌为中镇,九江次之;建业为下镇,京口次之。今粤逆已得下镇矣,其意固将由中镇以渐及于上镇。闻九江、安庆,近已设立伪官,据为四窟。若更陷鄂城,上及荆州,则大江四千里,遂为此贼专而有之。北兵不能渡江而南,两广、三江、闽浙之兵,不能渡江而北,章奏不能上达,朝命不能下宣,而湖南、江西,逼近强寇,尤不能一朝安居。即使贼兵不遽渡湖南窜,而沅湘固时有累卵之危。然而鄂省之存亡,关系天下之全局固大,关系吾省祸福尤切。鄂省存,则贼虽南窜,长沙尤有幸存之理。鄂省亡,则贼虽不南窜,长沙断无独存之势。然而今日之计,万不可不以援鄂为先筹,此不待智者而决也。”

这个观点,可以说是独具慧眼。当时清政府为了扑灭太平天国,在南京周围相继建立了江北大营和江南大营,然而清政府的注意力只局限于东南一隅,用兵的重点也只在南京一城的得失,而并没有意识到必须着眼于与太平军争夺整个长江流域,才能最终攻下南京。曾国藩从全局出发,根据地理形势,认为必须首先控制长江中上游地区,先武汉,次九江,次安庆,只有这样,才能攻克南京。这个计划,表现出他在战略眼光上要高出清政府不知多少倍。

咸丰四年(1854年)年初,太平军西征部队由安徽向湖北挺进,先后攻克安庆、九江、汉阳。湖北省城武昌戒严,清政府在太平军的强大攻势面前无所适从,一会儿救东,一会儿救西,被太平军搞得团团转。曾国藩在这个时候给咸丰皇帝上了一个奏折,认为不能光顾眼前的得失,还要考虑到大局的发展。他说:“论目前之警报,则庐州为燃眉之急。论天下之大局,则武昌为必争之地,何也?能保武昌,则能扼金陵之上游,能固荆襄之门户,能通两广四川之饷道。若武昌不保,则恐成割据之势,此最可忧者也。如今之计,宜先合两湖之兵力,水陆并进,以剿为堵,不使贼舟回窜武昌,乃为绝不可易之策。若攻剿得手,能将黄州、巴河之贼渐渐驱逐,步步进逼,直至湖口之下、小孤之间,与江西、安徽四省合防,则南服犹可支撑。”

由此,曾国藩极力主张应该集中两广、两湖、江西、安徽的兵力,与太平军争夺武昌,进而由上而下,沿江攻占两岸重地。以着眼于发展为原则,咸丰四年(1854年)九月,湘军开始向武昌进军,十月攻占武昌,而后沿江东下,连连突破太平军在田家镇、半壁山的防线,包围九江,占领湖口,使太平军遭受了重大损失。这是曾国藩以上制下战略的初步胜利。

咸丰九年(1859年)二月,曾国藩针对石达开率数万太平军入浙、入闽,又转入赣南,使江西湘军处于东、南、北三面受敌的不利形势,向咸丰皇帝上了着名的《通筹全局折》。在这个折子中,他全面论述了当前的形势,和湘军应当采取的应对之策。在这个折子中,他提出了两个原则。

第一个是全局与局部的关系:“就全局观之,则两利相形,当取其重;两害相形,当取其轻。又不得不舍小而图大,舍其枝叶而图其根本。”第二个是要分清轻重缓急,在一个时期,只能保持一个主要的战略方向。从这两个原则出发,曾国藩认为,在当时的情况下,“论大局之轻重,则宜并力江北,以图清中原;论目前之缓急,则宜先攻景德镇,以保全湖口,先固南岸”。于是湘军收拢兵力,集中进攻赣北重地景德镇,不仅改变了被动局面,而且为后来进军安庆奠定了基础。

十一月,曾国藩从全局出发,又向清政府提出了全力进攻安庆,迫使太平军进行战略决战的作战计划。这个计划,可以说最充分地体现了曾国藩的战略水平。太平天国的首都是南京,清政府多年来一直盯着南京用兵,为此还先后组织了江南大营、江北大营,结果打了几年,不但南京没有打下来,江南大营、江北大营也全军覆灭,清军在战略形势上更加被动。曾国藩认为,之所以会造成这个局面,从根本上来说,是战略指导上的错误。

曾国藩说:“余于大利大害所在,均悉心考究。”他用兵十分强调“审势”,他说“用兵以审势为第一要义”,“势则大局大计”。他还说,“应该从大的地方去分清界限,不要斤斤于小处去剖析微芒”。这个大利大害、大局大计,就是战略重心的所在。

由于曾国藩始终坚持站在战略全局的高度,根据敌我各方面的形势来制订战略计划和进行战争指导,把总揽全局作为制定战略的出发点,始终具有强烈的全局观念,所以湘军虽然在局部的战斗中不断吃败仗,但在战略态势上却越来越有利。而太平天国虽然在局部的战役上取得了一些胜利,但整个战略态势却越来越恶化。这是湘军最终能够将太平天国镇压下去的重要原因之一。

“用兵如对弈,谋势不谋子”,战略的根本在于它的宏观性和长远性,如表现在力量的综合运用上,就是计划性和有序性。一个具有战略头脑的人,要能够把力量的各种要素和各种制约条件加以整理,按轻重缓急、先后次序进行排列,然后提出最有效的行动方案。

任何事业,某种意义上都是局部的事业,都在一定的大局之内,要想把事业做好,必须先观大局,认清其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特别是大局的发展趋势,然后借势生风。不然的话,纵有千条妙策,亦难有所作为。

进兵宜稳,不应操之过急

【原典】

沅弟左右:

二日未接弟信,正深系念,兹接十九日信,慰悉一切。应复之事,条列如下:

一、守住庐江,余已大喜大慰,再破泥汊口,更为心满意足。以后神滕河、无为州纵不遽破,亦不要紧,弟进兵宜稳,不宜过急。

……

【译文】

沅弟左右:

两天没有接到你的来信,正在深深惦念时,接到了你十九日的信,欣然知道了一切。应答复的事项,条列于后:一、守住庐江,我已是大喜大慰,又攻克了泥汊口,更是心满意足。以后即便不马上攻破神滕河、无为州也不要紧。弟进兵要稳,不应操之过急。

……

稳字当头,慎中进取

曾国藩用兵极其稳健,“临阵之际,务宜稳而又稳。佯做败不可猛追,孤军不可深入。”“未经战阵之勇,每好言战。带兵者亦然,若稍有阅历,但觉我军处处瑕隙,无一可恃,不轻言战矣。”不轻言战,即不打无准备之仗。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杰出的军事家,也是一个功罪鲜明,成就极大的人物。曾国藩的发家,主要靠湘军;他的功和罪,也大多和湘军有关。他所组建的湘军“别树一帜,改弦更张”,先后镇压了太平天国和捻军起义,既为维护封建统治建立了功勋,客观上又为中国走向近代、走向世界起了巨大的作用,其功之大,是难以有人可以匹敌的。在军事方面,他不愧为中国近代军事家的第一人。蔡冠洛编《清代七百名人传》,将曾国藩归为军事人才。

曾国藩用兵极其稳健。他称赞李续宾,说他“用兵得一‘暇’字诀,不特平日从容整理,即使临阵,也回翔审慎,定静安虑。”又说:“迪安善战,其得诀在‘不轻进,不轻退’六字。”

曾国荃在金陵前线时,曾国藩嘱咐说:“总以‘不出壕浪战’五字为主。”曾国藩所说的“浪战”,指胜负不分情况下的战争。即或有小胜,或仅小挫,浪战都会带来严重后果,士卒不但因浪战而疲困,且因浪战而对战事玩忽。与其如此,不如坚而守之,士卒身心强健,斗志昂扬,一战可胜。这就涉及战争中求胜的快与慢的问题。不浪战,或坚守不战,似乎胜之甚慢。实际上,养足精力,看准时机,战而必胜,虽慢实快。否则,欲速反不达。曾国藩这个于谨慎中求进取的战略,可以说是他的战略思想的核心。

曾国荃在围攻江西重镇吉安时,曾国藩曾经为他写下了一副对联,上联是“打仗不慌不忙,先求稳当,次求变化”,下联是“办事无声无息,既要精到,又要简捷”。后来这一句对联的上联成为曾国藩和太平军作战的指导原则。不但在战略思考上,同时在具体战术扎营修垒上,也体现了这一原则。

太平天国起义后,势力很快就遍及长江流域,军力发展到五六十万人,占领了长江流域的许多重要城镇。而湘军编练成军后,兵力最初不过一万七千人,发展到最后也不过十二万人左右,相差甚为悬殊,太平军往往是湘军的几倍或几十倍。面对强大的太平军,湘军不得不进行防御,先求立于不败之地,然后乘隙制人而不制于人。

起初,湘军不懂扎营要领,屡为太平军所破。曾国藩力惩前失,努力吸取古代兵法的经验:“攻城最忌蛮攻,兵法曰:将不胜其愤而蚁附之,杀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罪也,故仆屡次寄书,以蛮攻为戒。”此后,改变了战略:“此后不可再行蛮攻,坚垒须扼扎要地,贼所必争之区,致令贼来攻我,我亦坚壁不与之战。待其气疲力尽而后出而击之,自操胜算。”

曾国藩还积极学习太平军扎营之术,并博考中国古代扎营成法和历代战争的得失,亲定“扎营之规”,扎营修垒、围而不攻、困死敌人成为曾国藩对付坚城的主要战术。而太平军为了打破湘军的围攻,又往往在内线组织反攻,在外线用援兵破围,这样湘军又经常处在防御地位,从而使自己的攻坚战变为进攻中的防御战,形成攻势防御的态势。

为了能首先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达到围困太平军的目的,曾国藩对扎营修垒做了严格的规定。湘军每进攻到一座城下,统领首先根据利于作战的原则,选择地势险要的地方,要求湘军“每到一处安营,无论风雨寒暑,队伍一到,立即修挖墙壕,未成之先,不许休息,亦不许与敌搦战。墙子须八尺高、一丈厚,内有子墙,为人站立之地。壕沟须一丈五尺深,愈深愈好,上宽下窄”。此后湘军都依照这个规定扎营。扎营修垒,筑墙挖壕。正如曾国藩所指出的那样:“惟当酌择险要,固垒深沟,先立于不败之地。”曾国藩对部下李元度说:“扎营宜深沟高垒,虽仅一宿,亦须为坚不可拔之计,但使能守我营垒,安如泰山,纵不能进攻,亦无损于大局。”中国近代名将蔡锷高度评价湘军的这个筑营措施“防御之紧严,立意之稳健,为近世兵家所不及道者也”。

同类推荐
  • 爱与热爱,让我们勇往直前

    爱与热爱,让我们勇往直前

    于月仙出生于内蒙古赤峰的一个极度重男轻女的家庭。作为长女,她一直遭到父亲的嫌弃。在接连有了两个妹妹后,弟弟于英杰的出生成了全家人的喜讯,三个姐姐也都对英杰爱护有加。然而,弟弟在八岁那年得了怪病,一病就是十年。大姐于月仙一边为弟弟的怪病奔波,一边不顾家人的强烈反对,考入中戏当了演员,并在上大学期间结识了丈夫张学松。就在两人准备筹办婚礼时,她从丈夫那儿得知了一个消息:一名专攻脊椎侧弯的海归医生现在就职于南京,弟弟英杰的病,可能有救了……
  • 林丹自传:直到世界尽头

    林丹自传:直到世界尽头

    世界羽毛球比赛排名第一的运动员林丹,首次出书述说自己的成长之路。从5岁开始练习羽毛球到成为世界首位拿到羽毛球全满贯的运动员,林丹的成长并非一帆风顺。如何在逆境中调整好状态重新出发?如何在人生低谷沉住气等待转机?除了剖白自己的心路历程外,林丹更书写了与教练、队友、对手的相处以及与妻子谢杏芳的感情。给读者呈现一个真实、立体的林丹。
  • 悲剧英雄——项羽

    悲剧英雄——项羽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悲剧英雄项羽》讲述了军事天才的凄美爱情,英雄末路的悲怆选择。一场刀光剑影的政治较量、一段英雄美人的爱情传奇、一个盖世英雄的千古悲剧。本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深不可测:刘伯温

    深不可测:刘伯温

    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乱世攻城略地,拿下元朝万里江山;盛世安邦治国,定下大明百年基业!翻开本书,领略千古谋臣深不可测的谋略智慧!看千古谋臣刘伯温如何谋己、谋人、谋兵、谋天下,更谋百年!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论成就,刘伯温远在诸葛亮之上;论军事才能,刘伯温远超萧何,助力朱元璋仅八年便拿下大元天下;论治国才能,刘伯温更强于张良,一举定下大明帝国后世两百年的盛世格局。一部《烧饼歌》传世,更增添了其传奇色彩。据《明史》记载,刚见面的时候,刘伯温塞给朱元璋一份《时务十八策》,这十八策吓得朱元璋出了一身的冷汗。从此以后,朱元璋的征伐、治国、纳贤、驭臣之道再也没有超出过此书的范围。一遇到大小战事,朱元璋便召刘伯温进入小密室悄悄商议大战鄱阳湖、兵围苏州城,刘伯温统领全局,指引朱元璋一次次大获全胜。每一场战役都像一盘棋局,按照刘伯温的指令一步一步地进行着。在刘伯温的指引下,一介布衣的朱元璋得以登基称帝,并在皇帝位置上游刃有余。大明立国后,朱元璋全面采纳刘伯温有关政治、经济、军事、法律、教育等诸多方面的治国方略,开创了大明盛世的百年基业。翻开本书,看千古谋臣刘伯温如何谋己、谋人、谋兵、谋天下,更谋百年!
  • 托尔斯泰传

    托尔斯泰传

    《托尔斯泰传》是罗曼·罗兰《巨人三传》(又译《名人传》)之一,讲述了一个哭泣、痛苦却一直欲求真理的英雄——托尔斯泰。罗曼·罗兰视托尔斯泰为精神导师,对托尔斯泰的详尽研究,成为这部作品——《托尔斯泰传》的坚实基石,向读者展现了一代文学巨匠创作个性中重要的方方面面。罗曼·罗兰的《名人传》记载了伟大的天才在人生征途上,为创造能表现真、善、美的不朽杰作,献出了不朽努力。传记里的三人,虽然一个是音乐家,一个是雕塑家兼画家,另一个是小说家,却拥有高度统一的共同特质,那就是在毕生追求上孜孜不倦,奉献一生。
热门推荐
  • 有女同车颜如舜华

    有女同车颜如舜华

    十六岁,她耷在他肩头,“你有一心一意,全然相信的人吗?”年轻的殿下沉思了好半天,“是你啊!”二十岁,她和他并排坐于明月之下,递过一杯毒酒,看着他一饮而尽。帝王眸色森然,“为何?”“因为是你!!!”血泊之中,她低低呢喃,为何是你…
  • 妙妙你的暴君已上线!

    妙妙你的暴君已上线!

    推荐新书《余生漫漫奈何情深》 两情若是久长时,就算是时光过境沧海桑田,我的记忆深处依然都是你!慕思妙不知道人是不是有上辈子,但是她从有记忆起,记忆深处一直有一个人的存在,他一袭黑衣龙袍贵气天成,而他死在了她怀里,望着她的目光温柔眷恋,“妙儿,若有来生,朕不在粗暴,学会温柔,不在强迫你,你是否会喜欢我!” QQ群二号:935753878
  • 瘾戒

    瘾戒

    爱情是会让人上瘾的,除了那些引人入胜的甜蜜,它的痛苦、迷离、沉醉也会让人痛瘾。人的天性不止是指向光明和美好,黑暗和颓废的吸引力有时比光芒还要大。在尝过了爱情的甜蜜、刺激、如胶似漆,人都会上瘾。但爱情的保鲜期有时候比一个蔬菜还要短。褪去了华丽的衣裳赤诚面对,看到了对方身上的缺失;在一个世态炎凉,人性也冰冷到零下的环境里,三个女主角会如何对待她们身上的瘾,是淋浴其中继续上瘾,还是在离开和停留之间抉择不定,还是毅然转身戒掉爱瘾重回一个人的生活?爱的来与去,结局往往都不是一个人所能决定的。
  • 英雄联盟之超越巅峰

    英雄联盟之超越巅峰

    当韩国赛区制霸英雄联盟的时候,本是游走于中国网吧比赛的他被人邀请,迷迷糊糊的来到了ogn韩国联赛。当中国玩家自己都自暴自弃的觉得韩国人不可战胜的时候,他坐镇韩国豪门中单替补,坎坎坷坷的开始了他正式的韩国联赛之路。谁又能想到,有那么一天他不再是以替补的身份纵横ogn联赛,带领战队一路过关斩将。也没有人能想到,当中国人绞尽脑汁邀请韩援加入中国联赛的时候,这样一个男人以绝对的实力跻身于了韩国三大霸主中单的位置!更没有人想到,2014年年末最受瞩目的话题竟然是——“恳请一个土豪,把那个男人从韩国挖回来!”读者群:341142624
  • 在世界崩坏之后的我极力寻求日常

    在世界崩坏之后的我极力寻求日常

    世界在很久前,陷入了崩坏,怪物和恶魔威胁着人类的安全,不过好在,整个世界团结到了一起,在历经200多年的苦战,终于保持住了人与恶魔之间微妙的和平……林恩做了一个梦,他梦见自己回到了200年前战争开始时期,而他在炮火中逐渐变成了世界的英雄。当梦醒了过来,他重新回到和平时期,因此,为了这来之不易的和平,他必须要成为一个普通的高中生才行!“林恩,听说你在和学校的校花交往,是真的吗?”“是诽谤。”“林恩,听说……”我的日常遥遥无期啊……
  • 思城以安

    思城以安

    田心十四岁时,青梅竹马的娃娃亲对象为了救她而死。六年后女主人公独自前往楚地求学,认识了男主人公木杉。两个人的感情遭到了女主人公父母的强烈反对,强行让女主人公辍学转校。男女主人公在分隔两地的情况下依然相爱。经历了许许多多磨难,最终走到了一起。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诱你成瘾:我的同传爱人

    诱你成瘾:我的同传爱人

    初见时,她是好友的准儿媳,他与她只是擦肩而过的陌生人;再见时,她满身狼狈地找到他,求他救救自己的未婚夫;彼时,他已经有了自己的未婚妻,本来该是相忘于江湖的两个人,因为心中的吸引却越走越近,南沥远在女人堆里向来游刃有余,却在见到乔悦然的第一眼就深陷其中;他不想再见她,害怕越陷越深,脚步却怎么也停不住向她走去······
  • 热血传奇中的传奇

    热血传奇中的传奇

    王沐阳重生了,怎么回事,这不会是在平行空间吧,为什么科技和原来的空间一样,网络游戏怎么就跑在了所以科技的前面,除了网络游戏别的和原来的空间科技差不多,国家的j20飞机还没有出来。既然如此看王沐阳在网游中成为传奇,带领z国玩家打得别的国家玩家没有还手之力。
  • 放开那妖女

    放开那妖女

    这里有万众瞩目的女子剑仙有桀骜不驯的中土公主有蚀骨销魂的绝色妖女有风韵犹存的半老徐娘。而谢十一,则是拍着腰间刀喊道,放开那姑娘,让我来!呸!是冲我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