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517700000005

第5章 故乡的消息(5)

城区的田园生活,承接着过去的岁月,像一个人的清谈,说着说着,转换了地点。这种闲散、缓慢的生活,反而催生了我的劳动激情。“那些日子里,闲散是最迷人的产业,产量也最多”(梭罗《瓦尔登湖》),所谓的城市节奏没有俘获我的内心,内收,自控,我如同一只静水里的蚌,内里洁净温润,却不自闭,一翕一张,吞吐扩张着周遭的水域。菜蔬种得用心繁盛。我和从老家带来的种子,很默契地达成从根系走到果实的路程。

是一个寻常早晨。听着小雨在小院里“沙沙”地走着,心里觉得异样的安静。很文学地说,点点滴滴的小雨,直落在我的心里。我竖起耳朵,像一棵菜蔬张开所有的叶子,迎接这来自天上的滋润。隔着玻璃窗,我能看见那种天与地的接纳和孕育。洁净的小雨,安静的菜蔬,它们之间的路径是遥远而又迅捷的。小雨有着植物的属性,它不是高谈阔论,不由分说,亟不可待。沉着镇静,内心温润,小雨是植物的,从容,笃定,在植物的叶脉里走动,悄然无声。叶子青翠。空气清新。我的心就像土地,是在那样的一个时刻,一点一点地变软的,身体里的水分让一个人干净,通透,如同静默的植物,有着寻常的绿色,宽厚的接纳。

庭院深秋

我对小屋的描述,要从一些树开始,一些像乡下老家的一样繁茂的树。夏秋时节,绿云萦绕,小屋成了一座绿岛。

说起树,如果你对故乡还有残留的影像,你一定会想起蝉鸣,浓荫,冗长的午睡,一种让人舒适的场景。我想,不管一只鸟迁徙到了哪里,它总要选择一棵树来筑巢的。

庭院的深秋有一种宏阔的美丽。白杨树漫生的枝条留下的阴影,遮蔽着门口,仿佛小屋向前跨了一步。蔓生的牵牛,绿出一片好听的童谣,银白,碧蓝,深红,频频更换花朵的华裳,她们是这个盛大季节的女主持。如果是雨天,空旷的空间变得紧凑,小屋缩成一片梧桐的叶子,雨落在屋瓦的响亮和撒在白杨的细碎是不同的声部,就像一对年轻的夫妻在散步。

小屋只有十来平米,容纳的却是两个人的世界。新生活的开始,往往通过周边环境的变化和内心世界的刷新呈现出来。妻子在一所乡镇卫生院上班,我记得,她最喜欢一种叫“小护士”的护肤品,她枕头上贮存的馥郁的芳香,常常加剧着我在夜晚的头晕。因为上夜班,妻子一般两天来一次。这,使得我们的新婚生活有了一种别人难以享受的等待、焦灼、新鲜的况味。告别的清晨,露浓花重,鸟声清冷,几片树叶在风中赶路,空气中悬浮着粘滞的、湿润的、腥甜的气息。我憎恨这样的时刻,可季候给我的敏感和对明天的期许,使我最终陷溺于这种场景里,不求自拔。

我的小屋是一个隐匿的所在。在浓荫的遮蔽下,它坚硬地保管着内里的芳香,像一枚时间遗失的核桃。这里的建筑都是平房,一律的红墙青瓦,外墙的砖缝用石灰抹平,坚硬滑腻,是房屋外观唯一素朴简单的装饰。房屋用这些清晰简短的线条,向我们陈述它与时间的谐和。和房屋平静温和的表情不同,那些花花树树拥挤吵闹,它们被时光恩宠着,遮天蔽日的叶子,像盛夏冗长的午睡一样,热烈而沉静;花朵至今不知道凋落的酸楚,她们眼里没有世事,恣意的笑声里包含着的疯狂,让人只能艳羡她们的巨大欢乐。

小屋所在的庭院,原先是一个校园,阳光与浓荫间出没的是县城企业的一些职工,那样一种很有质感的过往,现在看来,似乎是树影把稚嫩的鸟鸣收集起来,给他们绿阴,给他们清脆,然后在树冠上,放飞。可以想见,昔日那些来自车间的学生,一定千紫百态异彩纷呈吧。他们当中有目光温和的妇女,有亭亭玉立的少女,柔细纤弱的花茎上,舒张的是一些俊美俏丽的脸。也有喉结突出的青年,他们的声音和气息被树的年轮收藏,在枝干上延伸:白杨的声音低而沙哑,花草的腔调细而轻柔。

庭院的南面西边是村庄、庄稼和流动的风,北边东面是呆板凝滞的建筑物。北边原先是一个服装厂,停产之前,我们的院落里总飞翔着一些轻柔纤细的绒毛,那些楼房看起来更像是我们庭院的北墙。自东而西,庭院像是一个阻隔或者堤岸,西边的庄稼金黄流淌。庭院东南角探出一条100米的土路,以此维持着与外界的联系。小路像根粗糙的绳子拴在柏油路上,在绳子纠缠盘结的边上,是一家车辆维修部,修摩托车,也修自行车,店铺的窗玻璃上还贴着“加工服装”的字样,字红,屋暗,灰灰菜一样,不打眼。那是一家夫妻店,店主小亓是郊区的农民,他妻子下岗了,依然用剪刀缝纫机裁剪缝补着他们的日子。忘记了她的模样,只记得个子很高(高出小亓一头),就像田野里一株秀颀的玉米,挺着饱满圆润的果实,散发着比生活本身更平实、安适的气息。

我女儿出生以后,我调离了原先的学校,搬到县城的东南居住,后来去过那个庭院几次,它获得了命名,成了一所高考补习学校,水泥坚硬的意志统治了路面和墙壁,大树置换成趾高气扬的办公楼教学楼公寓楼。小亓的店铺上爬着瓦楞草。那样一个清爽、明净、内含风韵的女人我再也没有遇见过。

外婆的澎湖湾

我从故乡调到小城教书的那一年,全市进行了学制改革:由“五四”改为“六三”,还是九年义务教育。教材由北师大的版本,换成了人教版。洁白的书页,像涂了一层薄锡,很是晃眼。多年以来,我对新鲜的明亮的事物,往往会产生一些莫名的茫然和惶惑。新教材保留了一些传统篇目。“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当我在课堂上读到这个好句子时,我的下巴微微上扬,脸侧向右前方,好像成了一个离家出走的孩子,满含着委屈和酸楚,乞求着这样的一场抚摸。

我的父母是我结婚以后出现在我的新居的。那时,通讯工具还不像现在这么发达,我的父母,他们来得是那样突然和沉重。

他们租了一辆农用车,拉着妹妹和妹夫,装上馒头,干面条,咸菜疙瘩,结婚待客没有吃完的猪肉(母亲把它煮熟了),还有三条几近胀裂的大蛇皮袋,一条塞满了萝卜白菜,另外两条是生炭炉用的玉米芯。可以想见,这辆农用车在故乡发动时,多么像一匹满载收成的马,它高高扬起的蹄声,覆盖了四围的犬吠和乡亲的艳羡;进了城市,它变得笨拙迟钝,红灯停绿灯行都是鞭子,不停地抽在它的身上。

接到父母到来的消息时,我正在三十里以外的一所乡镇卫生院。那是我们新婚的延续:在妻子的单位大摆宴席。已是中午,我刚要把打好腹稿的感谢辞端出来,卫生院值班人员来了:两位老人在家门口等着,让你抓紧回去。我知道父亲用的是哪家公用电话,可是我却不知道号码,即使知道了,人家也未必肯跑过去给父亲送信。整个中午,我陷入了巨大的空洞之中,仿佛我的身体只是一个通道,酒肉穿肠而过,行色匆匆。强撑的笑颜和无法遮蔽的不安,成了我以后婚姻生活坚硬的表情。

回忆常常是虚无飘渺的,像风一样游移飘忽,它是一种虚构,只有和母亲连接起来,它才显得那么真实,仿佛浮雕,聚敛多年的风声凝固成了清晰的线条,伸手即可触摸。

现在想来,那竟是成年以后我和母亲挨得最近的一个夜晚。下午,我赶了回去,只看见母亲一个人被鼓鼓囊囊的包袱、方便兜、大蛇皮袋们围困着,她孤苦无助的样子,让我闪电般想起客运站门口台阶上那些坐着的老人,而车站阳光灿灿市声喧喧。晚上睡觉的时候,母亲执意要睡在床的外侧(里面是妻子的被窝),我知道母亲的心思,她担心自己一身的土味会弄脏新媳妇的被褥。拗不过,我只好像儿时睡在炕头一样,蜷缩成一个孩子。鼻翼吹拂着妻子淡淡的体香,耳边轻拂着母亲平匀的呼吸。这个夜晚,我睡得多么踏实。类似的场景被我复制了多次。每每和女同事一起骑车上班,我总是不自觉走在外面,惹得女同事感慨系之:难得男人如此心细。

我的母亲隐忍,沉默,不事张扬,父亲则性情外露,率性而为,颇有魏晋风度。譬如母亲病了,就一声不响的,竭力把自己隐藏起来;父亲不然,要么半夜围着石磨转圈(父亲大半生一直牙疼,这几年牙齿脱落,只剩下了牙床),要么趴在炕上,运用一两个单调的叹词和丰富的语调陈述他对疼痛的理解。惟独有一次,父亲吃了变质的烧肉,肚子剧烈疼痛,他把自己隐藏到了我住处南面的玉米地里,像驴卸了磨打滚一样,浑身是土。晚饭的时候,妻子说,从老家带来的烧肉不能吃了,扔掉吧。父亲觉得花钱买的,吃了不疼瞎了疼,他自己悄悄地吃了,谁知不多久,急剧的疼痛就像老猫的爪子在撕扯着他的肠胃。他以为是给儿子丢了面子,怕我妻子瞧不起,他果断地决定:挨,挨过去就好了。我对父亲的病痛毫无知觉。过了一些日子,听着母亲的叙述,我无法想象,一个儿子,还不如几棵青草,一些泥土,它们尚能缓解一位老人的痛苦。而青草泥土们腥甜的气息,依然一波一波地,像风,在吹拂着我的内心。

母亲2006年夏天走了,7岁的女儿依然怀念着她的奶奶,对她的胞衣之地自然没有丝毫的记忆。我有时想喊叫,大声地喊叫,就跑到KTV歌厅里去折磨音乐,我唱《北国之春》,也唱《外婆的澎湖湾》。“晚风轻拂澎湖湾/白浪逐沙滩/没有椰林缀斜阳/只是一片海蓝蓝”,我的外婆很早就去世了(当时母亲只有十多岁),就像我的爷爷,在父亲不满周岁那年就离开了尘世。他们似乎只有一个任务:生下我的父亲和母亲(父亲母亲创造了我)。“那是外婆拄着杖/将我手轻轻挽/踏着薄暮走向余辉/暖暖的澎湖湾”,一屋的朋友都在嬉笑打闹,没有人知道我唱的什么,而我————已是泪流满面。

一个人的河山

慈母山

打开我家的后窗,就是慈母山:我不过去,山就过来。这是我生命里绕不过去的一座山。

我在慈埠搬了四次家,越搬离慈母山越近了,像是一种宿命。慈埠,原先就叫慈山公社,改成慈埠乡、慈埠镇,后来乡镇合并,慈埠就还原为一个纯粹的地名。我理解慈埠,我觉得,它更愿意自己像山上的一棵树那样活着,本色,淳朴。

妻子在慈埠卫生院上班。我们没有亲戚,朋友也不多。慈母山就成了我家的后花园。

我不知道,是不是所有的山都被故事保护起来。慈母山也有故事。三国时期,青州别驾王修不从曹操为官,回家侍母,死后母子二人埋骨“桃花山”。后人感念子孝母慈,改“桃花山”为“慈母山”。山上已是墓碑林立,高低错落,成了一个新的村庄。

我要看的是桃花。山上到处是桃树。铁褐色的枝条,是寒冷凝聚的骨骼,一眼看去,让人肃静,也让人有着隐隐的疑虑:苍老的容颜,会绽放饱满的微笑吗?缤纷抢了眼,馨香夺了魄,是桃花的节日。我很幸运,在这样的一座山上,看着丑陋的枝条,我看到了通往春天的道路。

都说小别胜新婚。我和妻子在不断的别离中越来越陌生。母亲看在眼里,手上的活计却更勤快了。看孩子,做饭,打扫庭院,后来母亲还赶集买菜了,在老家,都是父亲出头露面。

父亲农闲了,也两腿泥巴地赶来,背上驮着一根尼龙袋子,像一个外出打工的,驮回一年的忙活。进了门,就大口地喘气,咕咚咕咚喝水,忽然一指袋子:快把干粮拾掇出来,面条刚压的,要晾开。

一座山,像是一个敦实的粮仓,让我们心里特别踏实。父亲是一个闲不住的人,他早上出去溜达,像顺手搂把青草给牲口,他拉回一些桃树杨树的枝条。山上很多,冬天生炉子吧。冬天过去了,房前还堆着大捆大捆的柴草。父亲买了一个烧水炉,它的造型像一口锅,大腹便便的,一面探出一个圆柱形的进口,往里填木柴,另一面是出口,父亲竖了一根废弃的烟囱管。后来,母亲看出了门道,她把铝锅放上去,蒸馒头。面是老家带来的,母亲做了馒头,父亲就坐在烧水炉前生火,填柴,咳嗽。这种生存方式,很原始,却也实惠,自给自足。

我的父母,用低到泥土里的姿势,换取了妻子的认可和舒心。医院宿舍区多用抽烟机,我家的烟囱低低地竖着,炊烟便顺着这根藤蔓,开出了袅袅的花束。就像节日的盛典。

父亲的目光终于有了着落。

他看好了山上的一块荒地,想开垦,母亲不同意:铁锨锄头水泵不全都靠借?家里还有地呢。

父亲是一只候鸟。秋凉了,大雁向南去,父亲往北飞。第二年开春,他带来一些蔬菜的种子,有大葱、辣椒、丝瓜。大葱种在院墙的外面,炒菜的时候,信手掐一个葱叶切细了,炼锅,满锅都是热烈的油星。辣椒站在西墙根,是对粗糙墙壁的一次艺术修补。最是丝瓜得意,几根木条导上去,厨房的屋顶是天然的架子,有吃不了的丝瓜任其风干,掏出里面的丝瓤刷碗刷锅,干净,卫生,很原生态的洗刷工具。宿舍区正对路的地方,不建住房,垃圾成堆,父亲忙活了一天,运垃圾,松土,调畦,跑集市买茄苗,栽种。茄子开花时节,翩然飞着一群紫色的蝴蝶。

农闲变农忙。父亲在慈母山下寻了一个加工活。每天接送女儿上幼儿园外,父亲还用自行车带着母亲去,一起上路,回家,融入了当地人的生活。

母亲生命里的最后六年,有四年在慈母山下度过。一辈子能有几个四年呢?

我长久地凝视着一棵桃树,回忆远去的花朵。桃树是转世的母亲。

同类推荐
  • 《朱子语类》词汇研究

    《朱子语类》词汇研究

    《朱子语类》文白相间,新旧质素交融,叠置着从历史上各个时期传承下来的不同历史层次的词语和宋代产生的新词新义,现存各本的异文在某种程度上又反映了宋至明清的语言演变,为汉语文白演变和词汇史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语言实录。
  • 前朝杂话:何满子谈古说片

    前朝杂话:何满子谈古说片

    本书是一部杂文随笔集,收录了何满子对古代刑罚制度、文人命运、文化现象等的深刻分析,如《明初酷刑》《朱元璋对文人的仇视情结》《郭泰现象》《夏侯玄的风骨》《老庄不同》等。这些文章见解独到,语言犀利,针砭时弊,发人深省。
  • 人类学教程

    人类学教程

    为人类学高级论坛的演讲、发言和论文结集。西方人类学界有许多流派,其共同特点是十分重视田野调查;中国学者的特点是擅长历史文献的考据。而人类学的研究则既要求中国的人类学家们从考据中跳出来,运用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中国历史文献进行人类学的解读和分析,又要求中国的人类学家要十分重视田野调查,为国家服务、为社会服务。换句话说就是要求中国的人类学把对中国历史文献的人类学解读与对中国现实社会进行人类学的田野调查结合起来,只有这样,中国的人类学才具有生命力,才能产生具有国际影响的人类学大师,才能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中国人类学学派。
  • 李银河说爱情

    李银河说爱情

    四十堂关于爱情的必修课,社会学家、学者李银河为你讲透爱情、婚姻与性的本质。本书是李银河四十年来婚姻、家庭与性研究领域的集大成之作,是作者对毕生的研究积累和感悟做的一次系统的总结。书中透彻地探讨了爱情与性、择偶标准、婚外情、性少数群体、生育观念、性教育、女性独立等话题。从柏拉图之恋到更加多元化的性取向,从个人愿望与习俗规范之间的冲突,到感情的流动性和婚姻的固定性之间的紧张关系,作者通过讲述中外婚姻制度、爱情观念、性观念变迁的来龙去脉和变化趋势,一窥世界上不同文化的情爱方式,拓宽了看待两性关系的视野,并且对于当今中国人所面临的婚姻、爱情与性的现实困境,以及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做了极为详细的观察和解读。这里没有艰涩的学术理论,这里有很多有趣的个案,以及作者传奇的爱情经历,帮助你破解现实中的困惑,更透彻地了解爱情和两性问题,走出认识误区,突破人生格局,获得更加幸福的人生。
  • 诗经的文化阐释

    诗经的文化阐释

    本书内容包括:“导论:从法术到诗歌——思维、宗教、艺术的发生学通观”、“诗言祝——咒祝、祈祷与诗的发生”、“诗可以兴——神话思维与诗国文化”等。
热门推荐
  • 娱乐万万岁

    娱乐万万岁

    想赚钱,写斗破。版权问题?不存在,因为这里是平行空间。闲暇时,唱唱歌,却没想到,意外火了。嘿,帅哥,想当明星吗?不,不,不,我不想当明星,只想当明星背后的大佬。文娱世界,演绎平凡传奇。我是张俊泽,我在世界里等你。
  • 回归本能

    回归本能

    作品标签:写实向末世、无异能等偏题设定、真实科技、学生主角、暴力式描写场面、社会崩坏过程、生产建设(种田)、地图炮、意识形态冲突、错综复杂的团体和阵营(至少一百个)战争中不是每一个人都在想着奔赴战场——这是我的战争这句话很多人都听过,然而这句话仅仅只是文艺罢了。就连游戏工作室也没能成功做出这句话的完整故事,仅仅是描述了一个笼统的故事背景罢了。之所以说这句话很文艺,只是不论是个人感觉还是实际世界,主导世界的却是与这句话完全相反的话————灾难中,不是每一个人都仅仅只是想要单纯的活下去。这个世界上不乏野心家和流氓无产者,不安分的环境只会让这类人一个个跳出来,而不是如同老鼠般隐没在下水道里。
  • 星魂大陆之绝世星印

    星魂大陆之绝世星印

    她,是现代“第一高手”,因为手下的背叛意外身亡,穿越到星魂大陆。拥有整个大陆最历害的星印,而且还有三个星印……看她如何纵横大陆……
  • 幻空神主

    幻空神主

    这里是大陆,存在在一个无名星系,除他自己外,整个星系一片死寂。
  • 天生篮球王

    天生篮球王

    凭借天下无双的超强身体,从篮球小白一路打到联盟之王,第一视角(545章后改为第三人称)成就蹂躏强敌、赚钱暴富、牵手女神、为国争光的篮球霸业!
  • 九魂之战国风云

    九魂之战国风云

    废材太子遇到腹黑父女,却不知他们的身后隐藏的是一个宗族的命运……
  • 巫师禁忌

    巫师禁忌

    在这个世界,天地之间存在着很多属性的源力,火属性的火源力,水属性的水源力,木属性的木源力,等等各种源力,人们可以吸收各种源力修炼,拥有强大的力量。而身为巫族一员,巫源却无法吸收源力修炼,被放逐到了被巫神诅咒之地——遗荒,自生自灭。偶得巫神传承禁术,他的命运终将改变!
  • 火影之最强水神

    火影之最强水神

    某21世界少年穿越火影世界,本想着自己会所有属性查克拉俱全,秒天秒地秒空气,结果发现自己脑海中除了各种结印方式外,自己也只有水属性查克拉,既然如此,我便成为水神!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智酱养成记

    智酱养成记

    盘古开天地之后世界分为人,神,魔,兽三族,人族在一个长得像葫芦的岛屿上生存,海上的兽族突然来临,就在众人无可奈何妥协兽族要求的时候一个男孩站了出来:“我要统治这片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