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875800000010

第10章 区域产业结构理论

区域产业结构

区域产业结构是区域经济发展状况的反映。按照产业结构演进原理,不同时期产业结构特征不同,即每个特定的时期都有与之相对应的产业结构。但是任何区域一定时期的产业结构都是在区位条件、历史基础、市场机制、国家政策等多因素作用下形成的,并不是每个区域都可以达到理想的合理产业结构。当然,合理的产业结构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因时因地而异,而不是一个特定的模式。合理的产业结构应该是充分发挥地区优势的、先进的。合理的产业结构是每个区域追求的目标。

产业结构理论着重研究产业之间的联系和联系方式,以及它们的变化规律。这种联系及其变化规律反映并决定着区域经济发展的方向和水平,或者说区域经济的发展更主要地表现为区域产业结构的演进和优化,产业结构研究对揭示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和机制起着重要作用。

一、产业结构演进理论

(一)产业和产业结构

1.产业及其分类。

产业是人类一切同类经济活动的总和。所谓同类,包括产品经济用途的同类性,主要工艺过程的同类性,主要原材料的同类性等等。根据研究目的和管理的不同需要,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产业进行分类。

(1)按照产业发生的时序及其劳动对象的特点,英国经济学家阿·费希尔(A.Fisher)最早于1953年提出了三次产业的分类方法。即所谓的第一次产业、第二次产业和第三次产业。此后,英国经济学家、统计学家克拉克(C.C.Clark)利用这种分类方法对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变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后来,这种分类方法流行于世界许多国家,并被称之为“克拉克大分类法”。三次产业划分方法在国际上是一种比较通用的分类方法,它有以下几个特征:①三次产业划分是与人类生产活动的历史发展顺序相一致的;②三次产业划分中的各次产业顺序与人类消费需求的紧迫程度有关,从而与人类消费结构变化相适应;③三次产业划分有利于揭示经济发展的某些规律;④三次产业划分只是从一般意义上粗线条地勾画出产业结构的基本轮廓。

(2)标准产业分类法。标准产业分类也称为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它是以劳动的社会分工为基本划分标志,把国民经济分为若干个行业或部门的分类方法。标准产业分类是国民经济行业结构的统计描述,是国民经济管理中应用最广泛的基本分类,具有相当的权威性、完整性和实用性。在世界各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往往以“国家标准”的形式公布实施。我国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代码)是1985年1月1日起由******有关部门批准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现行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是2002年修订的,将国民经济共分为20个门类,95个大类、396个中类和913个小类。

(3)产业功能分类法。产业功能分类法是从产业链的角度出发,着重考察各产业间的关联程度和方式,以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产业的相对地位、作用和功能为标志,将区域的全部产业划分为主导产业、辅助产业和基础结构三大类:①主导产业是在区域产业系统中处于带头地位的产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柱和核心。②辅助产业,是指围绕主导产业发展并服务、配套于主导产业的一些部门。③基础结构,是指在产业结构系统中为其他产业的发展提供基本条件和服务的部门、设施、机构的总体。产业按功能分类在区域产业结构的研究中具有独特的意义。

(4)其他分类方法。根据研究问题的角度和目的的不同,还有一些产业分类方法。如马克思的两大部类分类法,农轻重分类法,生产要素的集约程度分类法等。

2.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是指产业间的相互联系与联系方式。产业结构研究领域包括由狭义的产业概念出发的产业间的关系,如三次产业之间的关系;又包括由广义的产业概念出发的产业间的关系,如工业内部各产业之间的关系,或某个产业内部的企业间的关系。

世界上不存在抽象的产业结构,也不存在抽象的所谓合理的比例关系。研究产业结构,归根结底,还是要从不同角度去研究产业间的就业结构、投资结构、资本存量结构、产值结构、产品结构等。产业资本及劳动力构成,反映了生产要素在产业间的分布状况。而产业的产值构成,反映了各产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状况。它们是研究产业结构的基础性指标,从这些指标的比较中大体可以看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结构演变脉络。

对产业结构进行分析研究,目的在于为制定产业结构政策提供必要的理论根据。这些理论包括产业结构演进规律、产业梯度转移理论和产业关联理论。

(二)产业结构演进规律

1.三次产业间的关系。

最早有关产业间资源流动现象的描述出现在17世纪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威廉·配第(W.Petty)的名著《政治算术》中,配第对比了农业、制造业和商业从业人员的收入差异,指出这种差异是劳动力在产业间流动的重要原因。而产业结构演变规律是在完成了三次产业的划分和克拉克定理的发现之后才得以揭示的。20世纪40年代克拉克利用三次产业分类法,总结了伴随着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变化的规律:随着经济发展,即随着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次产业向第二次产业转移;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向第三次产业转移。劳动力在产业间的分布状况为第一次产业将减少,第二次、第三次产业将增加。这一结论后来被称为“配第-克拉克定理。”

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S.S.Kuznets)继承了克拉克的研究成果,进一步收集和整理了20多个国家的数据,从国民收入和劳动力在产业间的分布两个方面,对产业结构变化作了更深入的研究,得出了三个结论:(1)农业部门实现的国民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同农业劳动力在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一样,随着经济的发展,都处于不断下降之中;(2)工业部门的国民收入相对比重是上升的,然而,工业部门劳动力的相对比重大体不变或略有上升;(3)服务业部门的劳动力相对比重都是上升的,但国民收入的相对比重变动不明显。同克拉克一样,库兹涅茨在分析时既有时间序列的资料,用以分析同一国家不同时间上产业结构的变动情况,也有横断面的资料,以分析同一时间不同发展水平国家产业结构的差异。结果是横断面分析与时间序列分析的结论略有不同。譬如,第二次产业劳动力的相对比重在时间序列分析中是略有上升,而在横断面分析中是显著上升的。库兹涅茨的研究把“配第-克拉克定理”在广度和深度上推进了一步。

从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的20年内,经济资料的分析基本证实了他的研究的正确性。同时,工业化国家也出现了一些产业结构变化的新趋势:第一次产业的劳动力相对比重和国民收入相对比重在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仍保持下降趋势,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这种趋势减弱;第二次产业的两个比重都呈下降状态,尤其是传统工业的比重明显下降;第三次产业的劳动力和国民收入相对比重都保持上升的势头,且比重在50%以上。这种现象被称为“后工业社会”的经济服务化现象。

2.工业内部结构的变化。

自18世纪的英国工业革命以来,世界经济的发展过程主要表现为工业化的过程。研究工业化过程中工业结构演进规律,对于发展中国家是十分重要的。从发达国家的历程看,工业结构演进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重工业化、高加工度化和技术集约化。

(1)工业结构的重工业化。所谓重工业化,是指工业结构中由以轻工业为主向以重工业为主推进的过程。

重工业(重化工业)是冶金工业、机械工业和化学工业的统称。除了生产资料的生产外,还包括大量耐用消费品,如汽车、家电、手表、照相机等的生产。

德国经济学家霍夫曼对工业化过程中的重工业化问题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得出了著名的霍夫曼定律。他用消费资料工业净产值与生产资料工业净产值之比(霍夫曼系数)来反映重工业化程度:

霍夫曼系数消费资料工业净产值÷生产资料工业净产值

霍夫曼定律就是:重工业化过程是霍夫曼系数不断降低的过程。霍夫曼还据霍夫曼系数从5(±1)、2.5(±1)、1(±0.5)、1以下的变化把工业化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尽管不同国家、不同经济发展阶段轻重工业划分不大一致,但就轻重工业比例关系总的来看,重工业比重增大是所有工业化国家普遍存在的现象,通过生产资料生产中投入社会劳动量的增加,可以生产出更多更好的消费资料。

(2)工业结构的高加工度化。所谓高加工度化,是指工业结构的重心逐渐由原材料工业向加工工业转移,加工工业的重心由初加工向深加工转移的过程。这是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伴随重工业化出现的一种客观趋势。高加工度化不仅使有限的资源得到了更有效的利用,也降低了工业发展对能源、原材料的依赖度,其结果既大大提高了工业的经济效益,又使工业结构得到了改善。

(3)工业结构的技术集约化。所谓技术集约化,是指生产过程中作为资源要素投入的技术成分越来越多,密集的程度越来越高的客观趋势。

在重工业化过程中,生产过程对技术的依赖度不断加深。随着加工程度的深化,主导产业由高加工度化的制造业转换为一系列新兴的高技术产业时,技术集约化就形成了。也就是说,在重工业化和高加工度化的进程中,从投入的生产要素的角度而言,经历了由劳动力集约型向资本集约型进而向技术集约型转移的过程,即技术集约化过程。

工业结构变化的三个阶段是有一定程度的重合、又有明显的层次递进性的,即下一个阶段的因素孕育形成于上一个阶段中,又把上一个阶段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平上。

综上所述,产业结构演进的过程,就是工业化过程,也就是经济发展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发展中国家不可逾越的阶段。

(三)产业结构演进的动因

一国或一地区经济发展的实质在于产业结构的演进。从资源转换的角度看,产业结构演进的实质在于其转换方式的改进和转换能力的提高,从而能够更有效地把投入的资源转换为社会所需要的产品。那么,是什么力量推动产业结构演进呢?考察结构变动的轨迹,其动因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1.需求的拉动。

满足需求是生产的目的,需求的方向和水平指示着产品生产的方向和水平,需求结构作用于产出结构之上,需求结构的变动引导着产业结构的发展。人的需求是多层次的,不同层次的需求与一定的收入水平相联系。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收入的提高,需求的重点便会逐步向高层次转移,即从必需品转向“高档品”或“奢侈品”。这一特征对产业结构的有序演进有着直接的影响。

大量统计分析表明,需求结构的三个变化阶段与产业结构的变化阶段是相对应的。

人均GDP300美元以下的低收入阶段。这一阶段恩格尔系数大,以解决温饱问题为主,即需求结构处于“生理性需求占统治地位阶段”。与之相适应的产业结构中农业占的比重大,工业中纺织业占的比重大。

人均GDP300美元以上。这一阶段的温饱问题大致解决,需求结构的重点转向了非必需品,特别是耐用消费品,即需求结构进入“追求便利与机能”阶段。相对应地,产业结构转向使用工业原料的以资本品、耐用消费品制造为中心的基础工业和重加工业的生产。

人均收入高水平阶段。这时,物质资料已相当丰富,人们对精神生活、生活质量和生活环境的要求大大提高,从而开始进入“追求时尚与个性”的需求阶段,使产业结构迅速走向服务化。

2.科学技术的推动。

科学技术是产业结构演进的主动力。技术进步直接改变着产业结构,同时刺激需求结构的变化。

从科学技术对产业结构的直接作用看,技术进步可以改变生产函数,提高劳动生产率。但是技术进步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它不是同时发生在各个产业内。在产业结构中占核心地位的主导产业,总是那些能够大量吸收技术创新成果促使生产率迅速上升的产业,高的生产率带来了高的收益率,主导产业得以迅速增长和扩大规模。当主导产业进入成熟期后,生产率提高速率和成本降低速率趋于减缓,新的技术创新和新的主导产业即将出现。这种技术创新推动下的主导产业的依次更替,成为产业结构演变的基本特征。

从科技与需求二者的关系看,重大的技术创新得以成功的前提,是它能够满足现实的或潜在的需求。然而需求结构变动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又是通过技术变革实现的。没有技术变革,也就没有新产品的问世,人们潜在的需求就永远不能成为现实的需求,也就不存在需求结构发生巨大变动的可能性。从一定意义上说,技术创新在不断创造着需求。

3.国际贸易的作用。

国际贸易是在开放条件下来自外部的影响产业结构变动的因素。国际贸易通过比较利益机制促进国内产业结构的变动,具体方式因国情而异。日本经济学家赤松的“雁行发展理论”和美国经济学家弗农的“产品循环理论”就是分别针对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不同国情的两种理论。

根据“雁行发展理论”,发展中国家往往以某一产品的进口为起端,借助于这一进口产品来开拓国内市场,引发该产业在国内的发展。当该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规模经济得到充分利用,生产成本显著下降时,再利用本国某些生产要素禀赋比较优势,出口该产品,并通过国际市场的开拓,进一步促进该产业的发展。这种方式有利于这些国家利用“后发优势”达到产业结构升级的目的。

“产品循环理论”认为,发达国家可以利用本国雄厚的工业基础和先进的技术首先在国内开发新产品,形成国内市场。当国内市场趋于饱和时,便开拓国外市场,实行产品出口。随着国外市场的形成,进一步出口有关技术和输出资本,促成资本和技术与输入地的其他生产要素的结合。当国外生产能力形成之后,再把这种产品以更低的价格打回本国市场,以此促使国内这一产业的收缩,乃至转向其他新产品的开发。通过这一不断循环过程,实现本国产业结构的升级。

二、产业梯度转移理论

(一)产业发展周期

一般来说,工业产品都有一个诞生、成长、成熟、衰亡的过程。产品从诞生投入市场到衰亡退出市场的时间被称为产品寿命周期。与此相应,产业也有自己的生命周期。产业存在的基础是产品,因此产业的生命周期也分为四个阶段:形成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所不同的是,产品寿命周期比较短,而产业生命周期要长得多。一个产品经过其生命周期的四个阶段后,就消失了。而一个产业,可以通过产品的更新换代来延长其生命周期,所以产业一般不易消失。为此,我们把它称为产业发展周期。

为了判断一个产业部门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它今后的发展前景,经济学家把产业部门划分为兴旺部门、停滞部门和衰退部门,它们和产业发展周期的四个阶段的对应关系。

(二)产业梯度转移论

梯度是指在地图上表现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以及由低水平地区向高水平地区过渡的空间变化历程。区域经济学者把产业发展周期论引入区域经济学,创造了区域产业梯度转移论。其主要论点有:

(1)区域经济的盛衰主要取决于它的产业结构的优劣,而产业结构的优劣又取决于地区经济部门、特别是主导专业化部门在工业生命循环中所处的阶段。如果一个区域的主导专业化部门主要是由处在形成阶段的兴旺部门所组成,则不但说明它今天经济发展实力雄厚,而且说明它在今后一个时期内仍然可以保持住发展的势头。如果一个地区的主导专业化部门都是由那些处在成熟阶段后期或衰退阶段的衰退部门所组成,则地区经济必然会陷入困境。

(2)创新活动,包括新产业部门、新产品、新技术、新的生产管理与组织方法等大都发源于高梯度地区,然后按顺序逐步由高梯度地区向低梯度地区转移。

创新活动大都发源于高梯度地区,这些地区一般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大城市。因为大城市是各方面人才的荟萃之地,为研究与发明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大城市又是信息汇集和传播的中心,市场信息与科技信息的结合,使城市成为产生新思想的集中地,这些新思想正是创新的源泉。大城市还可以依靠聚集经济效益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新产品的进程。

转移之所以必要,是因为随着技术的转让,同种工厂增多,竞争加剧。这时工厂再不能靠垄断价格获利而不计成本。在劳动费、地价、房屋租金等生产费用方面,第二梯度地区往往比第一梯度地区更有优势。

转移之所以是有序的,是由地区接受能力的差异决定的。经济越落后的地区,对产业的接受能力越差。受劳动者素质、管理水平等多方面条件的制约,处在低梯度上的地区暂时不具备接受最高梯度地区的产业的能力,而只能考虑接受较高梯度地区的某些产业。

(3)梯度转移主要是通过多层次的城市系统进行的。创新在空间上的扩展主要有局部范围与大范围两种形式。局部范围的扩展指的是创新活动由发源地大致按距离远近,向经济联系比较密切的邻近城市转移。即使这些城市的条件还不十分具备,也会靠与创新地之间已经建立起的密切关系,借近水楼台之便,把某项产业接过来。大范围的扩展则是指创新活动由发源地按城市系统的等级顺序,蛙跳式地向外扩展。这时决定转移去向的不是距离远近,而是不同等级城市的接受能力的差距。梯度划分正是这种差距的反映。

(三)梯度转移理论的动态分析

梯度转移理论一开始曾经是一种静态定位理论,它把世界各国、各地区固定在特殊阶段上,使富国永远富庶,穷国永远贫困。但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打破了传统理论。事实是,一些原来位于最高梯度上的国家(地区)逐渐衰败下去,沦为第二流、第三流国家(地区),而另一些原来处于较低发展梯度上的国家(地区)却后来居上,成为发达的国家(地区)。这些事实促使人们进一步研究造成区域发展梯度变化的原因及变化趋势。

研究结果表明,地区经济发展中有两种效应在同时起作用,即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极化效应使生产要素向发达地区集中,扩大地区间的经济差距;扩散效应则使生产要素向欠发达地区分散,缩小地区之间的经济差距。不用说,极化效应有利于发达地区。在极化效应的作用下,发达地区积累了五个方面的优势,即强大的科技力量,便捷的交通和通讯联系,完备的基础设施与优越的协作条件,雄厚的资本,集中的消费市场。这些有利条件的结合,使发达地区对新兴产业有着强大的吸引力,而这些产业的建立又有力地推动了地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在极化效应作用的同时,扩散效应也在起作用,扩散效应有利于落后地区的发展。发达地区在其发展过程中,常常需要把那些在本地已经失去优势的产业转移出去。这些产业包括初级行业和初加工工业,简单劳动密集型工业,污染严重的工业,军事工业等。在扩散效应的作用下,较低梯度上的地区可以从这些方面得到发展。

一般说来,极化效应较扩散效应显著,尤其是在工业化初期,结果导致地区差距扩大。但是,发达地区能否保持其高梯度地位而不衰落,落后地区能否后来居上跃入先进行列,则取决于它们各自能否充分利用有利于自己的效应,制订出一套正确的产业发展战略。

三、产业关联理论

(一)产业关联及其方式

在社会化大生产中,各产业之间存在着广泛的、复杂的技术经济联系,这种联系被称为产业关联。任何一个产业想要实现自身的功能,都需要其他产业为自己提供产品,以作为自己的资源供给,又以自己的产品为其他产业提供资源。因此,产业关联的实质就是产业间的投入产出关系。

从投入产出关系看产业关联的方式,可以分为两种:①前向关联,指一产业的产品在其他产业中的利用而形成的产业关联。如钢铁业与汽车制造业的关联就是前向关联。②后向关联,指一产业在其生产过程中需要投入其他产业的产品所引起的产业关联。如钢铁冶炼与采矿业的关联就是后向关联。

哈佛大学经济学家钱纳里(H.B.Chenery)等人对美国、日本、挪威和意大利四国的29个产业部门的有关数据进行了分析后将全部产业分为四类:①中间制造品产业,是前后向关联能力都很强的产业,如钢铁业、石油产品业、纸及纸制品业、化学工业等。②最终制造品产业,是那些前向关联能力弱,后向关联能力强的产业,如服装业、造船业、皮革和皮制品业、食品加工业等。③中间初级品产业,是前向关联能力强,后向关联能力弱的产业,如农林业、煤炭业、金属采矿业、石油及天然气业以及电力业等。④最终初级品产业,是前后向关联能力都弱的产业,如渔业、运输业、商业和服务业等。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发生的产业关联,一般并不单纯是前向关联或后向关联。例如,“采煤-钢铁-采煤设备-采煤”就是环向关联,而“原棉-纺织-服装”中的纺织业,则同时发生着前后向连锁关系。

产业间关联方式的实质,是分别从一个产业对其他产业的投入和该产业需要其他产业的投人来考察产业链的长短的。在产业间投入产出关系中,把一产业影响其他产业的程度称为影响力,把一产业受其他产业影响的程度称为感应度,那么,前后向关联能力不同的产业,其影响力和感应度是不同的。一般来说,前向关联能力强的产业,其感应度较大,它的发展可以推动其他产业的增长,这类产业多为基础产业;后向关联能力强的产业,其影响力较大,它的发展可以拉动其他产业的增长,这类产业多为最终产品产业。而前后向关联能力都强的产业,其影响力和感应度都大。

产业间投入产出关联是产业间关联最基本的形式,它是产业间供求关系的表现,而这种供求关系本质上取决于各产业技术经济特点的要求。随着技术进步和社会化分工的深入,产业间联系程度加强,产业链延长。

(二)产业间的波及效果分析

所谓波及效果分析,是指当投入产出表中的某一系数发生变化时,对表中其他系数可能产生影响的分析。

任何一个产业的经济活动,总要影响并受影响于其他产业的经济活动,这就是产业的波及效果。波及效果可以从多方面考察,这里只就某产业最终需求量的变动,对该产业本身及其他产业在最终生产量上所引起的波及效果进行考察。进行波及效果分析的基础是投入产出表、投入系数表和逆阵系数表。我们用感应度系数来衡量一产业受其他产业影响的程度,用影响力系数衡量一产业影响其他产业的程度。两个系数的计算公式如下:

某产业的感应度系数该产业横行逆阵系数的平均值

全部产业横行逆阵系数平均值的平均

某产业的影响力系数该产业纵列逆阵系数的平均值

全部产业纵列逆阵系数平均值的平均

如果某产业上述两个系数都大于1,说明其波及效果高于全部产业的平均水平;如果都小于1,说明其波及效果低于全部产业的平均水平。

同类推荐
  • 每天学点实用经济学

    每天学点实用经济学

    生活处处皆经济,每个人每天都在有意或无意地运用经济学规律进行选择和取舍,每天学点实用经济学,做一个能看懂经济现象、运用经济学规律的人,就能更加睿智、理性地作出决策,减少人生的沉没成本,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收益。
  • 中国民生60年

    中国民生60年

    一个真正实现了民生变革的社会,是可以适应各种不同意识形态的社会。一个具有良好的政治体制的社会,不但可以促进民生变革及其发展,也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中国民生变革60年用事实证明了这一点。为了更好地前行,我们必须清醒地回首,并深深地思索。60年的民生变革怎么去形容和评价?古语云:鉴往知来。历史或许才是最好的回答。60年一个轮回,而中国民生变革的轮回需要回答和回味的的确太多太多。让本书带领你驻足回眸,去感受、去回味60年间,中国人民与中国民生变革历经的磨难和阵痛以及勇往直前的坚实步伐。
  • 经济学教程

    经济学教程

    本书主要对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基本原理及学习经济学的意义等方面作了简明的介绍。本书的特点是:1以“必须、够用”为原则,定位为初级经济学水平;2简明、通俗,以简明的语言和扼要的篇幅阐述艰深的经济学理论;3比较全面地反映了经济学近年来的发展趋势;4每章均以“参考资料”和“案例分析”帮助读者理解经济学原理,使抽象的经济学理论变得生动有趣。
  • 一本书读懂商业常识

    一本书读懂商业常识

    商场如战场,不论何种创业项目,但只要你准备投身于商业大潮之中,一些商业知识与经营之道都是必须要提前具备的。否则,很多时候为失败所支付的“学费”会让你承担不起。那么,为什么我们不从成功中得到教益,让“教育成本”更低一些呢?
  • 近代以来上海城市规模的变迁(谷臻小简·AI导读版)

    近代以来上海城市规模的变迁(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从历史学的视角和方法出发,梳理公共租界、法租界、条约时期上海租界以及1937年到1949年的上海城市规模问题,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上海城市规模的变迁。
热门推荐
  • 夜深鬼故事

    夜深鬼故事

    鬼....听到这个字,是不是身体有些冰冷。半夜独自己一人睡觉时,是否感觉到、身旁躺着另一个人吗?夜晚照镜子,居然看到镜子有个模糊的影子吗?每次在睡觉时前,梳头发、是不是总会发现一根很长的头发,但每次都会感觉奇怪、因为自己的头发没有那么长。深夜一人在街上走路时,是不是会发觉一阵一阵风,吹过身体、身体随着冰冷,抖动。半夜里熟睡的时候,是不是总会听见有人叫自己的名字。有的时候,还会听见一些怪声。比如有人在用手挠墙、卡兹、卡兹的声音。还会听见,有人在屋里来回走动。“刷、刷”脚步声响起。这一切不是你的幻觉,有着你不知道东西存在。那就是、鬼....
  • 我要去北京

    我要去北京

    一个乡下无聊的青年,看他梦里是如何去的?
  • 人类愚行大记录:大癫狂

    人类愚行大记录:大癫狂

    本书不仅是一本金融投资领域的典籍,同时也是一部关于人类愚行的总记录:荷兰人为了郁金香球茎而神魂颠倒;法国人为了一个虚假的“密西西比计划”而陷入投机狂潮;以理智著称的英国人陶醉在“南海泡沫”中无力自拔;女巫、炼金术士、圣物崇拜纷纷登场……人类群体中永不缺乏癫狂情绪或莫名其妙的群体不理智行为,而这一切都源于人性中无法抑制的贪婪欲望。
  • 我的地摊女友

    我的地摊女友

    这是一个发生在网络小说大神和一个摆地摊的女孩儿的故事,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神魔仙佛录

    神魔仙佛录

    2014年12月21日,进化狂潮开启!全地球乃至于全宇宙的历史都重新编写,一切从零开始……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姜维先于众人一步,开始了自己传奇梦幻之旅!黄金尊贵的史诗巨龙,阴寒冰冷的冰霜巨龙,远古泰坦巨人,无双剑姬,梦幻召唤师,烈焰爆破者,寒冰射手……一切等你而来前所未有最为辉煌的进化狂潮结束,最后唯有一人伫立于茫茫时间长河之中,当姜维停足驻剑而立时,抬头向前望去,原来前方已无路。蓦然回首,万千天骄难见身影,原来自己走的太远了……无穷进化之旅,神话传说与文明的交织,神魔仙佛四大进化之路与不可思议的科技较量!我,在等你……新人新书急需收藏和推荐票,想让本书走的更远就一定要多多支持!
  • 和黑化男配同流合污的日子

    和黑化男配同流合污的日子

    莫名穿书救黑化男配的白锦,对各种言情小说的套路倒背如流,男女主之间的爱情故事如数家珍,心中还隐约憧憬着这种甜甜的爱情,但当白锦真的遇见男女主,她只想,掐死他俩好吧!至于拯救黑化男配,她信心满满,可这个狗比男人竟不按常理出牌,还劝说白锦一起反人类,甚至还想泡她!这怎么能行,要泡也是她泡他!
  • 长安妖物语

    长安妖物语

    诸国并起,世道混乱。上古凶器大显于世,妖族趁机获取,使得妖族大盛。在北洋王朝的少年,为了国,为了仇,仗剑走天下。
  • 天命凤凰甜甜帝后

    天命凤凰甜甜帝后

    四大国家之一的星岚国唯一的小公主云曦瑶出生后一周岁生日宴被敌国偷走,落入它国与沧冥国皇子南宫凌熠相爱的故事。
  • 遇见夏天遇见爱

    遇见夏天遇见爱

    黎昕想,对的时间遇见对的人是爱情,可是这只是他一厢情愿韩初夏想,错的时间遇见对的人是婚姻,或许在错的时间嫁给他,是对的他们相遇在夏天的早晨,他三岁,她也三岁,他叫黎昕,家里人都叫他晨晨,唯独她叫他早晨,他问她为什么这么叫,她说我们第一次见面是在早晨。她叫韩初夏,家里人叫她夏夏,唯独他叫她夏天,他没等他问,就说,我们第一次见面是在夏天“晨晨,长大以后想干什么”“长大以后娶夏天”家里问他的时候韩初夏也在,便问“夏夏,长大以后要干什么”她不害臊的说“我要嫁给早晨”可是后来一切都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