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039600000018

第18章 南宋统治陇南一隅

一、南宋的建立

宋靖康元年(1126年),金军围攻开封。靖康二年(1127年)二月,攻陷开封。四月,金军俘徽、钦二帝及赵宗室北返,张邦昌留守开封。

金兵退后,张邦昌孤立无援,人心不附,难以维持局面,于是只好请宋哲宗废后孟氏垂帘听政,并以太后之命,诏拥兵在外的康王赵构即位,嗣继宋统。由于南京为宋太祖兴王之地,为四方中心,漕运方便,于是康王赵构率领人马前往南京应天府(治今河南商丘县),于靖康二年(1127年)五月一日正式即位,是为宋高宗,年号建炎,史称南宋。

宋高宗即位初,为避离战乱,即命令翁彦国知江宁府(治今江苏南京市),赐钞盐钱十万缗,“使修江宁城及缮治宫室,以备巡幸”。由此可知高宗早有定都南方之意。从此,每当金军南下时,宋高宗动辄逃跑。从建炎元年(1127年)十月始巡幸江南,先后抵达扬州(治今江苏扬州市)、镇江(治今江苏镇江市)、建康(治今江苏南京市)、杭州(治今浙江杭州市)、越州(治今浙江绍兴市)、明州(治今浙江宁波市),甚至越海逃往温州(治今浙江温州市),最后在绍兴八年(1138年)定都于临安府(治今浙江杭州市)。从此,南宋王朝偏安江南,形成宋金对峙局面。

二、秦陇军民的抗金斗争

建炎四年(1130年、金天会八年),金将兀术率领的金军主力在黄天荡遭受重创,锐气大挫,于是金对南宋从大规模全面进攻转为重点进攻陕西。建炎四年(1130年)九月癸亥,宋金双方在耀州(治今陕西耀县)富平县(今陕西富平南)进行大规模的决战,南宋“丧师三十万,失地六十州”,秦陇地区几乎丧失殆尽。陇南地区与四川省毗邻,成为入蜀进川的重要隘口,吴玠、吴璘率领军民在陇南地区抗击金军,这里成为抗击金人的重要前沿阵地。

(一)和尚原、饶风关与仙人关之战

1.和尚原之战

富平战败后,川陕川抚处置使张浚退至兴州(治今陕西略阳市),派刘子羽至秦州(治今甘肃天水市秦州区)召集溃散的十多万宋军,军势复振。但在金军不断进攻的压力下,张浚再次退至阆州(治今四川阆中县),形势十分严峻。张浚随即任命王庶知兴元府(治今陕西汉中市)、利夔两路制置使、节制陕西诸军。此时,王庶招集溃散的宋军和抗金义军两万人,吴玠招集散亡数千人,在大散关以东的和尚原(今陕西宝鸡市西南35里),积蓄粮食,整顿军队,建立山寨,准备与金人决战死守。

吴玠(1093-1139),字晋卿,祖籍宋德顺军陇干城(今甘肃静宁县),因父死葬水洛城(今甘肃庄浪县),故迁居水洛。少沉毅有志节,熟知兵马骑射,读书能通大义,有立功报国的雄心壮志。政和(1111-1117)、靖康(1126-1127)中,抗夏御边,屡立战功。此时,吴玠坚守的和尚原是金军入川的主要障碍。绍兴元年(1131年、金天会九年)三月,金太宗从侄完颜没立开始进攻和尚原,被宋军击败。五月,金军两路进犯,完颜没立攻箭筈关(今陕西千阳县南箭括岭),乌鲁与折合自阶州(治今甘肃陇南市阶州区)与成州(治今甘肃成县)绕道出大散关(今陕西宝鸡市西南),约日会师和尚原,企图夹攻吴玠军。吴玠指挥吴璘等出战,击退二路金军。乌鲁与折合再次合兵进攻,又被击败。这两次获胜振奋人心,揭开了和尚原大战的序幕。十月九日,金将完颜兀术亲率大军自宝鸡县界入渭河河谷,自谷口至神岔。初十日午时,径攻和尚原。吴玠指挥诸将,选劲弓强弩,轮番迭射。金兵稍退,又以奇兵“乘险据隘,横攻夹击”,激战三日,大败金军,杀俘数以万计,兀术后心连中两箭,狼狈逃遁,“所统大军剿杀几尽”,金军遭遇到自南侵以来前所未有的失败。正如李心传所评价,金军“自入中原,其败衄未尝如此也”。

2.饶风关之战

完颜兀术率部退回北方后,金朝又命令完颜撒离喝为陕西经略使,与伪齐四川招抚使刘夔合兵攻四川。绍兴二年(1132年、金天会十年)十二月,金将撒离喝企图攻取“剑外十三州”,派部分金军西进至仙人关、熙河地区,牵制宋军主力吴玠部,又避开了吴璘驻守的和尚原,自己亲率金军主力,采取迂回战术,从长安出兵,攻破商州(治今陕西商县)。绍兴三年(1133年、金天会十一年)正月,向南经上津(治今陕西山阳县南),再西攻洵阳(治今陕西旬阳县),击败宋军王彦部的抵抗后,又沿汉水向西占领金州(治今陕西安康市),进逼洋州(治今陕西洋县)。宋兴元府知府刘子羽遣兵驻守饶风关(今陕西石泉县西北饶风岭上),并向吴玠告急。吴玠即率部自河池(今甘肃徽县)昼夜行三百里,驰援至饶风关御敌,于是双方大战饶风岭。金人披重铠,登山仰攻,一人先登,皆有二人随后,前者战死,后者继攻。吴玠军弓弩乱发,大石摧压,连战六昼夜,金兵死者如山积而进攻仍不停。金兵出巨资募敢死士,欲夹攻硬冲。这时因内有一壕寨将降金,告之虚实,于是一小股金军遂从祖溪间路,绕道关后,居高临下,配合关前金军夹攻,宋军战败,致使饶风关失守。金军乘机占领洋州,进入兴元府(治今陕西汉中市),直抵三泉县东的金牛镇(今陕西宁强县北),一时四川大震。金军虽然获胜,但也伤亡过半。宋军实行坚壁清野,金军“野无所掠,杀马而食,马且尽,遂杀两河签军食之,又春疠方作”,遂于四月间自兴元府经斜谷(今陕西眉县西南,即褒斜道之东口)向凤翔撤退,吴玠乘机在武休关(今陕西留坝县南)遣兵邀击其后军,金人尽弃其辎重及所掠人畜而逃,金后军为宋军掩击及堕溪间死者数以千计,其后王俊于饶风关下“得马革万七千余”。这次金人深入梁州、洋州、兴元府三地,仍得不偿失,川陕战局又转危为安。

3.仙人关之战

饶风关战后,宋、金双方都作了新的战略部署。宋将吴玠虑及和尚原远离四川,粮运给养困难,难以长久坚守,于是放弃和尚原,另在川口仙人关(今甘肃徽县东南十里嘉陵江畔)右侧筑垒,号“杀金坪”,严阵以待。吴玠部署仙人关第二线防御后,仍留吴璘率一部人马屯守和尚原。吴璘(1102-1167),字唐卿,吴玠弟,少好骑射,从玠攻战,积功至閤门宣赞舍人。绍兴三年(1133年、金天会十一年)十一月,金朝元帅左都监完颜兀术再次率所部南下,“将士乏食自溃,吴璘拔寨弃去”,金军遂占领和尚原。完颜兀术夺取和尚原后,又与撒离喝、刘夔等合兵南攻。绍兴四年(1134年、金天会十二年)二三月间,金军与吴玠军在仙人关再次进行激战。

金兀术、撒离喝等自二月二十一日率大军十余万,抵达仙人关杀金坪后,在仙人岭上扎营四十余座。六天后进行交锋,二十七日,一拥前来,“自铁山凿崖开道循岭东下”,直攻吴玠军,吴玠亲率万人勇当先锋,弟吴璘不待令下,率轻兵由七方关(今甘肃康县东北云台镇东五里)兼程入援,与金兵转战七昼夜,始与吴玠会合。双方血战三十余阵,杀死不少金兵。二十九日,金军又炮击吴玠军营。吴玠令营中并用神臂弓,施放炮石,打死金军无数。三十日,金军发兵万余攻击宋军营寨,吴玠军迎战杀退。金军又增加兵力,轮番攻击五十余次,并推拥洞子、云梯直前,搭上城角。吴玠军奋勇向前捍御,用炮石打折洞子,并用杆撞折云梯。金人又缚虚棚战楼,别遣将领拥锐兵万余,一发乘城。吴玠命统制官杨政领长枪、陌刀手,深入刺打隔断,金人不能上城。鏖战一百阵,杀死金兵无数,大获全胜。三月一日,撒离喝号令诸军合力猛攻吴玠军营一楼子,情况十分危急。金兵用火焚楼柱,姚仲以酒壶击灭火。金人在东岭下布神臂弓,吴玠也发神臂弓五百张,与金兵对射。金兵后退,吴玠即组织宋军主动出击,金阵乱,皆奔溃。

金军攻势虽然衰竭,但仍不肯退兵,企图继续相持,或由他路冲突入川。吴玠抓住战机,发兵反攻。至夜,吴玠另遣五将分更劫寨,昼夜数十回合,金军困惫,死伤以万计,即敛兵宵遁。经历两夜一日连续苦战,金军终于大败而逃。吴玠又遣统制官王俊设伏河池,扼金人归路,生擒百余人,斩首千级,得甲马、旗帜无数。金军“本谓蜀可图”,然而在仙人关遭遇大败,于是退回凤翔,从此不敢轻举妄动,再也不敢大举进攻川蜀。四月,宋军收复凤、秦、陇三州。

(二)扶风、凤翔百通坊之战

宋绍兴九年(1139年、金天眷二年)六月,吴玠因病卒于仙人关,其弟吴璘担负起领导秦陇人民抗金的重任。此时,金朝重臣粘罕已死,挞赖一派大权在握,国内派系斗争激烈。挞赖为占据上风,欲联络南宋为己助,于是“废刘豫,归河南、陕西地”,以此为诱饵,与宋约和。而南宋政府“欲尽移川口诸军于陕西”,放弃戒备与防御。吴璘再三指出金人反复难信,惧有他变,建议“依山为屯,控其要害,迟其情见力疲,渐图进据”。宋政府令吴璘与杨政两军屯内地保蜀,郭浩一军屯延安以守陕西。此时四川制置权宣抚司事胡世将至河池,吴璘见胡世将后又说:“金大兵屯河中府,止隔大庆一桥尔,骑兵疾驰,不五日至川口。吾军远在陕西,缓急不可追集,关隘不葺,粮远断绝,此存亡之秋也。璘家族固不足恤,如国事何!”但此时,宋“朝廷恃和忘战”,欲废仙人关,胡世将抗奏说“仙人关未宜遽废,鱼关仓亦宜积粮”。于是吴璘仅以三队士兵赴秦州,留大军守阶、成州山寨,告诫诸将不得撤备。

宋绍兴十年(1140年、金天眷三年),金朝发生政变,宗弼取代挞赖掌权后,毁约败盟,兵分四路南下,镊呼贝勒出山东,其中右副元帅完颜杲(撒离喝)率一路金军入陕右。这是一次规模更大的伐宋行动。撒离喝渡黄河,入长安,趋凤翔(治今陕西凤翔县),所到之处,纷纷降附,陕右诸军隔在敌后,远近震恐。当时利州路经略使杨政在巩州,永兴经略使郭浩在鄜、延,环庆经略使范综在金州(治今陕西安康市),惟吴璘随胡世将在河池。胡世将仓促召集诸将商议对策,惟泾原帅田晟与杨政同至,孙渥认为河池不可守,欲退保仙人关。吴璘严厉指责说:“懦语沮军,可斩也!璘请以百口保破敌。”胡世将也指着所居帐说:“世将誓死于此!”于是制定御金策略。遣孙渥至泾原,命田晟以三千人迎敌。吴璘又遣姚仲在凤翔的石壁寨抗御金军,金军退屯武功(今陕西武功县西北)。吴璘向撒离喝约战,金将鹘眼郎君以三千骑冲吴璘军,被宋将李师颜击败,退入扶风(治今陕西扶风县)。接着李师颜又遣军攻克扶风,“获三将及女真百十有七人”。撒离喝甚怒,亲自率兵在百通坊(今陕西扶风县西南)布战阵二十里,又被吴璘部将姚仲攻破。这一胜利,有力地配合了刘锜、韩世忠等东路诸镇的军事行动,也为中路岳飞部的大举北伐争得了有利的形势。

(三)陇州刘家圈、剡湾、腊家城之战

绍兴十一年(1141年、金皇统元年)八月,金统军胡盏与习不祝集合五万余军屯陇州(治今陕西陇县)刘家圈(今甘肃天水市东北),宋吴璘、杨政、郭浩三大将也齐聚仙人原一带,胡世将授吴璘攻取之策。吴璘向宣抚使胡世将要精兵三万人,破此两敌,收复秦、陇,“事若不捷,誓必以死”。胡世将给精兵二万八千人,并命杨政出和尚原,郭浩出商州以为声援。宋右护军都统制吴璘在河池(今甘肃徽县)检阅用新战法训练的军队后,率兵至秦州城下,杨政率兵夜入陇州界,直趋吴山(今陕西陇县境),与金人对垒。

金将胡盏与习不祝合军刘家圈,二人皆善于用兵。他们驻军的刘家圈前临峻岭,后控腊家城,形势险固,进退有守,谓宋军必不敢轻犯。吴璘得知其情,又亲自察看地形,遂采纳姚仲“战于原上则胜”的建议,约金人第二天大战。金人轻蔑,不加防备。半夜时,吴璘遣姚仲与王彦率所部衔枚直进,渡汧水,涉峻岭,据山坡,与金人相栅,然后点火为号,发动攻势。又遣部将张士廉等取间道以兵控腊家城,再三告诫说:“敌根本在彼,若败,必趋入城。汝等截门,勿纵一骑入。”姚仲等二将率军乘阴天大雾登上山岭,发火进攻,金人惊骇,仓促应战。金帅胡盏善战,习不祝善谋,二人意见不合。吴璘于是遣锐兵挑战,果然胡盏率兵而出,鏖战数十回合,吴璘采用“垒阵法”即“分阵分队之法”,进行轮番迭战,自己则军前指挥作战,士兵皆殊死拼斗,金人大败而去,宋骑兵追袭,金帅走保腊家城。金帅胡盏入城后,率余兵拒守,吴璘围而急攻。就在腊家城垂破之时,宋朝廷与金约和,于是下令吴璘班师,吴璘被迫放弃这一即将获得的胜利。胡世将在上奏剡湾克捷状文中说:“臣询究众论,皆谓璘之此战比和尚原、杀金坪,论以主客之势、险易之形,功力数倍……璘等为国宣力,川陕用兵以来,未有如此之胜。”

当时宋朝三位大将一并出师,吴璘复秦州,捷剡湾;杨政下陇州,破岐下诸屯;郭浩取华(治今陕西华县)、同(治今陕西大荔县)二州,入陕府,三路并进,有破竹之势。胡世将亦联络陕西、河东忠义首领数十,约为内应。

(四)绍兴末年吴璘、吴挺抗金斗争

金朝完颜亮夺取皇位后,继承和发展熙宗时恢复发展生产与继续打击守旧势力的政策,但在对宋关系上,却违背了熙宗已取得的南北议和的条件,欲南下伐宋,进而统一江南,于是在金贞元元年(1153年、宋绍兴二十三年)迁都燕京后,积极备战。

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大定元年)九月,金兵分四路南下,企图一举攻灭南宋。

1.宋金德顺、原州之战

随着宋金战争的进程,双方投入的兵力及战争争夺的重点逐渐从东部战场移向西部战场。绍兴三十一年十一月,完颜亮被杀,东路宋军获得采石大捷,继之又在十二月初,乘金军退走之际,收复了两淮地区。中路宋军亦在茨湖击败了金军的进攻,并在抗金义军的配合下,收复了洛阳、嵩州、长水、永宁、寿安等县。而西部战场在战争初期,面临着众多不利因素。在绍兴十二年(1142年、金皇统二年)的和议中,南宋将具有战略意义的和尚原(今陕西宝鸡市西南35里)等地割让给金人,以致“一失和尚原,便自弃地三百里,又顿失险要,其间入川路径散漫不一,为害甚大”。此时吴璘年岁已高,在长期的征战中,身染重病,“日饵丹砂数十百粒……每疾剧时,也颇危殆,几至死”。然而大敌在前,国难当头,他不顾个人疾苦,率军奋战。由徒单合喜、张中彦率领的西路金军向川陕进攻时,在秦陇地区遭受宋四川宣抚使吴璘军痛击。

(1)宋金德顺之战

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大定元年)秋,完颜亮遣西元帅徒单合喜以兵扼大散关(今陕西宝鸡市西南),游骑攻黄牛堡。时吴璘已患重病,肩舆上杀金坪(今甘肃徽县境内),驻军青野原,增调内郡兵分道而进,授以方略,开始了收复失地的战斗。又传檄契丹、西夏及山东、河北等地,声讨金人罪行,伸张正义。九月,先后收复秦州、洮州、陇州等地。十月,姚仲率军破金军于东谷口,吴挺率军败金人于德顺军治平寨(今甘肃庄浪县西)。至十一月,宋军已先后一度收复秦、陇、洮、兰州,并遣王彦东取商州(治今陕西商县)、虢州(治今河南灵宝)。十二月,吴璘遣将复水洛城(今甘肃庄浪县),取治平寨(今甘肃静宁县西南80里治平乡)。宋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金大定二年)二月,宋军复河州,取来羌城。后又攻拔大散关,分兵据和尚原,金军退走宝鸡。在经历了最初的紧张后,西部军很快从交战之初的防守转入进攻。《金史》卷87《徒单合喜传》记载:“是时,宋吴璘侵古镇,分据散关、和尚原、神叉口、玉女潭、大虫岭、石碧寨、宝鸡县,兵十余万,陷河州、镇戎军。”在这种形势下,对德顺城的争夺,成为宋金双方的焦点。

德顺军,位于今甘肃东南,北宋时属秦凤路,南宋后为金人占领,改为德顺州。宋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金大定二年)正月,吴璘遣姚仲以东路兵自秦州出攻巩州,围三昼夜不能克,乃放弃,于是退守甘谷城。宋将姚仲攻德顺(今甘肃静宁县)已逾四旬,久攻不下。在这种情况下,吴璘恐将士斗志懈怠,亲临督战。自秦州率兵至德顺城下,以李师颜取代姚仲,并以其子吴挺节制军马。但德顺金军十分强大,宋军无法攻克,双方呈僵持态势。吴璘巡行营垒,要害地筑营栅,预先整治夹河战地,以便战时有利于宋军,宋军因先治战地,骑兵皆以一当十,人益奋搏。翌日,宋军再出兵,金人坚壁不战,会天大风雪,金军引众夜遁,宋军收复德顺。吴璘入城,“市不改肆,父老拥马迎拜不绝”。不久,吴璘返回河池。

德顺之战,金军兵力达五万,宋军仅三万,但吴璘亲临战场后,能根据德顺城地形与宋金双方的形势,修置栅栏,使宋军在战斗中拥有地理优势,并在激战中,审时度势地调兵遣将,对金军形成一种战无不胜的气势,金兵必然败遁。德顺之战,是这一时期宋金西部战场上投入兵力最多的战役。其后,宋军又乘胜收复了环州、熙州、巩州、华州(治今陕西华阴县西),就西部战局总形势而言,“兴州路得秦、陇、环、原、熙、河、兰、会、洮州、积石、镇戎、德顺军,凡十二郡;金州路得商、虢、陕、华州,凡四郡;独此以重兵扼凤翔,故散关之兵未得进”。此时,收复大片失地的宋军,成为战争中的主动方。在这种情况下,宋军面临新的抉择:如要北伐,就必须巩固新收复的陕西地区,而“陕西五路新复州县又系于德顺之存亡,一旦弃之,则窥蜀之路愈多,西和、阶、成,利害至重”。显然,德顺对于南宋巩固新复州军,继而北伐收复失地,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德顺至仙人关,地势平坦,对善于倚靠骑兵作战的金军极其有利,如果宋军失去德顺之险,其新收复地区则因失去屏障而易被金军重新占领。更为关键的是,宋军若失去新复地区,则西部宋军后勤供应线就被切断,其处境被动。而宋军占领了德顺,就化解了西部宋军所面临困境,既可东进与中、东部宋军遥相呼应,亦可就地取给粮草,增强战斗力,并对金军形成强大的压力。因此,若丢弃德顺军,实际上就是放弃了新收复的、可以补充兵源与粮草的大片土地,使固有的西部边防亦处窘境。金军也敏锐地觉察到这点,不断地增兵,誓要夺回对德顺军的控制权。

吴璘亦识破了金人意图,知其“志在德顺”,必再争夺,于是从河池(今甘肃徽县)率兵驰援德顺。金元帅左都监徒单合喜亲自率兵四万来赴,汇合完颜悉烈等军十余万,随后万户豁豁也率精兵从凤翔继至增援。因此,宋金双方在德顺展开了殊死搏斗,极力争夺,互有攻守,但宋军在吴璘的指挥下,渐占主动。吴璘调诸将出兵至秦州,布置诸将分屯要塞,在东山筑堡坚守。金人极力争夺,杀伤大半,终不能克。随着西部战争的演进,德顺战场已成为决定宋金双方胜负的关键。但由于吴璘军总兵力少于金,且宋军收复失地越多,兵力分散越严重,不能在占据德顺后乘胜推进,只能捍御收复的州军。尽管如此,保据德顺的宋军在吴璘的指挥下,多次转危为安,并形成了新的进攻态势,总战局形势有利于宋军。

但是非战场的因素却主导着战局的发展。这时,南宋主和派再居上风,议者以为兵宿于外,去川口远,恐金人袭击,欲弃三路。绍兴三十二年十二月,孝宗“诏弃德顺城,徙兵民于秦州以里屯住”。这意味着南宋朝廷不仅放弃了北伐收复失地的大好时机,而且更为不断增兵德顺、凤翔等地的金军创造了条件。在宋孝宗即位的非常时刻,深谙宋廷祖宗家法的吴璘不敢违抗,于是弃德顺军,仓促退兵,金人乘机背后袭击,吴璘军“亡失者三万三千,部将数十人”。宋朝廷“将从中御”的结果,导致了西部战场的形势急转直下,于是秦凤、熙河、永兴三路新复十三州、三军,皆复为金取,金军最终取得了西部战场的控制权。时人评论宋军德顺之败说:“徒以人言,万里遥度,亟诏班师,大军未旋,而兵烽复满于四郊,向所得诸郡随而沦陷,两京五路,恢复愈远,至今人以为失策。”可谓一针见血,切中时弊。德顺之败,宣告了南宋北伐中兴大计梦想的彻底破灭,并最终决定了南宋中、后期宋金关系发展的基本格局。

(2)宋金原州之战

宋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金大定二年)三月,金人引兵与西蕃官杏果同围原州(治今甘肃镇原县)。原州守将段彦率忠义统领巩铨所领兵,并且集合城中官吏、军民登城坚守。金人依城建寨,昼夜攻击。原州城虽高,而忠义兵皆无甲,于是遣使至镇戎军求援。此时原州受围已久,金兵增加大炮十四所,更用鹅车、洞子拥迫城下,矢石乱发,军民死伤甚众,形势十分危急。守将段彦、巩铨对知镇戎军秦弼说:“原州、镇戎,唇齿相依。原州失守,镇戎必孤。”秦弼奏报宣抚司后,吴璘令秦弼尽领四将兵应援。此时,原州围兵已增至七万,原州势急,而泾、渭州距德顺、镇戎地远,吴璘命姚仲以德顺军增援,于是姚仲率九千多人至德顺,余兵留屯甘谷、摧沙(今宁夏固原市西北)、镇戎军。姚仲自德顺至原州,由九龙泉上北岭,令诸军弓弩尽满引行前,辎重队居后。以卢仕敏属部兵为前锋,所统兵六千为四阵,姚志兵为后拒,随势便利列阵,与金人鏖战数十回合。但逢辎重队随阵乱行,遭遇金人攻击,于是军队大败,此役“武显大夫、兴州前军同统制郑师廉与统领官七,将官三十,队将七十有三,并死于阵”。

2.吴挺秦陇抗金

吴挺(1138-1193),字仲烈,吴璘子,以荫补官,从吴璘为中郎将,部西兵诣行在。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大定元年),金人毁盟,吴璘以宣抚使率三路兵抵御,吴挺“愿自力军前”,于是吴璘命其担任中军统制。宋军收复秦州后,金将合喜与张仲彦率军来争,吴挺破其治平寨。不久南市城金人也掎角为援,双方交战数日。吴挺命前军统制梅彦属部直接占据城门,属部不应,梅彦也惧力不敌。在吴挺督促下,梅彦率众殊死搏斗,吴挺率背嵬骑兵,并改用黄旗,绕到金军背后,占据高地,自上而下激战。金人哗然:“黄旗儿至矣!”遂惊败。

宋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金大定二年),吴挺与都统制姚仲率东、西两路兵攻德顺(今甘肃静宁县)。金军左都监率平凉驻军倾城而出援合喜,又遣精兵数万从凤翔来会合。姚仲军驻六盘山,吴挺率军独自趋瓦亭,身冒矢石,士兵也随其冲锋陷阵,舍身拼搏。金人舍骑操短兵器搏斗,吴挺另遣将领尽夺金人战马,金众遂溃。吴挺率兵追击,擒获金人首领、士兵三百七十人。金人不甘失败,悉兵趋德顺。吴璘从秦州前来督军,“先壁于险,且治夹河战地”。金人大队人马果然到来,吴挺诱金兵进入宋军所伏阵地,“盛兵蹙之,敌不能支,一夕遁去”。

巩州久攻不下,吴挺率领先锋军至城下,诸将皆主张分兵各当一面,向城西北面坡地进攻,吴挺却命全军攻击城东南角。不到二日,楼橹俱尽。半夜,金人雷千户约降,黎明时,攻破巩州城。金人再争德顺,集兵十多万列栅以拒。有一金人大首领率数千骑侧击东山,被吴挺率骑兵击退,吴挺部占领东山,筑堡坚守。金人争夺不下,便修治攻城器械,“为大车匿战士其中,将填隍而进”。吴挺命在道路中植大木为障碍,致使金军大车不能前进。

吴挺在25岁时,就以战功升为武昌军承宣使,不久又为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熙河路经略安抚使中军统制。时逢南宋朝廷与金人议和,“诏西师解严,于是父子遂旋军”。乾道三年(1167年),升为本军都统制。以父命入奏,拜侍卫亲步军指挥使,节制兴州军马。其父死后,复为金州都统、金房开达安抚使,后又为利州东路总管。

吴璘在世时,吴挺屡随其父征讨,功效卓著,其父死后,继承父志,继续坚守秦陇之南蜀口地,为南宋偏隅江南、保全四川作出了贡献。

(五)吴曦叛宋降金

吴曦(1162-1207),吴璘之孙,吴挺第二子,以祖荫补右承奉郎。宋淳熙五年(1178年),换武德郎,除中郎将,后改武翼郎,累迁高州刺史。绍熙四年(1193年)五月,其父吴挺病故,吴曦起复濠州团练使,后为昭信军节度使、四川宣抚副使。

宋开禧二年(1206年、金泰和六年)五月,韩□胄请宋宁宗下诏出兵北伐,金章宗也正式出师应战,对宋展开全面的防御性战争,宋金之间战火重燃。

开禧北伐后,金章宗就及时地调整了对宋战略,提出“以和议佐攻战”的方针。战争一开始,金朝就对吴曦进行策反。南宋在战争初期尚占据优势,吴曦也雄心勃勃遣诸将出秦、陇间,与金军相拒。但后期,南宋接连战败,而西线的吴曦也接连受挫,宋开禧二年(1206年、金泰和六年)六月,吴曦攻盐川(今甘肃漳县北),被完颜王喜击败。七月,吴曦率兵五万由姑苏等谷袭秦州,被金陕西都统副使承裕、完颜璘击败,斩首四千余级。九月,吴曦遣将冯兴、杨雄、李珪等入秦州,又被承裕等击败,杨雄、李珪被杀,金军占领成州,直逼河池。十月,金军对宋展开全面反击,分兵九路进军。其中,有四路是从甘肃出兵攻击,即右都监蒲察贞以岐、陇兵一万出成纪(治今甘肃天水市),蜀汉路安抚使完颜纲以汉蕃步骑一万出洮州(治今甘肃临潭县),临洮路兵马都总管石抹仲温以陇右步骑五千出盐川,陇州防御使完颜璘以本部兵五千出来远(今甘肃武山县西南)。吴曦也受到金军的大规模进攻。十一月,金军又连续攻克祐川、荔川、闾川、宕昌、天水军(治今甘肃天水市西南天水乡)、西和州(治今甘肃西和县)等甘肃陇南地区,吴曦只好退守青野原(今陕西略阳县北140里),凭险拒守。此时吴曦清楚自己的处境,深怕步江淮战场三路败绩将领郭倬、李汝翼、皇甫斌等被杀的后尘。

在金军大举反攻,宋军节节败退之际,金章宗亲自颁给吴曦诏书予以劝降,并以宋高宗听信谗言杀害岳飞的事警告他,劝诱他顺时而动,因机而发,转祸为福,“建万世不朽之业”。同时向吴曦承诺“一依皇统册构故事”,保证吴曦做王。宋开禧二年(1206年、金泰和六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吴曦接受金所颁诏书、金印及所封蜀王,并在兴州(治今陕西略阳)的置口召集幕僚说:“东南失守,车驾幸四明,今宜从权济事。”宣布叛宋投金。开禧三年(1207年、金泰和七年)正月,吴曦遣将利吉引金兵入凤州,以阶、成、文、西和四州付金,以铁山为界。并在兴州即王位,议行削发左衽之令。吴曦在兴州正式宣布降金称王,金朝的政治诱降政策取得了成功。

吴曦的叛宋降金,引起南宋爱国军民的极大愤慨,其属下多人拒不接受,弃官而去,甚至谋举义兵。同年二月甲戌夜,吴曦被杀。

南宋初绍兴(1131-1162)年间,吴玠、吴璘领导的抗金斗争,是在中原、两河与秦陇人民武装抗金的影响和推动下进行的,在宋金战争的全局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与意义。吴玠、吴璘通过大小数十次战役,不仅有力地拒金兵于蜀口之外,扭转了宋军接连溃败的局面,而且消灭和拖垮了金朝的精锐兵力,彻底打乱了金朝统治者窥陇望蜀、东下灭宋的进攻计划,保卫了偏居江南一隅的南宋朝廷,保护了川蜀与整个南宋统治区人民的生命与财产的安全。吴玠、吴璘领导的抗金斗争符合南宋军民反对掠夺、捍卫国家的强烈愿望,因而人民全力以赴支持。“绍兴和议”后,宋金西部疆域长期以大散关(今陕西宝鸡市西南)为界,这与吴玠、吴璘领导的抗金斗争有密切关系。

三、南宋对陇南地区的经营

南宋时,在甘肃的辖区虽只是陇南一隅,但其地为入蜀通道。南宋政府在这里设置行政机构,进行治理与经营。

(一)行政建制

南宋建立后,在绍兴(1131-1162)年间与金朝划界,其境土主要在江南地区,陇南一小部分地区仍系南宋利州路管辖。

北宋时,利州路有兴元一府,利、洋、阆、剑、文、兴、蓬、政、巴九州,县三十八,剑门一关。南宋建立后,利州路有兴元、隆庆、同庆三府,利、金、洋、阆、巴、沔、文、蓬、龙、阶、西和、凤十二州,大安、天水二军。绍兴十四年(1144年),分利州路为东、西两路:兴元、剑、利、阆、金、洋、巴、蓬、大安为东路,治兴元;阶、成、西和、凤、文、龙、兴为西路,治兴州。并设置利州路阶、成、西和、凤州制置使。后屡经分合,乾道四年(1168年)合为一路,兴元帅兼领;淳熙二年(1175年),复分;三年,又合;五年,复分;绍熙五年(1194年),再合;庆元二年(1196年),又分;嘉定三年(1210年)复合;十一年(1218年),又分;端平三年(1236年),兵乱废。

在利州东、西两路的屡屡分合中,其中文、阶、西和、成四州与凤州两当、河池地区以及天水军,皆属利州西路管辖,在今甘肃境内。

文州(治今甘肃文县),阴平郡。建炎后,带沿边管内安抚,不久罢,隶利州西路。绍定(1228-1233)末,置司成都。端平(1234-1236)后,兵乱州废。辖曲水(今文县)一县,系西魏时设,下辖重石、毗谷、张添、磨蓬、留券、罗移、思村、戎门、披波、绥南十寨,有水银务一。

阶州(治今甘肃陇南市阶州区),武都郡。本隶秦凤路,绍兴(1131-1162)初,“陕西地尽入于金”后,惟“阶、成、岷、凤、洮五郡,凤翔府和尚原、陇州方山原存”。绍兴初,以杨家崖为家计寨。辖福津(今甘肃武都县)、将利(今甘肃康县)二县。

成州(治今甘肃成县),同谷郡。隶秦凤路,绍兴十四年(1144年),隶利州路。宝庆元年(1225年),以宋理宗潜邸,升同庆府。下辖同谷(今甘肃成县)、栗亭(今甘肃徽县西)二县。

西和州(治今甘肃西和县),和政郡,团练。本隶秦凤路,绍兴元年(1131年),入于金,改祐州(治今甘肃宕昌县西北48里理川镇),旧名岷州。绍兴十二年(1142年),宋金议和,以岷犯金太祖讳“旻”,因郡名和政,改为西和州,因淮西有和州,故加“西”字。开禧二年(1206年),又入于金。下辖长道(今西和县北)、大潭(今甘肃西和县西南)、祐川(今甘肃宕昌县西北48里理川镇)三县。

凤州(治今陕西凤县东北),河池郡,团练。旧属秦凤路,绍兴十四年(1144年),隶利州路。下辖梁泉(今陕西凤县东北)、两当(今甘肃两当县)、河池(今甘肃徽县)三县。其中两当、河池在今甘肃境内。

天水军(治今甘肃天水市西南天水乡),同下州。绍兴初,秦州(治今甘肃天水市秦州区)入于金,分置南、北天水县。绍兴十三年(1143年),隶成州。后以成纪之太平社、陇城之东阿社来属。嘉定元年(1208年),升为军。嘉定九年(1216年),移于天水县旧治。仍置天水(今甘肃天水市天水乡)一县,绍兴十五年(1145年),废成纪、陇城二县来入。

显然,此时的南宋,只控制了陇南一隅,在这里设置行政机构,路之下置州、县,进行有效的管辖。

(二)经营措施

对陇南地区的经营是在抗金大背景下,吴玠、弟吴璘、其子吴挺父子两代坚守这一地区,并采取诸多措施恢复与发展生产,加强战备,坚守这一地区。

首先是节冗费,恤灾民。吴玠率领秦陇地区人民与金抗衡“对垒且十年”,常苦远饷劳民,于是裁减冗员,节约不必要的开支。淳熙十年(1183年),吴挺为检校少保,此时,成州、西和发生严重灾害,吴挺全力赈恤,告谕总赋者“分军储以佐之”,“全活殆数千万”。光宗绍熙元年(1190年),西和、阶、成、凤、文、龙(治今四川江油北)六州器械不良,吴挺“节冗费,屯工徒”,全部予以重新修缮。

其次,兴修水利。吴玠在世时曾调戍兵,命梁州、洋州守将修治褒城废堰。褒城堰修复后,灌溉土地,民以为生,于是愿归业者数万家。吴玠去世后,吴璘继续以恢复与发展生产为己任。绍兴(1131-1162)末年,吴璘至汉中,继续修理褒城古堰,使这一水利工程发挥巨大作用,溉田数千顷,使当地百姓大获其利。光宗即位时,吴挺为知兴州、利州西路安抚使。所在兴州东北有两座山谷常发洪水,吴挺作二堤以防山洪暴发。绍熙二年(1191年),洪水暴发入城,吴挺既赈济遭受水害的灾民,同时又重新增修长堤,从此,百姓赖以为安。

第三,互市羌马。吴璘去世后,其子吴挺为金州都统,后为利州东路总管,淳熙元年(1174年)为兴州都统,后又升为定江军节度使,为南宋政府继续坚守秦陇以南地区。起初,宋军为了加强骑兵,以便与金人抗衡,在宕昌(今甘肃宕昌县)设置互市,招买当地蕃马。由于马匹增多,宋军骑兵力量增强,“西路骑兵遂雄天下”。自张松主持榷牧后,上疏要求“绝军中互市,自以马给之”,致使“所得多下驷”。吴挺至后,首先陈述其利害,要求每年互市五百匹,南宋政府认识到重要性后,下诏许七百匹。

第四,加强战备防御。吴挺率领诸部屯驻各地就饷,诸军“漫不相属”。针对这种情况,吴挺上奏分为十军,自北边至武兴(治今陕西略阳县)分置踏白、摧锋、选锋、策选锋、游奕五军;武兴以西至绵为左、右、后三军,而驻武兴的分为前、中军,于是各部开始井然有序。为了御边备急,吴挺上言“增储之策,由是粮糗不乏”。

(三)陇南营田

宋室南渡后,由于偏安江南,其统治区域缩小,原北宋疆域中原、陕右等辖区尽为金人占领,“东画长淮,西割商、秦之半”。原北宋二十三路中仅有两浙、两淮、广西等十五路被保存下来,仅是原疆域的三分之二。在今青海东部西宁等州以及“陕西尽入于金”的情况下,南宋西北屯田主要集中在大散关(今陕西宝鸡市西南)之外的一些州县。从宋高宗绍兴元年(1131年)至宁宗开禧三年(1207年),南宋政府在西北地区进行屯田,主要有洋州(治今陕西洋县)的吴玠营田,阶州、成州的郑刚中营田。

1.吴玠营田

宋高宗绍兴六年(1136年),吴玠任川陕宣抚使兼营田使。在吴玠治军期间,命令梁、洋州守将治理褒城废堰,大兴营田。《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集卷16《关外营田》载,(吴玠)率军民营田凡六十庄,计田八百五十四顷。其初,因兵火后,民多失业,故募人耕之,量收租利。李子公为大漕,奏言汉中之地,故称沃野,每亩除出粮种外,止收三石为率,约收二十五万石,乞付本司赡军,可省内郡水运。朝廷难之,但赐玠诏书奖谕。

文献中所谓“三石为率”显系讹误。因为八百五十四顷收粮二十五万石,其剥削率应为三斗三升八合,接近三斗四升。营田的目的是“付本司赡军,省内郡水运”,即为了解决宋军粮运问题。营田以庄为单位,实行军民杂耕,“率军民营田”,说明这种营田并非过去那种“屯田以军、营田以民”的严格意义上的营田。但吴玠的营田,并非自始至终采用一种经营方式,而是开始实行民屯,按照民屯的办法进行管理,但成效不好后,又改为出租给百姓耕种,这样一来,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宋史》卷176《食货上四》载:“初,玠守蜀,以军储不继,治褒城堰为屯田,民不以为便。因漕臣郭大中言,约中其数,使民自耕。民皆归业,而岁入多于屯田。”这种租佃经营方式与私人地主向佃户出租土地,从形式到内容已完全相同。

2.郑刚中营田

绍兴十五年(1145年),四川宣抚使郑刚中在阶州、成州实行营田,其营田区直“抵秦州界”,开垦土地共计“三千余顷,岁收十八万斛”。显然郑刚中营田收效显著,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军粮供给不足的困难。

四、陇南境内的宋夏关系

金朝占领陕西后,由于金朝的隔绝,虽然南宋与西夏来往不多,但西夏总想利用宋金矛盾,达到自己的目的。于是甘肃陇南一隅,成为夏国使臣出入、宋夏双方联络及南宋四川军队出兵之地。

宋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金大定二年、西夏天盛十四年),夏人得知金人南侵,以骑兵二千至蔡园川及马家巉、秃头岭,将分道入攻麟州(治今陕西神木县北),宣抚使吴璘命镇戎军守将秦弼说谕之。这是南宋与西夏在西北地区的第一次接触。以后,夏国还屡遣使赴宋联系。乾道三年(1167年、金大定七年、西夏天盛十九年)五月,夏国相任得敬遣使密至四川宣抚司,约共攻西蕃,四川宣抚使虞允文也以蜡书回复。七月,任得敬再次遣使到四川宣抚司,夏人获其帛书,传至金人。淳熙十三年(1186年、金大定二十六年、西夏乾祐十七年)四月,南宋政府“复诏挺结夏国”。

由于蒙古的崛起,使曾经相对稳定的宋、夏、金关系出现了微妙的变化,断绝已久的宋夏关系也得以恢复。由于蒙古对西夏的征服,造成金夏关系的恶化,促使西夏约宋伐金,夹攻金朝。虽然金朝后期实力削弱,但仅凭西夏一国的实力战胜金国仍有困难。西夏统治者欲利用宋金矛盾来实现自己对金国的报复愿望,多次主动遣使与宋四川制置司联络,约宋出兵夹攻金国。

宋嘉定七年(1214年、夏光定四年)七月,西夏左枢密使、吐蕃路招讨使万庆义勇派吐蕃僧人减波把波等携带蜡书二丸,到南宋西和州的宕昌寨(今甘肃宕昌县),欲与宋“共图金人,复侵地”。此时南宋虽因蒙金交兵而停止向金朝纳贡岁币,但双方关系尚未破裂,加之四川制置使董居谊新入蜀,恐西夏相约有诈,没有上报南宋朝廷,于是“讯遂中绝”,宋夏双方联系中断。

宋嘉定十二年(1219年、金兴定三年、夏光定九年)二月,金主议迁都长安,先遣左都监赤盏合喜以重兵备巩州(治今甘肃陇西县)。西夏国主遵顼畏其逼,令枢密都招讨使宁子宁、忠翼赴四川,请宋朝出兵夹攻秦、巩。制置使聂子述让利州路安抚丁焴回书答应,并饬将吏严军以待。但此事后因聂子述离任而无结果。宋嘉定十三年(1220年、金兴定四年、夏光定十年)正月,丁焴两次来信同意与西夏合兵攻金,但实际上并没有出军。宁子宁回信重申以前的要求,并责备南宋失期。

总之,在金朝后期,与南宋远离的西夏,在陇南地区与南宋将领频频交往,使陇南地区成为宋夏双方关系发展的结合点。

同类推荐
  • 大唐新手

    大唐新手

    穿越界的新手,重生的流放犯官之后,开国县伯宁家的独苗,却身在岭南这不毛之地,好在有京城几大国公的照顾,日子虽苦也还能过得去。平反了,终于能回到长安了,一干纨绔子弟,驰骋与长安的朱雀大街,这是何等的畅快,何等的飞扬跋扈。有人眼红,有人嫉妒,当然也有人暗地里做手脚,一桩桩,一件件的祸事都落在了宁文头上,没办法,也不能就这么丢了穿越人士的脸面,于是振作精神,见招拆招,总算躲过了这些暗算。入朝当官,还是算了,这朝堂上都是一个个的大腕儿,哪里有宁文立足的地方,还是不趟这谭混水吧。挣大钱,修院子,圈土地,咱们直接到太平洋那边去,阿拉斯加的鳕鱼,哈哈,咱们建祠堂,修碑林,总之要让美洲人民知道,咱们才是正统。
  • 极品宋代大表哥

    极品宋代大表哥

    从德玛西亚穿越到北宋末年的盖伦,成为了当时还未出世的一代名将岳飞的唯一大表哥!猥琐的大盖伦智勇双全,绝世无双,手持德玛西亚大宝剑屠金军如屠猪宰羊一般!岳飞亲自认证,绝无伪劣表哥!一剑斩秦桧,一刀屠金将,皇帝太坑怎么办?一拳揍扁就完事,且看史上最强大表哥!南宋极品大表哥,带领宋军与岳飞一同吊打天下各路豪杰!(纯属YY,和历史不符别喷)
  • 奇首八部传奇

    奇首八部传奇

    奇首在世时,创建了八部,就叫奇首八部。其中的悲欢离合,月晴圆缺,无法用言语诉说。
  • 荣誉之心

    荣誉之心

    20世纪初,一场世界大战迫在眉睫,欧洲很不太平,在火药桶巴尔干,奥斯曼土耳其又一次遭受巴尔干小国的围攻。而在欧洲第一强德国,一个令人瞩目、天衣无缝的计划——施利芬计划出炉。不过,这个完美的计划却遭到了巴伐利亚军校第一和第二名两位高材生的反对。在参谋总部会议上,舌战一触即发。而故事的主角——伯尔特·冯·W·卡尔斯利少将和兰纳·冯·柯德尔上校也将就此登场。
  • 西周王朝

    西周王朝

    古圣先贤在三千多年前,在没有纸、笔、墨的条件下,用了约近一万四千个字写下《周易》。殷商末年,周文王姬昌,希望有一个国泰民安,长治久安的国家。他在被囚禁的日子里,思想并没有禁锢,在狱中推演“八卦"为“六十四卦”,“八卦”从“天文”(构成宇宙自然界的八大要素即天、地、风、雷、水、火、山、泽)进入“人文”领域,成为“人文”领域六十四要素的一部分,是我国人文智慧的第一座丰碑。《周易》卦名卦序的排列极其难得,从第一卦到第六十四卦,依照人类社会发展的心路历程,依次排列,环环紧扣。本文写的是从约公元前7000年(据说伏羲是公元前7724年至公元前5008年)到公元前3000年(即西周王朝的建立到终结)历史故事,给读者知道我国西周王朝如何发展起来及《周易》起的重要作用。
热门推荐
  • 取别人的经理自己的财

    取别人的经理自己的财

    在书中,本书作者根据很多理财成功、失败的案例,介绍了人生的理财实施方案和理财技巧。
  • 神级倒霉系统

    神级倒霉系统

    作者简介:这本书的主角王小天很倒霉。中个系统是倒霉的,救个妹子大半身家没了,写本小说赔了一百多万……王小天自述:作者,你就是眼红我!赤裸裸的嫉妒!系统是萝莉,体娇声酥这点我跟你说了?妹纸是校花,他爹叫李刚你见我逢人就说了么??一书封神,身价千亿我从来没有说过吧???哥从来不装逼,因为哥……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剑道弑天

    剑道弑天

    因一些家里原因,武轩被迫将家传宝拿去卖。没想到遇见了一个强者,由于先辈的因果。拜入强者手中。因为天身对剑有着亲和力,便以剑为道。成就绝世强者!
  • 重生天后系统

    重生天后系统

    她是上天的宠儿。她是美丽的化身。她有着维纳斯的称号。她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她,让所有人都为之倾倒,无论男女。她,智慧与美貌与之并存,万千才艺。在娱乐圈,她是当之无愧的天后。在生活中,她是无所不能的才女。这一切,都来自于他重生的那一天。那一天,他重生成了她,并且带着让他重生的它——《超级天后系统》。这里有,感性与诙谐,文艺与搞笑,这是一本开心的小说,这是一本逗比的作品。不笑不开心,多笑多美丽。
  • 魔尊纵横

    魔尊纵横

    数万年前圣域三皇,率领百万神将,征召八方强者。围剿玄天邪帝,邪帝连灭八王,重创三皇,终是不敌,化为满天血雾,消散于天地间。只留下一滴血泪,承载着冲天的怨念和满天的怒火。数万年后白云飘飘,仙韵缭绕。和乐殿中,天昭门前,李阳修为被废,身陷忏悔塔。再无往日鲜衣怒马,刹那芳华。如今事态炎凉,人情冷暖,李阳只觉前路一片迷茫。
  • History of the Peloponnesian War

    History of the Peloponnesian War

    The State of Greece from the earliest Times to the Commencement of the Peloponnesian War THUCYDIDES, an Athenian, wrote the history of the war between the Peloponnesians and the Athenians, beginning at the moment that it broke out
  • 当星陨落时

    当星陨落时

    她像星星一样给他温暖的守护!他却以为是别人,错将流星追逐,百般的伤害了她,最后,她受伤了,而当他醒悟之时,她也变成了转瞬即逝的流星,她,一颗星星,用流星的方式告别他。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窈窕淑女,王爷好求

    窈窕淑女,王爷好求

    “都说窈窕淑女,君子好求,王爷你算君子吗?”某王爷挑眉道“嗯?难道本王不算君子吗?”宋子柒突然觉得眼前这个王爷就是个不要脸的混蛋,不近女色?啊呸,天天闹着要吃肉的也不知是谁。“早知今日,我就该去跟了那谁。”当晚宋子柒被压在床下道“你跟我还是跟他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