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331900000021

第21章 神性笼罩的皇帝(21)

慈禧是把权欲私利看得高于一切的人,她过惯了专制独裁的日子,当世界大势对清王朝极其不利的时候,她也许不反对于己有利的变法;然而一旦变法撼动她的利益基石,她就脸色一变。无论什么样的改革,经济的、政治的、社会的,都是以她的地位利益为经纬。

调节的弱化

《南村辍耕录》曰:元朝至正乙酉冬(1345年),朝廷派遣整肃官僚队伍的奉使宣抚到江西、福建诸道,问民疾苦,然而政绩昭著者还达不到十分之二三。对这件事,江西书生黄如征冒着杀头的危险,拦驾上书。信的内容指斥一些地方官员与巡视地方的监察官员沆瀣一气,“上下交征,公私朘剥,赃吏贪婪而不问,良民涂炭而罔知”的怪状。同时引述了几首民谣:“九重丹诏颁恩至,万两黄金奉使回。”“奉使来时,惊天动地;奉使去时,乌天黑地;官吏都欢天喜地,百姓却啼天哭地。”“官吏黑漆皮灯笼,奉使来时添一重。”黄如征强调说,这些歌谣都是老百姓不平之气郁结于怀而发出的声音。最为重要的是,黄如征认为,什么样的人担任监察御史,要看实迹,朝廷不能“遴选非人”,不法的官员向皇帝汇报时,会“妄称官清民泰,欺诈百端,昏蔽主听”。庆幸的是,元顺帝看了黄如征的信,没有将他归入攻击朝政、诽谤大臣之列,反而给了他官职,黄如征感谢天子恩德,“受命而不领职”。

黄如征是幸运的,对皇帝说了那么严重的话,不仅未受责罚,而且受到奖赏,这在专制社会极其不易。也许,黄某的几句话,说出了监察部门的实际。《元史·顺帝纪》四记载:“时诸道奉使,皆与台宪互相掩蔽。”当然,奉使官员中能力和素质都很好的人是不少的,如泰定年间的齐履谦、至正年间的苏天爵等,在出使巡行中严格执法,真正起到了纠察地方官吏的效果。任用素质低下,昏庸无能的官员,责任不在官员本身,而是专制的皇权。

古人设立监察制度,目的在于两点,或者说古代监察制度具有两种政治职能。其一,监控职能:监察官吏,肃正纪纲,以加强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其二,调节职能:监督君主,维护法制,以协调君主专制与官僚政治的关系。吴观文先生说,宋元以前的隋唐时期,这两种职能由御史台与谏官和给事中三个系统掌管。御史台主管弹纠不法,监察百官,谏官和给事中则分别掌规谏讽谕,封驳诏令,监督君主。这三个机构,构成了一个严密的上下监控,相互协调的监察系统。

宋代时,监察制度中的监督君主这项宗旨,已经弱化了。监察官不仅由皇帝直接任用,而且悄悄阉割了匡正君主的职能。表面上台官仍可言事,谏官也仍旧可以弹劾,但实际上言事不可忤逆君王,弹劾仅对臣下,职权已发生了移动。元朝人入主中原后,实行强烈的民族统治,为了维护蒙古官僚的特权地位,他们对了解政事的汉族官僚士大夫弃之不理,而让那些难以威胁他们特权地位的刀笔胥吏填补官僚队伍,于是形成整个官僚机构“官冗于上,吏肆于下”的状况。

选官在狭小的范围内进行,能力和素质肯定难以保证,结果自然是政事废弛,社会不能正常运转。宋元两代,皇权进一步不受制约,皇帝独断专行,监察官员对皇权的依附性较以前更强。因为选人局限于小圈子,宋元的监察官员往往素质不高,常常以权谋私,贪赃索贿,或是卷入朋党之争。元代官场“居官者习于贪,无异盗贼”,监察机关亦是“脏污狼藉”。即使少数正直的监察官员不谋私利,不畏权势,秉公执法,但其积极作用,在遍地贪官污吏的现状下,变得如旷野中的豆火。

监察制度政治职能的畸变,一方面体现在谏官系统的变异和封驳制度监督君权职能的削弱,另一方面则体现在御史监督百官职权的扩大。在明代,这些变化基本完成了。

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对维护专制统治立了大功。猜度君王设立这项制度的心理基础,在于他们对臣子人性的实际把握,即臣子有时会逸出主子划定的圈子,甚至会为非作歹,把老百姓推向造反的边缘;设立的真正目的,初时在于调节社会各种关系,后来就成为单纯为皇帝一个人服务了。此后虽然变来变去,但千变万化,仅仅在于加强了对臣下的监督,监督君主这一项,永远回不来了,调节职能,自然也就没有了。监察制度的变异,使贪腐的生存空间加大,只要官员的所作所为不影响皇权的稳固,皇帝是不去管的。

“底线”

“贪官”这个概念,与贪污数额的瓜葛很微妙。你如果硬说二者没有关系吧,贪污一个亿,和贪污一二百元,无论其危害还是影响,肯定有霄壤之别;倘若治罪仅仅凭数额或以数额为重要指标吧,一些贪官就被划在界外,得以继续贪赃枉法。人们常愤愤然说,排队挨个枪毙可能有冤枉的,但隔个枪毙肯定有漏网的。去除话语中裹挟的不满情绪,显露的未必不是忽视数额和不恰当重视数额带来的弊端。

有两件旧事,颇值得人思考贪污数额与制度的关系。一是晋国高官羊舌鲋的事。羊舌鲋,这个名字挺不常见,“羊舌”

是复姓。羊舌鲋,其实就是那位名叔鲋,字叔鱼的,他的哥哥是大名鼎鼎的叔向。叔鲋生于公元前580年,卒于公元前531年,不仅出身高贵,而且有军权有刑狱大权,但这也给了他贪污受贿的机会。

贪污,虽不一定是达官贵人的专利,然而无权无势者哪里有机会贪污?就是有,又能在贪污的路上走多远?素日见媒体披露某出纳贪污几十万,觉得多得不得了,现出“愤青”状骂几句娘;及见某些“长”动辄把几百万、几千万、几个亿装进自己的腰包,顿时傻了眼。那可是人民的血汗钱啊!贪污者不见得“有位”,然而位高权重的人如果修养浅拙,又处于监督不完善的环境,祸国殃民,祸人害己的空间就大得不得了。

《左传》曰,羊舌鲋在帮助鲁国征服邾子国的时候,邾子国的金银财宝大半进了他个人的腰包。后来他又以三十多万人马为筹码,要挟卫国国君给他贵重的礼品。运用这种伎俩,他向小国勒索了不少财物。不惟如此,这位高官还以贪坏法,卖法纵贪,断案时偏向贿赂他的人,把有罪硬说成无罪。有人说,羊舌鲋是我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以来,第一个因为贪污而受到惩罚的官员。“惩罚”云云,虽然也算得上表述准确,但似乎失之简括。事实上,杀羊舌鲋的人,乃“土地”案子中不去行贿的邢侯,他十分恼怒,激愤之下杀死了断案的羊舌鲋和行贿的雍子。后来,羊舌鲋的哥哥叔向对晋国的执政者说,邢侯、叔鱼与雍子,三个人都是死罪,“施生戮死”吧。于是执政者杀了邢侯,同时把因为贪婪被杀的羊舌鲋尸体,拉到大街上示众。将尸体示众,与取其性命相比毫不轻巧,但这毕竟是两码事,不能不加区分。

二是袁世凯任大总统时枪毙腐败的京兆府尹王治馨。王治馨贪污的数额一般说是500元,这里的“元”指银元,王治馨作为京兆府尹,月薪至少500元,如果按贪污500元计算,则为月薪的1倍,如果按贪污5000元计算,则为月薪的10倍,以50000元计算,则为的100倍。王治馨贪污的数额究竟几何,此处不是主要问题,总之数额怎么也超不出春秋时期的羊舌鲋。

重要的是,从羊舌鲋到王治馨,已经近两千年了,其间惩贪的形式虽有变化,但重视数额、讲求社会影响的尺子却有意无意的总在发挥作用。假如羊舌鲋贪赃枉法的数额不那么大,造成的“国际影响”不那么深广,不仅不会遭邢侯诛杀,也不会被暴尸于街市;如果王治馨索贿的范围不那么广,未必引起诸多议论和弹劾。这位“北京市长”,1913年年底上任以后,所辖二十四县,居然收取了二十三个县官的贿赂。再加上官场中的其他因素,王治馨依律被判处死刑。

两案相同之中又有不同。相同处不必再提,即特别重视贪污的数额。几千年来,量刑时数额是一个很重要的标准,“数额特别巨大”与“数额巨大”就差得远了。

北魏时,法律规定,枉法赃(绢)10匹、义赃(官吏所受的馈赠、贿赂)20匹大辟,孝文帝时则有所改变,只要义赃1匹,枉法赃不论多少皆死。

唐代则规定:官吏受财枉法,(绢帛)1尺杖100,1匹加一等,至15匹即处绞刑。

宋元对贪官处理较其他朝代宽大。宋朝法律规定,贪污1贯流两千里,10贯配广南,不以赦降原减。《元史》的《刑法志》载:枉法赃,1贯至10贯笞47;不满贯者,量情断罪,依例除名;10贯至20贯,笞57;20贯以上至50贯,杖77;50贯以上至100贯,杖87;100贯以上,杖107。对贪赃不枉法者则更为宽大,300贯以上,杖107,除名不叙。

明朝则对官吏的职务犯罪处罚很严酷:凡贪赃在60两以上者,枭首示众,剥皮实草;监守自盗,40贯绞;枉法赃,80贯绞;不枉法赃,120贯止杖100,流三千里等。穷苦人出身的朱元璋,十分了解贪官对皇朝有效统治造成的恶劣影响,因此对贪官的严厉程度也甚于其他王朝。

《大清律例》吸收了明朝的内容,规定:贪污折银20两即处流刑,40两即处斩刑。整个专制社会,对贪官量刑都考虑了数额。这本没有什么不对,贪污几元钱与贪污几千元钱,给个人和社会造成的影响显然不同。但是,当一位官员只贪占了国家或个人很少的财产时,我们还叫他贪官吗?比如把国家的两块木板拿到家里私用,比如办私事搭乘公家的交通工具,不仅数额微小,恶劣影响的深广度也不大,以传统观点论,与贪污似乎还有距离。然而,大贪官皆由小贪官而来,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的道理同样适合于贪污这种行为。

只强调数额和影响,清、浊的界限就不易划清,绳之以法的将都是富可敌国的巨腐大贪,将都是撼动国家根基的贪墨败度之人,公私分明,一文不苟取的清新之风将成为美好的愿望。“乱世用重典”的思维逻辑几千年不变,与不恰当地重视数额恐怕有很深的关系。

好在,袁世凯反贪那阵子,中国社会已被民主之风吹拂,贪污数额没有被视为很重要的标准。王治馨贪污数额虽然也不少,民众敢于议论纷纷,相关官员敢于弹劾,起了很大的作用,社会环境对贪官颇为不利。如果民众对贪官隐忍不置一词,王治馨一案未必能入于袁世凯之眼。自然,袁世凯杀王治馨,有更多的因素,但无论如何,除掉一个贪官,对民众来说总是有益的。

贪污腐败行为是人类的劣根性体现之一,因此,不论民主社会还是专制社会,都有腐败现象,也都在反腐。不同的是,专制社会缺乏有效的权力监督,仅仅依靠领导人个人的作风,靠思想教育。阿克顿勋爵非常精辟地指出:“权力容易使人腐化,绝对的权力则绝对地使人腐化。”权力不受制约的状况不彻底解决,反对贪污腐败就只能沦为空言。

一个缺乏监督的社会,不仅会使贪官猖狂恣肆,也会导致民气委顿畸形。从中唐以后,官场中的腐败现象,已为上下所默认。如南宋时,右丞相陈自强公开向下级官吏勒索贿赂,地方官送公文“必题其缄云,某物若干并献”,凡书题无“并”字则不开启。陈氏胆大如此,还不是没有监督所致?据说,新西兰的房屋部长希特利,仅用公款买了两瓶酒,便丢了乌纱。希特利的腐败丑闻,在惠灵顿、奥克兰、汉密尔顿等地引起了人们大规模的游行示威。这是社会监督结出的果实,是社会管理结成的民气,民气一代一代传下去,社会岂能不铲除贪污苟且之行。

贪污的数额大小不能完全决定底线的位置,社会环境净化到何种程度,才是决定底线置于何处的因素,跳出小圈子反腐的思路,才是描画底线粗细的根本。

同类推荐
  • 小相公大文豪

    小相公大文豪

    当了四年码字狗,常乐命绝修仙码字途中…在意识的边缘,他想起前辈们的谆谆教导。“写小说死路一条!”如果有来生……我不写小说了!我要当富二代!我要过好日子!我要……常乐带着最后的执念,魂穿古代。……书友群:90548413QAQ架空历史,清脆爽口,请勿较真!ORZ
  • 中世纪王朝模拟器

    中世纪王朝模拟器

    ******“不列颠的怪物在鲁昂港登陆。”“食人的魔鬼向弗兰德斯前进。”“正义的联军必将胜利。”“诺曼底挺近塞纳河。”“英格兰王接近圣城巴黎。”“伟大的联合王国今日诞生。”康斯坦丝第一百零七次生日宴会上,向来自西欧大陆的群臣们颔首。然后一把接过教宗手捧的皇冠,扣在头上。宣布:西罗马帝国成立(重生)啦!并获得: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好感-1000;希腊王国巴西琉斯好感-1000;从公国到帝国,半群像乱编家族史说。
  • 大宋王朝1

    大宋王朝1

    本丛书立足大宋,介绍了五代战乱的终结、中央集权的强化、右文抑武的家法、首内虚外的战略、穷则思变的改革以及皇帝的荒唐、官僚的争斗等重大事件或现象;同时,从经济、文化、科技等不同的层面重新审视两宋,试图全方位地向读者展示大宋历史的始末。
  • 永乐大帝传奇

    永乐大帝传奇

    大明王朝共十六位皇帝,明成祖永乐大帝朱棣是明朝第三位皇帝,是十六位帝中最传奇帝王,他通过靖难之役从侄儿建文帝手中夺过皇位,开始了他的帝王生涯……他治理的大明帝国井井有序,曾经六次派郑和下西洋出现了万国来朝景象,他曾经五次北征蒙古五战五胜……出现了盛世史称“永乐盛世”!
  • 回到远古当博士

    回到远古当博士

    一个整天沉迷于手机网络的后世的普通人穿越到了尧舜禹的上古社会,他必须用普通人的力量去解决问题,去化解危难,带领华夏一族走向辉煌。书中的各种发明创造之所以描述的很详细,就是基于一点,真实。主角真真正正的用自己普通人的智慧和力量去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的,是切实可行的,相信读过此书的读者们,就算某一天要到野外生存,也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了。
热门推荐
  • 民术风云

    民术风云

    “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一个老人对着一个满脸汗水的年轻人慢慢的说道。“爷爷,我知道了!这是道德经里的对话。我晓得的”年轻人一边擦着汗水一边脱着衣服说道。
  • 神之通天眼

    神之通天眼

    一个人倒霉的时候,打哈欠都能闪到腰,一个人转运的时候,被雷劈都是好事情。姜振宇,一个倒霉到了极致的人,终于时来运转,成就通天之眼,天眼之下,气运、战力、过去、未来,统统都能看见。从此,姜振宇在敌人的眼中只有一个评价,只可为友不可为敌。
  • 为你流泪为他笑

    为你流泪为他笑

    她以为她爱了他那么多年非他不可,为他流尽一生的泪,再痛的窒息之后她逃离了,原以为是解脱,可是她不知道命运的轴轮才刚刚启动,彼端,那个让她笑的人一直在等着她。
  • 洛丹伦之光

    洛丹伦之光

    那一年,被邪恶侵蚀的兽人,发动了和人族之间的第二次战争。 那一年,降临的骑士,拔出了少女心中的圣剑,走上了传播光明和正义的道路…… 好吧,以上都是废话,其实这并不是什么正经故事。英雄不会救美女,怪兽还会爱上凹凸曼
  • 红石场恩仇记

    红石场恩仇记

    清朝末年间的黄老头因为贪、恶、痴而纠集了三个地方的势力对江南安仁县红石场四个老板的家庭进行了大屠杀。王知县及时侦查全案,但一时无法结案,逃出的两个老板在告状途中被追杀而引发了报复。当他们认识到是错误是犯罪而隐居起来后,官府抓住了罪魁祸首黄老头。但是,该案的结局出人意料。十三年后,石场老板的后人等为收复石场同包括黄老头在内的各方势力斗智斗勇。在官府的支持下,小说的结局才完美结局。小说不到二十一万字,写了一百来人,跨越十三年,涉及的事情多而杂。着重表现的是封建社会黑恶势力的猖獗、官场的腐败和官员主持正义的艰难以及受害百姓的挣扎与无奈。小说使用了不少该区域内的群众口头中的有生命力的语言词汇。
  • 暖婚之国民女神太难追

    暖婚之国民女神太难追

    【双重生娱乐圈1V1爽宠文男强女强】【追妻篇】一场爆炸,沐笛重生回19岁,意外成了韦家孙媳妇,老公还是个不好惹的货色什么?这货色强行给沐笛冠上韦夫人的名头?此后,沐笛踏上要离婚的长征路至于韦爷,迫不得已开始了漫漫追妻途【宠妻篇】传闻,京城韦家那位,不近人情,不近人性,不近…女色直至一天,各大家族接令:韦家少夫人驾到,是只不谙世事的小白兔,大家让着点!众人凌乱:…说好的不近女色呢?***众人:少夫人要离家出走韦爷:快,去收拾行李众人:哈?韦爷:她住哪儿我住哪儿***众人:少夫人要演戏韦爷:快,多找几个文笔好的脑洞大的,她要演什么就写什么众人:说好不涉足影视圈的呢?韦爷:我是韦爷你是韦爷?***众人:少夫人要离婚韦爷:这是户口本众人:哈?韦爷:有多远扔多远【马甲篇】自从被某朵白莲花阴了之后,众人皆以为沐笛是被抛弃的可怜虫后来才发现,哪里不太对劲啊!怎么各界传奇都围着她转?金牌经纪人,三顾茅庐,只为求她进演艺圈金融大鳄,飞越重洋,只为见她顶级黑客,终日追随,只为一个赐教机会名门贵族,一掷千金,只为求她指点乾坤关键是,向来高冷的韦爷,什么时候开始做起了她的小忠犬?谁惹他家主子就往死里咬谁那种!
  • 修真界女团团长

    修真界女团团长

    我叫王子君,修真界女团的团长。“你们都是我的翅膀”——王子君
  • 阿三茶肆

    阿三茶肆

    一个小小的茶肆,古朴而陈旧,听说这里白天从不开门......关于它的传说有很多,却从来没人靠近过......直到有一天,一个叫文吉的人踏进了这里...
  • 无极剑修之成神之路

    无极剑修之成神之路

    主角轩辕傲天,华夏第一古武世家,意外被一个修真界称为疯子的修真者收为徒弟,但魔生三界,为爱为家为天下仓生而战,最后成神。
  • 你的江湖世界

    你的江湖世界

    明朝初年,中原政权稳定,这个时期的江湖,不再仅仅是军队作战的附庸,武学得到空前崇尚,各门派林立、广召弟子,一个自由、鼎盛的江湖逐渐形成。轻松幽默诙谐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