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514800000015

第15章 政治(1)

中国古代的政治文化是一种权威型的政治文化,有一种使人信从的威望和力量。自政治发端以来,权威就构成了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一切。天神崇拜、祖先崇拜和王权崇拜贯穿封建政治文化始终。

皇帝

皇帝是我国封建时代最高统治者的称号。中国古代最早所称的“皇帝”是对“三皇五帝”的统称。三皇指天皇、地皇和人皇,是传说中的三个古代帝王;“帝”原来指宇宙万物至高无上的主宰者——天帝,后来许多国家混战,各自称帝,出现西帝、东帝、中帝、北帝等,使天上的“帝”来到人间,成为超越“王”的人间尊号。(也有说是部落时期的黄帝、炎帝、蚩尤等)。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自认为是“德兼三皇,功高五帝”,将“皇”、“帝”两个人间最高的称呼结合起来,为自己的帝号,从此天子称为皇帝。

在封建社会时代,“皇帝”虽是一个无比尊贵的称号,但臣下在皇帝面前,却不能直呼“皇帝”二字,称呼皇上常常只用皇帝的别称。

东汉时称皇帝为“国家”,这是由于古代称诸侯为“国”,称大夫为“家”,人们便以“国家”作为国的通称,皇帝是国的化身,因而称皇帝为“国家”。晋代仍然沿袭这种称呼。

唐朝称皇帝为“圣人”,在皇宫里面称皇帝为“宅家”,因为皇权至高无上,“以天下为宅,四海为家”,故称“宅家”。

宋朝曾以庙、祖称皇帝,如称宋神宗为“神祖”,称宋仁宗为“仁庙”。还有称“官家”、“官里”的,是取“五帝宫天下,三王家天下”的意思。

此外,皇帝的别称还有天子、陛下、皇上、上、飞龙、乘舆、车驾、驾、万岁、万岁爷、至尊、人主、圣、家家(北朝)、郎主(辽、金)等,也有以年号作为皇帝别称的。

国王和皇帝都是君主国的国家元首,但国王和皇帝却是有区别的。皇帝是大一统中国的第一号人物,分封到各地的皇亲国戚和功臣才称国王。也就是说,国王是皇帝诰封的,是要听命于皇帝的。

皇后

皇帝之正妻称“后”或“皇后”。皇后在后宫的地位等同于皇帝在前朝的地位。“皇后”名称自秦汉沿用至清末。

历代皇后的遴选途径大致有以下几种。

★选秀

未大婚的皇帝成年后进行选秀。第一次选秀,一般册封一位皇后(以玉如意为示,得如意者为后)和两位妃。这样册封的皇后地位最高,是皇帝的正妻,所生长子一般封为皇太子,皇帝的正妻皇后所生的孩子如果成为皇帝,那么健在的皇后则成为圣母皇太后;庶妃所生的孩子成为皇帝,那么皇后则成为母后皇太后。

★续弦

皇帝的正室皇后去世之后,皇帝会从后妃之中挑出一位成为继皇后。继皇后的地位高于寻常妃嫔,但比正室皇后要低。继皇后一般是皇帝宠幸的贵妃或皇贵妃中德行高尚者,要么是皇妃中育有子女者。

★母以子贵

皇帝死后,皇子中的某一位继承皇位,新皇帝的母亲自然成为皇后。这就是“母以子贵”的思想。清代的很多妃子都是这样成为皇后的。一般来说,皇帝生母(如果他不是正宫皇后的话)的地位要低于皇帝的正妻。

★追封

这是给予已过世的妃嫔死后荣耀的一种方式。一般被追封者是新皇帝已过世的母亲,但也有例外。

太上皇

历史上的太上皇大致有四个意思,一是皇帝父亲的尊号;二是特指把皇位让给太子而自己退位的皇帝;三是比喻在幕后操纵、掌握实权的人物;四是道教称远古时代的帝王。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追尊其父庄襄王为太上皇。但这不过是有太上皇称号的开始,真正做了太上皇的,是汉高祖刘邦的父亲刘太公,他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太上皇。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做了皇帝。每当朝会,皇帝一到,百官山呼,依次奉贺。先前的地痞小混混刘邦,此时也摆起了天下至尊的架子。不过,有一件事却有损他的皇帝尊严。那就是碍于封建的孝道,刘邦在家中对自己的父亲刘太公,“五日一朝(看望)”,而且要拜见,“如家人父子礼”。太公的管家觉得不妥,对太公说:“现在的皇帝虽是您的儿子,但却是天下万民之主;您尽管是皇帝的父亲,可也还是个臣子。怎么能让皇帝拜见臣子呢?这样下去,皇帝就失去了权威。”太公认为这话不错,等到刘邦再来看望时,他就恭敬地拿着扫帚站到门口,又向后倒退,好像奴仆迎接主人。刘邦见状吃了一惊,急忙搀扶太公。于是太公把管家讲的道理说了一遍。刘邦听了自然高兴,便重赏管家,尊太公为太上皇。

后代的太上皇,倒不一定都是做皇帝的儿子尊奉的。有的是主动传位于太子;有的是在形势逼迫下,不得不给儿子让位。他们的境遇也很不一样,有的仍牢握权柄,操纵朝政;有的颐养天年,悠哉游哉;还有的被软禁起来,与囚徒无异。

丞相

丞相是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有时称相国,常与宰相通称,简称“相”。丞相是皇帝的股肱,他典领百官,无所不统。

丞相制度起源于战国。从秦武王开始,设左、右丞相。汉景帝时改称为相。属于军事大计或其他要务,皇帝会召集公卿、二千石、博士共同在御前商议,避免专断。一般政务,则由丞相决定即可施行。皇帝有事,常向丞相咨询,丞相有时可封驳诏书,表示对皇帝命令持保留态度。

丞相具体职权是:任用官吏,或是向皇帝荐举人才;对于地方官的守、相有考课和黜陟、诛赏的权力;主管律、令及有关刑狱事务;地方上若有暴动等事,丞相派属官前往镇压;在军事或边防方面也承担一定的责任;全国的计籍和各种图籍等档案都归丞相府保存。西汉时御史大夫辅佐丞相,职掌大致相同,所以不少事务常由丞相、御史共同出面处置。

丞相之秩为万石,月俸之谷三百五十斛,钱六万。属官有长史二人,为丞相的助手。另有少史、征事等。又设西曹、东曹、奏曹、集曹、议曹等机构,分管官吏迁除、郡国事务、章奏谋议、征集租谷等事。武帝元狩年间,又置司直,专司刺举百官不法者,从而加强了丞相的监察职能。

西汉初,为相者多为开国功臣,位尊职重,敢于直言进谏。到武帝时,擢用公孙弘为相,开以后布衣登相位的先例。随着君主集权加强,武帝重用内廷近臣,对丞相不甚信任,其在位者大多谨小慎微,庸碌无能。

汉武帝末年,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从此到西汉末,大司马权势在丞相之上,而大司马多由外戚充任。西汉晚期,丞相职权为内朝所取,已无所作为,在君主和权贵面前,阿意曲从,以保持其禄位而已。

汉成帝时,建议立三公制,旨在分散丞相的权力。三公制一直实行到东汉末。

汉献帝时董卓为相国,俨然在百官之上。后来曹操废三公而恢复丞相、御史大夫,并自任丞相。董卓和曹操都是大权独揽,和君主无异。

魏晋南北朝在易代之际有时也设丞相或相国,性质均与董卓、曹操时无异,并非正常官制。

唐、宋以后尚书省或中书省有时设左、右丞相,相当于原来的尚书左右仆射,位居尚书令或中书令之次,握有实权。

明初中书省无令,仅设左、右丞相,权极重,后为明太祖所废,以内阁大学士行丞相职权,迄清末未再恢复。

三公

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周代已有此词,西汉今文经学家以为三公指司马、司徒、司空。古文经学家则以太傅、太师、太保为三公。秦不设三公。

西汉初承秦制。从武帝时起,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被称为三公。汉武帝削弱了丞相的权力,大司马权越丞相之上。汉成帝时将御史大夫改为大司空,确立起大司马、大司空和丞相鼎足而立的三公制 。

西汉末虽是三公鼎立,但仍以大司马权力最大。新莽时,沿袭了西汉三公制。东汉初仍设三公官,改大司马为太尉,改大司徒、大司空为司徒、司空。三公各自开府置官属。三公中仍以太尉居首位。汉光武帝虽仍设名位显贵的三公官,但实权渐归尚书台。和帝、安帝开始,外戚、宦官更迭专权。外戚窦宪、梁冀等,都拜为大将军,位在三公上。

东汉末年,董卓为相国,居三公之上 。建安十三年(公元 208年),曹操罢去三公而又置丞相、御史大夫,且自为丞相,两汉时实行了200年之久的三公制,至此遂告终止。

曹魏重新恢复三公之制。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三公依然位居极品,且开府置僚佐。但实权则进一步向尚书机构转移。至隋,三公不再开府,僚佐全部撤消,完全变成虚衔或“优崇之位”。宋代以后,往往亦称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但其虚衔性质不变,并渐次演化成加官、赠官。明、清同。

九卿

《周礼·冬官·考工记》“匠人”条谈到建筑宫室规模时说:“内有九室,九嫔居之;外有九室,九卿朝焉。九,分其国以为九分,九卿治之。”注云:“六卿三孤为九卿。”此指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以及少师、少傅、少保,合为“九卿”。

秦汉通常以奉常(太常)、郎中令(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典客(大鸿胪)、宗正、治粟内史(大司农)、少府为九卿,实即中央各机关的总称。北齐改廷尉为大理,改少府为大府。魏晋南北朝以后,设尚书分主各部行政,九卿专掌一部分事务,职位较轻。

明清有大小九卿之别。明之大九卿为六部尚书及都察院都御史、通政司使、大理寺卿;小九卿为太常寺卿、大仆寺卿、光禄寺卿、詹事、翰林学士、鸿胪寺卿、国子监祭酒、苑马寺卿、尚宝司卿。

清代皇帝的谕旨中常以六部九卿并提,可见不把六部计算在九卿之内。九卿究竟指哪些官,说法不一致。其小九卿则指宗人府丞、詹事、太常寺卿、太仆寺卿、光禄寺卿、鸿胪寺卿、国子祭酒、顺天府尹、左右春坊庶子。

郡县制

中国古代继宗法分封制度之后出现的以郡统县的两级地方行政制度。盛行于秦汉。

春秋时期已有县、郡的设置。战国时期,随着边防设郡之地逐渐繁盛,内地的县逐渐增多,需要建立起更高一级的管理机构,于是就形成了郡、县两级制的地方管理体系。郡守为郡之长,多由武官充任,有征兵领军之权。至战国末年,各国郡县的设立已很普遍。

秦统一后郡县制遂遍行于全国。司马迁说秦始皇分天下为36郡,《晋书》以为统一后又有所增设,可达40郡之多。

汉继秦制,比秦更为严整。汉时不断增立新郡,东汉顺帝时全国共有105郡国。国指诸侯王国。武帝以后,国的地位相当于郡。一郡所统之县,一般约为20县上下,一郡总人口数以20万左右者居多,多者也可逾百万。县之下置有乡、亭、里。里是民户聚集之处,犹如后世之村落。

秦称郡之长官为守,汉景帝时改名太守。郡之长官,除太守外,秦置监、尉。汉景帝时改尉为都尉。都尉和太守的治所可分设于两地。都尉也设府置官属,在郡中和太守并重,有时可代太守行事。

县之长官为令、长。《汉书》说县满万户者,其长官称令,不满者称长。令、长的职责是掌管一县的治安、刑讼及赋敛徭役等事。

郡县制确立后,中央通过考课和监察以加强对地方政权的控制。秦汉之制,郡县每年都要向中央汇报。同时,中央或郡也要对其下属进行考核,有功者可受奖赏或升迁,有过者轻则贬黜,重则免官、服刑。

秦汉的郡县制代替了周的分封制,也即从地方分权演进为干强枝弱的中央集权制,为后来2000年的地方行政体制奠定了坚固的基础。

三省六部

三省六部隋唐至宋的中央最高政府机构。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指尚书省下属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每部各辖四司,共为二十四司。

三省六部是自西汉以后长期发展形成的制度。其中尚书省形成于东汉(时称尚书台);中书省和门下省形成于三国时,目的在于分割和限制尚书省的权力。在发展过程中,组织形式和权力各有演变,至隋,才整齐划一为三省六部,主要掌管中央政令和政策的制定、审核与贯彻执行。

隋唐中书省的长官为中书令(隋称内史令),副长官为中书侍郎(隋称内史侍郎),主要职官有中书舍人。中书省主要负责秉承皇帝旨意起草诏敕,起草之责主要由中书舍人负担。

门下省的长官为侍中(隋称纳言),副长官为黄门侍郎(后改称门下侍郎),主要职官有给事中。门下省主要负责纠核朝臣奏章,复审中书诏敕,如认为不当,可以封还和加以驳正,称“封驳”。驳正之权主要由给事中掌握。

中书、门下二省都设在宫内,所以又有谏诤之责,设左右谏议大夫、左右补阙、左右拾遗,分属二省(左属门下、右属中书),以匡王皇帝的过失。

尚书省设在宫外,长官为尚书令,实际不任命,由副长官左、右仆射代行职权。仆射之下有左右丞、左右司郎中、员外郎,负责都省职事,总领六部。各部长官称尚书,副为侍郎;各司之长为郎中,副为员外郎,分别负责贯彻各种政令。他们对中央担任具体事务的九寺三监(或五监,见卿监)及地方上的府、州、县官有领导、监督之权。“中书取旨,门下封驳,尚书奉而行之”,是三省分工原则,从而彼此制约,以掌管国家大政。

这个原则并没有始终贯彻。唐中叶后,三省六部制名存实亡。元代改革三省六部制。金、元、明只设一省六部,一省,金为尚书省;元、明为中书省。明洪武十三年(1380)罢中书省,分中书省之权归于六部。自此,六部取代了三省六部之制。

御史台

御史台是监察机构,自秦汉以后,历代都设此机构,掌监察之事。

秦在中央设立了最高监察机构御史府,其长官是御史大夫。在御史大夫之下设御史中丞、侍御史、监察史等各级监察官员,而以监察史负责地方各郡的监察事务。

汉承秦制,以御史大夫为全国最高长官,全国最高监察机构亦称御史府,又称御史大夫寺,别号“宪台”。汉代在御史大夫之下设有御史中丞和中丞,其具体的职务是内掌图书秘籍,外督十三部刺史,举劾案章,居殿中察举非法。御史中丞之下设御史、侍御史,其具体职责是监察违法、举劾违失、受理中央诸公卿奏事,典法度、掌律令、督察部刺史等。

三国魏晋南北朝,监察制度经历了一个较低落的发展时期之后,进入隋唐,随着皇权的再次强化,发展到了一个鼎盛时期。

隋代中央监察机构沿用东汉以来的名称御史台,首长仍为御史大夫。唐代的监察制度最具规模。唐代在中央设御史台,为最高监察机构,至唐高宗时改名为宪台,武后临朝,又改为肃政台。唐中宗时,又改为左右御史台。唐代中央监察机构不同于前代的是,在御史台之下设立三院,三院分立,相互牵制,相互配合,形成一个完善严密的中央监察机制。这是唐代中央监察系统高度完备的重要标志。

宋元明清时期的监察制度,虽大致沿袭前代,但在某些方面还是有重大创设和发展。

明代废除宰相制度之后,六部直属皇帝,在六部各设一都给事中,称“六科给事中”,加强了对六部官员的监督。明代在地方设十三道监察御史。到了清代,其单线垂直的独立监察体系基本沿用明制。

枢密院

官署名。五代后梁建立崇政院,后唐改称枢密院。宋代沿置,主要管理军事机密及边防等事,与中书省并称“二府”同为最高国务机关。辽设北枢密院(相当于兵部)、南枢密院(相当于吏部)及汉人枢密院(掌汉族地区兵马)。元代枢密院主要掌军事机密、边防及宫廷禁卫等事务;战争时设行枢密院,掌一方军政。明清废除。

同类推荐
  • 重门天险:居庸关

    重门天险:居庸关

    居庸关,是京北长城沿线上的著名古关城,地势险要,且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居庸关的得失昭示着王朝的兴衰成败,更成为改朝换代的象征。此外,居庸关一带的汉族与关外游牧民族在此交汇,融合成具有居庸关特色的民俗文化。它雄伟的关城及众多的历史遗迹,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国古代军事文化的大门。
  • 云阳风情录

    云阳风情录

    云阳被列入国家、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文化遗迹有40多处,在三峡库区乃至全国都不多见。张飞庙、磐石城、彭氏宗祠、千年盐业古镇……遍布全县的文化遗存宛如历史前行中镌刻在岁月间的印痕,成为今天云阳人的骄傲和财富。
  • 二十四节气知识一本通

    二十四节气知识一本通

    每一个节气的,每一个读者的,天时地利,人文风俗,智慧积累。透过节气,参悟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
  • 李栋琦草书百家姓

    李栋琦草书百家姓

    早在五千多年以前,中华大地上就已经有了姓氏。勤劳智慧的华夏儿女正是通过姓氏这一独特的方式,牢记自己的起源,延续自己的宗族。《百家姓》是中华悠久绵长的姓氏文化的精练凝聚,传播时间长,影响深远。
  • 汉族风俗文化史纲

    汉族风俗文化史纲

    《汉族风俗文化史纲》一书的出版虽然多“磨”,但我们仍然从心里感谢广西人民出版社,是他们从出版角度考虑,使我们三易其稿,将一本200万字的《汉族风俗文化史》精炼成了一本40余万字的《汉族风俗文化史纲》,这对我们的学术功力是一个考验,也是一个提高。
热门推荐
  • 皇上本世子是女人

    皇上本世子是女人

    她,穿越成大名鼎鼎的世子爷,还女扮男装,嚣张的资本,玩转美男,混古代要风得风,可是皇上怎么也凑进来?,只是…滚,本世子劫色也不劫你!。他,一国之君,冷漠寡言,心狠手辣,有这强大的野心,唯独对他无可奈何,只是他怎么会喜欢一个男人?。……某人眼抽的看着对她左右拥抱的某男,额头青筋凸起:“皇上,您可以放开微臣么?”某男皱眉:“朕命令你让朕抱!”某人手握成拳:“皇上,我是男人!,男男授受不亲!”“朕知道,没有什么男和男的不能抱”某男掐着他的柔依。“皇上,本世子是女人!”“……”
  • 奥特曼之奇迹末世

    奥特曼之奇迹末世

    不知道从何时开始,陷入了末世。无数的怪兽,无数的灾难,以及无尽的绝望!充斥着这个没有希望的世界。人们需要奇迹!赛迦:“那老家伙又要蠢蠢欲动了吗?如果这样我必须阻止他!”雷杰多:“去什么去?你我都受到天道限制,不能过多干涉这个世界。”赛迦:“那我就和那家伙一样寻找传承者!”雷杰多:“你这是在赌命!”“我的意识已经模糊了,早就命不久矣!我……”紫阳:“不是,那你也别选我呀……”
  • 全职高手之荣耀在现

    全职高手之荣耀在现

    异世穿越而来的陈木,有着一位善良(暴力)的老姐陈果,一位七年多的红颜苏沐澄。一位好师傅叶修,以及兴欣战队的朋友们。看他们如何称霸联盟,荣耀在现。荣耀在玩十年都不会失趣。
  • 用高达纵横异界

    用高达纵横异界

    转世后带着高达系统来到了异世界。在这个武者、战甲为尊的世界里,没有什么是一发光束步枪打不穿的东西,如果有,那就两发!听说你会灵魂冲击?来来来,让你见识一下什么叫做新人类!(高达作中的名场面,名台词,应有尽有!即使没看过高达也不影响食用,本文没有任何与高达原作相关的剧情)
  • 超量子重生

    超量子重生

    在一个狂风暴雨的夜晚,秦渊遭遇了一系列诡异变故,重生到了十年前的高中时代。然而当他准备竭力挽回旧恨之时,却发现,这一个“自己”,并非记忆中存在过的那个自己。当平行宇宙化为泡影,当穿越时空成为虚幻,科学是否还有能力解释这诡异的一切?秦渊在这超量子的宇宙中冲霄而起,一步步登上宙之王座。蓦然回首,世界只在我心。
  • 轮回之无限进化

    轮回之无限进化

    端神,一具狰狞恐怖的巨人残尸,支配着轮回空间,它到底在折磨轮回者,还是有其它目的?《异形》、《黑暗侵袭》......一部部恐怖惊栗的电影剧情,到底是造物者的游戏,还是神的旨意?范健无意中进入轮回空间,在恐怖的电影剧情中挣扎求存,他有他的人生愿望,他不甘于被端神的摆布,他必须生存下去......轮回空间,到底隐藏了什么奥秘?迷底,渐渐揭晓......------书友QQ群:331234536,大家一起讨论无限流。
  • 重生娇妻:俞少宠妻不能停

    重生娇妻:俞少宠妻不能停

    前世的封欢颜父母早逝,被谢家收养;但她在谢家时一直被苛待,如同一个地位低微的保姆。好在时来运转,她竟然遇到了霸道总裁!在男主的帮助下,她一路逆袭,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理想,也顺利男主在一起!
  • 天织涯

    天织涯

    天织,是一种传说中的异兽。民国,是一个动荡的时代。然而这样一个时代会与这种上古异兽有什么关联呢。它带来的,究竟是幸运,还是灾难。“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我们的主角织女和海涯与天织神兽又会有什么牵连呢?故事不长。亲爱的,如果你正值午后时光,难得悠闲,请听我慢慢道来。
  • 无限副本时代

    无限副本时代

    一觉醒来,世界变了个模样。苏长风:重回十六岁确实是件好事,毕竟之后这些年的大变化都记住了,就算是买房也能大赚一笔;重生到古代也行,火药、造纸术、活字印刷、烧玻璃这些能发家的技术我也都会。但是这两件明明都是好事,为什么凑到一起我却只想哭呢?而且谁能告诉我这个副本是怎么回事?
  • 黑白森林

    黑白森林

    有人说,这个世界人类可以用两种颜色来划分,一个黑一个白。好人是白,而坏人那就是黑。而在这个社会里,黑与白的界线已经变得很模糊,很多人已变成灰色,没分黑与白。你问我是黑还是白?我不知道,有时候我是黑,有时候我又是白。或许,我就是处在黑白之间的那一抹灰色。这是末日前的故事,这是末日的后续,这是一个关于非正常人类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