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865500000014

第14章

三若廢下。示直從心體惟一法身。若廢二性之能者。能之一字指於二性。以此二性能現二事。今廢能現即是廢於染淨一性。若云但廢二事者。文須應廢二性之所。或曰且置於二性能現之義。故云廢一性之能。其實二性不廢。今曰二性若不廢者。何云心體非染淨非淨。又染淨二性正是性用。若不廢者何云以論心體。又上文若不廢者。下文何云依此平等法身有染淨性。問。性可廢耶。答。克從法體。性不可廢。染淨可廢。性可廢者由染淨故。故云廢二性之能染淨。不可廢者功由性故。故云佛有性惡。生有性善。若得此旨諸文了然。文云圓融平等不可名目者。然作此說名目已彰。此乃如來究極之處。而南嶽.智者修證之本。然於此性豈得以染淨諸法決不可亡乎。亦豈得謂染淨諸法而決可亡乎。由其可亡者情也。染淨諸法即情矣。其不可亡者性也。染淨諸法復可即性矣。所謂染淨諸法即情者。由情可思議矣。若其不得而思。豈得謂之染淨耶。而諸文指百界千如為不可思議者。由百界千如即此故。故得名為不可思議矣。或曰不可思議者以偏言之。但非三教之可思議。豈復非圓。以因言之。但非等覺之可思議。豈復非佛。今謂不然。所以名圓名佛者。由於此性不得而思議故。故不思議之言佛亦不能思議爾。故淨名疏云。諸佛菩薩亦不思議。下地及一切眾生因緣三道。此即絕待不思議也。問。前何故云不可思議者惟佛能知。答。佛能知者。由知此法是不可思議故。問。能知麤耶。答。能即是所。知乃非知。何麤之有。宜以旨了。問。向云由百界千如。即此故故得名不可思議者。豈非意欲顯不思議體體是一性。由此性體圓融無礙。遂使諸法即是此性。以即是此性故所以諸法法法圓融名不思議。作此建意還有何據。答。淨名玄文彼云。問何等是不思議。答曰不思議法性猶如虗空。無念無思湛然常寂。入一切諸法悉通達顯現。即是不思議也。入之一字是今建義。明者詳之。復了此入全體是入。非謂入他方為的當。據此一性既不可思議。何故復名為一為性為平等為法身耶。由為眾生作此建名。此名非實。故云凡有言說悉屬於權。但為眾生附世假立。以世間無異相故稱之為一。今亦復然。乃無性相一異之異相故。以世間色心心為諸法之實。故名為心。今亦復然。乃是一切緣生諸心諸法之實。故以世間能為物所依止。故名為平等名為法身。今復然能為百界千如所依止故。祇由附世假立是故名目生焉。篤論性體心原。其實不可擬議。若了此名即性。性體既實而真。翻見世間名所召實。實却成虗。召性之名假却有實。故曰真諦有名有實。世諦有名無實。然此有無亦為眾生作此說爾。文云。依此平等法身有染淨性等者。即法身一性為染淨二性。以此二性故有凡聖法身之異。

三是故下辨意。

四科簡凡有三重。初問。二答。習成為妄性。不改為真性。然性之為義。或不動。或不改。或實性。或性分。或習成。若以事理而區分者。實性。中性也。不改不動。空性也。性分。俗性也。又不別不對。故其四名皆通三諦。雖有通別。然此四名莫不皆屬理性者也。惟習成屬事。由習成。從緣生。當體性分。約緣生所依。若性分之性亦從當體。故與習成。同皆屬事。又習已成亦云不改。亦云實性。故此諸名通皆屬事。今文且約天然不改故為理性。今以此義評昔具性而非具相之說。可問彼云。具染性者。既即是理性。理是染耶。夫言染者即垢穢之名。理豈垢穢。若云是垢穢性者。今問性之一字性是垢穢耶。猶恐未能曉此問意。今復以四大之性而問之。夫事性者如火熱水濕風動地堅。各各性分相同故。理性者非差別故。今問性具水火。彼必謂之但具水火之性也。今復問之。為具水火性分之性。理性之性耶。若云具性分之性者。是則談具非具理性矣。若云具理性之性者。且夫所謂火者必熱水者必濕。理性非熱非濕如何得謂火性水性。未審水火之名為從理性而得。為從事體而彰。若云從事則具事矣。不應云具事之性也。若云從理。理非熱濕何得二名。名必因實。理非熱濕豈得謂之火水者耶。此旨幽隱。自昔窂窮無同彼宗。且以其性而為所具。或曰理性之道不可思議。豈應如此以情卜度。今日每見學者為令窮究三一名體圓具性相義不可通。即便說云不可思議。然此推託自昔有之。如涅槃玄敘他人解芥納須彌云。不知入與不入既是不可思議。那可定判入與不入。章安破云。此亦不可。佛果上地皆是不可思議。盡應不可解。餘者盡言可解。至此一義獨言不知耶。今亦例云。遭人問云如何性具而不具相。即便辨云性具頓常相是變造。且性頓常者亦是不可思議何可辨之。及遭今問理性如何謂熱謂濕。此乃且是不可思議。如何至此云不可辯。若一向以不思議故故不可辯。如何乃云性不具相。如何復難彼云相是變造。性中如何得有此相。彼人通云。既是不可思議之相如何以情卜度。即便笑從。義窮理失乃以不可思議推之。及遭今問性何濕熱。還以不可思議推之。豈非亦是義窮理失。故此推託余患學者談具不明。隨心信乎不覺觀縷。其談三一圓融者亦復如是。遭今問云既然是三如何即一。既然是一如何即三。即便答云不可思議。然若還直作此會不可思議者。心境不明趣但仰信。今曰不可思議者直須的的明白絲毫不迷徹究根源。方可粗云不可思議。二故云下引證。三佛性下例釋。經以佛性而非造作。今例染性亦非習成。且從迷覺以分。其實染性是佛。或直以事造三千謂之常住不可破壞者。且夫變造之名如何謂常。荊溪豈不謂常應不變無常非性耶。或曰不可執名。然若不正名。荊溪何不以理為造以事為常。故知事常必由即性。或直以事為無常者。事既即常事豈非常。世間相常如何消解。若相不常必應改云世間性常。

第二重二。初問。二答。然此文云佛性之中有眾生者。是明法性能具諸法。眾生身中有佛性者。此明佛性之體乃為眾生事相所隱。佛性理也。眾生事也。斯乃理具於事。事具於理。若泛而論之應有六句。一者理具事。二者事具理。此二如當文。三理具理。文云真體具足染淨二性。四事具事。文云十方世界內纖塵而不迮。三世時劫入促念而能融。五理具理事。如不空藏具染淨二性辨染淨二事。六事具事理。以理具事理顯之。何者。且事具事者功由理具事故。今理既能具事理。故事亦具事理。如下文云。若真諦攝世諦中一切事相得盡。即世諦中一一事相且攝世諦中一切事相皆盡。然此六義克從法體。惟理具事就法辯義有六不同。何者。且理復具理者。由理因事別故有染淨二性。所以理復具理。且事復具事者。由事即理故此之事復能具事。須約功歸就法二義。事為能具者功歸在理。由就事即理故事能具。若從功歸理為能具。若從就法事為能具。理為所具例此說之。若從功歸事為所具。若從就法理為所具。答文為三。初正答。即理具事事具理二句也。文云法性能生諸法。并云體為相隱者。須當分別。良以具之為言。或指存有為具。或指頓足為具。且存有為具乃同圓中離義。頓足為具乃同圓中即義。今文通二。若以佛性具眾生。但云此明法性能生諸法義。乃同存有曰具。由法性生諸法故。諸法是法性所有。眾生具佛性但云體為相隱。由諸法能隱於法性。既隱法性。故諸法中而有佛性皆從離義。若從即義者。以法性即諸法故。故法性當處頓足諸法。以諸法即法性故。故眾生當處頓具佛性。問。所云頓足之具。是約即者即義必應同具義耶。答。或因即而具。或因具而即。或即即是具。或具即是即。有此不同者。不出體之與義。從體乃即即是具。具即是即。平等妙性能即能具。此之即具不出一性。豈有體殊。但由此性當處便是諸法故名為即。當處頓足諸法故名為具。因即是故頓足。因頓足故即是。故可云若不談具即義不成。亦可云若不談即具義不成。此二名之別者乃由義殊。二如說下引喻。然此喻文可證今義。今立義者惟理具事。由理具事故故事具理。祇可色從空起色乃具空。終不可云空由色起空乃具色。如水成波。終不可云如波成水。問。空無別空即色是空。水無別水即波為水。豈不得云空由色起水因波成耶。答。此旨亦難今當精究。若據天然妙性不得而思議者。亦不論諸法法性二名。如不說空之與色水之與波也。因眾生不了迷此妙性而見諸法。則曰法性生於諸法。如空為色如水為波。此之諸法既從法性而生。故於諸法而有法性。如色有空如波有水。此約諸法對法性說。故云生云有也。若約法性望諸法說。故法性即諸法如。即諸水空而為色波。諸法即法性如。即色波而成空水。雖有此二。莫不先由法性為諸法空水為色波。故方可云諸法是法性色波是空水。終不可云先由諸法是法性色波是空水。然後法性是諸法空水是色波。此則正從迷悟相對立教以說。若以天然妙性之體體本不二而收法性諸法者。則法性與諸法無前無後不即不離。如空色水波不可前後亦不異同。但以上義會之。自見諸說有歸。三以是下結。

第三重二。初問。此問因向云眾生身中有佛性而起。真如之體雖一。迷悟得名必殊。且上文以諸佛之悟召此真如亦名性淨涅槃。今何不以眾生之迷召此真如名為性染生死。如何却召為佛性耶。答二。初正答。以本具染性故能生生死。而此染性即是淨性。故復能具於淨性涅槃。既然復具淨性。必有出障之能。今取眾生由染性故。已曾建立生死染法。故不復云有於性染生死。是以但指有於性淨涅槃。意令眾生修出障淨德。故云而有佛性也。文云在纏之實者。實即真如。亦可作其實之實釋之。二若據下辯二。初通立二性。在生在佛二性無[虛*予]。二但名下。偏名佛性二。初示二。初恐濫事染。二又復下。為起淨行。經論語性偏名為淨為佛者。意為起於淨行故也。文為二。初興廢熱惱過也。清凉德也。今論二性特言二事者。意顯事從性成。去過就德必在於淨。二若孤下欣厭。文云愚惑者性本無名具足眾名。雖具眾名名無實體。體全是性。性既圓妙豈定染淨并非染淨。豁然無奇。能了此者依稀識性。不能了此乃聞性染便謂實染遂不羨之。聞有性淨而謂實淨便乃欣之。此畏此欣非惑非愚其謂何耶。問。聞染為惑故不可以染名。若聞淨為愚則何復以淨目。答。名是方便。遂有入實之功。愚是初心。乃有見性之幕。故偏言淨性而誘進之。因幕而求求必從師。師必授以性非但淨。性且具染即染是淨。見非染淨方為究極。

三是故下結。諸經論中於佛於生談本性者皆云佛性淨性。然於師祖教門隨順悉檀舉不同名者乃非其一。一者以性對修約無示有。諸佛無修惡有性惡。眾生無修善有性善。如觀音玄文也。二以性對修約有示有。諸佛有淨。眾生有染。如今立難之文也。三以修對性。修則存沒性則常住。修則偏一性則雙存。修偏一者。約一人終始方具染淨二事。性雙存者。如今文云。莫問在障出障得稱為性淨涅槃。並合名性染生死。四以修對性。據法界全體修亦染淨性亦染淨。如下文云。若總據一切凡聖以論出障在障之義。即真如法身於一時中並具在鄣出障二用。修既全具性故可知。五以修對****令愚者欣習故。修存染淨性則惟淨。如今結文。六以修對****令行者了修即性。見性全具方極圓行。故性談染淨。如荊溪云。忽都未聞性惡之名(點迷則三道流轉也)。安能信有性德之行(點事則修德三因也)。七以修對性克從法體。修則有染有淨。性則非染非淨。如云癈二性之能惟論心體即非染淨。

同类推荐
  • 中恶门

    中恶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明伦汇编家范典甥舅部

    明伦汇编家范典甥舅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江月松风集

    江月松风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禅林宝训顺朱

    禅林宝训顺朱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枕中经

    枕中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清风酿清酒

    清风酿清酒

    她是不被天道允许的存在,同时也是神界最年轻的皇,当四皇聚集那年,离域破坏之时、魔族重来之后、神魔大战开始、明暗之皇陨落,她以魂献祭成为了巩固法阵的“工具”。这个人年少成名,而当以魂献祭之后,她成了冷血无情的“她”。他是魂界主君,时空之皇的契约者,明明次于神帝的身份,却连神帝都忌惮三分。他清冷又高贵,不染红尘是非,唯她是他心头的那颗朱砂痣。他逼她献祭究竟是情深还是阴谋?一个位面之子,一个来自其他位面的上神,本是无法交集的存在,却因一种缘分生死相随。跨越几世的爱恋,一份契约相守,这场游戏谁迷离了谁的眼,谁先动了谁的心?她忘记了她的白月光,但他却依旧记得他的朱砂痣……三生三世的追寻能否换来她的回眸一笑……鲜血染红了江山的画,怎敌你眉间一点朱砂,负了这天下也罢,不过是一场繁华。且看一场算计与反算计的游戏究竟谁赢谁输?……——————小甜剧场:人问:“你费劲一切心机就她却追中不被原谅值得吗??玹珺亦:“你可知道,在吾的世界,众生微茫,唯她值得。”
  • 傲战惊天

    傲战惊天

    少年凌介,觉醒逆天天赋,一路登上巅峰,无人能阻挡他前进的道路,一段逆天之路就此开始。
  • 虽是劫却是缘

    虽是劫却是缘

    一次偶然的相遇改变了他们的命运。“为你我可以放弃这天下。”“我只愿做你一个人的王。”……[咳咳,因为本人懒得原因,本书不定时更新,之前欠的我会补起来]
  • 捉鬼教授

    捉鬼教授

    捉鬼教授,都市捉鬼。“妖魔鬼怪,你们这些混蛋,快放开那些女孩!!”(已签约,请放心收藏!)
  • 仙门遍地是奇葩

    仙门遍地是奇葩

    原来仙门竟是这般不以为耻,当真是脸皮厚到极致。师傅喜欢徒弟,徒弟却为魔界鬼祭哭得死去活来。好一个郎艳独绝,遗世独立的灵澈仙人。又好一个不知羞耻,仙门之辱的徒弟。不愧是仙门之境,遍地奇葩,魔为仙成仙,仙为魔堕魔;不疯不魔,不魔不仙(ps:纯属瞎七八扯,毫无逻辑。)
  • 奥特曼最终传说

    奥特曼最终传说

    出生,他很羸弱,没有光之赐福。他只知道,父亲是一个传奇战士,才保了他的性命。因为羸弱,他很晚才参加奥特学院,途中却遇上了怪兽,危在旦夕。可他却复制下了怪兽的能力,虽然不完美,但还是接着他逃遁了。所有他看过的招式,他过目不忘。可他,只能有6种原始力量,面对最终的敌人,他的抉择,已经不再重要了....唔,本书书友群:291345292
  • 琴声十六法

    琴声十六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素锦青春

    素锦青春

    仅以此书,纪念那份终将逝去的青春那年春末夏初,千纸鹤载着梦想飞向了夜空,飞向了无法触碰的次元,那年花旧盛开,却为谁笑得恣意盎然,哭得酐畅淋漓路过青春的步伐,有离别有感伤,青春只是一场梦,却为何要演绎得如此凄凉回首岁月征途中的这段年华,我们的青春,可否落得不散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一往而情深

    一往而情深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对于爱情会有不同的解释吧。我们的爱情又会有怎样的轨迹?是否一件事就会改变我们的一生?如果,开始只是因为迷恋,那么他们会有永远吗?如果,开始只是因为梦想而欺骗,那么他们会埋葬他们的爱情吗?如果,开始只是因为相互了解心灵共鸣,那么他们会永远相爱吗?如果,开始只是因为羡慕,那么她的爱还应该存在吗?如果,开始只是想默默守护,那么灾难来临她再次会打开他的心门吗?如果,开始就注定不会相恋,那么他会安心的放手吗?如果,开始只是因为青梅竹马,那么结果会是幸福的吗?如果,开始只是因为怨恨分开,那么她会原谅他吗?爱情没有我们想的那么简单,需要付出,更需要放下。等待,很美。